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奧黛麗·赫本?《羅馬假日》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感動?
說說一個鐵杆赫本迷的看法,可能第一次系統為她寫點東西,不知不覺就冗長了,看來我就這點水平了,見諒!
-
首先說個也許對很多人而言不太重要,但我卻非常欣賞的點:她不象有些女星擁有完美的五官和身材,五官有缺陷(比如腮部線條略硬朗、脖子太長、胸小、太瘦),但卻非常了解自己,甚至能把缺點轉化為優點和特色。她被很多權威雜誌評為最美,恐怕多靠五官、氣質和獨特性的綜合(誰是第一美女這事見人見智無需爭論)。她是公認的美女,但卻毫不留戀容貌,不象很多有錢的老女人,拚命在臉上注射各種生化物質挽救青春。年輕時她華服加身,但到了晚年她反而不要珠寶鑽石來虛張聲勢。真誠的笑容、優雅的氣質就是她老年最好的裝飾。任年華流逝,皺紋滋長,優雅老去。這種審美格調在一堆好萊塢女星里非常獨特。
-
在我心中她的確是「天使」,但「人間天使」之類的美譽,常常讓她不斷「上綱上線」的被神話,一些對赫本有好感卻了解不多的朋友--他們的過度吹捧有時看起來汗顏,這種捧殺和真實間的落差,只是滿足網友自己的意淫,反而是對她的傷害。在當今還老打類似旗號,無疑會讓部分人產生類似「綠茶婊」的誤解。除了早期電影,她沒把自己限制在「聖女」形象上,在生活中亦如此。
-
她的明星生涯相對低調,但在浮華的娛樂圈不受誘惑是很難。明星的臭毛病,如或真或假,或好或壞的緋聞她也有。一些沒有證據(比如在總統生日會上給肯尼迪獻歌,我認為是小報浪漫的想像)。但她曾和男星威廉霍頓短暫交往,我認為比較接近事實。雖然霍頓當時與妻子分居,卻畢竟沒有離婚。赫本牽涉其中難說光明正大(好在短暫的被吸引之後,赫本就冷靜的退出了),我覺得此乃她最大黑點。不過,從她的一生總體選擇來看,她稱得上潔身自好、不貪慕金錢地位。她有兩次維持10多年的失敗婚姻,最後和「靈魂伴侶」終老。她是尊重婚姻忠於感情的現代女性。
- 1954年秋季美國上映的電影《龍鳳配》,三位主角。右3是與赫本陷入短暫熱戀的男星威廉霍頓,左1是《北非諜影》的男主角亨佛萊褒嘉。這部電影拍攝時,《羅馬假日》還未公映。赫本尚是無名之輩,卻得以與兩位最偉大的男星搭配,可見派拉蒙製片廠對她能成為明星的強烈信心。
-
《羅馬假日》是她奧斯卡封后的作品,很多專業評選里它是最經典的愛情片之一,這部電影大家所知太多就不多提。只是讓我遺憾的是,很多喜歡赫本的網友只了解《羅》,對她其他的電影所知甚少,把「公主」的形象混同於赫本本人。而討厭她的人認識也僅限於此,拿這部電影的青澀來非議她的奧斯卡后冠。赫本的確是本色演員,但她不只勝任這類角色。特別是60年代以來,她演出了很多更複雜的角色,比如《修女傳》、《盲女驚魂記》。《羅馬假日》畢竟是赫本主演的第一部影片,拿時年23歲的她,來評價其整個事業人生是偏頗的。
- 1961年的電影《雙姝怨》,由《羅馬假日》的導演威廉惠勒持導筒。圖片里兩位女性飾演教師。她們被學生誣陷有同性戀關係,頓時陷入社會的鄙夷,在證清白的過程中,沒想到另一個女教師真的愛慕赫本,並因輿論非議絕望自殺,獨留赫本黯然神傷。這個角色,在保守的當時非常大膽。從中我們可以一窺赫本參演此片的動機,除了力求突破,還有她對同性戀的態度,留待後人評說。
-
她獲得了5次奧斯卡最佳女主提名,並得獎一次。但是她的演技的確很有時代局限性。她是靠本色表演的演員,在當時看來比流行的「戲劇腔」表演模式更自然,所以奧斯卡肯定了她。但逐漸流行的「方法派」又讓她的表演顯得矯揉造作。無論哪一派的審美,她都靠不上,這客觀上促成了今日對她演技評價的尷尬。雖然遠遠比不上凱瑟琳赫本、貝蒂戴維斯、費雯麗等偉大演員。但總體而言,她有演技,也能用本身魅力讓電影燁燁生光。
-
