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名畫是畫鬼的?他們的作品體現了什麼?

按我的理解,像閻王,鍾馗這種有「正規編製」的地府工作人員應該是神仙吧……


謝邀。我覺得定義不捋清楚的話,沒法接著討論這個問題。
※本答案照例多圖,文字也很多,請不要流量閱讀!
※※重點已畫,如無耐心看重點,可拖進度條看圖。
※※※本人不對作品真實性負責,不過看著太假太丑的已經全篩走了,剩下還有沒有假的(指有文化、歷史、研究等價值以外的偽作),請詢問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不要太過信任配圖。註解里我看不懂和不確定的,都已打上問號,歡迎認識字的大家給我科普,感謝!
※※※※除標註外,譯文均為本人翻譯(使用工具:谷歌娘+有道娘+腦子),因本人只非系統學習過粵語和漢語,所以除此以外所有語言使用,都無法保證其準確性,懇請諸君閱讀時保持警醒。

----------------------------------------------------正文開始-----------------------------------------------------
一、鬼是什麼?
篩了一下各類辭典,摘取了一些我覺得靠譜的(已劃重點,嫌長看加粗即可):

宗教觀念之一。指萬物的精靈。認為萬物有靈,精靈不滅,故有山鬼女妖、木魅花妖之稱。其中又特指人死後的靈魂。在中國,常以天神、地祗、人鬼並稱。一般認為鬼不能登仙境,本性邪惡,應對之採取辟邪驅除等措施。各種宗教都有幽冥世界(地獄、陰間等),為人死後靈魂的歸屬。民間信仰中通常認為鬼有善惡、等級之分,統歸閻王管轄。

來源:中華文化習俗辭典·文化習俗


宗教迷信觀念之一。認為人死後,身軀朽壞,靈魂即成為鬼。它是一種超自然的精神體。在不同民族觀念中,類型繁多,與人關係密切。有的認為鬼是人魂凝聚而成,有些未進入陰間的就飄蕩於陽世,既能向人託夢傳話,也能作祟危害生者。鬼有善鬼、惡鬼之分。凡對活人有護衛之功的就視為善鬼,如死去的祖先、直系親屬或生前有功於家族者;凡對活人有侵犯作祟之害的就視為惡鬼,如非正常死亡者、生前作惡多端者等。對付鬼的各種方式頗多,從總體性質看不外乎文武兩手或兼而有之,即祭獻討好和作法驅趕分別舉行或綜合實施。祭鬼或趕鬼有由祭司主持的集體性活動,也有家長主持的家族和家庭的活動。個人因病祭鬼和趕鬼則是原始宗教中一種極普遍的行為。鬼的觀念與靈魂觀、神靈觀有密切關係。它們均曲折地反映了一定時代和一定社會人們的文化心理和知識水平,是宗教學、心理學、人類學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

來源:社會科學大詞典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鬼部·鬼部》鬼:〔古文〕 《唐韻》《集韻》《韻會》 居偉切,音詭。《說文》人所歸爲鬼。從人,象鬼頭。鬼隂氣賊害,從厶。《爾雅·釋訓》鬼之爲言歸也。《詩·小雅》爲鬼爲蜮。《禮·禮運》列於鬼神。《註》鬼者精魂所歸。《列子·天瑞篇》精神離形。各歸其眞,故謂之鬼。鬼,歸也。歸其眞宅。

又《易·旣濟》高宗伐鬼方。《詩·大雅》覃及鬼方。《傳》鬼方,遠方也。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輿鬼鬼祠事,中白者爲質。《註》輿鬼,五星,其中白者爲質。

又姓。《前漢·郊祀志》黃帝得寶鼎,冕侯問於鬼臾區。《註》黃帝臣也。又國名。《山海經》鬼國在負二之屍北。

烏鬼。《杜甫·遣悶詩》家家養烏鬼。《漫叟詩話》川人家家養豬,每呼豬作烏鬼聲,故謂之烏鬼。《夢溪筆談》夔州圖經稱,峽中人皆養鸕鷀,以繩繫頸使捕魚,得則倒提出之,謂之烏鬼。《元微之江陵詩》病賽烏稱鬼。《自註》南人染病,競賽烏鬼。

又《揚子·方言》虔儇,慧也。自關而東趙魏之閒謂之黠。或謂之鬼。

來源:http://ctext.org/dictionary.pl?if=gbchar=%E9%AC%BC

所以其實不僅指「人死後的靈魂(變成的東西)/人的最終歸宿」,還泛指萬物的精靈(或許將「精靈」換成「精怪」會更符合現代人認知)

二、地府的有「正規編製」的地府工作人員(如閻王、鍾馗等)算神仙嗎?
鬼的身份跟當「公務員」當「神仙」又不矛盾,你這樣問鬼要不高興啦!
起訴你種族歧視噢!

嚴謹研究請參考:
中國古代神話能構成一個體系嗎?如果能,是何種邏輯及聯繫? - 中國文化
中國上古洪荒神話(總目) - 蘭陵的文學菜園子 - 知乎專欄
中國古代傳說中有哪些鬼怪?是否有類似日本「百鬼夜行」一樣的體系? - 文化
【談神論鬼異怪志-3】鬼的形象 - - 十五言

三、來盤點一下畫鬼的作品吧!
盤點你個頭啊!那麼多我寫到明年過年都寫不完!
總結可能出現鬼形象的題材和作品類型還是可以的。

1、人物
(1)、鍾馗

薄松年《宮廷節令畫鉤沉》,《院刊2000.2》,29頁

鍾馗確實是鬼,但他是好鬼,而且在傳說里已經「封神」做「鬼王」。他既是鬼又是有正規編製的「公務員」。

(1-1)鍾馗的故事題材
比如:

鄭尊仁《鍾馗研究》,秀威出版,2004年6月1日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QNbYRPhfLEUC

總結一下,最多人畫的大概有以下幾種:
1、鍾馗捉鬼、吃鬼、降魔、伏虎
1.1、寒林鐘馗
2、鍾進士引福
3、鍾馗嫁妹、出行、移家
4、醉鍾馗、鍾馗釣魚、遛鳥……
5、五鬼鬧判

以下有圖有捷豹(主要有「鬼」的):

鍾馗(及較冷門的鐘馗題材匯總)

戴敦邦,《鍾馗百態圖》,177cm×90cm,1989(己巳)年作
來源: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來來來,首先來一個一次過滿足你100個願望的鐘馗群像。戴敦邦先生畫的人物群像實在是吼啊,你仔細看看圖感受一下。

溥儒,《鍾馗百態圖》,45cm×363.5cm,現藏於龍美術館
來源:
【鍾馗百態圖 卷 水墨紙本】拍賣品_圖片_價格_鑒賞_繪畫_雅昌藝術品拍賣網http://thelongmuseum.org/cn/work/overview/25efohttp://thelongmuseum.org/cn/publication/overview/fd4i

不要問我這個圖軸怎麼「斷」成這麼幾截的,我也不知道……發揮你的火眼金睛,玩個連連看吧。

另有一位王弘力先生繪製《百馗圖集》,將鍾馗以生活化的形象展現,非常有趣。以下是開頭一看就是胡扯(看了下文配圖你就明白為什麼我這麼吐槽),但後幾句還有些道理的書本介紹:

《百馗圖集 》是著名畫家王弘力先生用工筆重彩的手法細膩地表現了鍾馗一生的幾大事件,並寓以新意,使這個歷史題材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其嬉笑怒罵、嫉惡如仇的風格,令鍾馗的「打鬼」形象,於今日依然栩栩如生。

更多大圖可點擊此文:《鍾馗百圖》-- 著名連環畫大師王弘力鼎立之作
個人認為,這種表現形式與華君武先生的豬八戒系列有相似之處,此處傳送門:中國有沒有諷刺漫畫? - Morrisa Tohsaka 的回答 - 知乎

溥儒鍾馗冊頁(十二開)
來源:卓克藝術家網

高清單頁及畫面典故分析等可參考:皇室雅趣-溥心畬圖像主題包

尉曉榕,《鍾馗十二圖》,書法34×34.5cm×12、繪畫34×34.5cm×12;引首33×81cm,1997(丁丑)年、2000(庚辰)年

(以下注解不是原注,為便於閱讀答主將書款與劃款整合刪減了一下。)
1.天師鍾馗。戊寅年,平波書。烏紗破帽大紅袍,舉步安閑扇慢搖。人咲終南鍾進士,鬼符文字價誰高?白石老人有此圖。歲次丁丑夏月,司雨堂主瀟乙憶寫齊璜《終南進士圖》。
2.剛烈千秋。九八年六月,趙延年書。鍾進士皇前觸階死而復生之圖。丁丑冬,司雨堂主瀟乙並記。
3.鎮邪神威。戊寅春,三石廔主。觀之人間,曾有此人,而今已無此君也。消除眾魅,天地一鍾馗矣。縱然人間第一劍俠,又有何用,還須此神也。瀟乙並記。
4.道心劍氣。己卯年冬十二月,馮遠書。自古來頗經文字表述繪畫描寫之,老馗烏帽朱衣、厚底高靴、掖挾利劍之形象,早已深入民心,有傳其劍名之曰「鬼見愁」,但未知老馗是否愛書,若然,此公即有書劍恩仇之意矣。瀟乙大寫。
5.捉鬼鎮妖。戊寅,王冬齡。歲次丁丑,司雨堂主瀟乙畫鍾馗。
6.一身正氣。王伯敏書。老馗拿鬼,志在必除,此人類大福也。歲次丁丑,瀟乙。
7.替天行道。庚辰新春,玉蘭花開時節,陳振濂時客頤齋。終南進士納降之圖。丁丑夏月,司雨堂主瀟乙並記。
8.鍾馗嫁妹。涌力書,戊寅春。鍾馗嫁妹圖。丁丑夏月,司雨堂主瀟乙畫此。
9.鐵骨柔情。庚辰,丁茂魯題。老馗扶幼圖。歲次庚辰春月,司雨堂主瀟乙。
10.鍾馗稱鬼。滄米。余曾見新羅山人有《鍾馗稱鬼圖》,立意堪奇,今取其大意畫是圖,而形構不與其似。丁丑夏月,司雨堂主人瀟乙並記。
11.老馗戲鬼。鴻海書。老馗戲鬼圖。歲次丁丑,司雨堂主瀟乙畫,時客景雲村。敢講老馗無所情致乎!瀟乙又及。
12.鎮宅之寶。劉江書。馗公老矣。歲次丁丑夏月,司雨堂主瀟乙戲之並記。而今老馗功成身退,不問世事,妖道又興,百姓甚念進士當初。余亦於此作斯圖以呼喚新雄斬妖。瀟乙又題。

來源: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再來一個題材合集打包。

[清]董旭,《鍾馗圖》,184cm×98cm,1716年
來源: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講道理,這幅圖裡的鍾馗長得比鬼還嚇人,怪不得他能作為鬼王震懾一眾小鬼……

齊白石,《鍾馗》,101.2cm×33.6cm
鍾馗小妹壽兄。齊璜。
來源: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感激評論區提醒:

鄭尊仁《鍾馗研究》,秀威出版,2004年6月1日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QNbYRPhfLEUC

相關研究文章:
白石老人筆下那些幽默風趣的鐘馗圖!_中國傳統文化社區_才府
品讀齊白石《鍾馗搔背圖》_北京畫院_傳送門

董辰生,《鍾馗》,68.0cm ×45.4cm,1983年作
來源: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最後放一張特別帥的收尾!我就喜歡這種爺!

