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八阿哥胤禩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清宮九子奪嫡的故事泛濫,卻不外乎是從四阿哥雍正爺的角度講的,四阿哥仁義得民心或是狠毒害兄弟。那從皇阿瑪康熙或是八阿哥胤禩的角度看呢?是什麼原因?最好是和其餘八子一起分析,畢竟後期十四的呼聲也很高。
另外,康熙應該是喜歡八阿哥的。「 胤禩早年很受皇父喜愛,康熙於三十七年三月初二日第一次分封皇子時,他便與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一同受封為貝勒,為當時年齡最幼者。 」——百度百科
題主的問題挺多,我分幾部份來答一下
一、簡單評價允禩
以前講課的時候我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仔細想想,你們身邊有沒有那樣一種人——本身沒有什麽突出的能力,但是就是特別會混人緣,以至於,周圍的人都認為他很好很有才華,喜歡吹捧他。】
這種風評>本身才能的情況,指的就是允禩。
當然,不得不說,善結人緣是一種很稀有的能力,特別在聖祖的諸皇子中,允禩是唯一一個具有這種特徵的皇子,而且表現的特別強烈,可以說在一段時間內,朝廷有六成以上都中意於允禩。
但是,這種特徵的弊端也很明顯,那就是,得到了大多下人的人緣,而上級是看得最清楚的,也是最清楚允禩的儘量的。允禩更加忽視的是,他爲了更進一步博得周圍人的好感,有時候不考慮君王的想法和立場。
我舉兩個例子。
1.康熙朝某次,聖祖跟允禩的關係已經不是很好了,有一次聖祖給他寫上諭,說不知道你能吃什麽(前一段允禩病了,聖祖比較冷淡,這時候估計有些羞愧,所以說了一些套話),所以就沒敢給你送去。這本身就是家常話,很隨意的,結果允禩看到了,就認為「不敢」這個詞很重要,認為這是聖祖給他的考驗,他就去跪請聖祖收回「不敢」這兩個字。這事後來聖祖專門下上諭討論這個事,似是當時的人已經關注這個事情。這樣一來反而把聖祖推到了不仁不義的地步,所以聖祖作為一個明白人,相當憤怒。
2.雍正朝某次,世宗想要削弱內府的兵缺,讓允禩來辦,允禩跟世宗說沒問題,交給他,但是卻跟內府的人保證說不會扣他們的兵缺,最終這種誤差被內府人發現,直接圍攻了廉親王府。
兩個事件,多少能體現允禩的做法和能力。
至於允禩有什麽施政能力,抱歉,我還真不知道,如果有人有相關資料,歡迎提供。又及,不要說什麽世宗毀滅證據什麽的,毀滅證據不代表可以隨意yy。
當然,話說回來,允禩的能力主要就在於人際關係,他特別善於處理這方面的情況,這種能力不可多得,這點值得承認。
二、允禩的優點和缺點
優點:人緣好。「眾人稱之曰賢」(聖祖原話,你們自行體會)。這使得允禩的人望極強,注意是極強,這種極強的人望,我個人很難推測聖祖是氣憤還是嫉妒還是兼有。
缺點:出身差、人望與能力不符。
出身差這點似乎很難理解,清代入關之前,清代皇族的習慣是,旗主只能由汗的嫡子來擔任,最差也要側妃所生。太宗本身是太祖的嫡子,世祖是太宗的嫡子,聖祖雖然不是嫡子,但是世祖沒有留下嫡出的成年皇子。所以聖祖本身屬意允礽,也是常理。後來乾隆還說過,他本來也想以嫡子作為後嗣,但是他後來也說,他爹世宗就不是嫡子,他自己也不是嫡子,他自己的嫡子又早亡,故而說自家沒有「嫡子承統」的命運。允禩的生母良妃覺禪氏,是內府管領下人,也就是辛者庫人。清初,辛者庫人地位奇地,所謂「俱賤視之」,所以這種出身對於允禩來說是很大的影響。順便說下。清代提升內管領下人待遇,使得他們都可以正常仕官的人,正是雍正帝。
人望與能力不符,這個不說了,我覺得允禩自己到底有多少能力,聖祖很清楚。
三、聖祖爺怎麼看?
