牛奶是否只是成功營銷?國產牛奶的安全性如何,長期飲用有好處還是壞處?
之前看到國外反牛奶言論,牛奶的真相是什麼?另國產品牌牛奶果真不如不喝?那麼什麼品牌的進口牛奶(超市有售或網購得到)值得購買?
謝邀。
關於第一個問題:在美國,牛奶的營銷是成功的,但絕不只是成功營銷。
關於第二個問題:長期喝牛奶的好處壞處因人而異,乳糖不耐受的不能喝或少喝。就是能喝的,也要喝得有度。喝太多了,跟其它食物一樣,都不好。到底喝多少,要顧及總體的營養攝入。
我個人不認為再具體的如何如何有多大區別。至少在國內如何喝,我不清楚。
剩下的,展開講講第一個問題,牛奶在美國為什麼是成功營銷的。
一. 牛奶的成功營銷
前幾年的時候,有一次看新聞,大約是溫總理在講話里說,要讓全國小學生都能每天喝一杯牛奶。
然後看到美國一營養學家的評論,大約是,這位溫同學收了牛奶廠多少錢?他不知道中國大部分人都有乳糖不耐受的現像么?
我想,這位營養學家一定是想起了 1998 年開始的鋪天蓋地的 Milk Mustache 廣告里,有一張著名的廣告:
廣告里這位女士,是當時的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部長,Donna Shalala。
廣告一出,學界和媒體嘩然。後來經澄清,Shalala 是免費出鏡。但是這依然是一件讓很多人忿忿不平的是:以重要的政府官員的形像去為牛奶業作廣告,無疑是為廣告所宣傳的信息進行了官方首肯,其影響力自然會翻倍。
這也是美國牛奶業營銷的歷害之處:讓政府出面,來推銷自己,把要傳達的信息,通過政府制定的宣傳材料,通過學校教材,官方文件的形式,深入人心。
比如,1992 年,美國政府推出了大家熟悉,現在依然被很多國家和地區,相關食品公司採用的食物金字塔:
這份營養指南一上來,就有很多爭議之處。它的分類是按照食品行業類型來分的,足見在制定的過程中,各食品行業為了各自利益,在其中下的力量。其中,奶製品業的營銷努力最經常被人提及。
比如,你看這個金字塔,唯一的亮色,就是左上角那白色的牛奶瓶子。這設計給足了牛奶類食品的高光,讓它獨佔了一個類別。而金字塔式的設計,本來是說上面的應該少吃,但卻極易理解為上面的更金貴更重要。比如,這圖中用背景的圓點和三角來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和糖的多少程度:越靠上越多,表示要注意控制。可是,有多少人會意識到它的意思?而且,在大量簡化的食物金字塔圖中,連這些小圖例也都去掉了。
對於奶製品來說,它的營養是毋庸置疑的。畢竟,奶的唯一作用,就是來食用,再沒有比奶更自然的純食品了。
但是,只有四歲以下的孩子是沒有乳糖耐受問題的。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是有一定程度的乳糖不耐受。只有北歐人口,有接近 100% 的乳糖耐受率,到南歐北非,就只有 40%,非洲和亞洲人口裡,可能只有三成是乳糖耐受的。
這是根據文獻數據插值繪製的一張大略的不同人群乳糖耐受程度的圖(美洲這樣的新世界裡種群過於混雜,就不在圖中),數字越低越不耐受(取自 A worldwide correlation of lactase persistence phenotype and genotypes 的圖 1),其中東亞的採樣較少(圖中黑點),只能看個大概。據此文章從基因變異點的分布估計,東亞人群乳糖耐受度可能要更低。
既然如此,牛奶里,顯然沒有什麼只有它才能有效提供的養份,各種人群所依賴的日常食品里,也必然會有大量食品,完全可以替代牛奶,提供相當的營養。