奧黛麗和伊麗莎白泰勒一樣,是50-60年代很長時間內片酬最高的女星之一。1961年的《蒂凡尼早餐》片酬75萬美元、1964年的《窈窕淑女》片酬110萬美元,都是當時女星之最。她在《人物》、《傳記》等雜誌的「20世紀流行文化偶像」排名里,基本保持經典女星里前10(更多是前5)的位置。在最權威的美國電影學院「百年百大」(最偉大銀幕傳奇)經典女星25人里排名第3,這算是對她影史貢獻的蓋棺定論。時至今日,在當代歐美主流的社交媒體、網路搜索量上,她無論在美國還是歐洲,人氣僅次於傳奇巨星瑪麗蓮夢露,甚至在東亞的中日韓等地人氣更盛。
- 2006年在美國Gap的廣告中,赫本在AC/DC樂隊《回到黑色》的配樂下翩翩起舞,為當季黑色主題服飾代言。Gap作為美國最司空見慣的品牌,以赫本代言,可見她至今在美國有很高的群眾基礎。
- 2012年Galaxy巧克力廣告,讓赫本以數碼3D形象復活。除此之外,赫本還曾代言過浪琴手錶、LG手機、麒麟奶茶等針對全球各個市場的產品,她依然在全球具有影響力。代言收入被部分捐獻給奧黛麗慈善基金會。值得注意的是,赫本生前沒有為任何產品正式代言,包括紀梵希(當時的大牌女星因為聲譽的顧慮,不願意和產品廣告聯繫在一起,和今天的娛樂圈大不一樣)。
- 2013年赫本逝世20周年之際,美國《名利場》雜誌以赫本為封面發行的一期刊物,是《名利場》上半年銷量之最,顯示了經典女星在美國依然深入人心。
-
正如東方人看待《羅馬假日》一樣,《蒂凡尼的早餐》《窈窕淑女》在歐美是赫本的最大標籤。關於奧黛麗的各種評選和排名,她憑藉的作品幾乎都是《蒂》。片中那個和《羅》完全不同的紐約拜金交際花,有著獨特而矛盾的個性-成熟又天真、世故又洒脫、堅定又脆弱,還有點小哀愁。這個角色難度很高,讓赫本獲得奧斯卡女主角提名,這是奠定她影壇地位的作品。《蒂》和《窈窕淑女》在全球其他地區甚至比《羅》更出名。歐美人認為她優雅、經典,甚至性感。和中國影迷非常不同。
- 1961年的《蒂凡尼早餐》是一部對時尚有很大影響的電影。片中赫本穿小黑裙、持長煙斗、佩大串項鏈,以及蜂窩盤發的形象,可謂是電影史上最經典的女性形象之一,可與瑪莉蓮夢露翻飛白裙的形象爭輝。迄今為止電影戲服拍賣成交價的最高紀錄來自圖中的小黑裙。
-
赫本以優雅的談吐和時尚影響力聞名。是時尚界僅次於可可香奈爾的少數女性超級ICON之一,很多今日司空見慣的搭配因她而走紅。比如襯衫打結的穿法、七分褲、平底芭蕾舞鞋、白天夜晚無時不在的黑框太陽眼鏡、高領毛衣套頭衫、無袖露肩洋裝、風衣配A字裙、標誌性短髮、蜂窩盤發,她所代表的簡約優雅風格,至今流行。又有些人說赫本是女裝設計師-紀梵希打造的時尚玩偶。我覺得這不符合事實。很難說是她紀梵希造就了她,還是她捧紅了紀梵希。
- 1953年夏天她為電影《龍鳳配》選擇戲服,當時剛展露頭角的紀梵希無暇接待她。於是她自行在紀梵希的倉庫中挑了三件衣服做戲服。而這三件與當時流行不同的衣服,公認是《龍鳳配》里最出彩的三件,並最終讓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也就是說,以她的品味和眼光如果當時挑選的是CHANEL、GUCCI還是DIOR,恐怕照樣也能成為時尚偶像,數十年與紀梵希的合作更多是因為忠誠的友誼。她充滿了主見,不是合作中被動的玩偶。
-
赫本晚年積極從事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工作,為她增加了傳奇性。她不是單純拿慈善鍍金的明星,她多次不辭勞苦深入世界上最貧困、最惡劣的數個國家和地區。比如,她曾坐在貨運飛機里的米袋上,輾轉10多個小時飛到戰火紛飛的索馬利亞。那裡戰火紛飛、飢餓和疾病縈繞,幾乎也沒人知道她是明星,實際上人生安全方面相當危險的。她在那裡看到大批因傳染病和飢餓死去的兒童,被堆在貨車上一車一車的運走埋葬。
-
