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電影進軍世界就要套搬好萊塢模式 ?

#請回答2016#1.為什麼中國電影進軍世界就要套搬好萊塢模式 ?2.有哪國電影套用好萊塢工業化流程後徹底打進好萊塢了嗎 ?3.大家要是喜歡看好萊塢模式的電影為什麼不直接看好萊塢電影?4.文化輸出應該靠文化本身吸引外人還是套用模式討好外人 ?5.大家看電影到底是在看什麼?演員,故事,美術,特效等等各佔多少百分比?
有要聊聊的嗎???


極端主義可算中國近代的常態。

大清朝那會兒還提倡一點中西結合。

民國一來就要全盤西化,徹底到巴不得漢字都要廢除。

 陳獨秀:「強烈地主張廢除漢字,中國文字,既難載新事新理,且為腐毒思想之巢窟,廢之誠不足惜。」
  吳玉章:「漢字是古代與封建社會的產物,已經變成統治階級壓迫勞苦群眾 工具之一」
  魯迅:「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漢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
  劉半農:「漢字不滅則中國新文化無望。」
  瞿秋白:「漢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齷齪最惡劣最混蛋的中世紀的茅坑!」
  呂叔湘:「現在通行的老宋體實在丑得可以,倒是外國印書的a,b,c,d,有時候還倒真有很美的字體呢。」,「拼音文字能機械化,漢字不能機械化」
  蔡元培:「漢字既然不能不改革,盡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
  潤之:「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道路。」

你說漢字寶寶心裡苦不苦,累不累?你說它惹誰了。無奈這些先生們看一切舊的東西都是不順眼的。好在那會兒染髮技術不算髮達,不然先生們定會發起一項運動非把中國婦女全身的毛都染黃了不可~

那些極端的話現在看起來都不像是個正常人能講出來的。但是在那個時代,這種極端的話語似乎成了一種政治正確,越極端越顯得你愛國心切似得。

當然歷史已經打了上面諸位的臉,事實證明漢字不廢除中國也不會亡,漢字不廢除中國也可以強大。

後來的各種瘋狂的運動,也都是極端主義的產物。我稱之為:擠痘痘主義。意思為不顧事態發展的自身規律,企圖用一勞永逸的方式暴力解決問題。最後往往留下不可磨滅的「痘疤」

回頭看看我們的影視圈,撇開圈錢的那批人不談。本行業的人正在積極推動工業化。十幾年前還有人討論一下中國的民族電影是啥,近年好像沒了

電影的工業化是個虛偽的概念,因為電影並不是一堆機器人去拍的,而是一群人拍的。所以工業化的本質是電影人職業化


只要我們的電影教育跟上去,整體水平高了之後就算還是小作坊式的電影,水平依然能上去。整體從業人員專業化,你再想「工業化」就容易了。而不是反過來靠工業化去提高整體水平。順序不要搞錯了。

而以我有限的接觸來看我們的影視學校騙錢的居多。交出來的學生基本就兩種:

  1. 只會三鏡頭法
  2. 連三鏡頭法都不會

——————————————————————————————————

同樣的商業片我們還算希望看到中國面孔,聽中文。這是個文化認同感的事。
不過

中國人目前還是文化難民,談不上什麼輸出

——————————————————————————————————

學習 跟 照搬 是一會兒事么? 因缺斯丁

我再再再再舉一次菲律賓的例子。

菲律賓是非常一個值得我們學習和反思的國家。因為這個國家很擅長於照搬。他的國家制度就是整個照搬燈塔國的,結果呢?你會移民菲律賓么?

菲律賓的電影也是一樣。鍵盤俠們天天喊著要放開進口片,帶入競爭才能進步啦,鯰魚效應啦。菲律賓最高一年進口過800+的外國電影。競爭大不大?結果呢? 你看過菲律賓電影么?

你以為我們沒照搬過么?北京電影學院就是照著蘇聯的電影製片廠辦的。


又要利用民族主義 愛國主義騙錢了


推薦閱讀:

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女導演有多難?
VR電影的創作能否用人的注意力幻象去解決一些關於焦點的理論問題?類似變魔術,誤導關注點但別的信息在變?

TAG:電影 | 電影製作 | 電影產業 | 電影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