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徒步登山,應該具有哪些基礎的裝備?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 戶外玩傢俱樂部,更多戶外運動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這個問題很好,其是是有專業的書籍系統介紹這些知識的。
登山聖經 (Freedom of the Hills)這本書是該領域的經典書籍,目前出到第八版。
該書是著名的http://Mountaineers.org俱樂部出版的。該組織成立1894年,根據地在西雅圖,是非盈利的公益組織,我有幸也是該俱樂部成員之一。該組織致力於推廣科學的登山方法,這本書是全世界所有的登山愛好者公認的該領域聖經。該組織也大力推崇環境保護,不過這裡就不展開了,專就我這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對基礎裝備做介紹。
最基本的裝備應該是保證安全的。沒有安全什麼都白說。每次戶外活動都應該帶齊的有10件,叫做Ten Essentials.維基百科上也有介紹,定義為戶外活動為保障生存和安全建議必備的十件基礎裝備:
「The Ten Essentials are survival items that hiking and scouting organizations recommend for safe travel in the backcountry.」
導航設備。比如指南針,地圖,GPS。
防晒裝備。防晒霜,墨鏡,帽子,和國內流行的皮膚衣。
保暖衣服。衣服褲子,帽子鞋子。而且要特別考慮意外和極端情況,比如突然降溫,大風,降雨等。
照明設備。頭燈,電筒,額外的電池。
急救藥品。防蚊,外傷處理,繃帶,便攜簡易骨折甲板等。
生火設備。防風防水火柴,打火機。
簡易工具。螺絲刀,瑞士軍刀等。
足夠食物。至少比計劃多帶一天的口糧。
足夠的水。至少比計劃多帶一天的水,大概2L這樣。
過夜裝備。考慮到意外發生時不得不在野外過夜的情況,根據季節考慮睡袋,墊子帳篷等。
目的地和具體活動所需要的額外安全裝備。(這個是我自己加的,不在官方的Ten Essentials以內)
這上面的每個類別如果要展開講都可以單獨開一個話題。考慮到題主應該是戶外遠足為主,而非專業登山,結合自己的經驗教訓介紹一些。
導航設備非專業人士還是推薦GPS。指南針需要和地圖結合使用,要學會看等高線,學會矯正指南針。國內估計沒有專業準確的等高線地圖,那就還是GPS吧。如果帶上手機,有可以記錄線路的app最好,最好帶上備用電池或者充電寶。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識辨地形,了解常識。別看到有溝還去溝里搭帳篷,結果晚上被山洪沖走。
如果是男生,最容易忘記的可能是防晒。防晒不單是皮膚晒傷晒黑,更恐怖的是防止雪盲。我第一次上雪山的時候路上把墨鏡弄丟了,自認為沒事裸眼上山。後來雪盲,失明四十八小時,非常痛苦。還好我是滑雪下山,所以在潛伏期內我已經下山了。如果是徒步下山,在途中失明,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衣服這方面很多朋友都提到,千萬不能棉質衣服,千萬不能牛仔褲。出汗後貼身失溫就特別恐怖了,如果遇上颳風下雨冷出生命危險是分分鐘的事情,如果沒有同伴幫忙失溫加迷路就要命了。如果有錢能上高檔裝備,比如帶高檔防水透氣塗層的衝鋒衣是最好。穿衣服的訣竅是多穿幾層,比如內衣,加抓絨,加輕便戶外羽絨,加戶外輕便棉襖,加衝鋒衣。感覺要出汗了就趕緊脫,感覺要冷了就趕緊穿,別怕麻煩。因為有很多層,所以組合方式很多。別怕麻煩就帶一件很厚的羽絨,到時候脫也不是穿也不是。捂著出了汗就很痛苦。如果不小心弄丟或者弄濕就要命了。
鞋子分類也很複雜。普通常見的就是hiking shoe。如果專業一點的就帶mountaineer shoe,專門用來登山。高大上一點還會準備approach shoe。這樣不同場合可以換鞋,根據目的地具體情況做合理選擇。襪子也很重要,避免棉襪,因為出汗後貼在腳上容易起水泡。如果是多日徒步,每天晚上注意檢查下腳上有沒有水泡,注意鞋子襪子每天晚上盡量烤乾,沒有條件的就多帶幾雙襪子備用。
急救藥品最好讓有經驗的領隊在出發前做統一的介紹。戶外發生崴腳,骨折,摔傷等是常見的。一個隊伍裡面應該有位受過專業培訓的帶頭人。比如摔倒後如何檢查脊椎是否受傷,如何移動傷員等是很講究的,否者小傷亂弄就會搞成殘廢。如果發生骨折,簡單的固定,如何就地取材,如何使用繃帶也是要了解的。否者小問題會帶來終生遺憾。
水和食物準備起來不難,但這裡強調的是額外的水,食物,照明和過夜工具。在戶外永遠都要做好被迫過夜的情況。天氣,身體和隊伍都有可能發生意外。如果沒有額外的準備,心慌起來就會出昏招。食物的話帶點高能食品。水的話如果去的地方不缺水源,那就帶凈水器。過夜裝備簡單的就是雨衣加上睡袋了,把自己裹起來過一晚上絕對不會有任何問題。回顧很多事故,都是晚上回不去了,著急,然後找救援,然後摸黑操作,結果意外發生。如果能安心過夜,救援留到白天,事故率就會少很多。
額外安全裝備是我自己加的。比如去淌水,那就帶好救生衣。如果去探洞,那就帶好頭盔。頭盔其實是安全裝備裡面最管用的。如果意外摔跤,頭碰到石頭上有頭盔就不會死。如果有陡坡,前頭的隊友踢石頭下來砸到頭,沒頭盔就頭破血流。探洞,速降等,難免下落過程中會碰到岩壁,沒頭盔就很危險。就算在下面等,抬頭看隊友下來的時候,難不成也會掉石頭掉裝備下來砸到自己。
以上,便是戶外徒步,登山的最基本裝備。
邁過這一步,又有哪些基礎裝備可以很好地提升戶外活動的體驗呢,我個人經驗:
準備一雙輕便的手套。
我平時上山必帶一副農夫手套。就是幾塊錢一副,手掌面是塑料塗層防水,手背透氣。在戶外很多地方需要抓樹榦,扣石頭,摸髒東西等。帶上手套就是無忌憚了。和高山手套相比農夫手套輕便舒適,丟了破了也不可惜,隨便放兜里也很容易。
準備一副高級個人坐墊。
我自己用的是Therm-a-Rest Z-Seat Camp Chair。輕便,隔熱,高科技。任何地方隨地一放,坐多久都不冷。無論是看風景,等隊友,等天氣,都是必備。否者要休息的時候就要到處找石頭,然後用背包當墊子,很麻煩。
濕巾
如果有空間有體力而且需要過夜,帶上濕巾會感覺衛生條件上來很多。吃飯前可以擦手,睡覺前可以擦身,腳臭可以擦腳,隊伍有妹子的話帶上這個瞬間變男神。
準備一款高能高山爐,和空礦泉水瓶。
如果上海拔4000米,帶上這個生活品質乘10,幾乎可以保證隨時有熱水。在苦寒之地,熱水就是爹娘,有熱水就什麼都不怕。而原產於西雅圖的MSR Reactor Stove高山爐是全世界登山者的首選,加熱性能是其它高山爐的3倍。雖然價格比較貴,但是可以少帶氣罐,可以快融雪加熱,好過一切。如果有隊員病了,熱水;隊員冷了,熱水;餓了泡麵,熱水;晚上進被窩灌好熱水在礦泉水瓶裡面帶進睡袋,颳風下雪都不怕!
