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蘋果 iPad Air 鉛筆廣告與 2011 年 Samsung Galaxy Tab 廣告的創意相似?
對比如下:
2011 年的 [GALAXY Tab 10.1] Thinner Tablet 廣告:
三星GALAXY Tab平板電腦廣告-1080p視頻
2013 年的 Apple - iPad Air - TV AD - Pencil:
iPad Air 首隻電視廣告 Pencil (詳細信息含有翻譯)視頻
本人是土生土長的本土廣告文案一枚。
看樓上回答了那麼多,但都沒有談清楚廣告的創意到底是什麼。
從流程上,一個廣告從Brief開始,要經過策略、概念再到最終的創意表現,所以作為一個內行去分析廣告首先要搞清楚的這條廣告的創意概念:
三星的概念:三星iPad薄得超乎你的想像
蘋果的概念:蘋果iPad如此簡單而又偉大
SO,你可以看到兩則廣告的概念原本就不一樣,按照三星的概念你可以想到許多系列稿,比如比鉛筆還薄、比書本還薄、比本子還薄、比……還薄等等;而按照蘋果的概念,你想到的就是決然不同的畫面,如:和鉛筆一樣偉大而又簡單,和紙一樣偉大而又簡單,和指南針一樣偉大而又簡單,和……一樣偉大而又簡單……
NOW,我們分清楚了概念的不同,就知道創意表現的不同,但根據以上我們可以得出,蘋果的廣告完全有別的千萬種簡單而又偉大的表現創意,為什麼要用鉛筆?所以,很有可能做蘋果廣告的創意人員是在看三星廣告後得到的啟發,創意就是這樣,繼承而創新,我敢說任何一個創意都是來源於其他:生活、經歷、其他創意等等等等。
創意在抄襲上沒有明確的界定,但廣告有一個不成名的規定:第一個說的是天才,第二個說的是蠢材,所以和別的廣告有太明顯的相似就要有做好被別人鄙視唾棄喪失尊嚴的準備。
作為一個廣告人,在做創意的時候不要止步不前,即你得到一個你認為很好的靈感就握著不放,如此你就放棄了在下一個路口等你的更偉大的靈感!
問題完全搞反了同學。
2005 年 9 月 7 號 iPod nano 的發布會上,喬布斯使用鉛筆遮住產品的創意講解了 nano 有多麼的薄。
發布會視頻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k3MzUxMDgw.html?x
也就是說,要說相似,也是三星在 2011 年和 2005 年蘋果的創意相似。而蘋果 2013 年的廣告,說來源於 2005 年自己的創意完全沒有問題。
而且僅僅比較這兩條廣告,即使用了同樣的梗,三星僅僅是打了薄這個點。
而蘋果是一個雙關, iPad 和鉛筆更多的關聯性 - 他們都超乎尋常的簡單,好用,適應各種場合 - 都是簡單易用,卻深刻的改變世界的普適工具。薄,僅僅是營造一個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結尾而已。
創意的高度已經有云泥之別。(反而三星 11 年的廣告則缺乏創新的重複了喬布斯)
執行層面也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畫面,文案,音樂,甚至老白的旁白,都是蘋果的更優秀。蟹妖~
【手機碼字難,歡迎都點贊】
【v1.1版本,修改了翻譯內容】
首先明確表達我觀點:這兩條廣告從根兒上就不相似了。
從廣告基本出發點分析,要看這一條廣告究竟是來要表達什麼的。
廣告一般分為兩類:品牌性的與產品性的,前者更注重從品牌的號召力打動消費者,從而得到消費者心理層面的認同,對品牌產生好感,進而產生銷售;後者往往是從產品的某個屬性和特色出發,用一個或幾個賣點來打動消費者,從而產生銷售。
前者感性訴求更重要,後者理性功能更重要,所以從最開始的源頭兩者就產生了本質的區別,最後那個梗,只不過是運用了相同的元素而已,就像化妝品都用大美女,奶粉都用小孩子一樣,談不上相似。
iPad的廣告雖然表現出了iPad Air的纖薄,但是更重要的創意概念是想說明iPad作為一個工具的偉大性;各種各樣的人們各種各樣的環境都在使用iPad作為必要的工具,如同人皆所知的鉛筆一樣。他們都簡單而偉大。
三星Tab的廣告只是用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來說明它是很薄的,並且在產品demo之中更詳細的展現了具體厚度,所以這是一條典型的以產品賣點為主導的功能性產品廣告。
在廣告行業中兩種類型都十分重要,無論蘋果還是三星都是配合推出兩類不一樣的廣告,搭配營銷的。
一種打動消費者的心,一種掏空消費者的包。
【最後附上廣告的全文翻譯】
It"s an extremely simple tool, but also extremely powerful.
