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為什麼能在世界上大行其道,形成許多世界連鎖企業?茶為什麼不行?
我是說,為什麼沒有形成體系,成為標準或者生活方式
茶也可以啊!
星巴克咖啡以及Costa等幾乎世界上所有的Cafe都兼售茶啊!!!
袋泡茶就是星巴克這種體系的一部分啊!!!
這下可以扯 @帶三個表 的蛋了,哈哈,三表哥,你的那個答案,文不對題,而且也是把 「結果」 當 「原因」 分析,茶葉不如咖啡流行,是人類本身慾望和口味的問題,神馬殖民地、種植園啊,那是排在人類身體慾望之後的 「結果」。
看了這麼多回答, @帶三個表 也把結果當原因分析。王三表這分析並非毫無道理,但文不對題。
===================三表分割線===================
來看看我的答案:
隨便拉一個數據來:
每100克某種咖啡 中含蛋白質12克、脂肪16克、糖類和其他碳水化合物46克。多數能溶於水,或由於咖啡飲用方法 -- 一般為粉碎咖啡豆的的懸濁液方式,更多、更容易攝入人體被吸收。
每100克某種茶葉 中含能溶於水的蛋白質只有2克、脂肪0、可溶於水的糖類和其他碳水化合物4克。茶葉中的茶多酚是比較獨特的有益物質,並且沒有特殊味道。
咖啡因來的成癮和嗜好非常強,是茶葉和咖啡流行的主要原因。同樣重量的茶葉和咖啡豆,含有咖啡因的比例差不多,但由於飲用習慣的不同,茶葉浸泡飲用方式,人體吸收量比咖啡要低的多。
這是為什麼咖啡能更流行的真正原因,也是可口可樂類飲料,包括麥當勞肯德基這些快餐之所以風靡世界的主要原因 -- 其中成癮性的咖啡因,以及 「糖」 「脂肪」 「蛋白質」,這幾個 「人體需要的基礎營養要素」 表達的味覺滿足感,是針對動物的覓食神經反射,是無法抑制的 「食色,性也」。
進一步說,蛋白質,脂肪還能形成 氨基酸和各種酯,醚,酚等香味物質,在空氣中對人類嗅覺打招呼 「Hi,我這裡有蛋白質,還有脂肪,聞聞,好香,快來吃我!~~」
而茶葉中根本不含脂肪,其中的香味物質也不代表咖啡因,糖,蛋白質,脂肪這四種其中任何一個。在綠茶里甚至還有用茉莉花熏蒸出來的花茶,在烏龍茶中則是靠發酵來增加香味,紅茶中依賴牛奶香精糖等增加誘人的香味。但這些,都不是茶葉本身含有的 「人體需要的基礎營養要素」 的味道。
咖啡,由於含有很高卡路里,在傳播過程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可以用來當 「飯」 吃的。而 「綠茶」 喝過的都知道,不但沒能量補充,喝完很快就會感到飢餓 -- 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飲用感受。
另外,這些 「人體需要的基礎營養要素」 ,在咖啡中,以及咖啡的飲用方法(烤糊,加奶,加糖,打碎粉末飲用等等)中,都比茶葉要表達的更豐富,也就更誘人!更成癮!
再加之,東方茶葉在發展文化和烹制方法中,更多傾向於文化的清,苦,淡,薄,澀,多是反動物覓食慾望的特點,某些茶葉還含有過量的單寧(尤其是粗製綠茶)等成分,反而會造成營養素吸收不利。
可以一言以蔽之,咖啡的飲用方法,以及內容物質,更符合動物慾望的基本需求,而茶的低糖,低蛋白質,低脂肪的反動物基本慾望的特點,導致了相比咖啡,茶的不那麼流行。
在茶葉首先被英國貴族選擇了去掉了大量苦、澀的紅茶(而不是綠茶)這個品種,再經過烹調改造,添加了大量糖,奶(看到咖啡流行的感覺了吧?),形成了更多人喜愛的英式紅茶,以及更後來,更香甜厚重的奶茶的出現,茶飲料才真正走向世界。
世界10大咖啡連鎖,都是在二戰後建立的,茶葉連鎖還在發展中,至少比咖啡要晚了50年。儘管西方已經進入熱量過剩,普遍肥胖的後工業時代,但不具有糖、脂肪、蛋白質優勢的(傳統)茶,還是很難形成世界級連鎖的,奶茶倒是有這個可能性,要怪,都怪人類的食慾太挑剔了。
茶絕對可以,只是缺乏一個引爆點。
等著,我做給你們看。
排名第一的答案居然說咖啡比茶的一個優勢就是可以讓人興奮!
