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有的審查體制下,中國有可能拍出韓國那樣優秀的犯罪片嗎?

片荒了啊啊啊求推薦!國產片怎麼就不能爭氣點!!!


之前參與過某國有大型影視公司的電影項目開發。
其中一部非常精彩的高智商警匪懸疑動作片。
犯罪分子超高智商,與警方大玩貓鼠遊戲,在最後一刻終於被技高一籌的公安幹警繩之以法。

結果這個劇本審查了兩年都沒有通過。

第一次的意見大概是:
詳細描寫犯罪過程;
犯罪分子掌握了公安的行蹤和辦案過程,嚴重違背事實真實;
醜化公安;
過於神化犯罪分子;
等等……


第N次的意見是:

然後這個劇本改了好幾年,前不久才上線……但是已經改的面目全非了。
而且故事全部發生在國外了,票房也撲街了。
有心人可以猜下這是啥片……


拍不了。

我們能拍的,只有「中國式」的犯罪片。


原因,我會掰開揉碎了講。

這篇,大概會是網上相關話題討論里最細緻的解答。

拍電影,要講究語境問題。


作為一個非常非常想拍犯罪片的電影人,我有一個習慣,就是經常在某度隨機搜索一個犯罪案件名/新聞主角名,看這個案子的資料,然後順著網頁右邊的「其他人還搜」、「相關人物」、「相關事件」一個個往下點。每個鏈接里都是一個故事,裡面好多的人,還有人和人之間難以捉摸的關係。

每次看完,都口乾舌燥,心裡有血在滾燙地翻騰。

孫志剛事件、李喬明、唐福珍、呼格、李桂英……這些名字,就在腦海里盤旋,他們對這個世界所做的,和這個世界對他們所做的。那些被逼到絕境的活生生的,人的情感,讓我的腦子,嗡嗡響。

也許是先天共情能力就比較強,每次看這些事件,我總有極為強烈的代入感。

有時候真的覺得好難過啊,難過得睡不著覺。

閉上眼睛就想,人在那個境況下,得多無助啊,得多絕望啊,得怎麼辦啊,怎麼才能救自己啊。

想啊,想啊,作為一個陰影本身就比較嚴重的人,能得出的唯一的結論,就是——如果我處在那些情況里,大概會飛快地自殺吧,因為真的太難受了。

越想,就越生氣。


作為旁觀者我能做什麼?我不知道,可能我就是做不了什麼,也真的沒什麼用吧。可我總覺得,我想表達點什麼,我還有話要說。


後來,我進入了電影行業,而且是一名創作者的身份,開始學著做一個用視聽語言講故事的手藝人。我太憧憬了,摩拳擦掌的,拍過兩個故事短片以後,我寫了第一個長片故事大綱,想慢慢寫,留著將來自己拍。

故事的原型,是當年的夏俊峰事件,就是那個刺死城管後被判死刑的水果小販。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當時的網路輿論,一邊倒的都是城管死得好,夏俊峰殺得好,不該判死刑,整個網路洶湧著讓他免死的呼聲。還有他的兒子,被當做天才兒童畫家,被某女歌手認作乾兒子,無數人同情他即將成為無父之子。

我當時覺得沒什麼問題。

直到有天我和一個師妹聊起這個案子,師妹說「我不知道怎麼看這事,我爸其實是當城管的」。

我一愣,忽然想到,要是那兩個死掉的城管是有家室有孩子的人呢?

要是那孩子和夏俊峰的兒子一樣大,他們會被身邊的人們和陌生人怎樣對待呢?

他們要是看到這麼多人義憤填膺地叫喊他們的父親死得好,而且都力圖讓他們的「弒父仇人」免死,會是什麼心情呢?

當時事件的原始經過版本特別多,沒有一個真正能稱為是真實的經過。萬一當時兩個城管里有一個,哪怕是一個,是無辜的,平時行善的好人呢?

中國的大環境,城管是有很大很大問題的,可是在孩子心裡這就是父親啊。那城管的孩子會怎麼看夏俊峰的兒子?會怎麼看那些公知?

醞釀很久以後,一口氣寫完了。裡面的許多設定,好些人物,至今我都很喜歡。

但這個大綱是有漏洞的,前半截編排非常細緻,但到了後面,有些事情圓不上了,人物行動和人物能力的關係配置出了問題。


我當時寫信給在知乎認識的一個非常認可的編劇前輩求助,通了好幾回長信,他非常耐心地給了我許多建議,讓我得以剔除許多許多問題。我到現在都一直非常感激他,作為我認識的第一個真正的職業編劇,能夠指點當時那個對編劇一無所知的我。

可是,最根上的漏洞必須得靠自己,這對當時的我,實在太難了,於是一直擱置。


後來我遇到現在的師父。給他完整地講完這個故事。因為這個故事,他決定收我當徒弟。但後來我和他細聊故事時,他卻大大搖頭。

我:我知道這個審查有很大問題……

師父擺手:不不不不只是這個,你們這些小孩老是一上來就下猛手,剛下手啊別和體制粘太緊,審查當然是大問題了,這個問題就夠要你命了。但是你還有個更要命的問題啊。

我:???

師父:就是屁股問題。你沒覺得這個劇本你選的這個角度啊屁股坐的位置有些奇怪嗎?

我:立場哪裡不對了?

師父:你知道現在全國對城管的主流態度是什麼吧?是罵,是踩,是認為他們作惡多端。你看你的劇本,第一主角是城管家的人,等於情感要代入到這個人身上,而且你正面在寫這人,等於在為城管講好話。對觀眾來講,你這就是幫城管洗白了,你這是奔著人民公敵去了啊。

我:可我討論的是就事論事的問題啊。公序良俗,和所有人都密切相關的事情,怎麼就人民公敵了?我這故事又不是直接用的原案件,我這故事裡城管是好人啊。

師父:城管隊伍里肯定有好人,任何群體里每個人都不一樣,肯定有好有壞嘛。但群體在外界留下既定印象以後,那個人就肯定會被群體代表的嘛。就算是好人,只要你是在大家公認的壞人堆里,那你也沒法大聲說自己是好人了。這就是中國目前的主流語境,在這個語境里,你就是不適合做這麼一個片子的。上面審查不會給你過,下面老百姓看你也不順眼,你拍它幹啥?吃力不討好到時候人山人海都罵你。這種提前就能預計到的結果,你要拍,有人會給你投嗎?你自己有錢拍嗎?那你說你換不換。

我不死心:那故事本身呢到底有沒有意思?那這種和主流語境不符合的都得避開?

師父:有意思,那也沒用啊,和主流語境不貼就得躲。你要是就事論事說得深了,觀眾還不樂意看呢。可能以後能拍吧,但不是現在。不過這個以後,估計也……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語境」這個詞,對電影創作來講有多重要。

而我和師父聊到的那些,其實就是在這個答案的開頭,我說的「中國式」語境的一部分。

語境不合,會產生的問題太多了。

——————————————

(到這裡提醒一下:後面沒圖,但特特特特特特特特別長,建議單身狗吃飯佐餐看或單身狗睡前讀或單身狗坐地鐵閱。)

不是真心想了解這個問題的,還是直接關閉的好……

——————————————


語境,就是建立在主流價值觀之上的邏輯體系的最終形態。


比如「武俠片」,大家喜歡武俠,其實是因為大俠可以法外執法,彌補法治的不足。但現今進入法治社會,很多人越來越意識到所謂「替天行道」其實就是人治,而其最大問題,是對單個人道德感要求過重,所以大眾信任風險極大。加上現在信息透明程度更高,減少了信息障礙的庇護,大眾眼中更難出現「完人」。久而久之,對單個人的懷疑程度也就增加。

雖然法也有種種弊端,但法是相對穩定的。而人卻會變。

所以大家越來越希望法治更加健全,而非出現大俠拯救蒼生。

這就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語境發生了改變。


比如「科幻片」,中國科幻片一直很難做,為什麼?人為什麼需要科幻?為什麼需要烏托邦?因為對現實不滿,想要推翻現實。那未來世界建立的根基是什麼,是現實政權因為有弊端而垮台。什麼你要推翻現實?醒醒查水表了。

這就是執政黨一定沒有弊端,一定不會被推翻的中國語境,一個牢牢的枷鎖。

比如「警匪片」,其實這就是犯罪片的一部分。警匪片要好看,肯定要有比較出彩的匪徒和警察。你把匪徒寫得太弱雞,顯不出警察的智商,匪徒寫得太有魅力,又顯得你政治不正確。而警察團隊,你要寫好看,觀眾需要代入感,肯定要有主要人物。主要人物受到阻力破不了案,突破重重難關才獲勝,這才好看。

那問題來了,拋開剛剛說的劫匪問題,破不了案子肯定是警察內部有人拖後腿。你寫了個聰明絕頂的領導,那肯定下面小警員得蠢。你要是寫了聰明絕頂的普通幹警,那肯定領導得蠢。要全都聰明,主要人物一氣呵成一點阻力沒有就破案了,那流水賬劇情誰要看啊。有孫悟空就必須得有豬八戒。可是體製成員,你怎麼能把人民公僕寫成豬八戒呢?


上面說的這些,就是中國現在的電影創作者們,會遇到的尷尬——的冰山一角了。

已經挺難了。

題目里說到韓國。

我本人是韓影死忠。朴贊郁腦殘粉,奉俊昊資深迷妹。

可韓國是民主國家。


《恐怖直播》里都把總統黑成什麼樣了,罵韓國政府罵得那叫一個酸爽。

《回家的路》又順手黑了一把韓國駐法國大使館辦事人員(講全度妍演的韓國少婦受熟人之託,以400萬韓元的酬勞將裝有合法限量鑽石的包帶往歐洲,誰知內容物被掉包,警方在法國奧利機場截獲皮包後從中查獲十公斤海洛因,而她也因此獲罪的故事)。和最近在中國發生的上海海關查貨紅酒運毒當事人不知情事件非常像,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還有《熔爐》,雖然從專業角度它的故事講得非常順拐,技法也不好,完成度其實不夠,但它勝在內核。而且劍指韓國法律漏洞,最終改變了國家。

《蝙蝠》討論宗教、道德和私慾的衝突。


中國呢?可能也是民主吧。可能吧。

不過上面那些討論的問題能拍嗎?很顯然的,不能。


現在也許大家能稍微理解,在中國拍犯罪片有多難了。


所以市場上很長一段時間,都充斥著青春愛情片。所謂「小妞電影」。電影類型同質化極其嚴重。做得好的,多加一些喜劇元素。但本質還是那個類型。有做得好的,但看多了,還是膩。

成熟的市場是需要百花齊放的。看一眼網上的輿論,韓國那些犯罪片大家都追捧,其實就知道觀眾還是需要犯罪片的。

但犯罪片實在是很難做。

又要考慮政治語境,又要考慮主流受眾語境。

兩者各自認可的還不一定重合,範圍又變小了幾寸,哦不,幾丈。


所以堅持做犯罪片的創作者,基本都算是真的有表達慾望的。誰沒事遭這罪?可我不是愛嗎,沒辦法。

看下國內,近年的犯罪片其實真的不多。成色好的就更少了。

蔡尚君的《人山人海》,非行的《全民目擊》、李楊的《盲井》《盲山》、賈樟柯的《天註定》、張秉堅的《東北偏北》,曹保平的《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丁晟的《解救吾先生》、忻鈺坤的《心迷宮》、楊慶的《火鍋英雄》、王一淳的《黑處有什麼》……

這裡面有一些,還不是我說的那種嚴格意義上的「犯罪片」。比如楊慶的《火鍋英雄》,更像是一個黑色幽默的喜劇片,犯罪本身只是一個敘事元素。忻鈺坤的《心迷宮》也是,作為新導演,完成度很驚艷,但中心還是有一點偏移。曹保平老師的《李米的猜想》也是,他自己也曾經說過《李米的猜想》其實愛情片元素是要遠遠超過犯罪片元素的。


犯罪片,人要掙扎,為生存努力,為尊嚴殊死一搏,為憤怒,為仇恨,為贖罪,為一切激烈的情感。最重要的是——要有現實根基。

對我而言,我很看重這個電影和現實的聯繫。不然我會想,觀眾看的時候,難道不會疑惑:這個電影和我有什麼關係?代入感,就下降了。


李楊的那兩部就不提了,太真實,真實到可怕。這裡面的案子,現實世界都發生過。《盲井》,「河北農民工結夥殺人偽造礦難騙保」,和電影幾乎一樣。《盲山》,「被拐賣女性郜艷敏被稱為最美女教師」,只是結局不一樣。蔡尚君的《人山人海》改編自六盤水追兇事件,真實事件帶來的力量蘊進電影里,生猛。但這兩個人,都有好些時候沒有正經出犯罪片作品了。

丁晟的《解救吾先生》,因為之前就知道新聞,預知了結果減少了懸念帶來的張力,但完成度是還不錯的。蠻值得看好的導演。

但我最想說的是誰呢?