在她生命中最後5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工作日程非常密集。籌款、接受採訪、出訪各國這樣的活動,平均下來每個月都有好幾次。她的演講沒有秘書代筆,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總部,保留有她工作所做的筆記,密密麻麻的有一大抽屜,裡面都是她對各國風俗、自然風貌、政治現狀、醫療衛生等方面的研究。她在最繁忙的幾個月,每天都接受十來家媒體的專訪。要知道,在她做演員聲名最顯赫的時期,每天為自己電影宣傳做的媒體採訪也不過1-2個。所以基金會不是為赫本電影事業錦上添花的工具,而是她的全職工作,她對這份工作富有激情、使命感。
-
她想用知名度吸引大家對兒童問題的重視。她多次在世界上奔走呼籲,並在1992年第一次讓索馬利亞的難民兒童問題得到全世界關注。比如她曾在美國國會演講,和她的聯合國同事一起,為落後地區的兒童,爭取到了6000萬美元的國會撥款。
她熟練掌握英、荷、法、意、西、德等6-7種語言(很多外語達到類似母語般流暢的程度),熱愛詩歌,有很深的舞蹈功力,還曾經獲得過百老匯戲劇界的最高獎托尼獎。所以她是很有才華的女士。
艾菲爾法語—奧黛麗赫本 法語專訪
艾菲爾法語—奧黛麗赫本 法語專訪
- 赫本老年時接受法語採訪的視頻(採訪很長,慎重觀看)
赫本多國語言
赫本多國語言
- 赫本說多國語言的視頻剪輯,包括英、法、荷、西、意等。
當然喜歡,她的高雅、氣質和愛心無與倫比。
撇開羅馬假日的感動不說,最讓我感動的是赫本和派克的友誼
----------------我是copy的分割線------------------
片段一
1953年8月,《羅馬假日》上映後引起轟動,赫本立即抓住了世界的目光。1954年3月25日,24歲的赫本因在《羅馬假日》中的精彩表演,獲得26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那天晚上,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會得到金像獎的赫本,站在領獎台上激動得語不成句,但她卻沒有忘記告訴世界:「這是派克送給我的禮物!」
赫本成了影后後,各種榮譽向她飛來。然而這些並不是她真正渴望的東西,她最渴望的是獲得真摯永恆的愛情。或許派克體察到赫本的內心渴望,在《羅馬假日》首映式上,他特意介紹赫本結識了好萊塢著名的導演、演員兼作家梅厄·菲熱。梅厄是派克的好朋友,他們的關係非同一般。派克很欣賞梅厄的才華,他認為梅厄能帶給赫本更大的成功。
梅厄當時36歲,瘦高的身材,面部稜角分明,多才多藝,溫柔體貼。和赫本一樣,梅厄也會多種語言,他們很快親近起來。赫本也對具有領袖風範的梅厄有了依戀之情。1954年3月梅厄和赫本合作出演了百老匯的名著《莎布琳娜》後,梅厄飛往瑞士向赫本求婚。赫本不顧母親的反對,接受了求婚。他倆於1954年9月在瑞士結婚。遠在美國的派克參加了他們的婚禮,他送給赫本的結婚禮物是一枚蝴蝶胸針。這枚胸針赫本非常喜歡,一直珍藏在她的身邊直到死。
……
片段二
1993年1月10日,在羅伯特的攙扶下,赫本最後一次走進她的花園。她戀戀不捨地撫摸著每一株植物,仔細地告訴羅伯特它們各自不同的養護要求。10天後的清晨,她在睡夢中安詳地飛走了,享年63歲。幾天後她的遺體被安葬在瑞士的小鎮公墓。
那一天,成千上萬的羅馬人帶著鮮花來到台伯河向她遙寄哀思,人們將永遠記得這個40年前來到這裡的美麗公主。人們萬萬沒有想到,已經77歲高齡的派克在妻子的陪同下,也千里迢迢地趕來參加了赫本的葬禮。要知道,1991年退休之後,派克就呆在自家的後花園侍弄花草,極少出門。
葬禮上,已是白髮蒼蒼的派克老淚縱橫,他哽咽地說:「能在那個美麗的羅馬之夏,作為赫本的第一個銀幕情侶握著她的手翩翩起舞,那是我無比的幸運。」他低下頭,在赫本的棺木上輕輕印下一吻,深情地說道:「你是我一生中最愛的女人。」在場的人無不唏噓落淚。