鍾馗捉鬼、吃鬼、降魔、伏虎

鄭尊仁《鍾馗研究》,秀威出版,2004年6月1日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QNbYRPhfLEUC

羅聘,《飯鬼圖》,55.3cm×29cm
羅聘自雲能白日見鬼,故常作鬼趣圖。此圖變其常法而為鍾馗食鬼:進士具衣冠坐柳樹下待飯,二鬼使捉小鬼入瓮,烹後想都將成為鍾進士的腹中物了。羅聘是個平民畫家,對人間疾苦知之甚深,他畫「鬼趣」之類的題材,只是隱晦地揭露官場腐敗,人間罪惡,有警世的意義。這幅《飯鬼圖》就是這樣,希望通過這個食量奇大的鐘馗,吃盡世間惡鬼,還人民以太平。正如圖上蔣士銓所說「魑魅魍魎隨地有,願渠都入老馗口」那樣。
來源: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饒宗頤,《鍾馗戲鬼》,44cm×120cm,1991年(辛未)作
來源:http://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0028331983/

「你來追我呀~」
「哎呀你別跑~~~」

[清]華嵒,《鍾馗伏虎圖》,282cm×134cm,1738(戊午)年
來源: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原標題寫著《鍾馗降福》,我就想問問起名字的是不是胡建人……
另外,這大老虎真的好可愛n(*≧▽≦*)n

答主攝於廣東省博物館《相看兩不厭——館藏明清瓷畫與繪畫展》。

接下來這一部分,其實與鍾馗傳說中重中之重的「抓鬼吃鬼」功能脫不開關係。

皰瘡は當初、人間の穢れを怒る神の祟りと思われていたが、後に仏教の影響下で、海外から「疫病神」が襲來すると考えら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この疫病神は犬と赤色を嫌うとされていたので、患者の衣類などを赤色ずくめにする風習が広まった。郷土玩具には痘瘡の護符に由來するものが多い。江戸期になると、小児が母親から受け継いだ胎毒及び天行が原因であるという中國醫學に基づく説が一世を風靡したが、皰瘡神を祀る習慣は民衆の間で幕末まで続いていた。

天花(天然痘、皰瘡),最初被認為是憤怒於人間污穢的神明降下的怒火所致,後來在佛教的影響下,其被視為是來自海外的「疫病神」來襲的產物。傳說疫病神不喜犬類和紅色,所以患者身著帶有紅色的衣服的習俗廣為流傳。許多鄉土玩具也來源於防止痘瘡的護身符。在江戶時期,中醫里孩子先天不足及帶了胎毒的說法風靡一時,但祭祀皰瘡神的習俗在民間延續至幕末時期才消失。
(以上來自谷歌機翻+個人糾正。)

「在東西方古醫術中所見的疾病治療——九州大學附屬圖書館古籍善本收藏展(日本:福岡)」
來源:東西の古醫書に見られる病と治療 - 附屬図書館の貴重書コレクションより

江戸時代末期にオランダを通じて西洋醫學が入って來るまで、日本人は病気は體の內部が変化して起こるのではなく、外から運ばれてくるものと認識していたのです。病気の原因についても、體の中に入り込んだ蟲の仕業だとか、神仏の祟り、怨霊、 物 もの の 怪 け などが引き起こすと考えてきました。
來源:2015年 春號 (4-6月)| [特集:感染症を防ぐために]日本人は感染症とどう闘ってきたか | 科學するこころを開く サイエンスウィンドウ

人と薬のあゆみ?疫病へのおそれ
http://www.lejapon.org/forum/content/941-Les-representations-de-maladies-dans-les-estampes-japonaises?langid=2
http://majiyaba.web.fc2.com/mo/mochi2.html

皰瘡神(日語:ホウソウシン或ホウソウカミ)乃是日本及琉球民間將天花(日語稱為皰瘡)擬神化的凶神,別名為笠神芋明神((日文)イモミョウジン)、裳神痘鬼神等。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6%B1%E7%98%A1%E7%A5%9E

(這部分的圖之後再UP,順便槽一下知乎的排版真是日了狗了,跟度娘差不多糟糕。)

寒林鐘馗

[明]文徵明,《寒林鐘馗》,本幅 69.6x42.5公分、詩塘 22.1x42.5公分、全幅 57公分,1534年(甲午),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明]文徵明,《寒林鐘馗》,80.5cm×41.5cm,1554年(甲寅)

根據東晉葛洪《抱朴子》記載,林中每多魑、魅、魍、魎等輩出沒。寒林既是鍾馗最需用武之地,將二者相結合,發展出「寒林鍾馗」的圖式,乃成為必然之勢。(註1)只不過,明代的文人畫家,諸如文徵明(1470-1559)、錢穀(1508-1578後)等人筆下的鍾馗,每多以笏板取代寶劍,一改昔日舉劍揮舞的武官形象,遂爾演變成「文相鍾馗」的典型。

來源:
明文徵明寒林鍾馗 軸-數位典藏與學習聯合目錄(539141)雅昌藝術品拍賣網前一張在《石渠寶笈》里掛過號的,可信程度比較高。
另外還有文徵明次子文嘉1548年所繪的《寒林鐘馗圖》: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懶得貼了…

[明]孫克弘,《寒林鐘馗》,78cm×33cm,1603(癸卯)年
來源:雅昌藝術品拍賣網我覺得我可以P個小蘿莉上去……×

所以我就真的P了一個………………(不要吐槽邊沒摳,因為當時電腦巨卡,我開sai用滑鼠軟橡皮擦的,懶得細化了。)

戴衛,《寒林鐘馗》,68.5cm×68cm,1988年作
來源:雅昌藝術品拍賣網最後來個炫酷點的……

鍾進士引福

@故宮博物院 :清,乾隆皇帝,乙亥歲朝圖軸。乾隆皇帝幾乎每年都繪歲朝圖,預祝一年萬事吉祥如意。此圖是他四十五歲(乾隆二十年,1755 年)所作。描繪的是《斬鬼傳》中鍾馗的故事。因為「蝠」與「福」諧音,所以又有「鍾馗引福」、「福從天降」、「福在眼前」以及「洪福齊天」等良好寓意。
來源:Sina Visitor System

答主攝於廣東省博物館《相看兩不厭——館藏明清瓷畫與繪畫展》。這擼多了一樣的圖像,不是答主手抖,而是這個瓶子自帶的DEBUFF……

答主攝於廣東省博物館《相看兩不厭——館藏明清瓷畫與繪畫展》。

答主攝於廣東省博物館《相看兩不厭——館藏明清瓷畫與繪畫展》。

無款 《豐綏先兆圖》

本幅繪鍾馗著朱袍,左手攬鏡自照,右手持烏帽。胯下坐攝四鬼,一蝙蝠翱翔於前。按鍾馗天生貌醜,偶然端詳鏡中自影,心頭亦不免一驚,訝異表情,令人莞爾。畫題「豐綏先兆」,或取「封祟仙照」的諧音。現存以鍾馗照鏡入畫者,以十八世紀高其佩〈鏡中鍾馗〉及方薰〈鍾馗對鏡〉為最早,本幅畫法雖與兩圖不同,但展現祥瑞、幽默的旨趣則一,推斷亦出自清人手筆。

來源:神鬼傳奇_展品選件

我感覺,這位先生是你失散多年的兄弟:

鍾馗出行、移家

在台北故宮博物院2013年的《神鬼傳奇展》展出期間,有個讓義工爸爸媽媽給孩子們講故事的活動,於是就有了這幅可愛爆炸的鐘馗踩滑板圖(誤)。但這萌是賣得有依據的,下面放出原圖:

[民國]丁衍庸,《鍾馗渡江》

丁衍庸(1902-1978),廣東茂名人。早年在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學習西洋油畫,返國後曾在多所藝專及美術學校任教。1949年赴香港。丁氏嘗試國畫新技法,畫風雖受八大山人影響,然具個人特色。

本幅繪鍾馗頭戴笠帽,著圓領寬袍,虯髯四散飛揚,杏眼圓睜,腳踏小舟,一手持寶劍,一手擒拿小鬼,造型誇張,但氣勢迫人。構圖簡潔,用筆圓勁,用色鮮明而大膽,皆跳脫傳統。


來源:神鬼傳奇_展品選件這個哥們畫了一系列鍾馗,全部都超萌,有興趣的可以去搜搜看~

[明]戴進,《鍾馗夜遊圖》軸,絹本設色,縱190cm,橫120.4cm,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來源:
故宮博物院官網,這樣截圖不乖,好孩子不要學!
潮河邊人的日誌 - 網易博客

[明[戴進,《鍾馗與魔鬼隧道的橋樑(譯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來源:潮河邊人的日誌 - 網易博客

