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隼,雕,梟的區別是什麼?

指教一下這,幾種鳥類的區別?

btw: 百度知道上也有一個類似的問題
鷹,隼,雕,梟的區別


2016.11.04 上了日報發現好多評論都是「沒拼音差評」,頓時生出一種難以名狀的感受·······所以對某幾個字加上漢語拼音(⊙﹏⊙)b,恩,漢語拼音······,並增加海東青和動物保護的相關內容。

對動物的俗稱和生物學上的稱謂是有差異的,我們先要明確鷹、隼(sǔn )、雕、梟(xiāo)這幾個詞指代的是哪類鳥類。

一、形態區別
(一)鴞(xiāo)
「梟」這個詞用得很少了,一般只在一些固定搭配,如「梟雄」什麼的片語里看到,不知道這個詞的本意能不能等同於「鴞」,暫且認為是吧。「鴞」這個叫法,能夠涵蓋鴞形目所有鳥類,鴞形目在所有分類系統中均與其他猛禽的關係較遠,其形態特徵也很明顯,那就是「貓頭」!!!不然為什麼叫貓頭鷹啊。當然貓頭鷹雖然叫鷹但和我們後面說的鷹沒有半毛錢關係的哦。

(鴞形目——倉鴞Tyto alba

(鴞形目——雕鴞Bubo bubo
小時候看過一部以睡鼠偵探為主角的法國電視劇《神探格雷迪》,裡面的元老院還是法庭全是由雕鴞組成,當時就深深愛上了這種霸氣外漏的鳥)
絕大多數的鳥類夜視能力差,故而均晝出夜伏,但鴞形目鳥類多數在夜晚活動,他們常蹲踞於樹枝間,依靠視覺和聽覺發現獵物,並安靜且迅速地飛向獵物,不像隼鷹等隼形目鳥類常常在高空盤旋和俯衝捕獵,朝前的雙眼雖然犧牲掉廣闊視野,但對距離判斷有利,類似貓臉的面盤主要是輔助聽覺的作用。(二)傳統隼形目下的鳥類
隼、雕、鷹就複雜些了,在綜合形態學、行為學成果而定的傳統鳥類分類系統中它們都屬於隼形目,可見其在外形的相似。
傳統隼形目包括五個科,分別為隼科、鷹科、美洲鷲科、鶚(è)科、蛇鷲科,其中鷹科下有鷹亞科、雕亞科、鵟(kuáng)亞科、鳶(yuān)亞科、兀鷲(wù jiù)亞科等多個亞科。

(傳統分類系統下,兩類猛禽的分類示意)
叫「鷹」的大部分確實是鷹亞科的鳥類,但也有例外,例如隼科中有卡拉鷹,美洲鷲中的北美、南美神鷹,鶚科的鶚又叫魚鷹,甚至鴞形目都叫做「貓頭鷹」。
叫「隼」的多是隼亞科的鳥類,但也有例外,如鷹科中一類鳥類叫做「鵑隼」。
因此在比較之前我們先明確一下,「隼」在文中指代隼科的鳥類,廣義上「鷹」可以指整個鷹科鳥類,不過這裡我們將鷹和雕相區別,全文所說的「鷹」就理解為狹義的「鷹」,即鷹亞科的鳥類,說到整個鷹科鳥類時,直接用「鷹科鳥類」表示,「雕」即指雕亞科的鳥類。

事實上,中文動物命名常常是「修飾詞+已有相似動物的單名」的形式,造成諸多理解上的混亂,人們常常把完全不同的動物誤認為是一類,或是認為兩者親緣關係很近,例如豹、雪豹、美洲豹,聽起來都是豹,但實際上是不同物種;又例如家鼠和鼴鼠,聽起來都是鼠,然而實際上一個是嚙齒目,另一個是食蟲目,而河狸聽起來更像是果子狸的親戚,和鼠類無甚關係,然而實際上它又是正經八百的嚙齒目動物,和食肉目的果子狸相去甚遠。