抱歉,這個我還真不知道,可以傳回去問聖祖爺……
四、允禵的問題
允禵的問題比較複雜,目前學界爭議也比較大,無論如何,允禩一黨被聖祖打壓之後,基本都轉為支持允禵了,而且聖祖的確很寵愛允禵,但是允禵究竟是不是既定的儲君,我個人覺得不好說,並且偏向於否定。這點不多說了。
五、聖祖喜歡允禩
聖祖對他的孩子們都很寵愛,這點毋庸置疑。聖祖是個很好的父親,至少在孩子還聽話的時候。
有資料說,聖祖特別寵愛允禩,因為他康37封爵了。這種說法相當奇怪。聖祖的皇子眾多,所以他封皇子並不是一個一個封,而是「以一定年歲為界限,按波兒轟」。康37,世宗(21歲)、允祺(20歲)、允祐(19歲)、允禩(18歲),這幾個人一起封爵,只是因為他們都到了可以封爵的年紀(皇九子允禟這時候16歲),而並非他們受到了什麽特殊的寵愛。如果真的是寵愛,是可以被提前封爵,乃至於跨越兄長封更高的爵位的。
當然,像對待其他孩子一樣,允禩年輕的時候,聖祖也的確很喜歡他,經常帶他出行,但是後來允禩奪嫡之後,父子關係相當差。
六、一些閒話
歷史沒有假設,很難討論如果如何如何會如何如何,不過僅作為一種脫離史學的廢話來說的話,我個人認為以聖祖朝中後期的局勢,需要的君主是一位強勢的君主,而不是一位仁君。如果允禩繼位,八旗旗主和屬人制度估計還會被繼承下來,很多聖祖朝留下來的問題也多半不能解決,這大概也和允禩的性格有關。
七、12-3的補充
今天有朋友跑到微博跟我聊天,說看到我這個答題,感覺說允禩的缺點太多,沒說到什麽允禩的優點。嘛,後來我自己讀了讀自己的回答,似乎也的確是說缺點比較多。有朋友跟我聊天,說你不能把允禩跟理想化的一個臣子去比較,而要用現實中的臣子或者兄弟們比較,才能看出其不足。我仔細一想,這種說法還真對,所以我來補充第七大點,爲了保留原帖原有的樣子,所以前六點我都不修改,如果想著重瞭解缺點,還是看前六點。
能力的問題,每個人給允禩政治能力評價不同,主要是基準綫不同。我上面說了,允禩政治能力不算高,這個是從「能臣」的理想度來講的,這個論調我並不收回它。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比較,和允禩的親兄弟們相比,應該說允禩的政治能力是比較強的。康熙一朝,分擔過政務的皇子之中,允禩和允祹應該算是評價比較不錯的。文武兩道來講,相比於允褆允禵而言,允禩偏向於文,但是青少年時騎射也不差。跟允褆等比,其心性和性格也算是較為溫和,這些都算是他的優點。
聖祖的皇子很多,在聖祖晚年之前,過20歲的主要就是允褆、允礽、允祉、世宗、允祺、允祐、允禩、允禟、允俄、允祹、允祥、允禵、允禑、允祿、允禮。後面三個在康熙朝沒怎麼太接觸政治,所以康熙朝政治經驗比較強的只有前面幾個皇子,而其中接觸實務最多的大概就是允礽、世宗、允禩三人了,以能力而論,也應該是康熙諸子之中的佼佼者。
當然,還是那句話,基準綫不同,結論自然不同。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玄燁崩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9歲。一輩子足足生了35個兒子20個女兒,未夭折有封號的也有24子11女。話說這大清的國祚還真是和皇帝的生育能力息息相關:
康熙35子20女;
乾隆17子10女;
只活了58歲還號稱「毫無土木聲色之娛」,天天工作到凌晨四點的雍正也生了10子4女,效率可真高!
