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感同身受?

人真的能感同身受嗎?


十來天前,我在電視上看到了這一幕:

一個做餐飲的人,租了一個門面來開麵館,結果地理位置不理想,虧光了所有錢。結果這時候又該交下一個季度的房租了,他心有不甘,想要房東退還他那剩餘的3000元的保證金,不然不會搬離這個店。

房東認為他無理取鬧,叫來了警察,警察好言相勸這個餐飲人按合同辦事,不要佔用他人的私人財產,並給他普及了相關法律。

結果不一會兒,這個中年男人哭起來了:

「哎哎哎,我四十好幾的人了,拿著所有積蓄來開麵館,結果生意不好,錢都賠光了,家裡面上有老下有小,我真的捨不得那3000元啊.......」

民警對其進行安慰,在慢慢勸解之後,該餐飲人明白了他的生意失敗不能讓房東為他買單,才緩和了情緒,答應三天之內離開,主要是等家人湊錢打點車費和生活費過來,不然連車票都買不起,飯都吃不起。

看到這一幕,周圍的很多街坊鄰居對這個老闆冷嘲熱諷,不過我也表示理解,畢竟他們沒有過類似的經歷。

電視機前的我,完全能體會到該餐飲人此刻內心的悲涼和絕望,看見他的眼淚,我還真想給他買份飯去吃,可惜他不在我身邊。

因為我也是那個交不起租金,到處湊錢交租金,然後被房東以合同條款要求快快搬離租住地的人。

我們遭受的房東的白眼,我們對於選址的失敗的後悔,我們想要房東通融的心是一致的,所以我可以感同身受,理解失敗者的「無理取鬧」。

相反,那些被拖欠租金的房東們,也特別能理解這位房東老闆的心情:

「你自己租房子做生意虧了,關我屁事啊?憑什麼要求我退你保證金呢?」

是的,法律的確是這樣規定的,不該退。

至於你站哪邊,主要看你屁股在哪兒,很難取決於你的個人思想和修養。

不過對於那種想要抓住最後一根稻草的人來說,他就是這個樣子,因為我要抓過最後一根稻草。

前天吧,入住了一家酒店,如圖:

在直轄市,僅僅需要100元,是不是很便宜?

哎,可惜那晚上,只有我一個人在那裡住。

當我向服務員表揚他們酒店很好很棒的時候,他說:

「你下次回來可能住不了了,月月虧損,老闆沒錢了,要轉讓,暫時還沒人接手。」

我後來路過前台,瞟了一眼老闆的眼神,哎,那表情,正是我個人在絕望中的眼神:

「躊躇滿志、理想化地認為生意會很好,結果大失所望,結果資金流斷了,債台高築,想要脫手,還沒有合適的人來接.......」

哎,這些我都經歷過,怎麼可能感受不到他們的疾苦。

但是一般的顧客,對這種現象感觸用戶沒有我深,畢竟他們不會探究這個酒店的冷清是來自於哪裡,是私密性高么?是控制流量么?

我經常在知乎上寫債務文章,也得到了一部分欠債群眾的認可,主要還是他們的感同身受吧。其實欠債人的心,我都明白,他們的狀態,我都懂,畢竟那些東西,我都親自走過一遍。

如果只是聽說,我無法體會之如此深切。

生活中,不必去苛求感同身受,因為很少有人能真正站在你的角度幫你思考問題;

不說感同身受,在困難的時候,不被當成落水狗打一通,我就已經很滿足了吧,你們在未來的日子裡,會看到很多痛打落水狗的事情。

這個回答,我也是想寫給所有生意失利、欠債的人,想告訴你們:

苦難,用不著對沒有過類似經歷的人訴說,他們很難理解你到底有多苦,以為你們在誇張,有些話,埋在心底吧,有些難關,始終要靠自己去衝出來。最開始我來知乎寫這些東西,就是知道我的身邊沒有類似經歷的人,哪怕是欠債,也不是生意失敗,更多的是賭博欠債,我知道有跟我類似的欠債人,所以我寫了出來,我知道你們中的一些人會看到,也算是我來找你們的感同身受了吧。

當然,即便是創業失敗,不同的人對這個事情的感受也是不太一樣的。

加油哦,別放棄,生活會好起來的,大家都還很年輕,一時半會的困難壓不垮我們的,只要我們自己不放棄自己,一切都還沒定論呢!


