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設計的要如何發散思維或者開大腦洞?

我是學平面設計的一名大學生,平時畫作業總是要靠查一些圖片或者是看看別人的畫,不然總是沒有思路,設計的東西也很平淡。 要如何發散思維開大腦洞,讓設計變的有意思?


我也是本科讀了四年視覺傳達然後好死不死地去歐洲上了兩年graphic design的研…
深刻體會到若想做出好東西,一定要【多看多留意美並且及時記錄】
隔一段時間就整合一下,發現很久之前年少無知收藏的作品太low了就刪掉好了

國內的平面設計教育比起發達國家更像是在培養美工而並非設計師,所以光靠課堂那些是不夠用的

舉個恍然大悟栗子:
廣告課,老師領著我們做了個遊戲
先在黑板上寫下「狗」這個單詞,然後大家輪流上來寫下儘可能多的跟狗有關聯的詞,滿滿一黑板
然後每個人選出幾個關鍵詞來編個小故事
結果就是無數個狗糧廣告就出來了
自己都覺得很神奇
這比之前對著屏幕硬想狗糧廣告要容易得多
時刻保持【思維發散天馬行空】才能不斷開腦洞,有機會嘗試更多的可能

然後,對【圖形的處理能力】真的很重要
這個專業直譯就是「圖形設計」
圖形傳達出的信息往往比文字更多更深刻
咱們從小接受的應試教育間接導致這方面能力就差一些
這個沒事兒可以自己訓練一下

再舉個恍然大悟的栗子:
lettering字體設計課,老師又來領我們做遊戲了
每人發一張寓言小故事,用圖形符號把故事表現出來
可想而知我們幾個中國人全都麻爪狀態
這種遊戲可以幾個人一起玩一玩
每個人畫出的圖形都不一樣,每看一個人的作品都能開啟新世界的大門
這個能力get到了,對於平面海報和logo就信手拈來了

【推薦幾個網站】沒事兒可以去溜達溜達
1. topys
2. PPlock
3. welovead
4. bēhance
5. pinterest
6. http://shijue.me


【軟體水平】需要自己提升一下,以便想法能夠更好的實現出來,避免「心中想的是cctv的畫面結果做出來的是地方電視台」


最後【溫馨小貼士】:時常面對電腦,記得保護皮膚和頸椎

(我並非大神也木有驚世駭俗的作品,僅此一點經驗乾貨,與之共勉,么么噠)


發散思維是有方法的,不要指望靈感。

國內的教育也沒有全那麼不堪,學生時代、尤其學院派的探索性和創造力其實更強

不要光想著創意,好的設計是最適合的設計,更好的設計,是最適合,又有創意的設計。

很多設計不是沒有創意,只是不適合,或者難落地,等等。

簡單說幾個方法吧:

1.思維圖

簡單易用,在白紙正中寫下關鍵詞,然後圍繞關鍵詞展開聯想,寫下這些二級關鍵詞、再圍繞二級關鍵詞、聯想出三級關鍵詞,差不多了,不夠可以再來一級,但我覺得意義不大。

優點:簡單,而且兼容多人合作。
缺點:腦洞是大開了,但我覺得這種方法指向性不夠明確,畢竟有創意的未必是最適合的,我們要有創意又適合的。

2.需求出發

設計前想搞清楚動機和需求、受眾和目標。由此進行延伸和思考。

換位思考某些資深設計師喜歡來這一套,首先這是他們經驗豐富,其次換位思考還是看個人經歷吧,你家境優渥,很難換成貧困山區,使用換位思考進行設想的結果,有一定參考價值,但我覺得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

調研。數據分析、問卷調查、甚至簡單的上網看評論。無數種方法可以收集到用戶意見。

其實有很多絕妙的創意是從需求出發的。這個思維過程,要慢慢鍛煉。

優點:靠譜,經久耐用。
缺點:思路不夠清晰會跑偏。而且花時間、折騰。但好設計絕不是一蹴而就的,製作只是眾多環節中的一個,這也是一個半天完成的圖案其背後價值所在。

3.突破常規

這種思考方式多數是為了突破而突破,但不是沒有意義的。所謂的探索、實驗就是這種思路。比如最近在做書籍,可以看到優秀的書籍就是在做出各種突破:常見裝訂是這樣的—我換一種;常見紙材是這樣的—我用一種讓大家很意外的;等等??