再看看晚清:
同治,無子;
光緒,無子;
溥儀,陽痿。
嘖嘖嘖,所以說古人的生殖崇拜還是有來頭的。
康熙爺多子多孫英明神武,可晚年這繼承人的問題上還是不明不白鬧得天翻地覆,也就是所謂的「九子奪嫡」了。說到九子奪嫡,現在已經成為清穿文的首選。要說為什麼,和三國演義一樣,寫得人太多,角色都臉譜化了呀。看看:
霸道總裁冷四爺
溫潤如玉暖八爺
義氣率真十四爺
總有一款適合你。
被這麼多富二代圍著,你蘇不蘇?你蘇不蘇?想不蘇都不行吧!
不過從康熙來看,恐怕應該是這樣的:
雍正低調陰韜,喜怒無常。
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
胤禎心直口快,魯莽幼稚。
反正沒有特別心水的。晚年繼承人的事乾脆鴕鳥政策,提也不提。
九子奪嫡的核心人物有兩位:廢太子胤礽和八爺胤禩。不過前者只是事件的引發者,後者才是事件複雜化的推動者。可以說,八爺才是九子奪嫡的漩渦中心。可最後八爺機關算盡卻竹籃打水一場空,政敵雍正上位,中間原因有很多。但有人說他母親身份低微,所以無法即皇帝位,這怕是最不合理的一種解釋了。
母親身份低微無法即位?
八爺的生母良妃是滿洲正黃旗包衣出身,包衣就是家奴,地位確實不高。
出身是無法改變的,八爺黨們總強調這一點無非是想說「非戰之罪」:八爺能力強,八爺人緣好,八爺水平比四爺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就是出身不好才奪嫡失敗。
這麼說也是有史料支撐的:
一廢太子時,康熙讓群臣商議於諸阿哥中擇立一人為新太子,以佟國維為首的朝中重臣聯名一致保奏胤禩為儲君,康熙不高興了:「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爾等其再思之。」(《聖祖實錄》卷二三五,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丙戌)
三個多月後,康熙對這事還是耿耿於懷,怒氣未消召集群臣說:「……況胤禩乃縲紲罪人,其母又系賤族,今爾諸臣乃扶同偏徇,保奏胤禩為皇太子,不知何意?」(《聖祖實錄》卷二三六,康熙四十八年正月甲午)
「斃鷹事件」,八爺送給康熙兩隻鷹,結果到康熙手裡已經死了,老年人最忌諱這個了,康熙大怒罵道:「……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聖祖實錄》卷二六一,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甲子)
……
哎喲,這不是明明白白地說八爺的母親地位低賤不能當皇太子了吧?還有什麼反駁的?
其實很簡單,這是因為不中意你,挑刺而已。領導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
開始說八爺的母親地位低賤是一個借口,後來罵他「系辛者庫賤婦所生」,只是老爹氣極了罵兒子怎麼惡毒怎麼說而已。康熙老爺子每次罵兒子都往死里罵,罵太子胤礽剋死母親,罵十三爺胤祥不忠不孝,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其實大家出身都不高
明清兩朝外戚勢力不強,后妃的出身地位對孩子是否能上位影響有限,清廷也並不看重皇后的族籍與旗分。
首先科普一下,八旗分上三旗(正黃、鑲黃、正白)和下五旗(正紅、鑲紅、鑲白、正藍、鑲藍)。上三旗的旗主是皇帝本人,旗兵守衛皇城,待遇高,參預政治享有優勢。下五旗駐在外地,滿族作家老舍寫過《正紅旗下》,可以窺得當時下五旗的底層滿族人的生存狀況。由下五旗升入上三旗叫做「抬旗」。
舉幾個例子:
順治生母,博爾濟吉特氏,即著名的「孝庄皇后」,蒙古人;
康熙生母,佟佳氏(原姓佟,漢軍正藍旗,抬旗入滿軍鑲黃旗,改姓佟佳氏)。不但是正藍旗,還是漢軍,明朝降將佟養真的後代。
嘉慶生母,魏佳氏(原姓魏,漢軍正黃旗,抬旗入滿軍鑲黃旗,改姓魏佳氏)。
同治生母,葉赫那拉氏(滿軍鑲藍旗,抬旗入滿軍鑲黃旗),就是著名的慈禧老佛爺啦!