實際上茶葉和咖啡都含有咖啡因,等量的茶葉比咖啡豆的含量更高。我喝咖啡完全不影響睡眠,濃茶就不行了。同樣正是如此,而者都是精神活性類物質,都可以讓人輕度上癮。
至於題主的問題,主要原因在於口味,人就是這麼一種動物,味蕾的判斷最重要,糖奶幾乎是整個零食行業的核心。如果咖啡的主流是黑咖啡,一定流行不起來,大多數人都加糖加奶,就別來玩文藝了,去咖啡店觀察下就知道了。
就連我們的茶國外也是加了奶喝。清淡的東西本來不錯,但重口味的東西能俘獲大多數人,所以川菜遍布全國,火鍋店風靡。
你看我們的飲料行業,不加糖的幾乎都死光了。我們加糖的茶一樣賣的很好,街邊的店啥貢茶,樂茶,各種奶茶店比咖啡店開的多。所以前兩年出了個東方樹葉的無糖茶,我就知道死路一條。還有那些味道奇怪的飲料,從一出來幾乎就等於死亡,比如娃哈哈的咖啡可樂,格瓦斯,根本不要啥商業分析。
全世界最大的茶企是立頓,但可以說立頓的茶是我喝過的茶裡面最次的,價格倒不是最低。如果直接用水泡,比樹葉還難喝,但為什麼賣的最好,因為別人主要是加奶或者加糖喝的。
至於連鎖店,完全就是運營方式的問題,估計題主問的不是這個。有空我再寫。現在還沒有一個公司或者說一個團體能夠在茶文化上謀劃自己的藍圖。怎麼說呢,咖啡在剛進入推廣時期,也遇到過非常多的瓶頸,在那個時期,廣播傳媒是一個新鮮玩意,有一位咖啡商為了急求擴大銷量,想了很多方法,最終,將咖啡定位成休閑消費品,在廣告宣傳和品牌定位上定了基調,廣告內容是一位女士在休息時,邊喝咖啡邊看報紙,或者邊喝咖啡邊談天。這樣的宣傳是迄今為止第一次為咖啡賦予了一種含義,將其定位為一個休閑產品,人們會一想休息或者談業務就點咖啡,也可以調整氣氛。可能在當時也沒想到這個點子延伸到了現在,伴隨著歐洲文化的全世界傳播形成了一種咖啡文化。而相較茶葉,中國是認可度比較高的一個地域,卻缺少一個團隊在這方面的精耕細作,中國有茶葉源頭用料的資源,也不缺少一個市場,中國茶文化已經幾百年,正是缺少一個真正有眼光團隊或者公司去挖掘這個市場,目前我認為做的最好的,也只是立頓系列通過徐靜蕾廣告在幾年前作出的市場,只不過是很可惜,這個定位也讓茶系列在立頓下成為了快銷品,沒能將這個產品檔次提升起來。快銷品也好,就是品味永遠只是快餐。而國內有香飄飄,優樂美等各系列產品,還有娃哈哈,統一等綠茶紅茶系列,都只是跟茶沾邊,卻未真正帶動整個茶產業的發展,也沒有過成為茶產業中的星巴克的概念。當然,在中國人普遍觀念中就是喝茶是比較偏老年齡段的消費,比較古舊,咖啡則是一種新文化,也是舶來品,這也是原因之一吧,以上只是本人齪見,望多指點。
這樓里很多人對比的對象都不對,還說得津津有味,捂臉…………
大行其道的咖啡店其實都是連鎖店,不能挑選太多咖啡的品種,也沒有很講究原材料,更加多是快餐食品,看看星巴克,costa之類就知道了。對應的概念應該是現在大街小巷的連鎖奶茶鋪,「貢茶」、「大卡司」、「85度c」等等。這樣看的時候,就會發現茶飲料其實蠻大行其道的了,但衝出國門的幾乎還沒有(有在東南亞開分店的我知道),客單和規模也跟連鎖咖啡有差距。
但你們想想茶餐廳一杯凍檸茶和港式奶茶已經賣多少錢了還每桌必點,就知道茶有多普及。
其實問題到這步就好解釋了,茶沒有大行其道,完全是整個市場缺乏好的品牌和操盤手去開拓高層次的連鎖品牌的問題。經營的問題而已,畢竟市場要培養,品牌也要慢慢養大。別扯生活方式了,國人究竟有幾個喝咖啡的生活方式,昂?
期待有大神做到這件事,我樂觀地覺得,我的孩子到我的年紀,應該就能看到有跟星巴克相似規模的茶飲品連鎖了。
至於茶館,對應的是滿街的個性化咖啡店,大家都強調出品和個性,也沒見個性十足的咖啡館開滿全球?這樣比才有意義呢。
至於排名第一答案,我點了反對和沒有幫助,對比對象不對。而且星巴克不是你理解那樣的,廣告不要太多,更加沒有把錢和精力都投資到做好咖啡上,自己開過店做過經營也看不清楚啊,嘆氣。章節1.首先討論問題的第一部分:咖啡為什麼能在世界上大行其道?
