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區別包豪斯和 MUJI 的設計風格?
雖然說MUJI的產品立足於日本文化,而包豪斯一貫保持著「形式追隨功能」的簡約,但是真正如何去區別這兩種產品實在有點難,因為它們在簡約的形式上太相像了
謝邀!
收到邀請好些天了,一直沒有答題,看到有包豪斯、MUJI、風格這3個關鍵詞就頭大了,似乎都是被談爛了的東西,其實事情並不然。
說起包豪斯大家都談論風格,但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有非常大的誤區。
因為此題在某種層面上的誤區,所以要真正解釋這個問題,會繞一個比較大的圈,有耐心的朋友看看吧。工業設計、建築設計科班出身的,或者設計類研究生的就不需要看了,這應該是基礎的常識。
-
引言:
我記得我第一次聽到包豪斯大概還在1999年左右,當時還在考學前,在畫室畫結構素描。畫室的老師說:「哎喲,你結構素描畫得有感覺嘛,有沒有興趣考工業設計啊」。我當時一門心思想考版畫系或者雕塑系。根本不知工業設計為何物,還是問了一下,工業設計是什麼,老師說:「你去看看包豪斯的東西」。那是我第一次聽到包豪斯,但是我以為包豪斯是一個人。
後來,還真聽了老師的開始學習工業設計的表現技法,最後讀了工業設計專業。
到2000年以後我才知道包豪斯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學校,但是那個時候已經不流行包豪斯風格的東西。到處都是後現代的東西。
那包豪斯是一種風格嗎?我認為狹隘的講可以說是,但廣義上來說它不是一種風格,它是一個開始,它是現代設計的開始。
名詞解釋包豪斯:
包豪斯,Bauhaus這是德語發音的,很多人以為是純粹有關建築設計的。 但是實際上格羅庇烏斯(WALTER GROPIUS包豪斯學校創始人)給它的定義是「建立一個體系」。而並不是單單是為建築設計,而是為所有設計建立一個體系,用科學的方法為平面設計、產品設計、建築設計、傢具設計、舞台設計建立一個體系。為這個目的而設立一個學校系統的培養設計人才。它是區別於傳統繪畫等藝術院校的學校,第一所真正意義上推動現代主義運動的設計學校。而現代主義運動的核心是設計為功能服務為第一位。這是完全區別於以往千百年來設計更多注重形式的偉大變革,因為以前所有產品涉及設計都是為權貴服務的,他們需要的更多是彰顯自身地位、權利、金錢的形式。同時,這也是建立在工業化大生產、流水線、標準化製作的時代背景上的。應該可以說是現代化設計的里程碑。
前世今生:
但是,包豪斯學校真正存在的時間只有1919-1933年短短的14年時間,先後3遷校址魏瑪、德紹、柏林,最後在柏林就被希特勒派軍隊撤銷了這個學校。這裡30多個老師,總共培養了1200多個學生,鳥獸散,大多流亡海外,包豪斯體系最重要的2個老師,格羅庇烏斯、密斯凡羅德都去了美國。(1200多位學生中其中有3名來自日本)。有些去了英國、法國。包豪斯的理念就這樣在歐美傳播開。但不久後2戰爆發現代主義運動隨之停滯。
2戰結束後,德國重新從美國召回格羅庇烏斯,以包豪斯理念和體系為主體創辦了「後包豪斯」學校-----烏爾姆設計學院(Ulm Design School,德文縮寫為HfG)。
而這時,現代主義運動又重新開始進行,密斯費德羅為主的國際主義開始盛行,國際主義的建築號稱一度統治了人類2/3的天際線。各個分支流派也有了各自的發展,比如柯布西耶的精英主義、風格派的抽象功能主義、未來主義、極簡主義、超現實主義、後現代主義等等。在我看來無不是建立在包豪斯所建立的設計基礎之上的衍生。包豪斯推動的現代設計體系在現代主義運動中已經成為不可否認的血液和基因。
包豪斯的內涵:
包豪斯體系究竟是些什麼內容呢?
