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未成年人,思考一些事情讓我感到痛苦,我該如何調整心態?未成年人不能思考哲學嗎?

起因是這樣:覺得人類吃動物是正常的,但為什麼對於有些動物會動搖前一句的立場? - Bloflovesky Noam 的回答
我覺得這個大神的回答是錯誤的想要反駁:「正確的三觀是這樣:人的行為或許利己,許利家,或許利國,或許利全人類,但決不應該去為別的物種某福利。正如世間千千萬萬其他物種一樣。」這個觀點,但是他的回答從邏輯上無懈可擊,於是我找qq群里問
後來結果就是這樣的,一個對這方面知識了解的很多的人表示他的思想沒錯,大意就是我的想法很自私,人類做什麼事情都只不過是出於樂趣和利益的目的,人類對動物的感情只不過我來自於大腦的通感罷了之類的話,還打了這樣一個比喻,原話:
你知道……地球原先是沒有氧氣的
地球上的細菌,都是厭氧生物
但是後來有一天,有個壞傢伙出現了,它叫藍藻
這玩意兒,失控的瘋長,而且到處放屁
它放的屁就是氧氣
厭氧菌受不了強氧化性,氧氣對他們來說是劇毒
藍藻,不僅不控制生長,還對全世界其他所有生物下毒
然而你管不了它,地球也管不了它,地球甚至不想管它,而且它成為了後來生物多樣性爆發的重要契機
地球暖期的時候,兩極沒有冰蓋,就連南極洲上也是密集的森林 那時候大氣含氧量更高,至少是現在的兩倍
靠著原始方法呼吸的昆蟲,得以長得十分巨大
後來冰川期來了,兩極的樹凍死了,沒有恆溫循環的大昆蟲也沒有活下來 這都上哪講理去?
自然界的運轉沒有任何感情因素,它只有不可違逆的自然規律
人既然也是自然的一環,它當然也必須得這麼做
這些話並沒有錯,但是我就是覺得難受,就是覺得哪裡不對,但無可反駁,後來他又說,人類的理性來自於人第三層的智慧腦,而感情來自於第二層的哺乳腦,所以反而是人類的感情是更接近原始的東西
這時候我就懵了,這些道理我當然知道,我很早就知道了,我也不止一次的思考過這些,企圖證明它是錯的。但是有什麼用的?它是正確的,我是錯誤的。
我就開始懷疑自己的感情,開始覺得對世界心灰意冷,很多時候我可能一笑而過,但是這些思想在我腦中總是揮之不去,在我睡覺前的時候,在我任何一個空閑的時候都會鑽入我的思想,看到很多別人覺得很開心的事情,我會思考它背後快樂的源泉,就會感到厭惡,反感,恐懼,然後我就開心不起來,在班級里也顯得有些不合群
群里另外一位也對我說了:
16歲思考啥
思考應該思考的行么
現在你空談一套套的
實際啥也沒有
我就想知道:未成年人思考哲學是不是不合適?是不是真的不夠資格?或者說,這根本稱不上哲學,只是中二罷了?如果我在成年後思考,心結會不會得到解開?
如果我不思考這些東西,會不會才是我應該做的
我現在的心智已經開始混亂了,希望能夠得到解答,端正心態


謝邀
除了你所感受到的,就沒有別的道德情感了,你喜歡動物是出於你,喜歡人也是出於你,而不是對於同類異類什麼的思考,「應該」是你的應該,所謂「人類」如何如何,對個體意義真心不大,相反,你的道德情感如何,人類才如何。沒有脫離個體的抽象「類」道德。
16歲又怎麼樣?我覺得哲學愛好越早入坑越好,別被欺負小孩的無良噴子們給耍了!


對於年輕人和閱歷(閱讀和經歷)少的人,我只想說,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是然並卵的。多讀書,多接觸社會吧。


少年,不是不該思考,是思想」基礎是否穩定"會不會跟原來的知識與現實相衝突形成一個矛盾迷惑痛苦的你、造成一個錯亂認知的你?然後呢,你接觸哲學書,會不會去「拿來「別人的觀念做自己的人生教條,或給予自己逃脫生活的理由,這些都是很危險的。你痛苦是因為發現了一些你覺得對卻跟生活中不同的東西,你需要答案、需要解釋,可又無力去做,現在不妨拾起書本,給自己一個跟大的閱讀量。