赫本走了,派克送她的那枚蝴蝶胸針依然完好無損地珍藏在她的首飾盒裡。2003年4月24日,著名的蘇富比拍賣行舉行了赫本生前衣物、首飾慈善義賣活動。那天,派克親自前去買回了那枚陪伴赫本40年的蝴蝶胸針。當他乾枯的手握住胸針時,他觸及了赫本那美麗的心跳,他覺得自己這一生再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羅馬是個有兩千五百年歷史的名城,因為如此,似乎發生在這裡的愛情也足以名留青史了。比如說《羅馬假日》,便是一個發生在這個古城的美麗愛情。
我是在大學時看的這部電影,後來又看了兩次,總共三次了。這部電影總給人一種明媚的傷感,儘管是黑白片,儘管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但是這部電影給人的感覺一點都不陳舊,似乎穿透六十多年的時光,這部電影並沒有老去,依舊青春年少。的確是的,這部電影將永遠青春,永遠不會老去。
看這部電影時,你無法不遐想羅馬那古香古色的街頭,你無法不遐想赫本那天使的一顰一笑,你也無法不為那童話般的故事為歡欣和傷感。
某個歐洲國家的安妮公主來到了羅馬,因為日復一日的相同的枯燥的生活,安妮公主終於忍無可忍,在一個夜晚偷偷溜掉了,在羅馬的街頭流連忘返,最後在公園邊的石階上睡著了,打牌回去的喬恰好發現了公主,最後不得已將公主帶了回去。第二日發現了公主的真實身份,遂叫上攝影師朋友歐文,準備拍攝公主的照片賣給報社,二人懷著這種心事帶著公主遊覽了一遍羅馬景色,並發生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在這過程中,喬和安妮公主發生了不可思議的化學反應,他們戀愛了,一個公主和一個平民終於在羅馬的夜色中吻在了一起,可是離別也隨之而來,公主要回去了,兩個人肝腸寸斷地離別了。第二天公主召見媒體朋友,喬和歐文恰在其中,喬讓歐文將公主的照片還給了公主,他不想以他和公主的愛情去掙錢掙名。兩個人僅僅握了一下手,然後無言而別,但是千言萬語都在其中,故事也在喬的回望中結束了。
這部電影其實是很常見的故事,不過是王子公主一套的故事,但是卻能把一個老套的故事拍得如此經典(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和最佳服裝設計三項大獎),實在是不容易。這部電影其實是取自英國公主瑪格麗特的愛情故事,有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當然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便是赫本,赫本之前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但是因為這部電影一下子榮獲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實在是個奇蹟,不過更感人的是,赫本通過這部電影和喬的飾演者格里高利·派克結成了一生的友誼。
今天回看這部電影,我想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在今天,如此純真的愛情真是越發少見了,特別是在明星的愛情不斷破碎的今天,這部電影簡直有現實指導意義。前段時間,王寶強在網上發布了離婚聲明,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個互聯網都沸騰了,王寶強和馬蓉的名字甚至蓋過了奧運會的風頭。
但不管誰對誰錯,這場婚姻,或者說這場愛情都是失敗的,都是讓人失望的,六年的感情,竟然充滿了這麼多的爾虞我詐,充滿了這麼多的利益糾纏,這樣的愛情哪裡是愛情,這樣的婚姻哪裡是婚姻呢?