- 三大構成和設計心理學。三大構成就是任何學設計的同學都會在大學學到的基礎課程: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
- 包豪斯第一次提出了TEAM在設計里的作用;
- 第一次提出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概念。包豪斯學校不關有專業的理論課程,還有木工坊、五金加工室。
當然,設計理論和設計教育發展到了今天,隨著科學技術、材料的不斷發展,設計類型的豐富,我們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和科學,添加了人機工程、交互、產品語義等等。
當時的包豪斯體系還處於現代主義幼年時期,它認為設計的內涵由3個主體構成即:
- 功能、
- 材料或技術、
- 形式。
包豪斯認為之前的設計只為權貴服務,過於注重形式。而包豪斯提出的是帶有強烈浪漫主義民主色彩的理念。除去所有繁複的形式,設計只需要滿足基本功能。
這其實是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非常強的聯繫的。包豪斯的教師、學生,乃至校長都有明顯的意識形態上的傾向。其中第二任校長--漢斯.邁耶就是共產主義者。
包豪斯主張設計應該為更加廣大的無產者服務,滿足造物的基本功能需求,弱化權貴的形式,用簡單的幾何形態、簡約的色彩搭配和工藝流程來製作,以滿足更低的消費能力的人群。這當然是在工業geming發展多年之後,工業化大生產提供的技術和材料的支撐的背景下,同時也是社會運動的背景下的。
當時的包豪斯風格於建築,這種空間尺度比較大的產品上,帶來的效果無疑是震撼的,它的標準化製作、概括性的幾何形態、快速的搭建時間,無論在建造成本和滿足人類的物理需求上都是成功的,在形式上也給世人煥然一新的感覺。
但是在與人體接觸和使用比較多的產品設計上只是基本滿足了人類的物理需求,而忽視了即使作為無產者同樣對於產品在精神上也是有需求的。
同時,當時的包豪斯體系並不成熟,概括性的幾何造型並沒有考慮人體工程學的因素,甚至有荷蘭的風格派一干人把現代主義運動推向抽象功能主義,他們在產品設計的突出代表就是著名的紅藍椅,這種完全不能坐的椅子,而這一點恰恰是同時代的北歐派的設計師們更加關注的。
因此,當人們從煥然一新的視覺衝擊中冷靜下來時,發現包豪斯風格與人來說有一種冷漠感。某種程度上說,當時的包豪斯風格是對於長達上千年設計為權貴、為形式服務的強烈反彈,在一定時間範圍內甚至出現了矯正過枉。
代表作品:
體現到具體設計的工業產品中,其形態無不是直來直去的幾何形態的金屬為框架,這個要區分其實很簡單,硬是區分不來看看設計史上那個時代的代表作基本就可以了。
布勞耶的瓦西里椅,設計於1925年德國,這把椅子是用他的同事兼老師瓦西里·康定斯基的名字命名的。
斯坦姆懸臂椅,很多人以為這是密斯 凡德羅設計的,其實不是,是荷蘭人斯坦姆1926年設計的。 @白閣同學,你的,錯了,另外,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那個電風扇也不是包豪斯時期的,應該是德意志製造聯盟時期的,彼得·貝倫斯1908年給德國電器工業公司(AEG)設計的。
下面才是密斯凡德羅設計的,第一版本叫MR椅即先生椅,沒有扶手,1926年在德國工業同盟展出,下圖是後來的版本。密斯的MR椅區別於斯坦姆椅最大的區別在於懸臂是半圓的,更具有彈性,在簡潔的同時,最大化利用了鋼管的特性,你坐上去,會有「喔,椅子還能這樣」!的感覺。
密斯凡德羅設計的巴塞羅那椅1929年
格羅庇烏斯設計的沙發椅
扶手椅
以上的產品設計時間都是在包豪斯學校開辦的時期之內,也就是1919-1933年之間。
隨著時代的進步,設計師們在現代主義運動中不斷探索和反思,尤其在傢具和工業設計領域,包豪斯體系的設計內涵更加成熟,現代設計開始更多的考慮人文需求、精神需求,而對於人類的物理需求也更加深入和親切。當然這也是有技術和材料發展作為支撐背景的。比如於家具中,有機現代主義或者稱之為有機功能主義就與層疊複合板、塑料等材料的出現有關。而這時,時間已經來到了20世紀中期末了,顯然稱之為包豪斯風格已經完全不合適。
日本與包豪斯:
我們再回頭看日本,從1853年美國4艘黑船敲開比中國更加閉關鎖國的日本大門之後,(電影《最後的武士》湯姆克魯斯主演的,就是反應這個時期的事情)。日本在長達幾十年的時期里堅持西化,派了大量訪問團和留學生前往歐美大陸學習,一戰前後學習歐洲,(前段推出的動畫電影《起風了》就是學習德國的真實寫照),前面提到包豪斯就有3名日本的學生;二戰後學習美國。而同時,日本又是一個民間手工藝非常發達的國家,這一點和北歐有幾分相似,日本是學習德國最成功的國家,謹慎、細緻、嚴謹、自律、自省開放的心態,而又相對獨立的島國地理因素,日本在傳統的傳承和技術西化上融合得非常好。和中國翻天覆地、大動干戈的geming不一樣,即使經歷一戰和二戰,日本的社會生態、社會體制並沒有出現割裂性的斷代,比如他們的天皇一直是一隻血脈,可以追溯上千年。
