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是否應該鼓勵本科生保本院研?

最近高考結束了,這個問題挺應景的。

我兩周前聽了一次本科生與學院的交流會,感覺本科生們在研究生階段還是想去國外名校就讀,而學院更多地想提升整體的教學與科研能力,似乎更想把本科生留下來。

我對學院政策的理解可能也有偏差,不過大家是怎麼看待保本院研呢?


總覺得題主的問題是由於某些事件激化的。但身為畢業多年的老學姐,對最近出了什麼事一無所知。但這個問題又讓我非常不吐不快,那就針對這個問題本身,不加任何猜測地談談自己的想法吧。

首先,任何學校的任何學院都不應該鼓勵本科生直接保研。相反,應該鼓勵學生去其它同等或更高水平的高校。不說別的,美國絕大多數的研究生院,錄取的時候對本校學生要求都會偏高,錄取人數也會較少。我這幾年每年都幫著學院做一些新生面試的工作,從數字上不難發現有這個傾向。理由也很簡單,學術近親繁殖是大家都比較忌諱的。讓年輕人多去不同地方看看不同的工作內容,和不同的人多交流合作,對他們自己也是有好處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學術水平相似,那麼北大物院的學生與其保研本校某個組,說不定還是去隔壁更好。

那麼第二個問題,本科生保研本院和出國,在哪裡能有更好的學術發展。US News 的排名可能可以大致做個導向:https://www.usnews.com/education/best-global-universities/physics 這是對世界上各高校物理系的排名,側重點在科研方面,所以咱們姑且認為是對研究生院的合適指標。中國高校中,北大排名13,中科大23,清華24. 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出國申不到最頂級的高校(比如排名前十的美國 MIT, Berkeley, Harvard, U Chicago, Caltech, Stanford, Princeton,英國 Oxford, Cambridge 或是日本的 U Tokyo),那麼留在國內說不定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那麼現在的問題就是,為啥有些本科生寧可去國外排名不如北大的學校,也不願意留下?

就拿我自己的經歷說話吧。嗯,我就是那種『沒有海外科研經歷』的人,而且本科七七八八換了好幾個方向,有些和申請的方向毫無關係,以至於申請的時候險些湊不齊三封好推薦信。所以套磁以及申請時候的回應非常兩極分化:仔細看完我材料的人會覺得該生可圈可點;但若是草草一看,很容易把我的材料直接扔垃圾堆。當然我最終運氣不錯,但自己申請的時候其實也硬著頭皮申了兩所明顯不如北大的學校。理由說回來也很簡單,如果選擇了出國申請,那就不能在北大保研了。那麼我在這個情況下,相比失學而言,就算有個不如北大的學校願意要我,我也會很樂意。可以想見,如果當時我運氣不好沒有拿到 Stanford, 那我也會成為諸如『寧願去排名50的學校也不願本校保研』的人。但是,想申請出國的人就再也沒有保研機會了呀……

學院或許也意識到了這點:這一條『申請出國就不能保研』的條例,無疑限制了很多同學的退路。可以想像,如果學生可以和申請其它國外高校一樣,不受限制地同時申請北大研究生院,那麼拿不到國外頂尖高校 offer 的人,還是有很大概率會考慮北大的。可當前的限制則極大地阻礙了自由選擇,何況人總有時候願意放手一搏,多多少少期望自己能有個好運氣,自然也增加了出國申請的不理智性。從學院的角度,與其試圖阻止這些同學申請出國,倒不如想辦法免除『申請出國則不能保研』的限制,真正與國外高校平等競爭。

最後,我個人不相信學院有能力『禁止』學生出國。但平台和機會總是有限的。即使學院有能力讓所有學生有出國交流的機會,到時候問題就會變成,為什麼學院不能把所有人送到北美 Top 10 高校交流一年。所以,從個人角度,還是建議想出國交流的學弟學妹們發現各種渠道,多去尋找可能的機會,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最後的最後,讀博有風險。所有打算讀博的孩子,請確定自己確實是喜歡科研,而不是把讀博當做一個拖延自己做職業決定的機會。