現在的網上總是一片哀嚎,說是不相信愛情了,的確。如果滿目都是背叛與被背叛的愛情,那怎麼還能相信世間有純粹的愛情呢?這時就該回頭去看看那些愛情了,我想《羅馬假日》這部電影的價值就在這裡吧,不論世界怎麼變,它都在堅定不移地告訴人們,愛情也是可以這麼單純美好的,而我們回看這些電影的時候,或許能發現心裡的純真,發現愛情的可貴。
那時才會情不自禁地說:原來愛情可以這麼純粹。
喬是個窮記者,就準備靠公主的照片和採訪打個翻身仗,所有希望都壓在了這上面,卻萬萬沒想到,在短短的一天中,竟然會和公主發生愛情。於是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他選擇了愛情,讓歐文將照片還給了公主。可以假設,要是喬將照片賣給報社,掙大錢不說,出名也是必然,可以買票回紐約,可以不再受上司的控制,整個人生都將隨之改變,但是公主勢必將因為這些照片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喬毫不猶豫地放棄了,放棄了能改變自己人生的東西,卻只為一個剛觸碰到就永遠失去的愛情。
安妮公主和喬最後的那個吻,最後的那個眼神,幾乎讓人心碎。如果這樣的愛情只能在童話中發生,那麼我也願意相信這個童話,人的一生,太需要一次這樣的愛情了。就如徐志摩說的「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漫長的一生,有這麼一次愛情就可以無悔無憾了。
每次看完這部電影,我心裡都湧起一陣溫暖,安妮公主沒有公主之尊,聽命於愛情,喬沒有為利益所獲,聽命於愛情,儘管他們相守的時間只有短之又短的一天,但是我相信這樣的愛情已經勝過世間上大部分沒有付出真心的愛情了。他們再也不會見到,他們再也不能吻在一起,他們終將成為兩個世界的人,甚至他們的愛情沒有一個人知道,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他們都明白,在羅馬的那天,他們曾相遇,曾相愛,而這就已經足夠了。
在我眼裡,羅馬幾乎就等於羅馬假日。什麼永恆之城,什麼奧古斯都大帝,什麼卡拉瓦喬,通通都比不上赫本和派克成為羅馬這座城市讓我嚮往的緣由。
所以每次去羅馬(其實就去過兩次),都要去西班牙廣場吃冰淇林。還有,蛋疼地去這裡照張相(我極少給自己拍照):感謝攝影師@Rio和@劉小豆
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形容詞。
嗯,是那種一拍即合,卻又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因素,卻不能在一起。總有一個人,他會闖進你的生活,給你不一樣的感受,帶你去做沒有做過的事情,能互相理解對方的三觀。讓你覺得想找的人就該是這樣的。可最後,還是不能在一起。嗯,就是這樣。
「許多電影都令人難忘,要說最愛哪一部真的很難……不,我想起來了,是《羅馬假日》,當然要屬《羅馬假日》哦!」
我一直渴望與人分享自己的收藏,可惜身邊這種生命的同類太少。這裡須提到一位朋友,他有一種語出驚人的解說本領,曾與我有過分享兩屆「世界盃」的難忘經歷。但他只關心電影中的女人而不關心電影。
某日深夜,臨睡前照例將電視頻道搜索個遍。誰知,竟出現了闊別的《羅馬假日》,忽想起這朋友,幹嘛不吵醒他呢?於是搬過電話:「打開電視,對,馬上。」
片子剛完,床頭的話機就叫了:「她真叫人幸福!」他在城市的另一頭高聲嚷道。
我愕然,沉默,心裡湧上一股潮濕。他道出我最重要卻遲遲苦於表達的那種感受——他太厲害了!