這是營養學家對牛奶在食物金字塔中的地位的主要意見:奶製品獨佔一項。牛奶企業通過自己對政府的遊說,拒絕警示大眾乳糖不耐受情況的存在,也不讓政府在此項里加入其它替代食品。而這個食物金字塔,可是會出現在中小學生的課本里,從小就固化到民眾的腦子裡的。
至少其它的關於牛奶的反對意見里,常見的還有認為牛奶中有過高的脂肪,各種激素潛在的負面影響等等。但相比起來,各執一詞的情況更多一些。
到 2005 年,美國放棄了食物金字塔,換成了「我的金字塔」
具體的食物名稱出現得少了,但是,主要類別沒變,牛奶依然獨佔一席。事實上這個圖看上去讓人覺得一天的食物中應該有兩成的奶製品,反而讓牛奶的地位增加。
因為這個偽金字塔讓人覺得困惑不已,2011 年美國又推出了新的指南「我的餐盤」
這個新指南通過一個形象的盤子,表現了各種食物的比例。這一次,「肉(meat)」這個詞消失了,代之以「蛋白質(protein)」。「奶(Milk)」這個詞也消失了,代之以「乳品(Dairy)」。雖說看上去牛奶的比例少了,但是,那杯子牛奶可是立起來的。很顯然,肉製品企業輸掉一成,奶廠基本沒有損失。
由此可見,這些年的奶廠營銷之強力。
二. 牛奶的成功營銷?
但是,奶廠的這些營銷真得這麼有效么?
這是過去這一百年來美國液態牛奶(包括酸奶)的人均消費量:
可見,美國牛奶的人均消費,可以說是逐年穩步下降。前面提到的 Milk Mustache 戰役,據說只臨時提高了牛奶消費 0.7%。而此前在 1993 年開始的 Got Milk? 活動,可以說是家喻戶曉(Milk Mustache 應該說是這個長期活動的一部分),但是,也只是在最初發起地加州產生了明顯作用。
當我們細看一下,就會發現,牛奶消費的高潮,來自 1940 年代。
這個時候,美國在打二戰,食品配給制度。如何保證民眾的營養,就是一個大問題。而牛奶,正好是一個高效的營養源:比起牛肉來,一頭奶牛可以在幾年內穩定的提供大量的鮮奶,相對成本就便宜了許多。這也是奶製品為什麼從幾千年前,就成為人類的重要食品的原因。
此時,美國政府也因為如此,開始大力推行牛奶。1940 年,開始了針對學校的聯邦牛奶項目,在 1943 年,聯邦政府出台了第一個營養指南:
在這個指南里,牛奶赫然在列。
此時的政府宣傳部門,也大力宣傳牛奶的好處
到二戰結束,美國更是在 1946 年通過了《全國學校午餐法》(National School Lunch Act),要求午餐里必須有 1/2 到 2 品脫的全脂牛奶。
這個,想來其實更接近溫總理當時提出的每個學生都要能喝上牛奶的希望。只不過,人家是用法律規定來強制執行。
所以說,牛奶的消費在戰後逐年下滑,其實是大勢所趨:在經濟困難時期,牛奶是最佳的平衡營養和成本的食品,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的提高,牛奶就略顯單調了,富裕後民眾自然會去找其它選擇。比如美國肉製品的總消費,就在戰後到現在,翻了四倍有餘。雖然 1966 年,美國政府又通過了特別牛奶項目,由政府補貼,低價向學校提供牛奶,也無法改變牛奶消費的頹勢。
那你說,其實奶廠營銷的作用看來不大了?
其實不然。
三. 乳業的成功營銷
這是美國所有奶製品,就是把乳酪,冰淇淋這些通通算進去,過去 100 年的人均消費量:
可以看到,美國奶製品的人均消費在 1970 年代觸底,在 1980 年代初開始反彈,雖有上下,但到如今,還是穩中有升。也就是說,雖然液態奶的消費在下降,其它奶製品的消費在上升,奶製品的消費種類和花樣在翻新,擴張,並藉此扭轉頹勢。
而 1970 年代為什麼會是個轉折點?