  1. 而青年成長的途程就是一段混沌、曖昧、矛盾、騷亂的歷史。頑強的意志,簇新的天才,被更趨頑強的和年代久遠的傳統與民族性拘囚在樊籠里。它得和社會奮鬥,和過去奮鬥,更得和人類固有的種種劣根性奮鬥。一個人唯有在這場艱苦的戰爭中得勝,才能打破青年期的難關而踏上成人的大道。兒童期所要征服的是物質世界,青年期所要征服的是精神世界。還有最悲壯的是現在的自我和過去的自我衝突:從前費了多少心血獲得的寶物,此刻要費更多的心血去反抗,以求解脫。
    這個時期正是他閉著眼睛對幼年時代的一切偶像反抗的時期。他恨自己,恨他們,因為當初曾經五體投地地相信了他們――而這種反抗也是應當的。人生有一個時期應當敢把不公平,敢把跟著別人佩服的敬重的東西――不管是真理還是謊言――一概擯棄,敢把沒有經過自己認為是真理的東西統統否認。所有的教育,所有的見聞,使一個兒童把大量的謊言與愚蠢,和人生主要的真理混在一起吞飽了,所以他若要成為一個健全的人,少年時期的第一件責任就得把宿食嘔吐乾淨。---譯者傅雷

能否思考哲學和年齡的確有一些關係,因為中學和大學階段的課程不斷在培養你思考問題的能力,而更高思維能力對於你思考哲學肯定是有幫助的。不過這個並不絕對,因為哲學或者其他任何一門專業都有其自身的學習和研究路徑,如果按照這個路徑學習,毫無背景知識的人也是可以一步一步入門的。

至於你現在碰到的問題則是典型的「讀的太少,想的太多」,或者說你不知道如何使用可靠的工具和理論處理你希望解決的問題,導致你的思考停留在「腦洞大開」的階段。這就類似於中國有大量沒有受過數學學術訓練的人出於自己的興趣和熱情嘗試破解哥德巴赫猜想,這些嘗試充其量只是自娛自樂,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看是毫無意義的。

所以題主現在最需要做的事情是學習哲學的基礎知識,了解如何進行有質量的、嚴肅的哲學思考。


這個問題不是那麼簡單的,有些人特別喜歡用特別簡單的邏輯來解釋生活中的一切,但是人類是非常複雜的,不像物理定律那樣簡單地解釋。

有時候人們就是腦子比較簡單,比如有人說原子里除了原子核和電子,99%都是空的,所以整個世界都是空的;比如有人說我們的眼睛只能接收到二維的圖像,所以世界其實是二維的;比如有人說動物的行為都是神經電流和激素作用的結果,所以不存在什麼感情。看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為什麼看起來有道理,因為都是在做邏輯推理,為什麼又不對呢,因為過程中忽略的東西太多,而且還有偷換概念。

從物種角度說,是應該做有利於本物種的事,但我們誰都不是整個物種。

從物種生存的角度說,應該把所有攜帶不利基因的人類都殺掉,選擇出優秀的人類,這樣可以嗎?當然不可以。

身為一個人類個體,感情是實實在在的,真實的,人都有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你不能把這些都忽略掉,而且把個體換成物種來思考問題。

所有的理論,都是有前提的,都是有適用範圍的,都是有尺度的。你身處2015年,是亞洲東部中國境內的人,不是幾十億年前海洋里的藍藻。以小時為時間尺度,我們談論的是什麼時候吃飯,以年為尺度,我們談論的是人生規劃,以百年為尺度,我們談論的是歷史興衰,以億年為尺度,我們談論的是生物進化。

什麼事都得在合適的尺度上來談,一個個體和一個物種不一樣,一個地球和一個銀河系也不一樣,比如說,就算銀河系裡其他星球上都沒有生命,也不代表我們地球上的生命就沒有生存下去的必要。

別說你未成年,就是成年人,思考這些問題也很多想不清楚。更何況十幾歲的人尤其喜歡 「XXX不就是XXX嗎」 這樣的論調,「人類不過就是利己」、「感情不過就是大腦通感」 這些都是這類,特別容易人云亦云。

你覺得難受,你覺得不對,太正常了,你覺得不對的事就不要做,但對於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沒有那麼簡單的評判標準,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可能會有變化,這需要很長世間去理解。

在戰場上,人可以殺人。在大海上沒人營救的人,餓了甚至可以吃人。他們錯了嗎?我們不能這麼說,但是平時這些都是大錯特錯的行為。

喜歡思考是好的,但是別鑽牛角尖,不要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人這一輩子長著呢,想不明白的人太多了。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更值得去做的事,等著你呢。


看到這個問題,回答一下也算是對自己的一次整理。

為什麼同樣是思考,為啥有些人(比如我)像你一樣屁都想不出,全是迷惑。為什麼有些人成為哲學或其他領域的大師?
我的答案是:
有些人是天才,自己就是自己的老師。會為自己帶路。
有些人遇到名師,有人給他引導,讓他遠離困擾,正確處理,走向正確的道路。
這些還要先看自己的條件和環境,遇名師,自己的條件和環境也可能阻止你進步。
(為啥人們會說三代成貴族,我的理解就是第一代去思考後,創造條件,第二代去思考後,創造環境,第三代有了條件和環境,才能順利的去思考,又有了思想,而我們往往又是第一代的那種)
天才和人師往往不可得。
最有可能的「老師」,也只能曾經的「人師」留下的著作,
但書那麼多,有好有壞,你難以區分。而且你讀的也少之又少,
書是死的,也不能準確而及時的給你現在的需要的答案。