可見很多皇帝生母地位不高,而且要這麼看,清朝皇帝到最後,蒙古人、漢人、女真人到底哪方的血統更多還真說不好——當然,入了旗的蒙古人、漢人、女真人統統算是滿族。
遠了不說,就說雍正的生母:烏雅氏,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喲,這不是妥妥的貴族嗎?
呵呵噠。
雍正在為其母家頒爵的敕書中說:
「仁壽皇太后曾祖額布根者,本朝舊族,創業名家。太祖高皇帝時,撫育禁庭,視同子侄。」
創業名家呀!到底是做什麼的怎麼不說啊?答曰:包衣大(包衣首領),膳房總管。切,原來就是個當廚師的奴隸。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奉旨將鑲藍旗包衣佐領內太后之親族及阿薩納佐領內太后之親族,合編一佐領,以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管理。
——《八旗通志》
咦,不是說你媽媽是正黃旗嗎?怎麼舅舅就變成鑲藍旗了?是被抬旗了吧?雍正你怎麼不敢說啊?
OK,扒完了,雍正生母其實是鑲藍旗包衣出身,還不如八爺生母的正黃旗包衣呢!
其實皇帝繼位後把生母抬旗很常見,大家也都能理解,但所有被抬旗后妃的家族史上,都有過一些記錄,唯獨孝恭後家族為正黃旗,在清宮文書的記載中只提屬正黃旗,毫不涉及其他。可見抬旗的歷史被雍正即位後刪改了。雍正這麼做無非是想掩蓋母家卑微的出身。
有的八爺黨還是不服:「嚶嚶嚶~&>_&<~四爺的養母是皇后,八爺比不了。」
雍正自稱自己的養母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存疑),就算是真的吧,佟佳氏在雍正11歲時就死了,能幫上多少忙?況且佟佳氏她的父親佟國維還是鐵鐵的八爺黨。
而且清朝,特別是前期,大多數皇子都要換養,可能是想疏離與生母的感情來防外戚干政, 只有嬪位以上的妃子才能要求自己養育孩子。
八爺的養母是大阿哥的母親惠妃,四妃之首,後宮排名第二,也不比四爺差太多吧。十二阿哥胤祹是孝庄心腹蘇麻喇姑養大的,五阿哥胤祺還是太后養大的呢,又怎麼了?所以說比養母的地位沒有意義。
綜上,正是因為出身無法改變,康熙才專挑「母親低賤」這種惡毒的話來損罵胤禩。但這是果不是因,胤禩奪嫡失敗和出身不好的相關性幾乎為零。
胤禩為什麼不受待見?
簡單地說:得瑟太歡。
「柔奸性成,妄蓄大志」,這是康熙給他的評價。知子莫若父,我覺得評價很準確。
要知道「太子」可不是什麼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是老爹死的時候才生效的職業。爭太子就是對老爹權力的覬覦,爭得歡了就是禍起蕭牆喋血滿地的政變:
南宋文帝劉義隆欲廢劉劭的太子,劉劭遂率兵夜闖皇宮,將其父殺害,自立為皇帝;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逼老爹一個月後退位;
安祿山寵愛幼子,二子安慶緒心中怨憤,命令宦官李豬兒在替他穿衣時,以刀刺其腹而死;
隋文帝卧病,楊廣寫信給楊素請教登基事宜,文帝大怒要廢黜楊廣。楊廣命張衡入宮,隋文帝尋崩
……
這血淋淋的事實一件接一件,任何皇帝對瘋狂爭太子的兒子都是又怕又恨。這胤禩不但爭得十分明顯,而且四處交好結黨,支持他的人很多。可支持他的人越多,康熙的心裡就越是嫉恨。
當大阿哥胤禔向康熙提議八阿哥時,康熙心想:你們倆什麼時候勾搭上了?
當九阿哥和十四阿哥一同向康熙為之保奏八阿哥時,康熙害怕並憤怒了:胤禩的人緣這麼好,勢力已經這麼龐大了?
