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路小說中「精靈」的概念是怎麼出現的呢?

我看到很多有名氣的網路小說都在強調「精靈」和指環王中僅僅是尖耳朵的俊男美女不同,而是一種長著昆蟲翅膀一樣,擁有強大的元素魔法,就像是《彼得潘》裡面彼得潘的朋友小叮鈴一樣的形象,這個形象最早是出自英國傳統傳說的嗎?為什麼中國的一些網路小說要刻意區分其中的不同呢?

與之相比,在表現元素精靈(Elemental)的時候,又是怎麼區分與原本精靈種群概念的不同的呢?


瀉藥

請分清 妖精,大妖精,精靈,元素精靈,精怪 這幾種西式魔幻常見種類

指環王那個叫 精靈族,嚴格來說和西方傳說精靈不完全等同(魔獸裡面的暗夜精靈,血精靈也都是二次加工的)

造成混亂的一部分原因是中譯的混亂


最初西方古代神話里的精靈,就是托爾金作品中高大俊美的這種精靈。
但是後來,elf 這個詞在西方民間故事裡被玩壞了,變成了長翅膀的小仙子。
名家的作品(比如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又進一步固化了這種概念。
結果到了托爾金時代,所有人眼中的精靈都是長翅膀的小仙子了。精靈的北歐神話傳統斷絕了。
托爾金在《魔戒》附錄和信件里都吐槽過這個問題,還把莎士比亞批判了一番。
結果《魔戒》的巨大成功又復興了早期的精靈形象,現在反而是小仙子式的精靈成為小眾了。
不過,作為虛構種族,精靈本來就沒有固定設定,你喜歡在自己的作品裡怎麼設定那是你自己的事,作者是自己作品的上帝。你把精靈設定成丑如獸人矮如霍比特人也沒問題。


謝邀,不知道,我猜是因為嬌小玲瓏天真無邪的漂亮小蘿莉形象比較符合某些YY者的審美。


其實現在中國對「精靈」的認知,跟日本的二次創作有著跟大的聯繫。
精靈這個詞在歐美其實並不只是一個物種,Elf是我們認知最普遍的「精靈」,早期也曾經被翻譯成妖精(在早期令人尷尬的譯林版指環王翻譯中,你們的瑟爹——林地精靈王瑟蘭迪爾被翻譯成了妖精大王)。源自日耳曼與北歐神話。來源各神話體系中各不相同,但往往都被描繪成擁有稍長的尖耳、手持弓箭、金髮碧眼而容貌美麗、高大且與人類體型相似、居住在人類稍有涉足的森林之中神秘而與世隔絕的日耳曼人的形象。而在隨後的創作中,Elf精靈逐漸成為了古老而龐大的種族,與神靈、自然等神秘符號維持著超乎想像的聯繫。而在日本的創作中則添加了不少東方對於女性審美的特性,比方說纖細(托爾金筆下的Elf精靈可是相當強健而善戰的,這是很多經由電影了解指環王的人所想像不到的)。這些特性隨著日本文化輸出產品的反饋又影響了歐美的傳統認知,最後形成了我們現在對於精靈一詞的最廣泛認知。
Goblin詞源的精靈除了傳統的怪物「哥布林」(其實更接近地精)外,更多的近似於指環王中的霍比特人或者西方魔幻作品中常有出現的半身人形象。他們身材近似人類兒童,尖耳,好捉弄人。也可以算作是現在認知的矮人(Dwarf)種族的文化起源之一,而在隨後的近代詩篇創作中,Goblin被逐漸被描寫成邪惡、貪婪而缺乏智慧的生物,並且進而作為原型演化出了獸人(Orc)種族。
Fairy詞源的精靈則更多的偏向於「小精靈」和「小仙子」的概念,當然他們也是常被翻譯成妖精。這是很典型的早起自然崇拜的擬人概念(或者說最早的娘化?),這種精靈多半有著昆蟲般的翅膀,居住在森林中,擁有著神奇的自然力量。而在近代的詩篇和童話描寫中,她們逐漸變成的只有手掌般大小的存在。最後在英國作家詹姆斯·巴利的註明童話劇《彼得·潘》中被定型。
還有一種精靈,同前者Fairy一樣也是源自自然崇拜,。但由於所處凱爾特神話體系,呈現出的效果也截然不同,並且。現在流傳的結果,他們往往更加接近神,是以美麗女性姿態登場的自然、超自然符號。比如在亞瑟王的神話中登場的湖中夫人(Lady of the Lake),曾賜予亞瑟王無堅不摧的湖中劍。同樣的,在其他凱爾特神話中也有森林夫人、海夫人等形象出現,而我們很熟悉的金斧頭銀斧頭的童話,其實也是這種自然精靈的變種。當然他們也不總是以正面形象出場,有時他們也會體現出狡猾和貪婪的特性。