從來沒有感同身受,因為疼的不是你。


誰的父親死了

請你告訴我如何悲傷

誰的愛人走了

請你告訴我如何遺忘

不管你擁有什麼

我們生來就是孤獨

----摘自「梵高先生」


我曾經提問選修課上研究哲學的老師:為什麼人會感到孤獨?

他頷首微笑著向我回答:因為這個世上從來就沒有一種感受叫"感同身受"。


—01—

初中時的我是個學霸,住校,周五下午放學後才能回家過周末。初三中考前一個星期不到,我的奶奶突然病逝。我的家人因為擔心我知道後會影響考試,所以一直瞞著我,不讓班主任告訴我,以至於班主任和其他一眾老師都在事情發生後找我談話各種開導,這讓蒙在鼓裡的我覺得莫名其妙,周末回家班主任甚至讓我去她家裡面過周末,知道我回家之前她都一直在勸我,我沒有答應。

當天下午回到家裡,一進家門發現情況不對,方才得知最疼自己的和自己最愛的奶奶已經不在了。我不敢相信,因為就在不久以前我還見過她。十五歲的年紀,當時整個人大腦一片空白,然後緊跟著失聲大哭。她對於我的意義,覆蓋了我的近乎整個童年,而我最遺憾的,卻是我不曾得見她最後一面。這也成了我此後很長時間內心裡最大的一個心結。後來我還是強打精神回去學校準備參加中考,說來也巧,那一年的中考,語文作文是個半命題作文:「我最________的人」,感性如我,直接在考場上就崩潰了,眼淚也很不爭氣的往下掉,然後寫下「我最思念的人」。那也成為了我初中時代少有的一篇滿分作文。什麼是死去?是終點,是訣別,是不可挽留,是再也握不到的手,感覺不到的溫度,再也沒有機會說出口的那句「我愛你」。


我身邊的同學,父母親戚,老師都各種安慰我開導我,他們無一例外都安慰我說能夠體會我的心情,能夠感同身受。我很感激他們的善意,但我還是無法減少我的悲傷,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經歷過至親的生離死別,然而這種所謂的「感同身受」只是來自內心的「共情」,他們每多一次的安慰,只會加劇我悲傷的程度。


觀看一幕悲劇時,悲傷落淚;看到有人乞討時,慷慨解囊;親戚離婚了,默默感慨;朋友失戀了,一場爛醉。世間千人萬事,共情並不是難事,然而身同感受卻是難得一見的。每當想到我為之心痛的人,比我更要痛多少倍,而我無法體諒對方,無法感同身受,便覺得悲傷又可恥。


—02—

曾經的朋友L小姐,性格樂觀開朗,成績優異,思想上進,特別漂亮的一個女孩兒。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後來父親得了癌症去世,家裡的頂樑柱倒了,還有一個弟弟要撫養,如此求學之路亦只能就此終結。毅然退學回家找工作掙錢養家。


看著她花了那麼長的時間才從這份巨大的悲傷中走出來,當時也是想說些安慰的話,要保持好樂觀的心態之類。


她說,這種事兒不發生在自己身上都會這樣想。


我頓時語塞。


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刀子割在自己心上,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痛,就算你真的感同身受了,對方也未必能感同身受到你感同身受了。


—03—

曾經偶然認識一個已經畢業工作好幾年的學長,顏值中上,成熟穩重,事業有成,家境不錯,然而至今單身。一次飯局上聊起過一件軼事——學長大一時認識一個女孩兒,在經過瘋狂的追求之後兩人在一起,大四畢業倆人約定一起留在成都工作結婚,畢業後學長拚命地工作,攢錢,只為了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承諾——在這個陌生的城市擁有一個屬於彼此的小窩。而就在已經買房付完首付準備結婚的時候,女孩兒劈腿,已經出軌半年多,男的是個富二代。最終,彼此和平分手,本該相濡以沫,奈何含淚收場。


我無法想像眼前這個西裝革履淡定喝著酒,面不改色講著自己過往經歷卻像是笑談小說故事的男人,當初是如何從那麼大的痛苦中走出來的?這份淡定和從容的背後得有多少痛苦難以言表?