因為在 1970 年,美國的奶農從其它農產品組織里退出了,成立了自己的組織,全國乳品業理事會(National Dairy Council)。
美國奶農的政治營銷其實開始的很早。早在 1922 年,美國就通過了 Capper-Volstead Act,允許農產品生產商,包括奶農,聯合起來進行營銷(這在當時也是一種破例:政府非但不阻止壟斷,還鼓勵。)
但是,奶農的營 銷遊說的主要都是地方政府,這是因為,雖然有了卡車,有了玻璃奶瓶,有了消毒法,牛奶的保鮮時間也不過一天。
所以,牛奶在當時還只局限於地方生產和消費。屬於各自奮戰。結果,慢慢的,在對聯邦政府的遊說上,奶農選擇了加入了其它地方農產品生產商,作為一個團體,共同遊說政府。
但是到 1960 年代末,奶農和其它農業生產商的內部矛盾激化了。因為其實牛奶跟肉製品一樣,嚴重受制於飼料的價格,所以希望穀物價格便宜。而穀物生產商則當然希望價格不停升高。所以,奶農終於決定成立自己的組織。
但是,建立一個新組織是一回事,找到打入政府進行遊說的路是另一回事。奶農一下子失去了農業團體長期打造的遊說政府的內線,只有白手起家。對於農產品行業,這需要長期的對相關農業院校進行投資,對農業州的政客進行支持,來陪養對自己友好的政治家,政府工作人員。
在一開始,據說全國乳品業理事會也犯過錯誤,出過醜聞。但是,在 80 年代初,它獲得了突破。
1983 年,國會通過了《乳製品和煙草調節法》(The Dairy and Tobacco Adjustment Act),該法要求成立一個隸屬於農業部的全國乳業推廣機構:全國乳業推廣研究委員會(National Promotion and Research Board,NPB)。這個委員會向全國所有奶農按產奶量收取份錢(checkoff)以作為推廣資金(其中 2/3 分給地方奶農組織,1/3 自用)。
這下子,奶農不僅有了自己的全國性推廣組織,而且還是政府支持的。這一點的優勢,在 2005 年高院的相關判決的體現無疑:高院認為全國乳業推廣研究委員會是政府下屬機構,所以其宣傳不屬於言論自由範疇,也可以強制向所有奶農收取份子錢進行宣傳。(從這一點說,開頭 Shalala 的廣告,倒也不過是一個政府官員對另一個政府下屬部門行為的支持)
與此同時,可以看到,美國奶製品的消費止住了頹勢,開始反彈。
1970 年代中,對美國食品行業的一個巨大衝擊就是對高脂食品的負面研究結果大量出現,認為大量攝入高飽合脂肪的肉類和奶類,會增加心臟病比例。正巧美國從 50 年代起,出現了一次心臟病發率較高的階段。於是,像牛肉這樣的高脂食品受到衝擊,從高點疾速下落,而所謂的白肉,比如雞胸肉,的消費開始爬升。這個可以從肉製品的消費量上看出:
牛奶也是高脂的,當然也受衝擊。但是牛奶行業比肉類有一點靈活,就是它可以推出低脂和脫脂牛奶,於是,在全脂牛奶下滑的同時,低脂牛奶頂了上來。
同時,牛奶行業此時也意識到要廣開財源,大力推出新型奶製品,不僅豐富了品種,還能獲得更高的附加值。
到 1990 年,國會又在通過的《食品,農業,保護,和商業法案》(Food, Agriculture, Conservation, and Trade Act )中,加入了《液態奶推廣法》(Fluid Milk Promotion Act),這回,牛奶加工行業也被拉了進來,成立了液態奶委員會(Fluid Milk Board),對牛奶加工企業收取份子錢。
正是在加州牛奶加工委員會的策划下,1993 年推出了「Got Milk?」廣告。1995 年,NDB 又成立了專門負責乳品營銷的乳業管理公司(Dairy Management Inc),把 Got Milk 註冊商標,開始了全國範圍的推廣。
大部分人現在所見識的牛奶的營銷,就是這乳業管理公司的成就了。
參考資料(延伸閱讀):
M. Nestle. Food politics: how the food industry influences nutrition and health, volume v. 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rev. and expanded ed edition, 2007.
