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如何一步步被漢滅掉的?

衛青霍去病,李廣利,甘壽亭陳湯,班超班固?


匈奴優勢時期:
公元前200年:平城之戰
劉邦被冒頓30w大軍圍困,最後求和,從此拉開了和親的序幕,一直到漢武帝時期
公元前133年:馬邑之戰
漢武帝不滿一直被匈奴欺壓,決定洗刷漢朝恥辱,布置了三十萬大軍埋伏在馬邑,計劃殲滅匈奴主力,被匈奴看破,從此雙方斷交,正式開戰
公元前129年:河南之役
四路大軍出擊,公孫賀部迷路;公孫敖損失7000;李廣全軍覆滅,被俘後逃走;衛青攻入龍城,斬首俘敵七百,算是漢匈戰爭第一次大捷,可以看出之前漢朝被匈奴壓得有多慘,這一戰更多的應該是象徵意義,和抗日戰爭時期平型關大捷差不多。
公元前128年:雁門之戰
匈奴報復性攻擊遼陽郡、漁陽郡、雁門郡一帶。殺遼西太守並擄去兩千餘人;又擊敗漁陽郡太守軍千餘人;,匈奴本部進攻雁門,擊敗雁門郡太守,斬殺千餘人。
武帝派衛青率領三萬騎兵出雁門郡,李息出代郡聲援漁陽,一起反擊匈奴。
衛青斬獲數千,匈奴敗走。

雙方僵持時期:
公元前127年:河南之戰
西漢的河南地,即今黃河河套地區,這裡水草豐美,宜於農牧,其地又有直道與西漢首都長安相連,漢武帝決定用全力收復河南地(河套平原),以消除匈奴的威脅。
衛青與將軍李息等領兵四萬北出雲中,採用「迂迴側擊」的戰術,西繞到匈奴軍的後方,奪取牲畜一百多萬頭,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區。
這一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勝,從這個時候開始,漢朝和匈奴才進入勢均力敵的僵持。
公元前127-125年:朔方之役
軍臣單于死,伊稚斜篡奪了王位。為了報復漢朝以及重奪河南地區,與右賢王各領數萬騎兵南下,,
衛青反擊,夜襲右賢王,衛青擄獲裨王十餘人、男女共1.5萬人及生畜數十萬,此戰過後衛青聲望達到頂峰。
公元前123年:出擊漠南單于大本營
衛青春、夏兩次率六將軍、十餘萬騎出定襄擊漠南單于大本營,殲萬餘人。這一戰霍去病登場,帶著800精銳脫離大隊,獨立跑出很遠,殺敵兩千餘人。

總結:這期間雖然經過幾次勝仗,但匈奴實力並沒有根本性損失,同時漢軍戰損也很大,損失也有十幾萬人

漢朝取得戰略優勢階段:
如果說衛青扭轉了漢匈戰爭的頹勢,進入僵持階段,那麼霍去病就是徹底讓勝利向漢朝傾斜的人。
公元前121年 兩次河西之戰:
春:霍去病率一萬驃騎,六天中轉戰河西走廊五國,越過焉支山一千多里後給匈奴右臂以重創,殲敵近九千人,獲取匈奴祭天金人。
夏:霍去病孤軍深入,到達祁連山,殺敵三萬餘。
此戰的意義在於:
1、殺敵數可以趕得上之前所有漢匈之戰的總和,徹底讓匈奴膽寒;
2、漢人第一次將河西走廊併入了中國版圖;
3、連通了西域諸國,這時才有機會使用縱橫捭闔之術,聯合西域諸國,這期間匈奴在西域的勢力基本上處於真空;
4、更關鍵的是此戰讓匈奴產生了內訌,導致渾邪王率4w人降漢
「單于怒渾邪王、休屠王居西方為漢所殺虜數萬人,欲召誅之。渾邪王與休屠王恐,謀降漢,漢使驃騎將軍往迎之。渾邪王殺休屠王,並將其眾降漢。凡四萬餘人,號十萬。「
5、清除了西邊威脅,漢朝得以減北地以西戍卒半,大大緩解了財政壓力(註:這幾年戰爭,漢武帝已經用了所有辦法賺錢,甚至公開賣官鬻爵,花錢贖罪之類的,可依然撐不住,連渾邪王投降時政府馬都找不出來幾匹像樣的,還得向民間借)

公元前119年漠北決戰:
衛青、霍去病各率5萬精銳騎兵,步兵數十萬,出定襄奔襲匈奴,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封狼居胥
匈奴遠遁漠北,從此漠南無王庭,勢力可謂衰退到極點。