是曹保平。


在電影學院,以成熟導演身份在學生心中佔據極高呼聲的,主要就是兩個人——徐浩峰、曹保平。

全校基本沒有人不喜歡徐浩峰老師,公選課節節爆滿。

曹老師似乎沒有公選課,在學校的時間也不那麼多。但大家還是非常愛他的。

又會拍片又會上課的老師,理論和實踐能結合,大概沒人不喜歡吧。

事實上,電影學院早已沒有大家以為的那麼沉迷於象牙塔,死死抱著冷僻藝術不放。

文藝片和商業片相輕的論調早就成為過去式。做產業和做藝術並不是你死我活的事,惡意製造對立的人,只能說不懂電影。

現在大家的思維都是開闊包容而有活性的。


插入一下我朋友,青年導演孔靠譜老師的一句話:「如果沒有商業片不斷培養中國的觀影人群和健全電影市場產業,文藝片也就永遠只能被局限在小眾圈子裡流傳;如果沒有文藝片去不斷革新電影語言和傳遞人文精神,商業片早就淪為味同嚼蠟的視覺玩物。誰也離不開誰」。


畢竟,台灣電影過度死磕小眾藝術最後直接把整個產業給磕死了的教訓放在前面呢。


已經全職做導演的寧浩管虎烏爾善等職業商業片導演不提,在校的方剛亮老師、薛曉路老師、曹保平老師等也都在擁抱商業,是好事。

這一部部片,有優點有缺點,但總都是好事。畢竟都在讓產業變得更好。光靠罵,永遠救不了中國電影。想想韓國,80年代的時候,也是泡沫期,慢慢產業變大環境也變好,觀眾審美也提高,才有的後面的繁盛(別問我為什麼不在這提金大中廢除韓國電影審查的事)。


曹老師的新片早在一個多月前,就在我朋友圈刷屏了。各個系——尤其文學系的學生,基本都在狂轉。

最早看到的一條,講的是他新片《追兇者也》的緣起,說,這個片,改編自「貴州六盤水五兄弟萬里追兇事件」。

我當時整個人眼前一亮,太高興了。真的,沒辦法,一看到真實事件改編電影我就高興。

而且,六盤水這個事件,其實已經有人改編過了——2012年蔡尚君導演的《人山人海》原型就是這個案子。同屬追兇的案件其實有好些個,曹保平為什麼非選一個已經有人用過的事件原型改的劇本拍?這其實有點讓我費解。太好奇了。


然而看完整個人是懵逼的。

???

說好的六盤水呢?

這個成片,和六盤水五兄弟為被殺的小兄弟報仇那個案子一點關係都沒有。

它講的是劉燁演的修車工,被冤枉後,為了自己的兒子不被流言蜚語的干擾生活,希望兒子能好好成長,而去拚命自證清白和反抗的故事。

它是一個文本精準,視聽語言純熟,探討議題隱晦卻有分量的犯罪喜劇片。

哭笑不得。沒看到六盤水,想哭。看到曹老師又做了一個有意思的片子,又有點高興。

我問男朋友:你覺得怎麼樣?

男朋友:哈哈哈好多地方超級好笑,你呢?

我:這附近哪有雲南館子?啊,我想吃雞樅。

別問我為什麼。你看完也會想吃雞樅的。。。


最大的觀感是:

王硯輝演技真好啊。

太喜歡王硯輝了,表演分寸感把握太好了。

從《光榮的憤怒》里的村長,到《心花路放》里的「敢問路在何方」東北金鏈大哥,到《烈日灼心》里最後他演真兇坦白罪行,太牛逼了。

這片里他仍然好,鬆弛,自然,控制有度。真是個讓人驚艷的好演員啊。

可惜一直沒有碰到讓他大紅起來的劇本,他演技真的不輸韓片一線演員金允石啊,太好了。

一回想,除了《狗13》,曹保平老師的每部電影里都有王硯輝。

怎麼講,曹老師挑演員的眼光,真是,啊,你必須服,必須服。

王硯輝演技真好啊。

啊。。。我想和他拍戲。。。


看完《追兇者也》,我其實很驚訝。因為這和我預期的片子不一樣。我沒想過他會拍喜劇,一直覺得,啊,曹老師多嚴肅的一個人啊。

而且竟然沒有出現很多導演跨風格敘事會有的水土不服。

原本對六盤水事件題材的失落,也就被這個欣慰磨平了。

再想想也不奇怪,曹保平老師的每部片子,都不一樣——他一直在嘗試,一直在突圍,沖自己,也沖環境。有一種這個年代的電影從業者中,真正配得上「創作者」三個字的人才有的血性和生猛。

這讓我想到在學院時,大家常聊到的四個字,「職業導演」。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職業導演」這四個字,真的是非常難的。


導演又是電影工業上的一個手藝人,又是一個打造電影藝術的創作者。旺盛的表達欲,足夠精巧的手藝,對這個行業的責任感。缺一樣,都沒資格稱「職業」。


想起曹老師去年的作品,標準氣質的犯罪片《烈日灼心》,調性上我非常喜歡,但故事上並沒有說服我。我覺得郭濤和高虎一起給鄧超背鍋這個行為不合理。

朋友(還不是過命交情的朋友)殺人了,我覺得作為一個正常人,頂多也就不報警,不說話了。可能有一部分人會幫著逃走。但是和朋友一起把殺人這個鍋背起來,放棄自己所有的正常生活……這……

還有鄧超死後,段奕宏才知道自己抓錯人,鄧超是枉死的,那段作為高潮竟然沒有渲染,導致我覺得缺一個情緒高點,很難受。

如果是三年前,我可能會噴。三年前我還不是從業者,我不對這個行業負責,也不知道這個行業多難做。那時候我每看一部片,但凡有一點點問題,都要在微博微信QQ空間一跳三尺高破口大罵。但眼下我不再是看台上的觀眾,我成了上場踢球的人,我只能從一個角度思考「如果是我,我會怎麼處理?」


後來我才從一個做製片的朋友口中了解情況:

原著小說其實是三個人一起殺人的,也沒有最後王硯輝演的所謂真兇,如果按原著,人物動機根本不會有問題。

但審查時,上面意見表示,你怎麼能站在犯罪分子的角度講故事呢?

而且你還同情犯罪分子,這立場太不對了。

只好改掉,讓他們三個沒有犯那麼大罪。罪名則另外設計了兇手。

至於真相暴露的高潮戲,是因為這片子涉及到警察,審查時公安部得經手,一看警察居然辦錯案。整個故事最大的力量點竟然來自於警察辦錯案!上面沒法忍。

最後的結果就是,可以拍辦錯案,但只能平鋪,不可以渲染。只能敘事,不可以營造情緒張力。所以那段本應該出彩的戲最後力量被狠狠壓了下去。

想想,覺得挺心酸的。


每一個新出來的犯罪片,都代表著一群人對審查的觸碰與博弈。都很辛苦。

然而可以確定的是,在國內拍犯罪片,就只能這樣小心地摸索了。然而最後邏輯不圓,觀眾罵的還是導演,不會是審查。


真的挺心酸的。

很多影迷朋友和影評人看了一個電影以後跳起來罵導演無能的點,可能其實是創作者當時唯一的選擇。


看了下《追兇者也》的拍攝日期,基本上《烈日灼心》上映的時候,《追兇者也》剛剪完。

《烈日灼心》13年拍完的,從拍完到上映,不難想像曹保平老師在過程中都遇見了什麼。又有多糟心。

但他依然沒有放棄表達。他看起來是退讓了,但其實是換了一個手法,接著討論自己想討論的社會問題。有了之前的經驗,這次藏得更低調了,不覺莞爾。看了前面一大堆,正悻悻他變老實了,結果到結尾忽然來一場戲,變了。狐狸尾巴還是讓我們揪住了呀,野心還在,不覺莞爾。

曹老師啊,真壞。

要知道。這個行業里。每天都有一大堆外行想方設法擠進來扎堆騙錢,攢項目,拉著各個工種假意做電影其實幹一票就走人。不想著好好做作品,只想著怎麼狠狠撈一筆。

此起彼伏的爛網大更是用不斷刷新不論是創作質量還是三觀下限的方式極盡低俗之能事。最近才聽說某個製片人同時手裡開了五十部網路大電影。一些在聊點子,一些在寫梗概,一些在寫大綱,一些在寫分場,一些已經開機了,一些剛進後期,還有一些在摩拳擦掌等著去平台賺點擊率。

可怕嗎?可怕。

從資方手裡哄來一百萬,製片人自己吃四十萬,導演也吃二十萬,最後四十萬拍完,完事對外宣稱是花了三百萬的精良製作。你以為是天方夜譚么?呵呵。

這種「導演」,到處騙騙,多干幾票就不再拍戲,開個餐館,樂樂呵呵。反正從來也沒想過要當「創作者」。

他們本來就不是「電影人」。


「差不多就得了」,「要求那麼高幹嘛」,「多找幾個帥哥美女拍美了就行」這種論調,不要太多。攢著攢著,忽然盤子變大了,那就順便搞上院線。

還有一些明確的院線電影,也是按這個路子。想方法營銷,想方法炒作,就是不想方法拍電影。

對「電影」這兩個字,沒有一點起碼的敬畏之心。也是,畢竟,沒有作為創作者的自尊心。

然而最可怕的是,這群烏煙瘴氣的人出去,會和人吹牛逼,說自己是「電影人」,自己拍的是「電影」。

普通觀眾能分清么?分不清。


「你們導演是不是都會睡女演員?」

真正的職業導演會告訴你,認真拍完一天戲都累成性無能了。你信嗎?

很多人,真的只會笑而不語,覺得導演不說實話。

普通觀眾會說:你們乾電影的,就是一群小丑。

網上最近鋪天蓋地都是一堆「科學家的地位為什麼還不如一個戲子」的討論。一群人在罵科學家獲得的關注不如王寶強。

什麼時候市場選擇的結果要為國家撥款的結果背鍋了?

影視這個行業,已經被輕賤成什麼樣了?

然後這群人跳起來說「希望國家好好管一下這群搞影視的!要狠狠整一下他們!禁死他們!」

然後呢,因為審查問題,沒有好題材能拍的時候,跳起來說「你們這群腦殘電影人拍不出好電影都是垃圾!」

都是同一群人。

Magasa老師在

如何評價廣電總局發文《堅決遏制天價片酬和明星炫富》? - magasa 的回答

說到:不要看網上廣電總局好像被人人喊打,那只是一種假象,真實情況是廣電總局在中國擁有極高的民意基礎和群眾土壤,廣大老百姓發自內心是擁護廣電總局的。

這就是事實。


可憐那一群真心想搞創作的人。本來所有的創作者都已經提著腦袋在做電影,每年都有做後期的熬夜幹活猝死,編劇拿著不到演員十分之一的薪水,擔心做了一大堆審查不給過,擔心資方說跑就跑,擔心哪個工種有人行為不當株連全組。還要替這些爛人擔罵名。


這麼一個2015年全中國全年票房總數值還不如河南一個省辣條產值多的小產業,竟然僅僅因為看起來曝光率高,就要一直被喊打喊殺。

我真的覺得委屈。

看網上好多人疲軟於那些只有臉沒有演技的爛演員,我看多了,也很欣慰。甚至產生只「看臉」的時代總算要過去了的幻覺。

然而去年參與一個電影項目時,特地找了人做了個簡單調研。三組人,兩組在北京兩所不同的普通綜合類大學選擇,一組理工科大學生12人,一組學法律的大學生11人。還有一組是做時裝美妝的從業人員14人。加起來37人。

給他們一個問卷,大概涉及到「去電影院的頻率如何」、「你會因為什麼而選擇看一部電影」,「你最喜歡的電影類型是什麼」等等。

結果比較糟心,37個人里,有31個表示——「看一部電影是因為裡面有明星」。

剩下的6個人,有一個是豆瓣用戶,文藝范兒,雖然沒有看電影的習慣但會看豆瓣影評來篩選;

兩個是熱衷刷AB站看動漫的二次元宅,也關注了不少電影博主,看電影都是跟著微博大號熱門來;

兩個本身就是影迷,一個特別愛看歐洲的藝術片,一個喜歡老香港電影,從李翰祥胡金銓聊到銀河印象兩眼發光;

還有一個男生說,我不看電影,完全不看,從不去電影院。問他,和女朋友也不去?回答,我沒有女朋友。

問所有人「如果一部沒有一個你認識的明星但大家都說特別特別好的犯罪片,和一部有兩個當紅明星但很一般的愛情片,你選哪個?」

姑娘A反問:愛情片男主是李易峰嗎?

