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部分建築學學生有莫名的優越感?

發現一個較為普遍的奇怪現象:部分建築學學生有一種未知的優越感。例如,在校作業,某些人偶爾看到並運用的某些建築大師理論,在自己未經過具體思考的情況下,「做完」設計後在宣揚自己「成果」,同時「批判」他人的作品(題主不反對提供建議,但是無腦批判無法接受),然而其中明顯的邏輯錯誤一看便知。是否「建築學」這個學科具有某種特質能給他們誤帶來特殊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又從何而來?


和這套題無關的,我只是被邀請了又看不慣下面回答的一些聰明人。


少年裝逼固然是會讓人發笑,但與之相比,幾個回答裡面那種濃濃的工作了瞬間變屌絲的口氣才讓我覺得更搞笑。建議諸位說話也要負責任吧,沒真的工作過沒有實際項目建成,不用著急代表全體建築師。


我到現在為止雖然還在讀書,但實習和工作加起來差不多有快兩年了,建成項目也不止一個了,捫心自問我是有優越感的。大二實習遇到的義大利妹子說了一段我至今都記憶猶新的話「我以前工作的事務所很窮,但是我們在做有意思的事情。現在我也沒什麼錢,但是我還是想努力工作,為了以後也能做有意思的事情」,我想她也是有優越感的。在日本工作的時候整個事務所里來得比我早走得比我晚掙的錢月光都有點艱難的建築師們,出去吃個半個小時的拉麵都要聊聊設計,我想他們也是有優越感的。而我爹工作了幾十年,上周炫耀著跟我說起自己做的鄉建讓村子有了遊客村民收入提高了,我覺得他也是有優越感的。你看,我覺得這做設計這件事有意思,就會遇到很多一樣的人,有人覺得都是bullshit和dirty work,就會看到了一個藥丸的行業。


至於收入和工作強度,從我有記憶開始我爹就沒怎麼休過周末沒怎麼在九點前回過家,這幾年都一把歲數了還是要一個月加幾個班。而即使這樣拼,作為一個四代北京人,我們家也沒體會過手裡十套房的生活。反而房子越搬越遠。所以到底到底為什麼會覺得優越呢,我也總在想這個問題。以我還很幼稚的理解,大概就是因為能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能在創造,能改變別人的生活。如果你無法體會那種空間,細部,甚至城市都在對你說話的感覺;見別人所不能見之美;看到自己畫的線變成了現實;以及發現自己的設計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那或許很難明白到底何謂優越。

我是對轉行,不做建築沒什麼看法的,畢竟大家都是獨立個體有自己可以為之負責任的選擇能力(甚至我在今年申請結束也小小的糾結了一下。當然最後還是想從心了)。甚至,和我同級的卻轉了cs,申到了神校又把神校拒了的馬神(為什麼@不上)是我最敬佩的同學,因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樂於傾聽,也對別人的選擇很寬容。更重要的是不會擺出一副下一秒鐘就教你做人的姿態。


單我就是看不慣那種就自己聰明,別人都是傻逼的論調的。我覺得一味的強調「你們優越是沒認清現實」的諸位,和看了朋友圈裡的謠言就要嘲笑你無知的人,讀了點建築就要賣弄的學生也沒什麼差。


不過就是基於你很窄的視野來judge別人的生活啦。


不過話說回來,學生是會因為年輕氣盛讓人覺得可愛,如果都二十大幾了還困在自己狹小的視野里,可能還是有點危險的。


另外,真的喜愛的話,做哪一行不都應該有優越感么?


--------------------

掛一個人現場教學什麼叫judge他人。嫁了一個普通人就是混的不好,實現了美國夢就是人贏,建二代就是靠爹。


點開這位riba1同學的主頁突然發現發現之前我們的兩次交集,第一次是他大言不慚的說自己的一個教授說中國建築教育落後世界100(50)年。恰好那個教授我還認識,一個有聲望的搞建築技術的老師。所以可以想像一個愛惜自己名譽而且根本不是做設計的大佬到底會有多大概率說出這樣不靠譜的話。


