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戰爭為什麼會對美國的社會和文化造成那麼大的負面影響?
我也不知道具體有多負面,只是在看一些電影或讀一些文獻的時候常常會被提到這一點。。。比如【自越戰之後,美國的電影產業比較少大規模動員】等等之類的說法。
謝謝題主的邀請。
這個問題很大的,寫一本書還是回答不了(反正,別人已經寫了好幾百本書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我只提出一些我的觀點,不是全面答案。對越南戰爭感興趣,還是建議多看看書。
在越南戰爭之前僅僅25年,美國參加了世界第二大戰爭。那次戰爭,美國(還有她的盟友中國)站在歷史的正確一面。那次戰爭幾乎沒有美國人反對。但是越南戰爭在很多美國人眼中,是一場原來就不該參加的戰爭,甚至是場不道德的,反人類的戰爭。
反對越南戰爭有兩種豬油理由:第一是國際政策角度,第二是國內(美國國內)角度。
在國際政策上,部分美國人認為每個國家應該可以選擇自己的政治制度。如果越南想建立社會zhu國家,那是越南的自由,美國不該干涉。對於越南人來說,他們肯殉國不是為了保護社會主義,而是為了反抗帝國主義。原來的反叛目的又不是美國,而是越南的殖民權利擁有者:法國。美國人一直沒搞明白越南人打的激勵,一直錯誤地把這場戰爭當成冷戰的一個戰場。實際上,對於越南人來說他們爭取的目的是獨立而已。
二戰美國打了幾年就結束了,但越南戰爭堅持了20年,使得美國老百姓很累。再說,越南戰爭有記者在現場報告真情。 美國軍隊做的很多殘忍反人類的行為被記者暴露,使得美國人覺得自己政府很壞。
越南戰爭最臭名的一張照片。可憐的小孩子村子被美國盟友(南越)爆炸了
在My Lai被美國軍隊殘殺的村民
在美國國內,越南戰爭擴展得很快,由於士兵的短缺執行了義務制,所有19歲到25歲的男性被迫申請徵召,得了徵召號(我爸也是),然後按照彩票的方式指定誰得去越南。美國在越南傷亡了6萬人,遭害了20萬人(越南倒是傷亡了1400萬人)。美國人看每天從越南回來的靈柩越來越多,自然開始反對這次戰爭,而且聲音變得越來越大。但是美國政府用了很可怕的手段抵擋反對者。我媽媽當年在伯克利就讀,在學校參加反對戰爭的示威遊行時,被國民警衛隊拋進群體里的催淚彈害得。她如今仍害怕擁擠的地方。美國政府也違犯了許多公民的言論自由。FBI在埃德加·胡佛的領導下執行了「獵巫」行動,混進許多反對戰爭的學生會惹麻煩。
不過,可以說越南戰爭在藝術、音樂、電影等領域上刺激了美國當年年輕人的創意力和激情,使得他們產生20實際最棒最有價值的音樂和電影產品。因為越南戰爭是一次美國某些建制派和軍工利益共同體徹底扔掉遮羞布,使用各種毫無道德底線的行為的戰犯級別戰爭。對美國造成的負面影響為自越戰開始後,國防預算支出一路走高,2016年達到6100億美元,比全球其他國家的國防預算加起來還要多,而且甚至在今年9月份通過了7000億美元的新一年國防預算,再創歷史新高。讓軍工利益集團有足夠的資金壯大並用資本影響美國政治結構。
越南戰爭哪怕到現在,仍然有太多的人不知道他究竟有多麼慘烈,多麼的反人類,有著多麼多的戰犯行為。
來看一下越戰的慘烈:
美國在小小的越南的投彈量是整個二戰期間美國投彈量的3倍(參考被二戰空襲後炸為廢墟的東京等日本主要城市和炸成焦土的硫磺島等島嶼作為比對,以及二戰後二十多年炸彈威力的增長),越戰後期也地毯式轟炸了柬埔寨和寮國。(正是因為對柬埔寨的慘無人道的轟炸,才催化了暴戾的紅色高棉)
這些炸彈中,包括了大量非人道的凝固汽油彈,白磷彈和橙劑及其他試驗性的化學武器(後者中的1千9百萬加侖的除草劑不僅嚴重破壞了越南的自然環境,毀滅了幾乎所有三層樹冠的森林;橙劑還造成了戰後數以萬計的越南畸形胎兒,直至今天其污染還沒有完全消除,越南的癌症率高的驚人)
關於死亡人數,越戰時期的美國國防部長Robert McNamara在1995年重返越南時承認:
「Despite official US estimates of 2 million Vietnamese dead, that 3.4 to 3.8 million Vietnamese had perished.」
美國摧毀了南越1萬5千座村莊中的9千座;以及北越的全部6座工業城市,30座省城中的28座,116座縣鎮中的96座。
未爆炸的危險啞彈遍布越南全境。
3.4-3.8百萬越南人死亡,其中超過2/3為平民,上百萬柬埔寨人和寮國人死亡。
