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里的夏洛克算是一個悲劇人物嗎?


被人瞧不起,忍受壓迫和屈辱,被女兒背叛,省吃儉用錢卻被女兒和她男人偷去揮霍,,錢借給安東尼奧沒的還人還不履行約定,最後還被判有罪沒收財產,被人欺負,被人算計,沒有一個人站在他那一邊。可笑的是還要被人說《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喜劇,說每個人都有個美滿的結局,除了那個一心想害人最後害己的夏洛克。夏洛克怎麼你了,是猶太人是他的錯嗎,無路可走去放高利貸是他的錯嗎,一個欺負你侮辱你路上碰見都要朝你吐唾沫你還不能還手的人來跟你借錢,趁機討一點回來怎麼了。傑西卡和羅倫佐偷了他的錢去狂歡去揮霍就對嗎,你想揮霍有本事錢自己掙去啊。
沒錯我就是看不慣安東尼奧那一幫人的作風就是同情夏洛克的遭遇不服你來打我呀。


有一個細節很有趣:
在得知Jessica逃走了之後,Shylock提到了一枚戒指(全書中出現了三枚戒指,莎士比亞慣用的巧合),他說那枚戒指是**(抱歉,手邊沒有書,記不得名字了,只提到過一次;回頭再補)在他還是一個單身漢的時候送給他的。不難推斷,這個送戒指的人就是他的妻子,Jessica的母親。
無疑Jessica的母親是已經去世了的,但是shylock卻還留著這枚戒指,戴在了女兒的手上。當得知女兒拿那個換了一隻猴子的時候,勃然大怒。
注意另外一個細節:shylock反覆提到他的money和他的daughter,錢和女兒能夠並列嗎?可以的,按照猶太教(或者說是「新秩序」,莎士比亞活在了新舊交替的時代)的看法。
按照基督教的說法,如我們的主角們對話的時候提到的,錢只是「barren metals」,barren是雙關的,既指出錢的外觀是「灰暗的」,更點明的基督教的傳統觀念:錢是「不孕的」。
而sherlock將錢和女兒並列,因為二者在猶太教的觀念中的確是有共同點的:他們都是可以孕育的,人生人,錢生錢。
一個信奉著錢生錢的人,卻願意將一枚戒指保留多年,不願出售,使其「barren」,shylock真的對待所有人都像對待我們的主角們這樣無情嗎?還是說他也和我們一樣,又不是聖人,為何要像對待自己深愛的人那樣去對待生意場上的人呢?

另一個有趣的細節:
Portia在法庭上說出過一大段極為抽象極其高大上的論辯,來說明「justice」與「mercy」的調和,但是shylock卻不為所動,堅持要「justice」。
sherlock真的這麼無情,完全不懂得「mercy」的意義嗎?
在那段最為經典的對白里,shylock用了一堆小學生都能看明白的意向(血,哭,笑,疼痛,毒藥等等)來表達了自己的內心。這一段和Portia的論述對比鮮明:Portia論述「mercy」,用的是「恩澤」或者「王權」之類的「高雅」辭彙和比喻;Sherlock談到別人對自己和自己的民族的「not mercy」時用的是身體器官和感官。
誰更加動人呢?
誰更明白「mercy」的深意呢?

第三個細節:
Jessica在shylock走了之後,得知Lorenzo來了,計劃私奔的她幹了什麼事情呢?
她先是送去了一箱子錢財,然後人才出現。
兩個用意:
1. 試探Lorenzo究竟是為她還是為她的錢財才和她私奔的。
2. Jessica恐怕也明白,私奔可不是只有愛情就夠了的,錢也很重要呢。
Jessica是一個傻白甜的小女孩被浪漫情懷所驅使而和父親的敵人們成了一夥兒的嗎?
家裡有這樣一個聰明的女兒,作為父親的shylock恐怕也要被算計一把吧?
畢竟在那樣的社會中,做一個基督徒恐怕比做一個猶太人來得容易吧?Jessica明白這個道理嗎?
尤其是當你有錢的時候。