再往上談裝備就有點看專業了。比如專業登山和攀岩的就的帶繩子。上雪山的就得帶冰斧等。
最後找到一張圖,是我平時爬山時候的典型狀態。雪山上帶了簡易手套操作單反都沒有壓力。
之前@李斯特來約稿,幫忙寫了一篇新手的戶外徒步裝備選擇。
po上來給大家看一下。
轉載請私信聯繫 @李斯特
也歡迎關注 @李斯特 的公眾號「eqingdan」
對戶外及西藏文化游感興趣的可關注我的公眾號「galantri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鞋類選擇請查看
什麼樣的徒步鞋適合女生徒步時穿?走平坦的徒步大道和山野陡峭的道路時對徒步鞋有什麼要求嗎? - 江文韜的回答
背包選擇請查看
背包客如何選擇背包? - 江文韜的回答
在戶外界,走常規線路,裝備越次的,一般內力越深厚,我們稱之為「氣宗」;而裝備好的,我們一般尊稱為「劍宗」。
若你穿著一身始祖鳥去徒步,別人不會把你當成神裝大boss來敬仰,最多當你是個傻多速的土豪。
但若你是一身新手裝,只有幾個關鍵裝備是神裝。當你穿著一身寨貨,不經意間露出你的幾件神裝。看著你遠去的背影,別人會一邊感嘆你返璞歸真的境界,一邊在心裡默默的喊你一聲大師。而你則默默的抽著煙,深藏功與名。
(這也是我用來區分一個老手和新手的方法。)
所以若不想被人當成傻多速的小白土豪,你要先了解徒步中最重要的幾個裝備。
(按重要程度排序)
1、背包。
2、鞋子。
3、襪子。
一個好的背包,可以讓你在徒步過程中感受不到一絲重量;一雙好的鞋子,可以讓你的腳在徒步過程中不受傷;一雙好的襪子,可以讓你在遠離水泡和腳臭。
質量好到可以用來做傳家寶的背包。
不管是登山、徒步、騎行還是穿越,背包的重要性永遠是第一位。
在城市中,你的肩背可以輕鬆駕馭來自背包的重量。但當你在海拔5000米上徒步時,你才會後悔為什麼當初沒有多花幾千塊錢買某某包。
一個好的背包應該滿足以下3點
1、背負是堅挺的。
軟趴趴的背負,是無法將重量從肩背轉移到髖部的。而你的肩背是很脆弱的,在徒步過程中可能走不了幾步就會有酸痛不想走的感覺,使你無法感受到徒步的樂趣。
而堅挺的背負,則會將背包的重量完美的轉移到髖部,肩背受力很小或者幾乎不受力。
2、面料是烤地瓜。
烤地瓜是我們對杜邦CORDURA面料的愛稱,特點是耐磨、耐刮、耐磨損。
在徒步過程中,面料不過關導致背包損壞。損失幾百幾千塊錢讓你心疼是小事兒,影響徒步體驗則是大事兒。
CORDURA耐磨到什麼程度呢?一般你把你自己走垮了,CORDURA還是完好無損。
3、細節設計是到位的。
什麼叫細節設計呢?你摸摸你書包旁邊有沒有兩個網兜?這個網兜便是細節設計。
好的戶外背包在外部的細節設計上是極度用心的,甚至可以讓你在不下背包的情況下完成徒步過程中所需物品的收、取。
推薦三款我覺得比較舒服的
1、Osprey Kestrel
38。
經典的入門款徒步背包,往徒步愛好者圈裡扔塊磚,起碼能砸到5個背小鷹的。
完美的人體工學設計,舒適的背負,合理的價格。王者當之無愧。
2、Arc"teryx arro 22。
雖然容量較小,只適合一天的徒步線路。
但他的背負極為貼背,異常舒適。城市徒步,周末休閑徒步一般都背他。
他的背負舒服到什麼程度呢?我可以不系腰帶背著他在海拔4800的高原上負重走一整天。
3、Gregory z35。
格里高利的經典款,人體工學設計雖然不如Kestrel,但也夠用。
背負也極為舒服,通風、排汗的網狀背負設計讓他成為了夏季徒步的神器。
舒適到讓你想抱著吧唧幾口的鞋子。
徒步徒步,顧名思義,是一項要靠腳來完成的戶外運動。
在徒步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因為地面濕滑或者地形複雜導致崴腳的情況出現;在岩石較多的路面會小概率發生因為鞋底不夠硬導致踏空,進而導致摔倒受傷的情況出現。
而一雙好的鞋子,就是要將這些意外發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一雙好的鞋子應該滿足以下3點。
1、大V底。
嚴格的來講,V底決定一雙鞋子的好壞是不嚴謹的。
V底的優點在於耐磨,硬,乾燥路面抓地力強。可以讓你從容的通過如碎石路等各種路段。
但是缺點同樣很明顯,鞋底沾水後在光滑表面(如岩石)的表現猶如旱冰鞋,極度的不防滑。
但在徒步過程中,有水的路面畢竟是小部分,瑕不掩瑜。
2、能夠保護到腳踝。
在徒步過程中,腳踝是最容易受傷的。所以一雙好的徒步鞋,鞋幫可以不高,但一定要能夠包住腳踝。以保證突發情況下不會崴到腳。
(若產地是義大利,更有神秘加成。)
說到這裡暫停一下,先來給大家講一下徒步鞋的分類。
徒步鞋根據用途可以分為三類,
1、周末遠足
特點是低幫,面料多為尼龍,鞋底較軟。舒適度較高。
2、輕裝徒步
特點是中幫,面料以皮為主,部分採用皮+尼龍混合。鞋底較硬,舒適度一般。
3、重裝穿越
特點是中幫,面料多為全皮。鞋底最硬,硬到可以一腳踢死狗。舒適度較差。
對於新手來說,一雙周末遠足鞋足夠應付周末登山、徒步的需求。
但遠足鞋大多是低幫,無法保護到腳踝,所以我建議買一雙輕裝徒步鞋。
至於重裝穿越,是針對高海拔惡劣複雜路面所設計的。鞋子的設計只考慮功能性,而忽略掉了舒適度。所以相信我,買了你多半會後悔。
推薦兩款我穿過並且認為還不錯的徒步鞋。
1、Crispi Monaco
鞋子整體偏軟,但足以勝任周末徒步、低海拔穿越等路線。
這款鞋的優點是它的舒適性極高,說它是最舒服的徒步鞋都不為過。
2、Lowa Renegade
雖然是德國貨,沒有義大利貨的神秘加成。但是lowa在徒步領域沉澱了相當多的經驗和技術,這款鞋也是lowa徒步鞋中最經典、最出名的一款。
在舒適性上可能會比Crispi Monaco差,但在戶外的表現卻是要優於Monaco。
3、Scarpa Kailash
08年backpacker唯一一個鞋類產品大獎的獲得者。
鞋子極為舒適,透氣性防水性也很棒。
神鞋,沒有之一!
什麼?!你覺得不給力,一定要買重裝徒步鞋?
那推薦你這一款
1、Scarpa Ladakh
鞋體採用整張頭層皮的全皮設計,大V底硬的可以踢死狗,鞋幫對腳踝的包裹性極佳。
完美hold住各種複雜路況。
*另外喜歡買新貨的可以關注一下始祖鳥今年推出的bora徒步鞋。雖然還沒上腳,但據朋友的實際使用反饋,徒步體驗很棒。
一雙你願意摟著睡覺的襪子。
很多人忽視掉了襪子的重要性,隨便穿一雙襪子就去徒步。結果回來後抱怨為什麼我買的好鞋子去徒步,還是起了水泡?
首先要了解一點,與腳部直接接觸的並不是鞋子,而是襪子。一雙好鞋子配一雙爛襪子,效果並不會比好襪子配爛鞋子好到哪兒去。
日常穿著對襪子的要求只有兩點
1、保暖
2、美觀
由於並沒有做太多功能性的設計,所以我們日常穿著的襪子並不適用於戶外運動。
而適合戶外運動的襪子,則會有很多功能性的設計。
比如腳踝處會有加厚、彈性加緊的設計,除了保護腳踝外,還可以減輕徒步過程中的疲勞感。
腳底與鞋子直接接觸的部分則會加厚處理,增加耐磨性。
另外這種襪子是有碼數的,穿著會感覺有點緊,但這是為了防止腳在襪子內摩擦起水泡。
推薦的款式有
1、Smartwool Hiking系列
2、Bridgedale Endurance系列
兩者都是作者經常穿的,但從自身感覺來說。Smartwool的包裹性要差於Bridgedale,更適合做滑雪襪。但Smartwool的美利奴羊毛的舒適度沒的說,排汗透氣性要優於Bridgedale。
而Bridgedale的優點在於貼腳,第一次穿可能還會優點勒腳的感覺。但是在徒步過程中可以有效的緩解腳部的疲勞。不過Bridgedale的排汗透氣較差,換句話說容易臭腳。所以單身狗們選擇請綜合考慮,233。
最後啰嗦兩句,徒步是一項體力、經驗、裝備缺一不可的戶外運動。若是只注重裝備忽視體力的鍛煉以及經驗的磨練,那麼只能修鍊成劍宗土豪而不是氣宗大師。
另外戶外裝備不像科技產品一樣注重參數,也許某件裝備參數不是很牛逼但是你用起來或者穿起來感覺很舒服,那一樣可以讓你變成徒步界的龍傲天。
這篇文章只能給你提供一個挑選購買裝備的思路,新手可以參考著來買。但最終買哪件,還是需要你去實體店實際感受一下。
所以騷年,不要光看淘寶。周末沒事兒多出去走走,多跟氣宗大師請教,相信你會發現一個更大的世界。
作為一個地質工作者,經常在西藏從4600爬到5200的人來說,應該符合徒步登山這類範疇。
我想說的是再多的裝備也趕不上你一次落地的體驗來的有用,你一定要搞清楚是為了徒步登山而買裝備,還是作為一個裝備流,覺得太久不曬裝備怕發霉,才去戶外意思意思。
大家如果注意的話,景區也經常可以看到一身始祖鳥的夕陽紅團隊,並不是說那樣有什麼不好,我只是舉例子說明裝備永遠是為了為人服務的,適用舒適就好。
對於我來說,感覺一副好的戶外墨鏡和一雙好鞋最為重要,價格差不多在千元級別就好,鞋子注意要高幫,防水,厚底,衣服我覺得探路者普通的衝鋒衣加抓絨加戶外內衣就好,把剩下的精力用在登山吧,騷年!
