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豆瓣評分來評定一部電影的優劣,是否合理?


普遍情況下,我們會說豆瓣6分以下是「爛片」,7分(或者7.5分)以上是「值得一看」。我個人覺得這個說法確實是ok的,但並非不存在問題。
第一,你不可以將豆瓣的所有類型片放入同一個評分體系。
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我們普遍對超級英雄電影非常寬容——不僅僅是普通觀眾,影評人亦是——只要不到《雷神1》《美國隊長1》那個程度,基本上絕對在7分以上。比如說,上映時同樣都是8.2分的《銀河護衛隊2》和《愛樂之城》,但你應該知道這裡面的含金量是完全不一樣的。(現在一個降了0.1一個升了0.1)
不僅僅是電影類型,地域之間也存在差異。比方說,不得不承認,豆瓣觀眾對於目前的院線國產電影要求是有些嚴苛的。(當然我們也應該承認,一部分國產爛片打負分都不足為過。)而我前兩天為了科林叔看完的《BJ單身日記》三部曲,這個類型的瑪麗蘇無邏輯意淫劇情,真的值得統一的7分以上嗎?再比如,前段時間看日劇觀察下來,事實上對日劇的打分體系也完全不能用作國產劇的範疇,當然這也就包括韓劇英劇美劇,以及英美(主流)電影歐洲(非主流)電影印度電影等等等等。
實際上,地域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以怎樣的心態看待這部電影,因為只要是涉及地域,一定程度上就涉及了影片背景國情等等因素。例如《大護法》的8.0分,我們確實承認這部電影存在這樣那樣的硬傷,同樣題材在國外電影中也不乏優秀的案例,但這樣一部自分級且帶有寓言色彩的反烏托邦(or反極權)國產動畫電影打出這樣的分數就有一定的道理。同樣,《摔跤吧爸爸》9.1分確實有點虛高,但當你結合了印度國情,這樣一部帶有超前性的有育人意義的電影就值得人們深思和尊敬。
這其中又牽涉到了接下來要講的幾點問題。
第二,受眾範圍。一千人打分平均下來的9分和十萬人打分平均下來的9分含金量一定是不同的。與國劇甚至部分英美劇相比,日劇的受眾終究是有局限性的。再比如小眾的美劇,單純的喜好顏值或者基情的觀眾在小範圍內的褒貶,這個高分或低分就都是要被打上問號持保留意見的。再舉個例子,比如我男神的《刺客信條》5.4分(五萬人評分),另一部差不多爛的《百夫長》6.3分(七千人評分),差了將近1分,但你並不能因此就說前者比後者更爛。實際上我覺得兩者敘事同樣垃圾的情況下,前者的視效甚至更勝一籌。但問題就在於,《刺客信條》是一部耗資巨大陣容強硬不論國內國外都有著巨大反響的作品,關注這部電影的不僅僅是演員以及編導們的影迷,還有大量原版遊戲無比忠實的粉絲,他們看電影的角度對電影的預期和要求都是一部小規模上映未引起多少水花的普通B級片(甚至現在只有粉絲會去看的電影)無法比擬的。
第三,說到底,評分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甚至影評人可能也只能說是趨向於客觀,而無法完全摒棄主觀。我們常常見到一種說法——「多一星為了xxx」「為xxx減一星」。這種情況多見於小眾電影,比方說第二點裡所講的為「顏值和基情」打出的高分。但實際上這個問題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我偶像去年參演的電影,雖然那部電影依舊是妥妥的低分,但短評中不乏「一星給xxx(我偶像)一星給xxx唱的主題曲」…可問題是,他真的值得這一星(即兩分)嗎?他的演技有多好嗎?……所以憑什麼呢?就憑粉絲多嗎?當然,這些想法,包括我以上對於《BJ單身日記》的想法,這都是我個人的主觀想法,並不能代表任何人。歸根結底,這是因為豆瓣的觀眾並非普遍擁有專業知識的影評人,且即便是影評人,也並不百分之百的等於權威,等於標準答案。我也經歷過豆瓣5.0的電影我覺得好看,8.9的片子我覺得一般,但我並不因此而懷疑自己的判斷。
看電影其實是自我探索的過程,分數雖然存在以上的局限性,但確實是接觸好電影的捷徑。然而當你要對電影真正地有一套自己獨特甚至獨立的認識見解則是一個沒有捷徑的過程。