我們:是李易峰你就選愛情片?

姑娘B補:井柏然也行啊,井柏然多帥啊。

我們:你喜歡井柏然?為什麼喜歡?

姑娘B:喜歡啊。就覺得長得好看。李易峰也好看,但是感覺沒井柏然好。

姑娘C:胡說!李易峰好看多了!

我們:那你們對井柏然和李易峰都還是接受態度啊。那男主要是他倆里選一個,你們就選愛情片?

兩人點頭。

我們:看了《等風來》嗎?井柏然之前和倪妮演的。

在座眾人只有兩三個看過。

我們:喜歡他不應該看掉他所有的作品么?

姑娘B:為什麼?我就是看了《捉妖記》,才覺得井柏然好可愛的,現在他的片我會看,以前的沒啥興趣。懶得找。不過現在電影院要是一堆片,我肯定選井柏然的了。

我們:那你不算腦殘粉啊。在看《捉妖記》前不喜歡他?看完喜歡單純是因為可愛嗎?

姑娘B有點鄙視:看之前沒感覺。這不是明擺著嗎?這片不是個超級大片嗎?這麼大的片直接選他當男主角,肯定是因為他演技很好啊,難道是因為長得好看不成?不然你們搞電影的為啥選他?

我們:那我們要是選王千源來演呢?演技非常棒的演員啊,我們都喜歡他的演技。

姑娘們:王千源是誰?

(給姑娘們看王千源照片)

姑娘們:沒興趣,這一點都不帥啊。

我們:???


這還是選擇的大學生群體,和比較時髦的都市青年。

至於廣泛的,如我本人一樣出身,卻不能像我與諸位正在閱讀這篇答案的人一樣幸運獲得足夠教育與知識積累而得以擁有審美能力的小鎮青年呢?


吳亦凡的電影上映了,粉絲會一個人為他買一千張電影票。

演技牛逼如王千源,還真沒有這種粉絲。

這才是現實。

為什麼這麼多人炒粉絲經濟網紅經濟?因為真的有這麼多受眾。


上知乎刷豆瓣水天涯的,從審美能力和認知高度看,你們其實早已經不能算平均值的「普通觀眾」了。

「普通觀眾」的審美平均值,要比你們想像的,低得多。

你們罵《小時代》的時候,都是誰在買票呢?


在這樣的氛圍里,那一些堅持著的,銳氣永不墮的,適應市場又兼顧表達的,真正的「職業電影人」,多麼值得尊重。

中國,一個現在連成熟的類型片生產系統都還沒建立起來的國家。要怎麼振興電影工業?靠誰啊。

沒辦法靠誰。

沒有人能拯救中國電影。中國電影人得集體自救。中國觀眾也得集體自救。


每一個心懷對這個行業的敬畏之心,又勇敢嘗試挑戰自我的電影人,都在為這個行業往前一步,起著推動力。他們都很棒。

曹保平老師,是其中之一。

我其實真的想看到曹老師能死磕。因為《烈日灼心》明顯能看到他作為創作者的野心。

但這個行業,死磕最後死掉的,和中邪走火入魔的,都大有人在。

《烈日灼心》中間做了那些讓步,都挺讓人難受的。基於這點,我又希望曹老師更理性一點,比如保守一點。兩難。

表達野心,這個東西,很難控制。野心太大,體制不允許,會導致故事講不圓。觀眾也是要不高興的。比如《烈日灼心》。是不是導演的責任,觀眾不關心。

但有的人避開野心,避開現實討論,這又太過雞賊,而且顯得不真誠。比如去年的《我是證人》,中韓合拍片,看起來像是犯罪,但人物都非常假,事件里外殼細枝末節的是現實的,但基底卻是過於戲劇化到假的,裡面的所有人物都無法對應其在現實邏輯中應有的身份。結果就很尷尬,只有手藝活兒沒有主題。就是我師父常說的「塑料感」——人物都是扁平的假想中的人,現實生活里沒有。當然,那個導演本身也不是中國人。


曹保平老師很有意思,他在找平衡。

能力他是有的。我在答案最開頭提到政治語境和主流受眾語境,曹保平就在這兩者里找到了一個平衡點。少踩雷,又拍出有意思的東西。

《追兇者也》是他找的一個位置。

缺點是有的。

一個是曹老師的電影習慣用的巧合,這部也有不少,不是說不能用,但如果控制一下會更好吧。巧合太多,還是影響的。

另一個就是曹保平老師以往的電影,《光榮的憤怒》、《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都曾把人物逼上絕境,讓人物掙扎,矛盾,人物立體而鮮活地充滿生命力。但《追兇者也》沒有。因為它是喜劇,為了笑點,把很多苦的東西弱化了。人物的行動,靠外力比較多了,大於內力,人的主動性少了。但這其實是這麼創作唯一的路,張譯的苦,劉燁的苦,王硯輝的苦,沒法放太大,放大了,就是體制之罪了。大家心知肚明,卻只能假裝不見。

在中國拍電影,真是尷尬啊。


就目前來看,《追兇者也》已經是國產電影市場上的精品。

片子本身,其實完成度非常高的。故事搭建精巧,板塊式,玩結構,看蓋里奇的朋友應該了解,沒看過蓋里奇的話,可以參考《瘋狂的石頭》。最後出來的效果其實有點像《瘋狂的石頭》混《無人區》,又加了很多屬於曹保平自己的東西。

看完之後和男朋友吃飯,講到裡面的一些情節,他又哈哈哈哈地笑了起來。哈哈哈。哈哈哈。


但預期方向錯誤,真的是一個特別討厭的事情。

我感覺我點了個燒羊肉,結果有人給了我一嘴烤鴨。烤鴨不好么?也好。可我是為了燒羊肉來的啊。真是太尷尬了。

為什麼這麼多亂七八糟的公眾號文章都強調這個片子是改編自六盤水事件?
??


成片真的和那個案子一點點一點點關係都沒有。六盤水事件里最重要的人物關係、情感張力全都和這個完全兩回事。完全就是另起爐灶的東西。

曹老師自己都說了已經沒關係了。

真的有點莫名其妙了。


《追兇者也》這部電影,討論的,分明不是追兇或復仇。

它討論的,是人的尊嚴。

一個父親,想要挽回尊嚴,不為自己,而是為了兒子。

被人冤枉過嗎?百口莫辯過嗎?就算澄清了也沒人相信你。

看過《狩獵》么?男主盧卡斯被冤枉猥褻幼女,他花了一整部電影證明自己的清白,有用嗎?程序上他被確定無罪,可全鎮人永遠躲著他。這輩子,就這麼萬劫不復了。

你覺得遙遠嗎?不遙遠的。

打個比方,一個好端端的三好學生走在路上,要是有一個老太太因為和兒子吵架心情不好,覺得當初沒教養好兒子,此時老太太面前出現了這個學生,她為了泄憤,大喊這個好學生是小偷,偷了她的錢包。於是全街人追打你,不搜身不肯信。你委屈嗎?你願意讓人把你翻個底朝天嗎?你不願意。可就算你脫光了,證明了你的清白,沒用的。這條街上,依然有一大群人會拿異樣的眼神看你。

這種類似的事永遠都有可能發生在你身上。


「寧可錯殺一百,不能放過一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但這就是普世民眾價值觀。


被錯殺的人,被污名化後想重新站起來,你們知道有多難么。

被錯殺了,委屈怎麼辦?找誰拿回自己的尊嚴?才沒有人管你呢。

好像一直只有一個方法,就是以死自證。

至於群眾,並不會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人民有什麼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嘛。

生活就是這麼有意思。


唾沫淹死人這事,被改編成電影的,不要太多。

我是一直想看到討論這種問題的電影的,近年來國內之前討論得深點的,是陳凱歌的《搜索》,被冤者死了。

陳導用的,就是經典的「以死自證」路。

大部分人都往絕處了想,但其實是有另一條路的。

想想,之前因為給李天一辯護而被網友臭罵善惡不分的律師張起淮,承受那麼大陣仗的網路暴力,可他又做錯了什麼?

說來有趣,就是張起淮,最近因為接手王寶強的離婚案,被網友捧成了正義代言人。

黑色喜劇。真是黑色喜劇。簡直黑色喜劇。

發現另一條路什麼了么?

曹保平的《追兇者也》,就用了人被污名化奪回尊嚴的另一條路——「成為英雄」。

只要英雄光環夠大,污點都能被洗刷。

群眾就是又健忘又勢利的。


片子後面,劉燁和王硯輝的那段話,真是太有意思。眼看著要走向平庸,卻峰迴路轉。可能是看大家被群體綁架得太嚴重了吧,曹老師在洗冤之外,討論了另一層——人的個人權利。

偏偏在最後,文本能力強的曹老師又抖了一下,不細心的觀眾根本意識不到的一個點——「有些人不見了」,讓這條路變得值得玩味起來。(此處並不涉及劇透,看過自然懂)

曹保平,拿獎拿到手軟,創作都在一線,這些都早已不是他需要被稱頌的東西了。光環過後,回歸到創作。他就是一個真誠的導演。而且,對中國的電影創作語境,不論是政治的還是民眾的,都已經想得太明白了。

當下的市場,中國電影,需要曹保平。

中國拍犯罪片,需要領軍人。

那其餘的人在哪裡呢?


寧浩,不多說了,都了解。


非行,《全民目擊》劇本的飽滿程度當時實在驚艷到我,但,這已經是2013年的電影了。一直心心念念的,去年還聽間接認識的朋友說他在寫新劇本,還挺期待。結果今年新聞一出來,他竟然去接棒陸川拍《鬼吹燈》去了。完全和現實主義故事跳開了。

我的心裡真的是崩潰的。


李楊,看起來一直在商業市場之外。《盲井》《盲山》之後的第三部《盲道》,經過一年的協調,七月剛剛過審。講的是中國因民工潮而出現的200
多萬流浪兒童、青少年的生存狀況——這次不是犯罪片了。去年,他參與了徐克導演《智取威虎山》的編劇,看他說,《盲道》之後,也就要去拍商業片了。個人表達想說的已經說掉,在商業市場上有個好的開始,也替他高興。


蔡尚君,《人山人海》就是我前文說的六盤水案件改編電影。看他2015年拍了《冰之下》,黃渤主演,原定也是2016上,卻沒聲息了。


忻鈺坤,去年呼聲最高的內地商業片未來之星,《心迷宮》成色和性價比驚人。今年初上了中新泰三國導演聯合指導的文藝片《再見,在也不見》,情緒把握精準,終於看到他在資金相對稍微寬裕且有職業演員情況下的發揮——控制力很高。今年在拍一部千萬規格的犯罪片《山野追蹤》,不再像他處女作那樣玩結構,走線性敘事。其實以他去年的呼聲,肯定是不缺投資的,但他依然謹慎選擇了一千萬的小成本,規避了玩脫的可能。腦子真的太清醒。太不容易了。期待。


王一淳,年輕的女導演,比忻鈺坤更新的新人。《黑處有什麼》拿了國內最有人氣的電影節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影片獎。聽說剛定檔,過段時間也要上了。


還有孫皓、徐偉等等……


《太平洋大逃殺》原來的新聞專題已經改編成書,高群書要導演可能是第一部中國投資額高於院線的網大了。為了規避審查,放棄了影院,選擇了相對政策寬鬆的網路平台。希望做得比題材和故事都神相似的沈成寶的《海霧》好吧。

《白銀殺人案》,也已經聽到同行說有前輩打算拍。

這些案子,是有人在做的。

我們電影人都在思考,我們沒有瞎。


另外。最近一部叫《釜山行》的韓國電影很火,幾乎被吹成神片,其實各位可以去看一下前幾年的《流感》,劇本和《釜山行》非常像,只是喪屍病毒換成了流感病毒,《釜山行》編劇和導演水平基本都只有《流感》的六七成吧,人物邏輯混亂,視聽語言也非常寡淡,除了最後孔劉的剪影運用,別的地方和《流感》根本沒法比,太多本來應該是情緒高點的地方沒能抬上去。然而《流感》本身在韓國電影里也不算頂尖作品。都是新導演,延相昊和鄭根燮、張哲秀、金秉宇、金成勛根本沒法比。大概是因為動畫出身,動畫的視聽語言體系和真人電影差異太大一時水土不服吧。

孔劉的演技,和後起之秀劉亞仁之間,也隔了五個趙寅成呢。

《釜山行》被吹捧得這麼厲害,捧得比《辯護人》還高,我都不知道我心中的頂尖韓國電影《恐怖直播》和《漢江怪物》要情何以堪了。

無數人拿這個片狂踩國產電影。其實有點過分。作為中國電影人,沒有一個同行否認韓影商業片甩中國電影十八條街,但那是體制、創作者、市場、觀眾一起努力的結果。

如果沒有審查,中國手藝水平足夠拍這個電影的導演真的可以一抓一大把,年級老的不說了,年輕的寧浩、管虎、烏爾善、陳正道、郭子健、路陽、郭帆、楊慶、田羽生、忻鈺坤、非行……不點了,太多真的都可以。

然而我知道,很多人是不會信的。


寫這個答案,是看到下面一大群為審查洗地的人。心裡覺得太難過。

你們真的有正視事實么?