5百萬到7百萬的南越人在整個戰爭期間被關入鐵絲網集中營(該數字是奧斯維辛集中營關押人數的4-6倍),其中任何被懷疑是共產分子的都被肆意殺害。
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諸如成村屠殺平民,強姦,集中營,化學武器,焦土轟炸平民,種種戰犯行為罄竹難書,絕對可以讓曾經的某些法西斯國家都自愧不如。
然而沒有任何一屆美國政府對越南戰爭對越南的傷害表示過道歉。
相反,他們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里根總統演講緬懷越南戰爭戰死的美軍說:
「It』s time that we recognized ours was in truth a noble cause. We dishonored the memory of 50,000 young Americans who died in that cause when we gave way to feelings of guilt, as if we were doing something shameful.」
(嗯,屠殺製造者需要緬懷,但被屠殺的人卻從來沒被緬懷過)
柯林頓作為總統時的演講評價越南戰爭說:
「Whatever we may think about the political decisions of the Vietnam era, the brave Americans who fought and died there, had noble motives. They fought for the freedom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Vietnamese people.」
(為了5屆貪污腐敗的南越傀儡政權,屠殺真正為了自由和獨立的全部(南越和北越)越南人民,真是一個高尚的出發點)
可以說在越戰剛結束的時候,越戰的非正義性對美國人民心中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引發了無數的學生運動,湧現了了無數的反戰藝術。可隨著時間的推演,大家逐漸忘記了越戰,新一代的美國人對越戰細節幾乎一無所知,越戰老兵反而成了國家英雄,越戰反而成了正義的戰爭,越戰對美國的影響反而是以一種弔詭的方式,增強了美國的軍國主義思潮,極大的降低了美國干預他國事務的底線,促成了更多的美國政界欺騙民眾的行為。
美國軍國主義和軍工利益聯合體不死,永遠有一個一個的受害國家會出現在悲慘的列表上。相比完全支離破碎,國而無國,人民流離失所的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我甚至都想說,越南人民是幸運的,他們付出了慘烈的犧牲,保住了自己的國家,現在越南已經名列高盛銀行經濟快速增長的「未來11國」之一。
然而真正的戰犯國,理應受到極其嚴厲的譴責和制裁,卻至今,逍遙法外,無人提及。
這是這個國家的悲哀,這是這個世界的悲哀,這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越戰結束後—個士兵的故事——他打完仗回到國內,從舊金山給父母打了一個電話.「爸爸,媽媽,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請你們幫我一個忙,我要帶我的一位朋友回來.」「當然可以.」父母回答道:「我們見到他會很高興的」.「有些事必須告訴你們」,兒子繼續說,「他在戰鬥中受了重傷,他踩著一顆地雷,失去了一隻胳膊和一條腿.他無處可去,我希望他能來我們家和我們一起生活.」「我很遺憾地聽到這件事,孩子,也許我們可以幫他另找一個地方住下.」「不,我希望他和我們住在一起.」兒子堅持.「孩子」,父親說「,你不知道你在說些什麼,這樣一個殘疾人將會給我們帶來沉重的負擔,我們不能讓這種事干擾我們的生活.我想你還是趕快回家來,把這個人給忘掉,他自己會找到活路的.」就在這個時候,兒子掛上了電話.父母再也沒有得到他們兒子的消息.然而幾天後,他們接到舊金山警察局打來的—個電話,被告知:他們的兒子從高樓上墜地而亡,警察局認為是自殺.悲痛欲絕的父母飛往舊金山.在陳屍間里,他們驚愕地發現,他們的兒子只有一隻胳膊和一條腿.
