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曲)最初的調性是如何確定的?

1.對於有人聲演奏的歌曲, 是主要由演唱者的音域決定的么?還是由樂器的理論音高range決定(此處考慮合成器)?或者是曲風對此亦有影響?

2. 對於無人聲樂曲(獨奏曲、協奏曲,new age),它們最初的調式是如何確定的?(比如對於鋼琴曲,既然無論如何都有很多黑鍵,那麼定哪個調還會有所謂么?)

此問題還可以理解為:同樣一首歌(曲),如果在不同調性上實現,對於聽眾來說,會有本質的區別么?

希望我表達清楚了…… confusing的部分請在問題評論里提出,謝謝。

不知道的就別瞎湊熱鬧回答了,謝謝啦~


謝邀。


如果不討論調式只是調性的話,拋去不必要的元素,簡言之就是「do到底定多高」這麼個問題。

1、決定一個有人聲的歌曲的調性,肯定是以人聲的音域為主要參考,所有樂器應該是為人聲服務的。樂器的音高系統會有影響,比如有首歌依照人聲,我想定1=bB,但是伴奏有樣樂器是C大調的,演奏不了bB這種音。那麼看看人聲能不能在1=C的時候演唱好這首歌,能行就定成1=C唄,如果不行那咱們換個樂器。至於曲風,可能影響比較微小吧。可能有的曲風需要旋律線大起大落,音域寬闊,有的曲風旋律線可能比較平直,但我想來這跟定調並沒什麼太大關係吧。

2、你所說的「有所謂么」非常之有所謂,因為鋼琴能演奏那麼多音並不表示那麼多音都是同樣制式同樣音色的,它有個常用的「好聽」的區域,除此之外有些低音區的音快聽不見了,最高音的部分叮一下就沒什麼延續了,這些音肯定用得比較少,不可能圍繞著它們來作曲吧(一般情況下)。
至於最初的調性怎麼決定的,首先還是樂器的音域吧,更多是「好聽」部分的音域,考慮理論音域可能少一些。
不過有個不得不提的是,有種類似「bB大調雄偉,F大調風騷」這樣的很「不科學」的論調,或許存在或許不存在——因為至少本人聽不出來——可能會成為一些很敏感的作曲家定調的依據的一部分吧。
(此段有爭議,但我認為還是玄學成分居多)
然後某些作曲家的怪癖也要考慮進去吧,類似「老子非a小調不寫」這種——畢竟藝術家這個群體里什麼變態都有。

同樣一個作品在不同調上實現,對聽眾來說最本質的肯定是音高不同了。
但是這會帶來整個感覺都不一樣了,因為音高不同音色就會變。比如人聲本來是真聲,這邊換調上不去了要假聲;任何樂器音高了音色會亮,音低了音色會沉下來。
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會導致整個作品的表達就有了比較大的不一樣。

這方面我覺得可以參考沙寶亮在《我是歌手》第一季演唱的「升一個 Key 再降八度」版的《死了都要愛》………………


試答,主要是拋磚引玉,基本都是個人意見:
1.對於有人聲演奏的歌曲, 是主要由演唱者的音域決定的么?還是由樂器的理論音高range決定(此處考慮合成器)?或者是曲風對此亦有影響?

個人意見是,都有影響.人聲有音域限制,而樂器也有.最好的例子就是各種猛擼吉他六弦空弦或者E5強力和弦的金屬樂(還記得郎朗前幾天和Metallica合作的那首One嗎?後半段吉他bass就都是猛擼E),因為這是琴上最低的音,猛擼起來有厚重感-------當然,為了追求更大的厚重感,以及照顧主唱的嗓子,有些時候會集體降半音調弦或者調成Drop D(六弦降一全音到D,這樣一根手指即可按出強力5和弦,簡單粗暴,同時還可以擼更低的D),但原理仍是猛擼...
在這種情況下,調式就要考慮猛擼的最低音在音階內的位置了.同時,由於猛擼強力5和弦,5度音的位置同樣也要考慮吧.請自行推算合用的調式再去找歌驗證...