[明]戴進,《鍾馗出獵圖》,35.8cm×271.8cm
來源: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清]弘旿,《鍾馗夜巡圖》,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來源:第85期【畫友周刊-書與畫】海外珍藏三標題不對吧,這難道不是《鍾馗游花園圖》么……

[五代南唐]顧閎中,《鍾馗出獵圖》,台北故宮博物院
來源:
《魔法與玄幻》鍾馗繪事(2)_鬼神在心中的悸盪_讀書_和訊網
五代南唐顧閎中鍾馗出獵圖 卷-數位典藏與學習聯合目錄(1117306)這幅圖沒找到大圖,基本上只能找到殘存的局部(甚至色差差那麼多,內容也拼接不起來)。有人想問了,不是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么?為什麼會沒有全圖?問得好,但我在們官網已經搜不到這幅圖了……

[民國]溥儒,《鍾馗騎車》,43cm×19.5cm
來源:雅昌藝術品拍賣網萌萌的鐘馗真多……
這畫沒具體時間(同一題材有作於1929年的,其餘也未標年份),加上老先生生活時間跨度比較大,實在難以定代,大家想想他跟溥儀都是「溥」字輩就知道了。

歷代流傳至今的鐘馗捲軸繪畫,出現了出遊、出行、出巡、夜遊、移家、嫁妹等多種名稱並存的現象。

中國自古以來多用長卷形式表現宗教中的鬼神形象、禮儀錶現中的儀仗隊伍和射獵圖、移居圖等,有一定的藝術傳統與基礎。國家禮儀、官方禮儀和民間禮儀的轉變與交流,在場景、人物、形式中不斷注入新的元素。鍾馗嫁妹題材中龐雜的內容表現需要通過藝術史元素的個案與組合關係研究予以鑒別。

張鵬:《鍾馗嫁妹》研究之一--以清末民初天津泥人張藝術作品為中心-專欄-中央美術學院藝術資訊網


但個人仍然更傾向於將作品依照畫面元素作一個小小的區分,作為這一系列題材的分支。如下。

鍾馗嫁妹、游春
把帶妹妹的「出行」「巡山」圖都丟下來了。個人認為,有的作品或許表現了複合主題,但一旦畫面帶上妹妹之後,內涵表達的方向就變得比較有指向性了。比如,故事主體是《鍾馗嫁妹》的,出發點或許傾向於對人世黑暗吏治等事的批判,或者是「你個哪來的臭小子居然要娶走我妹」之類的;畫面描繪《鍾馗游春》《鍾馗思妹》的,可能是一種英雄也有顧家愛親人一面的引申等。

(傳)[元]王振鵬,《鍾馗送嫁》
鍾馗因貌醜應試被黜,觸階身亡,幸得好友杜平安葬。鍾馗變成鬼王後,感念其恩情,遂備齊妝奩將妹妹嫁給杜平,此即「鍾馗嫁妹」的故事。本幅白描畫鍾馗簪花騎驢,眾鬼卒手持樂器、風燈、梅、爆竹、瓶、戟、鞠球等祥瑞物品,浩浩蕩蕩地送嫁。舊籤稱此卷為王振鵬(活動於1310-1135)之作,然而線條特徵與王振鵬細密工整風格不類,應屬後代託名之作。
來源:
全圖:神鬼傳奇_展品選件局部:airi的相冊-國立故宮博物院 神鬼傳奇明信片

[清]羅聘,《鍾馗巡山圖》,1782(壬寅)年
來源:http://GG-ART.com(水印太丑,已去)標題存疑,巡山圖裡帶個妹妹算怎麼回事?妹妹這造型看著也不像去巡山的啊…………

[清]陳清遠,《鍾馗移家圖》,作於乙卯年(但沒辦法判斷到底是哪個乙卯年……)
來源:http://GG-ART.com(水印太丑,已去)

錢榖(1508-1578) 鍾馗移家圖紙本手卷 1557年作 引首:30×116.5cm 本幅:30×275cm 題跋:30×293.5cm 出版:《中國書畫手卷》,倫敦,1991年。

4. 鍾馗既入唐宗之夢,後世畫者紛然,乃有攜家、嫁妹、寒林、慶壽等作,要皆窮極變態,搜索窅冥,齊諧志怪之流耳。此移家贗本,不知出自誰手,一經臨摹,便覺腐草為螢矣。杜詩可辟痁,張遼名字能禁江南小兒夜啼。錢征君此圖庶幾哉。己巳三月朔日,解嘲客卿王穉登題。 鈐印:王穉登印(白) 半偈庵(白)

錢釨為文徵明弟子,擅山水、蘭竹,亦善書法,惜為畫名所掩。此卷臨龔開《鍾馗移家圖》(今尚存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據錢榖自題,他所臨者已為摹本,其後馮海粟、俞焯等元人跋則為龔開本所無。然舊臨者極忠實於原稿,故錢本與龔本至為相似。這種輾轉臨摹,說明古人對這類題材的愛好,因為其中寄託著人們驅除邪惡祈求安康的美好理想。

來源: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新聞報道雅昌藝術品拍賣網【1557年作 鍾馗移家圖 手卷 紙本】拍賣品_圖片_價格_鑒賞_繪畫_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中山出遊圖》,宋末元初,龔開,紙本水墨,手卷,縱32.8厘米,橫169.5厘米,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局部來源:龍軒美術網館藏信息:http://www.asia.si.edu/SongYuan/F1938.4/F1938-4.Documentation.pdf臨摹和原作齊活了,來玩天天愛找茬吧!
更多關於這幅畫的研究:
南宋 龔開畫選 中山出遊圖 - 潮河邊人的日誌 - 網易博客

[清]羅聘,《鍾馗嫁妹圖》,33cm×347cm
來源: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溥儒,《鍾馗嫁妹》,185cm×94cm,1958(戊戌)年
來源: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華嵒,《鍾馗嫁妹》,132cm×68.5cm,1749(乙巳)年
來源: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丁衍庸,《鍾馗嫁妹》,69cm×136cm,1977(丁巳)年
來源: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此外,也有這種鍾馗與妹妹的題材:《德國骨科》(誤)

酔鍾馗、鍾馗釣魚、遛鳥……
從元代開始出現了「寒林鐘馗」的組合,而且因為元人的文人氣比較強,把鍾馗改造成了一個騎驢覓詩的文人形象。另一個經常畫的題材是「鍾判官」,鍾馗到陰間做了判官審鬼。還有一種是醉鍾馗,羅聘就曾給御史曹學閔畫了一幅醉鍾馗,表示現在是太平盛世,負有「捉鬼」之責的御史也無事可做,整日醉卧。
來源:文史講堂 -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

[清]金農,《鍾馗醉酒圖》,約1761年作
唐吳道子畫《趨殿鍾馗圖》,張渥有《執笏鍾馗》,五代牟元德有《鍾馗擊鬼圖》,宋石恪有《鍾馗小妹圖》,孫知微有《雪中鍾馗》,李公麟有《鍾馗嫁妹圖》,馬和之有《簪花鐘馗》,梁楷有《鍾馗策蹇尋梅圖》,元王蒙有《寒林鐘馗》,明唐寅有《鍾馗春郊小騎圖》,錢穀有《鍾馗移家圖》,郭詡有《鍾馗雜戲圖》,陳洪綬有《鍾馗元夕夜遊圖》,未有畫及醉鍾馗者,余用禪門米汁和墨吮筆寫之,不特御邪拔厲,而其醉容可掬,想見終南進士嬉遨盛世,慶幸太平也。昔人於歲除畫鍾馗小像,貢獻官家,以祓不詳,今日則專施之五月五日矣。農又記。
來源:
雅昌藝術品拍賣網來來來,划了重點,以上這些應是各題材中較著名的作品。

@故宮博物院 :清,粉彩描金鐘馗醉卧像。鍾馗除了持劍捉鬼的固有形象,約自明代開始也逐漸有了迎福納祥的新使命。此像以工藝繁難的粉彩製作,色彩鮮亮,造型逼真,塑造出鍾馗悠然醉卧的生動形象。人物背後所倚瓷瓶,更繪紅蝠遙遙飛來,點明「福」的主題。
來源:Sina Visitor System

[清]任熊,《鍾馗醉酒圖》,151cm×357.5cm,1857(丁巳)年
畫家不畫鍾馗持劍叱目、凜然威懾的形象,而寫其醉態,頗有寓意。圖上自題句云:「生有涯,樂無涯,取之勿失其時耳。有花須插,有酒須醉,陶然一往,任其所適。不知有天地,且不知有我,沖融叇(形容雲盛貌),一團和祥之氣自相載,而群邪鬼域莫近也。若彼憂勞其心,枯槁其形,放游江湘,行歌獨醒者,汲汲乎猶不能自己。嘻!名則隨矣,實則遠矣,先生將何擇焉?」他正通是過鍾馗的醉態,歌詠身醉心自醒、率性任情、不為物拘、不畏鬼魅的人格精神。
來源: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李可染,《丑鍾馗圖》,68cm×45cm,1963(癸卯)年
來源:雅昌藝術品拍賣網剩下這些懶得貼了,隨便放個典型例子:
釣魚:【1986年作 鍾馗垂釣 立軸】拍賣品_圖片_價格_鑒賞_繪畫_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遛鳥:【當代 徐秀棠 鍾馗「有朝一日」紫砂雕塑】拍賣品_圖片_價格_鑒賞_紫砂_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賞花:【鍾馗賞梅圖 立軸 紙本】拍賣品_圖片_價格_鑒賞_繪畫_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當然,也有人藉此題材表達對現實的批判。

[清]羅聘《醉鍾馗圖》,作於1762年,紙本 立軸 設色,57.0 x 39.0 cm,故宮博物院藏
來源:
潮河邊人的日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9e99b70100dek4.html

[清]羅聘,《醉鍾馗圖》,絹本設色,70.5 x 36.1 cm,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來源:潮河邊人的日誌
館藏信息:Open F|S: Drunken Chung K"uei有說法認為,上面那一幅表現的是鍾馗喝醉之後毫無威嚴,反被鬼戲的情節,顯現出對現實中瀆職者的諷刺。是否真是如此?至少我本人看著不像。而第二幅圖用長長的題跋對作畫起因與目的作出了闡述。——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這幅圖跟上面據傳是金農所作那一幅,這倆的題跋內容是一模一樣的。

