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詩歌興盛於唐代?
12-17
為什麼詩歌興盛於唐代?我們所背誦的多為唐詩。明清的詩歌為何沒落?
這個問題有很多專著了好嘛⊙_⊙人家靠研究這種問題賺錢養家你一下就給問完。
我最簡單講兩個。
完整的文人七言詩在曹丕手裡已經誕生了。五言詩更早。南北朝駢文迅速發展,佛教興盛,與之相伴的就是人們對詩賦音韻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像沈約在南朝就提出了針對五言詩的八病之說。唐朝詩歌尤其律詩鼎盛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技術上的前期準備已經成熟,等著唐人來摘。。
至於明清,哪有一種文體會一直不衰?
我講一個原因,小說更滿足小市民的文化需求。白話小說顯然比詩歌更受歡迎。詩歌那種東西,你得自帶解碼器,基本就流傳於文人墨客之間。明清還有很多人寫,但已無從前一統文壇的氣象,很多文人都摻和著寫起小說來。寫了些小黃文還可恥地匿了。
馬伯庸有一篇關於明代出版業的答案。感興趣可以去看。
唐朝是廣為認知的詩歌天堂,所謂」唐詩宋詞元曲」,其中把詩歸結於唐,也可看出唐朝在詩歌歷史上的地位與壟斷之勢.而關於唐詩繁盛的原因,從古至今,眾說
紛紜.總和起來,就是唐朝的經濟,政治,文化,歷史這四方面都極為適合詩歌的發展,從而使得其在唐朝達到一個空前絕後的頂峰.
唐代發達的經
濟,為唐詩的繁榮奠定了穩固的物質基礎。在歷史上,唐朝時期的中國是個可稱之為天朝大國的時代大唐王朝則是封建社會發展的一個頂峰.如此繁榮的經濟給藝術
這一類的東西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人民還吃不飽肚子,腦袋隨時可能搬家的狀態下,恐怕不是大發詩情的好時機.而唐代國富民強,前有太宗貞
觀,後有玄宗開元.杜詩云:「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社會幾乎達到了上古大同的地步.在這樣國泰民安的時代,詩歌找到了能讓其茁壯發展的肥沃
土壤.
而唐代實行的寬鬆政治政策,也對詩歌的繁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統治者所實行的儒釋道並存、廣開言路、經詩賦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唐詩繁榮的又一社會原因。
首先作為統治這個朝代的王族,唐帝國一代雄主傲視群倫,胸襟眼界之開闊前所未有.更重要的,唐代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空前規模的民族大融合.連太宗李世民也
具有外族血統,因此唐王朝的民族政策具備了前所未有的開明.「正因為有這樣的政治背景,李姓王朝才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對化外文明,此等自信,積弱之宋實
難企及,明清兩代,國勢漸衰,也難望其項背。」大唐朝奉行的國策是『中國既安,四夷自服』,講究對待外族一視同仁.很多域外文化溶入中華文化之中,呈現一
片天朝大國的風尚。唐代的自信,使它的詩人具備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般如許的胸襟,各族文化更是百花齊放,萬家爭鳴.
其次,唐朝極重
詩才,嚴羽的《滄浪詩話》曰:「或問:『唐詩何以勝我朝?』唐以詩取士,故多專門之學,我朝之詩所以不及也。」雖不全面,但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高祖
武德四年開科取士,第一場既考詩賦,考五言排律,每詩要求12句,太宗開[文學館]「弘文館」以徵文人.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越王好勇,而民多
輕死;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唐代的統治者之好詩詞歌賦,猶甚往朝.康熙年間編定的《全唐詩》,錄入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唐太宗李世民的《帝京篇十
首並序》列位卷首。而後的高宗,則天,中宗,睿宗,至此道高手玄宗李隆基,都對此十分重視.不僅如此,王室成員中的後宮佳麗,公主王孫,能言詩的也不在少
數,他們所起的引領推動作用也不可忽視.
再有,唐皇帝重視詩,更重視詩人,很少廣興文字獄而聳人聽聞.太宗有《望送魏徵葬》,玄宗有《送賀知
章歸四明》,宣宗有《吊白居易》.甚至連犯了死罪的詩人照樣為他們編集出版,以示不泯。如此的寬容,歷代少有.唐代詠史詩、諷喻詩,直露且鋒利非常,比起
前代被貶的蘇東坡或是清代常有的誅族慘案,唐代的詩人是很幸運的.他們的君王既不特別神經過敏,也不過於疑神疑鬼,否則以當時的文風,十有八九是要殺頭
的.