先上一組數據:
根據2006年倫敦的國際茶葉委員會統計,該年全球茶葉消耗量為3.437 百萬噸。
而2006年倫敦的國際咖啡委員會統計,該年全球咖啡原豆消耗量為7.632 百萬噸。
單從總產量來看,咖啡原豆的產出比茶葉多了將近1倍。但是請注意,當我們統計消耗量的時候,一般不是以茶葉重量和咖啡原豆重量為最終比較值的。最終比較的還是下到我們肚子里的茶飲料和咖啡飲料的杯數。
當咖啡原豆經過烘焙和研磨之後,會損失20%的重量,於是7.632減少為6.106 百萬噸。再然後,每一杯咖啡平均需要消耗10克的烘焙研磨後咖啡豆,而每一杯茶平均消耗3克的茶葉。(1杯的標準容量是9盎司,約合266毫升)
這麼一來,真實消耗情況其實是這樣的。2006年,全球總共消耗茶11456億杯,全球總共消耗咖啡6106億杯。
寫到這裡我可以回答問題的第一部分:並不能說咖啡世界上大行其道,首先咖啡就沒有茶更大行其道。這個世界上除了水以外,人們最愛喝的是茶。
章節2. 現在來看題目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形成許多世界連鎖企業?茶為什麼不行?
首先這個現象是事實,而且與咖啡是不是世界上消耗量最大的飲料不衝突。這一點,我的看法跟 @帶三個表 大哥的不盡相同。既然咖啡的消耗量其實差不多只是茶的一半,那麼形成世界連鎖企業本身就跟飲料品種普及度與受喜愛程度的關係不大了。從根本上,其實是美國的快餐文化與快餐生產經營模式在飲料界的成功。然後湊巧,美國人從文化上更喜歡喝咖啡罷了。如果美國是個喝茶的國家,那麼現在的星巴克就會是世界連鎖茶館,而不是咖啡廳。要注意,成功的不是一種飲料,而是經營模式。如果有成功的,與產品,市場,消費者都匹配的經營模式,其他的飲料都可以成為像題主所說的「大行其道」。比如說可口可樂,才發明一百年多一點,就是單純從美國本土發明的,沒有任何文化傳統,生活方式底蘊的飲料,你說他它現在是不是大行其道呢?
至於茶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出現比較有名的世界連鎖企業,這個問題本人由於沒有這方面的企業經營和市場營銷的背景,還是請看其他人的答案吧。
章節3. 再來討論一下該題目附加註釋的內容:為什麼沒有形成體系,成為標準或者生活方式?
什麼叫體系?全世界通用的標準?全世界有約定俗稱的規定咖啡必須怎麼喝么?卡布奇諾是咖啡,直接喝不加任何其他東西就不是咖啡么?
咱來看看咖啡有沒有形成所謂的體系。
例1.土耳其/中東咖啡
圖1.土耳其咖啡
咖啡最早原產於衣索比亞。但是後來,由於古蘭經對於飲酒的限制以及對咖啡提神作用的青睞,阿拉伯人與土耳其人開始大面積的飲用咖啡。現在流行的土耳其咖啡就與中國大眾熟知的意式咖啡有很大不同。土耳其(式)咖啡是一種較為原始的咖啡烹飪方法,將磨碎成粉的咖啡豆放在咖啡壺內,加水煮至沸騰即可。按照某些不同的工藝,咖啡可以在沸騰冷卻後再次煮沸並如此反覆多次。有時人們將上層咖啡倒出飲用,有時則連咖啡渣一同喝下。但不論採用什麼方法,土耳其式咖啡都是一種口味非常濃烈的飲料。
例2.愛爾蘭咖啡
圖2.愛爾蘭咖啡
再來說一個,愛爾蘭和西班牙加利西亞地區的傳統咖啡飲料:酒精咖啡。一般是用熱咖啡,加入威士忌然後在最上層打一層奶油。比如著名的Bailey『s就是一種愛爾蘭酒精咖啡。
所以咖啡有形成世界性的體系和標準么?我想各位已經心裡有數了。各種地方有各種特色的喝法。這些都是從歷史上,由於氣候,文化,飲食等原因形成的。例子還可以繼續舉,題主直接自行百度吧,太多了。
還是那句話,形成統一體系的是世界連鎖咖啡企業的產品,而不是咖啡的喝法本身。作為連鎖店,這些企業當然必須形成自己的體系和質量標準。但是不要把某些企業的標準放大到以為是全世界人們的生活方式。
再來最後一段,題主認為咖啡有形成生活方式,而茶沒有么?
