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很多人會只依靠豆瓣或者IMDb的評分來評價一部電影么?
電影好不好還是得自己看了才知道,評分也只是體現部分人口味吧,那些想都不想看到評分低就說電影爛的人是什麼心態?
看過很多IMDB評分6以下的電影,不得不說看了有兩百部,沒有一部是被冤枉的。
如果是評分連5都不到,那真的是大部分人看過都會覺得不怎麼樣。
---------------------------------------------------------------------------------------------------------
我看過的電影,有記錄的大約700部,絕大部分是歐美電影。IMDB Top 250看了大約100部。
好片子看多了,口味自然會變化。以前覺得挺不錯的片子現在重看會覺得索然無味或者破綻百出。IMDB的評分個人覺得是很有代表性的,既不像評論家那樣過於專業化,又不像爛番茄那樣太偏現代觀眾口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IMDB的高分電影有很多可能是有片子本身水準之外的分數加成的:比如一些老片(公民凱恩、奪寶奇兵那樣的)放在現在來看並不是特別出彩,但評分高是因為其藝術手法的開拓性加成;一些美漫改編的電影得到高分很大程度是因為fans向加成(鋼鐵俠、復仇者聯盟等);還有就是新片剛出時分數總是偏高,大約要一兩年後才能穩定(典型如黑暗騎士)。因此IMDB的高分片並不都是名副其實的。還有一個遺憾是歐美之外的許多佳片因為未曾在海外上映而缺少評價,不過這類電影恐怕國內觀眾也不是很感興趣了。
另外,即便是Top50的片子也總會有給它們打1分的觀眾,Bottom50的也有打滿分的,IMDB評分終究只是反映主流觀眾的口味而已。而且評分較高的電影經常看起來很費腦筋,反而是低分片子比較適合放鬆,所以不能絕對性地根據評分來選擇電影,低分的就一概不看(有的爛片看一看吐槽一下也不錯)。
.
我才不明白那些明明巨低分的爛片也禁不住好奇跑去看回來發微博發朋友圈發七八個感嘆號狂罵自己手賤瞎了鈦合金狗眼前晚吃的東西都吐出來了的同學是什麼心態……
*吐槽完畢*
說回來,好片那麼多,哪能浪費時間精力看爛片完了再評價。所以我覺得豆瓣、IMDB的評分,主要用於預判而不是評價。因為用IMDB不多,主要說下豆瓣。
雖說,如果你觀影經驗比較豐富,或者有比較懂電影的朋友,可能不用豆瓣也可以預判,但遇上不熟悉的導演或者電影類型,豆瓣算是個可靠的參考捷徑。一來豆瓣多年精心運營做起來的用戶質量是相對較高的,而且大家對豆瓣的評分系統也比較熟悉、有研究(你認可豆瓣電影的評分嗎?為什麼?)。二來人家這些年建立的逼格不是蓋的,雖然文藝青年多了點,但好在文藝青年一般只對好片嗤之以鼻把好片貶為爛片,而不會把爛片褒為好片。三來用多幾次後你會發現豆瓣是比較靠譜的,人家老闆也承諾了只要他在豆瓣,「商業合作和分數不會有任何關係」(豆瓣電影的分數和排序是怎麼算出來的?)。這些都是豆瓣的公信力。
不過,爛片也分好多種,有的評分2、3分一看就是屎的當然看都不用看——大家都說那是一坨屎你不用真的自己去舔舔試試再細細回味分析吧?還有的想把屎裝扮成巧克力的,其實還是能聞到屎味,比如說一看導演:郭敬明,屎;一看演員:周杰倫,屎;一看類型:內地恐怖片,屎。諸如此類,久而久之爛片心經熟記於心,實在不行,在豆瓣看一下人家既不劇透又犀利的短評,看看能不能擊中你的嘔吐點,也相當有效。
當然,觀影是很私人的事情,任何人都無法決定你對哪部片更有愛:預告片信三成已多,朋友推薦僅是建議,專家評點可能就是裝逼,而豆瓣評分只不過提供一個safe choice,最終怎麼預判一部電影還看你自己。.
-
反正對我來說,IMDb 的權重是很大的,尤其是歐美電影。本來嘛,這些評分系統不就是為了篩選出合適的電影的么?所以如果你的口味跟豆瓣、IMDb 是一致的,那麼信任這些評分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雖然評分低的電影,未必就不去看,但也許是放在必看名單後面或者待定名單上的。
「想都不想看到評分低就說電影爛的人是什麼心態?」最多就是武斷唄,偏聽偏信唄。如果換個說法——這部電影評分太低,可能不適合我——是不是就順耳多了?可是其實兩者並沒有什麼區別嘛……
那些動不動就揣測別人一句話一個動作代表了什麼心態的人是什麼心態?