1924年前後,開始探索現代設計,這個時期內,有日本人參觀包豪斯。
1922年11月13日,石本喜九治、仲田喜之助 在參觀了魏瑪包豪斯;
1924年,大內喜一郎、崛口舍 已參觀了魏瑪包豪斯,會見了格羅比烏斯。
1926年5月,吉田熏 參觀了新落成的德紹包豪斯,會見了格羅比烏斯,
1929年3月,木野正 已訪問德紹包豪斯,這時的校長已經不是格羅比烏斯,而是漢斯.邁耶了。在包豪斯留學的日本學生是水谷武彥,他把包豪斯的思想帶回日本,成為日本重要的美術、建築教育家,通過各種活動,在日本推行現代設計。水谷武彥生於1898年,1921年在動機美術學校圖案系畢業,1927-1929年,獲得日本文部省的獎學金,到德紹包豪斯留學。1930年回國之後,在動機美術學校建築系擔任教授,開設了包豪斯體系的「構成原理」,這套教學系統,後來傳入台灣、香港,進入中國大陸之後,形成我們熟悉的「構成體系」中的「三大構成」,究其緣起,是從包豪斯經過水谷武彥而來的。他在戰後在東京都立大學擔任教授,1969年去世。水谷武彥培養出來的學生中,影響非常大一位就是柳宗理。1930年1月3日,山脅岩(Iwao Yamawaki)和山脅道子,進入德紹包豪斯,他們是他們跟隨包豪斯遷移到柏林,畢業之後回到日本,在日本推動包豪斯式的設計改革,是最早來自包豪斯的直接影響。
把包豪斯系統介紹入日本的第一人是評論家勝見勝(Masaru Katsumie ), 他在1948 到1949 年在日本的《工業藝術新聞》(Industrial Art News)雜誌擔任編輯。從那時開始,他全力以赴地推廣歐洲為中心的、以「好設計」( good design)為宗旨的設計體系。他一方面把包豪斯20 年代在伊頓認為設計應該是憑據直覺和納吉的理性主義立場爭論帶進日本設計界和設計教育界,同時還把大量的西方關於設計的著作介紹人日本,其中包括英國作家赫柏特· 李德的《藝術與工業》(Art and Industry)等。 Katsumiu把1950 年稱為日本設計第一年,從那時開始,到1955 年左右,日本設計教育開始大規模發展,不少重要的設計學院在那個期間成立。其中比較重要的有:
1951 年成立的創意藝術教育學院(the Creative Art Education Insitute)、
1954 年成立的桑澤設計學校(Kuwazawa Design Schoo1)、
1955 年成立的視覺藝術教育中心(the visual Art Educational center)等等。
在這些學校中都有採用了比較明確的包豪斯設計教育體系。勝見勝的這個推動,不但影響了日本自身的設計教育發展,也間接的影響了台灣、香港的設計發展
柳宗理( Sori Yanagi)是另外一個把包豪斯現代設計教育體系和思想,結合日本民族傳統設計發展成體系的一個設計家。柳宗理1936-1940年在東京藝術大學學習,1942年起,任勒.柯布西埃設計事務所派來日本參與改進產品設計工作的夏洛特.佩利安的助手。1954年任金澤工藝美術大學教授。
這裡PS一句:中國早期受到包豪斯的影響基本上都來至日本,3大構成系列的書籍都是日本書籍的翻譯。
無印良品MUJI:
時間到1980年,西武集團的二公子,西武百貨的掌門人二堤清和他的好友平面設計師田中一光,在經濟泡沫的背景下創辦了雜貨品牌無印良品,這時候的MUJI還沒有形成它的所謂生活哲學,但是提出了觀點。有關MUJI生活哲學的文章網路上一大把,原研哉、深哲直人那套看得太多太多,再擼一遍我都快要吐了,這裡就不再遨述了。
這裡抓個重點。
顯然,絕大多數的人眼中,MUJI是這樣的:
大多數人會覺得不一樣,國內這樣的東西太少,但是這樣的設計,作為傢具設計師來說真的見得太多太多,我甚至不會認為它是風格,我更願意從成本、加工工序、設計方法、受眾消費能力等方面去追究它。
說點更加直觀的吧。
這是布勞耶包豪斯時期設計的躺椅和鋼管茶几。類似的,文章前面有更多圖,不再列舉。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文章最後提供的資料。
我們再看MUJI的
沒錯,這套鋼管傢具是MUJI和Thonet合作的產品,而前面的布勞耶設計的一些鋼管傢具很多就是他在幾十年前為Thonet傢具公司設計的。你能說出2者的差別嗎?風格上的差別?