2. 對於無人聲樂曲(獨奏曲、協奏曲,new age),它們最初的調性是如何確定的?(比如對於鋼琴曲,既然無論如何都有很多黑鍵,那麼定哪個調還會有所謂么?)

個人意見是,調性這東西,是人為抽象歸納總結出來的一個...範式.在十二平均律下,音高不隨調性變化,已經可以進行平滑的移調,但同樣需考慮樂器音域,上個圖:

考慮到實際演奏的情況,樂器適用的音域其實應該比圖上要窄-------畢竟演奏靠近音域邊緣的音有時候又累又不好聽.參照樂器大多數時候使用的音域,才是舒適的範圍.在這個音域內,對既定的譜,其實能整體移調的範圍並不大,考慮到其他樂器的編排就更小了(這裡說得有些亂,我是想說,對既定的譜整體移調的範圍是很小的,間接說明調式是易確定的).

要不我還是匿了吧,請輕噴,我是首調玩家,固定調的魅力我完全不懂,就覺得麻煩得要死.

同樣一首歌(曲),如果在不同調性上實現,對於聽眾來說,會有本質的區別么?

如果只是整體移調的話,區別當然是有,前提是不同音高的版本都交給聽眾聽.
如果只是譜子一個記a小調一個記C大調,那特么有個蛋蛋區別...
請輕噴.


總的來說調性的確定就是兩個方面的影響,客觀主觀:

  1. 客觀上是指,樂器(包括歌手的人聲)的音域,樂器在某個調上演奏的效果難度,同時還包括其他多方面的因素;
  2. 主觀上是指,創作者和演奏(唱)者(他們在排練時也有可能修改調性)帶著某種目的進行調性的確定,比如我本命的調式色彩理論,比如肖邦的24首前奏曲(在24個大小調上按一定規律完成)等等,調式色彩理論因為目前尚未得到學術界的一致認可所以我還是把它歸類到主觀方面;
  3. 另外,所謂「本質」的區別是什麼?如果是指修改調性後音響效果不同,那的確如此。

謝邀,不過有咱們萌萌噠李教授在,我就安心了, @李如春 先生一定會把這些問題講的很透徹清楚的。

再喊一遍口號:「老李,就算你把我拉黑了我也一樣要支持你噢,加油加油~~么么噠!」


這個問題的回答實在是,就連那個音樂學院的學作曲的博士都。。。。沒說清楚

本人這個當年差點考加拿大皇家音樂學院鋼琴演奏專業(父母不同意走演奏這個道路)的半吊子來晃蕩晃蕩半瓶水解一下:
為什麼很多調?可以很簡單的歸納成一個回答就是,當年作曲的時候,鋼琴都不是十二平均律調音的。

什麼意思?就是鋼琴上能用的大小調不是每個12個,考慮到轉調等因素,可用的調就不多了。
因為當時的調音是以犧牲很多大小調來達到幾個大小調perfect 3, 5.
不好意思,我要開英文逼了,因為不知道中文叫什麼。
perfect 3理論上是要386cents(憑記憶,記錯不要打我),而perfect 5是702 cents.
這樣的話能調對音的話會導致升c,升f,升a,b大調無法用,其相關小調亦無法用,會非常怪異,走音的感覺。因為他們都要調成400多cents,小調會調成270cents (315才不走音). 可用的大小調因為頻率高低的關係, 加上和弦樂的配合問題,和鋼琴黑鍵太窄的關係,導致只有幾個大小調被用的很厲害.
當然這也造成不少作品偏偏是這種怪異的調式做的曲,特別是無需考慮弦樂配合的,比如被人考級談爛的肖邦畸形幻想曲,在肖邦那個年代的mean 或者 well temp tuning的調音方式下,第二段降d大調聽起來其實是會真的有很魔幻的感覺 (400多cents 差了差不多要有30了!絕對魔幻!),但是現代鋼琴調音下是沒有這種感官的。這也是為什麼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在現代鋼琴上演奏,很難聽很難聽,所以早期的樂曲隨著12平均律調音法的興起,已經被時代淘汰了,也很少有人會去演出(要專門調音成meantone,調音師全世界都找不太到)。
至於12平均律,數學還過得去的可以去看一下,反正就是開12根號。。。。 造成三度並不是和諧的,5度也不是太和諧,但是好處是12大調12小調都可以用。現代鋼琴作品你會發現聽起來比那些浪漫主義,經典主義要好聽就是現代作曲家都是以十二等分法調音出來的聲音的琴上作曲的。