只不過你們看到的故事是以Antonio和Bassanio這個視角來看的,主角畢竟是他們呢。

提醒一下,the merchant of Venice這部劇的原型很有可能來自同時代Marlow的一部劇,莎翁最妙的地方之一就在於,每個角色都不再那麼傳統規矩了,而是都在他/她本來應該有的戲劇位置上「溢出」了那麼一些。


之前在台師大交換時選修了莎士比亞課程,學到威尼斯商人時將本人對其中人物的見解記錄了下來~與大家分享啦:P
--------------------:)-------------------------------------

雖然《威尼斯商人》被定義為喜劇,可是閱讀完後卻讓我感到有點壓抑與悲哀。在這部劇中,不論是聰慧美麗的Portia,兩肋插刀的Antonio還是所謂的「老奸巨猾,愛財吝嗇」的Shylock,雖然各自都有著屬於自己的鮮明特色,性格與標籤,可是細想之後,會對他們感到同情和惋惜。

- Shaylock是個大炮灰

我覺得Shaylock是最讓人憐惜的角色。在文本中,他似乎是一個貪婪殘忍的拜金主義者,但是事實上他是十足的受害者。而且對此他沒有辦法做出改變。 民族矛盾,宗教信仰是導致問題爆發的主要原因。他們由於善於經商,頭腦聰明靈活而受到基督教徒的憎恨和排擠,但這並不是他們的錯。 並且,法庭的審判對他也很不公平。法律講求的是公平公正,可是司法的天平根本就沒有向他傾斜,這場官司註定是失敗的。

Antonio像Shaylock借高利貸,並簽下如不能按時償還便割下一磅肉的契約。最總Shaylock按照契約向Antonio索要一磅肉,雖然聽起來殘忍,但是從法律角度來講,是完全可以執行的。如果一定要絕對公正的話,人們可以請求Sharlock放過Antinio,但是不可以指責他不同意。如果這樣的話,那死刑犯豈不是都應該在臨行前得到赦免,否則這個國家的司法體系就該被罵?欠債還錢,既然簽下契約就應當履行,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Shaylock放過Antonio是人情,不放過他是本分,而人們對Shaylock要求是過分,不公平,不合理的。而法律在這裡也是雙重標準的,這在崇尚法律的西方社會,豈不是諷刺? 再說Portia與Shaylock的對峙,她的機智勇敢化解了Antonio的危機。她指出割一磅肉並不包含血液的重量,以此打敗了Sharlock。可是她的說法其實更偏向於狡辯,她是在鑽空子。我猜想,如果角色反過來,借錢的是Shaylock,而想要割下一磅肉的是Antonio,結局肯定截然相反,這磅肉恐怕已經在人們的叫好聲中割下來了。 真的很好奇,莎士比亞在寫這部作品時,他自己內心的天平究竟是傾向哪邊呢?

- Portia的無奈

在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Portia是一個近乎完美,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富可敵國的形象。文學史上對她的評價通常是理想化的,散發著獨立與理性光輝的,如「她身上寄託著人文主義者對新女性的理想,她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富有生命力的女性人物」。
可是,倘若真的換位思考一下,從一個女生的角度出發,聰明如她,我認為她不會不曾意識到自己光環背後難掩的無奈和悲哀,尤其當她自身作為一個有著獨立和個體意識的女性,在那種情境下,這隻會加重她的悲哀。

首先,在文藝復興時代,人們喊著人文主義,追求自由平等。可是,生活對於Portia,何來自由,又何來平等?她聰明美麗,財產豐厚,出身高貴,可是卻無法自由的決定自己的婚姻。遵照父親遺囑,她必須按照規定,用父親制定好的三個盒子,被動的決定自己丈夫的人選。當然,文學作品裡很仁慈,成全了Portia,使她和中意的Bassanio終成眷屬(否則故事也無法進行了)。可是,倘若是前面幾位選中了呢?她有拒絕的餘地嗎?不僅要與自己無感的陌生人共度餘生,還要共享屬於自己的財產,讓自己的命運和人生像賭注一樣壓在30%的概率之上,對於一位年輕的小姐,未免太過殘忍。
「But this reasoning is not in the fashion to choose mea husband. O me, the word 『choose』! I may neither choose who I would nor refusewho I dislike; so is the will of a living daughter curbed by the will of a deadfather. Is it not hard, Nerissa, that I cannot choose one nor refuse none?」Portia的小小complain,在整部劇無數的話語中顯得微弱而沒有回聲,彷彿小小的漣漪不為人所注意。可是這裡所有的人物,又有誰能能做出回應呢?因為沒有人會能夠意識到這是一種不幸,相反,他們把這當做自然。作為Portia,即使有此感受,恐怕也無從抒發,只能小小自憐一下了。