當全體朝臣一致保奏胤禩為儲君時,康熙心裡有八千萬匹草泥馬在奔騰:我了個擦,我讓你們好好討論一下,你們連討論都沒有就一齊說老八好?難道所有人都被老八收買了?老八這麼猛是不是下一步該逼宮了?
從此八阿哥已經事實上被康熙否定了,並且像防賊一樣嚴加防範。只能曲線扶植十四阿哥。
這是皇權與儲權的平衡問題。
再看雍正雖然雄心勃勃,但不露形跡,表現得十分淡泊,自稱「天下第一閑人」,反而能獲得康熙的信任。
所以說扯這麼半天,康熙到底傳給了誰?
不敢說,因為康熙很可能!壓!根!就!沒!寫!遺!詔!(楊啟椎《康熙朝皇儲角逐及雍正秋後算賬》)
雍正登基後公布的康熙遺詔,也不是康熙親筆,證明不了太多東西。連遺詔都沒有,什麼「傳位十四阿哥」改成「傳位於四阿哥」更是無稽之談。康熙駕崩前可能只是口述了一下
說表現得淡泊,三阿哥胤祉也很安靜啊。
說雄心勃勃,十四阿哥胤禎也很厲害啊。
以雍正瘋狂修改生母出身的尿性來看,《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到底被刪改了多少,我們不得而知。連第一手資料都被你刪改了,那隻能你一說我一聽了。
表格來自許曾重《清世宗胤禛繼承皇位問題新探》,很明顯看出康熙的《聖祖實錄》數量上疑點很大.
雍正即位後不但對其它兄弟很冷酷,還寫了《大義覺迷錄》,反覆辯解說自己沒有謀父、逼母、弒兄、屠弟,更是讓天下讀書士子人手一本,個個誦讀,真是越描越黑!
可能康熙確實是傳位給四爺,但至少我感覺到雍正奪嫡奪得十分兇險,所以他很不自信。因為不自信,所以不寬容。
不過這一切已經和八爺無關了。
八阿哥胤禩表現得過於積極並沉迷結黨,已經讓康熙感覺到了皇權被威脅,所以早早就失去了奪嫡的機會——這一切,自作自受,不要賴到生母的身上。
簡單說就是too young ,too simple.
在一廢太子之後胤禩的表現太不淡定了,招了康熙的忌憚。相對來講,大他幾歲的哥哥們已經可以沉得住氣,更小的弟弟們則還沒有形成氣候。說到底還是因為胤禩完全沒有看透康熙真實的意圖。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生母的地位真的太低了,其實康熙在選繼承人的時候還是很重視這一點的。所以其實本來胤禩應該也不在康熙選擇繼承人的範圍之中的。無奈他表現出眾,反而招來了異議。不同意上面所謂的胤禩只會結交官員不會辦事,其實胤禩的辦事能力是很強的,即使是雍正也曾經說過類似的話,證明老八辦事還是很給力的。
按照封建社會的嫡長子制也輪不到老八,按資排輩也能看出來,
- 大阿哥因為受明珠牽連被冷落,
- 二阿哥皇儲兩次被廢立最後圈禁,
- 三阿哥是個讀書人不適合做皇帝,
- 那就排到四阿哥了,況且老四能力也不錯沒什麼大缺點。事實證明他除了壽命不太長,政治能力軍事手段都耍的樣樣精通,朝堂之上也清廉高效,康熙雍正乾隆盛世的關鍵之皇帝
康熙八阿哥胤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一個,戰略錯誤,自己作死;具體體現在兩點
第一,威脅到了現任皇上;走群眾路線,這在集權制的社會是絕對不允許的,因為傷害到了康熙。