方成,《鍾馗累壞了》
「春眠不覺曉,鼾聲驚飛鳥。人間鬼太多,鍾馗累壞了。
來源參考:佛山市祖廟博物館官網這幅倒是真的實打實在開群嘲呢……

五鬼鬧判

鄭尊仁《鍾馗研究》,秀威出版,2004年6月1日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QNbYRPhfLEUC

來源:見水印,為免賣書嫌疑地址不貼了。

全套16件,能擺滿六尺長的大亮子。原屬一豪富之家,後部分影件流散。全套影件需黑犢皮4張以上,耗時數月,為中國皮影中的精品。「五鬼鬧判」專為富貴之家「鬧喜喪」(即高齡老人逝世,不為「悲」而是「喜」)的表演。判官鍾馗的造型屬笑臉「毛凈子」,豹頭、虎眼、赤發、赤耳飛子,口角及眉間冒出火焰,全身通紅,氣勢洶洶。但當人們對光觀看,越看越會感到這個「毛凈子」是兇相中透著善良,丑中帶美,雖然張著火盆大嘴,微卷其舌,影匠還特意將其虎牙(犬齒)漏刻,這已屬詼諧,頗有點笑嘿嘿之意。富貴寶瓶是皮影中的無雙件,感謝早年不知名的精工藝人,一個刀口「斷口」則整個影件脫散。

「淘氣小鬼」不好生侍候,反而以倒立的姿勢,將酒壺夾在虎皮靴之間來斟酒,判官不但不生氣,反而就勢接酒。為了讓驢子弓下前腿,判官一手持酒斗接酒,另一手執鞭輕拍驢屁股。表演起來則是有進有退、前彎後弓、大搖擺、翻筋斗,更兼有唱有吼,鑼鼓、板胡、玄瓮齊上,以逗笑弔喪的家屬與賓客。

以上兩幅配圖及注釋來源:【萃英記憶】劉德山:皮影收藏七十年_蘭州大學新聞網
(1-2-1)鍾馗形象異化與拓展
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原作當中,並無提及燕生外形,只說他是奇人,述及他除魔救人的義舉。而在電影《倩女幽魂》(1987)中午馬飾演的俠士燕赤霞讓人印象深刻,相信其造型借鑒了(傳統)鍾馗形象。

在1960版李翰祥執導的《倩女幽魂》中,燕赤霞看起來像個獵戶。

到了1987年程小東導演的《倩女幽魂》里,燕生直接變成了髯虯俠客。

再到1994年自導自演的《鍾馗嫁妹》,午馬扮演的鐘馗造型是不是有點眼熟?
(1-2)鍾馗像的神奇傳說
鍾馗像的神奇效果,基本已經被傳成都市傳說了,畢竟也是被欽點過(做門神)的,辟邪效果十分顯著。比如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里記載的這個(道聽途說的)故事: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翻譯過來就是:
畫像真的有靈嗎?畫像的靈體跟畫里的形象,身體比例是1:1嗎?在畫里作個一寸長的像,人像手執利劍,它也會慢吞吞地(出來)斬殺妖邪嗎?
(2)其他與鬼有情節、有互動的人物
魔羅漢

原圖:降魔羅漢_庄樹鴻-雅昌藝術家網……差不多是這個感覺,臉熟什麼的不要在意~

秦巨伯
琅邪秦巨伯,年六十。嘗夜行飲酒,道經蓬山廟。忽見其兩孫迎之。扶持百餘步。便捽伯頸著地。罵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當殺汝。伯思惟:某時信捶此孫。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歸家,欲治兩孫。孫驚惋叩頭。言為子孫,寧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試之,伯意悟。數日,乃詐醉,行此廟間。復見兩孫來扶持伯。伯乃急持。動作不得。達家,乃是兩人也。伯著火灸之,腹背俱焦坼,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之。後月,又佯酒醉夜行,懷刀以去,家不知也。極夜不還。其孫恐又為此鬼所困。仍俱往迎之,伯乃刺殺之。出《搜神記》

來源:搜神記/第16卷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雖然故事很有教育意義,也很好玩,但我沒能找到以此為主題的作品。

宋定伯
南陽宋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之。鬼言:「我是鬼。」鬼問:「汝復誰?」定伯誑之,言:「我亦鬼。」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數里,鬼言:「步行太遲,可共遞相擔,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擔定伯數里。鬼言:「卿太重,將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復擔鬼,鬼略無重。如是再三,定伯復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於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聽之,瞭然無聲音。定伯自渡,漕漼作聲。鬼復言:「何以有聲?」定伯曰:「新死,不習渡水故耳。勿怪吾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擔鬼,著肩上,急執之。鬼大呼,聲咋咋然,索下,不復聽之。逕至宛市中下著地,化為一羊,便賣之,恐其變化,唾之,得錢千五百,乃去。當時石崇有言:「定伯賣鬼,得錢千五。」

來源:搜神記/第16卷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來源:宋定伯捉鬼 (from Ozone Gallery) 原地址系百度空間,已於數年前停止營運,非用戶本身無法瀏覽其中內容。
窮鬼

月岡芳年,《芳年存畫 邪鬼窮鬼》
來源:芳年?芳年存畫 邪鬼窮鬼? | 山田書店美術部オンラインストア

助野嘉昭《貧乏神が!》(貧乏神)漫畫彩圖亂入一個XD

(3)鬼自己

《中國敦煌壁畫全集08:晚唐卷》 - 敦煌第一二窟(無量壽佛說法圖局部)夜叉鬼

《中國敦煌壁畫全集08:晚唐卷》 - 敦煌第一四四窟(報恩經變/藥師經變局部)小鬼

2、故事

神鬼觀念隨文明的興起產生,源於對生命消逝的恐懼與未知。《禮記.祭義》云:「人生有氣有魄。氣者,神之盛也。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謂鬼;魂氣歸天,此謂神。」人死後向上揚起,成為善「神」,另一個歸於地下,變成惡「鬼」,合稱為「神鬼」。


中國神鬼信仰於夏、商、周時期已展開。秦、漢時受宗教影響,神仙修道的觀念漸植人心。魏、晉、南北朝,因政治混亂,國家分裂,朝代更迭,掀起列異搜神的風潮,其中《列異傳》描寫各種的神怪異獸,結合神話、傳說與現實。唐代以來,載錄神魔故事的筆記、小說頻增,如唐《酉陽雜殂》、宋《太平廣記》、明《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等,並伴隨著八仙、麻姑等傳說興盛,構成一個複雜的神仙與鬼怪世界。


描繪神鬼的繪畫作品,起源甚早,戰國時的《韓非子》已提到鬼魅無形,故畫鬼魅最易。秦漢時期流行乘龍飛昇圖像,到了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已將神鬼列為繪畫題材。吳道子在長安景雲寺畫〈地獄變相圖〉,描寫墮入地獄後受的種種酷刑,據載畫成後讓觀者皆心生畏懼。著名捉鬼大神鍾馗的繪畫也源自唐代,至五代更多方繪製以求趨吉避邪,明清時期再加入寓意祥瑞的八仙、三星等流行題材,使得神鬼繪畫的內容更為豐盛。

來源:神鬼傳奇展概述 台北故宮博物院


(1)佛教宣揚懲惡揚善的故事
地藏王

敦煌榆林窟第15窟 東壁門南-地藏菩薩與六道-中唐

前室東壁南側有一身地藏菩薩,頭有圓光,身披袈裟,為男性僧人形象(地藏除了光頭僧人形外,還有披帽形)。地藏菩薩,全稱是「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略稱地藏王菩薩或者地藏菩薩,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地藏」,故得此名。這裡的「地」,指大地、土地,「藏」指儲藏、含有之意,這是比喻地藏菩薩猶如大地一樣,蘊藏著無數善根種子。據《地藏菩薩本願經》記載:地藏菩薩以現世利益為中心,發出「土地豐饒、家宅永安、先王升天、現存益壽」等十益本願,而且曾經發過宏願:「眾生度盡,方成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被譽為「大願地藏」,與「大智文殊」、「大行普賢」、「大悲觀音」一起,合稱為中國的四大菩薩。佛經記載,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的囑託,在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彌勒佛降生之前的無佛之世留駐人間,守護佛法、代理佛職、救度眾生。地藏菩薩則輾轉奔波於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間和天上六道間,救度眾生。從地藏的身上引出六朵彩雲,每朵彩雲上站立著一位六道中的形象。壁畫用非常形象的方式解釋了六道輪迴以及地藏的主要職責。據說,凡有情眾生誦念地藏名號,供奉其像,就能得到救助,死後也不入地獄受苦,可在六道輪迴中免去地獄、餓鬼、畜生三途。地藏和觀音菩薩都是救苦救難的大菩薩,他們的主要區別是地藏以超度亡靈為主,觀音以解救人世間的活人為主。據有關佛典可知,閻羅王實際是地藏的化身。

來源:

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442722892729

《地藏十王圖》,五代,現藏於北京恭王府
圖中間繪地藏菩薩,左手持錫杖,半跏趺坐于山石上,左右方分別繪十王,十王各坐於桌前,桌上有賬冊,除一人身穿鎧甲外,九王均作文官打扮。地藏菩薩下方為審判罪人的場面,畫有崔判官、僧道明、獅子、牛首獄吏、持筆吏和戴枷罪人,罪人在鏡前觀看自己曾經犯下的殺牛罪。下端有比丘和供養人像。此圖於一九○至一九一四年間被英國人斯坦因從敦煌藏經洞掠走。(李凇)
來源:文物精粹更多:
敦煌文物珍品《佛說十王經》: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933997442108
FoxJin的相冊-敦煌遺書-佛說十王經
揚眉劍舞的相冊-唐宋地藏十王圖

地獄變
http://www.hsiangkuan.org/home/activity/createactivity/deyubianxiangtuzhan
財團法人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覺風佛教藝術研究中心
懶得貼,你們自己看自己搜↑↑↑(或許以後會補完)