(這本《食品政治:影響我們健康的食品行業》有中文版)
H. McGee. On food and cooking: the science and lore of the kitchen. Scribner, New York, completely rev. and updated edition, 2004.
(關於各種食物的歷史與科學)
牛奶消費的歷史
Dairy Checkoff:(乳品業用份子錢推廣的官方網站。有關於乳業宣傳活動的相關歷史。)
History of USDA nutrition guides:(維基網站,美國政府的膳食平衡推薦的歷史)
市場數據來源:
牛奶:Dairy Markets Data Graphs (另外 USDA 也有一個近年的表,數據略有細小不同:USDA ERS -
Dairy Data
肉製品消費:A Nation Of Meat Eaters: See How It All Adds Up : The Salt : NPR
我是一個勤勞的搬運工,,以下從范志紅老師的博客中轉載:
按照數據計算,100克全脂牛奶所含的能量約為54千卡,含鈣104毫克。而100克小油菜含能量約為15千卡,含鈣卻高達153毫克。那麼,按照鈣營養素密度來計算,全脂牛奶為104/54=1.9,而小油菜是153/15=10.2,顯然要高得多。
但這並不意味著奶類就失去了它的補鈣意義。
每日正常數量是喝250克牛奶,按104毫克鈣/100克計算,可以得到260毫克的鈣,只需要一分鐘的加熱,再加上一分鐘喝下去的時間。吃酸奶,也一樣只需要兩三分鐘的時間。
吃200克綠葉蔬菜呢?能得到同樣多的鈣,但需要擇菜,洗菜,炒菜或煮菜,吃起來也要慢得多。沒有半個小時以上是不可想像的。如果生吃,要吃進去這麼多綠葉菜,難度就更大了。
=======================================
我贊同范老師的意見,牛奶最大的優勢是讓人以最簡便的形式攝入身體必須的優質蛋白質和鈣。如果你是一個注意飲食營養搭配並且有時間自己烹飪的人,不喝牛奶當然不會影響健康(比如我老媽牛奶過敏,也不吃鈣片,但是我們家綠葉蔬菜吃的特別多。體檢的時候醫生說骨密度還不錯,高於平均水平)。可是如果你是一個忙碌的以快餐為主食的上班族或者學生,2分鐘的時間喝一袋牛奶卻可以明顯提高膳食質量。
外行看法。
即使不喝牛奶,這些營養 你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獲取。但是 這並不說明牛奶不好。 我覺得喝牛奶是攝取蛋白質的一種很便利的方式。
我的確認為喝牛奶能對身體有好處,但 不是非牛奶不可。
謝邀。
先說一下我的觀點,牛奶並不是營銷,長期喝牛奶是有好處的!