登山(mountaineering):是指在特定要求下,運動員徒手或使用專門裝備,從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進行攀登的一項體育活動。
登山運動可分為登山探險(也稱高山探險)、競技攀登(包括攀岩、攀冰等)和健身性登山。
登山設備要適應登山運動的環境條件,在設計、選材、用料、製作上要盡量使其輕便、堅固、高效,並能一物多用。
經常出外進行登山野營活動對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從醫學角度來說,它對人的視力、心肺功能、四肢協調能力、體內多餘脂肪的消耗、延緩人體衰老等五個方面有直接的益處。
以下只是一些簡單的裝備大全,也就是入門的基本裝備,不包括專業登山、攀岩等專業技術資料。
徒步者最重要裝備之一 背包:
背包的大小要看出行路線遠近而定,一般在周邊出行30升左右即可。如果出去做長途出行的話,MM們要有一個55升左右的背包,GG要有一個65升以上的背包;在選擇購買背包時一定要反覆背試(最好可以有負重測試)並且一定要向有相關技術的營業員請教背包的正確用法,否則出行時會起不到減輕負重,均勻負擔的作用。買包時不一定要最貴,重要的是要合適自己的身體的背負系統,面料要結實,輕度防雨,在購買時如果背包沒有自帶防雨罩,那你別忘了同時買一個背包防雨罩。
徒步者最重要裝備之二 鞋子:
鞋子和背包被稱為徒步者最重要的裝備,因為鞋子的好壞將直接關係到你的人身安全。
你一定要選擇一雙好的登山鞋。登山鞋最好是高邦的,可以保護你的踝骨,人在長時間徒步時踝骨很容易受傷。如果你是一位戶外運動愛好者,在選擇一雙好的鞋子上花費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是值得的。個人認為最好是GX防水透氣面料,並且買鞋一定要到正宗商場或專業戶外商店選購品牌的鞋子。(註:試穿鞋的時候請牢記一定要大半碼或者一碼,當你穿好後可以用手指測一下後跟,空隙在一指左右。)
如果你將作長途旅行,或者己知有涉水,那你該準備一雙溯溪鞋做為備用,當然你也可以買一雙便宜的解放鞋。
服裝:(從外到里,從上到下)
1、衝風衣褲及快乾衣褲:
在每次出行的時候無論春夏秋冬,帥哥靚妹一定要穿長衣長褲。在穿越灌木亂草時會很好的保護自己的身體,當然最好是防水。最好是穿衝鋒衣褲或快乾衣褲。在長途徒步登山時千萬不要穿牛仔衣褲,因為如果出汗或下雨。牛仔衣褲很容易弄溫,這樣會成為你的負擔影響兩腿的行動。
2、內衣褲:
建議貼身衣服建最好不要穿全棉的,因為全棉的內衣吸汗性比較好,在高寒地帶由於內衣濕透會讓你覺得寒冷,在國外登山界,全棉內衣被稱為「死人穿的衣服」,當然我們只是一般的徒步穿越愛好者,情況並沒有這麼可怕。建議可以買類似「天蠶衣」之類的內衣褲或排汗內衣褲。
註:關於戶外服裝三層概念
防風(雨)層——有衝鋒衣褲最好了,沒有的話輕便的雨衣褲也行。
保暖層——抓絨衣就行了(一般衝鋒衣都有可脫卸的抓絨夾里) 行進過程中是不會覺得冷的, 中途休息以及到達營地後一定要注意保暖把能穿的都穿上。
內衣——排汗性能是關鍵建議穿著專業一點的戶外排汗內衣,尤其冬天出行或去較高海拔的地區。
當然在夏天天氣炎熱的話就是快乾衣褲了,休閑一點的長袖襯衫T恤和長褲就可以了,再備上一套雨衣褲,就不必死板的講究三層概念了。關於夏天穿T恤要穿短袖,不能穿無袖,領子最好是翻領,可以避免脖子晒傷。
3、帽子和頭巾:
你可以選擇一頂一般的運動帽,最主要是能遮陽光,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那種寬檐帽,它不僅可以遮陽還可以防雨,在高寒地帶帽子還能夠減少你頭部的散熱;人體的熱量有相當大的比例都是從頭部散發掉的,氣溫低的時候尤其如此。當然在天熱的時候你也可以選擇一條頭巾,個人認為頭巾的散熱性比較好。也覺得比較舒適。
4、墨鏡:
用於遮陽。夏天時更為重要,山頂在太陽直射下會讓你睜不開眼。但同時也會帶來視覺的誤差,所以在陰天或危險路段時請慎用。
5、手套:
無論是上山或下山,不論是天冷還是天熱,你必需要有一雙手套。因為在亂草中和山石中行走時會給你起到有很大的保護作用,但要注意一點的是,帶著手套會降低手的敏感度。
6、襪子:
前面說了在選擇鞋的時候會大半碼或一碼,現在說到襪子那就是在出行的時候你該選擇一些厚實的襪子,因為長途爬涉,如果襪子太薄,很容易磨破你的腳,如果襪子薄你可以穿兩雙。
戶外露宿裝備:
1、地席:
主要的用途就是防潮,隔水和增加帳篷覆蓋區域的使用範圍及防止帳篷內帳底部磨損。一般不會有鋁箔層。此外還可作為休閑墊,野餐墊等其它用途。
2、帳篷:
在帳篷的選擇上最重要的是防水指數要好,其次是防風性能。要注意的是重量問題。一般的帳篷重2.5公斤左右,如果超過3公斤以上的在購買時請慎重。還有儘可能不要買單人帳,因為雙人帳和單人帳的份量相差無幾,並且一般都會是集體活動,如果雙人帳還可以相互減負。
3、鋁箔防潮墊:
保暖——將人體和寒冷的地面隔離,減少人體熱量損失,阻止地面寒氣侵入;防潮——隔離地面濕氣。鋁箔防潮墊應用墊套包好,以減輕運動時的磨損,延長使用壽命
4、睡墊:
睡墊的選擇多樣化,價格相差也很大,有泡沫的,有EVA的,自動充氣似的,有手動充氣的,有防滑的。不過我認為做為新驢,買一個能用的便宜比較合適的就行。睡墊應用墊套包好,以減輕運動時的磨損,延長使用壽命
泡沫睡墊
EVA睡墊
自動充氣墊
5、睡袋:
睡袋的選擇由於材質關係,價格相差很大,因人而異,我不推薦買何種材質的睡袋,不過一般買睡袋你要選擇一隻適合在零下5度左右的睡袋,因為此標準睡袋的適用期比較長,既使在夏天,夜晚的山頂氣溫也會很低。你可以考慮買一個睡袋內襯(方便洗滌)。睡袋並不需要常洗,每次活動回來只要在太陽下照射就行了。
保護勞防裝備和藥品:
1、護膝和護踝:
如果你準備做長距離的徒步那我覺得有必要帶一雙好的護膝和護踝,特別在下山的時候由於負重,你的膝蓋會承受很大的壓力,並且膝蓋的損傷是很難恢復的。或許有的損害會影響你的一生。往往在徒步中會有碎石路段,所以你也該有一雙護踝。
2. 藥品:
一個人在出行的時候你必須帶著常備藥品,在很多活動中你將來不及得到別人的幫助,並且在有的藥品裝包過程中盡量的放在容易快速拿到的地方。如:雲南白藥(粉狀,噴霧劑)、蛇葯、感冒藥、創可貼,繃帶、止血帶、紗布、止瀉藥-------僅供參考。不過在集體出遊的時候可以公共購買些共同藥品,比如凈水片,十滴水等等這樣可以減輕個人負重。
3. 防晒霜
特別在夏天戶外運動中,因為日光直射容易燒傷皮膚你可以少量攜帶。
4、毛巾和洗漱用品:
最主要用於擦汗。在行軍時你可以用一個快掛掛在容易取到的地方,出汗的時候可以直接擦汗。在有溪水的時候你可以洗臉,這樣會很方便。另一個用途是在灰塵多的地方可打濕蒙在口鼻處,抵擋灰塵。儘可能帶小的牙膏(自己預算一下夠用就行)
5、登山杖:
登山杖可以讓戶外登山穿越活動帶來很多的好處,如提高步行的穩定性,減輕腿部的負擔。根據研究,行走時使用登山杖可以減輕至少22%施予腿部和膝蓋等肌肉關節的力量,讓腿部感覺更舒服!而同時使用兩支登山杖能夠提供較好的平衡性。
戶外行動必備品
1、頭燈或手電筒:
在夜行或露營中,一定要配有頭燈或手電筒。(最好是頭燈)帳篷燈可以暫不考慮。如果準備長進間夜行一定要備足電池。
2、繩子:
繩子是急救的必備工具,繩子可分動力繩和靜力繩,又有主繩和保護繩之分。團隊出行特別是一些登山難度較高的穿越活動中,繩子是必備的,這樣可以提高活動的安全性。
3、防水袋:
對於防水袋可以自己掌握,個人認為是必要的。因為在你行軍特別是溯溪時可以把比如照相機、手機、錢包、證件等所有零散物品放其中,當然也可以將食品放在其中。不會因為你的在涉水摔倒而濕掉。
4、雨衣:
每次活動基本都是風雨不阻的,所以在活動中碰到下雨的可能性很大,你有一件雨衣會讓你免去淋雨之苦。當然有很多衝風鋒本身的防水性就比較好。我個人就不習慣穿雨衣。
5、刀具:
多次的出行活動大家認為最適用的刀具就是瑞士軍刀,因為它的刀很鋒利而且功能很多。並且你要將刀放在最容易取到的地方,平時不用的時候不要亂扔,要保護好它的鋒利性,在戶外有很大的用途。比如:如果在戶外被毒蛇咬傷,或許就會用它來開口放血-----
6、火種
最好是可以防風的。一般可以帶粗一些的火柴,還有一種據說可以點一萬次的火柴,好象還行。最重要的是你該擁有一個防水防潮極俱的火柴罐。
註:不去極限環境的話,打火機也用不上,而且很多地方山林防火,不能點篝火保險起見帶個質量好一點的一次性打火機或者防水火柴就行了(煙民另當別論)
7、爐具、防風板、個人餐具
有爐具你就可以喝上熱的水,吃上熱的飯。不過並不一定要人人擁有。一般一個爐具和一個扁罐可以滿足三個人的三頓口糧。如果有爐具就配上防風板。最好帶一隻可以用來煮燒食品的餐具。
8、通訊裝備
一個團隊活動有必要有對講機,這樣領隊和壓隊可以控制行軍的速度和知道隊伍行軍情況,有緊急情況下便於聯繫。個人你可以配一個救生哨。但千萬不要沒事的時候亂吸一氣。否則很容易讓人緊張和誤會。
9、GPS:
手持GPS對於徒步來講,個人認為電池續航時間長、搜星快、在山谷和陰天情況下漂移少、地圖刷新速度相對較快就非常OK了。
10、指南針:
你不一定要擁有,但如果想擁有千萬別買假貨,否則會很危險,市面上各種指南針很多,軍用的應該比較合適。
11、水袋和水壺
至少擁有一隻一升的水壺,當然帶水的時候似行程而定,如果要穿越一天的無水區,那你必要帶足三至四升水。(注:水是必備的,但在行軍途中,萬萬不能因為口渴而狂喝。)
12、垃圾袋
每次出行你必須帶好垃圾袋,它可以用來裝你的臟鞋放在帳蓬里,最重要的是做為徒步者,在野外你留下的只是腳印------
13、快掛
用途很多,比如可以掛毛巾,也可以把帶走的垃圾用快掛掛在包的後側等等。
食品:
一般短途(兩三天的活動)可以帶一些速食麵和麵包,方便包裝的榨菜以便大量出汗後補充鹽份,但是要說的一點就是速食麵其實是最沒有營養的食品,在做長途徒步中並不合適帶速食麵,一般可以帶些米和臘肉紅辣椒之類的東西,還一定要帶足合適的壓縮餅乾(迷路或者其他時可以備用),可以帶一些牛肉乾,巧克力之類可以快速補充體力的食品,也可以帶一些含有維生素藥片和糖。
其他零食自己選擇,不過不主張帶口香糖,如果你在嚼口香糖的時候一定要做好環保,千萬不要在野外亂丟。(註:盡量不要攜帶過度包裝的食品,剩餘食物和可降解包裝垃圾可以深埋處理不易降解的包裝垃圾應該帶走不可亂扔,人在極度疲勞的時候往往會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切忌!切忌 !!另外山村處理垃圾的能力有限,山民環保意識薄弱,往往將垃圾往河道和山谷一倒了之,所以盡量將垃圾帶到頗具規模的城鎮再處理。)
觀看更多戶外視頻,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小驢TV」.
http://weixin.qq.com/r/JUUjOxPE2U6mrVdY9xA3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為這個問題寫了要小萬字的答案了,累哭...
