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多學生對直博敬而遠之,而學校卻「連哄帶騙」要錄取直博生?

刪除了之前的問題描述~覺得描述太過片面主觀以至有失偏頗。但還是希望大家能繼續討論這個話題,故沒有修改問題。再次感謝於楊甡博士的回答~


謝邀。這個問題,其實兩句話就可以解釋清楚,
前者,因為中國目前生活環境下的生活壓力過大;後者,因為中國科研發展過程中的科研需要。

詳細說。前者:生活壓力過大。老實說,中國目前的生活氛圍不適合做科研,非常不適合。
我說的是生活氛圍,不包括科研的氛圍。

因為我們國家,整體教育水平偏低,人口過多,加上,實際上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並不高,這就導致我們目前的情況是,教育和科研,是為快速的經濟建設服務的。

這個方向本身沒錯,教育和科研的確是應該為人類進步做貢獻的,經濟發展的貢獻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教育和科研,不完全也不應該是為快速的經濟建設服務的,我說的是,快速的。

而我們今天,評價科研成果的指標,只有速度和產出。

而科研工作者,對自身的科研產出的需求非常大,與之相對的,是回報率極低。這就造成了我們的科研工作者和高學歷的學生,不僅科研壓力極大(事實上美國頂尖大學科研壓力也挺大),而且糟糕的是生活壓力更大。
關於這點痛苦,我想,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一定深有體會,不細說。

而直博的機會成本,在我國,非常之高。因為我們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尺度和維度,太低也太單調,在很多地方,尺度就是,是否有錢。
再來幾點,是否有個好工作,是否結婚,是否早點生了孩子,是否買車,是否買房…… 所以,不僅是直博,讀博士的機會成本都很高。 換句話說,用讀博士這幾年時間你去干別的事情,基本上都能符合我們當前社會對成功的評價尺度。
你可以看到國外很多博士,有30好幾的讀完才結婚的,或者暫時不婚的,或者讀博士的時候結婚的,都很正常。但在我們國家,這些正常的事情全部變成了可笑的事。
我完全不知道有什麼可笑的。

但是看看現在,「讀書無用論」的調子,都蔓延到博士了,很多這輩子都無機會也無能讀到博士的人,或是低學歷分子,或是完全不知道博士學什麼、處於何種生活狀態的人,跟風一般地對博士百般嘲諷,各種黑段子層出不窮,
比如「讀博有什麼用,出來不也還是那點工資」;
比如「當年他要是早點出來工作,現在孩子都X歲了,我比他先出來,現在也是個副科級了」
……
我不知道他們對於沒經歷過的事情有什麼資格這樣嘲笑,這樣的生活氛圍非常不好。更別提女博士了。照我看來,哪還分什麼女博士,男博士,讀博的要求,本來男女都是一樣的。

可能是中國歷史上,99%的日子都是在飢餓和窮困中度過,現在才過了1%的好日子,得抓緊時間吃飯和生孩子?女人就必須老實早婚,相夫教子?

我不知道這樣一個生活壓力巨大而且負能量圍繞的生活氛圍下,有多少本來學有餘力的優秀的學生在讀博面前望而卻步的。本來直博應該是一種榮譽和光環,推免生在任何學歷階段,都應該是最優秀的那一部分人,是精英。
結果反而是,接受了最多的嘲諷和壓力。

你上知乎會有那樣的錯覺,彷彿隨便抓一塊石頭一砸都能砸中一個碩士,再不濟也是985,211。然後你就會覺得我們國家教育水平很高了。錯覺。

真正去到街頭巷尾,過年聚會,聽到我們父輩可著勁黑高學歷學生,你才知道,為什麼「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亂說的。

希望每一個有能力並且有條件的優秀學生都能繼續深造,想做好科研,這是前提。我們國家要進步,沒有優秀的科研人才完全不行。

後者:因為科研需要。
學校的政策學生看來是「連哄帶騙」,在學校方面看來卻是「最惠待遇」。本來科研就是需要連續的。學生帶多了,老師精力有限,每年兩個,5年就10個,也是夠多的。而且,一個學生呆了兩三年就要離開,對整個課題組或者項目組都是極大的損失。科研需要連貫性。