咱還是舉例吧!亞洲的就不說了,大家都知道。
(該段內容為維基百科直接飲用,不願意讀請跳至章節4)
例1.俄羅斯茶文化
圖3.俄羅斯茶炊
在西方,最早從中國傳入茶葉的是俄羅斯,從中國經過蒙古草原到俄羅斯,曾有一條「茶葉之路」。俄羅斯人發明了煮茶的「茶炊」,類似一個小鍋爐,一般用銅製,中間生炭火,上面有一個煮茶的茶壺,下面有一個龍頭,煮好的濃茶用龍頭中的水沖稀,加糖和檸檬汁飲用,即檸檬茶。隨時可以提供熱茶水,是寒冷的俄羅斯氣候下,家庭必備的設施。現在一般用電加熱,也有用不鏽鋼製造的。由於非常普及,所以可以設計製造成各種裝飾花樣,是俄羅斯家庭比較顯眼的傢具。
例2.英國茶文化
英國人從1660年代開始進口茶葉。當時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布拉甘薩(Catherine of Braganza)嫁給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她把喝茶的愛好帶進英國宮廷。開始英國人從荷蘭進口茶葉,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首次直接從中國廈門進口茶葉運回倫敦。到1750年代,茶葉已經變成英國人的全民飲料。由於英國從中國大量進口茶葉,而中國從英國進口貨物很少,兩國出現巨額貿易逆差。英國一方面從中國引進茶樹到其印度和其他殖民地種植,另一方面在印度殖民地種植罌粟,製造鴉片出口中國,最終引起鴉片戰爭。
在英國和愛爾蘭,「茶」(tea)不僅指這種飲料的名稱,而是有下午便餐的意思,即下午茶(英國以外稱為high tea,在英國則是指晚便餐),名稱來自使用的「高」腳桌。英國人多喝紅茶,茶種包括英國早餐茶(English Breakfast Tea)和格雷伯爵茶(Earl Grey),由中國傳入的茉莉茶,以及日本傳入的綠茶,也成了英國茶的標準部分。英國人喝茶,頗成痴好,也十分隆重,早上一醒來,清晨6點,空著肚子就要喝「床茶」,上午11點再喝一次「晨茶」,午飯後又喝一次「下午茶」,晚飯後還要喝一次「晚茶」。就是說,正規的,一天起碼4頓。英國人泡茶是泡茶葉末,連袋一起放在熱水杯里,不是以水沖茶,而是以茶袋浸入熱水裡,一小袋茶只泡一杯水,喝完就丟棄。家庭飲用時,由於茶葉很碎,通常茶壺裡還有個過濾杯,用開水衝下去,過濾而出,再加入糖及牛奶或檸檬而喝。
例3.美國茶文化
歐洲飲茶也有很長的歷史,一些人移民到美國後,習慣也帶了過來。可以說美國的獨立是由茶葉引起的。1773年,英國公布一項法令,規定只有英國東印度公司可以在北美殖民地壟斷經營進口茶葉。波士頓從事走私茶葉的商人們於當年12月16日,將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貨船上的茶葉傾倒在海水中,用來抗擊壟斷。這個事件引起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高壓制裁,最終導致美國獨立革命發生。美國人飲茶講求效率、方便,不願為沖泡茶葉、傾倒茶渣而浪費時間和動作,他們似乎也不願在茶杯里出現任何茶葉的痕迹,因此,喜歡喝速溶茶,這與喝咖啡的原理幾乎一樣。在美國,茶消耗量占第二位,僅次於咖啡。
除源自於歐洲的西方茶文化外,美國市場上的東方茶(烏龍茶、綠茶等)有上百種,但多是罐裝的冷飲茶(檸檬紅茶)。美國人與中國人飲茶不同,大多數人喜歡飲冰茶,而不是熱茶。飲用時,先在冷飲茶中放冰塊,或事先將冷飲茶放入冰箱冰好,聞之冷香沁鼻,啜飲涼齒爽口,頓覺胸中清涼,如沐春風。另外除了預裝茶外,美國很多餐廳也以茶作為主要飲料,而美國人有在任何茶(包括東方茶)加上糖之習慣。
例4.土耳其茶文化
土耳其人喝茶很普遍,土耳其茶(土耳其語:?ay)屬於紅茶的一種。土耳其人最早喝咖啡,但是20世紀初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垮台之後,原來屬於土耳其的可以種植咖啡的阿拉伯地區脫離土耳其,土耳其不得不進口咖啡。而在土耳其本土的黑海東南岸地區可以種植茶樹,於是土耳其人逐漸開始喝本國出產的紅茶。
土耳其人的好客熱情,請喝茶更是他們的一種傳統的習俗。主人往往熱情的提供一杯土耳其茶、土耳其咖啡或是蘋果茶。土耳其茶喝起來較苦,雖然茶味濃濃,卻不是那麼討喜;土耳其咖啡香郁撲鼻,然而濃的化不開的感覺並不是每個初飲者都可以接受的。只有土耳其盛產的蘋果茶,可以說是老少咸宜,男女皆愛。酸酸甜甜的蘋果茶,濃濃的蘋果味加上茶香,尤其是在透著清寒的秋日,喝起來格外的舒爽。而土耳其街上最多的不是咖啡廳,而是茶館,土耳其人還十分喜歡到茶館喝茶並聊天。
章節4. 最後上兩張表格。
表1.世界人均茶葉消耗量排行
表1 為了說明茶儘管起源於中國,但是現在是屬於世界的,而且中國人實際上現在也不是特別愛喝茶的人了。所以說我們也不能張口閉口就只是拿中國茶文化跟咖啡相比較,搞得好像全世界就咱喝茶似得。這種觀點不對。實際上,中國人均消耗量僅僅在世界上排名33。
表2. 世界人均咖啡消耗量排行
表2為了說明,實際上,咖啡的世界普及度比茶差遠了。咖啡消耗排名靠前的全部是歐洲或歐洲文化背景的國家,更有甚者,排名1到6全部被所有北歐國家給包攬。所以再一次佐證咖啡並沒有茶在全世界上大行其道的地位。
後記:
或許我說的並不是題主想聽的,但是我想表達的是,在思考或問問題之前先看看這個問題是不是事實,存不存在。我個人猜測,或許題主是想知道國際性連鎖咖啡廳企業為什麼成功?但是這個問題的重點並不是在「咖啡」兩個字的上面。題主問錯方向了。如果您能在提問之前也能做一定的資料收集工作,我想您的提問可能會更準確,更符合現實,也對您幫助更大一些。
在此與您共勉!