It can be used to start a poem, or finish a symphony.
It has transformed the way we work, learn, create, share.
It"s used to illustrate things, solve things, and think of new things.
It"s used by scientists and artists, scholars and students.
It"s been to classrooms, boardrooms, expeditions, even to space.
And we can"t wait to see where you"ll take it next.
Introducing the thinner, lighter, more powerful iPad Air.
這件工具極其簡單,但也極致強大。
它可以來寫一首詩歌,或是完成一段樂章。
它改變了我們工作、學習、創造與分享的方式。
它被用來描繪事物、解決問題、以及思索創新。
它的使用者有科學家、藝術家、學者和學生;
它出現在教室、會議室、探險途中,甚至是外太空。
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你將把它用在何處。
這就是:更薄,更輕,更為強大的 iPad Air 。
謝邀。這個事情,如果換一個品牌,我大概會說,就是這麼巧合撞點子了很正常。但是三星和蘋果……我靠大家那麼熟搞得都快成麥當勞肯德基了。你說你沒看過這個tvc我真的不敢信……
但是So……what?
蘋果的那個連筆用得都和三星一樣,好像生怕別人看不出來似的。甚至細想起來他們好像就是要叫板似的……故意的吧?
「同樣地梗,我拍出來就是比你的上檔次。」
——他們好像也確實做到了。
相比三星那個扭扭捏捏的姿態,兩個產品雖然賣點一樣,但是蘋果的TVC好像是比前者執行得要舉重若輕一點。概念更強,執行也更有張力。雖然參照物是一樣的,但是從立足點上已經有莫大的差別了。
差不多這就是我的過度解讀了。完全個人立場。
然後換個立場說,雖然創意人本身是不齒抄襲這種行為的。但是幾百年廣告史,這種抄來抄去的現象其實並不少見。比如同樣是雞頭穩定的梗。
賓士懸掛雞頭防抖 高清視頻LG G2雞頭防抖廣告[字幕版] 高清視頻你說這倆貨是不是抄襲?
畢竟梗就那麼多,所謂BIG IDEA也並不是常常都有的。所以,雖然獨特性固然是很重要,但是公司還是要賺錢的。
用最有效的梗,為客戶賺錢才是最重要的事。
We Sale,or else.如果這樣的廣告也算相似的話,那麼全世界的廣告公司每天都只在做一種廣告:相似的廣告。
實際上,一位著名4A廣告人曾說過,自從19世紀初現代廣告誕生之後,幾乎所有的創意在這200多年裡都已經被使用過了,後人只是對其的重複和翻新。這種說法和郭德綱經常說的「相聲里所有包袱都被傳統相聲用過了,現在只是把它們重新拿出來」一樣。
我並沒有看過全世界所有的廣告,也自然無法確定這種說法是否正確。但我認為,廣告創意如果將其去除各種枝節,就像把一段話刪得只剩主謂賓之後,其重複度將是極高的。這不只在廣告領域,在其他任何創作、藝術領域裡也一樣。
