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究竟好在哪裡?

我也算自幼學字,臨帖《多寶塔碑》《陰符經》之後斷了,成年以後臨帖《張玄墓誌》,我知道蘭亭序的經典,我也覺得很好,但是作為天下第一行書,他究竟比趙孟頫,歐陽詢,褚遂良等等好在哪裡??尤其是趙孟頫,我一直覺得他的洛神賦真的太美了,但是為什麼歷史地位比王羲之低了這麼多……我想不通

而且我有時候臨蘭亭序,就覺得一些字真的也不好看呀!就比如「歲在癸丑」的丑字。

誰能給我講講呢?

如果對黑女體了解,再幫我講講魏碑到底哪裡好看?為什麼我一點都不喜歡
字體原創,挺難的。由於不是很喜歡,所以一直寫不太好,我真不懂為什麼我會寫行書以後,老師決定讓我寫回楷書,又是這麼個古怪的字體,我真是……大家能給我一些點評和意見嗎

這是這個練字兩個月,請大家點評,不要判分,說我除了寫的高低不平,還哪裡有問題,感謝大家!


謝邀。要說蘭亭好,也能說出一堆,這是我以前做的一個微信,題主可以看看。
《蘭亭序》到底好在哪裡?
關於蘭亭,實在是有好多東西要說。不知道題主知不知道上個世紀所謂的蘭亭論辯,郭沫若和高二適,圍繞蘭亭真偽的問題撕了好長時間,最後都驚動了毛澤東。由於地下出土了很多魏晉墓誌,包括王羲之的叔兄弟王興之的墓誌,由於墓誌上的書體跟蘭亭的墨跡相差實在太遠,還處於隸書楷書過渡階段的樣子,所以郭沫若認為,當時不可能出現蘭亭這樣成熟的行書,郭認為,蘭亭更像是出自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和尚之手。如果題主有興趣的話,可以搜搜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跟蘭亭真的很像。

回到蘭亭,其實魏晉以後,一直到到唐,蘭亭都不怎麼被後人重視,直到唐太宗出現,此人是王羲之的腦殘粉,一手把王羲之推到書聖的位置,還用計從辯才手裡騙到了蘭亭,唐太宗喜歡蘭亭,死了也要帶到地下。歷史記載,蘭亭最後陪葬昭陵,但是,五代時昭陵被盜,盜寶名單里沒有蘭亭的記載,所以,蘭亭的去向一直是個謎。

我們現在看到的蘭亭有八個版本,號稱蘭亭八柱,其中以神龍本,也就是馮承素的鉤填本最接近原作。蘭亭被稱為天下第一是誰說的呢?是王的另一個腦殘粉米芾封的,米芾名氣大,後邊的書法家也就這麼跟著說了。至於米芾看到的是哪個版本,他又從蘭亭中看到了什麼,這個且得研究一下。

所以,關於蘭亭,實在是離奇的很。一件失傳的作品竟成為了中國書法史上最著名的作品,有關它的傳聞是人云亦云,紛繁雜蕪,近乎神話。最令人不解的是,蘭亭多少個世紀以來都是書家的範本,儘管大家連真跡都沒見過,也只是從摹本中窺測一二,但各個摹本又不相同,真是奇哉怪哉啊。

蘭亭好不好?確實不錯,但好到完美嗎?也不是,比如蘭亭對章法的處理,其實就不如《韭花帖》。蘭亭值不值得學?就看你的理解了,趙孟頫是學蘭亭的,但你看趙孟頫的字像蘭亭嗎?一流書家學東西,不是學字形,而是字形之外最核心的東西。就我來看,好像目前學蘭亭的真的不多,學蘭亭學成大家的,恕孤陋寡聞,我真不知道。現在學王羲之的,主要還是從王羲之的手札入手。

可見,一件書法作品被封神,不單單是書法作品本身寫的如何了,當然,這是基礎,二者不矛盾。關鍵是圍繞一件書法作品,被賦予的文化意義。比如,其實中國是有十大行書的,憑什麼蘭亭、祭侄、寒食排前三?韭花、蜀素就排在後面?這個不單單是寫的好與不好的問題啦,書寫者,作品背景,對書法史的影響,都是考量的因素啊。

再說王羲之,王羲之成為書法史第一人,被高估了嗎?