資料來源:
http://www.haelssen-lyon.de/fileadmin/user_upload/pdf/T_C-Art.011012.pdf
茶
咖啡
List of countries by tea consumption per capita
List of countries by coffee consumption per capita
Turkish coffee
Irish coffee
http://soeagra.com/ijert/vol3/10ijert.pdf
http://www.idhsustainabletrade.com/site/getfile.php?id=184
Google
- related:www.idhsustainabletrade.com/site/getfile.php?id=184 sector overview tea
早年的時候,我曾經還開過4家連鎖的茶館,所以那陣子對星巴克研究蠻多。
第一,茶行業沒有人才;
第二,中國茶館追求私密,個性和高附加值,而星巴克追求翻台率,通用性和性價比;
第三,中國茶往往神神叨叨,追求膚淺的形式感,卻忽視對用戶真正的價值;
第四,星巴克背後的西方生活方式在過去的30年是一股強大的力量,當然未來可能會有新變化;
第五,星巴克沒有廣告,將心注入用體驗點燃口碑,包括配套的咖啡豆計劃等員工激勵;
受到了同學的聲討 ,表示咖啡也要伺候。
確實也要伺候啦,之前參加一個活動,喝到了很棒的耶加雪菲,有的咖啡冷泡需要72小時才能出來一杯。
不過這種咖啡和風靡世界的咖啡也不太一樣吧,人人都喝星巴克,這種純手搖需要自己磨豆子的清咖啡也很少吧。
但是哪怕是這種需要伺候的咖啡,也是一次就泡好而不是反覆泡,和茶在時間成本上的消耗還是不同的。
Anyway,消遣和生活方式還是差別很大的
記得那天下著雪,桌子的一邊泡著大用山水仙,另一邊在沖泡手搖咖啡。
而我身邊坐著當時還不是我男朋友的小賈斯汀,想一想都很幸福呢
我不太喝咖啡,不是特別了解,如果有紕漏或者不當之處,請諒解
個人理解食品界的風靡,更多追求的是一種 便攜 快捷。咖啡,奶茶,巧克力等等,是一種一杯裝好喝完就扔的快速消耗品。只用等待幾分鐘,就可以直接拿走。
但茶不同。
茶需要坐下來,需要時間,你在喝它的同時,投茶,出湯反覆再三,都需要閑暇。
喝一杯茶,你至少需要一個蓋碗or壺,一個公杯,一個小杯子,再追求方便,也需要一個快客杯。
因為茶不是泡完就好,它需要反覆加水,每一泡都有不同的驚喜。
答主桌子太亂,只有簡易的茶具,即便如此,有了這小小一隅,我也樂意在宿舍窩一天不出門,喝茶到頭暈心滿意足。
也喝過那種茶包泡製,也去過那種一杯泡好拿走就喝的茶店。
總感覺味不對,意難平。
於我而言,咖啡是工具,是睏倦時刻的提神利器。
而茶是夥伴,要你安靜對待,你對它如何,它都完全還原給你的味蕾喉頭,更像是平等的朋友。
喝茶要時間,而時間是這個什麼都快的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
茶這種私密又親近的東西,不能也不會如同星巴克那般風靡。
但是它會潤物無聲般的,風靡到每個人的家中茶几上,風靡到朋友聚會的細訴衷腸上。
茶其實是有體系的。。。而且這個體系比咖啡還要玄學。。。
而且茶在世界上也曾經大行其道,如今也沒有完全沒落。。。
我在外面的時候,一般是早起有一杯咖啡;而在家的時候,一般是早起我父親就泡好一壺茶。。。