其他答主珠玉在前,我就隨便補充一些內容吧。
眾所周知,二戰結束後,各國都迎來了生育潮。
「二戰後百廢待興的美國,開始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從戰場返鄉成婚、養育子女的人們,不僅創造了美國史無前例的生育高峰,更渴望戰後新生活並把希望寄托在孩子們身上。因此戰後嬰兒們從小受到較好的關照,身體和性格健康成長。加上國家對經濟和教育大力重振,他們也有機會受到更好教育。 」
上述內容引述自嬰兒潮時代_互動百科
60年代中期,美國的戰後新一代青年開始進入大學,進入社會,逐漸成為美國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沒有經歷過二戰的殘酷,因此在面對越戰時受到的衝擊與震撼,是要遠遠高於他們的祖輩父輩的。
此外,60年代時美國經濟也處在高速發展的階段,美國人的物質生活水平與之前相比有了明顯的提升。隨著這個國家的發展而一同成長的年輕人,在直接面對一場將整個國家拖入泥淖的戰爭時,一定不會選擇沉默。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傳媒技術的迅速發展,民眾可以更加迅速全面地了解到越戰中民眾與軍隊的各種慘狀,以及美軍的一些不人道的行徑(例如著名的橙劑事件)。
大規模的反戰浪潮爆發,也就不足為奇了。
與反戰浪潮同時出現的,是嬉皮士們。事實上,嬉皮士們正是反戰的中堅。
「他們隱約感到生命和愛,他們隱約觸摸到理想和未來,但快樂與痛苦的交織,理想與現實的衝突,能力與目標的錯位,自身追求與社會要求的矛盾,終於使他們信仰崩潰了。」
上述內容摘自嬉皮士_百度百科
1960年代,《我有一個夢想》、肯尼迪遇刺、太空競賽、登月成功……等等一系列大事件,使得美國的社會文化發生激烈的變革。物質的豐富和社會的激蕩,催生了嬉皮士的出現。
(天朝1980年代貌似也是這樣?)
而越戰泥淖,正是嬉皮運動全面爆發的導火索。
嬉皮士們對美國文化的改變與豐富居功至偉。可以說,嬉皮士讓美國文化中的獨立與反叛精神更加鮮明。以嬉皮士為代表的年輕人們,讓美國從上到下開始真正重視民眾的訴求。
最後貼一下著名的Blowing in the wind的歌詞吧,真正的反戰經典。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一個男人走過多少路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才能被稱為男子漢
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
一隻海燕子要飛越多少片海
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
才能到達可以休息的海灘
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加農炮炮彈還要飛多久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
它們才會永遠被禁止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我的朋友,答案隨風飄蕩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隨風飄蕩
How many years must a mountain exist
一座山要存在多少年
Before it is washed to the sea
才會被海浪沖入海底
How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exist
人們要存在多少年
Before they"re allowed to be free
才能獲得自由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一個男人一生中可以回首多少次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卻假裝什麼都沒看見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我的朋友,答案隨風飄蕩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隨風飄蕩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一個男人要抬頭多少次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才能看見藍天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一個人要有多少只耳朵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才能聽到人們悲慘的哭喊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要奪走多少人的什麼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才會知道死亡的人已經太多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我的朋友,答案隨風飄蕩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隨風飄蕩
下場是法屬印度支那柬埔寨大學生全部被殺死,那裡沒有人聽美國大學生鬧事了
一站的時候德國的一個將軍就說啊,如果民眾真的知道前線發生了什麼,那肯定不再狂熱,而是會立刻要求停止戰爭。
美帝最牛的時候卻恰好趕上傳播業大發展這時候了……
貌似這就是羅輯思維最新一期講的民主拖精英們的後腿?