勞度叉斗聖變
勞度叉還不甘心,又化出兩個夜叉鬼,面相猙獰,兇狠異常,頭頂冒著火焰,雙眼血紅,獠牙暴露,張口噴火,舍利弗變成了毗沙門天王,夜叉鬼見天王來臨,驚恐欲退。這時,舍利弗讓風神放風,夜叉鬼三面起火,烈焰熾燃,只有舍利弗的一面清涼無火,夜叉鬼無路可逃,現出了原形,只好跪倒在舍利弗腳下,祈求饒命。(選段)
來源: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293389906497
他們借舍利弗降伏外道,外道皈依佛法,喻反抗吐蕃地主階層統治者回歸唐朝,尊唐朝廷為正統,使他們精神心理得到平衡滿足。
《中國敦煌壁畫全集08:晚唐卷》

《中國敦煌壁畫全集08:晚唐卷》 - 敦煌一九六窟勞度叉斗聖變(局部)
更多局部:
厲害了我的敦煌!想不到你是這樣的壁畫(最全系列)
厲害了我的敦煌!想不到你是這樣的壁畫 (上文動圖)

《中國敦煌壁畫全集08:晚唐卷》 - 敦煌第九窟勞度叉斗聖變之黃頭鬼、惡鬼

其他版本:
http://www.baohuasi.org/e_book/xz-17313.pdf
【敦煌國寶】降魔變圖卷(舍利弗與勞度叉鬥法)詳解_慧日佛藝_新浪博客

還魂記
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301052650440Page=2types=1

鬼子母

鬼子母,即夜叉女,梵文音譯為訶利帝母,又稱為歡喜母或愛子母。據佛經說,古代印度王舍城有獨覺佛出世,為此人們舉行慶賀會。有五百人在赴會途中遇一懷孕的牧牛女子,就勸其一同參加。在宴會中,女子因跳舞而流產,但這五百人竟然都對她棄之不顧而去。於是女子發下毒誓,來生要投生王舍城,食盡城中小兒。後來她果然應誓,投生王舍城後生下五百兒女,日日捕捉城中小兒來餵養自己的孩子。人們為之非常恐怖,稱其為鬼子母。

釋迦佛聞知此事,便施展神力,將她的一個兒子藏匿在飯缽中。鬼子母發現孩子不見了,便以神通到處尋找,都無法找到自己孩子的蹤影,最後只好來向佛求救。佛向她說:「你有五百個孩子,丟失一個孩子都如此悲痛。而其他人僅有的一二個孩子,都被你殺害了,難道你不知道受害小孩的母親之痛苦嗎?如果你發誓永不再殺害人間的小孩,我便把你孩子放出來!」鬼子母答:「我是以殺害嬰孩為食的。如果我不殺害他們,我的孩子吃什麼活命呢?」佛答:「好!只要你立誓永不加害嬰孩,我的僧眾便從此每天施食予你們!」

自此,釋迦牟尼佛的僧團便有了每次用餐時先布施食物給餓鬼的傳統,而這位受到佛祖慈悲教化的鬼子母,後來被稱為「鬼子母神」,是佛教的護法神之一,後來逐漸演化成了婦女、兒童的保護神。因此,鬼子母最初是頭髮聳立的夜叉形象,後來演變為慈祥的聖母形象。

來源: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020792786126

在莫高窟中唐第158窟西壁《涅槃經變》中,有一幅鬼子母的畫面:一頭髮豎立、呲牙咧嘴、肌肉發達的夜叉,懷抱一胖乎乎、右手握水果的嬰孩,這是最早的鬼子母形象(圖3)。
來源: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020792786126講真,這圖我找鬼子母的頭在哪找了老半天……

《尋暗集》 - 《鬼子母》,熊暗(熊亮),新星出版社,2015
來源:《鬼子母》前序———— 第一幕 (試發表)書本介紹:我們從黑暗中走來,尋找的實則是光_花邊閱讀書我買了,非常喜歡這種風格。沒收廣告費,如果他願意給我也挺高興的(喉嚨里都伸出手來了!)。

天王、力士
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155325759298
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769865731606Page=4types=1

彩繪木天王俑
唐(公元618—907年)
1973年新疆吐魯番市阿斯塔那M206出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是目前國內發現的唯一木雕天王踏鬼俑,由分別雕刻出的三十塊大小不等的部位粘合而成,上施彩繪。天王俑在當時作為墓葬「守護神」置於墓室門外,以保護墓主人的安寧,這種葬俗源自中原內地流行的喪葬習俗。
來源:絲綢之路

敦煌莫高窟第427窟前室北壁-天王與力士
來源: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355349787530留意腳下……

敦煌莫高窟第45窟迦葉、菩薩、天王像
來源: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693610915158還是留意腳下……

敦煌榆林窟第15窟 前室南壁-毗琉璃天王-中唐

前室和前甬道壁畫都是中唐原作。前室北壁畫一身天王,赤裸上身、不著甲胄、身飾瓔珞、臂戴臂釧、頭冠高聳、發披兩肩,雙目圓睜,面相威嚴,右手持棒,左手握著一隻口含寶珠的貂鼠,作遊戲坐坐於金剛寶座上,身後有菩提雙樹,上部有華蓋,橢圓形頭光和背光映襯,四身飛天翩翩起舞。這身不同於以往造型的天王正是藏傳佛教系四大天王中的多聞天王。多聞天王居四大天王之首,是鎮守北方的護法神,是古代敦煌、于田以及中亞一帶最受崇拜的神靈,尤其在西藏民間宗教和藏傳佛教信仰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藏傳佛教中的多聞天王的標誌為吐寶獸或貓鼬(俗稱黃鼠狼),常常手持三叉戟或寶瓶。多聞天王手中的持物由塔變為鼠,是受到了吐蕃人帶入西域的吐寶獸和于田神鼠傳說的影響。右側的力士身體健碩、肌肉發達,也是穿戴虎皮衣帽。前室南壁與北方天王相對畫的是南方增長天王,身著甲胄,表情溫和,皮膚白凈,雙手持箭,弓弩挎在左臂上,似乎正欲彎弓搭箭。腳下的兩隻小鬼因忍受不了身上的負荷面露痛苦掙扎之色。天王身後的夜叉獸面人身,身體裸露,呲嘴咧牙而獠牙外露,頭髮蓬鬆捲曲而向後飄散,左手舉於額前作遮擋瞭望狀,右手於胸前抱箭簇,整個身體膚色呈火焰色,就連頭髮也是火紅色,一幅憤怒恐怖的樣子。

來源:

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442722892729這面牆我似乎實地見過,實在是帥到炸裂×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來源: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603287808483Page=3types=1

敦煌榆林窟第25窟 北壁-彌勒經變之初會聽法八部眾局部-中唐
來源: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489998950262這個應該是我見過的天龍八部眾里最生動、最好玩,並且最多人引用的一個圖像了……

最後讓專業的來,這是敦煌研究院出的中元節、盂蘭節看鬼特輯:
盂蘭節: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251055091029
中元節: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102202214082

(2)志怪題材
《鬼趣圖》

羅聘,《鬼趣圖》,34.8cm×35.4cm×8,乙酉年(1765)作
來源: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摘自《鬼趣圖卷》,紙本 墨筆 設色,35.5 x 約2500cm,香港Ressel Fok Family Collection私人收藏,攝影:Rainer Wolfsberger
來源:09年瑞士《揚州羅聘》書畫精品藝術展[組圖]_江津之聲_新浪博客

羅兩峰《鬼趣圖 》(第八幅)
宣統元年(1908年)文明書局影印出版,線裝一冊 紙本,39×26cm
來源: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羅聘〈鬼趣圖〉(中圖)。據鍾鳴旦研究,骷髏構圖摹自羅雅谷等譯《人身圖說》,但其終極來源應為維塞留斯的《人體構造》(1543)。比較〈鬼趣圖〉與《人體構造》的兩幅骨骼圖,可見其淵源。
來源:http://scimonth.blogspot.tw/2013/09/blog-post_4788.html關於《鬼趣圖》(第八幅)的更多研究可參考:文史講堂 -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
更多關於這套《鬼趣圖》的研究:《鬼趣圖》:在人與鬼之間徘徊 | 中國國家地理網(文末的版權聲明連鏈接都不給放是怎麼回事啊?我還就放了,沒放正文你打我啊?)

羅聘《鬼雄圖》,尺寸21×11.5cm×8
來源:【鬼雄圖 冊頁 (八開) 水墨紙本】拍賣品_圖片_價格_鑒賞_繪畫_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清]羅聘,《鬼趣圖》,24.5×44.5cm×6
來源:雅昌藝術品拍賣網這張跟上面那張畫風差得有點遠呢(不排除是作者在不同時期所作)。不過內容還是很有趣的……

一覺華胥夢 悠悠?所營 半生行役苦 今日御風輕

贈珮與貽椒汙風古而有石謂?形?超??執手
除了看著像猴哥和師傅勾肩搭背(不),我真的認不出這些字寫了什麼……(文盲式心碎.jpg)

新鬼濃且腴 (故?)鬼澹目枯 憧憧何所營 松陰立斯須這幅在查《宋定伯賣鬼》的時候有查到,圖中也有「新鬼」和(可能是)「老鬼」的題跋,但總的來說,沒有特別明確的指向性可證明確實是關於這個故事。另外這造型長得太像二師兄了吧(不)……

高崗峙半仞 下視白雲稀 山鬼(座?)西(帶?) ?須復振衣

陶然似作歡 踴躍落山(葉?) ?盡?余(聲?) 秋(雲?)澹相疊

(風?)雨依山(河?) 有時永在(捌???) 所貴(馬?) 形? (易?)(眾?)洋洋焉

何來(傳?)山木 依然似苦? 清波?月(里?) 秋色?江潯

人喜則?陶 魑魅狂?舞 釋氏諺(結?)習 方知有身苦 乙亥十一月戲宮鬼戲圖 八幀
[民國]溥儒,《鬼趣圖》

溥儒(1896-1963),河北宛平(今北京市)人。字心畬,別署西山逸士。清宗室,恭親王奕訢之孫。幼即究心文學、書法、繪畫。其畫作係出自學,風格清逸出塵。

〈鬼趣圖〉冊共計八開,畫家運用極簡潔的筆墨,描繪出沒在山巔水濱的鬼魅之不同形象與神態,雖以鬼為題,卻不會讓觀者心生畏懼,反而因畫中活潑樣貌,清新的氣息,而能細加玩賞。為寒玉堂託管文物。