兩個飲品其實各有千秋,只是我們一般下咖啡館而不是下茶館,咖啡又不是十分貼近大多數身邊人的生活,才有一種咖啡很流行的錯覺。。。而茶米油鹽這些東西太日常了,反而沒太多人掛心。。。
然後,能進一家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英式下午茶工作,對我的吸引力還是挺大的。。。我去過的幾家感覺整體要比咖啡店逼格高一點。。。
最後,我現在是端著超市十幾塊一大包泡的茶回答的。。。我懶得磨豆子洗壺。。。
關於咖啡茶飲市場的問題是我被人問的最頻繁的問題。原因嘛無非這麼幾個:
1.咖啡和茶都是文化屬性比較強的餐飲項目,很多人內心深處都有開一個咖啡館、契茶店的夢想。
2.相比於大部分食物,咖啡茶飲的標準化難度較低,所以連鎖化難度也會較低。做餐飲單店的天花板非常明顯,不搞連鎖,掙的都是辛苦錢。
3.咖啡、奶茶作為舶來品,在國內迭代速度極快。昨天蹦出個雕刻時光,今天又被漫咖啡席捲。不由的讓創業者看的心癢難耐。
我
認為中國的咖啡茶飲市場還是有機會的。雖然目前大家看到的三類最大的載體:咖啡店、奶茶店、茶館/茶社競爭已經很殘酷,絕大多數盈利狀況很堪憂,但是對比
歐美,或者附近的台灣、韓國,你就會發現我們的消費量距離市場飽和還有很長的距離(韓國的人均年咖啡消費已經超過400杯了)。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奇葩局
面呢?我覺得和我們的產業發展不均衡有關。國人做事喜歡盲目跟風,星巴克火了就山寨星巴克,獨立咖啡館火了就跟風獨立咖啡館,漫咖啡火了就一夜之間全是韓
式咖啡。所有人都弔死在一棵樹上,加上畸形的租金和人力成本,大家的日子都過得苦逼逼的。本文將分析在當前情況下,咖啡店、奶茶店、茶館/茶社的潛在機
會。
咖啡店
漫咖啡模式毫無疑問是一個機會。漫咖啡的發展速度不夠快,市場上留下了巨大的真
空。有一定資金的(單店投資額還是很大的),在漫咖啡未進入的城市是完全可以山寨漫咖啡。事實上,漫咖啡已經被1:1精仿的太多了。關於漫咖啡的分析這裡
不再贅述,可以參見我的舊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IyODIwMw==
mid=403054543idx=1sn=9ccc65961ad9d46a7cd0df63a91b8435scene=0#wechat_redirect
外
帶咖啡是一個趨勢。事實上在歐美國家,像奶茶這樣買了帶走喝才是咖啡的常態和主流吧。價格區間上,20元以下甚至10元以下的區間大有可為。其實外帶咖啡
價格超過20元的話確實也存在定位的問題。對比美國,一聽可樂1美元,一杯咖啡2美元左右。國內一聽可樂2.5元,大家覺得市場更成熟的時候一杯咖啡的均
價大概會是多少呢?謹慎估計,我覺得10元才是未來中國市場上咖啡的均價。有人可能會問,這樣的形式,這樣的價格,不就是現在的奶茶店嗎?對啊!咖啡奶茶
化就是咖啡店最大的潛在機會。歸納幾個關鍵要素如下:
1. 價格區間在5-20元
2. 絕大多數沒有堂食或者只有極少的餐位
3. 主要靠外帶和外送
已
有的成功案例首推COCO。COCO已經完成了很可怕的數量(沒記錯的話是800+)的門店轉換(奶茶轉咖啡+奶茶)。現在已經成為連鎖咖啡品牌中絕對不
可小覷的一股力量。品質和價格都做到無可挑剔。我反正是被COCO
6塊錢一杯的咖啡口味徹底驚艷了。哪怕以後提價到12元,我也會毫不猶豫的選擇COCO。一般說來船大難掉頭,COCO這麼成熟的企業經歷這麼大一番折騰
自改造,這個品牌的深不可測!