第二次是看到這位同學在@陳振宇的回答下面嘲笑別人是在殖民地拿的riba。

這個英國式的傲慢我是服了。


那你是沒見過十幾年前,這種現象更加嚴重,我想原因無非幾點,首先建築學沾點藝術,談起來有逼格,其次當年錄取分數高,進來的尖子學生多,最後前些年工資高,有錢途。
現在呢,建築學因循守舊,連數學都不學,算不上工科學生,談起來藝術又是一知半解,屬於兩頭都攤著兩頭都沒落著,隨著擴招和行業衰退,高考進來的學生質量逐年下降,另一方面,薪資水平遠遠比不上碼農和金融的了。現在恐怕有些優越感的也只是學生了。
最後,有一點不知道對不對,很多人有大師情節,這也是他們產生優越感的原因,我覺得學建築的千萬別亂認大師,大師很珍貴,只有在社會發生巨大變革的時候才會有大師,尤其是技術有巨大進步的時候。文藝復興有一波,伯魯乃列斯基,米開朗琪羅他們,然後20世紀之交有一批大師,密斯柯布他們,其他的人優秀的很多,有影響力的不多。或許大師傳統是優越感的源泉,但是建築師在當代越來越式微了,也越來越難出大師了,認清自己的職業,做個有責任感的有良心的建築師比啥都強。


看到題目的一瞬間有一種」還真是這樣「的感覺。看到回答卻有一種,」什麼智障玩意只會噴來噴去「的感覺。


現有的答案分成兩類:

A. 題主說得對,他們是自以為是的傻逼

B. 題主說的不對,學建築的跟優越感沒有半毛錢關係

問題似乎成為了建築行業衰退大背景下建築相關人員的情緒宣洩筒,成了「要麼題主傻逼,要麼建築學生傻逼「的站隊。

對大部分答案失望,因為沒有看到沉下來的思考,只有情緒,只有附和。


——————————————————————————————————————————


以下是對於題主問題的回答。


首先題主描述的情況存在嗎?

存在,且相當普遍,尤其在低年級同學。


學了三年建築了,簡直是每天浸淫在這種妖風之下。

A同學照著安藤做了個紀念性空間得意得不行,B同學看見誰都拉著人家說你看我這個設計做得多牛逼,C同學懟天懟地覺得世人皆醉我獨醒。

但當你多問一句A同學,為什麼要學安藤?他說因為我喜歡啊,安藤讓我感動。對B同學說,你的方案這裡好像不合理,他說你懂個屁這些都是細枝末節我的理念多新穎牛逼啊。對C同學說你詳細說一下哪裡不好,他也只能說太丑了太碎了像一個XXX我不喜歡一類的廢話。


這的確是優越感——自負和蔑視,具體表現為一種老子的就是好的其他人都不行的行事方式。


——————————————————————————————————————————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優越感「?


這種表面看起來張牙舞爪,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優越感」,其實是這些人們的一種心虛——他們根本沒有建立起自己對於建築的評判標準。


換句話說,他們自己還不知道,什麼是好的建築。


於是,他們為自己構築了一副「我知道我都懂我的最好我還能罵別人「的幻象,在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是好的情況下,還試圖去讓別人相信,我的東西是好的。

所以他們借鑒經典的設計——我做得跟大師的東西一樣你敢說我不好?

所以他們拚命維護自己的設計——你看我這麼有信心的樣子,相信我的好絕對沒錯。

所以他們對別人的設計不屑一顧——他們都是垃圾我都沒眼看,告訴你我的方案才吊炸了。


虛張聲勢的優越感,是他們追求認同感的唯一武器。


其實,他們的內心無比脆弱:高分進入建築學院,面臨的是以往擅長的分數評價體系完全失效了,新的評價體系由尚並未建立。所以,「優越感」,成為了在這種情況下獲取自我認同和他人認同的唯一武器,是他們缺乏自我評價體系的脆弱內心的保護色。


「我真的儘力了,好想你能看到我付出的努力啊,腰酸背痛的做模型,凌晨伏案的畫圖,甚至好幾次的推翻重來,只要能夠的到你的認同,就都不是無意義的呢。「


這麼看,這些有「優越感」建築系同學,也沒有那麼可惡呀。他們只是在熬了幾個通宵冥思苦想盡心儘力地完成設計之後,迫切地想聽你說一句肯定的話罷了。


只是他們自己內心都不知道,自己的設計到底好不好。於是他們虛張聲勢,於是他們假裝什麼都懂。


——————————————————————————————————————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一個建築學的學生,連什麼是好的建築都不知道?