謝邀!(題主修改了問題,一開始問的是調式,後改成調性,答案我不改了,正好很多人不明白調式與調性。)調式指幾個音組成的音高系統,調式限定了調式內音的關係。當然實質上先有音樂,後有調式的理論。有了調式觀念以後(早期沒有調式概念),不同調式有不同色彩與表現力。

選擇調式(不論有無人聲)主要與作曲家表現意圖有關,比如自然大調式明亮,主音上方三度,六度,七度都為大音程。最亮的屬利底亞調式,主音上方四度為增四度,比大調還有擴張感,但物極必反,它的特點過於強烈,個性太強,強到沒有了下屬音,適應範圍不如自然大調,因此只在特殊情況使用。像密克索利底亞也是大調色彩的。自然小調色彩暗淡,主音三度,六度,七度均為小音程。西方音樂常用它來寫田園風味,異國情調什麼的。和聲小調接近了一點大調,主音上方七度為大七度,暗淡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悲愴,力量的內容,所以葬禮進行曲什麼的幾乎全是它。像弗里吉亞,多利亞都是帶有小調色彩的調式。

調式選擇和人聲,樂器音域基本無關,音域主要與調性有關。

調性指的是主音的高度。不同調性色彩有差別。比如鋼琴C大調與B大調色彩有所不同(由於十二平均律的影響,音高距離有微小差異。另外琴弦張力,粗細不同)

調性改變後基本不影響音樂形象,普通作品可以認為不影響本質,但色彩會有微差。特殊作品不能移調,比如作曲家把調性表現力考慮在內的。另外有的器樂曲可能無法移調,簡單點的栗子比如弦樂利用空弦的技巧,移調後可能無法演奏了。


我就說一點:題主第二個問題括弧里那點

鋼琴黑鍵多,確實還有關係。

因為黑鍵難彈啊!
觸鍵的地方比白鍵窄一半,手上稍微有點汗,你就等著挨揍吧!

所以黑鍵多的調,主要玩色彩。
你看肖邦,一翻開目錄,一串一串的調號啊。雖然肖邦那會兒,半音的使用已經很稀鬆平常了,但架不住黑鍵多的調本來黑鍵就多,所以又出了一大堆重升重降還原號啊。

李斯特身體好,就玩砸琴的,肖邦身體不好,砸不動,就往鍵子縫裡摳次。
你要是問肖練一不是挺砸琴的么,那我就說,這不C大調么,平趟啊!
你要是問那肖練24怎麼也那麼砸啊

哎呦哎呦我就說一大概其
你非問那麼細我跑還不行么

補充:作曲的身體條件,關演奏什麼事?寫一個全黑鍵的八聲部賦格,四分音符=860,讓他們彈氣唄!

別人我不知道啊,上面說那倆,自己是彈鋼琴的,寫的曲子都是給自己彈的,女朋友情人什麼的,現任的準的都看著呢,寫個爆難的不是抽自己臉么。
而且,很多曲子是在琴上摸出來的,所以很體現自己的摸琴習慣


推薦閱讀:

聽古典音樂、爵士樂和搖滾樂的黑膠唱片,應該分別如何選擇唱機?
有哪些好聽的大提琴曲可以推薦給菜鳥?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歌曲 | 流行音樂 | 樂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