-
我覺的我的審美還是和多數人趨於一直的,可能上限不太相同,但下限還是比較接近的,成千上萬人覺的好的我不一定覺的好,但是成千上萬覺的垃圾的電影我真不覺的會是什麼好片子。
不僅僅。評分是第一印象,此外還要看題材、陣容、前期宣傳等因素。
豆瓣上高質量的豆列是發現好電影的重要工具。
迷影網的評分評價也是可以作為參考。
「我相信群眾...」——葛優 神州行廣告語
豆瓣說差的一般都不會好~
豆瓣評分高的文藝片不一定你就真的喜歡,豆瓣裝X的人多了去了。
快速篩選的一種方式 當然會有很多遺珠
招聘的時候大家也會先選985和211
沒看就說電影爛確實不合適
不過更多的人是根據包括評分、預告片在內的各種信息來判斷是否去看一部電影的
同一部電影確實在口味不同的人眼裡評分差距很大 所以這些網站有更深入的方式來幫助用戶尋找他們可能喜歡的電影
有興趣可以看這個:Netflix視頻推薦的背後:演算法知道你想看什麼
還有這個:如何在網上看片(2)——今晚看啥 - 產品說明書 - 知乎專欄
我認為豆瓣和IMDB上評分高的電影你不一定喜歡,但是評分低的電影你一定不喜歡,爛片是能被所有人挑出來的
我就是這樣 基本只看7.5分以上的 實踐證明絕大多數還是不錯的 至少不會後悔浪費了時間
豆瓣是國人電影觀一個良好的反應系統。
豆瓣低分基本是真差,但是很多高分未必是多。這個時侯需要imbd再做輔助參考。
個人而言,我在豆瓣選片以7分為標準,7分是我對一部電影最基本的直觀印象,如果一部故事、場景、主演、導演都無法吸引我的電影在7分以下,那我估計就不會看了。就說最近的,小時代倆部評分都極低,但因為個人喜好還是去電影院看了倆場。
很多歐洲小眾國家和日韓小眾電影在豆瓣評分極高,可曲高和寡,觀影過程讓人昏昏欲睡。
再比如,敢死隊第一部,豆瓣評分6.6.但這是我認為一部牛逼爆了的電影。在看到阿諾、布魯斯、史泰龍這三個老東西在教堂里那幾分鐘的飆戲,激動地我幾乎熱淚盈眶。這第一部湊齊這麼多人,動作漂亮,故事能圓起來,就足夠了。
可能跑題了。
其實我想說,這倆就是輔助。要有自己的主管見解。
看電影本來就是個主觀的事情,你可以喜歡別人都不喜歡的,別人同樣有權利喜歡你眼中的狗屎,不用完全理解任何別人。
大型商業片,如科幻、戰爭題材的,有爆米花性質的國產電影,推薦看IMDB評分。豆瓣群眾對這類國產片極不包容,甚至可以說打分打得比較混蛋。當然,如果你在這方面比較從眾的話,可以看豆瓣評分。
國產恐怖片,大多只有豆瓣評分。國產恐怖片演員暫時演技不行,這是共識,但評分高的大都故事框架好。如果比拼鏡頭、演技那就差了同分的外國片十萬八千里,所以都是抱著只看故事,情節渲染來觀影的。
國外文藝片,豆瓣媚外傾向會比較嚴重,請綜合IMDB分數來看。
國內文藝片,豆瓣審美過於單一,請結合自己本心來評價,不需要看分數。
國產動畫片,豆瓣評分混亂,標準混亂,畫工?情節?聲優?基本全憑一時的風評,因為這個群體相對小眾,很容易被所謂"專業人士"帶著跑。比如我就完全沒辦法理解《大魚海棠》比《魁拔》分數還低,評分簡直就是去搞笑的。《魁拔》作畫質量被甩不知幾條街就算了,很典型的日式動畫情節設定,而且還是把別人少熱漫劇場版的腳本模式套到一個本身就是獨立系列的作品裡面,這種直接拿來的方式比《大魚海棠》嘗試各種中國元素要容易得多,另外,《大魚海棠》的框架模式好歹是模仿宮崎駿一類獨立作品的,我愣是看不明白,一部拆開來就是10集季番的《魁拔》能強到哪裡去?這裡是私貨,如果你對動畫不了解,就跟風吧,沒事。
喜劇類歐美片不要參考豆瓣評分,因為豆瓣用戶的搞笑判別標準是魚龍混雜的,不如直接參考當地的評分,原汁原味。國產喜劇更不用參考了,這是一個兩極化的世界,要麼"好好好",要麼"差差差",反正不是被吹捧的,那就一定是爛片,清醒是不可能的,否則就是不合群。
……先寫這麼多
排除個人喜好因素,這兩者的評分是有一定參考意義的。
我有看電影前簡單瀏覽下該片豆瓣電影短評的習慣,這樣可大致了解到片子的高低評價是針對哪些方面,和自己的喜憎、風格比照來篩選影片,可以節省不少時間(不過有點興趣的片子被劇透了的話,感受會很糟)。
大部分人都還是有從眾心理啊_(:з」∠)_
那啥,小時代1.0 2.5分 2.0 2.1分(IMDb) 你信不信
評分體現的是大部分人的口味,豆瓣體現的是大部分中國人的口味,imdb體現的是大部分美國人的口味。極大部分評分低的電影確實爛,只有極少數評分低的電影被低估。
這二者的評分相對於其他網站會靠譜些吧。可以用它把低於一定閾值的電影屏蔽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