直博恰巧是與導師直接對接的一個好方法,直接享受博士待遇,而且能直博的,都是推免生中更優秀的學生,本來推免生就是相當優秀的一小撮人。
但這個「最惠待遇」,在學生角度來看,其實風險相當大,於是不得不思考「萬一讀不下來,怎麼辦」、「萬一方向選錯了,怎麼辦」等等,想多了就怕,而且選擇了直博,容錯率比較低,很多人覺得,既然如此,乾脆不趟這趟渾水。

我前段時間和一位直博北大的朋友聊天,目前我們認同的是,科研越來越成為有錢人的遊戲,至少是衣食無憂者的遊戲,讀書是一種高級消費。很多學生由於種種原因,覺得還不如直接把學歷換成工作,變成銀子實在。
個人選擇而已。

感謝閱讀。


直博生是一個至少五年左右的穩定的科研人手,不像研究生,你培養兩三年,好不容易能獨立承擔任務了,也該畢業了。這對於學校來說當然是比較有利的。
但是對於學生來說,在不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適合做科研的情況下選擇了直博,就意味著你發現自己不適合做科研,發現博士畢業的要求你自己很難達到的話, 就要面臨一旦放棄退出,就只有一個本科學歷和學位的尷尬局面。
直博意味著你在不十分清楚科研是怎樣的道路的情況下,放棄了做其他選擇的機會。


現身說法吧
我當年報了碩博連讀後,又放棄了......
當時研一有機會碩博連讀,沒搭理,後來研二的時候,在女朋友和女朋友他媽的慫恿下申請了一次
和導師談這個事情的時候,他表示這是一條賊船,就看你敢不敢上了
心中一直很糾結,
1. 勉強算是該專業方向的名校,專業又熱門,很好找工作,機會成本大
2.學渣一枚,到了研二科研都沒怎麼入門,自我感覺壓力山大
3.沒有一個熱愛科研的心,在北京一直是可勁的玩(後來分析這一條是最重要的
4.唯一的動力在於女朋友的鼓勵,主要是女朋友他媽,但是我倆異地,感覺讀博感情難保

心中也有嚮往的一面
1.其實從小就羨慕那些什麼都懂的人,尤其是學識淵博的科學家
2.功利的一面來看,讀出來之後無論是去企業還是高校都不會差。

最後講講外部環境
1.在學校接觸的博士師兄師姐,機會沒有給過我正能量的,一個個都是哀嘆當年不應該讀博。因為當年的同學已經在企業混的風生水起,他們還在每個月拿著兩三千塊錢在北京生活,雖然在學校生活壓力不會太大,但是北京的大環境決定了每個在北京生活的人都要承受額外的精神壓力。

2.目睹了一批批博士被延期,有的是因為科研不力,確實達不到畢業要求。更多的是,導師因為私心不放學生畢業,因為在博士是高校絕對的科研主力,說白了就是導師需要博士給他們掙錢。親眼目睹一博士師兄拿到了業內頂級的offer,被導師一句話再延期半年給毀了前程。注意是 再

3.當然第2點並不絕對,也確實有很多真心為學生負責的好老師。但就我接觸的幾個實驗室,科研的目的基本都是為了經費,有的博士能帶上百萬的項目,但是最終卻只拿到兩三千的勞務費,還整天被導師壓榨,心中的苦悶可想而知。注意科研經費大部分落入導師口袋。所以我們實驗室門口的豪車是最多的。

總的來說各種平時感知到的小細節,讀博對於我基本沒有正能量,當然也和我本人是學渣有關。師兄對我說的是,想讀就讀,不要猶豫。也有說一旦有猶豫就千萬別讀,否則一定會後悔,

讀博確實需要坐得住,耐得住寂寞,抗戰8年,枯燥的實驗室生活的確需要信仰那種東西來支撐。

關於學校為什麼喜歡錄取直博生,姑且把本碩博直博和碩博連讀歸為一起吧

對於學校而言,考慮比較多的應該是生源質量吧,本碩博連讀的話,本科階段就會開始科研訓練,學生上進的話是很可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博士的。

對於碩博連讀就更不用說了,導師和學生基本知根知底,可以將一個課題連續地深入下去。如果外校碩士考博的話,說實話,全國來講碩士培養水平都挺低的,進入實驗室後需要花大把時間調教,適應實驗室的科研水平,適應導師的指導方法,對於學校來講更青睞於直博生也是一個規避風險的辦法。

另,研三的時候,女朋友還是和我分手了....