所以,很難講什麼風格,雖然MUJI的鋼管傢具非常少,(只是在鋼管表面處理時不會鍍鉻,這可能與它整體比較素有關)。作為一個商業機構、盈利性質的組織,最重要的是選擇,以什麼標準來選擇設計?這在乎它的定位,也就是它的客戶群,在我看來它的那套所謂生活哲學,剝開來就是精英主義+現代設計+民藝。什麼禪、空只不過是展開的營銷手段而已,甚至其現任董事長木內正夫自己都不否認這一點。品牌形象的建立必須要和消費者建立一個橋樑,你為什麼要買我的產品,產品和消費者之間必須有所重疊的部分、咬合的部分,選擇太多太多,MUJI的東西你也能在宜家看到類似的一大把(只是質量上MUJI更優)。
首先在精神層面跟你說,你看我是在倡導什麼樣的生活精神,我是對的,這和柯布西耶的精英主義如出一轍,不過內容不一樣而已。
簡潔?現在21世紀了,還有什麼東西不簡潔的?奢侈品不簡潔?那是形式主義的東西,和幾個世紀前的設計為體現身份沒有任何變化,不要反駁,奢侈品就是這個功用。歐式傢具不簡潔?不過又是商家忽悠暴發戶的好戲,設計出身的就都明白20世紀以前的歐洲傢具經歷了幾十種風格變化,你說歐式具體哪個時期?哪個區域?哪個式樣?你一個中國人,家裡擺那麼一整套歐洲幾百年前的樣式,可能還完全牛頭不對馬嘴的元素搭一起,洛可可的虎腿和古希臘的羅馬柱。完全不知道為什麼它長成這樣子的原因和背景,不信他們的宗教,不行他們的風俗,不存在他們的生活習慣和使用環境,那不就是顯擺自己的身份嗎?顯擺還不懂它,那不就是爆發戶嗎?
民藝?草席、榫卯、木料、編織這些不過是最平常的材料和工藝而已。
MUJI的特別在於它的營銷和對客戶的選擇,就這樣!
呃,依舊來點有意思的東東!
看看一組有茶具,這組茶具有意思的地方在於,他的作者就是包豪斯的創辦人:格羅庇烏斯。這是他的最後的作品,也是他設計的唯一的一套瓷器,他在1969年去世,估計設計時間大概在1968-1969年左右。這是你印象中的包豪斯風格嗎?
最後,最後,也許你依然不覺得包豪斯於你有什麼關係,但我可以用事實證明是絕對有關係的。請看圖:知道這是哪裡嗎?這是米國某坐城市喲!高樓大夏喲!神馬?還是跟你米關係咩?
繼續看,是的,很多人,尤其是學建築的人應該猜出來了,這是米國牛喲曼哈頓。神馬?還是和你沒有關係?
你知道,牛喲曼哈頓有個手腕吐絲絲的蟲蟲吧!是的,蜘蛛俠呀!
所以,你看,是的,事情就是這樣,格羅庇烏斯在參軍經歷了第一世界大戰後,開始對機器大生產產生了恐懼,他試圖改變這樣的局面,不讓機器去製造槍炮、坦克這些殺人武器,他想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狀況,於是創辦了包豪斯這樣的現代設計學院。然後,包豪斯傳播了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思想,並且不斷發展,到現在,這種水泥、鋼材、玻璃幕牆統治了人類2/3的天際線。
於是!很多年之後!蜘蛛俠誕生了!
格羅庇烏斯怎麼也想不到包豪斯其實間接創造了蜘蛛俠吧!hia!hia!hia!hia!hia!hia!hia!hia!
傢具史
筆者有關傢具的答案收藏夾:傢具設計、家居環境分析及其他設計 - 收藏夾
筆者傢具專欄:木童語木 - 知乎專欄
微信訂閱號:
http://weixin.qq.com/r/NEwQCMDEwZ2_rYRr9xkm (二維碼自動識別)
就我個人理解,包豪斯是切實的基於功能主義而產生的簡約造型,而MUJI是基於日本的侘び寂び的美學基礎和現代主義而產生的簡約造型。雖然就形式而言都是簡約,但材料上和給人的感受上都相去甚遠。
從材料而言,MUJI的產品更多使用自然材料,很多的木材,麻。而包豪斯則更多使用多次加工材料,如金屬,玻璃。在相同材料上表面處理導致的感覺也不盡相同。例如包豪斯的金屬多是鍍鉻,所以有顯眼的高光;而 MUJI 的金屬的表面處理則更多是暗淡和亞光。比如木材,兩者的使用方式也不同,包豪斯的木材經過包裝、設計使其體現出現代感,稜角分明;而MUJI的木材使用更加圓滑,表面上清漆以顯出木材的紋理。
從感受上說,包豪斯正處在現代主義萌生期,強調功能和生產,機械感很強,比較冰冷;而MUJI在現在這個時代,隨著時代發展設計更注重人性化和人的情感,所以總體更加溫馨、溫和一些。
說了補圖了。。。。。。那麼區分下這十五件東西哪些是包豪斯的哪些是無印良品的的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噹噹噹噹~~~答案揭曉:包豪斯:1,7,8,9,10,12,13,14
MUJI:2,3,4,5,6,11
可以看到包豪斯即使有曲線時候,金屬的鍍鉻的明亮感依然給人強烈的視覺刺激,比如12(瑪麗安娜·布蘭德和赫爾穆特·舒爾茨於1928年設計的糖和奶油罐子組合)、13(瑪麗安娜·布蘭德於1926年設計的蛋杯)。而 MUJI 中即使稜角分明,木材的柔潤的質感仍然能夠傳達到比如11。
感謝 @葉清波 師兄的指正,其中第8件的電風扇和第10件懸臂鋼管椅並不是包豪斯教員或是學生的設計。第八件是彼得貝倫斯在德意志工作同盟時期為 AEG 設計的電風扇。彼得貝倫斯1907年創立自己的設計事務所,並培養了沃爾特·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和勒·柯布西埃三位現代設計的巨匠,而格羅皮烏斯也是後來包豪斯的校長。而第10件的懸臂椅子也是荷蘭設計師馬特·斯坦姆(Mart Stam)在1926年設計的。馬特·斯坦姆1922年到柏林,也加入了德意志工作同盟。