還有人拿《唐人街探案》和《驚天大逆轉》來證明審查並不嚴格,你以為這倆片故事主背景為啥要選擇發生在國外?

袁延哲老師在在現有的審查體制下,中國有可能拍出韓國那樣優秀的犯罪片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講了《驚天大逆轉》劇本審核兩年都不能通過的具體經過,有心的朋友可以移步看一眼。

那些能上的電影背後,是一大群電影人拚死和審查碰撞。割肉削骨才好不容易才爭取到一點空間。結果反而被拿來證明審查並不嚴了?啥叫嚴?剁手指不夠狠,非得胳膊大腿全砍了才叫嚴?是有多抖M?

正視事實,有這麼困難么?

求你們不要說伊朗了,伊朗有健全的電影商業么?張口閉口阿巴斯,產業呢?

去年柏林金熊獎的得主,導演賈法帕納西因拍電影被伊朗政府認為危害國家形象,判刑6年,且20年內不得製作或執導任何影片。

賈法至今仍被軟禁,不得離開伊朗。

金熊獎的頒獎典禮為他頒發獎盃的時候,他連房門都不能出。

非得這樣才開心是么?


還有好多說韓國就算有審查也比中國好,稍微去查一下韓國電影史吧,並不麻煩的。


回顧一段簡短的韓國電影歷史:


1940年日本殖民政府朝鮮總督府頒布《朝鮮電影令》,對電影的拍攝、發行、流通做了非常嚴苛的規定。

1950年朝鮮戰爭時期,由於電影在意識形態的傳播上的影響性不容忽視,韓國政府雖然已經廢除日本人設的《朝鮮電影令》,但由於與之前日本對接時文化控制的轉移還沒有很完善,依然還是抓得很緊。在這種收緊的控制下,韓國電影自身並沒有能以自由形態生存的力量。這段時期韓國跟我們某段時期是一樣的,電影主題基本圍繞政治訴求,如抗日光復、反朝鮮社會主義、民族苦難等等。
可時間一久,加上政府忙著戰後重建對這方面有所放鬆,自由主義還冒頭。當時的韓國政府也不知道該對電影實行什麼樣的文化策略,為了防止電影人自由思潮啟發民智給平頭百姓帶來不好的影響,第一反應是防備與封鎖。

於是就有了1962年的《電影法》,韓國電影那段短暫的中興也就結束了。政策越來越緊,緊到令人窒息的時候,韓國電影出現了大衰退。創作水平和熱情都下降。

70年代,韓國民主浪潮爆發,在壓力下,政府把優秀電影的標準從「符合國策的電影」轉變為「具備藝術性並可給觀眾感觸的電影」。84年的《電影法》也進行了一次重新修訂,以這個基礎為底,放寬了對電影的標準。但這個政策只是策略層面做了輕微調整,˙只是將檢閱制改成公演倫理委員會審議制而已,換了名字,實際並沒有放寬。

在1987年以前,公演倫理委員會在影片投拍、完成後都可以對其進行審查。

到了1987年底,政府姿態性地允諾停止在影片投拍前審查,但是當影片上映前,仍需向政府提交兩個拷貝,一旦影片中出現有「有害」或者難以被接受的東西,影片仍然要返回給製作者做修改。政府依然牢牢地控制著電影製作者的表達程度。公演倫理委員會根據《電影法》里寬泛而模糊的規定,任意地解釋其中的每一條規定。


1988年的韓國,88
部片中 ,只有44部得以公映,並且,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政府已經開始將檢查重心由「性」和「暴力」轉化為對政治制度的批評、對社會問題的揭露。

進口電影——表現別的國家的政治壓迫與官員腐敗等相關政治問題的電影,在韓國是可以上映的,而表現韓國本國政治壓迫的電影卻斷然不能出現在韓國的銀幕上。涉及韓國真正現實的電影,集體「失聲」於韓國銀幕。


在盧泰愚政府執政期間,媒體和文化生產再度受到審查。國內言論氣氛變得緊張,1989年,公演倫理委員會以「保護青少年」的名義,宣稱要審查或者刪節帶有暴力或者色情的影片,其實質在於打著這一旗號將電影中涉及批判政府內容的情節盡數刪除。

其中有些理由可笑到近乎荒謬。如《羅雲》的一張招貼畫曾經被要求塗抹掉其中的一張面孔,僅僅因為其中一個演員不屑的表情與前總統相似。


在這幾起影片審查事件中,最為典型的當數《九路阿里郎》的審查。

《九路阿里郎》反映了在漢城著名工業區里的紡織女工悲慘的遭遇。她們必須忍受監工的虐待、長時間的加班、惡劣的工作環境、資本家無休止的剝削,除此之外,她們還必須學會接受,推崇儒教文化的社會秩序下,女性對於男性的臣服。
影片講述了貞美和玄植兩個主人公的故事。貞美是傳統的韓國女性,恪守儒家思想的道德約束,只想好好工作,以供養家人。而玄植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他加入工廠的目的就是為了鼓動工人們罷工。影片表現了勞資雙方的矛盾,隨著故事的進展,貞美和玄植的感情越來越深厚,貞美在目睹了工廠廠長對於工人的欺騙和壓榨後,漸漸也加入工會。
80年代,韓國的罷工並不罕見,勞資糾紛案件的數目一路飆升。由於人民對罷工的熟悉,「公演倫理委員會」並沒有充分的理由對影片進行封殺,但是,他們還是不放棄以「該片有不容易忽視的嚴重問題,包括不必要的性場面以及一些可能有損於韓國經濟發展的畫面」?為名,給全國的製片機構發了一封信,並且對該片進行了刪減。


由於該片關鍵情節的對白和畫面遭到大量刪節,所以整部影片給觀眾感覺不知所云,從而受到大量指責。影片遭遇票房滑鐵盧,而這份失敗,則被直接記在導演的頭上。


於是從《九路阿里郎》之後,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韓國再也沒有反映當代工人工作的電影。


——張璐《韓國電影審查制度及政策的演變》

一直到1996年正式廢除審查,因為之前被憋太厲害什麼都不能拍,所以剛鬆綁那段時間整個韓國電影產業進入了實驗和拚命創作的狂潮。

那時井噴了很多爛片。拚命秀底線比誰更狂暴的情色片和動作片此起彼伏。


沒過多久,電影人盲目的創作熱潮過去,開始回歸最初的赤子心觀眾也對純粹叛賣血漿或情色卻沒有內核的電影逐漸審美疲勞,審美水平提高,能夠理解更深的表達,開始希望看到更好的電影。

而在這個過程里,因為有足夠的電影可看,韓國的民眾也養成了全民看電影的觀影習慣——觀眾群有了固定基礎。

良性市場自發調節產生了好的結果


政府1998年建立分級制度也有效規避了重口片對不適應人群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同時保證了適宜人群的觀影口味需求。

觀眾和政府的雙重支持讓韓國電影產業有了堅實後盾,開始迅速擴張,進入騰飛初期的資本積累。

1998~2016,韓國電影走到現在的繁華盛景,花了18年。

「廢除審查」的意思,並不只是說,這個片子讓你過,那個片子讓你過。是,突然取消審查,我們可能一時也拍不出非常非常牛逼的好電影。但是,要不了多久就好了。

「廢除審查」的意思,是一個真正創作成長階段的開始。但沒有開始,就永遠沒有後來。

要我爬珠穆朗瑪峰,總不能死活不准我上青藏高原吧?

看一下我們,我們正處在70年代的韓國呢。

寫多了。只是,真的太希望中國能有更多好的犯罪片了。太希望了。

至於中國什麼時候能拍出韓國那種烈性調性的犯罪片呢。我在開頭已經回答過。那段韓國電影簡史也應該能說明一些問題了。

這真心已經不是創作者能說了算的了。

等著看「中國式」的犯罪片吧。這是我們目前唯一的路。


許多電影人都已經在路上。

有些人已經成熟,有些人還稚嫩。

有些人想明白了,有些人還沒有。

一些成熟的,如曹保平、蔡尚君、李楊……穩穩地走在了前面。他們的每一次嘗試,都會被後來電影人看在眼裡。他們和語境的每一次碰撞,都在為大家探路。

哪怕能推動我們的電影往前進步一點點,那也是好的。


以後環境會怎麼樣?

應該會更好吧?

如果環境真的能更好,創作者願意等。

如果環境變得更糟呢?

唯一言贈與所有真心做電影的從業者:

浮雲世事改,孤月此心明。

.

微信公眾號「荒岩」

想到啥就寫啥,不保證量,大概月更。

.


當然可以的。
不說「有可能」,至少我們已經拍出來了。

比如下面這部。

1988年的老片,但意識非常大膽,用現在的眼光看相當Cult。

還有這部。

血腥、暴力,還有點SM。現在根本審核過不了的。所以當年真的很開放。

以及這部。

鄧超是有演技的,自己導的除外。

AND這部

後兩部都是一個導演:曹保平。

目前國產導演里最喜歡犯罪題材的就倆:曹保平和高群書。高群書已經廢物了,曹保平還在上升期,可以重點關注。

《烈日灼心》在銀幕上是一大突破:姦殺、同性戀、警察攪基……


很大尺度,內地銀幕上難得的硬派警匪片。


其導演曹保平,我個人非常喜歡他早期的作品《光榮的憤怒》。


那是一個發生在雲南農村的犯罪故事,一個叫葉光榮的村支書,想扳倒村子裡為非作歹的熊家四惡霸。這個故事充滿著諸多現實隱喻——熊家四兄弟分別是村會計、村長和村子裡唯一一座工廠的廠長,他們四人控制了整個村子從政治到經濟的命脈,村民被壓迫得敢怒不敢言。

而葉光榮決心打破這種局面,因而他結合其他想反抗的村民一起,設計了一個「上面派人來抓熊家」的謊言,來欺騙村民們一起和他抓人,頗有點「逼上梁山」的諷刺意味。


2008年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讓我很是驚訝,因為這個農村題材的故事,曹保平完全用好萊塢手法去拍攝,起承轉合都很漂亮。我一度認為這是最好的農村題材華語電影,迄今為止依然沒有改變看法。


在經歷了《李米的猜想》之後,他拍了一部至今沒能公映的《狗十三》,隨後迎來了去年口碑爆棚、好評如潮的《烈日灼心》。公映的三部電影都涉及犯罪元素,人性與善惡的糾纏都是當中曹保平要刻畫的重點,所以理所當然的,對《追兇者也》有所期待也是情理中事。


但其實在6月的上影節看完《追兇者也》之後……有那麼一點點失望。失望的原因,並不是電影拍得不好,而是相對於《烈日灼心》的「大氣」,《追兇者也》顯得很「小家子氣」,甚至格局還不如《光榮的憤怒》。不過呢俗話說螺絲殼裡做道場,因為這樣,倒也顯得故事更加精緻有趣了,甚至還加進了和《光榮的憤怒》一樣的黑色幽默,讓人忍俊不禁。

《追兇者也》根據一樁真實事件改編。一個開摩的小夥子被人殺了,兇手逃之夭夭,他的幾個兄弟為了抓住兇手,踏上了尋找兇手的征途。這個故事六年前曾經被改編成電影,是由陳建斌主演的《人山人海》。


而在經歷了曹保平之手後,電影所呈現出來的故事已經和原來的真實事件相去甚遠。曹保平和編劇只保留了「開摩的小夥子被人殺了」這個元素,追兇的和兇手的故事都經歷了大換血,可以說是完全的脫胎換骨。

電影里,劉燁扮演的修車工人,被懷疑成兇手。他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開始追兇;而另一方面,被無辜當成兇手的段博文則陰差陽錯的因為劉燁把他當成兇手而捲入事件。


