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內的搖滾樂視頻就不能如此的燥且有層次且人聲清晰?
【猴姆獨家】美國金屬樂隊Korn強勢新單Love Meth超清mv大首播視頻
國內和國外的MV製作到底差多少?
收音和混音的差異會有多大?
因為混音師有一門叫做 Critical Listening 的必修課,這課得上,考試得過。@闞歐禮onlycan老師在實操方面比我強很多倍,希望他能講解一些這門課程的相關內容。不過我的理論水平也不差,至少我讀過完整的教學大綱和課程內容,還出於好玩的心態做過一些練習(當然不能稱之為訓練),並且毫不意外地發現自己的耳朵不具備成為一個混音師的條件。要成為一個混音師,你得有一雙天生一定程度上比較好使的耳朵,正如手指長且靈活在演奏樂器方面有天然優勢一樣。可惜耳朵好使與否並無外在特徵,這大概是導致我們在聽國內音樂製品時感到無力的原因所在:
音樂製品聽上去不好——我們不能技術性地指出哪裡不好[1]——因為我們耳朵不好——而混音師也不能指出——或者能指出但無法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生產和消費雙方都無法指出產品技術缺陷、提出可行性整改方案——著急、無力。
如果是畫,至少我們可以說出來哪裡看著不好,也有技術上的硬指標可以測量從而搞明白問題所在,例如色溫偏高或對比度偏低;但在混音時你多半都是兩眼一抹黑,你得靠耳朵去「看」,去「觸摸」,而不是眼睛或手。也不能完全依賴頻譜儀之類的可視化輔助工具,就像不能依賴電打火開一路一樣。
Critical Listening 課程附帶的練習可用來評判耳朵是否好使,當然它最主要的功用是訓練這些有志於成為優秀混音師的傢伙們,令他們在茫茫頻譜之海中得以抬頭仰望小熊座β星從而明白自己身處何處。你需要在虛空中認出一些基準參照物,反覆與它們打交道,直到它們的特徵在你腦溝回里留下難以磨滅的長期凹痕,以便在未來的混音工作中可以隨時調用來與當前音頻作比較,得出某些特定頻段需要增益還是衰減的結論——這一切,全都靠耳朵。
人類是有多依賴雙眼啊!但凡不能由視覺直接確認存在的那些東西,那些理論和概念,那些想像和構思,那些信條,那些被理論預言而尚未發生的事實,有多少人便徹底無法將他們納入自己思維/邏輯鏈條中的任意一環。
回到問題本身——這不是 MV 製作的問題。混音師也並非只有學 Critical Listening 這一份苦功要下。原諒我用比喻而不是直接列事項來回答問題,因為要做的...實在太多了,而我們...近似於什麼都沒做。例如創業開公司——- 你知道怎樣不花一分錢讓人們認識一種產品嗎?
- 你知道怎麼確定一種產品是否真正存在市場需求嗎?
- 你知道怎麼讓@黃繼新給你回電話嗎?
- 你知道怎麼讓 36Kr 報道你們的公司嗎?
- 你知道怎樣讓啟明創投的@胡斌Steven 給你回電話嗎?
- 如果同時有五家公司生產同類產品,你知道怎麼在這個領域內取得主導地位嗎?
- 你知道一個公司在員工福利上應該投入多少時間、精力和金錢嗎?
- 如果一個公司進行了錯誤的產品架構,你知道該怎麼去改進嗎?
- 你知道怎麼在不花費太多錢的情況下讓你想要的人才辭掉現有的工作嗎?
- 你知道怎麼從京東商城的顧客那裡套到關於他對某種產品的滿意度信息嗎?
- 你知道應該怎麼對付一個想退回產品並獲得全額退款的客戶嗎?