因為包豪斯本身並非是設計風格的名稱,包豪斯更多代表了從以前的純藝術美術類教育到以生產和工業以及建築為目標的設計教育轉型;還有對設計認識的共產主義化,平民化;以及從德意志工作同盟開始萌發並隨著包豪斯以及之後密斯、柯布西耶等巨匠的一件件作品一同而來的現代主義的興起。所以我認為題主要問的包豪斯風格可能是指那個時代歐洲一些典型的現代主義風格的感覺。而這些圖片都是包豪斯前後時期例子,供大家參考啦~包豪斯是一個時代,muji是一個品牌。前者是工業文明的結晶,後者是商業全球化的果實。如此而已,並不是能放在平等位置對比的。
在談到包豪斯和MUJI的設計風格區別時,必須提到德國設計和日本設計的不同,它們發展的歷史背景、設計大事件以及那些經典的代表作品,會更能直觀感受到包豪斯和MUJI的差異。
而且包豪斯作為一個學派,一個時代的設計標杆,對其後幾十年的現代主義設計風格都有深遠影響;MUJI作為日本的國民品牌,也凝聚了日本設計的精神,日本作為後起的設計大國,在借鑒其他國家設計風格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設計理念。包豪斯對其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
但日本相對嚴謹的德國設計,更多了人性化自然的設計美學。和他們長期所處的地理環境所形成的文化感受也相關,講究簡單、樸素,就像MUJI第二代設計師原研哉極力推崇「空」的概念。德國的設計更注重實用性,包括沃爾特·格羅佩斯、密斯·凡·德·羅、和勒·柯布西埃等現代主義奠基人,也留下許多經典的設計作品。
包豪斯Bauhaus是格羅佩斯生造的一個新詞,別出心裁地將德語Hausbau(建築)一詞倒置而成。包豪斯提出三個基本觀點:「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
與MUJI設計風格相比,存在共性但真正去使用去感受,會發現很大的設計差別。
關於德國包豪斯和日本MUJI,乃至兩個國家的設計史,我寫過兩篇趣味科普文章,看完也許會有更深的認識~
- 說到德國設計,不要再只提包豪斯了
- 三分鐘科普日本現代設計發展為什麼這麼快,這麼牛?!
我們的公眾號:Designup第三市集
推送原創優質設計文章,期待你們的關注哦!
Designup專註設計領域的開放服務平台
http://weixin.qq.com/r/6TqkvO3EarAVranf92-7 (二維碼自動識別)
可以這麼說,包豪斯的設計風格像是更具前瞻性的風格,而muji的風格更像是一碼板一碼的風格,也就是,該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甚至要比標準的樣子更規矩一些,也可以理解成沒有設計的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
包豪斯是開端,主要是思想價值,做的東西偏實驗性。muji還是家居實用主義的體現,好賣裝逼。不過不夠酷。
在搜索引擎上輸入「包豪斯」三個字,會出現兩個百科,一個是原原本本的包豪斯,一個就是所謂的「包豪斯風格」。那這兩則有什麼區別呢?
可以說沒區別,也可以說有區別。包豪斯代表的是德國一所大學,而所謂的包豪斯風格其實是「現代主義風格」的另一種稱呼。可以說是包容關係,畢竟沒有大學,就沒有所謂的包豪斯風格。
很多人了解包豪斯風格,都是因為無印良品。因為他們在設計風格和設計理念上都有許多重合的地方,這不禁讓我想起他倆許多共同的地方,比如包豪斯在1933年解散前,收羅了一大批牛逼的藝術家和設計師:Anni·Albers、Josef·Albers、Laszlo·Moholy—Nagy、Herbert·Bayer、Marcel·Breuer……而無印良品則有原研哉、深澤直人、田中一光、矢野直子、隈研吾、三宅一生……這些設計師們聚集在一起,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種設計風格。
除此之外,包豪斯風格和無印良品在一些理念上也有重合的地方,比如包豪斯提倡簡潔、冷色調、忠實於原材料,這些在無印良品設計師們的口中也能聽到。
還有就是包豪斯風格提倡的「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無印良品也有體現……如果硬要說不同,在我看來,包豪斯或許更能稱之為一種風格,而無印良品可以說是一個品牌。風格包含品牌,或是繼承,或是延續,或是發展。
那在這兩則之間都有哪些不同呢?可以說包豪斯風格從發展至今,影響了一大批日本設計師(其實全世界都在影響)。之所以影響,在我看來或許是它的去宗教化。
回顧豪斯風格之前的設計,無論是洛可可、哥特式、巴洛克,都有濃重的宗教色彩在裡面,它的華麗與美觀,是有象徵意義,而包豪斯風格去宗教化,就意味著設計時不需要考慮房頂上必須畫什麼畫,象徵什麼意義,建築物怎麼修建,才能昭示權威……設計回歸設計的本質,從而回到設計的本質,與其它理念無關。
無印良品只是將這一種風格發揮到極致,以至於設計出來的物品沒有標籤。不過沒有標籤不代表說沒有品牌,不然別人問穿什麼牌子的產品時該怎樣回答?