——一是建築學本身的學科特性,二是建築設計教育的問題。


先說建築學本身的特性。

到底什麼是建築的評判標準?或者說,什麼是好的建築?

在時間上來看,建築的評價標準是發展變化的,而且有的甚至是急轉彎式的變化。有人說裝飾就是罪惡,接著就有人說裝飾無罪,人類在尋求庇護之前就有了裝飾身體的本能;有人說少即是多,接著就有人說少就是少,多就是多。

在同一時間上,問不同的流派,又有不同的結論。有人說建築要順應場所的精神和文脈,也有人說旁邊是坨屎幹嘛要跟它呼應。有人說舊建築是城市的記憶應該保存,也有人說那就是正在死去的建築是救不活的。

什麼是好的建築?評價標準總是在變化,又在分異,所以,建立起自身評價標準的過程,本來就不容易。


另一方面是建築學教學的問題。

目前普遍的設計課方式是,兩到三位不同背景的老師帶一個學期,新的學期再換一波老師。這對於還未形成評價體系的建築學院新人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在沒有強大到形成自身的評價標準的時候,我們往往訴諸權威(老師)給出的標準。但實際上,設計課老師往往只是運用自己的評價標準給出好或不好的評價,卻不會告訴你我的標準是什麼。同一個課上的老師甚至沒辦法達成統一評價標準,而在我還沒有學到這位老師的評價體系的時候,一個學期往往就結束了。

於是,我們只會模仿老師的隻言片語,「這裡太碎了」,「這裡沒有達到統一」之類的評價語言,卻並沒有建立起評價的標準。我們將這些隻言片語式的批評式評價掛在嘴邊,自然就成了人們眼中的」優越感」。


——————————————————————————————————————————

怎麼做一個不用靠「優越感」來獲得認同的建築系學生?或者說,怎麼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評價體系呢?

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

1. 學習理論歷史

2. 先掌握一種評價標準

然而,這並不是答主問的東西,所以就不擴寫了(主要是因為懶)


——————————————————————————————————————————


一句話總結答案:

沒有建立起完整建築評價標準的建築系學生,常用用虛張聲勢「優越感」,希望能夠贏得你對於他們辛苦設計的認同。

但實際上,這種一眼可見的虛張聲勢,一戳就破。


——————————————————————————————————————————

最後

我寫這麼多,你贊一下會死啊(●"?"●)


你問我有沒有優越感,我說「當然啊!那你們又不高興了。」

我從進入建築系開始,每一年的寒暑假,不是出去調研,就是練手繪、學軟體,周末都拿來畫圖了,拚命擠才擠出那麼一點點時間給我自己的業餘愛好,什麼學生會、社團、兼職、社交,通通與我無關。當我用一個周的時間做出一個大師作品的模型;用半個學期的時間完成一項課程設計,當我的同齡學生在學生會裡巴結上級;在聚餐里拼酒力;進行著各種各樣無用社交時,我犧牲了周末、節假日,去做我自己所熱愛的這個專業。

我就不信,當你捧著你努力了半個學期自己設計出來的建築的模型時,面對那些碌碌無為混日子、厭倦自己無趣的專業、在學生會做小嘍啰等等的同齡學生,你能夠沒有絲毫的優越感。

是,我們就是有優越感。

建築學學生不僅在面對其他專業學生時有優越感,建築學生內部的鄙視鏈更是多到不知哪裡去。

大多數建築院校對建築學學生的價值輸出就是這樣的。

你學的是建築,比那些學結構的多學了美學,又比學藝術的多了工科知識,而且還要涉獵規劃、景觀,更深一層還有人文、歷史、社會、哲學等等,基本上什麼你都得學點。下一個任務書讓你做個某某省歷史博物館,你就得去學這個地方的歷史、文脈等等等等;再下一個任務書讓你做個劇場,你又得去學個聲學、光學方面的知識。真的就是你每做一個課程設計,你就得把這個設計相關的各種支線知識都給涉獵個遍。

然後建築學的老師會讓你去看大師作品,各個時期、各個流派,不僅看圖紙看書做抄繪做模型,你還得親自去那些國內外知名建築里感受,什麼?你放假不去旅遊?那你也配學建築哦??你沒錢?那麼不好意思,你可能不太適合建築。

為了更好地做設計,你還得配一套好的裝備。

顯卡得是專業的繪圖顯卡。買不起怎麼辦??那為什麼你出來的效果圖效果那麼差?? 你窮你有理嗎??