來源:神鬼傳奇_展品選件

上面我覺得像唐僧師徒的兩幅,跟下圖感覺有點像:

高中地理書現「唐僧取經小分隊」引圍觀(圖)
《聊齋志異》
聊齋里寫到鬼的篇目,那自然是海了去了,所以直接找到聊齋的插圖,也是可以看到古人想像中鬼的樣子的快捷途徑。

《聊齋圖說》-《畫皮》

《聊齋志異》一經刊刻,即風行天下,並迅速衍生出各種文化產品,其中就包括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的《聊齋圖說》圖冊,她是眾多同類作品中篇幅最大、畫工最精、藝術水準最高的一部。

《聊齋圖說》圖冊採用木板裝幀,絹本設色,畫面筆法細膩,色彩華麗,描寫生動體現了晚清仕女畫的藝術風格。據專家考證,這套畫冊很可能為清代商人徐潤組織畫家繪製,並作為慈禧太后六十壽辰的賀禮進獻宮中。

《聊齋圖說》圖冊現存46冊(前兩冊遺失),表現了《聊齋志異》中418則故事,描繪畫面725幅。展覽精選其中40則故事的40幅畫面進行展示。大致分成「狐鬼花妖」、「人生百態」、「諷世良言」、「奇譚怪事」4個主題進行展示。畫面的選擇既考慮了小說的文學性,也兼顧了繪畫的藝術性。

來源:中國古代經典繪畫作品大家不要誤會,我並沒有在發人外春宮圖的車……這是王生在屋外偷窺自己的新妾,結果發現鬼在描繪一張美人皮(正是妾的模樣),準備披到身上的情節………………

《詳註聊齋志異圖詠(上冊)》 - 《畫皮》
「驀看羅剎變西施,只要蛾眉樣入時,如此妍皮如此骨,個中色相試參之。」
注釋:
羅剎:佛經中惡鬼的通稱。
妍皮:美麗的人皮。
來源:《從語言環境中探討&<畫皮&>的原意》 - 鄧景濱妍皮不裹痴(媸)骨:
(諺語)外表清秀美麗,內在必定聰慧。比喻內外一致。
來源:zdic.net
《詳註聊齋志異圖詠》系晚清鐵城廣百宋齋主人徐潤,據《聊齋志異》最早的青柯亭本篇目,爰請當時名手,繪製而成。每圖皆選取篇中最有代表性的場景,繪圖時,「小有未洽,無不再三更改,以求至當」。「每圖題七絕一首,以當款字,風華簡樸,各肖題情。並以篇名之字,篆為各式小印,鈐之圖中」,集詩、畫、印為一體,時人愛之,譽為「《山經》、《爾雅》之外,別開生面者」。原版為清光緒十二年(1886)同文書局石印本,共有圖446幅。這套書也是徐潤組織出版,如果資料屬實,那他當之無愧是壕中之壕真愛粉……

《聊齋圖說》-《羅剎海市》
來源:中國古代經典繪畫作品

《聊齋圖說》-《聶小倩》
來源:中國古代經典繪畫作品這一幕,我個人覺得是描述了這段:小倩已成為寧采臣繼室(原配病逝),並且逐漸變得越來越像人類了,此時鬼再次造訪,被燕赤霞送的劍袋擊退。於是在畫中,可以明顯看到羅剎與原本也是鬼的小倩,對比非常強烈。

《詳註聊齋志異圖詠(上冊)》 - 《聶小倩》
「既具光明磊落腸,不逢劍俠亦何傷。良宵自詫奇緣者,多半青燐泣暮楊。」
注釋:
青燐:即「青磷」,指人及動物屍體腐爛時釋放出磷化氫自燃發生的青綠色光焰(「鬼火」),或喻指死者。

《詳註聊齋志異圖詠(上冊)》 - 《李伯言》
「抗直無阿鬼使迎,一存私念生火楹。從知陰律難寬假,不似人間可狥猜。」
注釋:
狥:
《康熙字典·犬部·六》狥:《字彙》俗徇字。◎按狥字諸書不載,當爲徇字之譌。
《封神演義》:著奉御官拿送西宮,好生打著勘明,從重擬罪,毋得狥情故縱,罪有攸歸。
來源:ctext.org
由此推測,「狥猜」應為「徇私情」之意。

《詳註聊齋志異圖詠(上冊)》 - 《白蓮教》
「左道由來幻術多,一家械繫太行過。巨人吞罷從容去,竟得安然脫網羅。」

《詳註聊齋志異圖詠(上冊)》 - 《番僧》
「擲來一塔無偏倚,展出雙肱互屈伸。莫訝番僧多異術,喇嘛今亦有奇人。」這張圖沒有鬼,我就是覺得造型很好玩所以放一下233

《詳註聊齋志異圖詠(上冊)》 - 《陸判》
「易卻心腸更面目,回天手段最堪禰。陵陽(廓?)貌今何在,請與先生訂酒朋。」
注釋:
最:冣的解釋|冣的意思|漢典「冣」字的基本解釋
禰:禰的解釋|禰的意思|漢典「禰」字的基本解釋貌: 的解釋| 的意思|漢典「 」字的基本解釋再次節操擔保,我真的沒有在發男男R18車,這個是陸判在給他的酒友朱爾旦做換心肝手術呢……………………以及,在畫師手裡,判官的的造型總是那麼類似,這個也值得探討原因。

《搜山圖》
這個搜山圖厲害了,它的男主角是傳說中的二郎神。這個故事據考證流行於宋初,講的是二郎神跟哪吒比武,誤擊鎮魔鏡,放走了一大群妖魔鬼怪,於是二者搜山將他們抓回的故事。

《〈搜山圖〉的內容與藝術表現》 ,金維諾,《故宮博物院院刊1980.3》

宋 佚名 灌口搜山圖(局部) 絹本水墨設色 49×108cm 美國羅原覺氏藏
來源:美術報

猴哥,怎麼又是你啊猴哥,為什麼我老在這類圖裡看到你?

搜山圖卷,宋,佚名,絹本,設色,縱53.3cm,橫533cm,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來源:
高清局部:故宮博物院全圖:潮河邊傳說:二郎神搜山圖卷-潮河邊人20120808 元《搜山圖》_國寶檔案_視頻_央視網

《搜山圖》卷,絹本設色,606 × 44.3cm,無款,或為明中期或稍晚摹本,現藏雲南省博物館
來源:《明摹本&<搜山圖&>記》,楊福、郭宗萱,《故宮博物院院刊1980.4》

《〈搜山圖〉的內容與藝術表現》,金維諾,《故宮博物院院刊1980.3》

元/明 無款 搜山圖 設色絹本 手卷

來源:
1980年代購自於法國私人收藏家
現為台灣私人收藏

就中國美術史而言,〈搜山圖〉無疑是十分奇異少見的。這種描繪神將鬼卒討伐山精水怪的圖畫,不僅是中國敘事畫中唯一以民間文學作為文本的畫作,而且它所描述的場景,也是中國藝術中最暴力的,在本質上不同於傳統追求天人合一的山水畫,或一般歌功頌德的人物畫。其圖像功能最早或來自繪製寺廟壁畫的樣稿,後被畫家重新組合轉變為長卷畫作,藉以表達對搜捕者的崇敬,又在後代的不斷摹作過程中根據時代需要被賦予新的內涵,轉而表達對被搜捕者的悲憫和同情。

有關〈搜山圖〉的文獻記載,最早見於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誌》,書中提到一位叫高益的人畫有一幅〈搜山圖〉,進貢給宋太宗後被授翰林待詔。《宣和畫譜》亦記載了黃荃〈搜山天王像〉,范寬〈四聖搜山圖〉,但皆未描述具體內容。至明代《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文集《射陽先生存稿》卷二有〈二郎搜山圖歌〉,該詩詳細描述了明宣宗時期畫家李在所繪〈搜山圖〉的內容,包括指揮搜山行動的主神「清源公」,以及諸神兵與各種動物妖怪激戰的情景。此後,《秘殿珠林》、《式古堂書畫匯考》等亦有其它相關記載。

關於〈搜山圖〉的主題,過去不少學者認為它是以《二郎神醉射鎖魔鏡》、《灌口二郎斬健蛟》等二郎神傳說為文本的敘事畫卷,但近些年的研究推翻了這種單一假設,並認為因應不同時代的社會、文化、民間信仰的轉變,搜山主角由十世紀開始,經歷了毗沙門天王、四聖、二郎神、關羽等不同身分的轉變;而各種捉妖場景的組合,除了源自原有文本之外,後來亦可能受其它流行本文的影響,如《白猿傳》、《白蛇傳》、《揭缽圖》等。

從現存的情況來看,目前傳世的〈搜山圖〉畫作約有十餘本,分藏於各大博物館及私人手中。主要包括:
1. 克里夫蘭美術館藏宋代〈道子墨寶〉(無款,白描冊頁,37.7 x 33.5 cm)
2.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南宋〈搜山圖〉(蘇漢臣款,設色絹本,殘本,53.3 x 533cm)
3. 波士頓美術館藏元/明代本(無款,設色絹本,殘本,61 x 806cm)
4. 普林斯頓大學藏明代〈灌口搜山圖〉(丁野夫款,水墨絹本,48.2 x 935.9cm)
5. 羅原覺藏明代本(無款,水墨絹本,49 x 1008cm)
6. 伯克萊加州大學藏明代本(無款,設色紙本,37.5 x 910.5cm)
7. 雲南博物館藏明代本(無款,設色絹本,44.3 x 606cm)
8. 山東省博物館藏明代本(設色絹本,40.5 x 468cm)
9.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明代本(鄭重本,設色紙本,27 x 847cm)
10. 佛利爾美術館藏明代本(李嵩款,水墨紙本,46.9 x 807.2 cm)
11. 雲南省博物館藏清代〈義勇武安王像〉(金粉白描紙本)