我想,廣告人並沒有必要去極力避開所有已有的創意,去特意的「創造前所未有的東西」,而是要根據產品和形象的要求,提煉出最合適的創意,並找到最準確的角度。從這點上看,即使蘋果曾經看過三星的廣告,並因此創作了這個有著相似之處廣告,也無可厚非,因為蘋果對「鉛筆與厚度」這個創意的應用,符合其產品想要表現的形象和價值點,和三星的表達手法、內涵也全然不同,因此這則廣告是獨特的、成功的。
最後我想強調,我並不是贊成抄襲。如果是明顯的抄襲,那麼就不是創意的水平問題,而是態度問題。我只是說,許多情況下,創意中出現相似的地方難以避免,但只要並不是故意抄襲,並且符合產品及形象需求的,就是好廣告。
畢竟,連《辣妹子》和《本草綱目》的副歌旋律都能如此相似,不是嗎。
知乎新人來答一下吧,比較感興趣這個
三星的廣告:
純粹停留在產品層面上,整個看下來就是感覺「嗯,薄以及薄的現形式不錯,嗯,或許還帶一點廣告中趣味故事描述的愉快感」
總的來說還是一個字,真薄。要是說從廣告營銷的角度來說,三星的打法是直線的,順序的思路。附加上一個算是成功的比擬。
蘋果的廣告:
(給人的是一如既往的基於蘋果是有追求的,干大事的牛逼公司的原則的感覺)
絕不僅僅是產品層面上的表達了,而是傳達了一種基於物質革新帶來的精神升級。最後你會發現,產品的革新對於這家公司來說只是手段,最終這幫人要帶給你的始終是理念,牛逼的理念。「把產品優化了,做薄了,我們沒覺得怎麼樣,而人們用我們生產的便攜的工具,創造出偉大的事情才是我們一直所追去的」
你會覺得蘋果才是真正懂客戶的。客戶要的是你的產品薄么,錯了,表面了。客戶要的是你的產品好用,能最大限度支持客戶創造出更加牛逼的東西,而他打心底關心的不是具體產品怎麼了。
從廣告營銷的角度來說,蘋果慣用的是用精神意境來反哺產品特性。不直接說產品,但是你回頭感覺的是產品真心不錯。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比直接去傳達更深入人心。蘋果一直標榜的有追求也讓習慣於裝B,裝有信仰的人們趨之若鶩(這種裝是一種很微妙的東西,你問他,他一定不承認,但是只要他活著,他一定會去追求,沒有人會說出來,但是心裡的追求一直在那。蘋果就是牢牢的吃准了這一特性)
總之蘋果的廣告基本一個原則,很少直接說產品怎麼怎麼樣(除了那幾個boss出來專門介紹產品本身特性的時候),而去將產品能給用戶帶來的感受,這個是將生硬的產品語言很好的轉化成客戶語言的做法,此乃營銷王道(當然這個很大程度要建立在客戶對產品本身有一定的基礎認可度上才好做升華的)
娛樂一番
普通公司做廣告:「誒,你們看,我的產品牛逼吧,內存快吧,屏幕大吧,電池續航高吧」
2B公司做廣告:「只要998,998你買不了吃虧,998你買不了上當」
文藝公司做廣告:「誒,你們看哪,我們用戶使用我們的產品時,臉上洋溢的是多麼幸福的笑容啊」
多謝邀請。
兩支視頻除了鉛筆以外,其他幾乎都不一樣吧?
就創意本身來說,原生創意人總是希望自己的創意能以一種獨立特別的姿態存活於世(笑,可能嘛?從模仿到創作難道不是所有創意人、或者外延至各種文化、產品製造者的必經之路么?)
這個問題似乎關注三星/蘋果本身要大於創意本身。BTW,品牌廣告的創作者是各自的創意公司,品牌只是花錢那個。所有,非要說創意抄襲,不如撕下廣告的外衣,回頭看看產品本身?