隼與鹰鵰等鷹科鳥類差異較大,在基於全基因組的分類系統中甚至拋棄其他猛禽,被單獨分出去,和叫鶴、鸚鵡等扎堆去了。鷹、雕同屬鷹亞科,差異較小。因此,我們先區分隼和鷹科鳥類,再在鷹科鳥類內部區分鷹和雕。

1.隼科鳥類(隼)VS鷹科鳥類(鷹、雕及其他)
(1)翅:在飛行時,隼科鳥類的翅膀較尖,且末端平整,翼指不明顯,鷹科鳥類翅膀多較寬圓,且末端的翼指非常明顯。

(隼與鷹科鳥類飛行體態簡化示意)
放幾張照片大家感受一下

(隼科、鷹科鳥類飛行姿態對比;
隼科鳥類——A.紅腳隼Falco amurensis,B.游隼Falco peregrinus,C.燕隼Falco rusticolus
鷹科鳥類——D.鳳頭鵑隼Aviceda subcristata,E.雀鷹Accipiter nisus,F.白頭海雕Haliaeetus leucocephalus,其中鳳頭鵑隼雖然它帶個隼字,可人家是正經八百的鷹科好吧)

不過翅膀的特徵還是有例外的,例如隼科巨隼亞科的鳥類——代表為卡拉鷹屬,和以上幾種隼的畫風明顯不太一樣,好在它們均分布於美洲,對國內野外辨認的影響不大。

(A.白喉卡拉鷹(白喉巨隼)Phalcoboenus albogularis,B.鳳頭卡拉鷹(鳳頭巨隼) Caracara plancus
此外還有隼科里小隼屬的鳥類,由於體型太小,估計很難看到它們在高空翱翔。不過它們飛行的姿勢細細看來至少比卡拉鷹更像隼類。

(白腿小隼Microhierax melanoleucos
它的體型有多大相信大家已經看出來了。不過人家雖然小,但一招一式依然是猛禽范兒。)
此外鷹亞科不同屬的鳥類飛行體態也略有差異,比如下面這隻燕尾鳶的翼指就不是那麼明顯,翅膀末端也有點尖,不過人家是鷹科的。

(燕尾鳶Elanoides forficatus
所以以上的特徵只能分辨個大概,若是想更進一步分辨準確,就得一一記憶各類的飛行姿態了。

(隼形目鳥類飛行姿態示意圖,左列均為鷹科鳥類,右列為隼科鳥類)

(2)眼:隼科鳥類的眼睛虹膜顏色大多較深,幾乎分不清虹膜和瞳孔,鷹科鳥類虹膜顏色大多較淺,可以看出虹膜和瞳孔。此外鷹科鳥類除了鵑隼和蜂鷹,都具有突出的眶上嵴(可以理解為眉骨),故看上去比較凶,不過圖片上好像不是很能看出來。

(隼科、鷹科鳥類眼睛對比;
隼科鳥類——A.紅腳隼Falco amurensis,B.游隼Falco peregrinus,C.燕隼Falco rusticolus
鷹科鳥類——D.鳳頭鵑隼Aviceda subcristata,E.雀鷹Accipiter nisus,F.白頭海雕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小隼眼睛虹膜的顏色也是偏深色的,和其他中大型的隼類一樣。

(白腿小隼Microhierax melanoleucos
不過卡拉鷹這顏色深不深淺不淺的就不太好說了。

(鳳頭巨隼(鳳頭卡拉鷹) Caracara plancus

(3)喙與鼻:卡拉鷹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隼科特徵,卻還是在劃分隼科的原因在於喙和鼻這兩處分類學依據的特徵上它是符合隼科的。隼科上喙左右兩側具有單個齒突,同時自鼻孔向內可見一柱狀骨棍。鷹科上喙左右兩側無齒突(僅具有弧狀邊緣),少數具有雙齒突(鵑隼),鼻孔無骨質棍狀結構。恩鼻孔結構參見第二張圖,我用第一張圖把齒突示意一下吧。

(隼科鳥類齒突示意)

(游隼Falco peregrinus齒突好不容易找到一張這麼清楚地顯示出齒突的照片,其實仔細看,鼻子中的骨棍也是看得見的)

