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王玥波?

最早知道王玥波是因為郭德綱,這幾年感覺王玥波評書說的不錯,看看大家的意見。

我最開始聽王玥波是因為郭德綱,從相聲開始,後來過渡到評書。玥波說的是北京評書,早起有個廣泰傳奇,念白韻白比較多,感覺不太適應,但是應該是正宗的北京評書。後來是大隋唐,聊齋,別的聽的少。給我的感覺,玥波對人物的把握很好,學個長婦少女老太太,惟妙惟肖,人物性格刻畫得也好。除此之外,玥波評論比較少,講故事多,閑篇兒多,比較熱鬧。郭德綱的單口相聲早期很好,化蠟扦啊,白宗緯墜樓,槍斃系列都很好,後來的濟公傳越來越沒滋味,玥波則是越來越好。


.
2007 年 9 月 15 日,連麗如先生的宣南書館成立,那天王玥波說了一段「程咬金販私鹽」,到如今已經七年,據說到今年十一,這一步包括著響馬傳、薛禮征東、薛丁山征西的「大大大隋唐」終於要完結了。

別的不說,一個人能把一部書說七年,至少說明兩件事情:作為演員,他愛評書;作為觀眾,我們愛他。
.


是魯殿靈光,是救命稻草。


總體來說,一個字:好,網上有段波斯尋寶,前面王玥波,後面郭德綱,聽完前面後面聽不了了,都說好,但是也有欠缺的地方,一個不可爭辯的事實就是年輕,這歲數說相聲夠了,說評書確實是差著,說八大棍兒,說長篇蔓子活都沒問題,可是到小的地方,比如聊齋,聽著欠缺的地方就是他說人情的地方,和一些場景他是短板,比如婆媳矛盾什麼的,他說不出東西來,還有上次他學天津人罵街:我*你姥姥,我在貼吧上就寫了,天津人罵街沒有罵姥姥的,都是奶奶,呵呵當然了這跟社會環境跟年齡經歷都有關係,總而言之王先生是個好演員~


劉立福先生六個字的考語叫:是這裡的事兒!


守城有餘,陷陣不足。
王老闆能耐不小,內行鮮有差評,但王老闆的藝術,打相不打空,有讓坐下來聽的人挑大拇哥的本事,卻沒有讓過路人坐下來的能耐。
但這是相聲、評書等行業共同的問題,不怨王玥波。指望再出現一個郭德綱那種能讓傳統藝術跟流行文化分庭抗禮(且不言是用什麼方式)的人,可遇而不可求。


題主喜歡聽王玥波的評書的話推薦去關注一下北京康齡軒書館,裡面馬歧老先生的評書好聽……雖然網上資源相當有限吧……


大書聽了一部隋唐,半部劍俠圖(還在聽),小書聽了幾部,個人更喜歡他的劍俠圖。隋唐書整體說的比較散,除了南陽關絕楊嶺這幾個坨子吃勁之外其他地方多少有用力不足之感,當然贊兒背的真是沒得說。劍俠圖更像他說八大棍的路數,從容細緻。短篇裡面宋金剛月明樓三盜九龍杯這一套是經典。


江湖氣重 但是人緣兒不錯 會得多可良莠不齊 隋唐可聽聊齋部分可聽


追求成為老藝人。追求 名,藝術在次。
===分割線===
題目是 如何看待,我腳著他挺胖的,使相不錯,但是不全。相聲里那種滑稽的歪相挺好,正相尤其是袍帶的差很多。聽說最近瘦了,希望是健康地減肥呢。
如果一個沒怎麼聽過評書的朋友要去現場,我還是會推薦去宣南。不解釋。


最近在聽王玥波《聊齋》系列,每次聽完都會再讀原文,確實佩服王玥波對故事的合理擴充,如果只看原文,感覺故事的完整度就不夠。
王玥波在評書中常說「蒲松齡老先生惜字如金」,對於說書者,原文越是簡練,他們越有發揮的空間,但對說書人的能力要求也就越高。
王玥波佩服蒲松齡惜字如金,我們也佩服王玥波把故事講的那麼精彩引人入勝


像一些成名的說評書老先生,更多的是說書,聽他們說書的感覺就是 午後暖暖陽光,半躺著,旁邊一個收音機在播講,自己也在聽,也在睡覺,在迷糊迷糊的催眠。
但王玥波的評書不是,很有氣場,只要能聽進去五分鐘,馬上就被吸引進去了,各種人物角色閃現在腦海中,然後構造出人物場景,聽王玥波評書,像看電影,但比電影還要精彩

再就是王玥波在播講中說的題外話,比講的故事還要精彩 更耐琢磨品味


謝邀,我最早知道王玥波也是因為郭德綱,陸續聽了《聊齋系列》、《大隋唐》、《俠義英雄傳》、《雍正劍俠圖》等作品,個人認為王先生的評書水準呈現一直向上的趨勢,以《大隋唐》為例,前50回中口誤、吃字丟字現象還是比較常見,50回以後大幅度改善;《雍正劍俠圖》現已到第三部,整體發揮越來越自如了;《聊齋》系列水準參差不齊,但是聊齋原文篇幅較短,有些回目原文一兩行的字評書通過拉典和擴充能說20分鐘,足見功力,我個人很是佩服。
————擴充分割線————
最近比較忙,閑下來再擴充,希望本答案和後續大家的答案能充分交流好的作品