第三點文化,也是唐詩不可或卻的興盛條件之一.在這裡文化即指文化背景而說.其一,唐朝上至宮廷秘聞,下至生活百景無一不可入詩,內容比
前代豐富百倍,格律更加成熟完整,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並存,古體近體兩種詩體共生.豐富的文化背景,給唐詩帶來了絢麗多彩的發揮天地.而在文化背景當中的
另一點,就是唐代詩人不僅限於王侯將相,清代編撰的《全唐詩》,作者除文人和帝王將相以外,更有「市井小民,販夫走卒、和尚尼姑,孌童妓女,漁民樵夫,神
棍藝人,甚至乞公丐婆」.再加上唐朝是一個思想十分自由開放的社會,給唐代文學的空前發達繁榮提供了機會。在這種文化氛為之下,唐詩的蓬勃發展是絕對可以
理解而且是必然趨勢的表現.
最後的原因,則是相對貧乏的歷史積累給唐朝詩歌的君臨天下作了一個良好的鋪墊.唐詩之前雖有詩經楚歌,陳宮梁體,
但並無任何需要仰視的高峰.能白紙為畫,從心所欲,自然揮灑自如毫無顧忌.以此使得後世之人猶如泰山在望,遮陰蔽日,目光所及均不離隙,時有心生戚戚之
感.魯迅先生曾說「唐後無詩」,也意由此.
匯總上面所說,唐詩的興盛確有其原因.無論從經濟,政治,文化,歷史哪一方面來說,唐朝都具備了更甚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條件,給詩詞的創作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絕佳環境,使唐詩如一顆燦然明珠,在中國文化史上爍爍生輝,艷壓群芳.
看了那麼多認真的回答雖然不想打擊他們,但我還是覺得一句話就能概括:時代的發展潮流而已
那我再問個問題為什麼幾年前流行殺馬特,為什麼近幾年流行網紅小鮮肉呢?
上面幾位答主說的已經很不錯了,而我想說的是:詩歌可能是當時一種消遣的形式,或者說發表個人想法的一種方式,就像現代人發個說說朋友圈一樣,唐詩宋詞元曲現代詩可能都是如此。只是這種消遣形式一直再改變。
科舉制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原因。
首先 先前的魏晉時期一些文人創造出來了詩歌的雛形;第二,科舉中有一項便是詩歌,而且唐朝的繁華使人們有了心情和時間寫文學作品,唐朝除了詩,他的賦於散文也是很有名的,比如《滕王閣序》和《討武曌檄》(檄文屬於散文)。到了明清時期,明朝有前七子和後七子,一昧的模仿先秦和唐朝,難以有超過前人的作品。清朝多為滿人,而且大興文字獄,人們不敢隨意寫詩詞抒發自己的情感,所以來源都少了,流傳下來的最著名的也就是納蘭的哀怨詞了。
1,溫飽思淫慾
2,政治開明,言論自由
3,皇帝愛好
唐代是貴族文學發展到最盛而又漸漸轉衰的時代。科舉制發展到武則天時期得到確立,庶族地主開始崛起,漸漸扭轉貴族地主的統治地位,但直到唐末貴族地主才完全沒落。後來的宋明清通俗文學(或稱市民文學)就取代貴族文學了。具體表現就是詞、曲、小說等描寫市民生活的文學取代了唐代的描寫邊塞、山水等的詩。雖然後代的詩也保留了五言七言的形式,但情感內容與唐代就完全不同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文藝的表現方式變得更加多元。有了詞,曲,小說,散文等等,到了近代,還有了語音電視劇電影這些,詩歌也有它自己的局限性,詩歌的沒落,應該是一種偶然中的必然吧。但也很難說,以後詩歌不會再次興盛。還有一點就唐代寫詩是可以當官的
明詩清詞都達到了一定高度,也是當時的流行文體,只是唐宋之後佳作不易出。
推薦閱讀:
※李白是舞劍還是武劍 李白真的是高手?古代真有武功這種東西?不是打打拳舞舞劍?
※如何賞析蕭衍《游鐘山大愛敬寺詩》?
※李白《俠客行》原詩第8句是「深藏身與名」還是「深藏功與名」?
※究竟是孤帆遠影碧空盡,還是孤帆遠影碧山盡?
※李白和杜甫詩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