敬完學長一杯酒,我坦言:「我聽著都覺著心疼,這麼多年你是怎麼扛過來的?」


喝罷最後一口雪花,他笑了:「這個這世上哪有什麼感同身受,於己驚天動地的殤,於人不過隨手拂過的塵。」


—結束語—

美國傳奇詩人艾米莉?狄金森寫過: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然而陽光已使我的荒涼/成為更新的荒涼。


其實,人就是這樣的奇怪,如果不曾親身經歷,再動人的情節也不會懂。就像你坐過了摩天輪,嫌棄它太平淡。玩過了過山車,又覺得它太短暫。然後走出去的時候對門口望眼欲穿的小朋友說「遊樂場可真沒勁兒啊!」他偷偷把存了半年多零花錢才買來的門票藏在身後,連來之不易的快樂都顯得那麼卑微。


同樣的事情,你很難對我感同身受,而我對你亦是如此。身邊的人低落之時我們常常都會安慰對方說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卻常常忽略了「理解和了解終究是兩碼事」。而所謂孤獨,往往都是緣於這世上從來沒有一種感受叫「感同身受」。


安妮寶貝說過,生命很短暫。在遊戲,幻夢,謊言,戲劇,妄想之中,活在當下,這是唯一的意義。然後應該忘記,繼續往前走。


人一生下就會哭,笑是後來才學會的。所以憂傷是一種低級的本能,而快樂才是一種更高級的能力。肉體和精神的折磨會給人帶來痛苦,卻也會帶來別樣的收穫。以前讀柴靜的《看見》,我很難切身體會那句經典的「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直到後來我經歷了一些人一些事,才漸漸明白這句話背後的處世哲學。每個人生來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能夠理解已是奢侈,感同身受更是難上加難,那麼所謂人人生來孤獨,也就能說得通了吧?

或許,這個世上從來就沒有一種感受叫做「感同身受」。

以上。


昨晚加班到8:30,到家就9點了

下公交後路上有點黑於是就給母上大人打電話了

我:媽,我和那個誰分手了。(其實分手很久了,只是一直沒敢和家裡人坦白。)

母上:意料之中的事。

我當時

說好的知心小棉襖呢?

我:你就不知道心疼我一下下?我失戀了耶。

母上:又不是我失戀。

我內心:我是親生的吧?!!

是親生的吧??!

我:你知不知道有個詞叫感同身受?

母上:哈哈哈,抱歉,我讀書少不知道。

當時我心裡卧槽就差說出嘴了

因為

。。。

我媽還真特么就讀書少,據說只有三天......

當時我的表情是

可惜黑暗遮住了我的表情,沒人看見~

母上:你們是嘿嘿嘿了還是啪啪啪了?

卧槽?!!

這個詞哪學來的?!

我努力微笑,那是我媽,我親媽:)

母上:別給我打哈哈,放屁都能憋出個屎來。

我是文明的中國人,優雅的共產黨接班人

要微笑!!!

微笑!!

笑!

我:媽,親媽。

媽:沒有就好,你還可以找到更好的,沒什麼可傷心的,你們本來就不合適。

我:媽,你好像只見過他的照片吧……

媽:你什麼樣我不了解?

我想,估計我媽當時

我:媽,我是給你說一件傷心事。

母上:你現在還傷心嗎?

我:沉默ing.......

母上:什麼叫感同身受?那是愛你的人才有的表現,如果對方感受到你的痛苦你的悲傷,他一定不會陪你一起痛苦一起悲傷,他只會讓你慢慢平復。

我內心:這是我媽嗎?確定是我親媽?

不可能啊?!

我媽能憋出這麼好看的屎來??!

拿開手機看看聯繫人,我沒打錯電話啊。

我:我爸呢?

母上(氣急敗壞):你爸每天只知道捧著個手機在那刷刷刷,一天到晚眼睛就沒離開過!!!

我內心:是我親媽沒錯啊.....