- 一旦走群眾路線爭儲位形成制度,會威脅皇帝,後人效仿的話就會有人逼宮,就如李世民對李淵;所以,任何人,沒有取得絕對權力前,只能裝死和鍛煉身體(這也決定了太子天然地對皇帝有威脅,當大臣圍繞在太子身邊時,皇帝失去權威,可以看看這個帖子 除卻最常見的那幾個,秦朝滅亡的原因還有什麼? - 沈雅涵的回答)
- 八阿哥剝奪了皇上指定繼承人的權力
- 還沒當繼承人老八就被一幫官僚與兄弟伙綁架了,淪為這些人的代理人,這還是皇帝嗎,這個皇帝做得好嗎;不由得想到了一個顛覆的觀點,流行的觀點認為,人際關係越好,越容易混的好,我的觀點恰恰相反,一個人要成功必須是一個孤家寡人,對於成大事的人來說,人際交往是束縛,是綁架;以前看電視劇老說一國之君要仁慈才能治天下,其實很誤導的,一國之君是孤獨的,冷酷無情的 沒有親情,不與人親近,威嚴;否則反倒可能失天下(慈不掌兵義不掌財);仁慈,其實是讀書人(官僚)的意淫。企圖通過這種方式綁架皇帝,不要對他們濫殺
第二,八阿哥與大阿哥相爭,就如李承乾與李泰相爭,李治得利
- 太子與八阿哥,代表的是兩股勢力,同室操戈,無論誰上台,都會對對方的勢力趕盡殺絕,覆巢之下無完卵,會傷了滿清的元氣
- 兩皇子相爭就好比美國大選,比政績反而是下策,遠不如揭短來的快,看看老美是如何打嘴仗的,所以,雙方採取的策略都是揭短,問題在於這麼做沒有贏家,反倒是那個有實力、污點少又安分的是最佳人選了(客觀說來,八並沒有跟大直接對抗、因為太子已經出局,老八最大的問題是做了出頭的椽子,不像四隱藏那麼深,無欲無求)
所以,對於太子之位,最好的辦法是不爭,夫唯不爭莫能與之爭;八阿哥輸,還有一個原因:外戚,主要是兩個女人:
- 他媽,地位低,因此,康熙看不起八阿哥。
- 他老婆,自認為娘家有勢力,致使八阿哥懼內,康熙怕江山落入女人和外戚之手。
太子本身是矛盾的焦點,處理的不好會送掉性命
某種程度上來說,越是迎合別人標準的人,越是不討別人喜歡。因為沒有自己的立場和想法。八阿哥,從某種程度上非常像康熙,(迎合康熙的標準)從而欠缺作為一個帝王的霸氣。
總而言之,太喜歡去討別人的歡心。 無法做老大。
排名第一的答案已經很好了,胤禩人緣好或者說結黨營私,能力強或者說不會韜晦,名聲在外或者說當出頭鳥………這些大家都說到了,我只說我看《清史稿》這一部分的一點新體會。
太子第一次被廢時,胤禩表現得很高調,正好又出了個張明德的事……然後,【會內務府總管凌普以附太子得罪,籍其家,允禩頗庇之,上以責允禩。諭曰:「凌普貪婪巨富,所籍未盡,允禩每妄博虛名,凡朕所施恩澤,俱歸功於己,是又一太子矣!如有人譽允禩,必殺無赦。」】就是說,本來自己屁股就不幹凈,皇帝已經有充分的理由弄他,結果他還包庇別人。康熙顯然非常生氣,老子的恩澤,你都歸功於你自己,讓底下人只感激你!老子還沒死呢!
胤禩這種行為,或者說康熙眼中胤禩的行為,基本上就是欺上瞞下,結黨,也許尚未營私,但小狐狸這尾巴根本沒藏住,老狐狸哪容得了他猖狂。
所以,雖說我喜歡八爺十年了,還是覺得此人,想成為唯一的人上人,確有很大的硬傷。
不覺得是後人把事情搞複雜了嗎?