呃,回到視頻來說。(其實本人不是TVC創意專業人士,不要噴我哈)
1. 由最終結果逆推,也許可以還原創意最初的BRIEF,三星的TVC做出了產品+品牌的雙重傳播。人文關懷,家庭使用環境,產品不僅僅是產品,也是生活的小趣味。至於蘋果?呵呵後,產品中心論,任環境如何變遷,僅有產品為王、產品萬歲。
2. 故事線索,三星講述了一個具體的故事,鉛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至於產品則是彩蛋。蘋果維持了一貫的產品中心原則(蘋果的廣告總體上都帶著明顯的產品是世界中心的論調,產品永遠是唯一且居於視覺中心的)。所以,從表達上來看,三星強調了情感聯結,鉛筆可以說是點睛之筆,帶著靈性之光。至於蘋果,習慣了產品中心的思維方式,連體現產品的「鉛筆」都是懶得換,也懶得動一下咯。——ps. 本人算是非正式果粉,並不排斥蘋果的產品唯一的原則。
綜上,創意也許相似但是未必一定要扯到抄襲,或者用學習借鑒也不為過。我願意相信真正嚴謹的創意人在每一次風暴之後,對待自己的作品都是真誠的(呃,拜謝各位不要佔據道德制高點來踩我)靈感本就來自於前人的經驗和後天的努力。
換個角度看,如果不用鉛筆,用其他的東西,大概還是會被有心人當作抄襲吧?(並無抨擊提問者的意思)只能說,樹大招風啊。
呵呵後。人艱不拆。其實我覺得真看了兩個廣告之後,會發現兩家公司的廣告的點並不一樣,三星只是簡單粗暴的用鉛筆來展示tab的薄。而蘋果則是通過鉛筆把ipad從用途(一個廣泛應用於生活教育科技等各種環境中的工具)到形態(薄)的展示。達到的效果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不過蘋果從三星的創意中得到靈感應該是真的,如@吳震 老師說的,兩家公司搞得跟麥當勞和肯德基似的(擊中我的笑點 滿地打滾笑),肯定在很多方面都對對方了如指掌。多謝邀請。
說實話,多看兩遍的話,會發現二者想表現的點完全不一樣。
三星一直以來走的都是比較溫情的路線,著重表現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家庭的和睦與世界的美好,當然,這支廣告也不例外。父子之間的幽默互動帶活了整個產品,鉛筆作為整個廣告片的線索與點睛之筆,也只是為了顯示Tab的纖巧超薄吧,創意點切入很好,但也僅僅是這樣。
蘋果一直以來走的都是高貴冷艷路線,從蘋果早期的1984和think different就能看出來,所以,這支iPad Air的廣告真的很蘋果。鉛筆重點不是表現Air的纖薄,而是說明Air像鉛筆一樣可以廣泛運用於自然或者社會各個領域,進而推動人類進步(這個一聽廣告里的獨白就會明白的)。當然,鉛筆也同樣表現了Air的纖薄。
站在個人立場上,我確實比較喜歡蘋果的廣告。並不是因為三星的不好,而是覺得蘋果的廣告往往給人很多的思考,文案總是讓人震撼(本人是文案)。
除了那支一模一樣的鉛筆,三星和蘋果的創意出發點完全不一樣,想表現的點也完全不一樣。其實,真正獨創的廣告真的不多,現在很多廣告都是抄來抄去。像蘋果這樣,用了一支一模一樣的鉛筆,還做出了新意,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想起了喬布斯曾經引用的畢加索的話:「好的藝術家複製,偉大的藝術家盜竊。」而我不得不為這支鉛筆的盜竊而拍手叫好。
蘋果的意思是【你以為我說的是鉛筆?其實我說的是跟鉛筆一樣薄但強大得多的iPad Air】
三星的意思是【我靠,我很薄,跟鉛筆一樣薄!】
兩者除了參照物——鉛筆外,並不存在其它重合點。
這個問題我沒法回答,只能就這兩隻廣告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兩隻廣告的相同之處就在於一隻鉛筆的厚度,廣告的核心在於傳達出哎派和踏波的輕薄,只是兩則廣告用了不同的表現形式而已,拋開核心創意是否抄襲,蘋果的廣告從畫面、情景、質感無疑要比棒子的強,至於抄襲,我覺得沒有絕對的抄襲,後者的創新永遠都是建立在前者之上的,再者,我覺得LZ這樣的問題似乎意義不大,廣告你喜歡就喜歡,沒有必要討論抄襲這個話題。
從打動人們內心的角度出發,蘋果著實think differently了!把ipad和鉛筆這樣隨身攜帶貼身使用的東西比擬,就像是它本就應該是屬於我的,酷!
從知識產權的角度講,純粹的創意不受版權保護。
而這兩部片子中,除了鉛筆這個創意點以外,無論是從劇情、鏡頭、場景設計等等的哪個方面,這兩個廣告幾乎沒有相同之處。
(什麼?你說鉛筆一樣?這…)
簡單來說
三星這個廣告就算不是那根鉛筆也可以
而蘋果那個非鉛筆不可
整個廣告與鉛筆從不同層面融為一體
其中的內涵我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知道
感謝邀請!