國內直博的核心問題是沒有完善的退出機制。這就直接推高了優秀本科畢業生選擇直博的機會成本。因為一旦你開始讀博,即使你發現自己不適合做科研,那麼你也已經沒有回頭路可走。
以美國為例,直博的整個培養過程中存在多次雙向選擇與淘汰的過程,包括:
1.Qualification,即博士生資格考試。一般在第二年進行。多次不通過者將失去繼續讀博的資格。
表面上看這樣是對學生的淘汰,實際上也起到了保護學生的作用,因為不具有資質的學生強行繼續讀博對於個人發展弊大於利。
2.Rotation,即輪轉制度。部分學校對於直博第一年的學生不指定導師,而是讓其在本系內多個實驗室短期學習,進而根據導師和學生的雙向意願確定師生關係。(這個制度引進到國內來估計90%以上的導師都要炸毛)
3.轉學與轉導師制度。這相當於給導師的行為設了一道底線,如果觸及底線就會面臨無人可用的問題。
4.確認碩士學位制度。個人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一條。美國大學一般的規則是,直博生讀滿2年後可以直接申請碩士學位,通過考核後即可授予碩士學位,然後學生可以自行選擇繼續攻讀或是畢業離校。反觀國內,北京某高校的規定是直博生必須到第4年才能進入確認碩士學位流程,包括選題報告、中期考核和答辯等環節。也就是說,在國內如果選擇拿碩士學位走人,至少也要花費4年以上的時間。
所以,只能說在國內直博的各位請保重。
(至於為什麼不建立完善的退出機制,你們都懂的。)


我覺得 @啊邦同學過份發揮了。這個問題本身也不太好。使我尤其困惑的是學校是如何「連哄帶騙」地要錄取直博生?我翻了一下問題記錄,最初的問題補充如下,其實我看了這個問題補充,還是沒明白到底是什麼一個做法:

保研時很多情況是學校對來的學生進行面試排名,前幾名自由選擇,後幾名只能直博。這跟我們印象中對博士這類人才的要求不一致啊,讀博的不應該是相比更優秀的人(那些排名更靠前的)嗎?學生逃避讀博可以理解,難道學校也是作死不惜敗壞自己名聲嗎?

如果我理解得沒錯,這的確是不合理的做法。當然,「合理」的哲學定義也有很多種,如果「存在即合理」,那這也「合理」得很。我覺得也不應該過份吐槽。

在一個正常的社會,願意讀博士的人肯定是極少數。我覺得這跟「讀書無用論」的問題無關,因為如果討論到「讀博士」,本來就已經很難討論什麼「有用性」了。經常聽說的,想評價社會文化程度看高等教育普及率,那談的是本科和專科,以及廣義的「高中後教育」。因為本科教育仍然是常識性質,而且大學生活也是對青年的人格進行塑造的環境,是仍然有普及意義的教育;專科人纔則是應對現代社會分工細化,直接跟社會的現代化程度掛鉤。但是科學研究需要天賦和興趣,也需要消耗極大的資源,本來就只能支持少數符合條件的人來做。如果一個社會連遍地是博士,遍地是教授,就是畸形的。我覺得這已經足夠回答為什麼大多數學生不想讀博士了,不需要扯到社會上對博士生群體的嘲諷。

既然本來不需要那麼多坑,供不應求則說明坑太多了。我確實一直認為做科研的人太多,科研行業建制太龐大。有很多研究課題沒必要做,但因為有編製,人進來了,就得做事;又因為有撥款,想做點事也有資源,因此也就算一個了。當然,過於理想的觀點是,讓少數幾個有天賦又願意乾的人把那幾個少數難題攻一攻就行了。但怎樣發現有天賦又願意乾的人?那也需要有一個龐大的基數。所以,事實上,多出來的坑,其實都是那些個基數,是人家的分母。我想,大多數科研工作者應該要看到這個現實。類似地,名校更不缺生源,也不需要用這種方式來保證博士生源,名教授課題組也類似。