康熙一開始就立了不過是幼兒的元後之子二阿哥為太子,說明他根本上贊成按資排輩的立嫡,而不是擇優錄取的立賢。
那太子出了問題被廢,下一個接任的自然是繼皇后的兒子(養子)四阿哥胤禛了。
胤禩在康熙年間太過鋒芒畢露,讓康爹感到自己的權益受到了威脅。所以康爹對老八的態度也由青少年時期的鐘愛轉變為後期的忌憚和提防以至於厭惡。從這點上來說,八哥奪嫡失敗幾乎是必然的了。另外就是康爹曾評價胤禩為」柔奸「,說明渣爹認為老八壞是一面,他還很軟弱。而康爹絕對不會屬意一個懦弱的兒子成為自己的繼承人。至於他的出身到不成其為什麼原因,當年一廢太子的時候,朝中大半人都保舉老八,說明老八的出身對他積攢人氣根本沒有影響。
其次橘子大大說的另一個披甲人事件,我倒是認為是老八和四哥政治博弈中很常見的一種手法,老八第一有人望(這一個優點或者說優勢,能頂十個。),第二就是從渣爹和四哥的態度上能看出,他們對胤禩的辦事能力還是肯定的。所以胤禩應該是個人緣超好又會辦事的定位,但是----他和皇帝不對付,非常不對付。這就壞菜了,八哥在做親王的時候經常在四哥的底線邊緣踩他雷,而且是故意踩。而按照四皇帝的性格,這是他絕對無法容忍的。
所以橘子大說」理想化的臣子「,我倒是很贊同。四哥曾在硃批中透露"百計千方教訓仍不能挽其不臣之心。「說明四哥第一,是刻意為難老八,第二,他認為老八對自己不臣服(必須的啊,你還不懂為啥啊咩哈哈哈)。八哥的能力是不是真的強放在一邊,但對於四哥來說,他對八哥的要求很高,最基本的事情八哥都沒做到,也就無談其他了。他的所謂迎合和失敗是自身出身條件限制的,試想在生母地位不高但自己又想上進的情況下怎麼才能獲得親睞?無非兩點:第一就是提高自身素質第二就是搞好周圍關係。這種迎合實際上可以理解為他的圓潤,在不傷及所有人的利益下把事情辦好,他的處事能力可以通過裕親王福全和名臣李光地等人的評價看出。但他唯一一個致命傷,也是他的優點就是聲望太高了,各方面都好好像很完美卻也犯了帝王忌諱。如果這個完美的人是太子胤礽那麼他一定可以順利的接替皇位,無奈的就是他的出身。他的出身和他的能力聲望不匹配。
充分印證了我大天朝「做人第一,做事第二」的處事原則。(胤禩只懂得辦事與官員處關係,但不懂得揣摩上意。。。)
我記得康熙臨死前一段時間就已經把祭祖這樣的事情交給雍正來做了。
雍正當皇帝後的表現相當好, 他有這樣的才能, 憑康熙的眼力當然能看出來,選他很正常。
因為程序員太多,容不下bug(八阿哥)
相比於樓上的看法,八阿哥的結局如此其實已是施展才華的極致了,除非他一開始就隱藏才華,對皇位不聞不問,否則也沒有更好的結果了。
八阿哥之所以失敗歸根結底還在於出身,以他的才能應該不會不知道結交大臣會為聖上所忌,但是他沒有母家外戚相助,只能利用大臣。
至於像四阿哥那樣藏在太子的後面,一則四阿哥的出身和年歲皆在他之上,就算來日太子倒台,機會也不太可能輪到他。二則四阿哥曾由皇后撫養,德妃又與皇后關係親近,太子與四阿哥的關係自然不同尋常,若跟了太子,風頭也會被四阿哥搶走,且不說他由慧妃撫養,慧妃是大阿哥的生母,大阿哥又素來與太子不睦,必定也會對他心存避忌。若要使依附於其他人,一則風險比自立山頭要大,二則比他年長的兄弟,除了太子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人選,因此自立一派就是唯一的選擇。
結交大臣可以互通消息,就算不可以逼宮,也能適當左右皇上的決策,在某種程度上形同影子政府。對於一個出身如此低的皇子而言,能通過這種方法得到這麼大的權利已經相當不錯了。