匈奴漸漸搬回劣勢:
漠北決戰後,沒多久霍去病病逝,幾年後衛青也死了
這期間漢武帝要對西南、東北、東南各個地方用兵,沒有功夫搭理匈奴,匈奴經過休養生息,又開始漸漸強大起來。

公元前104年,匈奴左大都尉欲降漢朝。武帝令趙破奴率二萬騎出朔方2000里接應,被匈奴大軍團團包圍,全軍覆沒,標誌著第二輪漢匈戰爭再次打響
公元前99年,貳師將軍李廣利率3萬騎出酒泉,死傷十分之六、七,突圍返回,李陵被俘。
公元前97年,李廣利率騎兵六萬、步兵七萬出朔方擊匈奴,強弩將軍路博德率萬餘騎出居延,協同李廣利作戰;游擊將軍韓說率步兵三萬,因桿將軍公孫敖率騎兵萬餘、步兵三萬分別出五原、雁門擊匈奴。
匈奴單于親率十萬騎迎戰李廣利於余吾水南,雙方平手撤軍。
公元前90年,,李廣利率軍七萬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率軍二萬出西河;重河侯馬通率四萬騎出酒泉。漢軍大敗,李廣利降匈奴。
四場大戰,漢朝3負1平,損失數十萬,國內經濟趨於崩潰,民怨沸騰,漢武帝無奈之下停止了對匈奴用兵,下詔罪己,發展生產,恢復國力。

匈奴內亂
公元前90年,李廣利投降匈奴後,匈奴同樣忌憚漢朝,單于狐鹿姑趁機與漢武帝約定邊界,之後雖有小摩擦,但雙方沒有大的征戰
公元前85年,狐鹿姑死,壺衍鞮即單于位,匈奴內亂。
公元前81年,匈奴與漢議和,釋蘇武歸。
這期間匈奴因為內亂,實力也漸漸衰弱,另一隻游牧民族烏桓漸漸崛起,雙方經常有戰爭

漢朝聯合西域諸國

漢宣帝、霍光時期,並沒有效仿漢武帝與匈奴那樣硬碰硬,而是對匈奴採取分化以及羈縻的同時,與西域諸國聯姻,藉助西域諸國力量制衡匈奴。

(註:兩種策略是不同時期的必然選擇,沒有高下之分,漢武帝時期匈奴強盛,漢朝想用這種方法也不可能,西域各國更是臣服於匈奴,只有通過一次次勝仗,打得匈奴內部出問題,西域諸國見識到漢朝的強盛,外交政策方才有發揮的餘地。)

公元前72年,匈奴見漢朝在西域的影響越來越大,便率大軍攻打與漢朝和親的烏孫國,漢朝5路大軍加烏孫國士兵擊匈奴。不過此時匈奴戰力已經衰弱到被單獨一路烏孫國士兵打得打敗,損失四萬餘士兵,人畜死亡不計其數。

接下來十年間漢匈在西域反覆拉鋸爭奪,最終以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漢宣告匈奴失敗,西漢朝設西域都護府,完全控制了西域。

五單于並立
因為內憂外患,匈奴內亂更加嚴重,到了公元前57年7月,出現五單于並立
為了打敗對手,這幾個單于爭相跪舔漢朝,尋求幫助
經過十幾年爭鬥,弱小的單于被消滅,只剩下呼韓邪、郅支兩股勢力
呼韓邪地盤在南,與漢朝交好,四大美女的王昭君就是嫁給了她。
郅支地盤在北,與漢朝交惡。
公元前36年秋,漢西域都護甘延壽、陳湯發西域兵攻入康居,殺郅支,匈奴隨郅支西遷者幾盡,留下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千古名言。
公元前33年正月,呼韓邪朝漢。漢以王嬙嫁之。呼韓邪為漢保塞。
這之後幾十年,匈奴都是保持朝見漢的姿態。

匈奴反叛
公元10年左右,王莽篡漢過後,企圖用武力樹立威信,分匈奴居地為15部,強立呼韓邪子孫十五人俱為單于,以削弱匈奴的勢力,激起了匈奴的不滿,連年侵擾北方邊塞,西域諸國先後重新淪入匈奴勢力範圍。
在中原大亂之際,匈奴也扶持了自己的代言人盧芳與劉秀爭奪天下,後失敗。
光武帝劉秀登基過後企圖通好,可惜匈奴不買賬,雙方關係依然緊張,之後三十年,雙方處於對峙階段,戰爭互有勝負。