優點:簡單有效
缺點:會容易變成簡單粗暴的為了改變而改變,缺失了設計的價值,避免這些情況需要良好的判斷力或者師長的指引。同時會很容易做出十分不成熟的設計(不成熟不代表不好,看目的。)

??還有其他方式,有空歸納

4.綜合方式

顧名思義。這招集大成,不拘一格,百試百靈。
比如簡單的思維圖,到了這一招里,就不是簡單的直接應用了。思維圖只是個形式,在合作過程中,只要加以引導,多個成員之中會碰撞出驚人的火花。

對如何引導感興趣的,請戳 六頂思考帽 (豆瓣)

思維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和手頭功夫一樣需要不停去鍛煉。

最後:

請重視小組合作,難磨合是肯定的,但對於「創意」,好處也是巨大的。不管是誰,思維都是有邊界的:

如果你只是堅持自己完成一個作品,那這個作品,永遠都無法突破你所能達到的極限。


題主說做設計前總是要靠查一些圖片或者是看看別人的畫,不然總是沒有思路,這很正常,而且找圖片找靈感這本身是個好方法,但是你找到這些圖片之後怎麼用才是對設計師能力的考究,這裡準備介紹多兩個可以幫助發散思維的具體方法:Visual Brain Dumping-視覺窮盡 和 Forced Connections-強勢結合

1.【Visual Brain Dumping-視覺窮盡】


「窮盡」的意思就是將腦袋中跟項目相關的全部信息倒出來,而「視覺窮盡」自然就是倒出全部相關的視覺元素,不管對錯。視覺窮盡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可以理解為對傳統頭腦風暴的視覺化,但是傳統頭腦風暴大多數是在團隊中進行,視覺窮盡可以是個人完成。
設計師、藝術家Luba Lukova的作品是視覺窮盡的好例子,她的海報善用單獨一個的圖形來表達引人深思的主題,在她很多作品中,經常使用兩個創意相融合在一起來創造一個新的視覺感受,這種概念的碰撞會創造出第三個更有力量的意義。她的作品經常伴隨著人性和反諷的意味。

Luba Lukova的手稿

Luba Lukova的創作流程從一個集中的視覺草稿開始。在確定了創作主題內涵和要表達的情感之後,她開始在本子上繪畫出無數小草稿,在海報「The Taming of the Shrew」中,Lukova找出了許多給人驚喜的方法來描繪由來已久的主題-性別問題的鬥爭。她的原始創意中包括一個由兩個臉和一個心被嵌在鉗子上的bra,好幾個手繪稿展示了一個穿著馬韁繩的女人。而最後的圖像是把創意壓縮並更深入,形成一個女人裝備著一個像男人的臉形狀的口套。

「The Taming of the Shrew」-Luba Lukovade

Luba Lukovade其他作品

那麼,如何做視覺窮盡呢?有以下三步:


1. 開始草稿:
在定義基礎的目的和其他關於項目的參數後,拿出紙和筆,開始快速繪畫出小草稿

2. 限制時間:
在20分鐘內,只是畫出20個草稿。把不同的草稿畫在不同的紙上,然後平鋪對比它們。

3.持續進行:
相比擦掉或者不斷修改某一草稿,更好的是重新畫另外一個草稿來代替之前的,相同的創意,但是不同的表達。最後重新審視你的全部創意,挑選一部分繼續深入。

2.【Forced Connections-強勢結合


這個方法適合用在初期開腦洞的時候 ,破開自己的既定印象。
通過頭腦風暴得到關於我們關注的產品,服務,風格的關鍵詞後,在這些關鍵詞之間任意連線,設計師擅長加工概念並生成新的功能或者創意。例如,現在大部分的java咖啡屋都很相似,都是深紅色和棕色,木頭桌子和地板,幸運的話你能遇到一張沙發。但是如果由構成主義的人來重新布置?或者如果你的咖啡廳本身是一家列印店呢?同樣的,自助洗衣店給人的印象是比較髒兮兮的,如果是公共洗衣室和咖啡館相結合呢?服務之間的捆綁或者提供別人預想不到的風格能夠改變別人的對某一事情的既定印象。

Espresso+Ink:這個概念將兩個商業項目結合在一起,設計師Kimberly Gim開玩笑說只要不把咖啡灑在印刷品上就可以了。(可以點擊大圖看看細節,例如咖啡價格表和列印價格表的風格統一後有一種新奇的感受,用列印色cmyk等顏色來標示咖啡的種類等等)