「保研」有一點別忘了。一般高檔的大學的學生不會去低檔大學讀研,所以任何大學的生源中,最好的就是本校生源以及少量同級別學校的考生(後者很少,因為人家留本校跟來你校差不多;或者說如果在本校拼不到保研的,對同級別學校來說也相當於差一點的生源了)。所有學校的學生都想去更好的學校讀研,所以保研只是一個學校留下本校生源的重要途徑。如果從這個角度說,甚至都還不用涉及我們整個社會博士生原是否供不應求。這只是存在於每一所學校校內的矛盾,即本校優生要去外校,學校又要留本校優生,才造就的各種做法。不管現在博士生源總體是不是供不應求,各個學校的本校優生都會是稀缺資源。通俗地說吧,就算有100個差校生擠破頭想進來,那區區兩個本校生卻仍然值得花大力氣去保留。所以,學校在保研時的各種做法甚至說明不了什麼「中國科研發展需要」。

至於社會經濟生活水平,就扯得太遠了。因為既然博士生培養不是普及教育,不是福利,「窮人讀不起」不是什麼悲哀的事。或者說,有很多學生覺得把學歷換成銀子實在,這很正常,挺好的,也不是什麼悲哀。我不知道這種悲情是從哪裡來的。對於「做科研」這種人多過頭的職業,不必因為誰因客觀條件放棄它而感到悲情。任何職業如果人多過頭的話(除了公務員)必然油水少的。八十年代報告文學把科學渲染成一種為國為民奉獻一生的抱負,但那畢竟是文學。科研在很多人也許腦中有這種「抱負」的色彩,不僅如此看待自己的選擇,還會去要求他人,去批評正在做科研的人沒有這樣或那樣的「抱負」、「枉為」科學家。而他自己,卻苦於家庭等客觀原因,「空有一腔抱負」,聲聲叩問祖國母親,為何讓做著奉獻的人卻吃不上飯,把事情整得好像打過仗的老兵如今只能討飯一樣悲情。我覺得很可笑。倒是需要要稍微糾正一下「有錢人的遊戲」這個描述。衣食無憂本不應該歸入「有錢人」行列。科研只是一個目前人多過頭的行業,跟任何這種情況的行業類似,你想擠進去做,一是要擠得進,二是要衣食無憂。當然,如果你憂衣憂食,你也可以通過把事業做得特別好,脫穎而出而提高收入,因為哪個行業都會把80%的錢給那top20%(這是中國的情況,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經費資助率已經到了把95%給top5%,想想那些個做分母的人),所以也不是完全排斥憂衣憂食的人的。


當年果斷放棄導師手上唯一的直博名額,更多的是對國內學術環境的失望。就算我發了再多的牛逼文章,我永遠也記得老師說的那句:看文獻不要看中國人寫的,我們都知道那是怎麼來的


再次看這個問題,依舊不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
但我想談一談這個問題以外的事情~
*************************************
與他人的比較如何影響我們的選擇。(我考慮的是國內保研的同學,真正的大牛已經出國了~不在此次討論範圍內)

逃避直博的人中,有一半大概連讀博的打算都沒有,他們是要直接工作的,更甚者如果不是有推免名額會直接連碩士都不讀。對於他們我當然保有應有的尊敬,但與其談論這個問題顯然會聽到否定的答案——所以我們應當考慮那些真正願意讀博的人的意見(請注意,我們已經排除了很大一批人)。
在打算讀博的這部分人中,又可以分為打算出國派先讀個研試試派純學術派莫名其妙派
對於打算出國派來說,拒絕直博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有可能比工作派更堅決;
純學術派一般會在國內比較知名的學府找到比較知名的導師,這類導師有可能只帶博士,而且比較值得讀,所以他們是直博最積極的一派;
莫名其妙派就是被逼著選了直博的人,他們或是舍不下名校的光環,或是不敢越過夏令營畫的圈圈,最終莫名其妙的直博,他們也是以後吐槽直博最多的一類;
最後就是先讀個研試試派,這才是人數最多的一派,也是關注這個問題最多的一派,他們足夠聰明,卻不敢規劃未來,他們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也是我們最趨向選擇的一類,他們收穫了穩定,卻也失去了一些機會。
當我們根據他人的選擇來做出自己的判斷時,一定要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又在與什麼樣的人比較,記住小馬過河這個寓言。

最後我想說的是,做這個回答只是希望讓後來人能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不至於因為我之前的描述產生先入為主的印象。歡迎拍磚,讓我進步。