一套露營裝備的基本清單是怎樣的? - 知乎用戶的回答很簡單,如下圖。
上圖:諾婭的PCT裝備
(PCT,即太平洋山脊,全程4290公里,您現在看的這行字就是徒步它的第一個中國女性敲的^^)可以移步我在知乎的一篇作答:徒步美國 Pacific Crest Trail (PCT) 是怎樣一種體驗?
上圖:我的阿帕拉契亞步道3500公里徒步所有裝備 阿帕拉契亞小徑-AT
我的簡歷:
http://weixin.qq.com/r/VkTn-4TEq9nUrcCc9xFE (二維碼自動識別)
出來混都不能瞎bb~點題:什麼東西是必須帶的?
- 「超輕教父」雷賈丁曾說,只有兩件物品是戶外必備:雨衣和緊急生火工具。
- 許多fast-packing和其他資深戶外老驢會說:睡袋是戶外最重要的裝備。
- 那些深喑野外生存技能的貝爺的後裔們會認為:給我一把刀,我就能進山N天照樣生活得像人樣。
- 諾婭還想補充:如果你不是夜觀天象就能分辨地理位置的那種野外生存學家,最好還是帶上地圖/指南針/手機導航軟體等等導航裝備,前提是你要會使用這些裝備。
綜上所述,「必須」要帶的物件很少,而且每人的需求有所不同。
但請不要忘記:多喝水,保持清醒,「其實你最重要的裝備就是兩隻耳朵之間的那個東西。」
什麼東西是不需要帶的?
【直接輕 3公斤】不帶過於繁瑣沉重的戶外包、沉重多功能刀、多餘電池、硬殼/軟殼等多餘衣物(你真的需要仨內褲嗎?)、水袋(用塑料杯代替)、營地鞋、沉重爐具(用酒精爐/固體燃料代替)、多餘洗浴用品(除了防晒霜/牙刷之外什麼都不要帶,把香皂肥皂洗髮液沐浴露潤膚霜化妝品大牙膏都留在家裡)、多餘急救裝備、各種儲物帶(用ziplock密封袋代替)、背包防雨罩(用大垃圾袋內置在背包裡面)、手持GPS、沉重濾水器、帳篷footprint、多餘/超重地釘、多餘工具(你真的每樣都會用?)。
【輕 7公斤以上】不帶睡墊、帳篷(用帆布代替)、除手機外的電子裝備、所有爐具、濾水器(用碘片等代替)、除雨衣外的多餘衣物等等,基本上只剩下睡袋/小背包/刀具/小型急救包/頭燈/雨衣/膠帶/水杯碘片這幾件東西。–更適用於Fastpacking/長距越野跑。
上圖:諾婭的PCT裝備清單截圖,所有裝備都分解開來,用廚房秤稱出了重量
徒步有3大件最重的物品:背包、帳篷、睡袋。
戶外老牌(上圖)vs. 小作坊/輕量化裝備品牌(下圖)
背包:選擇容積50升以下的、重量少於1.2公斤(2磅)的徒步包,不要有超過3個內置分區(包括頭包),自己把多餘的附件、繩子、袋子等等移除或者剪掉。面料一般是denier nylon或者cuben fiber (粗笨纖維)。
建議負重:一般超輕背包的負重限制在20公斤左右,沒有重裝的餘地!
細節:一個側包應當可以放下兩個水瓶;背包外側應當有一個較大的mesh pocket, 可將需要隨手取用的裝備放在外部;胸帶可以減小背包左右的晃動;背包的隔層設計越少越好,睡袋隔層水袋隔層都是多餘的;背包上應當有可以掛登山杖的環形設計;肩帶的頂部與背包連接的部分,應有可以調整前傾或後傾重心的伸縮帶;背包應當有起碼1處方便外掛較大物件的設計
-
Mountain Laurel Designs 「BURN」, 38L, 335g
Zpacks Arc Blast, Cuben版本,45L, 590g
ULA Circuit, 68L, 1134g (諾婭最推薦)
- 衣物:備用衣服包括一件雨衣、一件羽絨服、一件長袖T恤、一件超輕皮膚衣/防風衣、一條內褲、兩雙換洗襪子、一副手套、一個絨帽,就差不多了。**抓絨、軟殼、硬殼、多餘長褲、內褲、多餘運動胸罩、多餘襪子都可以扔掉。**
- 衣服面料:
- 羊毛:排汗好、無異味,濕了之後還能保暖;缺點是容易破損
- 羽絨:濕了之後會喪失保暖性;fill power越高越保暖;蓬鬆放置,保質期超長;切勿機洗
- 防蚊塗層:columbia、outdoor research、ExOffocio等公司有防蚊塗層的面料
- 化纖:速干,濕了之後較冷;不排體味,不防火
- 棉:除了頭巾之外,其他東西都不應該是棉的
Outdoor Research Echo, 化纖排汗類衣物最輕,還有防蚊塗層,強力推薦
Patagonia Houdini, 北美戶外圈最受歡迎的衣物之一,90克重量換來的是無盡的靈活性
Montbell ExLight羽絨服,Montbell是羽絨服最佳公司,其最輕版本是Plasma 1000FD, 大概只有100克左右
Patagonia Nano Puff, 化纖隔離層,超級保暖,和Mountain Hardware GhostWhisperer類似,都是沾水之後可以繼續保暖的
綁腳:又稱gaiter, 在美國的長距徒步界和超跑界十分流行。和越野徒步鞋一樣,綁腳追求的也是透氣性、不防水,它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把沙石等隔離在鞋外。
Buff: 可以當圍巾、帽子、綁腿、手套,在必要時還能充當繃帶,功能多樣。
裙子和短褲:這二者是長距徒步的最佳下衣,因為它們不像徒步褲那樣經常與腿部摩擦、阻礙肢體的運動。短褲和跑鞋會把徒步者帶入奔跑的狀態,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徒步的速度和效率。女生穿裙子有諸多好處,它最大的優點是可以與緊身褲搭配使用,更換雨褲更是方便,只用把雨褲套上再脫下裙子即可。
雨衣和雨褲:Frog Toggs和AntiGravity Gear等公司都有重量低於300克的雨衣褲套裝。有不少徒步者也選擇材質輕便的雨披,以增強透氣性。
上圖:Frogg Toggs的DriDucks系列,諾婭在試過N件雨衣之後覺得還是這個最靠譜,20美金一套,沃爾瑪就可以買
保溫隔離層:在羽絨、化纖和抓絨三種材質的隔離層中,最適合長距徒步的應當是羽絨服。
上圖:AT全部衣物,詳見AT裝備清單
- 小型多功能刀:有小刀和小剪刀這兩個工具就可以了,其他的不需要。下圖是Swiss Army – Classic SD
超輕爐具和爐頭:酒精爐、esbit固體燃料,或者乾脆不要任何餐具爐具,直接吃冷食。
- 酒精爐:Denatured alcohol變質酒精是最易購買的燃料(一般加油站或汽車商店就可以購買HEET黃瓶)。酒精爐的製作可以用易拉罐、鋁製小燭台、貓食罐頭等生活中的小物件進行DIY, 重量極輕、成本最低。酒精爐是明火,不可以調節火苗,所以在大風天、雨天、高海拔地區和乾燥乾旱的沙漠里不易使用。某些酒精爐需要提前預熱(「prime」)。酒精爐的防風性不強,需要附加防風罩,一般是鋁膜。
酒精爐的形式多種多樣,重量一般只有幾十克,燃料是變質酒精(Denatured Alcohol)
- 一體爐(如JetBoil、Primus Eta、MSR Reactor)的效率最高、防風性最好、最適合煮水。缺點是不適合烹飪(即把食物放入水中一起煮)、較重、不能與各種體積的小鍋進行組合。
- 獨立爐頭(如MSR Micro Rocket、SOTO Windmaster、Snow Peak LiteMax)重量較輕、防風性和效率一般;使用更靈活、適合烹飪、可以置換不同大小和底面積的小鍋。
MSR Reactor vs. Primus ETA
諾婭在PCT上使用的Soto Windmaster II, 僅僅80克左右,防風性俱佳
- 塑料杯:水袋很重,而且容易損壞。如果不是越野跑,建議就用1升佳得樂瓶子來儲水。故背包一定要選擇側包較大的,可以同時裝兩個以上的瓶子。
- 塑料餐具:什麼筷子/鈦叉子/鋁勺子都比不上麥當勞的塑料勺子和叉子,多帶幾把,丟了不心疼。
- 密封袋:Ziploc所有物品,保證你掉到河裡之後東西不濕。
- 地鋪:Tyvek等在工地就能拿到的耐磨地鋪,輕,用1600公里不壞。
- 泡沫睡墊:沃爾瑪的小藍墊子、Thermarest經典的Z睡墊和Ridgecrest卷卷睡墊,女生可以用NeoAir Xlite.