下面幾個案例都是用強勢結合的方法,用跟常識中不同的視覺感受來提案新的洗衣房設計。

Agitate+Percolate這個洗衣房的視覺概念是用復古平面風格來融合洗衣房和咖啡店。LOGO反應了這個品牌懷舊的設計理念,圍裙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強調一個有趣的品牌體驗:在衣服清洗甩乾的時候,享受咖啡的美味。設計師:Beth Taylor

Laundromat+Gym: 如何將你在洗衣服的時間利用最大化?那就在等待洗衣的時候來一組健身吧。設計師:Beth Taylor

Laundromat+50 Mod: 在一個復古風格的洗衣房和朋友閑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設計師用了復古裝飾畫在裝飾打造洗衣房的室內軟裝。設計師:Lauren. P. Adams

雖然公共洗衣房在國內並不多見,但是設計師這樣對商業服務結合的創意是值得我們參考的。看似無厘頭的強行結合,其實有內在邏輯的,首先找到了洗衣房環境差的現狀,抓到了人們在洗衣房等待時感到無聊,覺得時間過得緩慢的心態,於是加入了我們既定印象中環境良好的咖啡廳,用健身,閑聊等方式來打發無聊的等待時間,其實都是合理的。所以我們在學習別人的設計案例時,要學習的是設計師背後思考問題的思維,解決問題的方式,而不只是看到別人用復古的視覺來設計洗衣房這樣表層的東西。

那麼,如何做強勢結合呢?有以下四步:


1. 找一個聯結:
根據你要設計的項目需求,無論一個logo或者是傢具,決定要強勢結合什麼。可能是結合服務,比如健身房和洗衣房,或者結合視覺形式,比如咖啡廳和列印店,或者是結合功能等等。

2.列一個清單:
打個比方,如果你的項目需求是要設計一個新型的咖啡廳,先頭腦風暴一系列功能,例如裁縫,寵物,修自行車等等。然後在這些辭彙之間建立連接,文字形式圖像形式都可以。建立後你怎麼來稱呼你的新型商業模式?它能滿足什麼需求?誰會是你的受眾?你自己會去光顧嗎?

3.結合風格,信息或者功能:
把列出來的功能交錯相加,例如博物館+自然,學校+午餐,咖啡+經濟,創造一系列清單,清單可以包括文字和圖像,然後再各自鏈接。

4.挑選適合視覺創意:
把你的創意視覺化出來,讓它成形,不管是室內,產品還是平面,讓你的創意活起來先。你選擇的顏色,形狀,文案,字體都圍繞你的創意來進行。用你的強勢結合來擴展你創意的各種可能性,這是最重要的一步,也是這個方法的核心,就是找聯結,開腦洞,擴展創意的可能性。

最後在給出幾個用這個方法的小例子:

你可以做一組這樣的練習。我們家都堆著各種各樣的工具,如果我們把他們之間不管形狀或者功能相結合,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呢?例如:手鋸+尺子:在鋸之前先量一下尺寸;木銼+鏟子,剪刀+扳手,圖釘+螺絲,鎚子+調酒器,圓規+小刀等等……

創意都來源於生活,但是創意不會自己跑到你的腦子裡,運用合適的方法,自然事半功倍。不管是好的產品,好的平面,好的商業服務都很可能來自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希望這兩個方法能啟發到我們。

=======================================
如果對設計思維、設計方法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知乎專欄:設計是一種信仰:https://zhuanlan.zhihu.com/c_57076708

我會不定期更新我的設計讀書筆記和案例分享。

一起學習。
共勉。


我們都知道,人一開始畫畫到的時候都不能一筆畫出個蒙娜麗莎,為什麼,因為你功力不夠,能力不行。
硬功夫在於自身基礎的提升,多臨摹,不會走就先學別人走。不會自主創新,就看看人家做得好的怎麼做的,先會抄,再講創新。

這段話並不是讓你去抄襲,是要懂得在他人的成功案例中汲取養分,收為己用。

開闊眼界,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去看一些好的案例。積累你的見識,以後必定能夠學以致用

其次,多和朋友溝通,每個人的想法不同,這會啟發你,也會啟發他人,這個也是頭腦風暴的意義所在。

不要善於否定,不要急著覺得這個方法不行,那個方向不對。多想,一次不兩次,這條路不行走另一條,不停的重啟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然後根據你的目標,不停地尋找那個最接近的答案。


創意從來就是做思維橋接

創意從來都是將看似不相關的東西進行橋接,從沙發想到嘴,從杯子想到毛皮,那麼怎樣聯想才是創意?