至於說康熙的選擇,我認為應該是四阿哥無疑。因為康熙末年,朝政已經比較腐敗,官官相護,賣官鬻爵,如果是在康熙初年,他必定不會姑息,但是他一直晚年,早已有心無力。就算是他徹查下去,他也沒有幾年壽命了,一旦繼任者上台,政令朝發夕改,也是一紙空文。所以朝臣都只緊盯著皇位的繼承,哪裡還會聽老皇帝的命令去隨便得罪人呢?更何況,這些朝臣背後都是自己的兒子,兒子又是不能追究下去的,犯了天大的罪也只能兜著。所以康熙只能寄希望於一個鐵面的繼任者,而八阿哥於朝政上牽扯過多,若他繼任,滿朝文武都是有功之臣,又怎麼能肅清貪腐呢?至於雍正,他要處置八阿哥也是害怕整肅朝政時,這些人會轉向八阿哥,八阿哥又頗得人望,如被群臣擁立,事情就不好收拾了。
八阿哥在雍正登基之初,可能認為自己有人望,又有不少親近大臣,畢竟法不責眾,雍正也不會背上殘害手足的惡名來真正對付自己,那麼就還能容得下自己,只是雍正還是比康熙狠吶。
只能說是心比天高,身為下賤。可嘆
中國有句古話形容允禩再合適不過,「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八阿哥的失敗不是因為做了什麼錯事,恰恰是因為他太優秀了。康熙的皇子中胤禛和允禩是能力最強的兩個,但是兩個人的風格完全不一樣。胤禛以鐵面無私,勤於王事示人,而允禩則以溫和顯明,溫文爾雅示人。在兩人的鬥爭中,雍正往往是孤軍奮戰,而允禩則是眾阿哥推舉,群臣擁戴。這樣一來,允禩就成了眾阿哥中出頭的椽子,由於他名聲太大,擁護者太多因此引起了康熙皇帝的警覺。如果允禩只是一般臣子的話,他或許可以成為棟樑之才,但是他偏偏生在帝王之家,可謂時也命也。
中國歷史上凡是有奪嫡之患的朝代,無論才華還是勢力最出眾者往往結果是很慘的。曹操時代的平原侯曹植,李世民時代的魏王李泰,吳王李恪等都是例子。八阿哥的失敗歸根到底是因為他太過優秀,遭到了康熙,雍正兩代皇帝的忌恨,因此最終不僅沒有得到皇位,更是落得了「阿其那」的下場。帝王自然有帝王自己的顧慮,從民簇大義,整個朝代更好的發展的角度,也許他認為選一個在政治上更有手段的繼承人,比僅僅能在明面上贏得民心的更重要
對於爭儲,八阿哥還是表現的太高調,太積極,不會隱藏。康熙本身是帶有偏向性的,一直是偏向太子的,一廢太子,他的內心無疑是痛苦的,這時候八阿哥黨羽太多,表現出積極爭取的姿態,康熙無疑是厭煩的,他想聽到支持太子的話。太子兩次被廢的原因除了太子身上一些惡習毛病之外,還有的原因就是皇太子與皇權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太子不斷結黨營私,使康熙不得不防範。八阿哥也一樣,結黨表現的太明顯,康熙一旦立他,那八阿哥不又威脅到康熙的權力了嗎?另外八阿哥的出身低,只能通過自身的努力才能得到賞識,所以他必然結交許多人,表現出自己賢德的一面,這是他唯一能走的途徑,要不然就是輪到九阿哥,十阿哥,也輪不到他,他這個出身,和李泰是不一樣的,李泰是正宮嫡子,李承乾完了,李泰是希望最大的繼承人,八阿哥並沒有這樣的條件。反正有些人有些事一出現就成為歷史的必然了。
名聲太好自己又沒有特別突出的能力。
低調很重要
表現過頭了。你老爸為什麼要廢太子?還不是你二哥老想接班。在你老爸不想退休的時候,做人就別太努力。
只看電視劇的話就只有一個原因:十三阿哥聽了那個人透露的信息,調動自己的關係去救皇帝。還真是如此!!!嘿嘿
推薦閱讀:
※1644年,如果崇禎不上吊而是穿越到南京劃江而治,能否可行呢?
※如果時光倒流,光緒採用什麼策略可以成功變法,進而實現大清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