奶茶店
我們現在說的奶茶店一般都是台灣式的奶茶。基本上競爭已
經到頭了,也很難做出差異化。奶茶這東西跟咖啡不同在於奶茶的定位天生就比較低端市井,所以很難做高端了像一些獨立咖啡館或者精品咖啡館那樣玩逼格玩情
懷。台灣奶茶都被人玩壞了,那潛在機會在哪裡呢?我覺得未來短期熱點是港式奶茶。港式奶茶源遠流長,論製作工藝和文化情懷我覺得是完爆台灣奶茶的。口味上
我從來都覺得港式奶茶勝台灣奶茶一籌。但是港式奶茶的劣勢是SKU太少,絲襪、鴛鴦、檸樂三大天王拿出去撐門面略顯單薄。但不管怎麼說港式奶茶的差異度已
經為自己贏得了一片市場。已有的成功案例首推米芝蓮。身為小南國參與打造的品牌,3年做到現在這樣子,在市場佔有率上談不上很給力,但也足以傲視群雄。米
芝蓮的產品本身我覺得競爭力不算強,特別是飲料之外的小吃雞蛋仔,製作速度慢還難吃,很難想像這玩意兒生命周期會長久。所以試圖進軍港式奶茶的創業者們,
請重點認真設計產品,豐富SKU。不然只憑著花哨的繁體字招牌和裝修吸引種子用戶,等這陣風過去,味覺審美疲勞了就歇菜了。除此之外,印度、泰國及很多東
南亞國家的奶茶都別有一番風味,也是很有想像空間的。
茶館/茶社
不到兩年,星巴克關閉了5家
Teavana中的4家,基本等於宣布茶業版星巴克的失敗。這是一件典型的培育市場不成功案例,說明了即便資金雄厚和影響力之大如星巴克,在美國這樣的市
場試圖發展茶業版星巴克也是無能為力的。那麼問題來了,在中國發展茶業版星巴克有沒有可行性呢?我一直覺得很有可能。茶相對於咖啡是有健康學上的優勢的,
在中國又有文化傳承上的優勢,理論上沒有理由不出現一個星巴克這樣的品牌。但是在這樣一種模式下,產品究竟應該長啥樣,是應該偏傳統?還是應該像現在流行
的各種奶蓋一樣加入創新元素?相信很多人還在探索中。這一塊是可能會誕生巨頭的領域。
最後簡單說說兩個模式。第一個模式是通過跑腿開咖啡
店。我身邊就有,沒做成,但有人做成了,我覺得很聰明,所以和大家分享一下。簡單的說就是做了個公眾號,專門在CBD幫人跑腿買咖啡。你點星巴克也
好,COSTA也好都可以,公號下單,直接給你配送上門。有了大量粉絲並且是精準粉絲之後,再直接接入自己的咖啡品牌。說起來一點也不複雜,就以極小的投
入和風險,先獲得了用戶,再開起了一個沒有實體店的咖啡店。因為沒有實體店,所以在租金成本上可以擁有極大的優勢。當然配送是整個模式中比較麻煩的環節。
第二個模式是將咖啡小食店開到寫字樓里。大型寫字樓里的午茶需求是很強烈的,在寫字樓通過極低的租金甚至零租金(因為有的寫字樓空間富餘,但是又很需要這
樣的服務)置辦一個茶水間,提供咖啡和小食已被一些人驗證成功。這個模式單點利潤可能不多,但是夠輕夠小而美,複製起來簡單,一旦形成品牌效應做成連鎖,
則前途不可限量。
版權所有 拒絕轉載
您好,實際上,如果您單拿出星巴克咖啡和中國茶討論的話,那麼 ,誠如大家所說,原因很多,絕對是我們腦筋沒動到位。但是如果您說,茶葉不是在世界上大行其道,我恐怕也不能完全同意。英國的立頓紅茶,想必您一定知道,估計您不能否認它的影響力。其次,世界公認的三大高香紅茶:印度大吉嶺紅茶,阿薩姆紅茶以及中國祁門紅茶,在國際上也是極受讚譽。除卻中國祁門紅茶有嚴重的滯銷情況,剩下的大吉嶺紅茶,阿薩姆紅茶每年都大量的銷往世界各地。此種情景不是現在才有,而是當年鴉片戰爭前就初見端倪,開始只是銷往英國(實際上印度的茶業發展離不開英國的扶植),後來慢慢推廣到全世界。如果您有興趣推薦您看一下《茶葉戰爭》。
主要是沒有一幫充滿熱情,亡命幹活,思路正確,執行力強的人,來發展這個事業
其實全國的茶館產業,加起來是個很大的行業,每年的茶葉銷售額也是個很猛的數字
80年代,意式咖啡也是小眾市場,還不如中國的茶館和茶葉呢
不也是舒爾茨先生帶著一幫人干出來的嗎?
我覺得什麼香味、概念都是浮雲,關鍵是人。談咖啡為什麼要比茶葉傳播廣泛,首先是咖啡和茶葉為什麼能在眾多飲品中脫癮而出,主要原因是兩者都有咖啡因,有咖啡因的飲品在喝起來的時候,本身機體會產生化學作用變得精神,覺得這玩意,很有"韻味"
至於咖啡為什麼比茶葉傳播更有力,因為喝咖啡的國家有強勢的文化輸出,這是最核心的原因,這就好比香港的茶餐廳應該說食物還算普通,但是在內地的一線城市還是有一定市場的。
美國獨立戰爭前世界上最流行的飲料其實是茶,沖煮方便逼格高,尤其是英式下午茶,服裝還有要求,喝咖啡的都是lowB,只能待在路邊小店裡吹牛逼。然後美國當時為了和英國佬劃清界限,不喝茶了,喝茶的都是走資派,然後發生了波士頓傾茶事件,然後美國人民喝茶喝習慣了,總不能喝白水啊。突然有一天,有個叫約翰亞當斯(美國第二任總統)的人發現咖啡園離美國近啊,咱們美利堅是走群眾路線的,咖啡這種在英國不受待見但是接地氣兒的飲料正適合我們美國人民,那我得帶頭喝啊。於是美國人民開始了喝咖啡,於是咖啡在二戰中成為了美國大兵的興奮劑,於是有個叫舒爾茨的在西雅圖開了間咖啡館叫星巴克,後來星巴克開遍了全世界,在遙遠的東方大陸開的如火如荼。於是有人問了,為什麼咱們東方的茶沒法那麼流行呢,我覺得呢,這都TM賴哥倫布!