最近在看的是一本工業設計領域很出名的書《為真實的世界設計》,書的作者維克托·帕帕納克引經據典,敘述邏輯看似非常鬆散但是其實很有智慧。


這種智慧體現在作者在講述設計這件事情上非結構性的闡述,結構性的闡述是工業化時代高效率給寫作帶來的後果。它希望你能通過兩分鐘就能夠概覽整個文章,知道大概什麼樣的意思,這樣的寫作犧牲的是語境和思考。


語境和思考在純粹知識與訊息層面可以被定義為冗餘信息,但是不知從哪裡看來的有這樣一句話「小說本來就是由冗餘信息構成的」,剝離血肉只看骨架,我們看到的只有小說的情節,沒有語境與思考,或是趣味可言。

而創意恰恰需要的是這樣一種語境,創意是將看似不相關的東西進行橋接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就像你永遠不會夢到你沒有見到過的東西一樣,做夢與創意一樣是將腦子裡已經存在的東西進行拼湊,這裡的拼湊涉及兩個方面:原料與橋接方式


原料其實很好理解,我們看過怎樣的東西,消費過怎樣的東西,學習過怎樣的東西,生產過怎樣的懂。這裡的深刻程度應該是層層遞進的,我們最熟悉的是我們做的生產性行為,如我們的工作,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做這內行的有時候容易缺乏想像力,外行人帶來新的視角會一語中的的原因。


原料還涉及我們平時消費的東西,看的書、電影、刷的知乎或者與朋友的交談。原料的攝入我已經在 《設計師的文化消費分類》這篇文章中討論過,雖然現在看來思考的很不成熟,但是《為真實的世界設計》讓我想要討論一下橋接式的思考方式其中的範式。


1.事件聯想

…這一時期很多「明智的設計」和「設計改革」運動都是根植於一種盧德學派的反機器哲學,比如英國的威廉·莫里斯和美國的埃爾伯特·哈伯德通過他們的寫作和教學發起的活動

這一段的來源是作者開始討論機器的大規模生產和當時裝飾風格的矛盾,作者開始想到當時的這個運動的領軍人物。通過搜索威廉·莫里斯,知道了這一事件的更深的原因:工業革命以後大批量工業化生產和維多利亞時期的繁瑣裝飾兩方面同時造成的設計水準急劇下降,導致英國和其他國家的設計家希望能夠復興中世紀的手工藝傳統。從而我知道了威廉·莫里斯即是工藝美術運動核心人物。我會再去搜索工藝美術運動。


這樣的事件聯想讓我們可以清楚整個事件的脈絡,可能半小時後書的進度還停留在這一頁,那又有什麼關係。在做設計時,這樣的事件聯想機制就會開始作用於我們的思考方式。


2.時間聯想

…奧地利的分離派和德國工業聯盟都預示了未來的發展,但是直到1919年沃爾特·格羅皮烏斯建立了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藝術和設計才好不容易才容易嫁接到一起。

1919年這個標誌性的時間在書中出現不僅僅是為了讓我們記住這個時間。包豪斯的成立是一方面,還有讓我聯想到的是五四運動、是《新青年》那張封面的設計。(相信很多人通過這個時間點也會這樣聯想),但是如果有更多層面的聯想,如果我們知道那一年也是可口可樂公司成立,美國在同年頒布了禁酒令,思考和創意肯定會變得不一樣很多。


3.邏輯聯想

…技術的退化在速度和規模上都可謂愈演愈烈…在20世紀70-80年代,由於經濟不景氣…世界上殘暴的動亂和野蠻的戰爭都主要是在貧窮的國家發生的…我提倡開展一場新的鬥爭…現在,為病人和殘疾人設計已經成為值得尊敬的行動。

上面的引文選自書中第二章,很明顯,這一章是一篇說服性寫作的文章。作者從消費品的廉價趨勢,聯想到經濟的不景氣,想到石油危機和世界經濟發展不均等的現象,想到世界上的動亂與戰爭,再想到設計師是一群有能力的人,再到呼籲設計師們拿出自己的小部分時間和錢投入到解決一些因貧窮所需要解決問題的地方。

邏輯聯想會讓我們在做創意的時候有更加嚴謹的說服能力,如果我們在做一個公益項目的設計,其實就是在做這樣說服性寫作的反推。


4.特徵聯想
上面總結的三個創意的聯想方式還讓我想到經常被人引用的一段魯迅的話:

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雜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國人的想像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真是一個不恰當的例子,但是恰恰特徵聯想是做設計與創意時大腦最偷懶的去思考的方式,它區別於上面三個聯想方式在於它是非理性的,偷懶的,不過也是直接的。


通過麋鹿聯想到聖誕節,想到聖誕樹,想到鈴鐺,想到聖誕老人,想到禮物,然後做一張毫無特點的海報。


如果沒有事件聯想,你怎麼能想的到還可能有那麼一個聖誕夜:當時的時代是資本主義非常黑暗的時代,天冷了,下著雪,快黑了,街上有來來往往的紳士大老爺,有精美的櫥窗,窗前站著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


我的博客:infoier | 設計乘數


發散思維?需要知道往哪兒發散!
開大腦洞?你想裝什麼進來?又要從哪裡去裝進來?

方法當然重要。象創意之初先做「需求分析」——這是必須的一步。但你的數據從哪來?調研!OK,但沒有正確的樣本設計與合理的研究方向,你就得不到正確的數據。況且,現實中多數時候,客戶不會給你時間和經費去做系統的調研。
換位思考?你沒有接觸過的圈層和你沒有經歷過的生活方式,你如何換位?比如,奢侈品消費的目標群體,都是些什麼樣的人?有錢人,沒錯。購買力是基礎指標。但同樣檔次的兩種品牌,它們各自的目標客群有什麼不一樣呢?再比如說住別墅,那麼住在海邊別墅的人和住在山裡別墅的人以及住在大城市黃金地段別墅的人,他們之間在價值觀上會有什麼不同呢?
如果你不能理解這些人的生活狀態,不能學會用他們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你就永遠不能轉換到那個位置。

其他方法如
思維圖,只是一個幫你整理凌亂大腦的工具。
突破常規,你得有超越常規的東西,否則就是邯鄲學步。

還有童鞋說:要學習更多高級新奇的技術!
技術當然要磨練,沒有技術,再好的創意你也無從實現。就像你和一個武林高手對壘,眼看著對方有一個致命的破綻,心想我只要在這裡給他一拳,他就一定會被KO了。但你真能做到嗎?

所以,在開始階段,努力磨練技巧,借鑒別人的長處,這是必須的。但

工匠和大師的區別在哪兒?是技巧么?顯然不是。而是眼界和思想!
學會了「高級技術」,不等於你就有了更優秀的創意。即便你玩兒的再好,也只是在「炫技」。除了讓人感覺頭暈目眩之外,空洞無物。這是技術的奴隸!技術只是手段,永遠服務於人的思想!

所以,在你的技術達到一定高度後,就必須放寬你的眼界。古人說:「功夫在詩外」。就是這個意思。技術到了一定高度後,就不能只盯著你的專業了,而是需要廣徵博引,努力拓寬你的知識面。唐代草書大家張旭,據說是在觀看公孫大娘舞劍之後,突然頓悟,從此書法水平得以飛速提升。

所以,厚積薄發才是硬道理。沒有其他的竅門。

以上===================

我在這裡,並不是否定其他答主的觀點。除了唯技術論之外的觀點,我都深表贊同。而且以題主目前的階段,不應輕視、放鬆技巧的磨練。諸位答主提供的方法,題主也需借鑒。

這裡只是從另一個視角,為題主提供幫助。算是一種補充。

平面設計的創意思維,需要大量的關聯想像。沒有較寬的知識面以及深厚的學識積累,是很難突破固有的思維窠臼的。
知識面的拓寬,以及學識的積累,並不一定需要你專門花費時間去學習各種課程,而是在平時。
首先,需要保持對周圍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多去觀察,並且多做各種關聯性思考。比如你去看一場電影,象電影中的故事、人物性格、敘事手法、場景/橋段設計、畫面構圖、隱喻方式、色調性格等等,都可以加以深入分析,並結合到你的專業中;甚至你還可以脫開電影本身,看看周圍觀看電影的人,在每一個關鍵電影場景下,各自的表情、行為特點,並通過這些嘗試去分析這些人的性格與思維方式。