舉幾個「感同身受」的例子:

#1
《閱微草堂筆記》里多次記載食人族「瑪哈沁」的食人紀錄,其中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新疆一個遣犯的妻子入山采樵被食人族劫持,被脫光衣服綁在樹上,左大腿一塊肉被活活割下來。這個時候在附近牧馬的士兵用鳥槍打山雞,誤中馬尾,一馬跳擲,群馬皆驚,相隨跑入萬山中,士兵們鼓噪而追。食人族以為士兵是來殺他們的,趕緊放下女人逃走了。

被士兵們救下來的婦人從此信了佛,曾對人說:「我信佛並非為自己求福。天下最痛苦的事莫過於臠割凌遲,天下最恐怖的事,莫過於被捆綁等待被臠割。我每見屠宰生靈,就想起自己發生的事,想想眾生,它們的痛苦恐怖肯定跟我一樣。所以不能下咽,食不甘味。」


#2
靖難之變中,建文帝和長子朱文奎不知所終,馬皇后死於火中,一家四口只剩次子朱文圭(年僅兩歲)。明成祖朱棣把朱文圭這個皇權隱患禁錮於中都鳳陽廣安宮,長達五十多年的時間裡,朱棣的兒子明仁宗朱高熾、孫子明宣宗朱瞻基、曾孫明英宗朱祁鎮和景泰帝朱祁鈺四任皇帝始終按照朱棣的意思,一直禁錮著朱文圭。

直到朱文圭五十六歲時,事情始終發生了轉機。從瓦剌回來被軟禁在南宮五年的明英宗朱祁鎮,被石亨、徐有貞等大臣帶兵迎出,從弟弟景泰帝朱祁鈺手上搶回皇位,重新登基。這個時候的明英宗,經歷了禁錮之苦,深深同情起了堂叔朱文圭。明英宗不顧旁人的反對,堅持放出朱文圭。在鳳陽為朱文圭修建房屋,任其自由出入,還給朱文圭結婚,以婢妾十餘人續其香火,並派人照顧朱文圭生活起居。朱文圭被釋放時連牛馬都不認識,不久便死去。但根據後來的零星史料記載,那些婢妾還是為朱文圭生下了兒子,算是建文帝唯一一支血脈。

#3
醇親王奕譞是光緒皇帝的生父,身份比較尷尬。朝鮮的大院君李昰應也是一樣,他只是朝鮮皇族遠支,把握住朝鮮哲宗無子而死的機會,巴結哲宗生母趙太后把自己次子李載晃推上皇位,成為朝鮮高宗。雖然趙太后並不是善玩權術的人,但大院君的兒媳閔妃卻是相當厲害的女人,大院君與兒媳閔妃多番權斗。導致壬午兵變,大院君趕走閔妃獨攬大權。清廷不滿,於是袁世凱拘捕大院君押送天津,監禁於保定府三年。

在這三年里,醇親王相當同情大院君,設法營救大院君。一次,他到慈禧那替大院君求情,慈禧就冷冷地回應到:「我又不是和李昰應有什麼仇怨,只是想讓那些兒子當了皇帝的人不要胡作非為而已」(將使天下有子為人後者有所警惕而不敢妄為耳,非於李昰應有何仇怨也)。嚇得奕譞戰慄失色,伏地不起。


結合以上見聞和我的自身體驗,「感同身受」和「同情」都屬於善心,但心理體驗確實不一樣,同情一個人的時候未必和他感同身受,「感同身受」是更強烈的特殊心境下的「同情」。