越戰本身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反越戰才導致了美國社會的分裂,而更深層次的則是裹挾反越戰的60-70年代全球左翼運動,這才是罪魁禍首。
雖然這個問題確實很大很複雜,不好回答,但是我還是想過來吐槽下:
哈?你們以為美帝人民是什麼?是耶穌下凡么?
你們以為美帝人民還真的為了越南人民的利益而奮鬥終生啊?那我看美利堅還真是世界燈塔哦,不說了我去美國搞共產國際了。
反越戰的核心是什麼:拒服兵役
你以為美帝人民是看著電視喝著可樂坐著沙發看的越戰,但他們很可能是在缺胳膊少腿在家裡如同廢人一樣,或者在家惶惶不可終日——因為兵役書很快就要砸到你的頭上了。
約翰遜在越南堆了五十萬軍隊,用盡一切能用到的手段,國會也毫不吝惜地繼續投資。結果呢,戰爭什麼時候能結束?
這他媽的戰爭到底什麼時侯才能結束?
這是當時美國從上到下都在問的一句話,特別是被要求強制服兵役的屁民們。
保家衛國,抵抗入侵,你可以讓大家奮勇犧牲,前仆後繼。
好了,我就算你打的是帝國主義戰爭,我們美利堅國民忠誠為國,可是五十萬大軍在別人國家待了幾年,死了幾萬人,傷殘了幾十萬人。那你告訴我什麼時候是個頭。
久而久之大家發現,根本不會有頭,連國會老爺都懂,美軍在大多數美國人一輩子都沒聽過的越南xjb折騰,什麼進展也沒有。北越依舊有餘力發動春節攻勢,雖然春節攻勢很蠢,可是他證明了北越依然有餘力,戰爭不會那麼快結束。
軍方有什麼對策么?
增兵增兵再增兵,三年又三年,之後又說再給三年,你當美帝人民是傻子好忽悠么?你嘴皮子上下一碰,說不定又是多少個家庭家破人亡。
是失敗引起反戰,而不是反戰帶來失敗。
就算是昭和,也得讓別人226吧,也得讓別人搞反戰運動吧,人家從高層到底層可是七七事變開始就有反戰運動的。怎麼一到滋油皿煮的美利堅,就變得必須個個為國家事業捨生忘死了呢?越南戰爭的確對美國社會和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美國社會史中也是一個重要節點。
越南戰爭是美國社會從民族主義步入後民族主義的分界線。
這個分界線在每個國家的歷史當中都是一件大事,因為近代主要國家的國家史就是開始於民族主義的產生。
英國:民族主義發源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7~18世紀英國海權戰爭中逐漸發展,直拿破崙戰爭時期(1812)定型,崩塌於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進入後民族主義社會。
法國:民族主義形成於法國思想啟蒙和大革命、拿破崙戰爭(1789),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崩塌,進入後民族主義社會。
義大利:民族主義初步形成於拿破崙戰爭(1812),1861年統一戰爭正式定型,1945年崩塌進入後民族主義社會。
俄國:民族主義發源於彼得大帝改革,成型於拿破崙戰爭(1812),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崩塌,從民族國家進入階級國家,之後又於1991年從階級國家/階級社會進入後民族主義社會。
德國:民族主義形成於拿破崙戰爭(1812),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遭遇重大打擊,演化為民族主義更極端的形式——納粹。1945年(二戰結束)崩塌,進入後民族主義社會。