兩個廣告片中的重點 鉛筆 作為產品表述的重要參照物 歸根結底是只一個道具。
從兩個廣告片來看,產品訴求的重點並不一樣。
三星 - 通過 短暫的一支鉛筆畫面和更多父子間互動的場景 體現產品 薄 與 樂趣。
蘋果 - 通過不斷切換的背景 和 一直存在在畫面中由遠到近的鉛筆 來體現 薄 與 廣泛應用。
個人認為,這兩個創意根本談不上誰抄襲誰。
不知道題主所謂的「廣告業的角度」是什麼,但是如果你(以及不好意思,不少答案作者)連廣告詞都沒明白,還談什麼「廣告業」。
iPad 廣告所有的廣告語都是雙關指向,引用@趙晨 寫的Transcript——
It"s an extremely simple tool, but also extremely powerful.
It can be used to start a poem, or finish a symphony.
It has transformed the way we work, learn, create, share.
It"s used to illustrate things, solve things, and think of new things.
It"s used by scientists and artists, scholars and students.
It"s been to classrooms, boardrooms, expeditions, even to space.
And we can"t wait to see where you"ll take it next.
Introducing the thinner, lighter, more powerful iPad Air.
前六行的文字的描述結結實實的指向了鉛筆這個長久以來最基礎、最重要的創意工具,配合畫面的商業場所、居室客廳、音樂廳、太空指揮部、科研所什麼的,視野很寬廣;後兩行將iPad Air 和鉛筆比肩,傳遞出的寓意(對 native speakers)很明顯:iPad 很牛叉,大家都愛它,哪裡都有它。畫面中此時拿出了一個比鉛筆還薄的設備,第八行一句話收尾勝過千言萬語。
你再看三星的。廣告信息是,小朋友們看不到我,我被鉛筆擋住了;爸爸和兒子都愛用;沒了。
單說鉛筆這個創意,這算不得什麼。從這些平面廣告,要想出鉛筆遮住設備的電視廣告,實在沒什麼好稱讚的。很多產品都用鉛筆做過對比,只不過平面廣告不可能不讓產品出鏡吧。
爭什麼爭,我才是最貴的鉛筆!
IELTS 鉛筆如是說
你好,第一次在知乎受邀回答問題,以下是拙見,第一反應,:
1. 單看標題時:蘋果被廣告公司忽悠了,廣告公司在風暴過後想到之前三星的舊冷飯,拿出來炒炒;
2.看完廣告時:蘋果故意為之。用相同的元素,給消費者一種「三星後續」的感覺(如果他們記得三星的那支廣告的話),從連續感上和三星明爭暗鬥也可能。
3.兩個比較:同一個元素,但創意的表達方式卻有很大不同,一個是更生活,一個是更廣泛的應用在各處。從客戶角度想,大概都喜歡三星的,因為第一時間把產品亮了出來,後邊通過些幽默的生活小元素體現,可以簡單用一字「巧」字來說。
4.其實說「創意相似」,不單只從一個小的表現元素來說,還是從創意表現、表達的主題來整體看吧?
5.側重不同:三星只說了一個」像鉛筆一樣薄「,蘋果更像是在說」不僅鉛筆一樣薄,還像鉛筆一樣能廣泛應用「。
唉……一說正經事就好像板起了臉;其實創意在我看來多數是「改造大於創造」,百事可樂、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動感地帶,飛young,沃;都是同類品牌。一個元素玩出不同花樣的手法也算是靈活,重點是在「定位」吧?——最近在讀的書,也推薦下,有中國版《定位》說的——《2小時品牌素養》。
謝謝邀請,我挺懶的呵呵~iPad的廣告雖然表現出了iPad Air的纖薄,但是更重要的創意概念是想說明iPad作為一個工具的偉大性;各種各樣的人們各種各樣的環境都在使用iPad作為必要的工具,如同人皆所知的鉛筆一樣。他們都簡單而偉大。
這個必須點贊。很多人拿三星與蘋果比,其實是沒有看懂。
這種把一個牛逼/偉大的事物用雲淡風清,充滿人味兒又不廉價的方式表達出來,其實是最難的。
從廣告倒推出背後的創意概念,這是個基礎而有用的練習。
希望自己每年至少有1-2個向此靠攏的精彩brief,讓創意呼之欲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