物院為了自己更好的發展想留住自己的好學生嘛,於情於理都是正常。

關鍵在於這個「鼓勵」校方具體是如何做的?如果是積極向學生介紹本校的課題組,幫助學生找到合適自己的導師和方向,這當然是好事;如果也不幫什麼具體的忙,只是加強宣傳攻勢,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話,雖然cheap了點,也無可厚非,畢竟從學院角度來說留住本科生是利好;然而如果前面的事情都不做,而是專門給學生申請國外學校使絆兒的話,那就不應該了。用low的方法不可能長期奏效,且一定會有相反的效果。

看之前的答案有人提到了支持本科海外科研的事情,同學們這個事真不能對學校的支持期待太高,畢竟這個事對於學生髮展有多大幫助還真不好說。很多老師(包括整天被無數本科科研套瓷的美國名校教授)都認為本科科研本來就容易水,中途走個半年換個老闆就更是什麼都學不到了。


看了一圈回答,尤其是在校師弟師妹的回答,有三個感想:
1. 由得他們說,可是你們真的需要完全聽他們的嗎?大學不是自己對自己負責嘛,學院固然有過各種「引導」,不喜歡的別去就好了。轉行的,出國的,都蠻開心的;
2. 進一步講,不少物院出來的隨後都轉行了,說不定你讀了5年國外phd,最後還是奔向花街和布魯克林了。不要想那些什麼生源啊研究生比本科生弱之類的事情,把自己的日子過好就行啦。如果學院卡你出國,那另當別論;如果只是年級大會之類的搞搞宣講,聽聽就好了;
3. 最後,zsh其實人很好,只是每個人在不同位置需要站好自己的立場,物院縱然萬般讓人不開心,最好的地方是它那些宣講和政策,從來沒真的卡學生,難過學生。今後的人生中,真的要來坑你害你的人,往往不會講這麼直白的讓你難受的話,口蜜腹劍的概率更大一些。
請珍惜在物理學院本科四年的美好生活吧,未來屬於你們。


現在不比十年前了,以前出國是個希罕事兒,現在的有幾個不想著出國,有幾個是出不了國的,還以為北大清華中科院這些牌子多有吸引力呢
更何況國內的環境,土博就是低人一等,貴校自己招人不也明明白白寫清楚要海外經歷嗎?
加上在校期間遇見有錢給龍江豪,沒錢給本校科班學生的這種校領導,傻子也知道怎麼選
引用一個老段子,有人為考試考了140分而沾沾自喜,以為和考了150分的學霸只相差10分,卻不知道學霸考150是因為試卷滿分只有150
北大也是一樣,北大招了某些人,是因為他的成績夠了北大的分數線;而北大招的另一些人,是因為中國最好的大學只有北大這個檔次,而不是因為北大的能力真的夠得上去培養他們;時間一長,有些北大的領導以為,後者和北大的水平是相稱的,恰恰相反,北大的碩士、博士生源才是反映北大真實水平的
所以才有說法,北大是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研究生,三流的教學質量,和不入流的管理


這是一個赤裸裸的利益問題。

學院領導的核心利益,是本院的聲望排名以及高水平文章數量。教授的核心利益,是自己組的科研成果和文章。二者主要是靠高水平的研究生而不是本科生。

本科生的出路,遠遠不是領導與教授的核心利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與之衝突。本科生去名校讀博將來回母校任教促進科研水平是十年之後的事,未必在現任領導與教授考慮範圍之內。而優秀本科生的流失導致沒有足夠的優質研究生生源,嚴重影響核心利益。

博士生的出路則與領導教授的核心利益有相當大的重疊,因為出路越好生源越好,自己的門生故吏遍天下對教授的聲譽和實際利益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在核心利益衝突的情況下,指望對方損己利人是不現實的。應該期望與爭取的,是對方能公正對待。比如在推薦信,GPA上不要故意使絆子。學院願意出錢資助本科生出國暑研以促進出國,是對本科生的巨大恩惠,因為人家沒有義務如此。如何使用國家科研經費,應以最大化國家利益,而不是最大化(將來有可能不回國)本科生利益為導向。真正優秀的本科生應該靠自己的實力爭取對方院校的資助。而學院積極介紹研究組,出台各種政策鼓勵保研(包括但不限於提高博士生待遇),是無可厚非的,只要能積極落實,而且宣傳上沒有重大偏差。