(鷹科的白頭海雕Haliaeetus leucocephalus,上喙只有一點弧狀垂,並無齒突)
此外鷹科的鵑隼具有雙齒突,但是找不到清晰的圖片,就不放了。

最後總結一下吧:
隼科鳥類——分類學特徵:上喙左右兩側單齒突、鼻內骨質柱狀結構;輔助判斷特徵:尖翅、無翼指,深色虹膜、無突出的眶上嵴。
鷹科鳥類——分類學特徵:上喙左右兩側無齒突(或雙齒突)、鼻內無骨質柱狀結構;輔助判斷特徵:寬圓翅、有翼指,淺色虹膜、有突出的眶上嵴。

2.鷹科鳥類中的 鷹亞科(鷹)VS雕亞科(雕)
其實雕之間的關係不是十分密切,有證據稱海雕屬與其他雕的親緣關係就比較遠,蛇雕部分特徵也和其他種類有較大差別。
在鷹科里辨別雕亞科主要依賴的特徵是:上喙具有弧狀垂,跗跖全部或部分覆羽。弧狀垂在上一幅圖裡已經很明顯了,你們要問跗跖是哪兒的話,只能上圖了。

當然也有例外,既不屬於鷹亞科也不屬於雕亞科,而是鵟亞科成員的毛腳鵟也長了一對毛腳。

(毛腳鵟Buteo lagopus
此外雕亞科體型相對較大,喙和爪看起來更加壯碩有力。

雕科我們區分開了,兀鷲亞科和胡兀鷲亞科特徵極其明顯,很好將其與鷹亞科區分開來,至於 如何將鷹亞科從鳶亞科、鵟亞科分出來,我基本上是逮一個認一個了,有資料給出了鷹亞科區分於其他亞科的特徵是,脛和跗跖長度相差不大(脛就是跗跖上面那一截腿),而其他亞科的脛較跗跖長甚,相差超過了爪的長度。這個特徵不是那麼好看出來,但做事做到底,我還是勉強繼續答下去吧。
上兩張圖大致可以看出,金雕和毛腳鵟的脛確實長於跗跖(兩隻大毛腳不太好觀察,注意關節彎曲的地方),蒼鷹脛和跗跖基本一樣長。

鷹亞科的其他鳥類,鳶亞科、鵟亞科答主不熟,就不勉強答了。兀鷲亞科和胡兀鷲亞科在某些分類系統中被合為一個科,兩者都是長成典型的鷲型體態,兀鷲亞科頭頂裸出,或者僅具有絨羽,胡兀鷲亞科的「胡「字,來源於吊在嘴下的黑色鬍鬚。

(兀鷲亞科——高山兀鷲Gyps himalayensis

(胡兀鷲亞科——胡兀鷲Gypaetus barbatus

二、分類地位區別
不管是在在傳統形態學分類系統、DNA分類系統,還是最新的基於全基因組測序的分類系統中,鴞形目一直沒有和隼、鷹等猛禽聚集。
而隼類和鷹類的關係就比較糾纏了,在傳統形態學分類系統和DNA分類系統中,它們的關係一直較近,在傳統形態學分類系統中它們組成了隼形目,而在DNA分類系統中它們被劃入超級大的鸛形目,作為其下的兩個小目。直到2014年基於全基因組測序的新演化樹向我們揭示了,隼類和鷹類的關係相當的遠。隼類和叫鶴、鸚鵡關係較近,它們的共同祖先在依次分化出叫鶴、隼和鸚鵡後,還陸續分化出了各類雀形目鳥類。而鷹類和鴞形目、犀鳥目、佛法僧目的關係甚至比和隼形目還近一些。這兩類鳥如此相似,原來有可能不是一家,而是趨同進化的結果。

附一:應用題——海東青是哪類猛禽?
正好有知友問海東青是哪類猛禽,放出圖片大家試試判斷吧。

(矛隼Falco rusticolus
答對了嗎?沒錯,海東青也叫「矛隼」,是正經八百的隼科鳥類。第一張圖中,眼睛虹膜顏色、鼻孔棍狀結構這兩個特點有很明顯,齒突也隱約可見,飛行姿勢也是典型的隼類。
當然除了這種白色型,矛隼也有深色型的。