本次拍品〈搜山圖〉,當屬現存諸本之中較早較好但不完整的藏本之一。跟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的情況相似,此本〈搜山圖〉同樣缺少了主神指揮搜山行動的部分,主要描繪神兵鬼卒在山林間跟各種妖精激戰的情景,但這也正是〈搜山圖〉中最精彩的部分。就畫面敘事順序而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的模式為自左往右,而此本則屬於以普林斯頓大學藏本為代表的自右往左的模式。具體從場景組合進行分析,此本依序描繪了神兵抓鹿、齊捕牛妖、倒背黑狗、單手倒提狐妖、擒蛇、捉拿猴精、網捕四蟾蜍、二神兵簇擁女妖、扛豹等場景。這些場景,大多可在宋本〈道子墨寶〉上找到原型,而具體造型略有改變。其中,二神兵簇擁女妖、扛豹兩個場景亦可見於北京故宮本(圖1)等諸本之中。但同樣的擒蛇場景,卻僅見於普林斯頓大學藏本,而其各場景的整體組合更幾乎與普林斯頓大學藏本的後段(圖2)完全相同。相比於內容更完整的普林斯頓大學藏本,此本右端已經提前出現部分海景,說明此本可能比普林斯頓大學藏本更為精簡,而此本缺失的前段應該也是主神指揮和海中作戰的場景。

從畫風上看,此本〈搜山圖〉的山石畫法採斧劈皴,人物多用高古游絲描,左端二女妖的開臉和服飾畫法頗有〈搗練圖〉遺意,且設色妍麗古雅,勝過普林斯頓大學藏水墨本,更勝過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明代鄭重本(圖3)。雖山石草木等背景部分不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南宋本豐富精彩,但亦見風吹樹動,自西而東,令畫幅貫串一氣,構思妙密,為其它大多數存本所鮮見。

來源:Anonymous (Yuan/Ming Dynasty) Searching for Demons in the Mountain (配圖迷之消失,但沒關係,可結合本答案上下文配圖理解。)

[明]鄭重,《搜山圖》,27cm x 847cm,現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來源:搜山圖 | 書格

[明]丁野夫款,《灌口搜山圖》,水墨絹本,48.2 x 935.9cm,約1500年,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
來源:Searching for Demons in Mount Guankou (Guankou sou shan tu) (y1982-97)

明 佚名(傳南宋李嵩) 搜山圖(局部)紙本水墨 46.7×807.4cm 美國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藏
來源:美術報

猴哥又出現了,你咋被欺負了???

明 佚名 二郎神搜山圖卷 波士頓美術館藏
來源
鏡像局部及全圖:潮河邊傳說:二郎神搜山圖卷-潮河邊人
完整高清全圖:中華珍寶館 明 佚名 二郎神搜山圖卷關於這一題材的研究,上文引文中已附部分鏈接,以防看不到,還是發在這裡:
潮河邊傳說:二郎神搜山圖卷-潮河邊人
美術報
還有很多很多很多篇,感興趣的人可以自行搜索。

3、特殊用途
水陸畫

水陸畫是在佛寺舉行水路道場時懸掛的一種宗教畫。右玉縣寶寧寺水陸畫共有139幅,細絹質地,尺幅大多高120厘米,寬60厘米。雖為不知名的民間匠師所為,但畫工深厚,非一般畫匠所能比。這些水陸畫除了傳統的描寫佛教鬼魅、天堂地獄、因果報應的作品之外,還有少量反映當時戰亂、災荒、病痛、流離等社會生活內容的題材。這些社會題材的描繪細膩生動、耐人尋味。

來源:山西博物院

蠶官五鬼諸鬼神眾(局部)

縱116.5、橫61厘米。蠶官為司蠶之神。我國古代民間流傳之蠶官為女神,而此畫卻為一官服老者。五鬼除著犢鼻褲者外,通身裸露,相貌獰惡。

來源:山西博物院

地府五道將軍等眾(局部)

縱116、橫61厘米。據說五道將軍是把守路口之神,畫中兩員身披金甲的大將,右為正將,左為副將。隨後三名衛士,似為元代士兵之服飾。

來源:山西博物院

來源:http://public.dha.ac.cn/content.aspx?id=945721939677
4、其他
另外,也有一些不屬於上面這些題材的作品。比如這種:

[南宋]李嵩,《骷髏幻戲圖頁》,絹本設色,26.3cm ×27cm,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宋末,孟元老於《東京夢華錄》卷七曾談到,清明節前後,經常可見以真人化妝成骷髏,並表演「啞雜劇」的場面。(註31)由於南宋時期,描繪雜劇的小品冊頁,不乏具體畫例可資印證,諸如北京故宮庋藏的無款「眼藥酸」(插圖9)、「打花鼓」(插圖10)等均是。因此,「骷髏幻戲」圖的出現,亦可以解釋做反映宋代民俗活動的具體形象。不過,歷來論者對此作推測不一;有謂是貨郎假扮骷髏,藉以招攬生意的手段(註32);亦有人引述《莊子?至樂》的說法,認為畫中還隱含了生與死、苦與樂相互對比的深刻寓意。(註33)姑不論何種說法較近乎事實,李嵩於純供藝術欣賞的冊頁畫中,大膽創新題材,確已為宋代人物畫的內涵,拓展出前所未見的領域。

李嵩的環境雰圍,雖然暫處偏安之局,但蔡絛《鐵圍山叢談》還是披露了一段聳人聽聞的怪現象。當其時,由於朝野上下嗜古成癖,導致盜墓之風猖獗,屍骨橫陳的景象,時有所見。(註37)「骷髏幻戲」中的白骨,形象逼真,何嘗不是在這種情況下,才得以具體掌握的?而畫中婦人,面露愁苦,也與「市擔嬰戲」裡歡愉、活躍的氣氛形成了明顯的對比。原本以表現民俗趣味為主旨的題材,一旦感染及時代的衝擊,竟然可以轉化為涵義深刻的警世之作,李嵩前後期的風格差異若此,龔開藉民俗人物,圖寫象外之意,就更在情理之中了。

來源:

《論兩宋人物畫形質之變》,劉芳如,台北故宮博物院官網南宋李嵩《骷髏幻戲圖》解析
或者這種:

四、總結
總結懶得寫。
請看問題評論區 @安尼迪 的回復(覺得他說得好的快去點贊表白):

--------------------------------------------
最後,不針對答案內容(因為確實說得有些道理),只針對此答主很屌的態度,掛一下人。
有哪些名畫是畫鬼的?他們的作品體現了什麼? - 輝煌one 的回答 - 知乎

年輕人 @輝煌one 地圖炮開得不錯啊?
我是只會瞎幾把貼圖,沒有嘗試旁徵博引地分類解讀呢?還是從頭到尾都在用西方的視角,來理解「國粹」了啊?
你有「傳統書畫傳承」,所以你分量特別重?說得好像你比我引用的諸位研究者的研究水平都高、研究內容都要深入似的。那你好棒棒噢。(本來我看這人講話有點道理,也有條理。但他非要開地圖炮嘲諷,我小心眼,不扯各位名家大手前輩的虎皮,不躲在後面反駁,我很不爽。)
你自己很厲害,也沒必要嘲諷得全世界不如你吧。雖然我確實不是什麼名門出身、有家族文脈傳承,也說不上是科班出身的佼佼者,但我並不認為自己有被嘲諷的那麼差
最後,個人特別希望你所說的那些長輩們看到你說這種話,然後好好談談什麼叫好好說話。(雖然其長輩能教出如此懟天懟地懟空氣且恃才傲物的晚輩,也實在讓人不如何期待就是。)


多少英雄,做鬼雄。


前面有答主提到鬼的定義問題,這的確是答好此題的關鍵,a big question...假設死亡的具象化呈現是鬼的一種,那麼我想荷爾拜因(Hans Holbein)的《死亡之舞》(The Dance of Death)算是這樣的藝術作品。

此段摘自網路:「在當時的歐洲正是黑死病流行的時候,加上連年的戰爭,英法的百年戰爭之類的,歐洲的人口銳減到三分之一。面對人人都有一死,死亡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流行。在這個大前提下,有了《死亡之舞》…… 」


@Morrisa Tohsaka 對於你挂圖的那段,我承認是我的口誤,無論原因如何,我表示真摯的道歉。無論你接受與否。另一點我倒是想說下,屏蔽我之後再@我是沒用的,這也是為何現在我才看到你挂圖的原因。至於你維護南小兔頭這點,我或者有誤會,但也要說一說。


圖中那段話,在我印象中,說出來之前並未見你的文字,只有圖片,就像現在也已看不到被點贊最多的南小兔頭(現名南妹妹)答案一樣。

你自己很厲害,也沒必要嘲諷得全世界不如你吧。雖然我確實不是什麼名門出身、有家族文脈傳承,也說不上是科班出身的佼佼者,但我並不認為自己有被嘲諷的那麼差
個人特別希望你所說的那些長輩們看到你說這種話,然後好好談談什麼叫好好說話。(雖然其長輩能教出如此懟天懟地懟空氣且恃才傲物的晚輩,也實在讓人不如何期待就是。)

在你掛的那句圖中,我並未說是全世界,僅僅泛指當時已有的答案內容。比起持才傲物,我更認可戾氣,如今我不止在南小兔頭答案下的評論被刪,連她的答案沒了,那再談其他就是空泛的。你也不用提什麼年輕人和長輩,只是以後別維護如南小兔頭這樣的人就好,如果沒有維護,我便再一次道歉。


僅此澄清下我當時的心情,那是一種憤怒,沒有其他,或者當時你不維護她,我們會談的很愉快。

李老十卻堅持練書法,刻印章,畫水墨。他曾在一幅畫上題道:「今人論畫,開口畢加索,閉口馬蒂斯,何不談梁風子,何不說徐青藤?見了洋祖宗,便忘了老祖宗,如此恩忘,當掌嘴。」

一切都源於這句話,便以此收尾最好。

++++++更新+++++++2016.12.21
略微總結一下,其實說這麼多只是想說明,中國傳統國畫畫與書文互為表裡。很多歷史上的書畫名家往往也都是文學大家,想要理解他們畫作中的真意,除了人文生活外,對於傳統國學也要有通讀或領悟,否則很容易說出以形斷意的錯誤評判。

甚至由於這四書五經,使得歷經千年之後,仍讓書畫家們在某些方面的表達相似甚至一致。這一點是現代國內書畫專業教授時少有提及的事情,也是現代不少藝術專業人疏失的地方。

或許很多人會不服氣,中國藝術史、中國美術史之類的東西有很多,大家也都學過,可那東西只是告訴一個大背景,而不是告訴作者意圖啊。「一幅清朝的畫作與一幅宋朝的是非常相似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對傳統的尊崇。」這段話並不是我說的,可想說的意思是相近的。無論他畫的是否是鬼神,他都要融入自身對生活的理解,而傳統文化必然是重中之重,在這點上無知,那和普通老百姓沒什麼區別。

就這一點,我也曾請教過一些清民兩代書畫大家們先生的弟子後輩,雖然意見都並非如我般極端,可大多意見也較為中肯,就是「意會不可言傳,神妙皆在似與不似之間。」

因此很多畫作如人物對外的介紹,也只能是其肢體動作、表情神色、色綵線條、運筆用墨這類膚淺的東西。可肢體動作這種東西自己買一個美術用木偶模型擺放一下,瞬間就能分辨其真假,那還用我說什麼呢?