故事裡最有趣的一條線,則是毫無保留給大家展現兇手的另一條故事線——張譯飾演的兇手,從中途就出場。

因此,這個故事和《烈日灼心》一樣,誰是兇手並不重要,兇手為什麼作案,成了電影要探討的核心元素。


對於曹保平而言,這部電影是一次回歸。他把發生在貴州的故事原型移花接木到了雲南,回到了八年前的《光榮的憤怒》。


劉燁也操起了雲南方言,吃起了過橋米線。

真實故事的核心元素是「平民追兇」,而經過曹保平的改造之後,《追兇者也》要展現的,是從平民、受害到兇手的「無奈」。


故事裡,幾乎每個主角都有自己的人生困境。東北殺手張譯想要賺一筆錢和喜歡的KTV小姐買個房子結婚;在省道公路旁邊開著修理廠的劉燁的家庭不完整,撫養兒子上面也著讓他頭疼的一堆問題;鄉村非主流殺馬特青年段博文則想和喜歡的姑娘私奔,但對方卻未必有這個心意……而更往上一層走,還設計到官商勾結、土地拆遷等問題……

雖然電影里呈現的故事給人的感覺「格局小」,但其實細想卻未必,只是曹保平很聰明地把這些元素非常隱晦地放在故事當中,並沒有大張旗鼓的宣揚出來,這也使得本片的審核難度比《烈日灼心》小了很多。


要知道,《烈日灼心》審核了好幾年,原本一直過不了,直到去年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參賽的非常薄弱,這時候某大領導問,還有什麼華語電影可以拿來參賽的?有人提了《烈日灼心》,這才讓一直沒過審的本片,順利放映。

到了《追兇者也》,想必已經不存在這個問題。嚴格來說,本片其實是黑色幽默的類型,更像是《瘋狂的石頭》這類結構喜劇,罪案本身的悲劇性和嚴肅性則被大大的淡化。但這樣一來卻並沒有降低故事的現實批判力度,反倒讓影片的趣味性更強了。


我最喜歡的一幕,是影片里張譯準備殺段博文時,一路跟蹤他,卻因為太困頓,而在汽車上睡著了。醒來之後,他發現段博文不在車上。他既悲憤又無奈還跟無助地沖著坐旁邊和他一起睡覺的胖女人兩耳光,那時候全場爆笑,我也笑得眼淚都出來了。那是一種職業殺手面對自己職業困境的無奈,十年前看《瘋狂的石頭》里國際大盜邁克時有這種感受,十年後這種感受又回來了。

豆瓣有人說,這電影就像是曹保平拍了寧浩的本子,我同意;不過曹保平卻不是單純的模仿寧浩。張譯這條線讓大家發笑,但段博文與王子文的線、劉燁的線,大家卻未必能笑得出來,他們面臨的人生問題,我們多多少少都經歷過,總會有那麼一點感同身受。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跟受害人、兇手、被冤枉的都有關的故事,而更多的則是那些「蠢貨」的故事。因為一個又一個蠢貨犯下的蠢事,因為這群從平民到富商都在犯蠢的社會,於是有了這部黑色幽默的諷刺電影,於是有了《追兇者也》。


我總覺得,照曹保平這個勢頭拍下去,他肯定會做出一流的犯罪片。


謹慎期待。


值得期待。


像下面的說法應該澄清一下:

過去鍋都讓盜版背了,大眾軟體信誓旦旦說只要沒有盜版就如何如何,現在遊戲商吃的滿嘴油,也不好意思扯盜版,就開始扯審查了,其實當年中國電影馮小剛拍賀歲片的時候還怒斥盜版。

表面上看,似乎業界的「借口」前後不一。其實這個原因是一致的,就是投資的回報得不到合理的保障。什麼叫合理的保障?就是不應該存在市場以外的因素影響回報。比起市場,官老爺的心情更加喜怒無常。

所以盜版和審查都是重要而且確實的原因。


一篇吐槽的回答居然有這麼多贊,看來是不少人心目中的槽點。有人說把遊戲和影視強行對比不對,都是文化產品,都是曾經遭受盜版之害,都是要審核的,為什麼不能對比,好不對比也成。

我不是替廣電甩鍋,廣電的鍋廣電要背,問題是鍋也要分三六九等,廣電只要背廣電該背的鍋,你不能所有的鍋都扔給廣電。

如果說政治局被廣電害慘,恐懼片被廣電害慘,哪怕犯罪劇也被廣電害慘,廣電負絕大部分責任,可是看看我們的電視劇和電影,有關於愛情的,有關於青春的,又有幾部片子講的清楚?這鍋準備甩給誰?比如說,廣電?

天朝的愛情影視類,是不是除了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就拍不出別的來了?來點新意成嗎?就算你拍霸道總裁愛上我,也麻煩你把故事講順暢了,現在國產影視片幾乎連個像樣的故事都講不流暢,我看過不少印度電影,印度電影裡面愛情是一大重頭,講真的,比國產電影好的多了。

不信?那就現在請你立即說一段國產電影電視裡面關於愛情特別讓你感動的,有多少?拿出來看看。搞的我現在去找過去 的一些老片,什麼《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儘管于娜演技瞎狗眼,但是好歹海岩的劇本還沒那麼瞎。

你看看,中國觀眾的要求得多低?

青春片是不是非要開房墮胎砍人?我記得我年輕那會也沒開房墮胎砍人,絕大部分都沒開房墮胎砍人,可是為什麼你非要開房墮胎砍人?

咱就不能別開房墮胎砍人么?就算你非要開房墮胎砍人,能把劇情的邏輯捋順么?

也不是非要怪韓國人吐槽

-------------------------------------------
老話題了。

就跟為什麼中國有騰訊遊戲,為什麼遊戲還這麼垃圾一樣。過去鍋都讓盜版背了,大眾軟體信誓旦旦說只要沒有盜版就如何如何,現在遊戲商吃的滿嘴油,也不好意思扯盜版,就開始扯審查了,其實當年中國電影馮小剛拍賀歲片的時候還怒斥盜版。

這就跟當年中國足球一樣,當年說沒市場化,然後市場化了,說工資不高,現在球員個個大款,說教練不行,里皮過來執教,說國家不重視,恆大發了瘋的砸錢,華夏幸福那都是什麼級別的,照樣砸,什麼ac米蘭國際米蘭通通買過來。

中國足球如何?不就這樣嗎?你倒是繼續找借口啊?

技不如人就是技不如人,騰訊要是真能搞個wow級別的遊戲廣電就非和你作對?新遊戲那什麼什麼鐵騎不就是照抄騎馬與砍殺嗎?

卡普空把怪物獵人的ip都給了騰訊了,這都幾年了,做起來沒?

如果有騰訊遊戲的員工,不管是天涯明月刀的還是怪物獵人OL的,都出來講一講,你們現在做不起來,是由於廣電審查的緣故?是因為廣電審查所以你們遊戲不夠紅?是由於騰訊的推廣渠道不夠強力所以你們遊戲不夠紅?

還記得當年燃燒的遠征嗎?遠征了兩年,所有人罵廣電,結果網易接手後怎麼就和國際接軌了?廣電就盯著你九城了?後來才爆出原來是九城和暴雪不爽,拿玩家做要挾,這幫資本家會玩啊,錢自己賺,鍋甩廣電,朱俊你這麼屌!

現在電影人電視人真是好混,大把的撈錢,鍋甩廣電。

先說片子,不知道各位去看樂視推的那堆爛片子沒有,什麼《幻城》,什麼《半妖傾城》,我看的都快吐了,這都什麼垃圾玩意?不管是古裝還是現代,一股腦的就是第一磨皮,第二帥哥美女,演技?演技早就讓狗給叼走了。

說到演技再說那幾個演員,就拿范冰冰來說,從還珠格格到現在,硬是沒什麼長進,天天就看見走秀了,演技和她的名聲匹配么?我真是不好說什麼,現在演的垃圾劇還不如當年的《手機》和《蘋果》

哦對了,當年《手機》和《蘋果》的時候難道就沒廣電了么?

還有楊冪唐嫣天使拉寶貝吳亦凡……哎算了真不想說。
就算給了這幫人好劇本好導演,她們出的了彩頭么?

是的,天朝的演藝圈,影視圈錢太好掙了,就跟現在的遊戲圈,錢太好掙了,大家談論的不是怎麼做好電影電視, 也不是怎麼做好遊戲。

大家談的是什麼?影視圈我不熟,遊戲圈那就得談多少多少流水,怎麼個洗用戶,跑去優酷百度打廣告:

獨特屬性,由你打造。
單挑BOSS,怒刷裝備。
皇城PK,勝者為王。
屠龍寶刀,點擊就送。
極品裝備,一秒刷爆。
幸運抽獎,驚喜不斷。
經典裝備,極品屬性。
神秘寶箱,開箱有喜。
無限刷怪,雙倍經驗
我不斷地尋找,有你的世界在哪裡?

玩家厭惡了,玩家罵了垃圾了,馬上臉色一轉:

  • 都他媽是廣電搞的啊!
  • 要是沒有廣電我們能做這種垃圾么

我就把雙手一舉:你們牛逼。

-


今天看到各位回復以及各式各樣的借口,哈哈大笑,你們那借口不巧的是遊戲界全有過。


首先是國產電影的保護問題。這個當年遊戲界就討論過,大眾軟體還專門說過這個事情,大致意思就是國外遊戲把玩家胃口養刁了,所以國產遊戲搞不起來,之所以出現這個問題還是由於盜版泛濫。。。

所以國產遊戲需要保護云云,你們又開始抱怨國產電影保護月,還真讓人左右不是人。

還有個借口是都怪中國觀眾太low b,就喜歡看垃圾,好片大家不看。

這個借口在遊戲界早就說爛了,早在wow入華前為什麼是九城拿到代理,為什麼不是網易盛大騰訊拿到代理?當年就有個說法,陳天橋在媒體上委婉的說中國玩家不適合高品質的歐美遊戲,就喜歡快餐韓國遊戲,媒體更直接,就說中國玩家low b,wow肯定失敗云云。

當年確實很多歐美遊戲入華,幾乎全部失敗,什麼無盡的任務,魔劍之類的,但是基本上是由於遊戲缺乏宣傳,歐美遊戲初期不夠完善導致的。

九城代理wow成功後居然產生了幻覺,硬是覺得wow沒我九城不行。


今日又看見中國觀眾太low b之類的借口,豈不有恍若隔世的感覺?


烈日灼心算嗎?如果算可以先按這個路子拍。(關於尺度參考也可以看看《追兇者也》、《人山人海》,國內沒有上映也可以看看《天註定》,沒上映的太多了,哈哈)
不過在現有的審查體制下,有一天這個尺度可能又拍不了了,目前面對的審查體制不是制度,是人。
人心是.......


毒戰還不錯吧,雖然比不上杜琪峰其他的。


中國觀眾在罵國產電影的時候,往往都像家長罵孩子,看人家隔壁老王家的孩子怎麼怎麼樣,你小子又怎麼怎麼樣。所以常常會有的一個固定問句:我們為什麼拍不出……的電影?這個省略號,可以是韓國的犯罪片,也可以是日本動漫。

在你們深愛的小紫老師還不是老師而是個寶寶的時候,曾有一段時間非常喜歡看韓國的犯罪片,像是《老男孩》、《追擊者》等名作,都給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但是也沒有特別研究過,本來看到邀請,想說你們就另請高明吧,但是剛剛看了magasa老師專欄中的一篇訪談,忽然覺得還挺想說說的。

關於這個問題,我首先覺得,在現在的大環境下,中國是很難拍出韓國水準的犯罪片的,就算有,也是異數,不可能形成韓國哪有的規模與體系。這其中的原因,可能主要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是美學觀的不同。

一個國家擅長於什麼類型的電影,與其歷史文化的關係很大。譬如,我之前的答案中曾經講過日本美學和中國的不同,特因日本國土狹小,自然災害頻繁,養育出的國民天然對於生命有一種濃重的不信任感,從這種不信任感中產生了物哀等一系列的美學觀,他們的文學創作,常常體現出一種狹艷的美。而中國體量龐大,所孕育出的美學觀就豐富很多,我們有過類似於日本美學的藝術(譬如晚唐詩),但是也有博大的一面。而且中國人始終覺得,狹艷是不如博大的。

相似的,韓國之所以犯罪片昌盛,很大一個原因就在於朝鮮半島近現代以來的經歷,在他們的民族性格中深深種下了悲觀和壓抑的因子,從而衍生出對「犯罪」這一主題的深入挖掘。限於篇幅,這方面無法過多闡發,但也可以明顯察覺到,在中國人的傳統美學中,這一路的東西,明顯是等而下的,去大筆墨描摹世間之惡,從來在中國就不是一個流行的題材。