其次,是她的價值被大打折扣,我覺得有點惋惜。美麗,智慧,富有,是她的三個最主要的特性。在那樣的生活環境中長大的Portia,想必是富有才情, 有思想有主見,精神上比較獨立的有個性的女生。美麗和富有都是客觀而附屬的特質,也是最容易欣賞的,換言之,只要是個正常的男人,都會拜倒在她的美麗和富有之下,這是人的本性。可是智慧不一樣,這個才是她自己本身的真正屬性,而不懂得,不理解的人,永遠也無法真正的欣賞,也自然不會看中。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都渴望找到心靈相通的朋友,而對於婚姻這樣的大事而言,誰不希望能找到精神層面上契合的靈魂伴侶?我想Portia應該是如此吧。可是,仔細回想一下,她愛的Bassanio,從始至終,何時對她的聰慧發出過由衷的讚美?一開始Bassanio對Antonio 提起她的時候說:「In Belmont a lady richlyleft, And she』s fair, and, fairer than that word, Of wondrous virtues.」他看中的,只有rich,fair and virtues, 而忽略掉對於portia而言最重要也是最獨特的特質。
另外此處插一個小片段,當Bassanio在選金銀鉛三個箱子的時候,Portia動了微妙的小心思,通過歌手的歌詞,期望給他暗示。雖然最後Bassanio選中,但貌似歌詞這件事也爛尾了,他似乎並沒有接招。想想真是可氣又好笑,感覺像是開了一個聰明,隱秘又巧妙的玩笑,可是對方直接忽略根本沒有領會。試想,如果這個情節改為Bassanio因為讀懂暗示而選中箱子,會不會浪漫指數暴增?而且更給人「心靈相通,天生一對」的感覺?可是這裡,卻讓我愈發覺得Bassanio這個粗人和Portia其實並不那麼般配。對此,我很困惑,Portia為什麼會看中他呢?難道Portia是外貌協會?亦或者她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只求趁早找一個看的順眼的fine man to marry with?

最後,是那場定情戒指的鬧劇。當Bassanio選中鉛盒子時,Portia對他做了一番深情的表白:「You see me, Lord Bassanio,where I stand…….to wish myself much better, yet for you I would be trebledtwenty times more fair, ten thousand times more rich, that only to stand highin your account. I might in virtues, beauties, livings, friends, Exceed account……letit presage the ruin of your love, and be my vantage to exclaim on you.」
平心而論,Portia配Bassanio真的是綽綽有餘,她已經足夠美麗,足夠富有,足夠有資格。可是她卻願意屈尊,放下自己的驕傲,地位和尊嚴,說這樣一番話,不就是為了表示自己對愛情的忠貞與信任,並希望Bassanio也同樣給她忠貞的愛情,不要辜負她的信任,僅此而已。
當拿到象徵愛情與忠貞的戒指時,Bassanio信誓旦旦的說「But when this ring partsfrom this finger, then parts life from hence. O, then be bold to say Bassanio』sdead.」可是沒過多久,象徵愛情的戒指就被送出去了。雖是出於被迫,可是真的沒有迂迴的餘地了嗎?換個角度想,假如這枚戒指是Bassanio家祖傳的家寶,是她媽媽臨終前送給他的信物,即使是有恩於他的律師刁難,或是Antonio在一旁酸溜溜的煽風點火,他會這麼快的把戒指奉上嗎?還是在Bassanio的心裡,Portia的地位其實並沒有那麼高?
雖然只是一場鬧劇,還是Happy Ending,不知道Portia之後細想時,會不會感覺到有點殘酷和悲哀。