其次,多去和別人溝通交流,抓住一切機會和各種不同身份、不同階層的人去交流,進而去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態度。不要關起門去做設計。一方面,可以通過這種方法,去了解你所不熟悉的生活圈子,理解他們的思維習慣,有助於你在設計定位時轉換思維視角。另一方面,良好的溝通能力對於你將來的專業發展有著極大的幫助。因為設計畢竟不同於美術創作,必須要以目標受眾的價值觀念為中心。只有良好的溝通,才能幫助你正確理解客戶的需求,減少無用功。
而且,這種交流,還能為你自己積累人脈,對於你以後的工作生活都有莫大的好處。


講我高中的經歷

高中是藝校,請過最高級的是法國一個平面大師,講的東西很平實,就是記錄。他展示了自己的一大包筆記本,確切的說是繪圖本。走到哪裡都會隨手畫點東西,比如有一棵樹形狀很好看,有個花紋很有意思這樣,很雜很亂,甚至他走進我們那個破破的教學樓也畫了很多東西----------------------都是我們覺得完全不能入畫的日常的景物,但是很好看,無論是構圖還是想法都很清新。按他的說法就是沒有不好看的東西,只有不會記錄的人。

以前我們不懂,現在我可以理解,設計其實就是思維的敏捷度的體現,而敏捷來自於觀察和記錄。我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金政基,如果把他稱作漫畫家我覺得可能有點偏頗(因為的確沒有什麼深入人心的漫畫作品)稱作速寫高手更適合-------------他的天賦就是記錄和極強的再現。我多次設想假如我擁有了這種記錄的能力,我的創作會更有力,當然是假如。。。。

創造力有時候在應用領域其實就是記錄和再現的混合表達,而設計就是混合模式的體現。

所以就是回到了老生常談的東西,首先是多-----畫------------------------多記錄

然後重組它們的構成關係=設計


不能懶不能懶不能懶,重要事情說三遍。


首先都是無可厚非的多看,一定要多看,但也不是看完就好了,對每個作品你得去分析他為什麼這麼設計,還有就是特別要注意他人作品的小細節部分,都是很值得揣摩的。然後是多做,大量積累,個人感覺其實設計就是讓人玩的,只有你覺得好玩了,才能做出好東西,我相信設計師普遍都是玩心重的人。接著是交流,多跟業內人士交流,看看ted裡面的設計講座,對發散很有幫助,話說真的很贊點贊數第一的發散方式,我個人的發散方式其實依然是老套路,多看多想……最後我想說的是,千萬千萬別看國內網站,這關乎審美問題,不是說國內作品不好而是怕一開始審美未成形時候不懂不分作品好壞,國內的作品你只需要關注單數年份的平面設計在中國的賽事,國內網站只需要去ad110就夠了,特別推薦behance,多上去看看……

處女答,思路有點亂……個人感覺設計跟繪畫一樣,前期都得通過大量的臨摹練習,學習別人的思考方式,形成自己的風格……


我本科也是學平面設計的,在上大學以前,我對設計是很陌生的,所以在上大學以後我也有和你一樣的經歷,就是沒有參考就做不出東西,為此也很煩惱。在大一下學期的時候我們開了一些設計理論、設計史的課程,這些課程很枯燥,但為了通過考試我還是強迫自己學習,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問題,做設計最重要的是要多看多觀察,之所以做東西沒有參考腦中就一片空白,是因為看的東西太少了。
發現我自己的問題後,我開始有針對性的從書籍和網路上收集大量的圖片資料,所謂有針對性,就是收集自己比較喜歡的一些設計師的作品和一些個人比較喜歡的作品(設計作品、繪畫作品、雕塑等等),只要是感興趣的、覺得對自己有幫助的或是瞬間激發出靈感的東西,我都會把它收集下來,多看並不是說什麼都要看,對於一些比較俗氣、不好的設計,我會有意的屏蔽,個人覺得看多了會拉低自己的審美水平。在這個過程中,漸漸的我對設計的品味也提高了不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圖片庫。
想做出有自己想法的東西,光靠上面所說的這些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在前面所說的這個過程期間,我也做出了一些自己比較滿意的設計作品,也得到了一些認可,但是很快靈感又會枯竭。在沒有想法的時候我會去圖書館翻翻書,偶然間看到了一本書,介紹一些國外的設計師,其中幾頁圖片拍了他們的筆記本,記滿了他們每天看到的想到的事,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自那以後,只要我有了想法,就會馬上畫下來,畫不出來就先用文字記下來,半夜躺在床上忽然冒出靈感,我都會馬上爬起來記下來,在腦袋空白的時候就翻翻筆記本,會有驚喜哦! 行成了這個良好的習慣,也給我後來的插畫創作帶來很大的幫助!
本人在大學期間,利用假期,和朋友窮游看了一些藝術展,看展給我帶來的最大的好處就是開闊眼界,所以建議多多看看各地的展訊,無論什麼藝術形式的展覽,自己覺得有興趣就可以去看看~
p.s:熟練的運用軟體,是做好設計的基礎~所以,學好軟體很重要,避免眼高手低!
p.s:推薦一個網站,站酷,上面不乏優秀的設計作品,還有很多素材,經常會有設計比賽,可以踴躍參加哦!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對你今後的學習有所幫助!加油!