第二個,是題主提到的,無數人都在吐槽的審查體系。

犯罪電影,一直就是很敏感的領域,不獨中國,譬如庫布里克《發條橙》這樣的名作,也曾因引發模仿犯犯罪,導致在英國被禁近三十年之久。赤裸裸地表現罪惡,展示罪惡從誕生到死亡的全過程,是可以有警醒之教益的,然則,在中國這樣一個遲遲未曾實現分級制度的國家,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體現在審查上,通常體現物嚴防死守。我們一直在說有中國特色的,犯罪片,最重要的就是對人性真實的刻畫以及對現實深刻的把握,起到警醒世人的作用,而在犯罪片前頭加一個定語,有中國特色的,可能就不大一樣了。宏觀因素不再過多贅述,畢竟暫時也無法解決,只能期待我國早日實現影視劇的分級制度吧。

所以,最苦的是電影人們,如果想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只能在有限的空間內騰挪,這考驗導演的才具膽識,也在很大程度上考驗導演的技術。然而,就算搞出來了一部,卻很可能面臨著踩了紅線,最後無法上映的尷尬。譬如之前寧浩的《無人區》,最後也是硬加了警察的戲份才得以進入院線,但整個故事因此大大減分。

但慶幸的是,雖然難,但依然有人在做這件事。只要做,就能在難上面做出可能性來,我上一個答案探討了為什麼沒有關於宋代的歷史正劇,提到了一部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難么?難得很。但中國始終還是有這樣的大才,能夠通過虛構,拈出一條精確的線索性事件,將一段歷史準確傳達給我們。但這都是異數,終究太少了,扯回犯罪電影,雖然大環境不利,但是依然有著一些厲害角色。

比如,我印象很深的《天註定》。

賈樟柯導演的這部戲,由四個故事串聯起的一部電影,每一個案子都有著真實的藍本——胡文海殺人案,周克華殺人案,鄧玉嬌案,富士康跳樓案,皆是轟動一時的大案。

這部未曾在國內上映的電影,或許才是我心中最真實的中國。譬如胡文海案,就發生在我的家鄉山西,記得當年街頭巷尾議論過很久,QQ空間上,也很多人在瘋狂轉一篇《是山西人就轉:山西殺人犯胡文海死前的一段話,震驚十三億人》,民間當時稱之為「俠客」。後來,在太原那幾年,在著名的城中村許西也曾聽聞,當年胡文海殺人後,曾在許西住過。再後來,榆次烏金山開了一個遊樂城,我還去過,看電影的時候,聽著熟悉的方言,看著烏金山那三個字,有一種很奇怪的真實感。

電影中,姜武扮演的胡文海,為了公理也為了自己的一腔憤怒,扛著一桿槍,連殺數人,最後打爆了富豪同學的半個腦袋。然後他笑了,這個笑容讓他的面目變得複雜起來,就像是真實的胡文海,他是一個殺人犯,但也不可否認,在民間的街頭巷議中,他也是一個所謂「大俠」。

再如,王寶強扮演的周克華,鬧市殺人,冷血殘酷。但最讓我在意的卻不是他殺人的那一段,而是他在重慶老家的時候,小飯館裡幾個陌生年輕人的對話,麻木,沒有希望,訴說著熟識的女孩賣淫得艾滋病的故事。

鄧玉嬌案中,我們看到一個被世界裹挾著不知該去往何處的女人,那些人用人民幣抽打著她的臉,然後她暴起了,那一夜,她在街上看見了充滿隱喻的獸類,人皆嗜血,撕咬相屠。

至於最後一個關於自殺的故事,那個年輕人和家裡的長途電話,生活的龐雜、無聊、沉重,一起壓在他的肩上,他面對家人的沉默比之後的跳樓更讓人絕望。

赤裸裸地把這個世界上潰爛化膿的傷口給我們看。這樣的電影雖然不會公映,但絕對對於我們卻是有價值的。敢於拍這樣影片的賈樟柯導演,通過這部電影傳達給我的氣質,是一位鋒芒凜冽的獨行俠。但賈樟柯導演的作品,卻不能用犯罪片這樣一個類型化的標籤涵蓋,他要走得遠一些,視野也寬闊很多。

再比如,剛剛看到magasa老師專欄中採訪的曹保平,也是一位我很尊敬的導演。曹保平帶給我的印象,也是一位逆勢而行的獨行俠,去年的那部《烈日灼心》,自編自導,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上一個聊關於宋代電視劇的答案中說過,有商業目的的影視劇,基本上都會對故事進行簡化處理,一般考慮到觀眾的耐心,都會給出能明顯分辨出的好人、壞人,最多三波勢力,再多的話,一般人就很難駕馭住,也會給觀眾帶來雲里霧裡搞不清狀況的惡果。

但也有很多電影,在人設方面給人帶來的印象非常深刻,譬如很多人極愛的《無間道》系列,就在這方面用了很大的心思,在《無間道》里,兩位主角的身份是錯位的,出身幫派家族的陳永仁,作為警方的卧底潛伏幫派;幫派出身的劉建明作為幫派的卧底進入警察局,升職加薪,有了自己的未婚妻,想要做一個好人。全片的矛盾,都是由這種身份錯位產生的,尤其是劉建明,可憐可悲可嘆,恰似沉淪無間地獄。

《烈日灼心》也深諳此道,片中的辛小豐,七年前的一個罪犯,七年後內心仍舊深深不安,不斷做好事去贖罪。他成為了一個協警,辦案時總不要命地沖在最前。因為這種身份的錯位,從來不曾睡過一天好覺,惶惶終日難以心安,他害怕卻又期待著鞋子落下的那天。

冷靜犀利的伊谷春辦案經驗豐富,行為處事精準,抽絲剝繭步步逼近,在一次次調查試探中尋求真相,一面對辛小豐保持懷疑,一面又與其惺惺相惜。他無疑也一直是掙扎的,在法律與人情的抉擇中艱難地拿下辛小豐,最終變成了推動結局的棋子。所以他繼續收養了尾巴,接替那仨人犯下過錯的救贖,也完成自己冤假錯案的救贖。這個警察形象不再是單薄的代表正義、權威,他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

這是一場關於罪與罰的對決。主題豐富而且深刻,以辛小豐和伊谷春倆人複雜的警匪關係為主,相愛相殺的追擊過程中不斷挖掘事實真相,豐富人物性格,涉及到人性探討、情法矛盾以及自我救贖等深刻命題,並且,涉及到同性戀、強姦、滅門這些敏感內容,這在我國審查環境下算是個很大的突破。

在看完《烈日》後,我陸陸續續補看了曹保平之前的一些影片,像是《李米的猜想》、《光榮的憤怒》都讓人覺得非常驚艷(《狗十三》一直在網上找不到資源,哪位有資源的求私信我,好人一生平安)。從此我抱有期待的導演名單中,又加入了一位。

所以朋友邀請我去看曹導的新作《追兇者也》提前放映的時候,我真的毫不猶豫就答應了。看完整體感覺還是很滿意的。(為了避免劇透我就只說一些結構上的優點)從一開始的懸念鋪排,到後來事情的一波三折,令人哭笑不得。

片子挺好笑的,是一種高級的玩笑感。以前我評價今敏《妄想代理人》的答案里說過,很多導演容易在獲得成功後陷入對自己的模仿,再也追不上自己的過去,而偉大的導演卻總在探尋自己的可能性,今敏在《妄想代理人》中,嘗試了很多新花樣,這些新的思路在他本人英年早逝之後顯得尤為寶貴。

而曹保平在《追兇者也》中做的嘗試主要是這兩方面:

第一,黑色幽默。我一直認為,悲劇的核心在於毀壞美好的東西給你看,而喜劇的核心是展示出生活的荒誕和無奈,曹導在自己慣有的凌厲之外,通過一個憨厚耿直的犯罪嫌疑人追查真兇的過程,讓整個局勢變得「不可控」了,這種不可控是世界的本質,恰好也是幽默感的來源,不過第一次嘗試這個風格,總覺得有點說不出來的滋味,覺得少了點什麼。

第二,曹導在這部新作中也玩起了敘事手法上的花樣,採用了三條線索敘事,最終合而為一。值得讚美的是,這種敘事手法的選擇,是適宜於講述這個故事的,而並非為了花巧強行使用。這在中國如今很多電影壓根連基本故事都講不好還強行玩花招的氛圍中,顯得格外出挑。

去年在知乎寫過一些影評,也深知誇一部即將上映的電影是很「蠢」的行為,應該要去避嫌。但在想想還是太麻煩了,還是不應該為了避嫌而放棄表達自己內心的權利吧。

做個總結,在中國,出於種種原因,很難在犯罪片這個領域趕上韓國的高度,但是雖然難,但所幸還有人冒著風險在做,最開始看《無人區》的時候,就覺得很佩服寧浩,願意去拍一部幾近無法上映的電影,後來賈樟柯的《天註定》,曹保平的《烈日灼心》、《追兇者也》,都讓我看到了這一類型片的希望。

以上。


你就不能看看新聞嗎?新聞比電影好看多了。

(最新更新:快播案王欣審判結束,這個新聞從頭看到尾,你覺得有哪部韓劇、日劇和美劇比得上? )
——

有些人誤會我的意思了。

我不是說新聞編輯「創造了故事」,而是「現實遠比故事精彩」。我看的一些新聞,即使僅僅使用「白描」的手法(就是什麼寫作修辭手法都沒有),也遠比電影精彩。

為什麼呢?因為電影始終是「編劇幾個人」的「智慧結晶」。而「現實」是「涉及事件的所有人的結晶」。

比如《紙牌屋》,看過吧?白宮鬥爭,好炫酷啊。

你再看看最近川普和希拉里的鬥爭,再看看希拉里的郵件門,看一下希拉里為了打擊桑德斯用的手段,那叫一個精彩紛呈,手段層出不窮,讓人意想不到啊。

再來《紙牌屋》?算個屁啊!夠人家希拉里和她的智囊團的「智慧結晶」的萬分之一厲害嗎?

韓國那些電影,什麼校園暴力,有中國校園裡發生的事情精彩?

最近的莆田醫院的魏則西事件、河南的「最美教師」、電擊網癮治療中心的楊永信楊教授事件還有曲婉婷她媽媽的受賄事件還有曲婉婷的「表態」……這裡面錯綜複雜的「涉及的勢力」、「利益運輸渠道」、「文化基礎」、「社會心理」、「法律漏洞」等,哪個不是「群策群力」的「無數人的智慧結晶」?

王寶強和他的老婆馬蓉和他的經紀人的那些事。。。《水滸傳》和《金瓶梅》也不敢寫得這麼刺激啊!這裡面涉及了多少的陰謀詭計?多少的法律手段?
還有郎咸平教授和他的小三的那幾場官司,打得真是妙啊,真不愧是經濟學教授,玩了小三,還讓小三幫自己背負貸款。
話說,這兩者一對比看,王寶強如果有郎咸平教授百分之一的法律知識和心眼,也不至於淪落至此;郎咸平的小三如果有馬蓉一半的陰險狡詐和法律知識,也不至於被人協助幫忙騙貸還洋洋得意。


別的不說,知乎。知乎才成立幾年的時間啊?獵鹿人等人事件、一笑風雲過等人事件、童謠騙錢事件、伊頓的校花事件,哪個不是值得好好嘲笑——抱歉,我是說品味——好好品味一番的「佳作」?


哪一個電影編劇能夠比得上這群人的「智慧力量」?

——

講個題外話。
不怎麼黑暗,比較搞笑的。
《黑鏡》第一季的第一集的內容是英國首相被劫匪威脅,被迫直播FUVK豬。
大家都覺得這個劇情很搞笑吧?很荒誕無稽吧?

但是,現實是:

——


@劉柳
你知道優酷曾經半年都在討論如何做中國職場劇嗎,知道結果是什麼嗎……

幾乎找不到合適的職場題材。

接地氣符合中國語境的、又不是某些拿職場當外皮的愛情戲、有趣且符合現代年輕人審美觀的、獨特有創意的……最重要的是審核能通過的。
結果就是,除了一兩個題材還算可以,幾乎找不到能下手的點。

光職場劇尚且如此,何況罪案劇。廣電審核都是方方面面的,道士下山尚且都會被投訴,沒陳凱歌那麼大譜的創作團隊應該怎麼辦?
《十二公民》一個宣揚司法正義和法律觀念的向上電影,為了通過審核非得放在一個學校的模擬實驗上,《十二怒漢》原本一個極具危機感的場景就這樣不明不白地被沖淡了;《火鍋英雄》多少閹割和犧牲,你覺得那些劫匪的角色塑造和事件安排嵌在這個結構里是出色的嗎?