另外,北大清華這樣的國內頂級高校,有理由認為部分本科生保研相比出國,對其自身發展更有利。某些方向,可能跟國內頂級教授讀研,的確強於去國外一般院校的一般教授,尤其是考慮到今後回國發展的人脈因素。


綜上,如同我們應該期待以直報怨而不是以德報怨一樣,學院採用不公正手段阻撓本科生出國,比如故意使絆子,或過分吹噓自身的科研實力以誤導本科生,這是不應該的(當然優秀本科生很難誤導)。學院採用正當的方式鼓勵本科生保研,無可厚非。


謝邀

是該鼓勵。但是首先得滿足『學生想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視野能夠滿足』這一要求。

很多本科生在二年級進入一個組,到了畢業的時候已經成了扛把子,這種情況你該怎麼指望這個組對他有更多的吸引力呢?

所以鼓勵本科生保研本院是應該做的,方法嗎無外乎各種物質獎勵;但是也得注意提升自己的水平來留住本科生。


不一定對題,但是個參考。曾在某物理Nobel得主實驗室下MIT組工作兩年,接觸了大概5個左右的MIT博士生。其中兩個是從USTC直接過去的,還有四五個博後吧,有中科院也有中山的,還有歐洲和美國本土的學生。如果非要評論學生水平的話,我認為是很聰明的,但是並沒有任何人存在碾壓國內前10(我大概估計個數字)學校優秀學生的水平(優秀的定義當然不好說,我們姑且大概估計個數字,前30%吧)。

什麼意思呢?國內中科院或者前十985院校的優秀博士生,在MIT應該也是優秀博士生。MIT自己培養的從USTC出來的博士生,水平當然也不錯,但是不見得比國內學生做的更好。我這只是從表現出來的學術水平而論,MIT培養的博士生有另外一種氣質,就是感覺自己已經見識了天地,這種想法和氣質到底會對學術之路是個好事還是壞事,我不敢斷定。

而至於國內的學術水平為何給人感覺相當水?即便清北的教授以及培養的出來的學生,這麼多年來,即便在國內,也沒有多少人真正能夠站在學術之巔。事實上,學術研究,追求國內的第一也沒有什麼意義。我覺得問題在於,我們的教授博導們,不知道什麼問題是重要的,不知道應該去研究哪些問題,也沒有真正進入那個領域。這導致我們的學生,也只能做一些不重要的工作,用朗道的話說,就是追求一些不那麼漂亮的姑娘。但是,事實是,這些漂亮的姑娘並沒有那麼難追,我們的學生也並非做不了這些重要的工作,只是沒有人帶他們進入那些具體的問題和領域。而從學生資質的水平講,我覺得國內優秀高校的學生是不輸於任何國外學生的。

但是,我們的教授為什麼不去做那些重要的工作呢?事實上,這個裡面也存在著技術壁壘。學術研究中,每一個優秀的實驗室,每一個重要的理論組,都有一些自己內部口口相傳的技巧和關鍵,這些說出來,或許不值一哂,但卻是外人做相關工作的真正攔路虎。和技術領域的長期積累一樣。科研進入一定階段,並沒有任何神聖可言,大家需要完成也只是一個個具體的工作。


扯幾句。

我倒是覺得物院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從老師到學生組織全是科研導向,對於並不想做科研的同學缺少引導。

把過高比例的學生忽悠去讀博,尤其是讀物理博士,並不一定合適啊。無論是出國還是保研都一樣。博士這玩意兒要是方向不喜歡讀著多痛苦啊。然而哪有那麼多真正熱愛物理研究的學生?物院現在出國讀博和保研比例分明都異常的高啊。結果難道不是以後紛紛轉行跑路么。這造成的大量資源不合理分配和學生們的糾結與迷茫,分明都是不必要的啊。

我覺得這可能確實和劉院的很多想法關係比較大吧。但現在這個時代,早就不該有萬般皆下品,唯有科研高這樣的想法了啊。

我覺得學院不如乾脆拋給學生各種各樣的其他機會,比如轉行金融計算機生物等其他方向的實習啊項目啊,以及應用物理方面的業界實習啊之類的機會都多找找,用群郵拋給學生,讓大家自由選擇嘗試。再多請些從事不同領域的畢業學長們,給學生們提供諮詢。同時在觀念上不要再一味強調科研。