- 在睡墊的選購方面,最普遍的是泡沫墊(如Thermarest Z-Lite)和吹氣式的充氣墊(如Thermarest NeoAir Xlite)。泡沫墊使用方便,用途廣泛,平時還可以當坐墊;但它的舒適性遠遠不如充氣墊, R value (睡墊的隔離值)也較低。充氣墊的缺點是脆弱、不耐磨損,使用前要吹幾分鐘的氣,並不是很方便;優點是隔離性好、舒適,有在自家床墊上睡覺的感覺。
分別是Thermarest NeoTherm, Thermarest Ridgecrest, Klymit, Gossamer Gear的睡墊
Thermarest Zlite蛋殼墊
上兩圖:諾婭在PCT上使用的Thermarest NeoAir Xlite和Zlite,第二張圖下面墊的就是gossamer gear的超輕地鋪
- 垃圾袋:外置防雨罩不靠譜,還是背包裡面套一個大的垃圾袋為上。
- 電子裝備:
諾婭在AT上使用的GoPro適配器,可以把相機裝在登山杖上自拍。
帳篷類:
- 帆布帳篷/輕量化帳篷:取決於徒步環境、氣候、地形地貌,市面上還是有很多又輕又便宜的帆布棚。手頭資金不緊張的可以投資一個輕量化帳篷。
Tarptent Notch
GoLite Poncho Tarp
上圖:Big Agnes Flycreek UL 2 飛溪,只能睡一個人
下圖:Big Agnes CooperSpur UL2,最舒適的三季二人帳
輕量化過濾器:凈水的方式有四種:物理凈水(使用過濾器)、化學凈水(碘、次氯酸鈉、二氧化氯)、紫外線凈水(SteriPen)和煮沸。
- 過濾器:傳統的過濾器有重力式和活塞式兩種,而最新的Saywer Squeeze Filter則是大多數PCT徒步者的首選。Saywer Squeeze重量輕、使用方便、與各種瓶口兼容,使用時用儲水袋把水流擠壓通過過濾器到乾淨的容器中即可。另一種過濾器的形式是過濾瓶,瓶中內置一個過濾囊,與吸管連結,馬上就能喝到過濾後的水(如Saywer Personal Filter、Katadyn MyBottle Filter)。過濾器的主要缺點是不能過濾病毒、使用壽命有限。
- 化學凈水:碘液和碘片可以殺去主要的病原體/細菌和病毒,但其在冷水效力降低,且不能殺Cryptosporidia;次氯酸鈉(即漂白液)的殺菌功效比碘更好,但依然不能殺Cryptosporidia;二氧化氯(如Aqua Mira)有15分鐘的等待時間,對Cryptosporidia有效,但等待時間要延長到4個小時。化學凈水的最大缺點是不能過濾水中的殘渣、有異味。
上圖:Saywer Squeeze Mini
- 工具箱:duct tape之類的多功能膠帶,生火工具(打火機/火柴/鎂鐵棒)等等。
醫用duct tape, 縫縫補補治水泡
Tenacious Tape, 補帳篷補衣服補背包補一切壞掉的東西
緊急毯,反射體溫;可以當臨時地鋪
鎂打火棒,和打火機/防水火柴結合著用
- 急救箱:諾婭常帶創傷型處理的藥品(繃帶/碘酒/酒精棉/邦迪/布洛芬),少量抗生素等等。
- 鞋:輕量越野跑鞋。諾婭有專門的文章介紹鞋、襪子、鞋墊等足部系統。
戶外裝備不求多,衝鋒衣嘛什麼的...也就城裡當雨衣穿了。
http://weixin.qq.com/r/VkTn-4TEq9nUrcCc9xFE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戶外旅行服務平台綠野戶外網_中國戶外運動發源地有很多關於戶外登山徒步的專業建議,很多都是資深驢友的攻略分享,下面綠野戶外網_中國戶外運動發源地的建議之一:
完整版:
戶外旅行基本裝備一覽表
戶外運動需要哪些裝備
個人穿著用品
一、服裝篇
1、衝鋒衣褲(戶外活動必備,防風、防水、透氣、耐磨……);
2、抓絨衣(含WINDSTOPPER,主要是防風、保暖);
3、排汗內衣(戶外運動後保持身體乾燥);
4、快乾衣褲(夏天出行的必備,褲管、袖管最好是可以脫卸的);
5、羽絨衣褲(冬天出行或者去高原地帶的保暖必備);
6、其他個人衣物(一次性內褲、汗衫T恤……)。
二、鞋襪篇
1、徒步登山鞋(適應性強、耐磨、防水、最好是中高幫的,可保護叫腳踝);
2、輕便運動休閑鞋(適合一般的郊遊活動,或開車時穿);
3、運動涼鞋(可當拖鞋穿,夏天徒步也可直接穿);
4、排汗襪子(最好是COOLMAX料的,配合GORE—TEX鞋穿,可排腳汗,冬天可防凍傷);
5、普通運動襪(棉的、穿著舒服就行);
6、雪套(在雪地或者泥濘路段很管用)。
三、帽子、手套、眼鏡
1、遮陽帽(圓邊的、棒球帽式的、隨便喜好,能擋太陽就行);
2、抓絨帽(主要是保暖);
3、薄手套(主要為了活動方便,比如可以拍照等用處);
4、厚手套(主要是保暖的功效);
5、眼鏡(運動型的更好一點,主要功能是遮陽,也可以用來擺酷)。
個人裝備用品
一、背包篇
1、大背包(短途露營或者長途旅行的必備,以背著舒適且能承重為佳,45-80L不等);
2、小背包(短途旅行或長途備用,有一定的背負,15-30L不等);
3、腰包或挎包(長途出行時放隨身小東西用,最好是可放水壺的那種);
4、攝影包(根據個人需要,斜挎的比較方便取用鏡頭)。
二、野營篇
1、睡袋(長途宜帶體積小的羽絨睡袋,節省空間,還有就是根據季節的需要帶);2、睡袋內膽(長途旅行不露營的話,只要帶個防髒的抓絨或者棉的睡袋內膽就可以了);
3、帳篷(普通露營的話,一般的防水抗風帳篷就可以了,長途遠行的話建議帶體積小的輕便的帳篷);
4、帳篷地席(保護你的帳篷底面,免受磨損);
5、防潮墊(普通的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可以坐下躺下,沖氣墊讓你更舒服);
6、鋁膜地席(攜帶輕巧方便,必要是時可以作為攝影的反光板)。
我羅列一些,大概需要的物品,及較實惠的價格。可根據個人情況相應調整。
1、衣服類。衝鋒衣、衝鋒褲、抓絨衣、快乾衣、快乾褲、排汗內衣、排汗內褲可選極星、凱樂石、探路者等國產品牌的低端產品,衝鋒衣400—600元,衝鋒褲、抓絨衣200—300元,快乾衣、快乾褲、排汗內衣、排汗內褲100元左右。2、鞋襪類。如果不是去惡劣的環境登山,可以買不防水的登山鞋或者防水但沒有GORE—TEX的,比如uplander、voom、雪松等,價格在200—600元,襪子可以有排汗透氣功能的,100以下,手套買普通的防滑手套就可以了,10元左右。
3、背包類。一般準備兩個包,小包20-30升,大包50—60升。一般爬山背小包,要露營的時候背大包,推薦in-way、MANGROVE等,小包300以內,大包600以內。沒有必要買那些名牌包,價格貴得嚇人,其實只要自己體力好,沒有太大差別的。
4、露營類。帳篷買國產的牧高笛或Luxe的三季帳,200—500元。睡袋買棉的,極星、思凱樂等,100—500元。防潮墊買那種泡沫的,才幾十元。
5、輔助類。墨鏡買那種普通的太陽鏡就可以了,登山杖買便宜的,20—60元,頭燈買國產雜牌,15—80元。保溫水壺可以不用,買一個水袋就可以了,100以內。
6、技術裝備類。一般不會用到,領隊可以根據需要攜帶部分技術裝備就可以了。
7、電子產品類。MP3可以用音樂手機代替,海拔表沒什麼用處,領隊可以考慮買一個一般的GPS或詭計記錄儀。經常爬山的要買1-2個對講機,這是山上主要的通訊工具了,一般的200—300元。
謝邀,
誰邀的,不怕被噴嘛?
