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從阿波羅到大衛,歐洲傳統雕塑藝術中的男性形象為什麼都生殖器短小且包莖?

去過大英博物館、盧浮宮和烏菲茲博物館等,覺得這是一個普遍現象,是否有文化上的來源或意義?


包皮是上帝贈給靈長類,尤其人類最特殊而且珍貴的禮物,此禮物據信已在靈長類身體上保留了一億年以上,既沒有退化也沒有進化。足見其功能與結構的確歷經了千錘百鍊,卻始終屹立不搖。
祖先在叢林里奔跑,沒褲子,包皮保護龜頭,以免被樹枝劃傷。
雕塑藝術中,沒勃起,當然看起來不大。 包皮裹著龜頭,是正常狀態,雕塑沒法翻, 你怎麼知道包莖? 包莖是口小翻不起來。 看雕塑看不出口小不小的。
歐洲本來一直都不割包皮的。
割包皮的是猶太和伊斯蘭。 非洲有的 男女都有割禮。
後來一段時期美國也割,現在少了。

以下我們列舉包皮的17項功能,並依其重要性按次序進行排列。

A:性生活
一、 增加性愉悅。系帶處的感覺特別敏銳。
二、 在性交或自慰時,包皮內外板皮膚處於滑動狀態,有著令人舒服的「滾動」感(rolling bearing)。
三、 因包皮內外板自身有滑動,減輕了對陰道壁的摩擦力,可避免性交疼痛。
四、 富裕的包皮可刺激伴侶生殖器,獲得暢快。
五、 勃起時,提供因陰莖伸長所需的皮膚,避免束縛感。
六、 包皮可以儲存「費洛蒙(pheromone)」,且在性喚起時釋出,充分調動伴侶的情慾。
七、 包皮可儲存自然的潤滑液(射精前液),在性興奮時釋出,性生活時起到潤滑作用。
八、 性喚起時使龜頭成為視覺刺激焦點。
九、 為精液提供一個暫時的容器,以減少在陰道壁上的耗損。

B:保護
十、 保護龜頭,避免龜頭皮膚過度角質化,保持鬆軟濕潤。
十一、保護「薄皮」的龜頭(thin-skinned glans),使其免於受傷。
十二、保護龜頭的神經,避免勃起功能受損。
十三、在孩童時,保護尿道口,免於污染或尿道感染。
十四、包皮分泌物中本來就有抗菌的成分,其中比較明確的就有溶菌酶,可發揮殺滅抑制病菌的作用。
十五、保護無色素的龜頭,以免晒傷。
十六、保護血流供應本就不足的龜頭,以免凍傷。(還記得Sir Ranulph Fiennes跨越北極區時龜頭被凍傷的事情嗎?)

C:其它
十七、提供皮膚,供重建矯形手術使用。(如尿道下裂,眼瞼燒傷)


以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琪羅的大衛雕像來舉例。解釋①延續古希臘審美的肌肉和線條才是重點。大衛的手和頭比例要大很多,以突顯他智慧和力量,而丁丁只是證明性別,也就沒必要雕大咯。 解釋②,看大衛時是仰視,丁丁太大,就會變成一臉尷尬…… 解釋③大衛準備打戰, 要確保腦部和骨骼肌有血液供應 。沒有過多的血液給到丁丁,當然不會大了。


推薦一本書《男根文化史》


推薦閱讀:

玻璃鋼雕塑製作過程?
為什麼那麼多藝術家喜歡塑大衛像?

TAG:藝術 | 男性 | 古希臘 | 文藝復興 | 雕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