- 你知道怎樣在公司不需要時讓員工離職嗎?[2]
別說回答,就連想出這樣的問題來,對於(我所接觸過的)大部分或高或低或土或洋的創業者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然,在中國,你不一定要擁有提出類似問題並解決之的能力才能成功。這也是我們為何擁有如此之多聽上去令耳朵甚感不快的音樂製品的原因:大多數混音師們未受現代的、科學的、職業的訓練。從無像 Dan Thompson 這樣在海上漂泊一輩子的老水手給予任何指引。從無... 總之我們擁有的只有一些(像我這樣)愛抱怨的聽眾和大量(像我這樣)本不具備任何混音能力但又不得不動手做混音的傢伙。
對於具備專業混音能力的優秀職業混音師而言,並沒有足夠多的流行音樂混音工作交給他們去做。大量中小規模需求方負擔不起職業混音師的費用,是因為他們無法從音樂製品的銷售中獲取足夠利潤;盈利能力不足的原因又是兩方面的:整個行業無法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導致管理、設計、生產、市場、宣傳、銷售、售後等各環節工作質量和效率無法提升;中國大陸用戶為音樂內容的付費習慣(又是付費習慣!)痼疾。
我們非但不能常規性地欣賞到如此的燥且有層次且人聲清晰的國產 MV,我們根本就沒有任何常規性地聽到我們喜愛的國產音樂的可能性。現在的國產音樂非常像中國足球:我們要身體有身體,要速度有速度,要技術有技術,但就是贏不了,也踢不好看。什麼,我們有中國好聲音?有超女快男?是的,中國隊在 2012 年也 2-0 贏過科威特,3-1 贏過約旦。整體糟爛的環境下若干個例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無法惠及大眾、無法產生持續的正向循環。
發過牢騷,該提解決方案了。
有多少米做多少飯:我們現在有什麼?有數以萬計的具備一定演奏水平的業餘樂手。有能力有藝術天賦的年輕人,輕易可以找到幾千個。在未經任何盈利前景刺激的情況下,他們每年仍能生產超過 5 位數的作品 demo,保守估計,其中不少於百分之一可直接拿來銷售。賣給誰?賣給你廣義上的朋友們,包括微博粉絲、知乎 follower、豆瓣友鄰... 而非像大家平常想像的那樣,賣給徹頭徹尾的陌生人。我們都知道陌生人是不會為你的作品付費的。如果不好聽,他們不會聽;如果好聽,他們會搜索下載鏈接然後「分享」之。但「朋友們」不會這麼做,他們會支持你,用轉發和評論、用支付寶來支持你。
當業餘音樂人們開始扭轉觀念,主動銷售(或加入類似彌勒發布、樂童音樂及愛和音樂這樣的銷售平台)自己的作品,同時更多的銷售平台、多樣化的准入門檻和推廣策略的出現,會讓利潤健康地、可預測地、可促進地向創作水平和製作水平相對更高的音樂製品那裡流動。屆時不僅混音師可以藉由更多的業務量獲取更多收入從而為自己提供更多職業培訓機會、購入更多生產設備以提高生產力和生產效率,鏈條中的每一環都將如此。
此外,也寄望於房地產等行業熱度稍微冷卻、吃喝玩樂等行業人才飽和度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後,能有相當數量非音樂相關的技術、管理人才會湧入音樂行業。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不可能總讓吉他手貝斯手鼓手鍵盤手去當門童、吧員、收銀、出納、會計、銷售、平面設計師、攝影師、MV 製作人、混音師...
下面是總結陳詞時間:
在一個因為環環相扣而貌似不管做什麼都不行的情況中,其實正是處處都有機會。做什麼都行,只要行動起來。我是大果,我喂自己袋鹽並且在行動,你呢?
* * *
[1] 「燥」:混響小了?房間類型不對?房間大小不對?預反射時間不對?還是衰減時間不對?還是反射次數...或者不是混響的問題,是延遲?還是... 或者不是效果器的問題?是...
「有層次」:哪軌跟哪軌的哪些頻段發生了怎樣的衝突?怎麼解決?減少軌還是增加軌?是擺位的問題?還是乾脆錄製時候就有問題?收音把某些頻段收多了?收少了?收錯了?還是收音器材的特性?Feature 還是 bug?...
「人聲清晰」:唉...