關於國外的反牛奶言論,廣大群眾其實只是片面的了解。只有長期大量攝入牛乳才可能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譬如每天飲用量超過1000ml)。膳食指南中牛奶每日推薦量是200ml,每天這個量喝牛奶對於正常人群是不會有什麼副作用的(這裡我們不考慮食品安全問題)
我印象很深的是,仁濟醫院營養科主任多次上課都和我們強調牛奶的好處,她強烈建議我們每天食用奶製品500ml,最好牛奶酸奶各一半。牛奶作為優質蛋白,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它最重要的功效要算補鈣。牛乳和諧的鈣磷比例,有很高的生物利用率(也就是即容易被吸收也容易被身體利用),是膳食中最佳的天然鈣來源。
根據膳食指南,成人每日需要攝入鈣800mg,中國居民普遍沒有達到,很大的因素就是牛奶攝入量低(100ml牛奶含鈣量約為100mg),這可能和我國的飲食傳統有關,早飯還是習慣稀飯豆漿。考慮到我國國情,居民連每日200ml的牛奶都很難保證,所以推薦攝入量只定在200ml而沒有更高。如果有條件我還是很希望大家每天喝500ml左右的牛奶或酸奶
- 防治高脂血症:牛奶中含有羧基與甲基戊二酸,能夠抑制人體內的膽固醇合成酶的活性,從而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牛奶中富含的鈣質和乳清酸都能減少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
- 高尿酸血症/痛風患者的理想飲食:牛奶幾乎不含嘌呤,這對於痛風患者無疑是巨大的福音,低嘌呤類食物中,只有牛乳和雞鴨蛋是葷菜,在患者病痛飽受折磨的時候,能吃牛奶喝酸奶等各種乳製品是多麼滴幸福吖!
下面討論一下食品安全問題
題主問是否國產牛奶不如不喝,進口牛奶就好。這一點我要反對
國內食品安全問題確實很嚴重,廣大百姓也對食品安全失去信心,但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國產牛乳都不好,也不意味著進口食品質量就有保障。
食品藥品監督局的老師給我們上課時說過,很多進口奶粉都只是國內的東西掛一個國外的牌子,質量很低劣。而且進口牛奶都是滅菌乳(也就是我們看到的保質期有一年之久),營養價值有蠻大的損失。
說到什麼牌子好,我不是打廣告的,但是我很誠心的推薦光明·致優
不論各個醫院營養科的主任還是食品藥品監督局的領導,只要提到牛奶都和我們說這個質量好,不過價格也不便宜,1L裝的要20幾塊,如果條件允許就喝這個吧。
不過致優沒有小包裝的,對於我這種住寢室沒冰箱的人只能放棄了。我平常喝的是比致優低一個檔次的優倍,也是光明家的。這款牛奶的奶源也是很有保障的,而且有小包裝,便利店就能買到,大家喝這個也很好。
最後來個題外話,乳糖不耐的朋友們並非就和乳製品說再見了
1.可以喝酸奶代替牛奶
2.乳糖酶可以被誘導出來,不妨每次少量溫牛奶和麵包/餅乾一起吃,逐漸就可以耐受了。
一般認為,為保持身體健康,每千克體重每天獲取蛋白質不應少於1克(也有1克/磅體重的說法),但牛奶的蛋白質一般來說,並不是很高,約3%-5%(跟肉類相比),但是相對來說鈣的含量以及更容易吸收(鈣、磷比例)。所以我建議喝鮮奶或高溫消毒的奶,最後才選擇奶粉。
繼續補充:
人類食用動物乳源以及乳製品的歷史實在太長了,伴隨著人類對動物的馴化,甚至可以說是貫穿整個文明史的。
羅馬城的的傳說大家有印象嗎?羅慕路斯和勒摩兄弟就是被狼奶養大的。釋迦摩尼的父親稱為凈飯王,這裡的「飯」原意是牛乳煮成的粥。而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時也是喝了牧羊女給的乳糜恢復體力的。成吉思汗西征據說士兵也會攜帶牛奶的乾粉(最早的奶粉?)
也就是說:牛奶(羊奶)在工業化生產前,是伴隨著人類畜牧能力而被消費著的。不是不需要,而是農耕民族沒有條件,這個邏輯請搞清楚。
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人類的平均壽命也顯著提高,幾個原因:醫療手段的進步和食物營養的豐富。
話說,喝牛奶的身體,永遠沒有送牛奶的好!