不能寫太完整,要不又要被洗稿了。
先把樓上的回答都看完了再來看這個吧,主要補充些東西。
樓上回答主要以@熊力 的為主。其他人的回答中假如意見相左,不用看了。
這回答應該是分幾種線路來配設備的,根本沒有通用一說。
高海拔的是一種。
高海拔負重長線的是一種。
高海拔住木屋長線的是另外一種。
低海拔重裝是一種。
低海拔輕裝是一種。
城市附近休閒遊是一種。
經常走3000海拔以下線路的人,肯定覺得帶那麼多沒用的幹嘛,又重,純粹傻逼。
高海拔的肯定覺得那些看不起重設備的都是傻逼。上來就知道哪個能保命了。
裝備黨肯定覺得買性價比低的東西的都是傻逼。
買一般衝鋒衣徒步的,都覺得花大價錢買鳥的都是傻逼。
樓上只是在重複這些鄙視鏈而已,並沒有真正懂這個的站出來。
貼自己徒步全國,徒步全球等等簡歷,在幾年前可能還好使,現在,人人都在外面窮游後,基本就呵呵了。大家都了解是怎麼一回事了。徒步西藏,全在公路走,偶爾走走,搭車才是主要。徒步新疆的,帳篷帶了一路沒用過。
知乎的最大的問題就是那些走過幾個普通線路,然後過來天天科普的人。真正爬過8K或者7K技術山的人,往往不願意回答這些問題。就算是去參加過保姆式登山的也一樣。他們心裡清楚的很,自己和專業的高山嚮導之間的知識差距有多大。
一般以參加AA隊等等,獲得的使用知識,還有裝備知識的人,跑出來談裝備,基本上被一眼看透。知識結構擺那裡的。
戶外的東西又不是時裝,貴的都是有道理的。你覺得XX只是個XXX,就賣那麼離譜的價格,旁邊有更好性價比的東西。那是因為你沒看懂這東西裡面的其他部分的功能。
裝備評價最好去國外幾個網站論壇,看看,畢竟那邊真的在討論一些設備的設計的目的和原理,以及材料原理。不像國內,貼完從8264抄的帖子還不忘貼上自己營銷公眾號的二維碼。
我沒二維碼,就不貼了。
在列裝備清單之前,先說一下徒步和登山的區別。
- 徒步,大部分時候指的是在低海拔(3500m以下)的戶外環境行進或是攀登山峰,這個海拔下的空氣稀薄度(含氧量)和氣候複雜度大多時候跟日常生活時的環境區別不是特別大。
- 登山,通常指的是是在高海拔(3500m以上)攀登雪山,後者的環境較日常生活更為惡劣,主要是含氧量低和氣候寒冷、多雨雪和大風。
這兩者所需要的裝備和技能差別很大,後者需要經過培訓和學習各種技能,如繩結、結組行進、SRT技術等等,根據此問題和大部分的需求,我認為題主問的是前者,也就是徒步所需要的裝備清單。
再說一下戶外徒步和城市行走的區別。
- 戶外徒步,意味著你不能在短時間內找到遮風避雨的庇護所,如果受傷或突發疾病也不能在短時間內找到醫院和幫助你的人,如果你是一個人在戶外,如果突降大雨,你全身淋濕又趕上刮大風,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會迅速失溫、意識喪失、昏迷休克最終一命嗚呼。戶外的行走環境有時候也十分惡劣,往往是亂石和荊棘叢生。
- 城市行走,遇到任何麻煩都能第一時間得到幫助,無論是下雨颳風還是意外受傷,並不需要自己做好十全的準備,路面基本都是柏油路和水泥路,如果你願意甚至可以赤腳走。
下面是裝備清單,從腳到頭開始說。
- 鞋子,一雙合適的徒步鞋是最重要的,傳統的戶外徒步鞋(中幫-保護腳踝防扭傷、Vibram底-兼顧防滑與耐磨、Gore-tex防水)是首選。主流的品牌有SCARPA、LA SPORTIVA、LOWA、AKU、ASOLO等等,國產品牌有戶外特工和凱樂石等,至於大眾耳熟能詳的那幾個品牌(什麼駝、狼蹄子、哥倫比ya)基本都是走的戶外風格休閑路線,是給喜歡戶外風格的人穿的休閑鞋,徒有其表,並不適合戶外徒步。
- 越野跑鞋,在一些路況不複雜的情況下也是很好的選擇,比徒步鞋更輕便、更舒適,但是只適合輕裝徒步,而且不耐操。
選購要點:
- 親自試穿,非常重要,確保鞋子的設計和你的腳匹配。
- 穿上徒步時的襪子,確保穿進去之後還有一點餘量,腳尖頂到頭,可以伸入一指。
- 不要買庫存時間太長(3年內)的鞋,否則有泡水開膠和防水層失效的風險。
- 出發前確保至少穿著一周以上,讓鞋型更加貼合腳型。
- 襪子,起吸收腳排汗和減輕摩擦的作用,十分重要,夏季推薦coolmax材料的速干襪,其他季節推薦內有毛圈的羊毛襪,smartwool的是上佳,但比較貴,淘寶搜索:毛圈 羊毛 戶外 有很多便宜的。
選購要點:
- 襪子一定要高過鞋幫,否則會磨傷。
- 多買幾雙,徒步過程需要更換,通常1天1雙。
- 褲子
不要穿棉料的褲子,比如牛仔褲。
- 夏季外褲,選擇速乾的薄款,材料多以滌綸/聚酯纖維為主,輔以彈力纖維增加彈性,膝蓋部位一定要立體剪裁,臀部和襠部要寬鬆,方便蹲起攀爬,口袋不需要太多,根本沒有作用,一般會附帶一根尼龍腰帶,非常輕便好用,品牌方面不需要太在意,因為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 寒冷天氣下的外褲,可以選擇軟殼褲,所謂軟殼指的是防風性好,有的褲子內會有加絨,增加保暖效果,選購要點和夏季外褲差不多。
- 中間層,可以理解成秋褲,要兼具吸濕排汗和保暖的作用,彈性和貼合度很重要,推薦的牌子有巴塔哥尼亞和始祖鳥及迪卡儂等,根據自己的財力進行選擇。
- 內褲,這個在長時間徒步中非常重要,否則陰部潮濕很難受,比較好的品牌有ExOfficio。
- 短褲,通常不建議戶外穿短褲,很容易被草叢和樹枝劃傷。
- 雨褲,或者叫衝鋒褲,在下雨的時候穿著,比較好的自然是Gore-tex的,透氣性比較好一些。
- 上衣
- 雨衣,衝鋒衣這個詞人人都知道,但實際上大部分所謂的衝鋒衣都不合格,因為防雨和透氣性能不達標。合格的衝鋒衣大多價格不菲而且使用幾率很低,倒不如買一件便宜的雨衣代替,除了透氣性沒那麼好,別的沒差別,淘寶搜索 驢友 雨衣即可,最好可以把背包也罩進去的比較方便。
- 衝鋒衣,比較適合在陰雨連綿,時下時不下的環境穿著,既防雨又透氣。
- 軟殼衣,防風性好,適合比較冷又颳風的環境,透氣性一般,一般是冬季行進穿著。
- 抓絨衣,中間層保暖用的。
5. 內衣,貼身穿的一層,一般用速干T恤代替即可。
- 帽子
- 遮陽帽,推薦奔尼帽、漁夫帽,四周有沿全方位遮陽。
- 線帽,冬季寒冷時戴,推薦羊毛帽。
- 雷鋒帽,非常寒冷時戴,內有大量毛絨。
- 眼鏡
- 護目鏡,防止在穿樹林時被樹子傷到眼鏡,一般用騎行鏡代替。
- 墨鏡,防止烈日灼眼,一般用騎行鏡代替。
- 魔術頭巾,可以用來當口罩、脖套、擦汗等等,必備的小物件。
身上穿的已經說完了,下面說說裝備。
- 背包,你需要一個能裝下你所有裝備,同時舒適的背包,你要背著它走很久,所以一定要買一個專業的戶外背包。核心技術在於背負系統。
國內做的比較好的品牌有強氧、凱樂石,國外比較好的有格里高利、osprey、花崗岩、始祖鳥等,根據你的其他裝備水平選購背包很重要,不要貪大容量,越大的背包通常越重,剛剛裝下你的所有裝備才是最合適的選擇。
至於輕量化背包,等你入了戶外的坑再慢慢了解吧。
- 爐具,戶外一般使用氣罐+爐頭的組合做飯,氣罐沒有太多選擇,通常是火楓、脈鮮等,爐具的種類就很多了,有分體式、一體式、超輕一體式。重量、火力、燃燒效率等都是比較重要的參數。
- 還有柴火爐、酒精爐、汽油爐等,都屬於非主流玩法。
- 鍋具,大部分是鋁合金的,鈦合金的很輕,但是貴。
- 帳篷
- 公園帳篷、自駕游帳篷、沙灘帳篷是一類,通常是自開式設計,無需搭建,很方便,但是缺點是重量體積太大,抗風性能較差,雙人帳重量在3~4kg上下。
- 常規徒步帳篷,雙人帳重量在1.5~2kg上下,由帳桿、內賬(防蟲)、外賬(防風雨)組成。典型產品:牧高笛冷山、三峰飄雲、MSR hubba、自由之魂等。
- 超輕徒步帳篷,通常沒有帳桿,甚至沒有內賬,如金字塔式、A塔式,使用登山杖作為帳桿支撐,重量在1kg以下。
- 選購要點:
- 不建議購買單人帳,空間太小,重量也沒有顯著降低。
- 三季帳能滿足大部分需求,四季帳只適合高寒地區,內賬透氣性極差。
謝邀
第一,沒什麼是應該有的。蠻荒時代也爬的動山走的動路,裝備只是為了我們走的更舒適更輕鬆。
第二,基礎的範圍太大,我一般給人建議是能扔掉的,不能扔掉的,和可以帶的。
不能扔的:水壺,鞋子,襪子,內衣,手錶,小刀或多功能刀,藥品等。
能扔掉的:衣服,睡袋,帳篷,照明,炊具,眼鏡,電子產品等
可以帶的:就是你覺得拿著會讓你更舒服的,更好度過孤獨和夜晚的東西。
以上,個人觀點。
關於裝備類的攻略和裝備的野外實際測評報告,在 裝備酷—衝鋒衣,帳篷,背包,登山鞋戶外裝備評測網站,有非常專業的講解和圖文以及視頻測評,供專業登山人群在買裝備上做參考。
如果是入門級別,不建議買特高端專業的裝備,沒有必要。建議參考下面這個比較齊全的實用攻略,價位選擇中端價位即可,參考:戶外旅行基本裝備一覽表,說走就走
很多人對裝備存在誤解,建議大家掌握科學的裝備理念和正確的使用方法,因為光有一套裝備是遠遠不夠的:參考
資深戶外大咖教你識破裝備誤區,巧用裝備玩戶外!
你的背包里還少些什麼救命裝備?