分裂為南北匈奴
46年前後,匈奴國內連年天災,高層內鬥日趨激烈,
48年,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韓邪單于之孫日逐王比為單于,與蒲奴單于分庭抗禮,匈奴分裂為兩部。後日逐王比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稱臣稱為南匈奴,安置在漢朝的河套地區。而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
北匈奴連年遭受嚴重天災,又受到南匈奴、烏桓、鮮卑的攻擊,勢力越來越弱
73年-76年,漢朝先後派竇固、班超、耿恭等名將與北匈奴爭奪西域控制權
87年鮮卑從東部猛攻北匈奴,殺死優留單于,北匈奴大亂
89年,東漢趁機聯合南匈奴,派竇憲、耿秉率大軍攻打北匈奴,北匈奴大敗,被迫西遷,之後北匈奴勢力雖然偶有迴光返照,但大勢已去。
之後經過幾十年打擊,北匈奴連西域也呆不住了,大約在160左右進入歐洲

匈奴消失
南匈奴依附東漢作為藩屬,後來三國鼎立,曹操將匈奴分為5部,徹底宣告了匈奴單于王朝的終結。
之後八王之亂,匈奴人劉淵趁機攻佔北方大部分地區,滅了西晉,建立漢國,後改國號為趙,
最後趙國被石勒所滅,再加上百十年來匈奴人與鮮卑人通婚,最終匈奴這個民族漸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很想答這道題 很想捋清楚腦子裡的脈絡
(/ω\)答案不太嚴謹我很抱歉 我會努力修改希望大家指正么么噠!

一: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  
六月,令五將軍屯兵三十萬於馬邑,謀擊匈奴,自此絕和親。
經知友提醒!南宮並沒有真的嫁給匈奴和親!關於武帝對匈奴的不滿就是家族遺傳嘛≥﹏≤
謝謝指正!
(比如他作為皇子看到了很多匈奴襲邊的文件啊,比如他看到父親隱忍的無奈,比如國恥般的那封冒頓單于給呂后的國書啦等等,哦對還有評論區有位朋友說的火燒甘泉宮( ??? ? ??? ))

從來都是最高統治者的想法左右整個帝國的運行。
第一次軍事行動因為匈奴察覺而失利 。

二: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  
遣衛青、李廣、公孫賀、公孫敖四將軍分擊匈奴,衛青至龍城。
衛青在這次戰爭中獲得了極大勝利,襲擊的匈奴聖地龍城,奠定了將軍之路的基礎。我記得他回長安就封了侯。。悲催的李廣公孫敖失利。。被貶為庶人。。沒關係漢武帝想起來還會接著用噠!

三: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
春,衛子夫生據,立為後。
秋,遣衛青、李息北擊匈奴。東夷穢君南閭舉眾降附,以其地置蒼海郡。
衛氏家族的崛起之路

四: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收復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
把河套平原收回來了!!這裡河南是指黃河以南。

五: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  
軍臣單于死,伊稚斜自立為單于。軍臣單于太子於單降漢。罷蒼海郡。
張騫自大月氏還,拜為太中大夫。初設內外朝,衛青主內朝,公孫弘主外朝。
張騫西去十三年,被匈奴扣了九年依然沒有忘記自己漢朝使節的身份。Hero。
他的西行,為武帝了解西域局勢和匈奴地形提供了重大幫助。

六: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  
春,派衛青擊匈奴右賢王,勝還,拜為大將軍。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  
二月,衛青率六將軍出定襄,擊匈奴,斬首數千級而還。趙信兵敗降匈奴,為單于獻計。
四月,衛青復統六將軍出定襄擊匈奴,斬俘萬餘人。霍去病封冠軍侯。張騫封為博望侯。
衛氏榮耀。
小霍男神第一次出馬就俘虜了好多人哈哈哈桃花眼。
這幾年武帝擁有衛青霍去病兩大將星,刷刷刷打的匈奴毫無招架之力。趙信叛逃,把漢軍遠途奔襲極限告訴了匈奴單于,匈奴逃至漠北。

七: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霍去病擊匈奴,過焉支山千餘里,殺匈奴兩小王,執渾邪太子及相國、都尉,俘斬八千九百餘人,並獲休屠王祭天金人。
夏,霍去病過居延澤,至祁連山,斬首三萬二百級,俘匈奴小王七十餘人,相國、都尉以眾降者兩千五百人。
是年,匈奴渾邪王降漢,設五屬國納其部眾。漢從此遂佔有河間地,斷匈奴西路,打通河西走廊。

每次看這些記載都恨不得馬上見一面小霍男神?_?有部紀錄片叫《河西走廊》第二集通道,講述的就是霍去病打通了河西走廊的史詩。看了不止五六遍( ??? ? ??? )
我就是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小霍,的腦殘粉!這麼帥氣你boy怎麼能不招人喜歡!
跑偏了。。
河西走廊的戰略意義不用多說,看看中國地圖就懂了。重要性不亞於現在的馬六甲海峽。