- 欲說還休的Antonio

對於Antonio這個角色,他應該是《威尼斯商人》中的頭號大正派,可是我並不是很喜歡他。我覺得他的出現總是即曖昧又壓抑,醋意滿滿,又愛彰顯自己的高尚,而且總愛說一些不痛不癢的話,把自己陷入委曲求全的情景。
誠然他對朋友夠意思,可是他深愛的Bassanio似乎對他無感,居然還當著他的面誇讚Portia,想必他心裡都已經碎成渣了。但他為了顯示自己對Bassanio的愛,不惜簽下生死契替他籌錢去追求Portia。如果他真的是下定決心心甘情願為自己的愛人默默付出,只要Bassanio幸福他就幸福,那反倒令人敬佩。可是事實相反,他之後總是冷不防的幽幽飄來幾句酸言酸語,既影響Bassanio的判斷,又煽風點火,把Portia視為情敵,挑撥Bassanio與Portia之間的和諧。
我並非說他對Bassanio的感情不真實,而是他的抒發方式我真的不敢恭維。他難道不曾想過,讓Bassanio親眼看到自己為他而死,Bassanio的心理會是多麼難受?如果他真的死了,那麼負罪感和歉疚感會伴隨Bassanio一生,如此一來,Bassanio還怎麼如他所言「好好過生活」? 只能說,他的愛其實是比較自私的愛,他其實是在成全自己而非Bassanio和Portia。

當然,Antonio其實也是很值得同情的。不像現今社會,人們對同性戀情的認知和理解程度已大大提高,甚至能受到法律保護。而對於Antonio而言,他的秘密是不可能被社會主流所接受的,社會道德觀念不允許他的想法實現,所以他只能壓抑自己的感受,從而造成自己難以言說的憂鬱與壓抑,以及內心的糾結。


1.首先講一個概念問題,什麼是悲劇,什麼是喜劇。
在古希臘羅馬時期,悲劇是在神的祭典上演出的戲劇,內容不外乎天上的王或地上的王或二者之間的戰鬥;喜劇是遊行狂歡時上演的粗鄙的戲耍,如果你想分辨悲喜劇演出也很簡單——古希臘羅馬的喜劇演員都會戴上粗大的假陽具。
悲喜劇的定義在當時並沒有像現在這麼泛濫。《羅密歐與朱麗葉》在我們看來絕對是個「悲劇」可它並不是。
《威尼斯商人》很鬧騰,有女扮男裝,有捉弄,有幽默的台詞,沒有英雄人物,在文藝復興時期是典型的喜劇。夏洛克是喜劇中的人物。
2.第二個概念問題,《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的劇本,莎士比亞並不是一個寫小說的。不同的人對劇本會有不同的解讀,正如本·瓊生所言:「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意即對同一個劇本不同的人解讀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莎士比亞本人也是一個導演,所以他的劇本也由自己導演。可以說質疑《威尼斯商人》是喜劇的人只讀過劇本,並沒有看過演出,你可以回憶一下自己看過的喜劇里是否有這樣可憐兮兮的反派人物?切記莎士比亞是一個戲劇家而不只是一個文學家,他的出名是因為他的戲劇作品,並不是靠出版他的劇本給大家看,請相信他的導演能力可以引到你的情感取向。
3.《威尼斯商人》可以再詮釋嗎?可以被解構嗎?可以的,導演的二度創作完全可以把它解構成悲劇,使夏洛克成為悲劇人物,這也是戲劇的魅力所在。
現當代的戲劇導演以解構莎劇為走向一流導演的標誌,如彼得布魯克和中國的林兆華,因為莎劇存在很大的解讀空間。


是一個悲劇人物。
首先,外在所處的社會環境的悲劇。他是一個猶太人,在當時的威尼斯城內,猶太人是不準經商的,所以他們只能靠放高利貸來維持生計,養家糊口。異邦人一直處在一個被統治,相對低下的地位,所以安東尼奧對待夏洛克的態度一直是輕蔑的,總是嘲諷夏洛克。
其次,他本身性格的悲劇。他吝嗇,小氣,女兒傑西卡隨著羅蘭佐私奔了,並且帶走了他的一部分財產。在法庭上,他沒有朋友,迎來的只有謾罵,甚至當他賠完財產後,也與人替他辯解。還有一點很重要,他太相信法律了,對於假法官鮑西所說的話一直相信,都不去翻翻法條以確定真偽,他把法律頂在頭上,視法律為神聖之物,不曾想過利用法律為自己辯解,最後輸得一敗塗地,這是夏洛克的悲劇,亦是整個猶太民族的悲劇。(參考自我的外國文學老師)