這樣學生中會分流出去一部分,留下一批更熱愛物理研究的學生。這之後再為他們謀取國外好學校的科研和交換機會,這樣名額會更充足,能緩解很多惡性競爭。比如刷績點。給更熱愛物理的同學更好的科研機會,不是更合適么?而對於不願出國也沒有其他想法的同學,再給他們保研,提供一個出路。

這樣不是大家都開心嗎?

堵不如疏啊,我覺得學院應該力爭做到,學生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提供什麼樣的指導和機會。不能因為學生來了物理學院,就默認他們(她們)都是想要成為物理學家的男人。更不能使用任何手段把學生框住。要知道,學生們將來成為了各個領域的優秀人才,如果感激學院的恩遇,就會回報學院。要是學生們都覺得被學院的不合理制度所限制,那可就。。。

個人觀點。拋磚引玉。歡迎討論。

鑒於是網上公開發布的言論,最後還是必須補充一下。學院的絕大部分老師們都是為學生著想的,從他們的工作態度中都能看得出來。本回答絕沒有詆毀物院老師們的意思,請不要理解偏了。希望不至於因為這個回答影響想來物院的同學們,總的來說物院還是個很好的地方。

另外踩得很低顯然是因為有很多我的同學並不太同意我的觀點。我對此非常可以理解。


0.我是某普通985物理系本科生,依照往年的比例看。我大概能推免到貴校或隔壁中去。

1.雖然我在自己學校同學身邊算是拔尖的,但是自己的水平有多爛我是一清二楚。不過想想,其實是我們學校的優秀學生水平也大概就如此。

2.雖然從小到大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才考入這裡,但是我還是能夠推測出大神應該是什麼樣的學習狀態,怎麼樣地碾壓我。

3.就像我排斥來自己學校的不好的學校考過來的研究生一樣,普通985去top2讀研的也肯定會被本校的覺得垃圾。這個問題不該敏感,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就在那裡寫著,為什麼不能說。

總之,北大物理的本科生當然應該追求更好的教育資源。沒什麼可說的。任何壓制出國都是制度腐敗和領導腦殘的表現。垃圾!

PS. 不過如果沒有壓制,只是單純鼓勵保研的話也沒太大毛病,畢竟沒影響你出國。父母不也希望你留在他們身邊,雖然你不會留。


套俺舍友(北大物理本科,玉米地 phd)經常念叨的一句話。老王啊,北大的宿舍要是能趕上UIUC這公寓的水平,或者給發房補,我說不定就留在本系讀博了。


土博在科研圈還是不好混,鼓勵也沒啥用。政策或者說大環境不變化,最頂尖的人才大部分不會留下來。

但你要看P大保本校研比例的話,已經相當高了。說實話P大保本校研相當簡單(雖然去哪個組就不好說),然而可以想像這裡面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保研,不過物理本科畢業也沒啥太好的出路。


我是數院的,不了解物院的情況。

不過我看很多評論說「確認自己是否真的喜歡科研」——我覺得這是個偽命題。

只是在本科階段草草做過一點東西的人,不可能真的知道科研的感受。

以我自身舉例的話(我現在跑到文化產業去了233),我並不是不喜歡科研,而是感興趣的東西做的人太少,而自己又無法獨立完成。


就算在國內,也建議換個學校換個導師

待在一個地方七八年,對於一個年輕人就是折磨


和我系支持學生出國
幫助學生申請phd形成鮮明對比
不光我們系學生質量越來越高
我覺得自己學生出去讀了phd
也是提升自己系國際知名度的好方法啊
這些學生讀完功成名就回來任教
這是良性循環啊…

同意某個答主
吸引學生不是靠物質層面
而是提升自我實力


它鼓勵它的,你該幹嘛幹嘛。現在又不是60年代,難道北大還能像當年對待潘承洞那樣為了不讓好學生去世一大故意不然人畢業嗎?