基本上還是比較可靠的吧,不過豆瓣的評分有時候是包含了觀眾的情懷在內的,所以跟單純從專業角度來看可能有所出入。比如《大聖歸來》的評分是8.2,《功夫熊貓1》也只有7.9,《冰雪奇緣》8.3,大聖歸來在技術和完成度上還無法與迪士尼、皮克斯相提並論,但是它在國產動畫的發展上的影響是很重要的,廣大觀眾也對它充滿了感情。再比如《摔跤吧爸爸》在豆瓣上有9.1,是難以企及的高分,其實它在專業角度來看可能並沒有那麼出色,但是它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觀眾的情感。


不是有一句評價嗎——「豆瓣分高的電影不一定好,但豆瓣分低的電影一定不好」。


豆瓣評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客觀性。
是各種主觀評價糅合出來的客觀評價。

我認為,豆瓣裡面高分(8分以上)的肯定是好電影,低分(6分以下)的肯定是爛片,中間分值(6-8分)的要看個人口味和興趣所向。

有些電影,分值不算高,但是我喜歡,那它在我心中就是9分以上;有些電影,口碑好,分值高,符合大眾審美和主流意識,但是不是我喜歡的風格和類型,那它在我心中最中也就6-8分的水平。

「評分」始終是客觀的,或者說是大眾眼光,我個人認為一部電影的好壞,客觀體現在評分上,但最好不要影響到自己的觀感。

自我意識管理太差的人,看電影習慣先看評分,評分低的就不想看或者說帶著「低分」的心理暗示去看,觀感會大打折扣。

寫的有點雜亂,總結一下:我個人認為,一部電影的優劣以大眾評分判定是不太合理的,除非是沒有爭議的極優和極劣的電影,個人興趣所向也是很重要的判斷標準。


大部分可信,但是也存在異端,畢竟每個人口味不一樣,也許你就是那個佔少數的人。
拿喜劇片吧,有些笑點少數人能get到,大部分人就覺得不好,分低了,但是少數人喜歡覺得分低。
下面這個電影就是個例子

這片當時邊看邊笑,把睡覺的媳婦吵醒了,還跟我抱怨。
威爾法瑞爾就不用說了,他的電影個個都無厘頭搞笑,馬克這個正劇演員演搞笑片也還算合格。
劇情就不說了,各種細節把我笑癱。
但是6.1分我覺得夠低的。

再看這個

打三星以下的那些人肯定覺得不準,不是嗎
所以,見仁見智,想看就看,別被打分誤導,也許會錯過天堂


不合理。

因為評價的絕大多數都是群眾,而不是專業的電影人。一個有外行評價出來的東西,和朋友圈的偽科學是一個道理。

豆瓣不是一個專業的平台。評價電影的優劣,自然是不合理。

但是評價受歡迎程度,還是補交合理的。

但是,優劣≠是否受歡迎。


看當下的電影,豆瓣評分有可能有水分,因為水軍在攪局。

看已上映多年的電影,豆瓣的評分可參考性極強。

話說回來了,看已經上映多年的電影,怎麼看?自然是盜版下載了。

豆瓣都是文藝青年,文藝青年居無定所,動不動就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怎麼可能有穩定收入?怎麼可能花得起錢去買電影票呢?

就拿我自己來說,豆瓣TOP 500中,我也看過幾部,

又有哪部是花了錢看的呢?

廢話有點多,總之,如果你習慣了用電腦下載、觀看電影,

豆瓣的評分標準、審美情趣肯定跟你合拍。

反之,如果你是喜歡進電影院看電影的人民幣玩家,

——既然不差錢,有沒有評分作為參考,又有何妨?