你工作不想做到最好、做到極致嗎?如果你想,那麼他們也是這樣。但為什麼做不到,他們難道就想被人罵?不知道片子做砸了沒飯吃?


你們都不看中央十二台的普法欄目劇么?


已修改。

修改前寫了一段跟《泰坦尼克號》審查有關的歷史,以下是原答案。

===========================


這個題目下我看到很多很多人在罵審查,無比地痛心、失望。我把這個小故事放在開頭是希望不論從業者還是普通影迷,都能知道我們曾經是自信的。


不說廢話了,既然大家硬要對比中韓電影,我們就從產業角度就兩國的發展歷程來看一下是什麼造成了現在的不同。以下是兩國電影發展的三個階段,可以只瀏覽劃線部分,然後直接進入後文。


第一階段:殖民 / 戰爭時期兩國的電影發展初期的形態


韓國:

電影剛進入韓國的時候,韓國還處於日本的殖民統治之下。1926年,朝鮮純宗駕崩後,韓國在純宗葬禮的當日爆發大規模的抗日遊行示威。為控制韓國人的民族思想,日本人頒布了《活動寫真和電影檢閱規則》,朝鮮總督府開始對韓國國內製作的影片進行審查。


1928年,日本人進一步加強了對韓國國產和進口影片的審查,到1940年,日本帝國主義制定的『朝鮮映畫令』對電影的審查變得更為苛刻,迫使大部分電影公司關閉,韓國電影幾近末路。


二戰勝利後,日本侵略者撤出,韓國進入美國軍政時期,1955年,『公演物檢細則』出台,民間也成立了『映畫倫理委員會』,但僅九個月便宣告解散。這也是韓國審查制度的最初樣態。此時韓國國內電影設備奇缺,不具備全國發行體系,整個韓國電影產業倒退回二三十年代的水平。


中國:

中國電影也是從20年代初期開始逐漸走上軌道的。這種傳統我們最初將之稱為『影戲』,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2年一二八事變,人們開始真正厭惡了逃避現實的鴛鴦蝴蝶派作品和武俠神怪影片,洪深、田漢、陽翰笙等進步文藝工作者掀起了左翼電影運動,此後人們才逐漸把『影戲』改稱為『電影』。


左翼電影運動其實是我黨在與國民黨對抗的過程中所使用的重要思想武器,當時夏衍、鄭伯奇等人先後翻譯了蘇聯電影大師普多夫金的《電影導演論》、《電影腳本論》等文章,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戰爭局面讓我國電影的發展陷入一種破碎和複雜的政治情態下。


在這一階段,中韓兩國都受到戰爭和不同政治力量的強烈管制,韓國電影幾乎被日據力量打壓得奄奄一息,但是產業意識卻已經被迫建立了起來;而中國電影此時則基本沉浸在自覺摸索在踽踽獨行,國家尚未統一管理,自然也無法建立有效的審查機構機制,整體上偏向於散亂自發的商業、文藝機構。

第二階段:國內新興政權嚴厲控制電影攝製


韓國:

朝鮮戰爭後,韓國政府為保護本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在1954年3月31日修訂了《入場稅法》,免除了國產電影的入場票稅。並在1959年頒布「國產映畫製作獎勵和為了映畫娛樂純化的補償措施」。


1961年,朴正熙借五一六政變上台後,開始提倡講究電影的藝術性,並增加了對電影內容的審查和對電影公司在經濟上的控制。1962年,韓國最早的電影基本法制定,次年進行修訂【重點】這是韓國初次建立電影法。

第一部電影法主要是為韓國的行政基本體系做準備,而第一次修訂則開始實現1960年代韓國電影政策的核心,即企業化政策和外國電影進口配額具體化。

1973年,微信電影法進行了第四次修訂,將電影公司的設立由註冊制改變成許可制,只允許了20家電影公司的電影製作和外國電影進口。而且通過檢閱和優秀電影選定等,不允許製作與現存體制內容相反的電影。每年年初發表電影供求計劃、外國電影進口權補償和優秀電影製作獎勵、電影振興公社和配給協會運營方針等按年度的主要電影措施,由國家直接控制了電影產業。

——【韓】朴志娫,《電影法的制定和實施》

其實韓國一開始對於引進外國影片的態度是非常大氣的。1959年,韓國進口的外國電影多達212部,其中90%都是好萊塢的影片。但是朴正熙的進口配額制度為了保證只有國產電影製作者才能進口電影,使作業和進口一元化,這樣國產電影製作者可以通過外國電影的收益來資助國產影片的生產,以彌補當時韓國政府對電影業沒有實際性預算的局面。順便,儘管韓國政府對意識形態的管制毫不放鬆,可是對色情電影卻態度含糊。《英子的全盛時代》、《冬天的女人》、《O娘的公寓》等情色電影一度啟發了韓國民眾的電影性意識,由於片中女性往往為女侍或者妓女,韓國電影以一種曲線的方式觸及現實,隨後出現的泛娛樂化和粗製濫造則導致了抨擊。


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新政權也很快建立了國營電影生產體系(建立了各故事片廠、新聞片廠、科教片廠、美術片廠等)、國營電影工業體系(膠片廠、洗印廠、美術片廠等)、國營電影發行放映體系(逐步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省、市、縣、鎮、鄉各級配套的電影發行放映網)。這一時期電影配合中國的革命形勢,工農兵形象迅速佔領銀幕。


1956年10月—11月,『舍飯寺會議』討論了電影體制改革的問題。但不久後反右鬥爭擴大化的錯誤,把解放初期一批傑出的電影藝術家打成了資產階級右派,再之後文化大革命爆發。


在此期間,韓國電影受制於巨大的國家權威之下,內容上嚴格服從『政治正確』,但是已經形成了依法簡約、審核影片的本國官方合法機構及相關從業者,初具產業形態;中國電影在此階段拍攝題材與風格比較單一,但仍然出現了一批優秀的電影工作者和優秀作品,令人遺憾的是,此後電影文藝人才被大量迫害,中國電影幾乎絕種,不具備產業形態。

第三階段:向電影現代化過渡


韓國:

1973年,朴正熙政府修訂《電影法》,設立映畫振興公社,並開始打著「為國產電影提供範本」的名義直接製作電影。電影業很不景氣。1979年,朴正熙遇刺,過渡政府管理下的韓國出現了短暫的民主時期。。


1984年,韓國政府通過了第五次電影修改法,將檢閱制改成公演倫理委員會審議制度,原來電影業的許可制被登記制所取代,准入門檻的降低使自由製作成為可能,但事實上依然受到管制。在此期間,韓國人民一直通過示威抗議等活動爭取言論自由,1988年開始,言論自由得以放寬,並廢除了投拍前劇本審查以項,韓國電影正是開始涉足此前被禁領域,真正進入與現實題材有關的創作層面。

新世代導演在激活蕭條的韓國電影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1980年代中後期,湧現出大批新銳導演。他們以全新的題材和手法為韓國電影尋求突破口和發展的方向,開始在國際上大量獲獎。

1990年代和21世紀是韓國電影在開放中重獲新生的時代。根據韓美的電影協商,自1989年1月1日開始韓國電影公司無需經政府批准就可以進口外國電影,外國電影也無需經過審查,韓國逐年放寬對外國電影進口拷貝數目的限制,直到1994年完全廢除。


下面,歷史性的轉折點來了。


電影人柳寅澤、洪基善因以光州事件為題材的電影《啊!夢之國》未經審查上映被韓國當局拘留起訴。兩人在1991年5月向憲法法院提出了申訴。1992年,『長山串鷹』代表姜憲因反映教育改革的影片《打開緊閉的校門》未經審查擅自上映而被拘留。1993年,姜憲以公演倫理委員會電影審查制度違背憲法保障國民言論、出版自由和創作自由為名向韓國憲法法院提交了違憲申訴韓國憲法法院就『長山串鷹』對公演倫理委員會執行的電影審查制度的違憲申訴。而韓國憲法法院也就此作出了違憲判決,宣布《電影法》所規定的電影上映前必須接受公演倫理委員會審查的規定,違背《韓國憲法》第121條第一款『所有國民享有言論、出版的自由和集會、結社的自由』所賦予的公民權利。與此同時,韓國憲法法院還明確有必要禁止青少年接觸色情、暴力電影,提齣電影界建立自律的『分級制』。同年,韓國修訂了《電影振興法》,成立了韓國公演藝術振興協會用於取替原有的公演倫理委員會,並對電影實行全體可觀看、12歲以上可觀看、15歲以上可觀看、18歲以上可觀看四個等級分類制度。1999年5月28日,金大中政府根據《電影振興法》成立了法定民間機構『電影振興委員會』,並將電影業選為政府重點扶植的對象,韓國電影環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中國:

1976年,『四人幫』被粉碎。一大批優秀的電影藝術家如羅靜予、鄭君里得以平反。1982年, 北京電影學院(及其進修班)培養了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中國『第五代』電影導演,如陳凱歌、田壯壯、張藝謀等。中國電影開始在藝術性上得到突破,並開始在國際上拿獎。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紀,韓國電影逐漸奪回了言論自由的權利,電影法規逐漸得到很好的執行,本土經濟迅速恢復,產業根基也越來越穩固,本土的電影人一步步開始擁有國際話語權和自己的影像風格,開始大量向海外輸出,形成文化優勢;中國電影隨著改革開放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大量資本流入中國電影市場,許多香港台灣的電影人也北上助力,中國的電影產業開始初具形態。

終於把枯燥的史料捋了一遍。做這個工作是想直觀地給大家來看中國電影和韓國電影的差距其實並不在於單個作品或者單個大師的藝術性。而是希望大家能夠清晰地看到:


對比韓國電影,我們的電影最大的問題在於長期以來,是沒有布局的。


我們有像朴贊郁、李滄東那樣的大師嗎?有,怎麼沒有。但是我們的產業形態卻是近些年才初具輪廓的。早期搞計劃經濟的時候就別提產業了,市場都還沒有呢。到了有市場的時候,又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今年才慢慢湧現出越來越多有才華有水平的青年中年電影創作者。但是人才的成長無法抵消業態的零碎。

如果你仔細看了中韓兩國電影的發展過程,那你說韓國電影真正強悍起來的契機在哪?

我的回答是:立法。

(註:契機,不等於原因。)


客觀地說,中國電影的起點其實並不低,我們的文學底蘊、藝術高度以及人才厚度,沒有一點過去不是完勝韓國,曾經有無數的火苗燃氣,預示著中國電影可能的輝煌。但是這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中國電影有大師,無格局;有藝術高度,鮮產業領袖。


我仔細想了想,這裡還是決定提一下《海斯法典》。

《海斯法典》頒佈於1930年3月,是美國電影分級制度出現之前各州相關部門審查美國電影的一部電影檢查法。主要內容有:遵守禁酒令,不得宣揚燒酒;不可詳細描述謀殺、盜竊、搶劫的方法;不得出現拷打場面;不得表現不道德的性關係;不得表現黑人與白人的兩性關係;不準出現墮胎或分娩的鏡頭;不準出現裸體鏡頭;不準出現男女唇間接吻;不許對國旗不敬;不許出現粗暴對待動物的場面等等。

《海斯法典》是一部帶有強烈宗教氣息的審查法案,它持續了三十多年,直到1966年才真正退出歷史舞台,它雖然也飽受爭議,但是我個人依然認為它對美國電影審查與分級制度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們這個題目聊的是,在現有的審查體制下,中國有沒有可能拍出韓國那樣優秀的犯罪片。

那我們首先要明白的是,我國現在的審查體制的問題,不在於當局進行『審查』這一行為,審查在很多地區都存在 —— 而在於我們如今的這個審查並沒有『明確、清晰、合理、現實的標準。』

這一點《海斯法典》雖然也作為不受歡迎的審查而存在,但是卻的確是條文清晰的。我的意思是,審查雖然極大地限制了創作的自由,但是如果我們現在能像孫悟空那樣給唐僧劃一個圈,給他明確的活動範圍,就能進步。


我們現在沒有。

我們的創作者完全在一片霧氣中創作,這不是帶著鐐銬跳舞,這是瞎子摸象。


在這個國家,太多的東西語焉不詳,這是我們現階段最大的阻礙。


有沒有可能誤打誤撞做出優秀的電影,甚至是優秀的犯罪電影呢?有可能,當然有可能,畢竟一切皆有可能。但是,但是醫生要拯救一個病人,不能去指望奇蹟的發生,而是應該對症下藥。