草圖紙、針管筆你得買紅環的,鉛筆施德樓算最低配置了吧?? 中華??你現在是菜市場賣菜的嗎??無印良品的自動鉛筆??你能不能專業點??你能不能去買支德國的Kaweco??別買運動型的,塑料能有質感?加錢買黃銅的!

哎呀你們學建築的,怎麼都不看書呢??學校圖書館那些不夠,看點有時效性的,雜誌訂起來!EL croquis,Domus這種前沿的必須多看!

這些還只是跟本專業沾邊的,再往外延伸,你的日常用品,你的衣服鞋包,你的相機鏡頭等等,在建築院校都存在著一條鄙視鏈,彷彿你必須靠這些外物來證明自己很有taste。

當然追求專業的繪圖裝備、有品的生活、培養建築品味……這些事情本身並不構成優越感。我自己的生活並不富裕,但是買些還不錯的專業裝備、買些專業書籍、偶爾去旅遊看看建築,這些我都可以做到,但是我並不想參與進這一條所謂的鄙視鏈中,我拿著紅環的筆那又怎麼樣,難道我跟拿著中華筆的同學就不是一個階層了嗎? 我承認,建二代、富二代在學建築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他們有父輩的經驗、有錢財去嘗試各種各樣的新事物,他們眼界更高,能不計成本地去學習去深造,成為建築師的可能性更大;而那些規規矩矩做著很「行」的設計的建築學生們,難道他們就沒有價值嗎? 世界既然需要建築大師,那也需要一大批的畫圖工。

所有這一群優越感十足的建築學生里,最可怕的是什麼?? 不是那些勤勤勉勉犧牲娛樂時間一頭扎進建築學裡的學生,而是這一類人:自以為看多了大師作品,對同行的設計甚至非專業人士的建築學認識、美學品味等大肆嘲諷,自視清高,彷彿自己身上沾不得一點世俗,然而自己卻拿不出任何一件像樣的作品。


伍迪艾倫有部電影叫愛在羅馬,一個場景是一個建築學大一的小男生帶著女朋友的閨蜜去了某古建築的遺址,然後裝逼的夸夸其談,同一個空間另一個維度的一個聲音說,你只是知道幾個人名書名罷了……
看到這一幕我不禁想起當年的那個自己,和那個小男孩一樣,懵懂、無知、莫名其妙的覺得自己因為將會成建築師而了不起。
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因為很多建築學的學生都很無知,特別是那些優越感爆棚的建築學學生,極其的無知。
我作為建築師有一種深深的自卑感,感覺自己什麼都不懂,數學沒怎麼學過,對藝術的了解也僅僅是非常非常的皮毛,對人文社會科學更是一竅不通,許多建築學的學生張口就來,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尼瑪,你讀過幾頁黑格爾,你能看懂精神現象學嗎,你知道多點音樂,你能明白和聲和弦大調小調復調都是啥么。毫不隱瞞的說,我還是個學生的時候我就常有這種優越感,現在想想當年實在是太無知太天真了,那麼大的世界,那麼多的知識,我們那半知半解又算得上什麼呢。


這也算是專業特色之一,你看中國好不容易得了個普利茲克,但是業內對他的評價算得上眾口鑠金 。

為什麼很多成熟的建築師「不待見」王澍? - 知乎

同樣還有馬岩松這位網路口水大戰的引信。

那麼結構大師呢,前幾天中國鋼結構第一人陳紹蕃陳老先生仙逝,有業內人士去質疑他嘛?