首先牛奶有好幾種,純奶,酸奶,之類的。
純奶中的乳糖不適合中國人的體質吸收,腸道內缺少分解乳糖的酶,容易造成腹瀉之類的。親身經歷,我就不能喝純牛奶,喝快了,肯定拉肚子,所以一般當安全瀉藥使。
而酸奶中的乳酸菌等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消化,另外有好些酸奶的味道我個人特別喜歡,每到一個地方我總要嘗嘗當地產的酸奶,口味不同。
還有營養快線一類的,那些就基本當作普通飲料來喝了。
總之呢,牛奶有好多種啊,有些牛奶中的營養成分適宜中國人有些就不太能吸收了。牛奶還有護胃,解酒的功能,這些都是能親身體會的了。所以牛奶還是有很多好處的。
至於營銷的部分應該也有吧,特別是每天一斤之類的未必很科學的宣傳語也會有誇大與誤導吧。
不過呢,作為一種有益無害的飲料,牛奶豐富了我們的飲料選擇,還有諸多健康方面,我們親身都有體會的功能。喜歡牛奶又有什麼不好呢。
牛奶的大規模普及必然有大奶商的推波助瀾,但營銷未必就是不好的。居然有人認為喝牛奶是為了蛋白質?呵呵。
一杯300ml的牛奶約含有10g蛋白質,在日常生活意義不大!
喝牛奶是為了補鈣,最高效且便宜的補鈣方式。
1牛奶營銷做的的確成功
2成年人完全不喝牛奶以其他食品替代牛奶做營養補充是完全可以的
3任何營養物質過量對人體都是負擔
好像有點......
牛奶中的化學成分和營養成分是可以分析的,這些分析方法是全球通用的,並不是幾個所謂的一手遮天的廠家能靠宣傳攻勢來改變的。全球的各種膳食指南往往都推薦每天喝一定量的牛奶。
牛奶中經常提到的一些營養成分,包括水、蛋白質、鈣、脂肪。其中,動物油脂過量攝入對人是沒有益處的,飽和脂肪酸可以適量攝入,但它不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人體可以自身合成。所以,從健康層面考慮,如果要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脫脂牛奶是可以推薦的,雖然有人認為口感差一些。
亞洲人許多都喝不慣牛奶,主要是因為存在乳糖不耐症的問題,喝了會拉肚子。這並不是什麼所謂的牛奶性涼的問題,而是其中的乳糖決定的。當然,喝酸奶能很大程度上避免這個問題。酸奶是牛奶經過微生物發酵的產物,主要是乳酸菌等在其中起作用。這個處理過程可以減少許多牛奶中人不易消化的物質帶來的不良影響,當然口感也很好,可以作為一種比較健康的飲料來飲用。
牛奶的滅菌或者保鮮方式影響的主要是其中的微生物,不同的處理方法有不同的保質期,對鈣和蛋白質、氨基酸的影響不大,加熱前後這部分物質的情況變化不大,人同樣可以吸收它們。因此,其實沒必要太在意牛奶的消毒滅菌方式的問題。對於酸奶,通常都是冷鏈運輸的,需要在適宜的低溫下保存才能保證口感。現在也出現了一些經過高溫處理可以長期保存的酸奶,售價較高,其中的微生物往往被殺死,但是鈣和蛋白質依然是保留的。
乳飲料或者奶粉調配的牛奶飲品也有一定的營養成分,具體的情況要看產品配料表,具體產品具體分析。法律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安全劑量範圍內,對於一般消費者,絕大部分情況下都完全沒必要考慮它們的危害性。比如說酸奶里經常加的增稠劑,就是羧甲基纖維素鈉,那就是個人體不吸收的纖維素,很安全。