日本:民族主義形成於佩里入侵到明治維新這個時間段,1945年被麥克阿瑟強行帶入後民族主義社會。
中國: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發祥可追溯到1840年。1894、1900、1919是幾個重要節點,但中國民族主義思想正式成型是在抗日戰爭,1945年隨著抗戰的勝利步入近代民族社會。1949年之後步入民族-階級複合結構的社會。
看上去,到1945年,世界上的主要大國,基本上都拋棄了民族主義。
狗血灑盡了,謊言破產了。
國家是統治階級的工具,工人階級沒有祖國!(這是俄國)
國家是統治階級的工具,國家叫幹啥我就不幹啥!(1918年歐洲除德國之外的,1945年之後德國也這樣了)
但是美國例外。1945年二戰打完,一地瓦礫,但這時候的美國還是意氣風發,全體美國公民雄心壯志……
好大一片正能量啊……
沒持續多久。
因為很快美國就做了三件小事:冷戰、民權運動、越南戰爭。
三件充滿負能量的事。
其中越南戰爭最為作死,灑盡了狗血,打垮了雄心,直接將美國送入了後民族主義社會。
近代美利堅民族的民族主義,發源於北美拓荒、獨立戰爭、印第安戰爭,正式成型於南北戰爭,終結于越南戰爭。
補充:
什麼是民族主義?大概特徵是:
1、國民的主體有一個統一的價值觀及文化認同感;
——注意,是國民的主體,大部分人。不是100%,也絕不能是一個少數精英階層。比如40萬讀書人有文化、4000萬百姓無所謂,於是南宋就被徹底滅國了。
2、國民分得清什麼是本國什麼是外國,什麼是本民族什麼是異族;
3、由此文化上的認同,形成了一個國家(國家機器),所謂的近代民族國家;
4、國民認為這個國家機器大體上能夠代表和維護國民的利益。
什麼是後民族主義/後民族主義社會?
很簡單,就是在以上4條特徵開始模糊、受到質疑、消失(或者部分消失)的時候。一般來說是從第四點最先開始變得模糊和充滿疑問。
當第四點廣泛受到質疑的時候,就可以認為是進入了後民族主義社會。當第3、第2點也開始被質疑的時候,大概可以稱之為逆向民族主義吧。
二戰:美軍傷亡了93萬6000餘人。
越戰:美軍傷亡了36萬餘人。
這兩個數字放在一起對比一下,題主應該知道為什麼了吧?美國有錢
→打不贏
→軍人遺孀
讀書青年
→戰爭非正義
→人權需求
→反當前政府
→形成浪潮
→對國家未來失去信心
→民眾自我麻痹
→滋生犯罪
→集團控制
得益於電視新媒體手段的介入,燈塔國人民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直播戰爭,對民眾的支持率負面影響很大。
真說不好是不是負面影響,當時的很多人情緒上應該是負面的。但是文化,思想上的成果應該不能算是負面產品吧。
想到中國抗戰八年造就了今天這麼複雜的中日民族以及國家關係。還有那麼多抗日劇。
打了二十年,這麼久,號稱民主的燈塔國都沒有選出個政府來結束這個戰爭,如果說有很多美國人不支持,應該是正確的,例如日本也有很多人不支持安保法案,但這裡應該有潛台詞,那就是也有很多美國人是支持越戰的,並且勢力比反戰那邊強,至少邏輯上是這樣的。