學校的目的是確保生源。
國內無論哪個層次的985學校,它的生源質量永遠是博士低於碩士,碩士低於等於本科。碩士生有本科相關測試的檢驗,從事科研基本是沒問題的。而工作後讀博士的,歲數大的那種,大多數是混學位的,這種人老師push也不方便,其學術產出是有很大疑問的。因此,對於學校和導師而言,學術產出最有保障的就是直博生。年輕,體力好,耐push。
學生的目的是迴避風險,獲得人生最大的投資回報比。
當下中國,是一個風險與機會並存,激流與漩渦並存的時代。這樣一個年代,在書桌前讀書,是回報率很低的行為。我不止一次的看到,一個985的博士苦讀之後,其回報不如一個三流學校畢業的本科生上了幾年it培訓班然後工作幾年的大。


根據我2014-2016年三年對我校選聘博士畢業生的篩查,能夠被高校教師科研崗錄取的應屆博士畢業生,139人里有91人都是「直博」的,佔到了全部應屆畢業生的65%。

所以,絕不存在「大多數」學生對直博敬而言之的情況。對於想要畢業後留在高校工作的碩士而言,「直博」永遠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不但可以節省至少一年的時間,而且最大限度的縮短了碩士和博士之間的適應期,能夠讓自己更有效率的進行科研和論文的寫作,爭取早日畢業。


從教授角度講,為了盡量多產出學術成果,如果錄取一個碩士,那麼灌注了兩年的心血培養出來的學生,第三年卻停止手頭工作忙於畢業找工作去了,那麼投入產出比遠遠大於培養兩年後連續產出兩到三年的直博學生。

從學生角度講,如果想找工作,那麼讀碩士將比讀博士多賺兩年錢,顯然讀碩士是個更好的選擇;如果真心想讀完博士,那麼肯定是想在學術上有所造詣,那麼對於國內非牛校中的非大牛導師而言,在國內讀完碩士再申請國外PhD項目比在國內直博更值得選擇。


我讀碩期間也面臨這種選擇。我的情況是,985本科,英語好,做事認真,後來發了一篇A。所以導師一直慫恿我轉博。我思來想去,後來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放棄讀博。一個最直接的理由是,以讀博到博後再到青年教師這段最艱苦的時間來看,那種付出程度在公司里完全可以創造更大的利益和成功。


不直博或者說不碩博連讀,根本原因是因為窮和不能耗得起兩三年時間。讀碩期間,老師多次提到碩博連讀。
想想自己囊中羞澀和年紀原因,最終還是沒有選擇碩博連讀。
至於學校連哄帶騙讓學生直博真的是因為博士能做出來的貢獻遠大於小碩。本人大四下學期進實驗室,研一上學期發ei文章。到碩士畢業要走的時候自己才感覺對自己的研究方向有理解,而且能夠比較快速理解老師的意思,有一定能力做出一些項目。但是要走了,走的時候留下很多未完成項目留給師弟師妹。臨走前一天把模型,文章初稿給了師妹,並告知如何繼續做下去。老師很無奈。自己覺得如果能多待一年,手頭上這些東西應該能弄完。(這不是自己誇自己有多牛逼,花了兩三年時間研究自己的方向,多少是已經入門,可以獨立研究。)老師有時候半開玩笑說讓我延期畢業,做完手頭的活再走。
想想自己剛進實驗室,老師手把手教,花費了大量時間在自己身上,有時候糾正我一個概念能用兩三個小時,現在自己差不多會了,就該走了。這對老師來說的確算是一種損失吧!她投入那麼多精力,我成長了,翅膀硬了就自己走了。想想她應該挺傷心。