——節選至王開嶺散文《羅馬假日》:對無精打采生活的精彩背叛
Which of the actresses do you like the most?
Audrey Hepburn.
By all means,Audrey Hepburn.
羅馬假日的時候她還沒有與GIVENCHY攜手。所以,你不會說,wow,看Sabrina那條繡花長裙,wow,看那些繭形大衣,wow,看霍莉的小黑裙......那裡面只有純粹的奧黛麗。把頭髮剪短、穿個白襯衫、傘型裙,束上腰帶就可以是全羅馬最美好的女孩,比英國公主都要耀眼。是的,她在多少人心中重新定義了羅馬。
那部影片里的赫本身邊有與她最般配的男主角,她有發自內心的笑容與自由自在。是的,如果你問我最好的奧黛麗是哪部分?就是全無外物的她自己。她用純粹的自己戰勝了出場和結束的公主,讓女人們知道,成為女孩的源初,就已經高於成為公主。羅馬假日目前已經看了43遍,以後還會繼續看下去。很小的時候愛上了赫本,如今已經十五年了。
PS:赫本與派克關於胸針的故事是網友虛構的,希望大家不要再傳了……
我所能想像的公主就是影片中她的樣子,真善美,很完美的融合在一個人的身上。她一笑,似乎整個世界都明亮了。
sometimes find a girl, sometimes find a lady。
記者有預謀的發財計劃變為無預謀的愛情,渴望自由的公主卻因為這段短暫的愛情而重拾了內心的責任感轉而奔向自己的國家。記者選擇「背叛」自己的報社和發財計劃,只為維護公主的形象。公主在奔向自己的國家後的新聞發布會現場,因為記者而例外地和每一家媒體握手,「我最愛的城市,是羅馬」。看似不同的命運線,交織起來只有一句最深的情話,「真愛之嘴」會告訴你的^_^
看到最後就哭了。
覺得這樣的人似乎不多…?
啊我淚點比較奇怪。。但是的確忘不了。
她是我永遠的女神
小女孩和女神的高度結合體
生在這樣的時代,凡人如我早已被海量的漂亮照片侵擾得審美疲勞。所以今天我想談的東西與某些迷倒萬千的明星們無關,與那些廣告中幾乎完美的模特無關——她們的確是漂亮的人兒,她們搔首弄姿的性感會讓我等俗人腎上腺素升高,但是我轉頭接個電話或做點其它什麼事,她們便在我腦海里消失得無影無蹤,等個三五分鐘,就幾乎記不起她們的模樣來。
我之所以口口聲聲說我是喜歡美人,卻不敢說喜歡漂亮女子,只因我認為漂亮與美麗是意義不同的兩個詞語。漂亮,從人類的五種感覺上單純的去體驗,能使大眾愉悅者,就真是漂亮女人了。但我萬萬不敢說她一定是美麗女人,美麗女子的相貌或許不是國色天香,但是她們的氣質,她們的內涵,隨著歲月的流逝,那些經過時光的雕琢而留下的如歌的史話,叫人怎能不唏噓?