如果偏徒步性質,這個季節參考:徒步初冬
下面介紹下裝備大全:
個人穿著用品
服裝類
1、 衝鋒衣褲(戶外運動必備,防風、防水、透氣、耐磨……)
2、 抓絨衣(含WINDSTOPPER,主要是防風、保暖)
3、 排汗內衣(戶外運動後保持身體乾燥)
4、 快乾衣褲(夏天出行的必備,褲管、袖管最好是可以脫卸的)
5、 羽絨衣褲(冬天出行或者去高原地帶的保暖必備)
6、 其他個人衣物(一次性內褲、汗衫T恤……)
鞋襪篇
1、 徒步登山鞋(適應性強、耐磨、防水、最好是中高幫的,可保護叫腳踝)
2、 輕便運動休閑鞋(適合一般的郊遊活動,或開車時穿)
3、 運動涼鞋(可當拖鞋穿,夏天徒步也可直接穿)
4、 排汗襪子(最好是COOLMAX料的,配合GORE—TEX鞋穿,可排腳汗,冬天可防凍傷)
5、 普通運動襪(棉的、穿著舒服就行)
6、 雪套(在雪地或者泥濘路段很管用)
帽子、手套、眼鏡
1、 遮陽帽(圓邊的、棒球帽式的、隨便喜好,能擋太陽就行)
2、 抓絨帽(主要是保暖) 3、 薄手套(主要為了活動方便,比如可以拍照等用處)
4、 厚手套(主要是保暖的功效) 5、 眼鏡(運動型的更好一點,主要功能是遮陽,也可以用來擺酷)
個人裝備用品
背包篇
1、 大背包(短途露營或者長途旅行的必備,以背著舒適且能承重為佳,45-80L不等)
2、 小背包(短途旅行或長途備用,有一定的背負,15-30L不等)
3、 腰包或挎包(長途出行時放隨身小東西用,最好是可放水壺的那種)
4、 攝影包(根據個人需要,斜挎的比較方便取用鏡頭)
野營篇
1、 睡袋(長途宜帶體積小的羽絨睡袋,節省空間,還有就是根據季節的需要帶)
2、 睡袋內膽(長途旅行不露營的話,只要帶個防髒的抓絨或者棉的睡袋內膽就可以了)
3、 帳篷(普通露營的話,一般的防水抗風帳篷就可以了,長途遠行的話建議帶體積小的輕便的帳篷)
4、 帳篷地席(保護你的帳篷底面,免受磨損)
5、 防潮墊(普通的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可以坐下躺下,沖氣墊讓你更舒服,)
6、 鋁膜地席(攜帶輕巧方便,必要是時可以作為攝影的反光板)
照明篇
1、 頭燈(可以讓你雙手騰出來,很方便)
2、 手電筒(作為備用的照明,還是比較可*的)
3、 營燈(在營地用或者在帳篷內用,效果很好)
4、 熒光棒(有一定的作用,就是不要亂扔,不環保)
5、 防風打火機(用處不小,應急時做照明不錯)
6、 防水火柴(也是應急之用)
炊具篇
1、 爐頭(讓你在野外可以吃到熱的東西,小資用品之一)
2、 氣罐(配合爐頭使用,注意攜帶安全)
3、 套鍋(有灶台了,沒鍋可不行,燒飯、燒湯、煮麵、煎蛋都*他了)
4、 小鋼杯(環保用品,喝什麼都可以,早上還可作為洗漱杯)
5、 燒烤爐(自駕活動可以攜帶的奢侈用品)
水具篇
1、 戶外水壺(可以有效的防腐,顏色比較酷)
2、 軍用水壺(帶一個飯盒,這點比較實用)
3、 水袋(野外穿越時或自行車旅行時比較管用)
4、 保溫水壺(冬天出去,喝一口熱水是一種享受)
5、 凈水器(比較專業,對生活質量有要求的人士用)
6、 凈水藥片(攜帶方便,凈水效果一般,但可滿足要求)
通訊篇
1、 手機(最常用的聯繫方式、信號最關鍵、在野外經常沒用)
2、 對講機(團隊活動中很管用的裝備,前後呼應,在一定範圍內逛街也很實用)
3、 GPS(全球定位系統,專業的玩具,可以幫忙定位、定線路、防迷路)
4、 求生哨(攜帶方便,也可作為團隊聯繫方法之一)
其他篇
1、 登山帳(使用得好,可以節省20%左右的體力,還可做為獨腳架)
2、 洗漱包(用處不說了,井井有條而已)
3、 個人衛生(牙刷,肥皂,毛巾,牙膏,手紙,爽足粉,耳塞,防晒霜,唇膏,發熱貼,指甲鉗,凈水器藥品,個人藥品,)
4、 背包雨罩(不僅可以防水,長途的話,是防塵的理想工具)
5、 背包捆紮帶(可用於背包外掛物件的固定,必要時可連接做保護繩)
6、 地圖(無論是長途還是短途,都用得著的工具)
7、 小快掛(方便在背包上隨便掛取小物件、毛巾、帽子、垃圾袋等)
8、 指南針(野外辨別方向、或迷路後尋找方向的有用工具)
9、 軍dao(覺得男人身上都應該帶一把,小到削蘋果,大到砍數,都可以用)
10、 戶外手錶(可以測海拔、氣溫、氣壓、帶電子羅盤、記時和鬧鐘等功能)
11、 頭巾(即可擦汗,又可做圍脖擺酷、禦寒)
12、 防水袋(保護你的衣物,用品不濕,方便背包內的整理)
13、 證件袋(貼身放重要的證件或錢財)
14、 小型望遠鏡(增加你的視力所及範圍)
15、 針線包(萬一衣物壞了,縫縫補補總是要的)
16、 筆記本(記錄你旅行的心情或帳務的需要)
17、 備用電池及充電器(很多東西用得到電池)
18、 充氣枕(長途坐車或飛機時的理想伴侶)
19、藥品(感冒藥、消炎藥、防晒霜、止瀉藥、黃連素、止血繃帶、創可貼、維生素藥片、眼藥水、紅花油……根據個人的不同需要攜帶)
20、 備用食品(壓縮餅乾、巧克力、牛肉乾、葡萄乾、能量棒……)
題目說基礎裝備,那就不聊太細,直接上清單好了,有需要的可以看完直接拿來用,
直接對照著準備裝備。
一、帳蓬:
有了它,你將再也不怕風吹雨打,更不怕居無所了,只要選妥營地,就可以搭一所臨時的家了。
二、睡袋:
當然也有人帶著棉被去露營的,但睡袋的輕巧及易收藏和保管的特性是不可忽視的,況且睡袋的攜帶非常方便,體積又小;睡袋的材料則以人造棉,中空纖維及羽毛三大類為主,可依耐寒度來選擇自己需要的睡袋。
三、睡墊:
有了帳蓬和睡袋之後,你若想睡的舒適些,睡墊是不可缺的,而且睡墊還可以增加絕緣效果,況且睡墊柔軟,也可以改善一下身體與石或地接觸的觸感啊!如此才會有好夢。
四、爐具:
爐具的選擇,可以選擇操作簡易的瓦斯爐,或者汽化爐,這些爐具都很輕巧,況且下雨時還可在帳內炊煮呢?
五、桶鍋:
現有一種專門為登山露營而設計的套鍋,其將大、中、小三個鍋子套在一起,內還附有小碗、湯匙及小茶壺,也就是只需帶一組套鍋(外表只有一個大鍋的體積)就足以處理民生問題了,往常套鍋也可依人數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組合式套鍋。
六、水袋、水壺:
水壺是野外活動不可或缺的裝備,因為在陽光下易失水份,隨時都需補充;水袋則用取水,畢竟營地離水總有一段距離;況且碗鍋的清洗,最好也不要直接在無污染的溪水邊清洗,不然你可是污染水源的罪人哦!最好取水回營地清洗,清洗時,能不用清潔劑更好,何況,好的營地,必定是有清流的溪邊,而這溪水可能是你我居住的都市飲用水源地呢!
七、營燈及手電筒:
在野外露營,當夜色來臨時,可是一片漆黑,倘若此時想取水,想上廁所,甚或在夜光下談天說地,不也都需要一份光源,何況此時蛇、蚊最活躍;而要捉蝦的話,手電筒就更不可缺了。
八、燃料:
不論你帶的是瓦斯或汽化爐,如果忘了帶燃料,不但英雄無用武之地,再看這些爐具,就會覺得好像一堆破銅爛鐵一樣。
九、糧食:
上述裝備都要帶後,可別忘了這一項哦!不然可要求生啦!糧食之準備,則以容易處理為佳,並且野外的炊煮設備絕對比不上家居般的方便,當然,若能采一、二道的野菜,其自然趣味會增加許多。
十、刀:
在野外活動,刀是必需品,從簡單的切菜到複雜的救人擔架,都需要刀來工作,假如沒了刀,可就只剩手刀了;然而,大刀若不帶,至少也該帶一把多用途的瑞士刀,不然要開罐頭時,手刀是絕對不管用的。
十一、應急物品:
一是藥品,如遇意外事件,至少自己可以先急救處理一下,不要讓傷害加大,萬一有時還可以救助別人,做一件善事呢!
二是應急通訊工具,這方面不太建議大家靠手機,很多遇險情況下手機都是沒信號的。衛星電話是不錯的選擇,就是費用高,大概5000-6000左右。我個人自己最近在用的一款衛星通信工具,是北斗海聊的產品。
主要看中的是他性價比高,租用的話一天也就20幾塊錢,而且額外不需要付資訊費,就可以當正常的通訊設備用,而且有一鍵SOS功能,這點蠻重要的。
十二、枕頭
枕頭可使你睡眠踏實,配一條毛巾墊枕頭睡更好。最好選擇充氣枕頭,輕便易攜。如果與人混帳或借帳篷露營,最好擁有一個枕頭。
以上就是基本裝備的概述,當然要強調的是,既然說是基本,肯定有進階的空間。這些只是滿足基本的戶外需求而已,真的去過一趟你就知道怎麼樣了hhhhhh
附上我在另一邊的回答,可以對照地看下。
一套露營裝備的基本清單是怎樣的? - 常邊行走的回答
很少長途跋涉,給點戶外海拔千米以內,徒步50公里以內的小建議。
1-姨媽巾+榨菜
每次登山必備神器,出發前姨媽巾墊鞋底,別人登山磨腳,我登山爬坡如走在雲端,至於具體感受你們墊了就知道。
我屬於體虛的人,爬山特別容易出汗,鹽分流失特別快;一包烏江榨菜,在山頂慢慢嚼,勝過所有美味~
至於其他的麵包、醬肉、辣條什麼的,根據各人喜好配備。
Tips: 姨媽巾買夜用加厚的,可以多墊兩片。
2-防潮坐墊+醫用酒精
如果碰上開發程度不夠的山脈,偶爾會有蟲蜂出沒,而且還沒有什麼休息的地方,防潮坐墊就很有必要了,席地而坐,防止蚊蟲叮咬過敏,還可以防止濕氣入體。
醫用酒精是防止崴腳,被蚊蟲叮咬或者刮傷後進行簡單的消毒處理。
Tips:建議買這種,噴霧式酒精。
3-防晒服+防晒霜+吸汗毛巾+自製茶水
防晒服保護手臂,同時防止被野草刮傷,防晒霜抹脖子,抹臉;上山容易出汗,毛巾比濕巾要好使一點,可以直接綁在手臂上。
在野外白開水比礦泉水喝著更加潤喉,解渴(個人經驗),同時可以加一點菊花,枸杞之類。
4-三防備用手機
如果經常登山玩戶外,三防備用手機很有需要,
一是信號問題,很多山頂信號都不太行;
二是三防備用機待機時間長,功能齊備,移動電源和線爬山的時候有些礙事;
三是防摔,防塵、防水。
Tips:隔壁家的AGM-X1 戶外手機的老闆@余陳志在這裡,有問題可以找他。
沐浴在陽光下,行走在微風中。遠離現實的複雜,遠離城市的喧-AGM旅行手機的秒拍
5-帶上漂亮姑娘
如果山不高,坡也不陡,少年,回頭你會過來感謝我的。
啊,這是一個關於裝備的問題嗎?不同的運動種類裝備風格完全不一樣的啊。結合大部分中國驢友的理解,我們來看看這幾個分類哪個是你想說的?