評分僅僅是個參考值而已。

然而就以參考值來評定一部電影的優劣,無論在哪個平台都都不合理。

但是就參考而言,跟其他幾個平台相比,豆瓣的參考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當然不行。

豆瓣評分是一群影迷打出來的平均分,只代表這一個群體的主流意見,其它什麼都代表不了。

千萬不要以為這一群影迷更「專業」,於是就期待他們打出更「客觀」的分數。他們只是更熱愛電影,但也有自己的喜好和偏見。

不要給這個指標附加太多意義,你認可就參考下,不認可就別看。


豆瓣評分還是很有參考作用的,但是近幾年的影評已近沒法看了,看老電影可以去欣賞下大神的影評解析。


高分的不一定很好(不過起碼是合格的,是不是符合這個分數就不一定了)低分的絕大部分都不行,尤其是6分以下的,恐怖片除外,還有是看評價人數,評價人數越多越接近主流人群的觀感但是在影評人那裡並不一定有這麼好,冷門片的分數反而是最不靠譜的,基本都是過高或者過低,所以這時候就需要關注一些和你口味相近的影評人,他們的綜合評分對你來說會更加準確


其實你不要把豆瓣評分看成是評價電影的指標,而是看成看過的影迷推薦的程度不是就可以了么?豆瓣評分其實也就是推薦作用,打分的時候都是「一般」,「強烈推薦」這些字眼,就和你片荒了打開推薦電影的公眾號,看看他們的推薦一樣,只不過豆瓣是更多的人在一起推薦。


大部分很合理,但是你絕對的以豆瓣評分來挑選電影可能會錯過好電影,再一個電影的個人喜好以及當時的觀影心情很重要。舉個例子黃金大劫案豆瓣只有6.8分和美人魚一樣但我就覺得我喜歡黃金大劫案。還有豆瓣這類網站對於蘊含人生哲理和悲劇故事也比喜劇片寬鬆,比如同樣是開心麻花出品的夏洛特煩惱和驢得水,兩部都是比較優秀的電影。
綜上所述對於豆瓣6分的電影值得一看7分以上就是精品了。但是也要有自己的標準。


謝邀。

我覺得豆瓣基本能衡量一部電影的好壞,豆瓣里的人大部分觀影水平還是比我這種普通群眾高的多的,所以評分基本能衡量一個電影的質量的,只有少數人有點矯情。


每個人的喜好都不一樣!

每個人的審美都不一樣!

每個人的評判標準都不一樣!

就像網購商品時,有的人覺得還可以能將就用就給五星好評,有的人覺得必須各個方面都完美才給五分好評。

但是低分一定準確的,大家都覺得差的一定好不了~


這個肯定是呀!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其實主觀的評分並不合理,每個人每個時刻的感受都不一樣,你覺得好看可能只是契合了你當時的心情。


非線性奇異方程組無解,但是可以通過levenberg-marquardt演算法得到最優解。豆瓣評分就是給迭代初值,評分人數就是方程組個數,如果初值與真值差距不大且者方程組個數足夠多,是可以反應大眾看法的。


觀眾不同,優劣的定義就不同。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 豆瓣現在的定位已經從早期的文藝青年口味逐步轉化成為精英中產的口味。豆瓣評分更符合一線城市有一定閱片量的電影觀眾對電影質量的評價。雖然已經不小眾了,但離主流觀眾口味還有距離。
  • 但是中國電影市場現在已經出現了非常明顯的不同層級城市的觀影隔離。三線以下城市主流觀眾(就是大家最喜歡說的「小鎮青年」)對大多數豆瓣高評分影片並沒有太多認同,更喜歡強刺激、劇情簡單、有國民明星的商業片。
  • 電影票房是這兩部分觀眾的合力,豆瓣評分卻主要由一二線觀眾的口味形成。這主要是由於三線以下城市的觀眾「沉默」性更強,更少是豆瓣這樣的平台的用戶。
  • 相比於豆瓣評分,貓眼評分離主流觀眾群體的距離更接近。基本上,如果豆瓣評分高於貓眼評分,就可以定義這是一部風格化/有門檻/可能文藝的影片;而反之則是商業性更強,更接近主流觀眾的商業片。這兩個評分差距越大,則特徵越明顯。

我覺得一部電影的評論人數在一萬以上為基數,如果評分在7分一下那這部片子就是差片,如果評分在7-8分之間 就是不錯 可以看看,如果在8.5分以上分 就是精品,強烈推薦… (個人愚見 )


推薦閱讀:

假如你是身處某恐怖影片或遊戲的環境中的配角,怎樣才能儘快辨認身邊哪個人是不是主角?

TAG:電影 | 電影推薦 | 電影製作 | 豆瓣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