至於對美國社會文化的影響,就是打仗一定要打不會讓自己損失太多的那種,反人類啊要人道啥啥的,洗洗睡吧,美國人當然比其他人更平等,這難道還需要討論嗎?美國從全民自信滿滿到最後艱難脫身,殘酷的戰爭叫美國政府知道他們也有打不贏的仗。大批青年淪為炮灰,使社會反思這到底是為了什麼,出現頹廢、反政府思潮。但要是有多巨大負面影響,我看不見得。可能最大的變化就是美國的反共思維發生了變化。
其實越戰中士兵運動,嘩變以及美共組織的各種罷工也不少,不過為啥大家都只關注和平示威,小資廢宅打炮呢?可能是他值得關注,就像黑豹黨似乎不存在一樣,馬丁路德金卻光照千古,就像是曼德拉成了南非國父,南非共產主義者的活動似乎無關緊要一樣,就像印共以及很多烈士的暴動已經被印度獨立運動的非暴力不合作掩埋一樣
可能不太切題看到第一名的照片特地找來的,以前在貼吧看的,以下來自 凱迪 找到的時候也是轉帖
- 這是兩張拍攝于越戰時期的照片。
美聯社記者亞當斯抓拍的照片中,一位便衣警察二話不說掏出手槍擊斃一名被捕越共戰士;黃幼公抓拍的照片中,一名越南小女孩在轟炸中赤裸著身子驚恐奔逃,身邊跟著幾位疑似「美國大兵」的軍人。
這兩張經典照片很快被符號化,意味著「南越對平民的無情屠殺」和「美軍對越南村民狂轟爛炸」,作為反戰標誌廣泛見諸全球各種和平運動及報章雜誌之中,被認為是反戰助推器,提前結束了越南戰爭。這兩張照片的確極大影響了美國公眾對戰爭的情緒,兩位美聯社記者因此成名,獲普利策新聞攝影獎。
這則新聞很快促使學生反戰示威升溫,逐漸遍及美國各大城市,尤其歐洲左翼人士更把照片奉為反戰經典標誌。一年之內,支持這場戰爭的美國公眾從41%下滑到37%,此後各年一路走低,反戰人士中有很大一部分並非不支持「自由之戰」,而是厭惡了美國政府久拖不勝。 - 其實「南越對平民的無情屠殺」的真相是:
阮玉鸞粗暴處決的阮文林,在被警察抓獲之前,剛剛處決了34個「反革命」,大多數為警察家屬,其中一位遇害者阮遵中尉是阮文鸞的部下和好友,因拒絕與阮文林合作,全家六口被殺。阮文林被抓捕後,對這一切事實供認不諱並引以為傲。阮文鸞是位具有強烈民族主義情緒並深受部屬民眾愛戴的人物,每逢戰鬥必身先士卒;他在槍殺阮文林後,簡短告知過亞當斯原因,這些情況後來皆被亞當斯證實。 - 1998年7月,阮玉鸞遺下妻子和五個孩子,因癌症病逝。亞當斯送去鮮花並夾著一張紙條:「我對不起你,我的眼中含著淚水。」他在《時代》雜誌撰文紀念阮玉鸞,盛讚:「這傢伙是一位英雄,美國人應該哭泣,人們並不知道關於他的其他事情。」
認為自己一張照片毀掉了阮玉鸞的生活,亞當斯一輩子都在懺悔,多次向他道歉。阮患病期間,亞當斯數次致電慰問,希望能為對方做點什麼,而阮則很寬厚地對他說,應忘掉過去,「當時我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盡責」。
「這個將軍殺死了越共,但是我用攝影機殺死了他。照片在戰爭中是強大的武器,人們相信了照片,但是它撒謊了,哪怕它沒被修改過,因為那僅僅是部分事實。」亞當斯說。
當年很多美國記者認為照片可調動人們的反戰情緒,有意無意抹去其所揭示的全部事實,後來美國新聞界多次以亞當斯的照片為例探討職業操守問題。
那位被阮玉鸞粗暴處決的阮文林,在被警察抓獲之前,剛剛處決了34個「反革命份子」,大多數是南越警察的家屬,其中一位遇害者阮遵中尉是「大哥」阮玉鸞的「好兄弟」、老部下,因拒絕與阮文林合作,全家老小 六口人被殺,包括80餘歲的老母親。只餘一名10歲大的孩子受重傷躲過死劫。阮文林被抓捕後,對這一切事實供認不諱並引以為傲。
游擊隊,屠殺家屬,不管哪條都夠了。
- 「美軍對越南村民狂轟爛炸」 的真相:
1972年6月8日,越共軍隊正與南越軍隊激烈爭奪展鵬村,潘金福與村民及一群南越政府軍原本躲在一個高台教寺廟裡,一架南越空軍飛機前來支援戰鬥,飛行員誤以為是敵軍,在他們附近投擲了汽油彈,然後他們瘋狂向後方奔逃。小女孩身後的美軍是在招呼她快跑。
這個女孩長大後越共政府長期把她當做意識形態宣傳工具,在大學修醫學專業期間,經常被政府要求回到村裡拍電影,接受採訪,潘金福顯然對這種生活不滿,希望擺脫「宣傳工具」的角色。當然這也使她受政府重視,後來得以到古巴哈瓦那大學深造,並在哈瓦那結識了後來的丈夫裴輝全。
1992年,潘金福與丈夫借外出渡蜜月機會,飛機在加拿大加油時,夫婦二人逃離飛機申請政治避難,後來定居多倫多。
美軍在救助
- 我想美軍當然在越南有很多戰爭罪行比如大量使用化學品,美來村等,不過這些照片是媒體特意的宣傳,老百姓果然只是被操縱的,這一切大概超過十年後才被爆出。
看《輻射》的世界背景,覺得美國人喜歡黑自己政府,了解了越戰的歷史……真不是黑他。
原文鏈接:[BTW]越戰對音樂的影響
這篇文章是介紹越戰對音樂的影響。
有句很經典的話,越戰被稱為America『s first rock n roll war,這是因為年輕的美國士兵把搖滾樂帶到了戰區。
越戰是從1955開始到1975年結束的,開始時,由於美軍去越南參戰的人少,並沒有引起很大的影響,但是到了後來,美國政府提出了一個草案,這個草案的出台,使延遲參軍,以及通過漏洞躲避參軍的方法都失效了,而這個時候美國還在向越南派送大量的士兵,由於美國政府的草案,導致18歲的青年就要去參軍。這些被征去當兵的青年平均年齡19歲,而搖滾樂作為當時最受年輕人歡迎的音樂,搖滾音樂人們則更多的創作出與越戰相關的歌曲。
徵兵人數方面從1961年的2000人到1964年16500人,到了65年低,這個數字接近了20萬。隨著電視上越來越多關於戰爭的消息,人們開始厭戰,歌曲的內容隨之慢慢的改變著。
美國是民主的,很多事情可以通過投票決定,而正是這樣的制度下有一條可笑的規定,年滿21歲才可以投票,但在平均年齡19歲就被強制徵兵征走了的情況下,年輕人的投票權一點用處都沒有。他們厭戰,想要結束戰爭,可他們在投票箱上沒有話語,這時音樂成為了他們的精神寄託,尤其是搖滾樂,大量的反戰音樂開始出現,幫助年輕人建立了反戰的社區,讓年輕人的話語在社會上顯露出來。到了1971年,美國政府才修改了草案,賦予年滿18歲的年輕人選民權。
可以打開這篇文章的原文,裡面有經典的三首歌曲,我們可以從之三首歌曲看到越戰對於美國的影響。
[BTW]越戰對音樂的影響
另外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MoodOfMusic,裡面有更多的內容。
越戰給美國社會造成那麼大影響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沒打贏。
人們只會反思自己沒打贏的戰爭。
推薦閱讀:
※俄羅斯策反烏克蘭的俄羅斯族,我們大陸能否鼓動東南亞華人獨立建國?
※印尼軍事實力東盟第一?
※如何評價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聲稱將佔領爭議南沙島礁的一系列言論?此舉是否標誌著菲律賓對華政策發生逆轉?
※如何評價李光耀開創的新加坡式國家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