在17-18世紀的歐洲咖啡館在社會中的功能非常重要。咖啡館吸引了當代的各種人才: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音樂家。他們在咖啡館裡面喝得興奮,相互爭論了當年的很多問題。也可以說咖啡館培養了很多理論和想法。有些革命(比如法國革命)也是在咖啡館誕生的。
茶在西方文化和歷史的地位也很高。英國人都喜歡喝下午茶。美國人早就習慣喝茶,別忘了波士頓「茶會」是引起獨立戰爭的原因之一。
現在歐美大部分的咖啡館都提供茶。星巴克有自己的茶品牌Tazo. The Coffee Bean and the Tea Leaf店名裡面原來就有茶!
你到美國的大超市會發現一整排的茶,種類比咖啡還多。
人們普遍認為自家也能做出好茶,而咖啡館裡的咖啡比自己泡的咖啡好喝= =
不過從器材角度上確實是這樣的.
主要是茶的風味比較多,茶葉各式各樣,與咖啡不同。
對於茶來講最好的飲用放式是用開水沖泡,至今還未發現更加多樣的,獨特的,美味的製作飲品的方式,這個是主要的原因。
其次的運營體系直接複製就可以了。
並不是缺少這方面的人才。
問題問的是咖啡和茶,不是咖啡店和茶館。雖然咖啡店和茶館是咖啡和茶的一種體現但是和咖啡、茶的概念是兩回事。
我是說,為什麼沒有形成體系,成為標準或者生活方式
審題啊拜託··· ··
而且題主··· ···建議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真的。
光拿著星巴克說事的真是··· ···無言以對
茶沒有形成體系?沒有成為標準或者生活方式?
簡單舉個例子吧,就不舉國內的了。
英國下午茶。
成體系嗎,是標準嗎,是生活方式嗎~
如果需要舉個像星巴克這種商業化例子的話也很簡單啊,還是不舉國內的了
立頓
這個牌子夠了吧
上面用了腐國下面看看美國【忽然想起了茶黨··· ···
國外茶飲料狀況
American tea culture
【提一下,我所了解到的美國主要的飲茶方式是冰茶··· ···罐裝,另外就是在餐廳。
最後再大概看下google搜索到的頁數對比吧
所以,茶也是大行其道。
不過,連鎖的茶專賣我確實是沒聽過。不過,只是沒有連鎖而已。tea shop/room(google之後又百度了一下,發現tea room有個譯名叫茶寮)也大量存在。所以茶的普及程度和咖啡相比,也並沒有非常落魄。
星巴克之類,在我看來和KFC沒什麼兩樣,快餐式的餐飲而已。所以,建議題主修改下問題,為什麼茶沒有形成具有濃厚美式風格的連鎖快餐文化。
+++++++++++++++++++++++++++++++++++++++++++++++++++++++++++++++++++++
跑去問了問美帝留學的同學,同學表示美帝賣咖啡的地方也會賣茶,相對來說咖啡更大眾化一些,茶則顯得格調更高一些。
在咖啡之前,是茶統一了世界的飲品。
18世紀,中國茶和瓷器、絲綢銷往海外換白銀,直到中國茶的種植技術被偷到印度為止,才有了英國紅茶。
工業革命之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相應的,關於中國的東西立刻就變low了,先進的歐洲國家喝著大象拉出來的屎咖啡也被包裝成為流行的功能飲料。
引領潮流的東西,永遠是發達國家帶來的。
因為它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和人類的方向。
現在中國慢慢的崛起,中文又開始有老外學了。
以前看見中國人就是最下等的民族。(在美國黃色人比黑人低級)
等中國成為發達國家,站個二三十年前,茶文化會打敗咖啡的。
說真心話,說貓屎咖啡好喝的,學成論文一樣發表的,笑抽了。
你們不如直接沖貓屎喝呢。
推薦閱讀:
※製作咖啡的時候,怎麼才能讓奶泡保留的更久?
※咖啡調味用的白糖、黃糖、咖啡糖,它們有什麼區別?哪個對於咖啡來講更加正宗?
※大家是怎麼戒掉咖啡癮的?戒咖啡癮是一種什麼樣的體會呢?
※為什麼很多人更願意去咖啡館看書、寫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