完全沒有。王羲之的偉大怎麼說都不為過。題主說的歐陽詢、趙孟頫無不都是從王羲之那裡學到了東西。可以參考這個,看王羲之怎麼偉大。
王羲之的書壇盟主之路

書法有碑帖兩派,一個妍美,一個質樸,而王羲之,研質兼有,自己厲害,也容得下後人折騰。

至於魏碑,是楷書里單獨的一個流派,而且魏碑里風格區別也很大,有的比較豪放粗獷,像龍門二十品。有的就比較秀美,比如題主說的張玄,這個我是很喜歡的。魏碑這種風格的出現,當時的刻字工人做出了很大貢獻,為了刻字方便,他們對原作都做了很多加工,出現了很多刀刻味道的筆畫,簡言之,毛筆書寫是不會寫成這樣的。刻之前啥樣?題主可以看看這個
難得一見的古人書丹真跡 原來碑上的字是這樣子的

清代,由於館閣體的流行,有識之士覺得這樣下去書法要完,又由於清代金石考據學的發達,這些幾千年沒人理的魏碑刻石突然成了好東西,因為他對當時人的衝擊真的很大,一下打開了視野:原來所謂美女,除了像王祖賢這樣溫婉的,還有像林青霞這樣有男子氣概的……

魏碑自成一套體系嗎?也不是,從中你是能看到王羲之的影子的。比方元略墓誌,吳玉如(被啟功稱為500年一人)講,王羲之行書楷化就是這個樣子的,源頭還是王羲之……。

題主覺得魏碑不好,跟題主目前對書法的理解有關係。就現在的書法界來講,魏碑是相當流行的,原因嘛,就得說到唐楷了。唐楷,一開始說了,李世民是王羲之粉絲,想把王羲之規範化,於是就有了初唐四家,其中,虞世南是智永的徒弟,可謂王氏正脈,褚遂良師從虞世南,薛稷師從褚遂良,全是學王。歐陽詢比較特殊,歐體是借鑒了魏碑的很多東西,但主線也逃不開王羲之。歐虞褚都在內府內見過大量的王羲之真跡,這就是為什麼同時代那麼多書家,這仨人能排前三。三人對王的不同理解,成就了三人不同的風格,你說王羲之厲害不厲害?

再說,王羲之可不只是有蘭亭,他留下的手札才是真正厲害的東西。

由於唐楷是帶著這樣一個目的,所以法度森嚴也就是必然的了。發展到柳公權到達頂峰,再發展就成美術字了。法度森嚴,一是給人刻板的印象,另外就是十分不利於個性的發展和創作,因為限制太多。加上後人學唐楷方法不得當,包括現在很多人,一筆一畫的死臨,臨到死也沒搞明白書法是怎麼回事。

相比,魏碑就開放很多,因為沒那麼多限制,單就魏碑的結字來說,其實你仔細研究,是有相當多的令人嘆服的地方,有的簡直就是神來之筆。

扯了這麼多,其實想對題主說, 學習書法,有一個認識的高度是很重要的,有的人學了一輩子也沒學成,就是因為眼界的問題。書法是有其內在的發展脈絡的,而且是可以串通的,明白了這一點,相信題主就不會糾結於誰好看誰難看的問題了,只不過是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面貌而已。

總結一句,中國古典書法一直被強大的審美傳統支配,這個傳統由王羲之創立,褚遂良、米芾和董其昌三個人起了關鍵作用。至於怎麼回事,寫累了,實在寫不動了。


蘭亭敘——令人欣喜的空靈

談中國書法,第一個讓人想到的,肯定是《蘭亭敘》。

王羲之《蘭亭敘》

自從《蘭亭敘》問世,隨著王羲之書聖地位在初唐時的確立,中國之後的整個書法史,都是在以《蘭亭敘》為代表的文人書法的審美情趣所涵蓋之下不斷充實、變異與發展的。儘管各個朝代都能被後人概括出主流書風,但卻改變不了這個基本的事實。

《蘭亭敘》,成了中國書法的代名詞。

《蘭亭敘》,又名《蘭亭集序》、《蘭亭宴集序》、《臨河序》、《禊序》、《禊帖》,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蘭亭敘》真跡陪葬了唐太宗李世民,目前的所有版本均為摹刻,墨跡摹本中最著名的為唐馮承素所摹的「神龍本」,石刻摹本中最著名的為「定武本」。

在筆者看來,《蘭亭敘》之所以被評為天下第一行書,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它在內容與形式的搭配方面、字形結構、用筆、章法等方面,均達到了「中和之美」的最高境界。

拋卻書法因素,單就其文章本身來看,蘭亭敘也是一篇膾炙人口、文辭優美的不朽名作。

《蘭亭敘》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該文借景抒情,以事言志,表達了作者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和超脫生死的生命境界,給時人以思索,給後人以啟發,正如文中所說:「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讀這樣的文章,就如同和一個洒脫真摯的朋友促膝談心一般,會讓人感到一種輕鬆、欣喜和回味悠長。