相對而言,人們在討論無印良品時,多會回到一種體驗上來。一樣物品,體驗無非是好用又好看。純粹極致的美是大多數設計師所提倡的,就如黑川雅之所說,設計就是用自己的想法進行設計。喜歡這類產品設計的人,自會喜歡,不喜歡的,也有不喜歡的道理。
總的來說,不要給一些原本設計好的產品增添累贅,這樣反而會嘩眾取寵。
12000餘名創意人員正在「創意學習圈」討論與創意、文案、寫作、廣告相關的話題,歡迎小夥伴掃碼加入。
https://t.xiaomiquan.com/RzBiaE2
最後,如果你對美術感興趣,可以關注下我運營的微信:
http://weixin.qq.com/r/UEPO1nLEqi-VrTa19xZC (二維碼自動識別)
類似這兩位服裝風格的區別?
都要求簡潔,只是一個強調現代質感,一個強調穿著舒服。
前面大家都說了包豪斯是學校,是運動,還有不太嚴謹的所謂「包豪斯風格」,以及所謂MUJI不是風格等等可能都是專業圈內非常嚴謹的講法。
對於一般的消費者,或者剛入門的設計學生來說,以及題主的提問來說,我猜測此處講的是如何區分理解「常見的包豪斯各位校長和有名畢業生的歷史上的作品的設計風格」與「今天無印良品常見產品的設計風格」之間的差別。
如果這個前提猜的沒錯,事情就不那麼困難了。
從簡約的角度上來說,所謂包豪斯風格也好,MUJI風格也好,對於一個產品開發過程中所需要的各個環節以及標準的優先層級其實是不太一樣的。
事實上包豪斯開始活躍於一戰之後,由於戰後經濟的蕭條,階級之間的鬥爭,歐洲文化的轉變,工業化機械生產的興起等因素,包豪斯「認為」設計服務的主體應該要更多地面向一般民眾。
比如,二任校長邁耶甚至就是共產主義者,所以包豪斯的產品設計要求更多的是以功能實現+便於量產+有一定的美學標準,這麼一個模式來展開的。且由於歐洲文化本身的影響,這裡我們可以看一眼有名的包豪斯環形教學體系:
圖片來源: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storage.trydesignlab.com/blog/2-bauhaus-curriculum-diagram.jpg
在這其中對於特定材料的學習研究幾乎處在了設計實踐之外最核心的部分。很顯然,在這其中便於當時大規模量產的材料,顯然是金屬和織物。
於是,對於高反光的原色金屬(更多的其實是鍍層,給大眾當然要便宜點,用鋼管嘛),玻璃和皮藝的應用在包豪斯「風格」眾多的產品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此處我們可以看一些大家很可能都看爛了的例子:
茶壺 designed by Marianne Brandt in 1924.