他大概是一個悲劇角色吧......最近在學這篇課文.....看文章時總覺得夏洛克其實沒什麼錯但看到語文書和教輔上都說他陰險狡詐,在割肉那個事上還被說是邪惡的一方然後被所謂正義所打敗,差點以為是因為自己三觀不正了.......原來不是啊.......
總之你借錢不還就是你的不對,你有種別問我借,借了欠錢不還就該被處罰......


文中主要講述的是三大主線,很明顯,一是安東尼奧和巴薩尼奧的友情線,而是鮑西婭與巴薩尼奧的愛情線,最後還有夏洛克的復仇線。

先說安東尼奧和巴薩尼奧這對好基友,安東尼奧一個新興資產階級商人,在百度百科中說他是一個寬厚為懷的富商。既然寬厚又為什麼對身為猶太人的夏洛克做出吐他一臉口水這樣在我看來是下作的舉動。他的寬厚是只施捨給他的朋友,親人,對於不信仰基督教的比對待戰俘還要冷漠惡劣。莎士比亞筆下的善良的人有醜惡的嘴臉,深得人性的特點。當然也不能否定,他為了巴薩尼奧向他瞧不起的敵人也就是夏洛克低頭,在最後當地資產階級集團對夏洛克清算的過程中沒有舉刀砍死一心想要殺害他的夏洛克,剝奪他的財產。在為兄弟兩肋插刀後,面對夏洛克步步緊逼他曾絕望地表示,想見到巴薩尼奧一面,並讓巴薩尼奧的妻子知道巴薩尼奧與安東尼奧的偉大友誼。當看到安東尼奧與巴薩尼奧在客廳親吻時,當時就覺得他們的關係已經超越了友誼。百科才知道,原來英國除了鞠躬禮,點頭禮,舉手注目禮,吻手禮,擁抱禮還有個親吻禮,這個親吻禮是上級對下級,朋友,夫妻之間表示親昵,愛撫的禮節。好吧,但是我從來沒有看到《神探夏洛克》裡面有關於夏洛克.福爾摩斯跟約翰.華生有過任何親吻禮的場面,從第一季到第四季,包括其他的英劇。安東尼奧為了朋友可以赴湯蹈火.冒自己的性命去借錢,魯莽和衝動.有時顯得有些愚蠢。安東尼奧明知夏洛克是貪婪的人,並且自己和夏洛克積怨已久,但他仍然不加思索、魯莽地去向夏洛克借錢。當夏洛克提出條件時。安東尼奧接受,這說明了他逆來順受與愚蠢的心態。而巴薩尼奧作為落魄的資產階級,也是重情重義的一條好漢。擔心摯友安東尼奧的安慰與鮑西婭結完婚後去營救他,他年輕瀟洒又帥氣,帶著古典英國男士的紳士風度,也因此獲得鮑西婭的芳心。但是又機智不足,面對夏洛克與鮑西婭扮演的律師答辯的交鋒中,處處處於被動,當然也只能處於被動。

以上

其次是鮑西婭這個我最欣賞的女性,面對眾多的求婚者,全是地位高又多金的貴族階層資產階級,還能堅持自己的真愛。因為迫於無奈才遵循父親的遺志,進行徵婚,本質是一個想要掌握自己命運卻不的屈從父親遺願進而抗爭強勢女性形象。當時英國國王是女性,國王是女的,其他的政治高地位職業大多又男人所佔據。這也可以解釋,鮑西婭女扮男裝律師與夏洛克公堂對質,而不是以女子身份站在政治舞台上。鮑西婭除了是一名女權人文主義者,當然也是一個英國上層社會的很富裕的資產階級女性。鮑西婭的徵婚導致巴薩尼奧向安東尼奧借3000金幣,安東尼奧向夏洛克定下沒有及時歸還割任意一磅肉的契約。對,鮑西婭的婚姻是導火索,安東尼奧的船隊失利才是讓劇情進入的高潮前的鋪墊。對夏洛克審判完又來測試丈夫的真心,索要了定情的戒指,智商情商雙商在線,有點玩弄丈夫的幽默,大男子主義的估計受不了。