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1,訓練:我們可以訓練自己,從強迫開始。習慣否定自己的第一個答案,堅持兩年,然後在第二個答案告訴客戶前反覆優化,以得到最佳和最後時間為準。
2,善用自己的特長:最好用的要數強迫症和完美主義這兩個怪癖,既然有有合理化利用一下。
3,學會健忘:不是上歲數的意思,記住結果拋棄過程,你會習慣上忘記哪裡來的結果,便會總要從新梳理過程,便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4,感性大於理性,這是設計的源動力。


也許有人會問,「創意」太高大上了,那應該是藝術家、設計師等專屬人士的特長吧。嗯,你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今天所要說的「創意」是更大的一個概念。

作為一個普通人來說,你是否會抱怨每天幾乎過得都一樣、沒有新意。或者說,遇到一個問題或事情,你只能想到一兩個辦法,常常鑽了牛角尖?!

其實,如果你能關注自己沒有「創意」這個點,就已經是很大的進步(心理學上叫「覺察」)。《道德經》上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NLP前提假設說:凡事必有至少三種解決辦法。如果有「創意」了,你的「想法」也就多了,反過來指導行動,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不是也多了呢。

NLP可能對大部分人來說跨界較大,上面那條前提假設通俗點講就是——凡事如果你能想到至少三種解決辦法,就能想出四種、五種,甚至更多。如果你只能想到一種或兩種,說明你的想像力是不夠的

因此,當你開始關注「創意」了,當然是一個新的開始。可是,作為普通人,我們怎麼可以增強這方面的能力呢?

很多人在開始試圖改變自己的時候都是意氣風發,但是三分鐘熱度過後呢(去看看有多少四六級辭彙只翻到C,有多少系列網路課程只看了前幾集,還有多少人在學習樂器的時候在學了基本指法後就再也學不下去了),其實是目標設太大了。所以,我覺得你真的要在自身「創意」上來點改變的話,堅持做好以下兩個小練習就達到了初步的目標。

方法一:對每天的事物進行分類。

這鐘分類練習是有意識的,分為兩種:一種是設立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比如,打開家裡的冰箱,把冰箱里的所有物品進行分類,而且要一邊畫圖一邊分(如下圖)。這個標準盡量做到每天不一樣,今天按照「能不能吃」分類,明天按照「需不需要煮」分類,等等。這個標準實質上不是標準,儘管發揮你的想像力,分!

按照「能不能吃」分類

按照「需不需要煮」分類

另一種是事先設定分類的種類數,然後往裡填東西。如今天按三類分,有上中下,好中差,生冷熟,中發白,剪刀石頭布;明天按四類分,有東西南北、酸甜苦辣、優良中差、春夏秋冬;後天按五類分,有東西南北中,雞鴨牛羊魚,等等,逐步擴展出去。這種分法也有一定的標準,只是更複雜(比如方位、好壞程度等。而第一種屬於先有標準,基本是分兩類),可分類別更多。

分別按三類、四類、五類來分

每天,你都可以用周圍所見的或任意列出的物品按照上述兩種方式分類。

方法二:由一個事物展開一系列的聯想。比如下圖,從「筆」開始,筆==》學習==》前進==》休息==》睡覺==》床==》家,一直延展,唯一的要求是不重複。

聯想展開

好啦,有關「創意」的兩個小練習介紹完畢。在此,我必須坦白,這兩個練習不是我原創的,而是來自思維導圖的兩個關鍵基礎技術——聯想開花(brain bloom)和聯想接龍(brain flow)給我的啟發,並形成今天的「想法」。其實,練習「創意」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我最近比較關注的自繪簡筆畫 簡筆畫集中營(1) 簡筆畫集中營(2),但對於有些人,那樣的難度可能有點大,說不定你練兩天就放棄了。所以,還是從簡單的開始吧。