opal glass lamp designed by Wilhelm Wagenfeld 1923/24
當然還有同系列的變種:
當然了 巴塞羅那椅 By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太多的例子就不繼續舉了,很明顯,很多包豪斯「風格」的產品的核心構架是光亮的金屬,即使造型本身不再像歐洲之前雕樑畫棟的繁雜風格,金屬的耀眼存在已久閃耀在每一件產品中。
然而MUJI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今天的MUJI基本風格可以說是在原研哉和深澤直人的合作之下所建立的一種符合日式審美其中一種的做法。
事實上日式也並不是只有所謂的性冷淡和小清新。然而MUJI長期以來在日本的銷售對象是普通人,學生,與北漂一樣的東漂等等。在經濟實力並不是十分強大的消費者面前MUJI讓人感到高興的至少有一點是:沒有對於質量進行徹底的妥協。
與包豪斯面臨了類似情況的MUJI也選擇了以實用性為優先,相對包豪斯的各位前輩的產品覆蓋面,MUJI的產品覆蓋面廣度可能是數量級上的超越,這個公司可能真的有從頭到尾」幫忙定製」一個人完整的生活狀態的心思。
與包豪斯的歐洲根源所不同的是,MUJI在日本的用戶群更多的傾向於一種「無」的生活,這裡的「無」並不是所謂禪意,而是在高消費的日本社會面前,那點兒給料真的可能只能稱之為無。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說,這一點甚至於我國的思想類似:「人窮沒關係,只要整整齊齊,乾乾淨淨」也是毫不掉價的。
事實上在MUJI創建之初,由於日本過度的消費主義泛濫,MUJI本身的創立也有反對過度消費的意味。這條微妙的核心情感一直滲透了MUJI所謂設計風格的始終。 所以我們明顯可以看到,MUJI的產品儘可能的都使用了相對更加柔軟的材料:
圖片來源:http://www.muji.com.cn/cn/store/goods/4549738975083
更加少的顏色:
圖片來源:http://www.muji.com.cn/cn/store/goods/4549337143418?rank=9
更加單純的造型,整齊但少許圓潤:
圖片來源:http://www.muji.com.cn/cn/store/goods/4547315820207
偶爾有些小可愛:
圖片來源:http://www.muji.com.cn/cn/store/goods/4934761409566
事實上從頭到尾都體現著那句:「沒錢沒關係,只要整整齊齊,乾乾淨淨」。
至於怎麼到了國內就突然變成了裝x爆品和高價暴利…說句不好聽的,各位身邊只穿個白T牛仔褲還能把頭髮梳好洗的乾乾淨淨的少年常見么?
第一世界的基礎生活標準不小心放到第三世界國家突然顯得耀眼了而已。
以上望有幫助,歡迎交流
———————————————————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官方微信(kang-shishi)
如有藝術留學、院校、專業、作品集方面的問題,可私信康石石諮詢
包豪斯已經是如洛可可、巴洛克一樣的藝術風格代名詞,和muji毫無可比性。如果非要比,muji算是包豪斯風格衍生出來的帶著較濃日式風格的居家用品而已,也僅僅是現代包豪斯發展的一個片段而已,可以獨立看待,卻無法避開包豪斯的影響。手機作答,無圖,歡迎拍磚。
包豪斯 和 muji 都不是風格。簡約是風格。根本就不是一個範疇的兩個東西。
這兩者差距挺大的。包豪斯有工業時代的氣質。功能大於形式,而且形式冷靜、剋制。而muji的設計更有日本傳統文化中侘寂、物哀的簡約風格。
當年包豪斯有Anni Albers和Marcel Bruer…無印良品則有三宅一生,原研哉和深澤直人等。包豪斯崇尚實用,簡單與性冷淡的配色,這不得不承認是與無印良品是有重疊的。
現在想想包豪斯設計理念,少即是多。無印良品也是體現得很明顯。
包豪斯對於當代人來說,已不再是一個品牌,一所德國學校,而是一種風格。大家提起包豪斯,腦海中會浮現洛可可,巴洛克風格等等。而反觀muji,我們可能會想到它的加濕器沙發等等。
包豪斯代表的是一種風格,一個時代的縮影。無印良品是它的傳承,並無孰好孰壞。
包豪斯說:「本少爺完成了這件事,還幹得很漂亮!」
MUJI說:「小女子做到了,還省了很多材料,大爺你要體會倫家的良苦用心唷!」muji和包豪斯背後是東西方思維方式的不同。整體來說,東方設計思維強調的是恰到好處(參考明式傢具和蘇州園林),巧妙和意境,所以,它看起來可能會有情感的東西在。但西方設計思維是問題解決模式,是功能性,所以,它會強調的是使用上的舒適。外形只是一種殊途同歸。當然,不可否認,muji的設計師是受包豪斯影響,確切的說,是烏爾姆(也就是後來的迪特拉姆斯等人)的影響。