窮碩傻博。
這句話我十幾年前沒畢業時就聽過了。
當然,這裡的碩士博士都是指脫產的,在職不算。
直博嗎,就是趁你沒明白窮碩傻博這句話之前,儘快把你收進來。

呵呵,建議後輩們,一定要謹記,本科畢業,如果有好工作的話,就立刻去,碩士畢業有好工作的話,也立刻去。

碩士,博士什麼的,不用著急,你有好工作後,在職讀就是了,妥妥的,文憑和脫產讀的也沒有區別。

當然,家裡有錢的,當我沒說。

補充一點,如果跟的導師是大牛,而且這大牛口碑不錯,對學生負責,那麼又另當別論,還是值得衝過去挨幾年的,但是,這種幾率實在不高,看人品吧。


樓主也是在糾結是否直博嗎?
我今年大四,剛剛把保研的事情確定下來。當時拿著保研名額,對於直博很是糾結;即使現在也還是有一絲擔心。這些糾結和擔心完全是來自於社會,比如同樣大的玩伴都工作好久年了、有高中同學都結婚了甚至有小孩了,自己還處於不確定狀態、是否能夠拿到學位證順利畢業等等問題。其中主要是結婚這一大問題讓我心神不寧。拋開這些,就我個人來說,其實挺喜歡科研這條路的,以後也想在大學等科研院所工作。
當初糾結來糾結去,最終選擇了直博這條路。一方面自己喜歡學校,不喜歡朝九晚五坐辦公室那種壓力的氛圍;另一方面,父母親戚全部大力支持我直博。
就這樣,我搭上了這條賊船。


你們說的大部分都是指理工科。如果是文科,根本就不是這樣!根本就不鼓勵直博。
理工科的導師有大項目,大課題。那麼,從新人開始帶,帶到進實驗室順手了,碩士博士又跑了。很麻煩。或者本來就是五年左右的項目,也是一直做比較好。。
我是純文的文科的博士,大部分導師和學校是不願意直博的。。因為文科沒錢,大部分導師沒有長期的經費項目。文科項目一般是三四年,而且幾萬元根本養不起博士。所以,文科導師還是教學任務為主,能夠幫助做課題的博士只是少部分。所以,沒錢,沒大課題,一般都趕緊轟學生走了。
對於文科學生來說,多走走,多接觸不同風格的學術環境,也比做課題來的有用。對於老師來說,如果碩士繼續報考讀博也行,但沒有直博的必要。更關鍵的是,文科學生的變化也大,入門之後,台階在門裡面(郭德綱說的嘛。),所以碩士的時候也看不出來誰是好苗子。甚至我身邊大學碩士特優秀的學生,六七年畢不了業的博士有的是。


本來一腔熱情要讀博搞科研的,碩士階段見到了太多毀三觀的事情,很多老實做科研的師兄師姐被導師折磨的不成樣子,全課題組已經畢業的學生沒有一個能聯繫上的,都恨透了這個爛地方,你說怎麼可能碩博連讀呢?
大老闆為了當上院士,隔三差五請各路院士專家來做報告,並支付高額費用,所有學生老師都要停下手頭的工作去捧場;小老闆一個人看十幾二十個博士碩士,看不過來就讓自己的老婆過來給我們考勤,早晚簽到,每周上政治課,表現不好的按日扣除國家補助外的100元獎金,精確到元;學生多,實驗幾乎沒有指導,捨不得出材料錢,還要每周出大量實驗數據,不管多爛的文章都要衝高檔次,有science 拒了投prl ,被拒七八輪,最後只能中jap的。。。太多太多,時間長了見的多了,作為一個正直的人,我除了逃離貴圈還能幹嘛?


沒感覺招收直博生需要連哄帶騙的,我本科是一個末流211,都沒有招收直博生的資格。我的經歷是直博都是頂尖的院校,頂尖的導師,所以非常搶手。所以我當時都沒得到直博,選擇了推免碩士,到時候轉碩博連讀的策略。目前決定不繼續讀博,則是後話了。至於不喜歡科研基本上也不現實,因為現在想拿到保送名額,基本上不可能不弄個大學生創新型實驗項目的,等於本科階段就參與了科研,如果不喜歡的人也不會選擇保研吧。至於國內高校要求出國經歷,我現在發現其實很容易的,自己考個語言,之後全額獎學金或者走公派出國,都是比較輕鬆的事情,基本上就是花別人的錢給自己辦事。

上邊很多人提到待遇問題的,這個東西國內看來還真是差別很大,但是也想說,現在國內的頂尖高校,待遇絕對不算窮。我的研究組正常的花銷一個博士畢業可以在瀋陽支付房子的首付,招生簡章瀋陽自動化所比我這裡還高,上海科技大學的待遇也是比我這裡高的。當然也有學校發的工資比較少的,大家報考的時候注意一下就是了。

目前的問題可能大家覺得談錢傷感情,所以在選擇導師的時候都沒有和導師談論待遇的問題。我倒更覺得現在是我當年連哄帶騙把導師坑了,不過導師倒是大度,該發工資照發,催著我趕緊畢業。現在看各種讀研期間的悲劇,都是源自於把導師當作了父母,言聽計從,沒有自己的規劃導致的。