最後請注意:別看它簡單,有「用」才「有用」,誰用誰知道,嘿嘿。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公眾號「李安迪」ID:andynlp 或掃描(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那邊有乾貨合輯分享,經常掉小禮物哦


多拍照,多存檔,多整理。
世上不缺乏美,只缺乏發現美的目光。
設計這玩意永遠都是這樣,99%的汗水加上1%靈感。


甩出當年我們老師說過的一句名言:
怎麼做好設計?三件事:看書,逛街,看電影。


把思維交給甲方,甲方的思維和審美比你高出一萬倍,在他面前你只是一個軟體操作員。


樓主可以看看給女朋友的 iOS 教程的設計章節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962044


我覺得還是挺有用的


【整理100多個設計網站 只為擺脫設計小白】

說多無用重點只有兩個字:看和練。看別人的+自己練習。(下面有乾貨鏈接)

我本科是心理學專業,半年前也是一門設計小白,做過傳播運營。因為被老闆吐槽審美太差,下定決心自學。

我用半年時間整理了100+個設計類網站。包括導航類網站,設計鑒賞,設計素材,字體,圖片,logo,圖標,調色。圖片素材的風格有:復古,搞怪,文藝,商務等....(下面有百度雲鏈接)

現在換了工作,老闆說我真的會飛了。嘿嘿。

下面是我的一些攝影作品,學設計其實也是學審美。

【100+設計網站 半年時間收藏整理】

百度雲鏈接: http://pan.baidu.com/s/1c27a0SC 提取碼: 9566

尊重知識,覺得好的話給我打賞吧~~

江靜文,自學達人,熱愛互聯網教育
傳播愛好者,當仟創意影視聯合發起人,自學+分享達人。目前關注互聯網教育,英文,攝影,運營一個八萬人攝影博客及兩個百人級微信群。擅長自學,整理碎片化知識。常年混跡於知乎以及各導航類網站。


以前做過平面,現在是做界面設計。表示其實思想的轉變就是,任何好的設計都需要不斷迭代。如果最開始就想著要一個excellent的idea,有的時候的確可以有,但是很多情況下反而會阻礙你開始實踐。我個人倒覺得,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創意開始,之後不斷迭代,最後反而能做出讓人驚艷的作品。


腦洞太大你往往會發現你做不出你腦中靈光一閃的完美效果,也就是說 : 眼高手低

當你學習使用更多的高級新奇技術的時候,你的思路自然會發散而開,擁有更多的可行性和創造力


把每一天過得鮮活起來。

關於學校教給我的
個人還是比較認可我們學校的教學的。
設計學院,大一不分專業,只為解放被應試教育禁錮的思想。
我記得最深的課程就是老師讓我們去拍學院,第一次交上去的幾乎都不合格,每個人拍的照片大同小異:走廊.教室.樓梯,的確很沒意思。後來逐漸學會從奇怪的角度找到物體本身的美感。
我們學院的椅子是流動性的,你想去哪個教室聽課,搬起來就走沒關係,或者經常能看到中庭展廳擺滿了奇奇怪怪的椅子搭建的模型。
我學的動畫設計。第一節劇本課,老師給了一個故事開頭和結尾(腦洞非常大的結尾),讓我們編中間,要有邏輯,要引人入勝。
或者給了三個風馬牛不相及的關鍵詞讓我們編段子。
或者給我們講故事,讓我們挑刺。
很有趣也很有啟發。自己就可以做這種鍛煉。

關於生活累積
我經常收集插畫,有一些腦洞很大的插畫師,他們的作品先讓你笑,然後讓你深思,再給你啟發。
微博段子手我也關注了一部分比較有趣的,個人認為他們也算是走在文案設計的前端了。
散步吃飯游泳坐車,任何場景我都會去腦補每個片段的前因後果,或者類似門帘和公交車的故事……怎麼構圖怎麼配色,很喜歡的時候就直接畫下來。
還有很重要的就是,設計師要形成自己的思維殿堂。如果你接受的全是碎片化信息,那做起設計來會很吃力。


把自己當作四維生物。


推薦閱讀:

畫冊該如何選購?國內外出版有什麼區別?
一張 CG 插畫的繪製過程是怎麼樣的?
如何評價莫奈的《撐陽傘的女人》里的頭髮跟裙子的風向相反?
如何讓梵高或者印象派去畫寫實風格,從技巧上來說會有可能嗎?

TAG:設計 | 平面設計 | 繪畫 | 手繪 | 視覺傳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