世人皆能參言這種建築學的專業特性可能在學生時代給部分人帶來優越感,但是當真正步入社會開展工作的時候這種專業特性恐怕會讓建築師們煩不勝煩


優越感?的確有啊,高中上大學的時候,是人生最中二的時候吧。

和其他專業相比的時候,當你學的專業全校收分最高,並且和藝術相關,哪個中二少年不會自命不凡,就更別人有些人天生如此了。問題就是,這樣的人,不僅在建築專業有啊,各個專業都有啊。比如某校無線電系最強,那麼的的確確和其他強電專業的人合作起來,就會有部分中二少年自命不凡吶。

這是少年的通病。題主多心了。答案里全是對於建築系學生的鄙視,所有人都出來控訴,你們那,太年輕了,我是不是該提問下,為什麼部分名牌高校的學生會有莫名的優越感? 回答只需要把建築系改成某些名牌高校學生,是不是一模一樣?你把問題帶入所有高校的優勢專業,答案也全部可以一模一樣。


問題無建設性,知乎還給我推薦到首頁了,我進來一看,卧槽,滿滿的戾氣,希望的學弟學妹們,靜下心來,少去關注別人如何中二,別人如何不要臉,然後互相撕逼,多想想自己現在會什麼,要去做什麼。建議關閉問題。


PS,你貌似抄了某個大師的空間,什麼透明性,什麼體積法,正常說話都會變得晦澀難懂,這難道不是泛藝術類專業的通病么。任何一個藝術類學科,繪畫?鋼琴?攝影?表演?建築?,沒有難懂的概念,玄學的理論,能混得下去么。


一個地圖炮:狂妄常常源自無知。

建築學這個專業本身既是美好的藝術學科,又是專業性強的工科,還沾點人文歷史,碰些邏輯學社會學,什麼都學一點,吹牛逼信手拈來。所以學生時代總覺得自己好像比別的專業的人特別一點,或者說,「優越」一點。

然而隨著年紀的增長越來越覺得自己不會的東西太多,要學的東西太多,什麼都學一點就是什麼都學不精。成為一個合格建築師的路太長,不是看著大師意淫就可以的。
現在我們同學聚在一起常說本科啥也沒學會就學會裝逼了。最狂妄,也最無知。

最後,舉個栗子,一個英國讀本科的建築學妹
這種自信自大自嗨的狀態應該每個建築狗都經歷過吧233

————分割線————
看了大家都回答,都是非常討厭這種有優越感的建築狗,評論里噴學妹的人也蠻多的orz
但是其實幾乎每個建築人都會經歷這麼一段優越感爆棚的時光吧,或長或短,高估自己低估世界。成長不就是這樣嗎?有人少年老成,就有人年少輕狂呀。
從好的方面看,有優越感正說明大家都是熱愛自己所學的專業所從事的工作呀。
認知總是有一個過程,我們都如此渺小而重要。共勉。


曾經也有過題主這樣的困惑

後來覺得其實是這種人的可悲。人在短時間內獲得了自身原本缺少的東西,便會本能地希望向別人展示。這種向外擴張的姿態其實正是自身在該方面無能的反映。
這與建築學這個專業沒有太大的關係,只是因為這個專業能提供更多直接而簡單的技巧性東西,來達到一個看似不明覺厲的結果。並且這種技巧層面的信息差容易達到且能起到很好的裝x效果,所以部分人樂意或熱衷去做。

我們做好自己的學習,畫好每一根線,多看書多獲取信息和多交流,那種易於獲取的技巧其實很快也能學會學懂。儘管靜靜地看著ta們能走多遠吧╮(╯▽╰)╭


什麼專業都有部分人有優越感啊。。。


讓他畫幾年圖,被領導罵罵,被甲方氣氣,被加班磨磨銳氣,被電腦各種卡掉過程文件,然後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更別提什麼優越感了。每天加班到深夜,第二天還要早起趕去上班,優越感?!屁嘞,有生存感就不錯了。


首先,本身建築學專業就是高分專業。(現在想想太坑了)尖子生固有的自信。

其次,一切和藝術沾邊的都有大量裝逼的人。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校風普遍如此。起碼我所了解的大部分老八校如此。看看老師就知道了。

以競賽,故弄玄虛,花哨表達為價值觀的教育理念,真心坑了很多無知少年。真正能成為大師的,也和運動員拿冠軍差不多了。
少年們,還是腳踏實地吧,練好基本功,工作以後穩住心態,學習的路還長。