八: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夏,漠北大決戰,衛青、霍去病各將騎五萬、步兵數十萬分道擊匈奴;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以衛青、霍去病皆為大司馬。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這次被永久載入史冊的漠北大決戰,使匈奴元氣大傷遠遁漠北,自此漠南無王庭。漢匈關係得到了逆襲。匈奴對漢朝開始了低聲下氣的日子。就是這麼酷。

其實武帝死後,還有陳湯,班固等等。。特別是陳湯那句: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這麼多這麼正式,以前都是抖機靈。感覺蠻爽的,也算是對自己武帝時期漢匈關係角逐的整理吧。
作為一個一點都不專業的答案。。慚愧。。。

漠北大決戰寫完就不想往下寫了,不喜歡榮極以後的落寞。

還想說句,大國角逐是很酷,苦的還是老百姓。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匈奴是東漢時期被竇憲竇固出兵滅掉的。西漢中後期只是俯首稱臣。

匈奴在秦時已是北方勁敵。劉邦崛起時,冒頓也崛起,白登一戰後西漢採取了和親及忍耐的對匈政策。此時匈奴強於西漢。

劉徹上台開始擴張,衛青和霍去病是外戚,也是第一批出兵匈奴的將領代表,取得戰績較多,這個時期西漢頗佔上風。
李廣利是劉徹後期的外戚將領,西征大宛後也出兵匈奴,有些戰績,後捲入皇子爭位的漩渦,投降匈奴並受重用,但又捲入降將爭權的漩渦,最後被祭天了。到劉徹死時,匈奴雖走了下坡路,西漢的國力也急劇下滑。

昭宣二帝時期,也曾出兵匈奴,但未抓住戰機,此時匈奴開始畏懼西漢。後來匈奴不斷分裂內戰,又遭天災,開始有單于投降西漢,呼韓邪就是代表。陳湯與其長官甘延壽共同發動西域的兵力遠襲並擊斬了郅都單于,威懾外域。此後匈奴俯首稱臣,受到西漢的救濟並回歸故土開始恢復實力,並未滅亡。


第一步:試探性出塞反擊,交學費,鍛煉培養善於遠襲的軍事人才。同時昭示天下,漢朝被動挨打的局面將自此結束,而以絕世之姿拉開大反攻的序幕。

第二步:收取河南地,掀翻匈奴入侵中原的踏腳板。

第三步:擊破右賢王,割裂河西地區與匈奴王庭的聯繫。

第四步:襲取河西地,斷匈奴右臂,同時掃清通往西域的道路。

第五步:集中主力,與匈奴單于部決戰,摧毀其戰略後方。

第六步:徙民屯北,鞏固戰果,控制西域,圍追堵截,使匈奴殘餘勢力永無翻身之日。


漢人總是防守,以守待攻。而霍去病放棄這種傳統觀念不與敵人正面交鋒,不以佔地守城為目的,一直機動遊走尋找敵人的弱點,所過之處雞犬不留,實行以戰養戰。說白了他的戰爭就是以殺人為目的,戰利品能送回朝廷就送回,不能送就銷毀,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反正草原那麼大。如果說匈奴對漢最大的優勢是習慣在馬上生活,那麼他最大的劣勢就是分得太散。最後殺的匈奴人膽寒


匈奴是被鮮卑打敗的,匈奴的西遷來自於鮮卑的東進。另外西漢時期,有許多謊報數字,按那時的將領的數字,匈奴人已經滅亡十次了。匈奴人的軍隊總數不可能超過十萬。一千年後蒙古人統一亞洲草原,並且有了鐵馬鐙的出現,使大規模的騎軍集團成為可能,但是蒙古軍總數不到十三萬人。者者格兒山,成吉思汗與王汗決定命運之戰,成吉思汗共有二千六百士兵。

漢武帝下罪己詔,認為漢軍的失敗是由於匈奴人的巫術,匈奴在漢軍經過的路邊埋羊?至於匈奴如何被鮮卑打敗?關於這些事有大量的史書在那裡,內蒙古大學的林干有專門的匈奴資料彙編,只有沒有人看,但是到處都有人說。


匈奴人分裂,南匈奴人留下來,慢慢被其它草原民族融合同化。李世民媽媽的外祖父宇文泰就是鮮卑化南匈奴人。


匈人,卻被稱之為奴。
漢匈之間都是為了本民族的生存而戰,真是悲涼。
幾干年來一直如此。


準確的說是被唐朝李建成徹底消滅


推薦閱讀:

突然想到,明朝的嘉靖皇帝幾十年不上朝,但是為什麼國家沒有太大的動亂呢?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為什麼以特洛伊之戰為主題?

TAG:歷史 | 匈奴 | 漢朝 | 衛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