混音師必須能提出上述問題,並且有成熟的成體系的科學的方法論去解決如上問題。O2樂鄰的@程鋮老師在做的傳唱,一個盲聽評審系統,正是為促進上述過程而做的努力和嘗試。
首先回答關於MV製作水平的問題。這個是多方面的的,有藝術層面也有技術層面,國外這行業發展早我們太多了,這個差距就就如同咱們的電影電視劇和好萊塢以及美劇的差距,我們有能力追趕,但不是一下兩下就能追上的,需要有更優秀的人才和更大的投入。其實華語樂壇也有一些不錯的MV,不過基本集中在港台流行圈,內地的搖滾圈畢竟發展緩慢,而且還不是一個掙錢多的行當,自然不會有音樂公司和樂隊為拍攝MV而請大導演投大資金。
其次關於MV的音質,據我所知,MV都是直接用錄音室版本(也就是發行版本)來作為音軌的,不存在拍攝過程中拾音作為音軌的,只有需要一些現場音(如一些金屬風格的MV里會用到現場演出的片段,會用到演出時的音軌)時,才會拾音,這裡就涉及錄音師和混音師的水平了,這也是目前國內和國外的一大差距所在,專業人才的差距還是很大的,不過可以慢慢追趕。
綜上,這差距首先是人才,其次是投入,最後才涉及硬體,畢竟現在國內音樂圈和音頻圈在硬體上基本能做到和國外同步了,但是音樂這樣感性的東西,人永遠是第一位的。
我覺得樂手的技術也有差距,不能只怪人家混音不是嗎?然後器材上也是有差距的,當然中國有不少好的錄音室,但是很少有搖滾樂隊能進這些頂級的錄音室不是么。拿個4000妹幣話筒跟拿個4000歐錄的也不太一樣吧。
不光是MV,同樣的設備下現場聲音都差出一大截,所以肯定也有樂手本身的問題。今年在深圳的迷笛,土搖們尤其是扭機夜叉戰斧這種重的,聲音糊成一片完全聽不出個數,聽現場還不如聽專輯。同樣的設備,人家德國卡利班一上來,人聲鼓聲吉他聲那叫一個清晰乾脆,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這不是搖滾。
雖然早期人們把金屬算作是是搖滾的分支,但是現在其實更接近是兩種類型,並且,已經有越來越多人表達出這種觀點,Metal是Metal,Rock是Rock,是時候該把他們分清楚了。
搖滾是有思想的,搖滾更重要的是思想而不是「躁」。至少有一半類型的搖滾,是應該要安安靜靜聽的,如果喜歡沉靜在那種單純的嗑藥一般的腎上腺素飆升里,我覺得金屬樂更適合。
MV是永遠超越不了現場的,而且國外的現場你可能沒有去過,就算是MV和中國的製作有種種差距,但是國外的製作team也不能盡善盡美的完全展現一個搖滾現場的那種效果和影響力,這也就是流行音樂和搖滾音樂本質的區別,MV流行音樂可以說後期製作剪輯可以達到,但是現場效果就不想NV呈現的一樣,所以真正的搖滾樂和對待一個專業的搖滾樂迷不是停滯期盼看MV的效果,還是注重現場欣賞,因為每一個鼓手或者吉他手會隨性改變solo和間奏,都是隨著樂手的情志所變。完全不固定俗成。固,如果你是一個rocker不應該把重點放心欣賞MV搖滾,而是走進現場,與樂手融合。
這個問題再簡單不過。
不用男的多專業名詞就能說明白
最主要的收音問題,國外做現場視頻,聲音都是從檯子直接出的。國內除了大牌流行樂隊有這個資本以外,大部分地下樂隊一場演出賺不了多少錢,調音只考慮現場效果就好了。如果請一個專業的人負責出音頻和調音,那樂隊大概就有一個人的演出費花光 所以大部分只用相機甚至手機現場收音。由於本身器材限制和現場調音問題,聲音當然不好了。。。
最簡單的你可以對比一首歌你下載了聽,跟拿一個手機站在音箱前錄下來再聽的區別
第一人家這是MV,別和LIVE混淆。
現在現場的LIVE也有音效好的。
左小就做了個8聲道(如果沒記錯),但是得配了好音箱才能聽出來
推薦閱讀:
※錄音時只有一個麥克風,音樂應該大多是單聲道的,那為什麼我們下載的音樂普遍是雙聲道呢?
※編完曲不混音會如何?
※有哪些好的音效製作、音效剪輯、聲音設計、混音和音樂錄製類軟體?
※如何更好的控制混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