因為在建築學的教學中,對建築理論的教學太不重視,又過於鼓勵相對主義。

前者讓人迷茫,後者讓人自大。

我現在大二,已經開始做長題了。但是我在學校學習的建築理論課,只有建築史(一門幾乎對現代主義之後閉口不談的課)和一些講座式的「設計原理」課,後者幾乎就是教師經驗分享會。我不知道接受這種教育的學生,除了去攀附設計師們外,還能怎麼做設計;而攀附的方式,多少人是選擇去讀建築理論、讀評論,又多少人選擇只看看案例呢?如另一條回答里說的,僅僅是《建築空間組合論》,多少人讀完過?

很多人沒有「看」建築的「眼睛」,這在其他學科教學裡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建築教學確實是這樣,原因在於學校真的希望能培養頂尖的、能改變時代的建築大師,而不全然是繪圖員或普通的建築師,其方式就是「我不想限制你們的思維」,具體而言,就是不重視理論教育、鼓勵相對主義。

可能是多慮了吧。「連世界都沒觀過,哪裡來的世界觀。」

結局就是,更多學生緊緊抱著大師思想的外殼,以為自己這樣就能逐步成為世界的真理、時代的頂峰。教育所給的自由,本來是用以突破與創新的,卻成了固守的理由。

其實我覺得題主邏輯很清晰,一下子就能指向建築學本身的特質。其他學科也有有莫名優越感的學生,但為什麼建築學的更多、更不理性,其差異在建築學科上。正確。很少有學院會考慮把培養大師納入課程設置的考慮(並且還不斷告訴學生你們要成為這樣的人),它們學科的理論會明明白白寫在教科書上。質疑?批判?那些都是學成之後的事。建築學也可以換一種教學方式,就學固定的幾種空間構成方法和設計手法(是不是很眼熟),練習功能布置,熟讀法規,什麼也不要質疑。這樣大概能少創造些莫名的優越感。


別說建築學學生了 那些明星建築師不也有些自戀到不行的嗎 你要是認識某老四所的zm教授你就知道他自戀到不行 雖然覺得他的作品還是很不錯的
等學生畢業了去到設計院去到地產公司干幾年就看清現實了(不能是明星建築師的事務所)
你在學校里學的引以為豪的都不入甲方眼裡


因為從老師開始,給學生輸入的就是這樣的價值觀。
不可否認建院比其他學院分數高,學生素質也相對高,大學學習過程也相對沒有那麼浪,多少實實在在學到了東西,工科,藝術,什麼都沾點邊,所以學生會相對有優越感一些。
但是更主要還是因為從學校里開始,老師們就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建築師很高大上的假象,他們的專業擔負著重要的使命以及社會責任,(以及大師作品集真的是沒少看哈哈哈,但是記住厲害的是大師不是你)然後像一種信仰一樣把這種觀念傳輸給學生們。
老師們說的也許沒錯,然而給學生帶來了什麼呢,多數學生畢業後感受到落差,只能淪為畫圖 狗。
其實老師更應該誠實地告訴學生們:他們畢業之後會遇到什麼,從事的是什麼樣的工作,更重要的告訴學生們是建築師本身就是一個普通的工作,沒有比其他工作更加高尚有逼格。這樣的心態很重要。信仰該有,更該放平心態,每個行業都是這樣。


建築學在讀大五(快畢業了,好憂傷),學校是一般的二流學校(並不是老八校)


當初選擇建築學很大程度上受家裡影響,家裡挺多人都是做這一行的,當初也是不知道怎麼地就學了。

從剛開始上學開始,上數學課,又學美術,確實讓我有些許的驕傲,感覺我好牛啊。


過了半學期我就覺悟了,原來真的沒啥可牛的,數學沒有數學系的牛,美術沒有藝術系的牛,我有啥可驕傲的。

後來也就知道了,沒有什麼牛不牛的專業,大家都一樣,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然而我的同學們好像並不這樣認為,直到現在都快畢業了,依然還有人為此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一般人家問我現在上幾年級,我也不會特別的去解釋建築學五年啥的,我會直接說我大四了,別人也就知道我快畢業了;而我的一些同學會有一種很驕傲的感覺說我大五了,當然會有人問為啥是大五啦,然後就傲嬌的和別人解釋~~~~~