中國書法具有雙重審美功能,一個是筆墨線條的構成美,一個是文字意境的審讀美。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它的筆墨所呈現出來的景象,要與文字內涵統一,這才是最好的。《蘭亭敘》如此的美文,用王羲之遒媚的行書寫出,真可謂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在內容和形式達到了最佳結合。很難想像,蘭亭敘用篆書、楷書或者草書寫出會是什麼樣子。即使看上去很美,但當人們讀起來的時候,也總會有一種說不出的彆扭。那種感覺,也許就會像一個男高音扯著嗓子高歌鄧麗君一樣的滑稽吧。

要領略《蘭亭敘》之美,就要細細鑽研進去。

首先,《蘭亭敘》用筆遒媚勁健,可謂是集筆法之大成。其筆法的豐富與用筆的精緻,體現在每一個字的一點一畫上,都令人嘆為觀止。以至於後人在研究其書法藝術時,都對之讚不絕口:「點畫秀美,行氣流暢」, 「飄若浮雲,矯若驚龍」,「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等等。

二王的行草,最值得後人學習的重要特徵之一,即點畫的精到。仔細觀察《蘭亭敘》,我們就會發現,蘭亭敘的每一個字,都筆筆到位,雖然有的細若遊絲,但依然一絲不苟,行筆軌跡交待得清清楚楚。細察全帖,所有點畫,莫不如此。

其次是結構。《蘭亭敘》共324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寫得那麼的雅逸有致,婀娜多姿,彷佛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如「事」、「為」、「以」、「所」、「欣」、「仰」、「其」、「暢」、「不」、「今」、「攬」、「懷」、「興」、「後」等,都別出心裁,各具情態。此外,在重字的別構上,王羲之也展現了驚人的智慧,序中二十多個「之」字,竟無一雷同。

再次是章法。

《蘭亭敘》的章法布局,體現了多種對立因素的調和與統一。在字形的安排方面,如肥瘦、大小、方圓、短長等,能夠做到無過無不及;在書法的奇正、氣度、神韻、趣味、格調等方面,也能做到無乖也無戾。後世書家在臨摹這幅作品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改變它的章法布局。不是不敢或者不想,而是不能。觀其章法,彷彿觀看絕世美人的翩然起舞,其美是無與倫比的。

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寫道:

「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

解縉在《春雨雜述》中寫道:

「右軍之敘蘭亭,字既盡美,尤善布置,所謂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

項穆在《書法雅言》中寫道:

「逸少一出,揖讓禮樂,森嚴有法,神彩攸煥,正奇混成也。」

對於《蘭亭敘》的章法,筆者曾經無數次地揣摩研究,甚至還將字帖用俯視、仰視、和反視的角度進行觀察,越觀察越覺得此作品的神奇與精妙。尤其是採用仰視視角的時候,其看似不平衡的地方,都得到了完美的平衡。由此,筆者也深受啟發,在創作作品的時候,盡量掌握在仰視角度上的平衡。這樣,當作品完成後掛在牆上的時候,就會顯得格外漂亮。

最後是《蘭亭敘》的格調典雅清新。

觀《蘭亭敘》,如清風振袖,明月入懷。儘管《蘭亭敘》在情緒表達方面,也隨著作者感情的跌宕起伏而有所變化,但整體傳達給讀者的,卻是一種疏朗、明媚、洒脫、微喜的精神,非常符合我們中國人「中和之美」的審美趣味。

筆者接觸《蘭亭敘》比較早,但卻一直對它「敬而遠之」。

當時,作為一個剛剛接觸書法的毛頭小夥子,囿於學力與審美水平所限,實在看不出它的美來。對很多人盛讚的《蘭亭》,我只是感到是疑惑,在懷疑自己審美水平是否太低的同時,也曾懷疑很多人只是「說項依劉」而已。

直到有一天,見到陳鑒本《蘭亭》。

和其他臨本呆直的線條不同,這本《蘭亭》入筆、收筆之處芒角畢現,靈動遒勁,讓人越看越美。

從此,筆者就迷上了《蘭亭》。並由之進一步拓展到《聖教序》,以及二王的其他法帖。

在不斷臨習的過程中,筆者體會到:

1.《蘭亭敘》的整體風格很難一下子說清。

除了靈動遒勁之外,蘭亭敘的整體風格不激不厲,雖然運筆以側鋒為主,但字體相對而言比較「平正」,是臨習古代法帖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範本。《蘭亭敘》的每一個字都沒有過頭的筆畫。在結構臨習前,可適當練習些王羲之的小楷,《黃庭經》、《樂毅論》等等,在對期筆法運用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之後,再進行臨習,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這也就是說,要先把《蘭亭敘》當成楷書來寫,然後慢慢把速度提上去,最後過渡為行書。

2.《蘭亭敘》具有極大的開放性。

這裡所說的開放性,是指在《蘭亭敘》的基礎之上,可以根據臨寫者的愛好,而隨意增加相應的風格。或更加妍美,或更加遒勁。而任何一種意念上的「嫁接」,都能夠形成一種新的風格。

唐代崔液在評論書家時說:「善法書者各得右軍之一體,若虞世南得其美韻,而失其俊邁。歐陽詢得其力,而失其溫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於變化。薛稷得其清,而失於傖拘。顔真卿得其筋,而失於粗鹵。桞公權得其骨,而失於生獷。徐浩得其肉,而失於俗。李邕得其氣,而失於體格。張旭得其法,而失於狂。獨獻之俱得之,而失於驚急無藴藉態度。」

雖然崔液的說法有失偏頗,但也恰恰證明了《蘭亭敘》的開放性和基礎性作用。就此而言,《蘭亭敘》就如實驗室里的培養基,能培養出各種各樣的植物來。但是,這種特點對於「顏柳歐趙褚米蘇」等大家的字體來說,卻是非常難的。因為這些大家的特點都非常突出,改變之後常常會有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因此,對於要樹立自己風格的書家來說,利用《蘭亭敘》進行多次嘗試是非常必要的。

(如您想了解更多的書法知識,請關注本人主頁,或者關注本人知乎專欄:董敬民寫字的地方)


謝邀。我來嘗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主要引用碼農老李的藝術論思想。


(尊重版權,特此聲明以下內容轉自:古今書法名貼都避不開這個規律:淺議書法中的二維圖形輪廓美)


提一個概念:

沿一個二維圖形的外沿最邊點,依次連線而組成的圖形,如果是對稱圖形,則該二維圖形呈現出一種輪廓美。


舉個例子,《蘭亭序》的首字「永」:

永字的輪廓是對稱的。

再舉一個例子,第二個字「和」:

和字的輪廓也是對稱的。數學系的同學不要抬杠,說這兩個紅邊形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對稱。嚴格意義上精準到納米的對稱,人類是寫不出來的。人類的眼晴對於藝術中的誤差,有一個合理的寬容範圍。

文未附了《蘭亭序》全文,大家可以自行檢測,全篇大部分字都符合輪廓美。

------------------------------------------(轉發分割線)

有的同學評論,這哪裡是對稱圖形啊?

這確實是對稱圖形,啰嗦一下吧

附《蘭亭序》全文,大家可以自行檢驗:

感謝大家的喜歡,解釋不到位的地方請多包涵,如有不明之處,請找公眾號哲學李論,理論理理認~~


http://weixin.qq.com/r/s0jcxJTEQsk9rdCn9x2h (二維碼自動識別)


因為智永、褚遂良一脈,包括到後面你提的歐陽詢,他們的字都是從二王來的。二王地位的重要,是從對整個書法史的影響來說的。
至於到底誰的字好看,那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偏好,這並不矛盾。但是從歷史地位來說,二王不可撼動,他們之後的真行草各家,都或多或少受到過他們的影響。
(手機碼字,先大概一說,有時間再補清楚)


題主提了好幾個問題,先嘗試第一,二個問題。怎麼認識《蘭亭序》,評價趙孟頫。
在下認為《蘭亭序》好在 雅俗共賞。書法專業之人(雅的代表)認為,用筆精湛,筆勢多變,結構優美等等。廣大人民群眾(代表俗)認為,好看。一件書法作品能雅俗共賞是很不容易的。第二行書《祭侄稿》,只有專業的人(雅)才說好的,廣大人民群眾(俗)幾乎無人說好看的。唐朝的歐陽詢,虞世南等等人楷書作品也如是。所以,流傳之今,奉為圭臬。
關於趙氏。從書法的角度談,有二個不足。一,用筆簡單。二,有俗氣 。因為用筆簡單所以有俗氣。根子還是用筆問題。
(碼字麻煩,就不展開敘述了,想深度討論,請私聊)


其實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蘭亭序字數比較多


蘭亭我喜歡看虞世南臨的版本 但這個又不是虞世南上乘的作品

至於張黑女被歸為妍麗秀美一派 我覺得多數為沒文化的人這樣講 魏碑你除非看個數十方 然後各個能花時間研究 這才能熟悉魏碑的審美 張黑女書風是魏碑中的上品


天下第一丑書《蘭亭序》


想想看,王羲之帶著一大堆好基友開趴,曲水流觴的樂呵,微醺狀態下,人筆合一,字字不是書法能表現出來的,是王羲之對自然美的理解吧,正如衛夫人的引導。相傳王羲之第二天又寫了好多篇,都不如他的草稿讓他滿意。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萬千感慨啊!