最早接觸無印良品是原研哉寫的《設計中的設計》,那時才14歲,是誠心想了解真正意義上的設計作品,於是知道了無印良品,這本書給MUJI下了定義,給 無 下了定義,書在開篇也談到了包豪斯,追求機械的幾何秩序,具有嚴謹的骨骼特徵,偏理性,是工業設計的領導者,也不得不說MUJI受到了包豪斯的影響。不過MUJI的生活氣息的確討人喜愛,懂得對消費慾望進行引導,設計作品簡單樸素,並且純粹,而且給了消費者豐富生活的概念,沒有給人遙不可及的感覺,也是一個品牌的成功。對於包豪斯,除了包豪斯學院及由他引發的包豪斯運動實在是所知甚少,對包豪斯的感覺就是現代主義,工業感,一個時代的標杆等等。其實這兩個也有不同地域,風格不同的感覺吧,無印良品有很濃厚的日式風格,包豪斯把藝術和機械技術很好的結合在了一起,造型也稱得上是經典。
包豪斯是一個設計體系,並不是風格。從來沒有聽說過某某個設計是包豪斯風格的。 所以2者不存在可比性。
MUJI並不是獨立的設計風格,而只是典型的一種遵循日式設計風格的品牌,要比較就得拿現在日式產品設計(這裡主要指傳統產品,不包括電子類產品)和包豪斯比。
兩者的共同點,比方說追求簡約(包豪斯中米斯名言:less is more),目的是一樣的,但出發點略有不同。
日式的傳統產品,就比如無印良品的那種,尊崇的日本文化中的虛空,極簡和禪的概念,是傳統文化的一種反應,和尺八,日式庭院給你的感覺是一樣的,裡面有他們禪宗的哲學和世界觀的體現,並且吸收了戰後北歐設計的人性化思想,不僅好用,而且親和力強,所以特別受妹子歡迎。
而要說包豪斯就不能脫離當時背景。當時處在一戰後二戰前,德國物資貧乏,通貨膨脹極其高,國內共產主義盛行一時,所以包豪斯其實骨子裡有一種共產主義思想,也是後來被納粹壓迫的原因。比方說柯布西埃設計的馬賽公寓,就是這種思想的流露,但諷刺的是他們的很多名作後來都價格高昂,底層民眾反而買不起,如大名鼎鼎的巴塞羅那椅,已經成為資產階級裝逼利器。。。包豪斯當時是繼承了德意志製造聯盟的思想,堅決摒棄了工業革命時很多產品的過度裝飾,而且吸收了當時最先進的設計和美學理念,以功能為導向的一種設計革命,並沒什麼傳統文化的傳承,反而還要打破這種束縛。他們當中的老師分別有來自荷蘭風格派,俄羅斯先鋒派的人,也吸收了當時的抽象繪畫,風格派構成主義思想,形成了一種講求簡約幾何造型的美學風格。這種風格是追隨使用功能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們的建築設計,由柯布西埃總結出了「底層架空,橫向長窗,自由立面,自由平面,屋頂花園」的選擇,使之成為了現代主義建築的宗師。戰後因為這些人去了美國,才開創了美國的現代主義時代。但不像日本的產品,當時因為時代所限,設計者並沒有考慮到產品人性化情感設計的問題,導致包豪斯的東西都很冰冷骨感,缺乏人情味,而且後期也因為過度追求幾何造型,成了另一種形式主義。之後人們對包豪斯的理論進行改進和發展,如烏爾姆設計學院的發展,繼續影響了全世界現代主義設計的走向,現在的蘋果和索尼的電子產品都很大程度繼承了其設計思想。
包豪斯最主要的是當時功能第一的極簡設計革命,這是有很大歷史地位的,德國人帶著全世界玩這個玩了大半個世紀,但更重要的是包豪斯在設計教育上的貢獻,現在國內各大設計院校的必修基礎課三大構成都是當時那些大神發明的。
很難想像,如果沒有包豪斯,今天的日常生活會是怎樣。
坐在宜家的布藝沙發上,滑動iphone閱讀這篇文章時,我們正生活在被包豪斯改造的世界裡。藤條椅,馬克杯,不鏽鋼水壺,甚至鋼筋水泥的辦公大樓,包豪斯的設計理念無處不在。它的哲學就如氧氣一樣,滲透在現代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化繁至簡,大隱於市。
包豪斯不是一個人或一種設計風格,準確來說,它是一批人所開創的一種審美基調。實用、簡約、美觀、實惠的設計風格在今天似乎已經成為共識,然而追溯歷史至20世紀初期,歐洲正在它華麗莊嚴的城堡雕欄上迎來維多利亞時代最後的黃昏。
在建築上,包豪斯的理念更是展現的淋漓盡致。房間被包豪斯的設計師解釋成為「居住空間」,是一個應以居住性和舒適性為第一前提的「盒子」。去除掉雕花紋絡,窗明几淨的現代居住樓拔地而起,在鋼筋結構和玻璃材質的支撐下,摩天大樓的構思藍圖也由此奠定基礎。
密斯設計的鋼管椅
Marianne Brandt設計的茶壺
包豪斯的宿舍樓
正規的來說MUJI的設計理念,源自於日本的和式風格。說到日本的和式風格,不得不提「東方禪」。可以說「禪」是日本的靈魂。禪宗佛教自傳入日本後,吸引了武士階層,成為武士們簡樸的象徵,並且迅速滲入到日本生活中,成為一種文化象徵。這種文化一直提倡節約、簡樸、謙遜、不鋪張浪費。
日本的設計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性冷淡」、「無意識」、「極簡」、「禪意」這些非常有代表性的日本設計風格和理念,關注日本設計的人應該都能脫口而出。
希望幫助到題主,有問題可以私信再問。
———————————————————
如有藝術留學、院校、專業、作品集方面的問題,可私信學姐諮詢~~
第一眼看成了包豪斯和MIUI
推薦閱讀:
※移動應用上,好的設計是不是對開發者的代碼邏輯有益?
※這種字的效果在Photoshop里怎麼做?
※有什麼優美的英文單詞可以當網名?
TAG:工業設計 | 生活 | 設計 | 無印良品MUJI | 包豪斯Bauha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