我個人是不準備保本院研的。學術水平當然是最主要的。我記得交流會上,一位老師說北大物理進教師的水準大概相當於州立大學一檔,我覺得這個定位聽起來還是靠譜的。雖然我比較菜,但是我覺得物院的強者們應該和我一樣,想去好的學校的。

還有我個人不喜歡在一個地方待太久,如果我在劍橋, MA念的本科,估計也不會考慮在劍橋, MA念博士。我聽說美國學校不怎麼歡迎本科生繼續在本校研究生,不過這可能是防止學閥出現,倒不是為了生活豐富度的考慮。

可能最敏感的一點是關乎保研名額。保本校的人多了,外校能保進來的就少了。北大是不信賴其他學校的本科生培養質量?這問題有點敏感……不管怎麼說,教育部還是希望各個學校研究生互相交流的。從教育部的角度看,北清的保本校研比例,長遠來看是會下降的。

所以我的看法就是,這個政策並不能留住大部分優秀的本科生(很遺憾,這隻跟美國的 funding 情況有關),而且長遠來看也實行不通。

畢竟我們是在一個發展中國家的 Top 2 上學啊,就是這樣的。


不用刻意鼓勵保研本院,每年還是有5成左右的人保研本院。不過最優秀的那兩成多一般都會出國……
不過以前劉玉鑫經常在年級大會上宣傳那種「學物理的讀研很好很強大」「要只是為了好工作就不該來北大」地思想,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不讀研就是北大物院本科生中的敗類」,結果我當年信了他的邪(當然還有別的原因)稀里糊塗保研,然後讀研路上噁心無比,因為本身對科研無感,而且當時是調劑到物理的……
還是希望學院能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個人意願,可以鼓勵,但不要變成蠱惑甚至威脅,而且還帶上「我這都是為你們好」「我比你們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你們要聽取我的人生經驗」這種冠冕堂皇的理由


同樣參加了那次交流會,會上不太愉快,說一說我的想法。

那次交流會上,首要的矛盾在於學院是否願意(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學生參加海外交流。學生的訴求當然是希望學院能夠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機會,畢竟就目前來看海外科研幾乎是申請之必備。某位領導給出的官方回答是,我們物理學院不拔尖,大家均攤資源,所以對於每個個體而言獲得的支持力度顯然是少於隔壁甚至其他一些學校的。

這句話當然沒有什麼錯,但顯然這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

該位領導在接下來的發言中指出,我們學生在本校就可以做很好的工作,沒必要出國云云,表示我們沒有義務把學生送出國,話間透露出的意思正是題主所問的「鼓勵本科生保本院研」。他還表示,他覺得不應該有這麼高的比例的學生出國(前30%幾乎全部),他認為理想的模式是優秀的學生隨機地在國外和國內的優秀高校中選擇去處。他還半開玩笑的表示,可能十年後就是國內的人脈比海外留學的更重要了。

真的是太高看我們北京大學了吧。

這不經讓人聯想到在數月之前院領導發給學生群郵的一封關於申請暑期科研的討論中他說的一句話,大意是"我們的學生都跑去申請國外的暑期科研,是否給別人一種我們培養不好自己學生的錯覺?"

培養的好培養不好我不知道,但我真的覺得有點悲哀,院領導固步自封的心態已經昭然若揭了。

我反正是等不到下一屆領導了。就這樣吧。


=================================================================

最後補充一句,高中教我物理的一位教授曾經告訴我,即使保研也不要保本校的,換到清華或者中科院都行,否則會被別人看不起,只當你是個不思進取的人。


之前看來thu的物理20年之後能問鼎,現在看來用不上20年了


個人認為,作為領導角度,很可能是由於近年來貴院博士生生源質量下降,如果其他985高校的本科生也不願意把到貴院讀博當作首選的話,那麼領導只能多多鼓勵本院學生保研。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一些從國外「非主流」大學畢業的海歸,回國後反而歧視國內一流大學的教育?
SAT和ACT究竟哪個適合我?
畫畫臨摹寫生都沒問題,創作時頭腦一片空白怎麼辦?
和平分手該送他句什麼話?
如何看待三士渡教育?

TAG:科研 | 物理學 | 留學 | 北京大學 | 留學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