比如你在職場上看到新人們剛從事工作很受挫折,你會同情他們,這是純粹的同情。

但如果有一個新人是和你當年從事一個崗位的,那你馬上就會在腦海里浮現會自己當年受挫的情景,你就會很想去安慰他,幫助他,盡心地去傳授他你總結的經驗,這就是感同身受。

再比如那個新疆婦人,沒經歷危險而自覺吃素,她對畜禽就是單純的同情。

感同身受的明英宗和醇親王會不顧反對去解救政治敏感人物,而僅有同情心不會使他們敢於開口,
這已經證明「感同身受」不是單純的同情了。


「你天大的委屈,在別人眼裡不過就是一個故事。」


「發生在你身上99%的事情別人不會在意。」


所謂感同身受,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不是物理意義上的親身體驗。
男人永遠不可能知道什麼是痛經,女人也不可能知道什麼是蛋疼。
但是同樣蛋疼的男人和同樣痛經的女人,比較接近於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是使我們能夠設身處地的去為別人考慮,換位思考,將自己假想到對方所處的境地,從而更多的去理解別人,從積極的意義上看,能夠更多的諒解和寬容,假定某個人由於失去親人而悲痛欲絕,感同身受就可以使我們增加一些對其造成他人不適行為的容忍度。
從職業的角度出發,與相對人的感同身受也有積極的意義,一個警察如果能夠把自己放到嫌疑人的位置上去思考,模擬嫌疑人的心理狀態和犯罪行為,對於案件偵破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那有什麼感同身受。

於己驚天動地的殤,於人不過隨手拂過的塵。


哪有什麼感同身受,人生註定要獨自前行。
大部分時候,感同身受,這四個字只是一句美好的客氣話。世界從來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刀沒刺在別人的胸口,別人永遠無法想像那種疼。

不管你有多少煩心事兒,不管你有多少委屈痛苦,其實都沒必要到處聲張,沒有人有義務承擔你的痛苦,朋友也只能幫你分擔表面上的一點點感覺,你要做的是自己去尋求解決的辦法自己去化解一切難題。

這世上沒有什麼過不去的,一碗毒雞湯灌下去,你就是自己無堅不摧的後盾。

老公患腫瘤在醫院化療,周圍人可能會安慰我同情我幫助我,但沒有人會真的理解你的那種無助痛苦和焦慮。大部分時候大家能給的只有一時的關心,然後轉身又都會投入到自己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

日子永遠是自己的,剩下的一切都需要自己來默默承受。所以,我總覺得沒必要到處哭訴你的遭遇掀開你的傷口,時常去提及它。

別人不會懂那有多痛,反而讓暴露後的它們變得更難癒合。不如讓自己堅強起來,剛強的走過這一段路。

你失戀後痛苦不堪,朋友可能會安慰你,「不就是個男人嘛,而且他這麼渣根本配不上你,不要也罷」。可以陪你狂歡買醉,但沒有人能真正理解你的心路歷程,懂你為什麼如此傷心。

沒人知道你們之間到底經歷了什麼,說的多了,反而變成了大家眼中無法從情傷中走出來的弱者,熱鬧場合中降低氣溫的人。

你喜歡一個明星,會拚命推薦給好朋友。很可惜,在喜歡明星這方面你和你的好朋友口味完全不同,任憑你如何興高采烈的描述點綴,對方都無動於衷。

頂多是笑笑敷衍兩句,說「有空就去看看」,有時候不耐煩了可能還會抱怨兩句「能不能不要老說他了呀」。甚至可能背後嘲笑你追星。

後來你明白,喜歡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個明星,是最不適合分享的東事。很多時候,無論你多喜歡一樣東西,終究都是你的一腔熱情,對他人來說無關緊要。

當然,大多時候,你和好朋友們依然是好朋友。但你已經明白,很多事情並不適合拿出來分享,很多痛苦並沒必要讓大家知道。

大多數時候,對你來說天大的事兒,可能還不及別人的普通日常對人家來說重要。

沒人可以真的感同身受,與其煎熬著不能理解的痛苦,不如自我消化慢慢強大。


最近看到一本書叫《你的人生還可以再拯救一下》,裡面作者提到她小學時候的一件事兒,聽起來特別戳心,卻又無比現實。

她說,那時候家同住一個單元的好朋友問她,害怕爸爸媽媽離婚嗎?作者腦海里立刻浮現了父母偶爾吵架的情形,越想越嚇人,覺得自己害怕的要死,就和朋友一起討論,還為這個話題聊了很久,甚至落了淚。

幾個月後,那個朋友的父母在單元里出了名,因為父母大打出手後離婚。鬧的非常不愉快非常傷感。而朋友因為被判給了母親,所有要搬走。

搬走那天,朋友問作者,你不是說你爸媽也吵架嗎,你不是說他們和我爸媽一樣不和諧么,為什麼還好好的?