我是真的不懂這種優越感從哪來的,甚至我有時候還有點自卑工科女的身份。

好啦,我認為那種自帶優越感的應該都是覺得「不是自己選擇了建築學,而是建築學選擇了自己」。我認為所有的工作都是平凡的,大家都是為了生存,並不存在哪種工作高貴或低賤,沒有誰的工作很牛的樣子。


PS:話雖這樣說,但是寶寶還是認為律師好牛啊!那種一本憲法在手,整個世界我有的感覺,恐怕寶寶我今生是無法體會了,只能從影視劇里瞻仰了~~~~~~~~~


為什麼建築學就不能有優越感呢?更何況說的是「部分」 而且是少不更事的「學生」時期。

建築學生是不是有優越感呢?其實肯定是有那麼一些的。

建築學的優越感來自於幾個方面。第一是來自於大土木的內部分工。相比於干施工的日嗮雨淋,相比路橋的跑野外,相比結構的埋頭苦算還擔著責任,相比水暖電的輔助地位,建築學自身天然就光鮮一些,當X總,當領導的機會更高,當然要更熱門一些。

建築學還自帶神秘屬性,作為外行,往往並不清楚土木內的這種分工,有的甚至想學建築學都被騙去學了工民建這種。再加上入學需要加試一點美術的基礎,再篩掉一批。如果不小心擠對了方向,內心有點小竊喜和優越難道不算人之常情?

其次,根據上面的入學情況,基本上建築學學生來源是3類:1行業內2有錢3高分。和同樣學校的其它專業比起來,這個群體在資源、資金和智商上是有著總體優勢的。會學也會玩,整體活躍度比較高。加上男女比例比較統一,又是大學青春時期,難免出風頭的會多一些,這些都能帶來優越感吧。

再說, 建築學學生在課業上也有著一些優越感。相比其它工科的枯燥的考試,建築學的時不時能拿出個寫生的畫,建築草圖,或者一個方案的模型。相比來說,建築學有更多的表現機會,而且表現本身就是建築師的份內事之一,在學生時期就應該學習如何去表現。

結論:建築學的學生當然是有優越感的,只不過外人不了解原因,覺得「莫名」而已。再加上年輕人喜怒容易表露,有時候不太注意時間場合,讓人覺得有了秀優越的感覺。其實其它容易有優越的專業或者學校也有很多,只不過優越感秀出來不那麼「莫名」。

建築學的即使畢業工作了, 依然是一個可以有著優越感的職業。多種的工作方向,行業整體至少在中等偏上的收入,行業相關帶來的這幾年房地產的投資機會,專業證書帶來的技術門檻和社會地位。除了這些金錢收入方面,從事業來說,大型項目的投標成功,或者操持著從幾百萬到幾百億項目完成,都必定充滿成就感和自豪感。這行還有著少量網紅般的明星式設計師和理論大師,不管是想安安穩穩還是想有挑戰,都能滿足你。


因為建院學生需要一個理由,來讓自己堅持走下去。

高考結束的假期,別人玩了80天,我拿了40天學美術。

開學第六周,別人在ktv通宵,我在專教通宵。

大學第一個生日,別人去下館子,我去山裡寫生。

下課回寢室,別人開5黑lol,我開4黑cad。

課程調研,別人在寢室百度兩張圖做ppt,我自掏腰包去蘇州園林畫平面圖。

四年級結束,別人畢業讀研,我變成別人學弟。

沒有女朋友。

既然我已經吃得苦中苦,那麼就應該是人上人。









但願自己是人上人吧,不然那些苦就白吃了。


首先承認我是建築學畢業的,但我沒得任何優越感,他們懂點兒工程的同時又懂點兒藝術,每天被重複的畫圖折磨至抓狂之餘就在藝術上找點兒慰籍!如果成不了名,這擋人還是活的糾結的,畢竟收入也就那麼一點點兒~



推薦閱讀:

有一個建築師男友/丈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讓別人覺得建築行業很厲害?

TAG:建築師 | 建築 | 建築學 | 建築學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