徒步:就是各種大學生社會老哥大媽大爺夕陽紅俱樂部,嘴裡常說的一種戶外形式。有點像歐美的hiking,更輕鬆的也類似於「北歐健行走」(國外這方面分類極其細緻)。時間一般都是半天到一天,多一點會有一晚的露營。地點則大部分都是某個山地公園,或者風景區,風景優美,補給富饒,婦女兒童歡樂風格。路線以山路,林間/山間小路,土路,嗯也有柏油路。。
重裝穿越:背上所有給養,走n天,一路上會罵爹罵娘,發誓要扔了所有背負,從此遠離戶外圈。
登山:其實好多人,登山和爬山的界限很模糊。一般國外或者圈內,登山就是指「高海拔攀登」,登的是雪山,需要運用冰面行走,攀冰,攀岩,混攀,結組等等一系列的技巧。而華山泰山等,都可以劃分為爬山。而在大部分戶外俱樂部里,說的登山活動都是這樣的
尼瑪!!徒手擼大繩啊!!知不知道每年多少安全事故就是這麼產生的。好吧,跑題了。言歸正傳。
在挑選裝備時候,可以先問自己這麼幾個問題,去哪,去幹什麼,去幾天。嗯。差點忘了,還要看準備了多少錢。。。
先講一些無論幹什麼都要用的基礎裝備
背包
個人認為,是所有裝備的核心與靈魂。不要迷信一些不必要的功能,背負是王道!背負是王道!背負是王道!沒有背負的包不是一個好包。避免廣告嫌疑,並不打算推薦任何品牌的任何款式。挑選的時候只要牢記,不要有品牌崇拜,衝鋒衣世界第一的品牌他的背包未必最好,挑選最適合自己的。背包容量根據自己出行的天數來確定這是最簡單的參考。拒絕任何形式的「軍包」,和某些時尚雜誌推薦的「優選戶外背包」。你是出去玩的,功能最重要。
謝邀~
戶外徒步旅行,在裝備選擇上,我認為取決於你的目的地的自然環境、徒步的強度和時間長短。樓上已經說得很妥帖了,我就說兩大件——包、鞋。
如果環境惡劣,補給差,周期長需要露營,那麼在食品、運動設備、保暖衣物、電子設備、求生工具方面都需要準備妥當。如果3天以上,50L以上的登山包是必須的,格里高列、小鷹、樂飛葉之類的包固然很好,可以用5年以上你不用擔心壞,出色的背負系統,透氣省力,面料輕盈結實,一般帶防水罩,各種人性化設計的點滴,長期保修,價格1000左右。不過國內探路者、甚至迪卡儂的300元的包也完全夠用,不用太苛求裝備,最好有防水罩。寶貝列表頁-三夫戶外旗艦店。如果只是輕度的徒步,真的,裝備不重要,帶上心情上路就可以。
一雙透氣防震防滑的鞋是非常有必要的,能防水更好,條件允許最好選擇500元以上的登山鞋或者徒步鞋,當然視乎你目的地的環境而定。解放鞋回力鞋也能出入沼澤和雪山,國內賣的火熱而不受專業人士待見的駱駝,其實也足以應付中等強度的登山和徒步。碎石多,也有沙丘和雪山之類的徒步,高幫鞋更適合,雨林則最好有防水襪的鞋.如果是初級玩家,我個人很推薦迪卡儂的Foclaz 300系列。寶貝列表頁-迪卡儂旗艦店。當然,如果是輕度徒步,不用太講究,舒適透氣的網眼跑步鞋都可以,運動,最重要的是心境與自然融合。鞋子和包最重要,其他湊合,可以慢慢買,不用一次買全,畢竟不可能一開始就上個5000米蜂,一般都是先走一日短線起步的
發一些我已經在自己微信里寫好的內容直接發鏈接過來參考
【行·總結】我是如何策劃旅行的(極限運動版)
衝鋒衣,戶外鞋,登山鞋,登山包等
百科 | 徒步,如何開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徒步旅行有一種無以言表的魅力!
她是一場用眼睛去發現自然之美的旅程,用雙腳去接受大地與自然考驗的探險,無論是逆向的風,炙熱的陽光,還是肌肉的酸楚,這都是在邂逅自然之美前必須經受的磨礪,當櫻花香味撲面而來,當金燦燦的油菜花隨風搖曳,當你忘卻疲憊被身邊的自然之美迷戀住時,你已經找到了徒步之旅中最大的寶藏!
徒步的方法
1、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來走:不要逞強埋頭猛走,這樣會大量消耗體力,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個和自己速 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2、科學地衡量自己的體能:頭幾次外出徒步的時候最好堅持走若干個小時,而不要計劃一定要走多遠,通過這樣的幾次摸底,對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後,再適當增加徒步穿越的強度。
3、不要只顧低頭走路,而錯過了周圍的風景:在戶外徒步,強身健體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不要為了一些所謂「自虐」的目的來暴走,大強度的體力付出,有時候會得不償失。記住戶外徒步的時候,最恰當的速度是能夠維持自己走一整天的速度。
4、學會休息的步法:對於走路,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辦法,在徒步的時候,應該用一個自己比較舒適的方法走路,這樣的你的體力能夠得到科學有效的利用。
5、徒步的時候要「多吃多喝」:多吃多喝的定義不是暴飲暴食,如果吃的太多,估計路可能都走不了了。這裡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頻度,徒步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損失大,為了補充體力,需要及時補充水和食物。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適當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氣比較熱,流汗多,可以在飲用水中適當加點鹽。
6、在徒步的過程中要注意科學地休息:一般每走50分鐘需要休息10分鐘,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衡量加減。
7、腳泡的產生是由於腳底汗濕,表皮軟化,足掌長時間著力和摩擦,促使局部組織液滲出而形成;常與鞋襪、行走的道路不平和速度不勻,以及旅遊者缺乏鍛煉等因素有關。
徒步中的注意事項
1、徒步主要靠的就是雙腳,首先起步宜緩,以使自己的身體逐步適應運動狀況。否則會出現心慌、頭暈及無力等問題。
2、大步健行,所謂大步健行就是在平路及登緩坡時盡量用大步,即比平常的步幅大些,這是科學的步行方法,因為這樣在等距離里減少了雙腳的擺動,其用功就相對減少而達到節省體力的作用,開始是有些不習慣,堅持就會適應。
3、精力集中,說話嘻戲等不僅消耗體能,同時還會分散注意力。因此,欣賞景色、交流問題、小娛樂等都必須在休息停步時進行。
4、抵抗疲勞,當步行達到一定的路程時,人們就會出現雙腿及身體的疲勞現象,其實,這是到了體力的臨界點,堅持下去,過了這個臨界點,肌體就適應了大運動量的步行活動,疲勞感就會漸漸變弱。當然這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總之不能到了極限疲勞才休息。
5、注意保持距離,一個隊伍在行進中必須保持一個商定的間距,一般在2~3米,前後人員都要相互照應,並且不應拉開距離,要保證隊伍的整體性、安全性等方面都應當注意這點。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戶外徒步旅行的一些常用裝備。如果,你錯失了某些必要東西,將會給旅行帶來很多不便。當然以下裝備,可以重點挑選,不是非得全都帶上。
個人穿著用品
一、徒步旅行裝備之服裝篇
1、衝鋒衣、褲(戶外活動必備,防風、防水、透氣、耐磨……)
2、抓絨衣(含WINDSTOPPER,主要是防風、保暖)
3、排汗內衣(戶外運動後保持身體乾燥)
4、快乾衣褲(夏天出行的必備,褲管、袖管最好是可以脫卸的)
5、羽絨衣褲(冬天出行或者去高原地帶的保暖必備)
6、其他個人衣物(一次性內褲、汗衫T恤……)
二、徒步旅行裝備之鞋襪篇
1、徒步登山鞋(適應性強、耐磨、防水、最好是中高幫的,可保護叫腳踝)
2、輕便運動休閑鞋(適合一般的郊遊活動,或開車時穿)
4、排汗襪子(最好是COOLMAX料的,配合GORE—TEX鞋穿,可排腳汗,冬天可防凍傷)
5、普通運動襪(棉的、穿著舒服就行)
6、雪套(在雪地或者泥濘路段很管用)
三、徒步旅行裝備之帽子、手套、眼鏡
1、遮陽帽(圓邊的、棒球帽式的、隨便喜好,能擋太陽就行)
2、抓絨帽(主要是保暖)
3、薄手套(主要為了活動方便,比如可以拍照等用處)
4、厚手套(主要是保暖的功效)
5、眼鏡(運動型的更好一點,主要功能是遮陽,也可以用來擺酷)
個人裝備用品
一、徒步旅行裝備之背包篇
1、大背包(短途露營或者長途旅行的必備,以背著舒適且能承重為佳,45-80L不等)
2、小背包(短途旅行或長途備用,有一定的背負,15-30L不等)
3、腰包或挎包(長途出行時放隨身小東西用,最好是可放水壺的那種)
4、攝影包(根據個人需要,斜挎的比較方便取用鏡頭)
二、徒步旅行裝備之野營篇
1、睡袋(長途宜帶體積小的羽絨睡袋,節省空間,還有就是根據季節的需要帶)
2、睡袋內膽(長途旅行不露營的話,只要帶個防髒的抓絨或者棉的睡袋內膽就可以了)
3、帳篷(普通露營的話,一般的防水抗風帳篷就可以了,長途遠行的話建議帶體積小的輕便的帳篷)
4、帳篷地席(保護你的帳篷底面,免受磨損)
5、防潮墊(可以讓你隨時隨地可以坐下躺下,充氣墊讓你更舒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