作者愕然,仔細想想父母只是偶爾吵鬧,大部分時間是和睦的。而作者可能根本理解不了她朋友的害怕。只是當時硬往自己身上聯想,為了有話聊罷了。

那是小孩兒的無心之談,更是一種對感同身受的誤解。

有時候,你根本不了解對方,還要強行共鳴的感覺反而讓人覺得假惺惺很不舒服。

用曹雲金的話說就是,「你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我說我有抑鬱症,你說你也有啊,還去醫院測試了呢。可你其實根本不懂真正抑鬱患者的感受,不懂那種恐懼焦慮和絕望。我說我身體不舒服,你說沒事兒啊我經常這樣,喝點熱水休息休息就好了。

沒人會真正在意誰過的不好,或者換句話說,沒人會長時間為他人的處境考慮。

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我們常常自顧不暇,誰有那麼多精力去牽掛別人的不順意。

所有的困難,悲傷,最終都要靠自己去應對。時時掛在嘴邊,剛開始可能會博人同情,時間久了,不過變成了別人眼中喜歡抱怨的祥林嫂罷了。

「強者從來都是打掉牙往肚子里吞,哪怕後背被炸得血肉模糊,也要給觀眾一個意氣風發的正面。」

既然沒有人可以對你的痛真正的感同身受,何必還拿出來像獎狀一樣到處張貼呢?還不如自己吞下,默默的做個內心強大的堅強的人。

同樣的,也沒有人真的在意你過得多好。

我說我升職特別開心工資翻了幾倍,你說真替你高興啊,可是並不能真的笑出來,因為自己還有房貸重壓不知道如何解決。當朋友刷屏秀恩愛時,想想你到底是真心為她感到高興,還是會覺得有些不耐煩?

除了親人和三兩知己,無論是你的痛苦還是歡樂,對於別人來說只是過眼雲煙,可以和你共鳴一下子,卻永遠不可能真的感同身受變成你。

大多數人,不是嫌你的痛苦太麻煩,就是嫌你的歡笑太耀眼。

糖不吃在你嘴裡,無論別人怎樣跟你描述,你都想像不出到底是哪一種甜。針不扎在你身上,無論別人怎麼齜牙咧嘴,你都感受不到有多疼。

辛夷塢在《山月不知心底事》里說,

「世界上沒有什麼感同身受,你覺得自己心肝都被撕的血淋淋的,腸子都被絞斷了。其實別人一丁點都體會不到,別人看你表情恐怖,同情一會兒,接著該舒服還得舒服,該高興還得高興,因為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我們的心,我們的肉長在各人自己身上,酸甜苦辣,自己嘗的味道只有自己明白,別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別要求別人懂你的感受,叫得再大聲也是白費工夫。」

抱歉,人生來就孤獨,不要把情感寄托在別人身上,你總要堅強的一路走下去。披荊斬棘,柳暗花明。

生活總是這麼殘酷,我們可能不需要那麼多的正能量,反而是這些負能量能讓你更認清自己,更明白要走的路。

看陳虹羽的《你的人生還可以再搶救一下》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簡直就是存在於世界的另一個我。裡面提到的人生觀點,性格,經歷都太像了。

比如當你連自己都養不活的時候,先別談天方夜譚的夢想。夢想是要有的,前提是要先保證吃上飯。

比如當你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你可以任意發脾氣你可以說撂挑子就撂挑子,但是當你變成成年人社會人之後,你發現自己甚至沒有憤怒的權利,耍性子的成本太高了。

比如我也不喜歡和不熟的人一起吃飯,不想為尷尬的社交浪費時間,有時候還略顯清高錯過了很多機會。也不太喜歡同學聚會,覺得好的人私下有的是機會聯繫,為什麼去找所謂的老同學人脈。