以上

當時社會的大部分人都覺得夏洛克的下場是罪有應得。我看到的是資產階級得意洋洋的偽善,對異端的迫害。夏洛克安東尼奧的矛盾,是意識形態的的對立,是經濟利益的衝突。夏洛克是一個備受基督教歧視迫害的猶太人代表的縮影。以下是他的原話「只因為我是一個猶太人。難道猶太人沒有眼睛嗎?難道猶太人沒有五官四肢、沒有知覺、沒有感情、沒有血氣嗎?他不是吃著同樣的食物,同樣的武器可以傷害他,同樣的醫藥可以療治他,冬天同樣會冷,夏天同樣會熱,就像一個基督徒一樣嗎?你們要是用刀劍刺我們,我們不是也會出血的嗎?你們要是搔我們的癢,我們不是也會笑起來的嗎?你們要是用毒藥謀害我們,我們不是也會死的嗎?那麼要是你們欺侮了我們,我們難道不會復仇嗎?要是在別的地方我們都跟你們一樣,那麼在這一點上也是彼此相同的」

首先猶太人不信奉身為猶太人耶穌創造的基督教,而迫害猶太人的基督徒們卻信仰著耶和華,我們也知道,《聖經》的核心內容之一便是博愛,既然博愛,就應該奉行信仰自由政策,即使不能從政治權利上實行該政策,也不該如此鄙視善於冒險賺大錢的放高利貸的猶太人吧。所以在當時的社會上,夏洛克就是一個站在弱勢群體的一個強者,猶太人出門戴紅帽以區別身份,終究是賤人的身份,但他又是靠高利貸獲得財富的土豪,這種土豪放到現在也不是我們可以爬到的高度。在意識形態對立衝突下,夏洛克割肉不能流血以及其他種種針對猶太人不平等條約的理由讓讓當地財產集團,安東尼奧等人剝奪了全部家產,還被迫信仰基督教。信仰都沒了,在我看來,跟鹹魚沒甚區別,不如死了算了。

其次說夏洛克是個商人,對僕人吝嗇,逼跑了僕人的。這僕人最後還能跟著別的主子,是不是反骨仔我倒不知道,既然能跟別人那就說明他不是奴隸,應該是簽訂合同或者契約的僕人。還有就是他的女兒了,我要是有這樣的吃裡扒外白眼狼的不孝女兒,一頭撞死的算了。為了保護女兒,禁止跟信仰基督徒的的帥小伙走一起,父親的角度是對的,我是為了保護你。在女兒看來就不對,你憑什麼管我喜歡誰,當然不對,非得攜帶父親的錢財跟別的男人私奔就很對嗎?天知道那野男人是不是覬覦他老丈人的財產,才追求的你。大雨滂沱的夜晚,一個可憐的老父親徹夜哭嚎,我覺得是挺揪心的。

再就是復仇的合法性,放高利貸沒收你安東尼奧利息而是以安東尼奧身上一磅肉作條件,兩個人都是賭徒,都在賭安東尼奧的船隊是否一個月內凱旋,如果凱旋,那就白借你三千金幣一個月,面對我的好你就燒高香吧,如果沒有,你就賭輸了,我要你小命。而安東尼奧也同意了,兩個心知肚明。

以上

所以,我覺得老頭子夏洛克是值得同情的悲劇人物,真的很悲,不應該被列為莎士比亞四大喜劇之一,當時的社會主流價值觀來說是喜劇,壞人猶太人夏洛克偷雞不成蝕把米,之後約定成俗下來,就定了喜劇的調子,本人很同情他。其實不難想像,把當時的情景套用在我們現在這個社會,舉個例子,假如阿里巴巴的馬雲是個放個高利貸的並且大部分微博博友們人對他抱有敵意,結果他女兒跟別的野男人跑了,家產被國家分了,想想吧,對於微博的大多數來說,這真的是喜劇!放到現實上,馬雲爸爸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街頭上深夜痛哭,難道不值得同情嗎,所以啊,完全站隊夏洛克。