所以你肯定非常困惑。

具體問題不想贅述,簡單點說我的想法,算是我給你的一點我認為可以給你的:

1.思考沒錯!
正是因為少年到青年時期,人的知識開始增加,大腦開始整理並拓展思維,才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舉個例子,數學定理的重大建立一多半都是20歲前創立的。道理類似。沒有思考,不可能有這麼多成果。

2.阻力在哪裡
自身知識和經驗的缺乏:問題越簡單,事情越複雜,想要整理出答案,足夠的知識和經歷必然不可少。而且缺乏系統的知識,往往是空想主義,缺乏經驗的結合,也容易機械套用。

周圍的議論:不思考的人往往習慣於把自己不思考的習慣傳播給思考的人,(簡單的說,就是類似於「有啥想的」,「你能想個啥」之類的話)尤其是對於沒有確立自己價值觀的年紀,這更容易產生影響。

思考與現實的差距:最重要的一點,現實生存的壓力,以及現實與理論的差距,會隨著思考的增加和年紀的增長越來越明顯,能不能正確接受和區分,甚至可以說影響一生。

3.該怎麼做
①首先應該的考慮的,是認識你自己,首先應該是了解你自己,你的想法,你的現實環境,你的現實與理想差距,你需要做些什麼。掌控了自己的這些,才能考慮後面的一切問題。當然,別想太複雜了。只是一個簡單的認識。

②學習 做任何事情和解除疑問都需要知識,而獲取知識就需要學習。只有經歷了漫長的學習,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和其他問題。

③觀察,實踐和體驗 知識是前人的客觀推導和主觀認識。說到底,還是觀察和實踐的結果,觀察事物的發展,並親自實踐體驗而得到的第一手資料,往往是更實際和真實的(但實際上,事實也是複雜的,不一定發生的就是正確的,只是符合現實條件而發展產生的),有了這些,就可以對比分析。

④整理,整理自己學到的知識,以及對比現實的區別,得出你自己的認識,並發現其中的對與錯,以此基礎重複這一過程。

總的來說,現在你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因為你的思想還沒有定型,一切也又是確定的,因為你的環境無論好壞你現在無法改變或者說變化不大,所以,掌握你的不確定方面,接受確定的方面,尋找可以改變的方面不斷的提升你,才能給自己一個回答你眾多問題的機會。
至於以後,當你有了知識和自己的價值觀時,自然不會有這種困惑,因為你給自己有了一個穩定的框架,
你現在需要的不是去想,而是去做,去學習去觀察,先擁有一個簡單的框架和處理問題的思路,再去獨立思考。

最後一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也同樣把這句話送給現在的自己)

再補充一條建議,也是我曾經的老師(可不是所謂學校的老師)給我建議:年輕時期,不要過分涉及甚至不要涉及哲學和宗教的思考。
我理解的是, 在你的價值觀和框架沒有確立時,宗教和哲學的力量過於強大,可以說凌駕於你所能遇到的全部人(想想看,不強大怎麼那麼多人那麼多年去相信和認同?)先擁有自己的框架才行,不然只能是失去自我。


你的動物吃不吃的問題其實是個複雜問題,別人簡單粗暴的給了你個答案,而這個答案被一部人認可,他站的高度比你稍微高了一點,你就因為這個答案迷惑了。他沒有根本性的解決你的問題,這個不徹底性是你問題的根源。

哲學就是要追求問題的根源,不斷的追問。

你需要系統的學習哲學需要很多精力和時間,哲學流派眾多,觀點複雜,有的簡單的詞語需要很長時間來理解。你作為學生還是以學業為主,看點簡單易懂的,豐富一下眼界。有的書籍是適於入門的,可以看看。


當然可以思考,我到大學才思考和你一樣的問題。但光自己想是沒用的,要讀書,你會發現幾百年前的人已經有了類似的思考,並給出了答案。
我思考你說的問題的時候,想了很多,覺得比周圍人都聰明了,結果讀了與問題相關的書,你妹這問題幾十年前就有人寫書思考相關問題了,思考的比我更深,更有邏輯。書就不說了,我只能說找到的答案是進化論衍生的,你或許也可以找到其他的答案。