謝邀,第一張圖叫做fairy,西方童話的小仙子,我也在用這個設定,寫作里設定了好幾個亞種族了。
第二個是elf,最早來自魔戒的精靈族。

至於國產?中國玄幻根上就找不到和精靈有關的動物,只有精怪,妖怪,妖精。


謝邀
精靈和妖精是兩個概念 這樣就搞清楚國內外定義上的區別了


受邀而來。
國內網路小說的精靈概念,應該是作者們融合了西方神話,魔幻,國內神話,傳說等中的精靈,妖怪,妖獸等,而形成的。
穿越大亂斗,拿來大雜燴的創意,除了MARVEL公司的OAA概念,20世紀80,90年代,國內作者也弄出許多《孫悟空漫遊美國》,《葫蘆娃大戰變形金剛》等穿越大亂斗的小說,漫畫作品了。


阿肯兄提問的,所以就來回答一下

首先,就是因為中文網路小說中的「精靈」一詞因為可能對應的形象太多,指代的形象還不夠固定,所以每次還要特意強調下是長著翅膀的小精靈。所以「網路小說」中的精靈概念就無從談起了。
直接來說說中文下「精靈」的意思吧。

實際上精靈一詞自古就在中文中出現了,百度上就能找到這樣的解釋。

精靈之氣。古人認為是形成萬物的本原。

《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

唐 孔穎達 疏:「陰陽精靈之氣,氤氳積聚而為萬物也。」

南朝 梁 沉約 《齊武帝謚議》:「含精靈於五緯,駕貞明於三象。」

唐 高適 《同觀陳十六史興碑》詩:「 荊 衡 氣偏秀, 江 漢 流不歇;此地多精靈,有時生才傑。」

本意就是上面說的「精氣為物,遊魂為變」
所以在中文語境下,許許多多的奇幻生物就都被統稱為了「精靈」也許準確的叫法也有,但定義不夠普及最終還是會出現混亂。

彼得潘那種精靈,應該叫做小精靈、或者仙子,英文Fairy
這種設定很適合做主角的小助手之類的

指環王那種則是 Elf 精靈,和人類體型相當(略大但還是可以穿一條褲子)的種族。

另外除了這兩種,還有很多種可能被稱作精靈的存在,比如通常不會被叫做精靈但說是精靈也可以接受的各種妖精、地精等。

另外常用的精靈就是:
比如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寧芙,自然環境孕育出的精魂(樹木河流成精了變仙子之類的)這個設定其實更接近中文「精靈」一詞原意。

再就是阿拉丁神燈里的燈神,也會被稱作精靈 genie

總之,因為中文下的精靈一詞的含義可以表示所有奇幻魔法生物,所以本不相干的一些種族全部都在中文語境下被統稱成了精靈。不得已,寫小說的時候就往往要強調一下自己描述的到底是哪種精靈(也可能他們也沒搞清楚每一種的其他叫法,直接管小精靈叫仙子不就沒問題了么)

而元素精靈,這是一個整體的單詞,你也可以稱他們為元素精魂或者隨便怎麼叫,但是他們的重點在元素,可不要把他們當成精靈啊~


還是覺得大部分網路小說中的長耳朵精靈,都來自魔獸世界的影響,有的還會像魔獸一樣區分什麼暗夜精靈,高等精靈。

而魔獸世界中的精靈形象,又是從魔戒中演變而來的,再往前,就可以追溯到日耳曼神話故事了。嚴格來說,應該叫精靈族。

而長著翅膀的小精靈,往往來自於童話故事。一般還會叫她們仙子,或者妖精。
特點是身材小,帶翅膀,會魔法。

元素精靈就完全不同了,它們也來自於神話故事,不是普通的種族,而是元素的擬人化產物。

很多魔幻小說里,寫到魔法師冥想,能感應到元素xxxx,差不多就指的是元素精靈吧。


謝邀
感覺受邀很惶恐啊。我只是略微回答過幾個和魔戒有關的問題,了解了魔戒故事以及精靈寶鑽等一些書的內容,並沒有去系統研究過精靈的發展,所以也幫不到題主啦


推薦閱讀:

TAG:網路小說 | 西方奇幻小說 | 西方文學 | 魔戒 | 仙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