但是,若真要我舉出一個卻有傾國傾城美貌,又有博愛胸襟之女子,那定然是奧黛麗·赫本女士了。
赫本之子西恩.赫本.費瑞回憶赫本去逝前一天的情景:「我問她有沒有什麼遺憾的。她說:『沒有,有沒有遺憾……我只是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兒童在經受痛苦。』」。寫到這裡,我瞧著她的照片,便想寫些讚美的詞語來修飾她。但鋼筆在很長時間停留下來,冥思苦想半晌,自覺才盡。她卓然不群的獨特讓我縱有千手,不能指其色,縱有千口,也不能言其籟,只感所學之修飾之詞均成俗不可耐的華藻辭章,後來才回憶起其子為她所作的畫傳:《天使在人間》,呵!用這書的標題來形容她,實在是貼切。是個女人都被叫女神的今天,她卻不被稱女神,因為,所有人都叫她——天使
為什麼
——謹以此詩獻給《羅馬假日》
我可以鎖住我的筆
為什麼
卻鎖不住愛和憂傷
在長長的一生里
歡樂總是乍現就凋落
走得最急的都是
最美的時光
我來跑個題,羅馬假日給我的感動是五十年前的羅馬不禁摩,倆人不戴頭盔滿街亂竄警察也不管。
這款經典的vespa因為這部電影而流芳百世,以至於現在山寨它的電驢直接就叫"羅馬假日款"。
不認識vespa的朋友看到這輛摩托車,並叫不出它的名字,而是直接叫它"羅馬假日"。
不少女孩子本來根本不想騎摩托,因為想和赫本一樣屌,於是去學駕照,買vespa摩托,三萬多塊,可以買1百來支口紅了。前幾個月還有一個北京小妞騎vespa完成了環中國的壯舉。
所以,一部五十年前的中二少女電影竟能把一款質量不咋地的小眾摩托車續命至今,令我感動至深………………
格里高里·派克舉止儒雅,氣質謙和。有人說他純凈的眼神像一個莊嚴的傳教士。
奧黛麗·赫本,這個帶有貴族血統的天使,會講5國語言,骨子裡流露出一個楚楚動人的少女特有的善良,她是永恆的公主。
我喜歡羅馬這個故事,故事美好如兩個人的對視,聖潔而真摯。
就像海浪慢慢攏上沙灘,柔軟而溫潤。
隨著《羅馬假日》的大受好評,赫本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並很快邂逅了好萊塢著名的導演、演員兼作家梅厄·菲熱。兩人也是情投意合,就在這一年,赫本和梅厄步入結婚的殿堂。
聊聊劇情吧。
赫本之所以在這部影片中大放異彩,原因是赫本自帶的貴族氣質。其實23歲的赫本在這部電影里,演技並沒有十分出彩,派克那雙純情的眼睛才是影片中演技好的體現。
印象深刻的點是公主的那一句:你知道有些人愛裸睡?這和公主接待貴賓時,那個將鞋子弄掉的片段,共同為公主勾勒了一個俏皮又雍容華貴的形象。
還有是當公主拿到1000拉里後,買的東西依次是是平底鞋、新髮型、冰激凌以及鮮花。(後面看豆瓣也有人get到了這個點)
影片其實情節設置有點亂,不過原設定是一天,所以也免不了會讓人難以代入。
其實影片最經典的一處莫過於以聚會開頭,聚會結尾。首尾呼應,也隱喻了公主的內心的變化:
派:殿下最喜歡哪個城市
赫:每個城市都有令人難忘之處
羅馬
我最愛羅馬
我在羅馬的日子終身難忘。
( 離開你 並不是因為不愛你。)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賈平凹先生《廢都》的藝術價值?
※為什麼美猴王是我們心中放不下的經典形象?
※《請回答 1988》里有哪些不容易被注意的細節?
※哪些小說中的大段獨白最震撼人心?
※如何評價新世相出版的《青春版紅樓夢》?
TAG:經典 | 羅馬假日電影 | 奧黛麗·赫本AudreyHepburn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