為什麼我在開頭要提《泰坦尼克號》的事情呢。因為其實大家都清楚,審查短期內是不可能廢除的,這是由我們的政治環境和體系決定的,但是在這個語境下,有沒有可能進步呢?有可能。這個是非常實際的事情。


當下中國電影的發展就正處於一個機遇性的時機中。

2015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以下簡稱《電影法(草案)》),並將在審議後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這裡是15年11月公布的《電影產業促進法》的草案: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全文


似乎是一個好的信號。但是這一步邁得太謹慎了。


類型片的具體審查細則沒有觸及,分級制度沒有觸及,電影中可能涉及的各部門各單位的權力範圍統統沒有觸及提及。。。甚至就一些網路電影和網路言論尺度來看,我們的表達權利並沒能得以放寬。

現在在中國大陸地區能做犯罪片的幾個導演,在能力上個個都擁有清醒的大腦和過關的技術,他們有的已經做了,有的在等,也有的在用作品在反抗。


寧浩:《無人區》,嚴肅而戲謔,人的慾望在荒漠中無處遁逃,線性敘事,圓潤完整,真的非常不容易。前兩年先力獎頒獎,我就坐在寧浩前面,我還特意撩個頭髮啊什麼的趁機偷瞄導演,心裡來回痴傻地想,《無人區》原本的結尾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婁燁:《浮城謎事》《蘇州河》。其實把婁燁划到犯罪片導演中不是很合適,但我喜歡。婁燁身上最獨特的氣質就是『我』。我的生我的死我的慾望,他眼裡的世界骯髒而美好,表達技巧嫻熟又自然,哎呀怎麼誇都不夠。婁燁吧,跟很多導演不同,他骨子裡是有點冷漠的,冷漠而狂野。他根本不服你管。


《浮城謎事》拍得真自然極了。我毫不懷疑我的身邊有這樣的事情,懷疑那些被各種各樣新聞所淹沒的死亡和憤怒的真實存在。《蘇州河》則不太像一場犯罪,像夢。對,婁燁的電影,都像夢,有點可怕,但還挺讓人上癮。不過婁燁可不是能順著審查官脾氣的人,老被禁。


曹保平:《烈日灼心》《追兇者也》。我重點講下《追兇者也》。《追兇者也》完成度和探索性都非常高,有那麼點科恩兄弟的意思,但是確實又非常本土。本土的貧窮,本土的守護,本土的荒誕。整個作品中對於中國西南地區的描繪里有一種男性的深情。整個作品的色彩拉高了飽和度,情感上強調的是『人』在底層社會中被迫受到的擠壓。


裡面每一個人都受到這種擠壓。每個人都被壓得變了形。這種無奈下所有犯罪片導演創作的重要母題就呼之欲出了:什麼是正義?什麼是正確?什麼是美?什麼是丑?在哲學性上,這部影片做的比《烈日灼心》要深,非常值得討論。


忻鈺坤:《心迷宮》其實不是我個人所喜愛的作品。但是我怎麼能因為自己不是非常喜愛而否定他的價值呢。一百七十萬的成本,要什麼自行車???


…….


還有很多很多優秀的犯罪片導演在嶄露頭角,市場上你們也可以輕易看到他們的作品,這些太宰琰已經說得非常到位了,我說不了她那麼好。


但我依然覺得除了告訴觀眾,審查是可惡的之外,還要告訴觀眾,審查可惡可笑在哪。


平心而論,我們現在電影部門的從業者其實已經比較開明了,但是真正對我國審查進行干涉的人,往往並不是廣電總局的工作人員,而是影片中所涉及部門的代表。


比如說曾經有個校園片,因為男女主角站在暗處被教育部門的領導提出要修改。因為『男女學生不能站在暗處說話,這會對其他觀影的同學起到不良的示範作用。


這……

此類例子不勝枚舉….


老實而又老實地說,我並不覺得國產電影現在有可能去廢除審查制度。以現在的大環境來看,這確實不可能。但我們必須爭取一個在現行審查制度下拍出好電影的可能性,即爭取:


審查規則的細化和分級制度的推進。


這個我認為是現在最現實的一步。


當然能拍出來,這不是問題關鍵,關鍵是能不能放出來。


類似問題的回答我已經在另一個問題下寫過,恕不贅述。
我發現一個非常好笑的現象,就是每當有答主講「體制和審查傷害了中國電影的質量」時,都有大量洗地網民留言:「中國電影水平低還是從業者自己的問題,否則伊朗審查比中國嚴格那麼多為什麼還有好片子。」
麻煩你找找,近五年,伊朗除了《一次別離》以外還有沒有在國際上取得讚譽的影視劇?更別說《一次別離》後來在伊朗也被封禁了,導演伊朗當局被判刑6年,被限制出國,被罰20年不允許製作影視劇。
還有其他一些掛著「伊朗」名號,使用伊朗導演演員編劇的,實際上製作發行公司卻是法國等歐美髮達國家,比如2009年的《關於伊麗》,製作公司就是法國的。
即便如此,2000年後伊朗稱得上「佳作」的電影仍然極少,平均下來三年一部都不到。絕大多數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伊朗優質電影都是兩千年以前的了,比如《小鞋子》、比如《天堂的顏色》。
相比之下,即便是被自己人都普遍看不起的國產影視行業,每年還是能出幾部佳作的。
打個比方,2015年經典電影就有《一代宗師》《刺客聶隱娘》。犯罪片佳作就有《烈日灼心》《拯救吾先生》,小眾文藝題材的佳作有《山河故人》,就連農村題材小成本都有《一個勺子》這樣的佳作(用「佳作」不用「經典」,因為覺得其他幾部片比起《聶隱娘》《一代宗師》這樣的大師級經典作品還是有些差距)……
比伊朗電影高到哪裡去了。
哦,順便說一下,因為王學兵吸毒,被廣電勒令刪除他的戲份,《一個勺子》被閹了一部分。
伊朗電影幾乎已經死了,就是被體制坑的。
審查永遠只是體制的延伸而已。
那些說「伊朗電影審查那麼嚴格,電影水平還那麼高,所以中國電影質量差跟審查無關」的人,是希望中國電影也給伊朗電影陪葬么?


國產片別想了。犯罪題材要交公安部或省公安廳先審查,人家一句話就把你打回去了:咱這沒有這麼嚴重的犯罪。

看美劇啊,順便學英語,將來好移民。


--------------------

評論里有些人真是頭腦太簡單了。我不得不刪了幾個評論。這張審查意見是為了說明公安部門對電影創作的干涉,而有些缺乏經驗天真幼稚的人居然理解成了公安部門同意拍攝了,那就不能怪審查了。簡直讓人吐血。你按照公安部門的想法乖乖去寫讓他們滿意的劇本,當然可以過審啊。這個劇本寫的是一個非常輕微的案件,我敢保證你們不會想去看的。公權力的所作所為和引起的後果超出了不少人的經驗和理解能力。


必須要說的是,好的犯罪片有很多,韓國的犯罪片只是這其中的一種風格,而且比較出彩。那麼問題來了,在現有的審查體制下,大陸(這裡不談港台,因為機制不一樣)能拍出好的犯罪片么?能。但是能拍出韓國那種犯罪片么?不能。

首先,大陸絕對能拍出好的犯罪片。理由很簡單,因為近幾年的國產電影中出現了為數不少的優秀犯罪題材的電影。在國產爛片層出不窮的當下,犯罪片成為了守住國產電影底褲的最後一道遮羞布。

從《白日焰火》到《烈日灼心》從《闖入者》到《心迷宮》,當大部分人都在圍繞著IP這個香餑餑轉的時候,刁亦男曹保平王小帥忻鈺坤們仍舊鐵了心要與金錢至上的電影市場死磕到底。當然,他們也有這個資本。

所以說,即便審查制度如某局一般操蛋,中國電影人依舊能在其中閃轉騰挪,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正如帶著鐐銬跳舞一樣,牛逼的藝術家照樣能夠舞出我人生。

然而即便如此,大陸依舊拍不了韓風的犯罪片。正如大部分西方發達國家一樣,韓國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廢除了電影審查制度,以分級制度取代。這就如同天朝一下改革開放了,各種思潮紛紛湧入。呼吸到自由空氣的韓國電影人們一下子彷彿雄性荷爾蒙爆發一樣,拍出了大量「少兒不宜」的電影。沒錯,好多我喜歡的韓國電影都是18禁的。這其中,就包括了《殺人回憶》、《老男孩》、《新世界》等一大批佳作。

(《殺人回憶》被豆瓣禁了...)

比較後,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國產犯罪電影將關注的焦點放在劇情的構架上,以及懸疑氛圍的營造上,比如去年大火的《心迷宮》。雖然玩的還是昆汀二十年前就用過的環形敘述結構,但對於國內大部分觀眾而言,帶來的新奇感和黑色幽默依舊很震撼。此外,對於整體氣氛的營造上,國產片更為的剋制與隱忍,比如「守你一世周全」的《白日焰火》。而韓國電影則鋒芒畢露的多得多。不然,我們怎麼能看到《老男孩》的最後,崔岷植碎牙割舌等一系列自殘場面。沒辦法,這就是審查的原因。朴贊郁要是生在天朝,要麼轉行要麼息影。

當然,這裡面還有中韓兩國存在的一個巨大差異:就是電影對於ZF的指涉。很多韓國電影中,都反映出官僚及構的腐敗不作為,才造成了當事人生不如死的人生境遇。對於政治的直白挑戰,一直是韓國電影人所引以為傲的殺手鐧。反觀大陸犯罪片,咳咳,是吧,不能再說了,再說就要被封號了...其實我想說的是,咱們的ZF永遠偉大光榮正確,人民警察為人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的美好明天(此處應有掌聲)

最後,在審查制度無法根本改變的當下,我們應該謝謝和鼓勵那些電影人們為我們奉獻出了很多精彩的作品。韓國的犯罪片確實好看,但是也沒有必要非得外國的月亮圓又圓。市場總有一個倒逼機制,我就不行某局能這麼一直操蛋下去。


本文將包含以下內容,方便查看。
1,韓國電影推薦,包含但不限於【犯罪片】
2,國產好電影,包含港台
3,國產電影出路

1,①恐怖直播:一個人,一間演播室。這就是電影90%的場景,影片結局震撼人心,如同名字一樣緊張氣氛從第一秒貫穿全片,韓國影史必看之作。
②熔爐:這是一部改變了韓國法律的電影,人性的醜惡被無情地赤裸裸掛在眼前。
③辯護人:根據前總統盧武鉉事迹改編,影片末尾法官點名,一個個律師應聲而起,影片結束後我在屏幕前呆坐了十分鐘。
④殺人回憶:說到韓影不得不提的一部,兇手是誰?影片末尾那留給觀眾的最後一個眼神至今令我記憶猶新。
⑤新世界:說是韓國版無間道就太不公平了,做卧底,反叛?雙面間諜?不,這部電影題材常見但結局不落窠臼,如同題目,新世界。
⑥追擊者,流感,實尾島,孤膽特工,黃海,母親,嫌疑人(限於篇幅不多介紹,韓影必看)

2①無間道系列②盲井③白日焰火④瀘沽嶺殺人事件⑤歲月神偷⑥聽說⑦無人區

3,①編劇水平提高,很多電影劇本不錯,編劇毀
②電影投資要合理,國產電影最大的毛病是演員拿大頭,投入拍攝的資金很少,特技、後期製作太少,宣傳更少
③別太燥,沉下心去做電影,商業化不是說不對,不要過頭,各種植入,感覺是掉錢眼裡了
④電影審查是鐐銬,但戴著鐐銬就不會跳舞了?


在人治的、不具備規範化法治化的審批制度下,國產警匪類型片中出現好作品的幾率無限趨近於零。


說實話我不否認現在能拍出優秀的警匪片,畢竟已經有了。
可就是拍的好的,內地上映時一般剪得不少,加的也不少.......
至於剪的部分就不能拿來討論了,我們討論強行加上的吧
《奪命金》

《心迷宮》

全是自首,這是多看不起犯罪人的決心、能力和環境壓力。現實生活中能犯下這種罪的又有幾人心甘情願去自首?這添上去的部分簡直是給警方抹黑,把警方的工作說的太輕描淡寫了。


拍不出好的電影,和電影審查有關係,但不是決定意義的。沒有電影審查,以中國電影目前的攤子,也拍不出。


推薦閱讀:

以豆瓣評分來評定一部電影的優劣,是否合理?
假如你是身處某恐怖影片或遊戲的環境中的配角,怎樣才能儘快辨認身邊哪個人是不是主角?

TAG:電影 | 影視 | 電影推薦 | 中國電影 | 犯罪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