++++++更新+++++++2016.12.20
齊白石先生畫過鍾馗,張大千摹過莫高窟。無論是搔背斬鬼,或是下巴脫臼,都並非是憑空想像出來的。

齊白石曾言「所畫的東西,以日常能見者居多多,不常見的便以為虛無縹緲,畫得雖好,卻是不切實際」。他不僅草蟲花卉這樣認真,人物尤是,便如神佛仙鬼也多以生活為范。

《白石自傳》里也有記述說: 「說話要說人家聽得懂的話,畫畫要畫人家看見過的東西。 我早先畫過雷公像,那是小孩子的淘氣,鬧著玩的,知道了雷公是虛造出來的,就此不畫了……」

鬼神雖然是虛的,無人得見,但身旁人物卻真實客觀。所以白石老人畫實為虛,虛往實生,自然這畫的就生動活潑了起來。而從他的師承來看,如胡沁園這等前清書畫大家,可以一直追溯到北宋的胡安國,這或者可以間接證明中國傳統藝術的發展,從不是脫離生活而憑空假想出來的。

另一位雖然這提問中的答案目前還未提,但我想我一說可能都知道,就是任伯年。任伯年畫鬼畫鍾馗很傳神,可謂不借形抒意的表率。但是任伯年卻很善人物,除鬼神外他的人物也常被人津津樂道。其他還有如吳昌碩、陳半丁等先人也多是如此。

可以說但凡畫鬼神的,都善人物。因此他們體現的與其說是鬼神之象,不若說是人間百態更為貼切一些。而這百態,最終也成了畫家們借意抒情的根本由來。

++++++闢謠+++++++

李老十所作並非名畫,其人(李玉傑)也非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針對某傳謠答案特此說明,因為他把我屏蔽了→_→

中國美術家協會查詢系統

++++++原文+++++++

謝邀,其他答案貼圖好多,基本能貼的都貼出來了……我感覺自己來的有點晚,弱弱的說幾句好了。

  鬼在歷代從來不是一個模糊飄渺的定義,畫鬼也因這定義有了大不同。孔子有句話叫:「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大意就是說連人都侍奉不好,又怎麼好意思去侍奉鬼神。然而他還有一句不太常見的話叫:「非其鬼而祭之,諂也。」這句話的意思就很有趣了,不是自家的鬼而去祭拜,那就是諂媚阿諛。

由此可見,最早的鬼,指的不是鍾馗閻羅,而是自家已逝的先人。而那時的先人,都被認為是像《龍鳳仕女圖》那樣要升天的存在。如果忽略這一點,單純將鬼的存在歸於宗教迷信,就顯得很愚昧了。

且因為這看法和孔子的那句話,我要大不敬一下了。

逝去的先人誰家都有,這年頭在知乎看帖的那個個背後都漂著幾畝地那麼多。但除了自家的以外,這一時間半會的只能想起歷代王朝的那些帝王畫像。也因為這畫像我才想起了這句話,而從這一點看,無論這些帝王被吹捧的多麼好聽,死後也僅僅只是一個鬼,家鬼。朝代更迭之後有些還成了孤魂野鬼。他們死後非非常事基本無人理會,那被他們吹捧過的存在呢?

所以從冊封鍾馗成神這件事上,因為佔了些「非其鬼而祭」的不正統性,也就讓人明白了鍾馗本身仍算是鬼身,只是李隆基有愧與他,人們感懷於鍾馗事迹,所以默許了某昏君說法,自發地默許了鍾馗因鬼而神的造神行為。

《醉翁談錄》金盈之版曾見載:除夜,舊傳唐明皇是夕夢鬼物,名曰鍾馗,即覺。命工繪畫之。至今人家圖其形,貼於門壁。爾後,道教尊鍾馗為門神,封鍾馗為祛鬼逐惡的判官。

然而被畫出來的不僅僅是鍾馗或閻羅。歷朝歷代人們的創作動機從來都是保持人們心理需求的。

比如地獄變相圖,因為佛教的興盛,所以吳道子畫了它。但它要表達的鬼僅僅是受難困苦,因生前為惡得果報的效果。而像《骷髏幻戲圖》《鬼趣圖》這樣的存在,卻是從生活的角度去出發,去臆想人們死後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那麼這表達的就是先能事人後能事鬼的一種態度端正了。

這作品其實都是這些作者和當時人們的主流思潮和生活心態,以及對文化傳承的一種見證理解。

像《聊齋·鬼市》中的: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或《定伯賣鬼》中的: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

都是在揣摩鬼的生活方式,只是這些遐想都還遵循著一些自古傳承的東西,無論是定伯賣鬼,還是歐陽修的《條例左氏之誣甚悉》,其中提到的新老鬼之輕重,在《左傳》中也都是說過的。

「吾見新鬼大,故鬼小,先大後小,順也,」

而杜甫所做的:新鬼煩寃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也不過是擬人化的猜想而已。因而看畫還需看時間,看創作動機,看當時的人文背景。常見一些鬼故事書籍在這方面很有益處。我列舉一些如下:
《閱微草堂筆記》、《子不語》及續、《傳奇》、《異聞總錄》、《宣史志》、《玄怪錄》及續、《博異志》、《夜譚隨錄》、《耳食志》、《金壺七墨》、《太平廣記》、《淞隱漫錄》、《廣異志》、《夏侯鬼語錄》、《稽神錄》、《靈怪錄》、《河東記》、《三水小牘》、《鬼董》、《癸辛雜識》、《列異傳》、《瑩窗異草》。

(這是以前我涉足過的一本書中所提過的古籍名錄。那書本身我一時半會也翻不到了。)

題外話:《骷髏幻戲圖》這個其實還是挺驚悚的,引申這角度想想,祖宗們死後都等著晚輩生娃娃含飴弄孫,都不升仙輪迴,嘖嘖,假如誰一不小心的開了天眼,放眼望去滿街都是祖宗,這得跪幾年?


說起這個話題我想到我boss看李老石畫的鬼斷言過他肯定見過鬼 ,因為沒見過鬼的人是畫不出來的。06年時候國博辦李老十逝世十周年紀念展,帶兩個小姑娘去看真跡,都看得嚇出一身冷汗不肯進展廳了。

李老十 ,祖籍山東,1957年生於哈爾濱。198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民間藝術系。曾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


1996年從北京國際飯店第二十二層跳樓自殺。


現在在百度上搜還會搜出這種新聞。

目不忍視啊。

李老十先生安息。

不知道你想不想看看我的專欄,讓我們聊聊藝術~
http://zhuanlan.zhihu.com/nanmeimei


宋代的風俗畫 蘇漢臣的《骷髏幻戲圖》

還有清代的 揚州八怪 羅聘 也是善畫鬼的 《鬼趣圖》


這兩幅帛畫是從初中課本到大學課本(如果有美術課本的話)著名的存在啊~特別是第一幅!每個相關的課本必出現!??? ¨? ?????? ¨? ?????? ¨? ???
(是人死後打算升天當神仙的鬼~)

《龍鳳仕女圖》1949年2月在湖南省長沙市陳家大山楚墓出土,全畫的主題是祈求飛騰的龍鳳引導墓主人的靈魂早日登天升仙。

《人物御龍圖》1973年在湖南省長沙市子彈庫一號墓出土,也屬於葬儀中引導墓主人升天這一類祈禱性作品。長沙楚墓啊~小哥要不要走一遭?(?ω?)


《最後的審判》米開朗基羅


龔開
元代
《中山出遊圖》
畫鍾馗 還有鍾馗他妹 以及一些小鬼
可能覺得當時的社會就是鬼怪橫行吧 少數民族的統治下 社會等級的劃分 科舉制被取消 文人被歸為「九儒」(後面就是乞丐了) 被壓制的很厲害 需要一個像鍾馗一樣的人來清除這些「鬼怪」


唐代吳道子的《地獄變相圖》。據《唐朝名畫錄》記載:「嘗聞景雲寺老僧傳云:"吳生畫此地獄變相時,京城屠沽漁罟之輩,見之而俱罪改業者往往有之。"」體現了古人對於鬼神的敬畏心態,類似於「十八層地獄」,介紹了罪孽慎重的人進入地獄後所遭的罪責完全是自作自受。
通過地獄、鬼神、業報之類的概念震懾大眾,使人民多行善、少犯罪。
在現在,這些概念從科學的角度講完全站不住腳,有時會誤導一些缺乏科學常識的普通民眾。


來一張畫正規編製的神仙: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中國畫中使用色彩的問題?
文藝復興時期西方美術的入門書籍有哪些?
歷史上有哪些作死的藝術家?各有哪些作死行為?怎樣評價其行為?
藝術作品除了包含繪畫外,還包含其他嗎?

TAG: | 藝術史論 | 中國美術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