附二:保護相關:
猛禽中的許多種類生存處境極度不利,有31種猛禽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紅皮書,而在我國將隼形目和鴞形目中的所有種全部列為國家級保護動物。
相信上知乎的大部分知友都能意識到獵殺野生動物對生態造成的危害,我就不用多說,不過近些年在另外一種對待野生動物態度卻是一個不好的趨勢,那就是視野生動物類同寵物。許多媒體的報道,對野生動物「萌」的渲染讓人覺得野生動物是可養的,這不是一種正確的引導。許多野生動物(當然包括我們今天說的猛禽)沒法兒在人工環境下繁殖,養殖的個體的來源幾乎都是野外捕捉,之後馴養的過程也會有大批死傷,這會對其本已稀少的種群造成嚴重的影響。之前的文章里我用「萌」這個字形容白腿小隼,後來修改時我意識到這有一點「寵物化」引導的傾向,於是趕緊進行了修改。
此外,野生動物的「萌態」,實際上並非是他們快樂時的狀態,不過是我們的自以為是。典型的就是海豚,它的嘴就是長成了一副笑容的模樣,然而並非它一直都是快樂的。猛禽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各種貓頭鷹的「呆萌」狀態。許多網上熱圖貓頭鷹睜得大大眼睛,網友紛紛表示呆萌可愛,然而這只是貓頭鷹們收到了驚嚇,出現的應激反應。詳細內容大家可以參見許多科普文章,這裡給一篇果殼網的鏈接好了——貓頭鷹「萌萌噠」背後的真相

最後懇請大家不要試圖獵殺猛禽,或是購買猛禽的相關製品,也不要試圖馴養猛禽。愛它,就請遠離它!

以白腿小隼結束答題吧。

(白腿小隼Microhierax melanoleucos


簡單說一下。
鷹:一般體型不會很大,喙較雕小,飛行時翅尖和翅後緣一般是弧形的,尾羽一般相對身體較長。
隼:有比較小的燕隼,也有中大型的如獵隼、矛隼等,喙也較小,飛行時翅尖一般較尖,翅後緣平直,整體感覺翅較窄。
雕:體型從中大到較大不等,喙較粗壯且大,飛行時翅一般呈長方形,寬大。
鴞(不是梟):主要為夜行性,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貓頭鷹,體型有小有大,一般眼睛較大,整體看起來圓柱狀,很多種類都有面盤。
鵟:體型一般中等,喙小,頭較圓,身體整體粗壯,飛行時翅較寬。
鷂:體型中等,大多數種類都有面盤且喜歡在開闊的草地上低空飛行,翅緣較鷹直。
鳶:體型中等,飛行時尾羽一般凹狀翅後緣平直,翅尖略尖。

補充
鷲:體型都較大,似大型雕類,但大多數種類具有較長的頸部,且頭部到頸部或多或少都有裸皮區。
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魚鷹,中大型,飛行姿態常呈"M"狀,故被許多觀鳥愛好者叫做麥當勞~


F15 鷹
F16 隼
su47 雕
FC1 梟
其中隼和梟都為常規氣動布局單發單垂尾輕型機,最明顯的區別是進氣道。
隼是機腹進氣

梟是兩側進氣

(這兩張圖片比較相似,可能不是很明顯。)鷹和雕都為雙發重型空優戰機。
鷹為常規氣動布局,雙垂尾機側進氣。

雕為鴨式前掠翼布局,與眾不同的前掠翼可以很容易識別。

(圖片來源於網路)


隼吃鴿子會把鴿子撕碎嗎,內臟會吃嗎?


很簡單,一般而言,鷹的腿看起來很長,隼的腿看起來較短,隼的眼睛是全黑的,而鷹的眼睛可以看到瞳孔。隼一般是盤飛俯衝捕食,而鷹可以靠爆發追擊獵物。雕是大型猛禽比鷹大很多,看嘴型就可以區分。


推薦閱讀:

請問這是什麼鳥?有什麼辦法恐嚇或者威脅它?
就是想問問這是什麼崽,已放生?

TAG:鳥綱動物 | 鳥類鑒別 | 鳥類分類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