應該說還不錯,我聽過的評書不多,也就單田芳袁闊成。但「評」的時候,明顯有很多不足。
說兩個硬傷:(1)左僕射(ye),讀成she。(2)聊齋某段里,跳脫開去講圍棋;結果忽略了中國古代的圍棋座子規矩, 直接講第一手下在小目。

所以,小王有許多功課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聽了王玥波的評書,再回想小時候電視電台里的評書,覺得那些原來都是流水帳呀。


用連麗如的原話說「青年評書演員中的佼佼者」,有堅實的底子、有熱心捧的觀眾、有真心教的老師、有每周至少演三場的鍛煉、有認真演的自覺。比郭多些優勢,自然就是不斷進步。

沒在北京時就在網上聽《隋唐》,現在基本每周去聽兩次。王經常能接合實事,自然而然的進入評書內容,或者與前場節目呼應製造笑料,體現了良好的相聲底子。

「懂多大人情,說多大書」,王對人情的把握的確越來越好。有一次在家和媳婦聽《聊齋 黃英》的錄音,聽到形容說花草長的好,媳婦順口說「要冒油」,錄音里竟然「誰說冒油啊」,絕倒。王對觀眾心理的把握可見一斑。

連還提到王「擅於地下」。這在前不久在梅蘭芳大劇院紀念連闊如的晚會上有體現,王說了一段他並不太擅長的「一鳴驚人」,一度有控制不住太大的舞台的感覺。而當天連先生本人大放異彩,氣勢逼人。而平時在小書館中,王的控場能力有超連之勢。


有次排話劇請王老師客串,他在劇中飾演一個老頭,60多歲那種,然後一段戲是介紹前門小吃,第一遍綵排跟著念,第二遍就基本脫稿了,相當了得。最逗的是,說到前門以前有說相聲的,劇中角色問他,都有誰啊?王老師說了一堆,最後來了句,還有個叫王玥波的小夥子,那相聲(這裡記不太清楚了,相聲還是評書來這)說的好啊,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巴拉巴拉把自個在台上誇了一頓,台底下笑的前仰後翻。這都是劇本里沒有的,即興的。
其為人不了解,僅僅說過幾次話,扯過兩句閑篇兒,每次都叫人小兄弟(dei),挺逗。
ps:王老師怕熱,台光一打,汗如雨下。:)


說個題外話,我最希望他說三俠劍。就在隋唐里露了那麼一點兒,就已經快饞死我了。勝英勝子川,一口魚鱗紫金刀,三隻金鏢壓綠林,甩頭一子鎮乾坤。
為找九頭獅子烈火印,十龍探海——我下載了電子書讀不下去,找了別人說的,不太對味。評書評書,就得評,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勝家爺們怎麼不地道,怎麼刀削豆腐,都在說書先生的乾坤里。
王先生的評,真抓人。


抖個機靈,簡直評書界的陳奕迅


大多數人知道王月波是因為郭德綱(包括我),實際情況是當時多虧王月波提攜郭德綱,郭德綱早期能在北京立足王月波出力不小,但是王月波一直沒加入德雲社。當時有句話:「德雲社和北京相聲界關係最好的是李菁,北京相聲界和德雲社關係最好的是王月波。」
作為外人猜測幾句,王月波沒有加入德雲社是因為月波的評書情結。老年間評書的是先生、相聲是說玩意的,地位無法相提並論。相聲和評書都一度沒落,相聲還可以在晚會、慰問中苟延殘喘,評書只能在電台廣播里繼續沒落。評書和單口的區別在於:評書有大量的旁白評述、主線拉出無數支線、支線又拉出無數支線,評書藝人心有多大世界就多大、世界多大書就有多大,一本評書可以說幾年。單口是主線拉出幾條支線、支線分散後匯聚到主線,形成完整故事,為保證故事的完整性單口不會說很長時間,一般都在幾天說完。
郭德綱的出現使相聲再次繁榮,相聲可以開專場辦商演,評書的特性決定了只能在書館說,幾千人的大劇場聽你說評書說水詞不現實。王月波是真愛評書。


火影忍者評書。。。= =


一個朋友前幾天跟王老闆一起吃飯,過了幾天發了個朋友圈兒,除了合影之外,配的文字大概意思是這麼說的:飯桌上王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關鍵的時候,他說第一回結束,弄得我這幾天都在琢磨後面是什麼樣,看來還得再吃個十回八回飯,得把這故事聽完了


推薦閱讀:

單田芳老先生《白眉大俠》的藝術水平如何?如果不好,為什麼直到現在仍舊長播不衰?
民間戲曲總是稱呼趙雲四弟或「四千歲」,這個四弟或「四千歲」是從什麼時候流傳開的?

TAG:曲藝 | 評書 | 王玥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