其實很多時候並不需要把感情加到事情中,以員工和老闆的關係處理這段關係也完全沒有問題,學生需要導師的科研資源,同時回報給導師研究成果,導師弄個KPI考核一下發工資,處理好了師生髮展到父子的感情,處理不好也可以避免最壞的結果。

有想法就立刻動手才是正道,現在的政策還是略微偏向學生的,畢竟導師佔優勢,學生是弱勢的,學校的未來還需要學生的成果,沒有學校會出偏嚮導師的政策,那樣屬於竭澤而漁,把當前學生的價值壓榨乾凈,但是未來就不會有學生報考,最終會走向衰落。


我就是直博生啊。。。。
今年的推免政策變了,直博生是在獲得推免資格的學生中擇優選的。我是不怕直博的,我喜歡科研,註定會搞科研,也相信畢業是毫無問題的,能5年拿到博士學位還是蠻好的,而且待遇比碩士好,至少自己花夠了,權衡利弊之後,果斷在本院19個直博生名額中搶到一席。

另:我們專業保研的8人中5人選擇直博~


個人認為,在生物醫學這個領域,以後國內的大趨勢是取消碩士生招生,改為只有博士生招生。但是博士生的淘汰和分流機制會更加完善,碩士學位會慢慢演變為淘汰和分流的一個渠道。

目前高校的做法說不上「連哄帶騙」,對於一些基礎一般的學生來說也沒有連哄帶騙的必要,然而針對一些科研素質不錯、只是仍然在與內心爭吵的孩子,給一些「建議」而已,現在在國內找個做科研的好苗子多不容易。。國內的學生面對老師的時候都比較弱勢,不敢去拒絕,其實不想讀拒絕就是了。

--------------------------補充----------------------------------------------
看到樓上有個回答說現在國內高校直博生制度問題,我回答一下。
………………國內直博的核心問題是沒有完善的退出機制。……
真實情況是,有這樣的退出機制,只是很少人去走而已。不選擇退出的原因很多,不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不知道退出之後幹嘛等等。其實機制很好引進,但是文化很難適應。


10.18補充:然而即使引進了也有相應問題。雖然分流機制完善,作為一個分流後設置的虛擬學位,美國的碩士學位含金量比國內碩士學位低很多、就業市場對於這樣一個學位的認同度並不高。

另外,分流機制永遠逃避不了科研資源的浪費問題,美國教育機構因分流造成的導師時間成本和科研資源浪費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了。


………………即博士生資格考試。……
國內也有,叫做博士生中期考核,不通過也會被分流或淘汰,但是這樣的人很少很少,一方面導師會覺得自己的博士生被淘汰是因為自己沒教育好blabla所以會拚命幫學生通過,跟上面一樣,也是文化問題。
………………即輪轉制度……
國內也有,真實情況是,很多導師和學生反對輪轉,認為這樣在浪費時間,他們更願意在大四第四年就把意願定下來。
………………確認碩士學位制度。……也就是說,在國內如果選擇拿碩士學位走人,至少也要花費4年以上的時間。………………………………
這是某985高校自2005年開始實施的學籍文件:直接攻博生入學3年以上、提前攻博生轉博後1年以上者,由於各種原因,不宜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但可以達到碩士研究生學業要求的,經本人申請,導師和學院同意、研究生院審批,可以轉為攻讀碩士研究生。

不需要四年,達到碩士學位要求即可。這裡寫的三年是因為該校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習年限是2-3年,按照最長計算的。

所以,國內也沒那麼落後,還是那句話,其實機制很好引進,但是文化很難適應(也可能是與之俱來的一些弊端尚且不能適應),但是相信這是未來的一種趨勢。


看了評論發現自己好幸福,這些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以及否定讀博的人還真不少。既然不確定讀不讀,既然無法看到本科畢業同學已成中堅力量,那還是別讀了。也不同意讀博是富貴人的趨勢,讀博是給予那些真正心底里想讀的人,是屬於真正想將個人價值發揮到最大的人,不謙虛但很真實的承認,自己屬於後者,儘管學渣。


推薦閱讀:

物理學博士生在約會時如何應對女孩的稱讚?
申請國外 PhD,套瓷信應該避免哪些問題?
單戀一個理工男博士,怎麼追!!?

TAG:博士 | 社會 | 大學畢業 | 保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