我們現在談蘭亭序,一般是說神龍蘭亭序,即馮承素蘭亭序,這個東西被大眾廣為人知,是至少在1936年以後的事,在此之前,一千年的書法的江湖上只有少量幾個人見過這帖子,對於大量的讀書人而言,神龍蘭亭序只是傳說中的虛幻。1936年後,見到這帖子的人多了起來,1950年後,這帖子的印刷品才出世,郭沫若才知道世界上有這玩意,這時候研究書法的人才知道為什麼蘭亭序是天下第一,書法的江湖上的傳說並不錯,蘭亭序就是天下第一!文哥過去後,這東西才化身千萬,被廣大書法哀嚎者看到。
蘭亭序就是天下第一,原因很簡單:至今,在主觀上,沒有人敢吹噓自己的書法超過神龍蘭亭序,至少現在的書協會員們不敢吹噓,王之後的歷代名家也不敢這樣吹。在客觀上,如果我們以純技巧論蘭亭序,蘭亭序在筆法,結構,章法上的技巧水平至今無人超越,蘭亭序在神采上的水平至今無人超越。如果你有書法底子,你臨寫一下就明白了,難度之大,是天下第一的,很難見功,單字很難臨像,一串字臨起來難度更大,想悟出當年老王的思路,難度更大,所以現在的書家還沒有因學蘭亭序成家的。樓主提問中的其他名家,在技巧上就遠遜於王。
我們現在處在還看不懂王的神龍蘭亭序的單字用筆技巧的階段。
你看到的商品化的蘭亭序臨寫技巧書大多是垃圾。
你上網看看蘭亭序臨寫視頻也行,大多名家臨的苦不堪言。但是名家們臨起顏體,柳體,趙體,歐體來,大多有過之而無不及。說明了蘭亭序很難學。蘭亭序難學也是天下第一。


無心之作,卻驚為天人!


看一幅好字就像在看人舞劍、打拳,觸發共鳴的往往是感官直覺


我是寫黑女的,我表示你覺得黑女不好看是因為你發的那個黑女體作品是真的不咋地,基本的結構筆畫都不到家,差的遠。看過黑女原帖的人都會喜歡的。
黑女主體為魏碑筆法,半隸半楷,兼具圓潤秀美與剛健雄渾,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它的米粒點筆法和剛勁絕倫的短鋒平捺。黑女筆勢奇峰凸起,整體又極為規整,可說已達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結構略微左低右高,微弧,一般人臨寫連整齊都做不到,多一分就散了,少一分就僵了,所求功力極深,稍有猶豫泄勁或者失控油滑就會暴露無遺。豎筆垂露呈蓄力出鉤狀,為後來的蘇孝慈,倪寬贊一路筆法之祖。黑女章法幽深疏朗,字字相承,五代楊凝式承之。
總之,黑女其中內涵之豐富,技術之高超,可稱魏碑巔峰。


蘭亭集序是王在一次高品質雅集中自然書就,此中描寫的曲水流觴意境及其唯美。之後很多帝王等曾模仿過這種遊戲。終難尋此境。


這個問題可以給你啟示。高票回答對王羲之的作品歷史地位之高解釋的十分全面。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5432079?f3fb8ead20=dcd16d2ce39cdaf7aea6a9aef4df1ab0

另外,一副作品的好壞是不能哪其中的某個字單獨作評的,而是縱觀全局。


二王的地位,之所以受到如此推崇,有如此地位,這和之後唐宋的皇帝分不開,雖然唐楷成為現在主要學習的對像,但基本唐代幾大家都師出二王,後面就更不用說了。書法演變到現在,大家是越來越少。不過當今所見二王的真跡實在是少得可憐,更別說真跡中的墨跡。說回來就《蘭亭集序》現在看到的不都是臨摹、鉤摹而成嘛!乾隆的蘭亭八柱也是功德無量啊!


推薦閱讀:

世傳王羲之書《平西將軍周府君碑》,是否符合王氏書風。?
為什麼醫生寫字像天書一樣?

TAG:書法 | 楷書書法 | 行書 | 毛筆書法 | 王羲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