你說的貌似是另一個我 我也十六。 我同你一樣喜歡思索事物的本質,只不過內容不同。其實換一個思考的話題即可以得到應有的樂趣。例如"Where are we from?" "Where are we going to ?"(用中文寫起來真怕人家笑話) 至於你那個話題。你可以在吃他們之前做好被吃的準備就可以了。(這好像是佛教的觀點) 我可以說,你的同學太幼稚 你與他們日常生活中正常相處就可以了 至於哲學話題,要找志同道合的知音討論(本人有幸認識兩位)或者你也可以和我說 只要我們都有時間 高一學習很忙,不知下次登陸又是何時 也不知當你看到又是何時,在這暮夏之時給予你最大的鼓勵。


感覺涉及哲學範疇了。
當然可以思考哲學,不過哲學的問題就是:很難想明白.....
比如宇宙目的、人類是什麼之類,根本沒有一個答案......
所以,也只能想想了......
但人的生活還是要正常過的,你不能因為一個問題思考不明白,日子就不過了......
人跟動物不能直接類比,雖然都有「獸性」,但人又多了「人性」,不然就沒這麼多哲學問題了......動物界管那麼多啊,怎麼做都是合理的......


沒什麼好混亂的,只要知道人是自私的就行了,只有正視了內心的自私才能找到自我,哪些看似不自私的只是追求的不一樣。比如中山先生為國為民,為了救民於水火,甘願放棄民國總統之職,受到國共兩黨及其他政黨的尊敬。他一生追求共和主義,為了達到這目的,可以說他犧牲了很多人的利益,將不願革命之人捲入革命洪流,在這點上他是自私的。
覺得人類吃動物是正常的,但為什麼對於有些動物會動搖前一句的立場。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因為對於有些動物,人類產生了情感需求,這使得這類動物超出了食物的範疇。但這也只是相對的,只是對小部分產生了感情的人,在大部分人眼中,它還只是食物,未升級到精神伴侶這一級別。這便是人的自私,不管環境如何,只維護與自己相關聯的。
生物的進化就是優勝劣汰,但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產生了思維,將自己與自然分割開來,成為生物之靈。為了保護自身,維護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關係又創製出了道德系統。

少年還是少往哲學方面靠為妙,哲學可以說是對人與世界的思考,並無嚴格的對錯之分,只是立場不一而已。但少年年齡還過小,對社會的認識還不全面,思考能力也還不足以處理這些東西,等你到了一定年齡,接觸到更多不同的思想時,有很多問題都能豁然開朗的。

目前你只要認可你認可的就行了,剩下的交由別人來說服你,然後再重複。


→知乎的三觀正確是什麼? - 邪惡馬賽克的回答


題主,講真,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我們或者世人眼中的哲學,是否是真正的哲學?還是只是簡單的中二?
我和別人不一樣,這是我從小就意識到的問題。不是指生理上的不同,是指那種心理上的不同。
我第一次發現我有一點點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的時候,是在我五歲的時候。那時候老師又拿1+1等於2來給我們舉例,那時候每個小朋友都在想著數學題,而我在想的是,為什麼一加一等於二呢?
1+1=2,它是一個公式,一個物體相加另一個物體,從數量上來說它是有兩個物體的。為什麼偏偏是「1」這個數字,代表物體呢?為什麼不可以是2.3.4.5.6這些數字呢?它們代表的僅僅是個意義,不是么?是什麼決定了「1」代表一個物體的概念呢?我想了這個問題好久好久。

再後來,我看見了一句話,人的一生,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身邊朋友都覺得這麼可能它又不會跑,實際上我覺得,真的是這樣的,人生里的每一幕,每一個瞬間里的我們都轉瞬即逝的,一幕畫面,是由時間,人物,地點構成。不說時間不能倒流的這個問題,我們說說地點,地質變化每分每秒都在發生,今天下了場雨,這裡就和昨天不是同一個地方了,昨天的這裡是沒下雨的,可是今天這裡下雨了,就和昨天不一樣了。實際上,我們的一生去的地方沒有說什麼去過第二遍的話,每一次去的一個地方,都是第一次來,也是最後一次,如果非要說的話,也只能說算是舊地重遊罷了


試試森田療法,一種境界。


我覺得題主可以去看一看哲學系書籍。在這裡我推薦先讀一讀周國平《善良、豐富、高貴》中關於哲學的幾篇文章,不但其中有介紹啟蒙哲學的書籍,也有講述和題主一樣困惑的人的故事,相信看了之後會有所收穫。


推薦閱讀:

如何規勸一個想殺了男朋友然後自殺的小女生?
小區里有人向未成年人傳教,應該阻止嗎?
未成年人被父母趕出家,有什麼技能短期學習便有所成,還能養活自己?

TAG:心理學 | 哲學 | 心理諮詢 | 未成年人 | 調整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