以上


威尼斯商人,他是猶太人,沒有祖國,很重視錢財。因為國家不保護他,把他當外人,只有財富和知識屬於他自己。 問大家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家向你借錢,不還,要割一磅肉。你們能不能想像他真的要你一磅肉嗎,又不是豬,豬還可以買錢。為什麼?為什麼要訂這麼嚴苛、變態的規定。 之前有沒有人問他借錢 有 之前向他借錢的人有沒有還錢 沒有 一次沒還錢,說下次還一倍。兩次沒還三次沒還 我要割你一磅肉!我要割你一磅肉!你們欺負我,欠我錢不還,你們欺負我!對,沒錯,我有錢我是商人。你們向我借錢的時候禮禮貌貌、卑躬屈膝、求我幫你們忙。我說好沒有問題,要還的。可是最後的結局,就算我割你一磅肉,你還是沒還我錢啊! 誰是壞人,誰被欺負,誰貪婪。你那個年輕漂亮的妻子,那些同情你的陪審團和法官。現在是他欠我錢啊,他說他要還的,他答應的,這個約不是我訂的,是他簽的,他同意的,他說不還割他一磅肉的。好了,現在我錢沒有肉也沒有了。 原文來自寶島辯魂黃執中的講座


高利貸是什麼情況呢?
我幹嘛要借給你,不想被割肉就不要接受啊。


挺悲劇的,我覺得夏洛克沒什麼不好,那幾個貴族才是壞到骨子裡頭
我要是夏洛克就割你一磅肉,大不了老子跟你拼了,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看看我們的中學教科書上是怎麼說的吧,哦,還有那標準答案。


判斷一個角色是否喜劇或悲劇角色不在於這個劇本身,而在於這個角色是否承載了喜劇或悲劇元素。李爾王是一個經典悲劇,裡面還是有喜劇角色。威尼斯商人雖然是一個喜劇,但是夏洛克在裡面沒有任何喜劇人物或者說丑角的台詞,所以不是一個喜劇角色。可以用溫莎的風流娘們兒來做對比:該劇是一個喜劇,福斯塔夫作為裡面的主角承載了大部分喜劇台詞和喜劇場景,是一個典型的喜劇中的喜劇角色。而夏洛克不是,從他的角度來看,所有的事件和台詞都具有悲劇特徵,所以是個喜劇中的悲劇人物。


是!
就所學知識,在十六世紀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契約是高度自由,在當時的人們並沒有認識到契約的有效要件是不傷害身體健康的設定下,夏洛特簽訂了契約,預知法律可以保護他的權益,但結果對方以詭辯的方式破壞了應有的正義,可以說夏洛特維護信仰他所在時期的法律,結果成為了殉難者。
【看了德國耶林先生的為權利鬥爭,我在他觀點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理解,寫出以上理由。】


真是尷尬 這篇文章竟然還在宣揚安東尼奧那群人有多高尚吧啦吧啦。放高利貸的人雖然說不上有多好 但是借高利貸的人別人卻是沒有比你借錢 符合法律範圍內的經營方式 卻有一群聖母婊出來bb。如果當初還不起 就不要借 借了錢 就請按契約辦事。就因為是猶太人 所以在文中被設定為一個陰險的壞角色 真是 蠻可憐的。


在錢與恨中掙扎,你說悲劇不悲劇?人生最大的悲劇就是活不出自己,在別人的陰影下吧。


對不起,有的人是可以踐踏法律的。


想起了一句話『如果你無法改變世界,那隻能改變自己適應世界』

在書中的世界,這樣的事情無比正常 正義和邪惡 美麗與醜陋對比很鮮明。
除了對本書的解讀之外,更需要警惕的是多看看世界,別被當下所為的真理、道義蒙住認知。


推薦閱讀:

《麥克白》中女巫關於「班柯的子孫將成為國王」的預言為什麼沒有實現?
講到莎士比亞,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紙牌屋》中運用了哪些莎士比亞元素?
為什麼莎士比亞的文學地位這麼高?

TAG:文學 | 戲劇 | 威廉·莎士比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