素食主義者群體常常有這樣一類宣傳,就是高蛋白飲食可能導致骨質疏鬆,他們也懷疑牛奶喝多了蛋白質太多,會引起體內的骨鈣流失,造成酸鹼平衡紊亂。然而,對於酸鹼平衡紊亂問題,我已經在專欄里說過了,有些人指望多吃肉多喝牛奶就變成所謂的「酸性體質」,但是事實根本就不是這碼事。高蛋白飲食會增加尿中鈣的排泄量,但是目前也有研究支持,蛋白質攝入可以增加鈣的吸收量。至於骨鈣流失,雖然這個問題已經討論了很久,直至今日,國際的骨質疏鬆相關的臨床指南中,依然認為補充蛋白質對避免骨質疏鬆有幫助,當然,也並不支持喝牛奶造成骨質疏鬆的結論。國內也有一些調查表明,素食主義者骨質疏鬆的情況其實更嚴重。所以,至少我們目前完全不用擔心喝牛奶會導致骨質疏鬆,可以放心喝。
至於,國產牛奶的安全性問題無法直接回答。但我個人傾向是,許多人誇大了國內的食品安全問題,低估了自身的營養結構的問題。實際上,目前國內的情況是,沒必要對牛奶的安全問題太過焦慮。
其他食物當然也可以代替牛奶的營養成分,牛奶不是不可或缺的,不過它本身是一種健康的食物。從營養學角度沒什麼需要抵制的必要。注意營養結構整體均衡即可。
利益相關:每天喝幾百毫升酸奶,有時候直接作為早飯的主要部分。累的時候或者加餐的時候直接拿牛奶頂飯吃。常年不喝純牛奶鮮牛奶,因為喝不慣。。
有好處。
而且我超喜歡喝。
每天500ML-1L。
乳糖不耐是體`內缺少特頂的酶吧 據說喝多了牛奶就會適應的~
我是來質疑3點+補充2點答案的
質疑
1/作為一個持續增重中的死胖子
我必須要說一句
每天早上我都喝奶算算自打畢業工作之後開始也有3年了
但是對於牛奶減肥的功能我只能說呵呵後
2/有人說牛奶大面積生產前 然後說沒什麼影響
我覺得缺少了的驗證 哪怕方法是對比牛奶批量生產前後兩段時間的平均壽命/平均身高也好
但是其實沒有
3/自己喝了拉肚子不代表所有人都拉肚子 乳糖不耐受對每個人來說程度是不一樣的
補充
1/酸奶跟某助消化飲料很像 宣傳上說有利於消化 同時請注意 助消化也會從等量的食物中增加額外熱量的獲取 俗稱增重 有一些助消化飲料本身的糖分含量更是高得嚇人 廣告其實寫得很清楚了 但是有意避開了增重環節 只是說讓腸道動起來等等看起來不錯實際上非常不怎麼樣的效果
還是親身實驗.
從今天開始,每天1L 純牛奶, 一個月後再來回答.
現在脂肪秤天天提示蛋白質不足, 喝一個月後,看有沒有提高.
update: 戒指目前2016年11月30日06:36:33幾個月過去了,每天1L, 體重並沒有增加,體質稱依然提示蛋白質.
每次看到有關美國牛奶的新聞,就會想到Heroes Got Milk系列的廣告
最後,雖然Beckham不是Hero:
運動後喝一下,補充點蛋白~~當然我是吃不起更好東西的人
麻痹的可樂喝了殺精,果汁都是防腐劑。現在牛奶也不讓喝。你他媽讓我喝什麼
親身經驗,同樣是重病的老人,在病危到去鬼門關走一遭時,唯一闖過來的,是兒時家境不錯,營養水平好,經常吃乳製品的那個老人。他出院後去複查,得知當時同病房的病友已全部去世。
說這個例子是想強調,牛奶作為優質蛋白質來源的作用。這跟商家營銷、國產奶品質、乳糖不耐受是完全不同的話題。從全國水平來看,很多地方的蛋白質攝入還是不足的,那些貧困地區的小孩如果能每天一杯奶,體質、營養水平會大大改善
除了乳糖不耐症之外,牛奶是一個很好的蛋白獲取來源。至於網路上的關於牛奶謠言,果殼網早有闢謠,樓主可以自己搜過看看,手機不方便。那些造謠的無非兩個原因,批評中國牛奶用來批評體制,要麼就是賣外國牛奶或者其他造假的保健替代品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