我常說,人生需要揭穿,日子需要溫暖。我們沒有辦法一直活在那些正能量的雞湯里,很多時候讓我們清醒的是戳心的負能量。我反而喜歡這種揭穿的負能量。

面對並不美好的世界,你要戳破它認清它,然後搶救它愛它。而不是溫水煮青蛙一般沾沾自喜或者阿Q一樣自我安慰。

沒用的。你和別人哭訴再多,也沒人能真的替你走剩下的路,你把事情講的再具體,把感受講的再惟妙惟肖依然沒有人能真正的感同身受。

世界雖大,但你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

人生本就是場孤單旅行,就看你有沒有能力走到最後。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經歷了那麼多糟糕的事情之後,我媽媽對我說:即使我是你的媽媽,我也不能真正體會到那些夜晚你是怎麼過來的。世界上沒有人能懂你的那些傷痛。


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感同身受。
某些時候,在你看來,無關緊要的某件事,對別人卻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別人眼裡綠豆大的事,卻是你抑鬱成疾的病因。

別說你根本就沒經歷過別人的苦難,就算你跟他的經歷完全一樣,也不可能感同身受,你所謂的「感同身受」只不過是種自以為是的憐憫,自欺欺人式的煽情。


「生活很美好啊你不應該抑鬱消沉」
等同於對一個哮喘病人說:「你不應該呼吸困難啊周圍氣很足啊…」

針不扎你身上,你永遠不知道疼
沒法理解,只有體驗


看過一個故事
故事裡講
有一隻猴子
它受了傷
有了個不大不小的傷口
別人問它這個傷口是怎麼回事兒
它於是扒開傷口給他們看
所有看過的人都嘆息不已
紛紛安慰
可是
故事的最後
這隻猴子死掉了


感同身受,就像自己親身感受到一樣,多用於替別人表達感謝。
博大精深的成語就這麼沒落了…


其實我知道題主不是這個意思啦- -
照題主的釋義,不能。
你是你,他是他。且不說他的際遇不是你的人生,就算是碰上了同一個事兒,彼此閱歷與三觀的大大小小差異也決定了你不知道也不能體會對方的感受。


刀子不割在自己身上,就永遠不知道有多痛。
怎麼可能感同身受。


我認為不可能,就算是再親再了解的人也不能。
母親不能理解我會因為她說的一句話崩潰,我也不能理解有些傷能有那麼痛?
每個人的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經歷過什麼,感覺到的就大相徑庭。
感同身受。唉。


感同身受,放到心理學上就是共情

在心理治療過程中共情是一種必要的手段,對心理治療進程有很大幫助,不贅述。

其中的關鍵又在於表達共情,也就是讓你知道我感同身受。從這個角度來說,所謂感同身受,並不是真的感受到了你的感受,而是我懂得你是什麼樣的感受。這個「懂得」並不單純指知道你難受,而是一種情緒和邏輯上完全的理解(感覺把自己繞進去了)。

共情作為一種心理治療的手段,肯定是可以做到的。只是人們一般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不會強求自己、也很難從別人的角度理解他的感受。

能做到感同身受的人很多。

心理醫生。通過長期的自我訓練,一個合格的心理醫生可以掌握感同身受的「技能」。這種感同身受更多的是偏理性的。

情商高的人。更多地體現在無意識層面。他們可能沒有刻意去感受,但是能下意識捕捉到你的情緒,同時給出讓你覺得他感同身受的應對。

閱歷豐富的人。足夠豐富的閱歷,常常可以讓一個人脫出自我的窠臼。他可以了解你的性格,從你的角度出發理解你的感受,然後給出合適的反饋。跟這種人相處常常會很舒服。


哪有什麼感同身受,針不扎到自己肉上,永遠不知道什麼是疼。


感同身受?

很久以前看Clamp大嬸的現實主義名作?東京巴比倫?,其中有一段情節是這樣的:
皇昴流對在他面前傾述了很久的女人說:「對不起,真的對不起,儘管你遇到這麼多,你這麼難過……我還是,感受不到你的痛苦的萬分之一……」
女人感動萬分,兩人擁抱在一起。
年少的我當時一臉懵逼………
不對啊?說不了解自己的痛苦能感動?這和我學到的不一樣啊~

多年以後…
當我經歷了很多事,明白了人情冷暖,我才終於明白:
不能「感同身受」才是真誠的表達。
?東巴?不愧是經典啊!


推薦閱讀:

如何安慰一個考試失利的女生?

TAG:情緒 | 人際交往 | 情商 | 同理心 | 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