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的漫畫電影如此突出個人英雄主義,而其他地區的漫畫則不多見?這有什麼樣的社會基礎嗎?

這裡補充下,美國電影漫畫裡面的大多是超能力的英雄,而其他地方卻不多見


1954年的時候,一位叫Fredric Wertham的(我沒記錯的話好像是個心理學專家)寫了一本書,叫做《Seduction of the Innocent》,裡面狠狠批判了漫畫的種種罪惡,什麼誘導青少年犯罪之類,在當時社會保守的美國掀起了軒然大波,家長們開始大規模抵制甚至焚燒漫畫。

國會最終召開了一個聽證會,漫畫公司反駁不力,反響愈加糟糕,接下來更是悲慘:漫畫行業不得不自己組織了一個審查協會,開始審查所有「不健康」的內容。當一個文化產業開始自我審查,結果自然是徹底的悲劇,此後美國的所有恐怖、犯罪等漫畫流派都大受打擊,一蹶不振,超級英雄漫畫在審查下也被迫束手束腳,全都成了超級英雄打外星怪獸的幼稚故事,但比起其他奄奄一息的流派來說,還算勉強存活,結果就導致了美國漫畫超級英雄一家獨大的局面。

這個局面直到後來社會保守勢力漸弱,審查制度放寬,再到歐洲漫畫興起和「不列顛入侵」(喜歡搖滾的同學大概知道,在美國搖滾史上也有這麼一個東西),漸漸地有了改善,如今其他風格的漫畫在美國也有各自的地盤,不過超級英雄漫畫長時間培養起來根深蒂固的粉絲團體還是佔了主流。

歸納起來就是,當年有個叫獸,帶動全國搞和諧,把其他風格漫畫都和諧光了,就剩超級英雄漫畫一根獨苗了好長一段時間……我感覺上面很多分析的都是自說自話,根本沒研究過美國漫畫就長篇大論……當然什麼美國人制度特點文化特色可能是一個原因,不過絕對不是直接原因,在美國看漫畫的人並不多,很多人都不看漫畫的,從漫畫分析什麼國民性格我個人覺得是比較不靠譜的一件事情。


回答後半個問題:
其實中國也強調個人英雄主義。
只是不在漫畫里,而在武俠小說里!
打通了任督二脈、練就九陰真經、葵花寶典,飛檐走壁、刀槍不入、以一敵百,這難道不是超能力?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難道不是超級英雄?
只是以漫畫為載體的少。

另外引申一下:
我們一直以來有一些關於中西文化差異的定論,例如西方比中國更強調個人英雄主義,但是事實真是這樣么?很有可能,我們摸到的僅僅是大象的一條腿而已。三皇五帝不是英雄么?三國里都在講些什麼人?西遊記?...

中國和美國/西方都有著自己的個人英雄主義。


超人是全人類的夢想,不光美國人。其實金庸小說里的那些內力深厚的人,不就是一種超人嗎?歐陽鋒被封在冰里三個時辰不死,蕭峰三兄弟於千軍萬馬中擒拿遼帝,蜘蛛俠都未必有這麼強的能力。再如鄭淵潔的童話,日本的哆啦A夢,等等等等,都是超人迷戀的癥狀。

可以討論的倒是,中美的超人迷戀有什麼不同?

我覺得最主要的表現是,美國人由於其新教傳統,有著強烈的救世主情節,所以太多太多的電影里,超人的結局都是救世榮歸;而中國人遠沒那麼天真。

中國人的傳統價值觀,或者是避世的,或是相信「自然」,即認為世界有其自己的運行規律,個人改變不了也不應該讓它改變。所以,中國人超人,如金庸群俠,奮鬥到最後的結局,大多是退隱山林。袁承志如是,韋小寶也如是,郭大俠和蕭大俠沒這樣做,結局就是個死。


個人以為,所謂個人英雄主義,從本質上說,是出自人心中的恐懼感。個人在面對自然界、面對社會時生出的渺小感和無力感。人要生存就要壯大自己,跨越個人極限,追求力量(知識也是一種力量)。遠古先人對強力人物的崇拜見於各民族的神話和史詩中——如《伊利亞特》《奧德賽》《格薩爾王傳》等。

隨著農耕文明的發展,知識階層在承襲遠古神話的基礎上,建立了各宗教的體系。宗教通過宣傳神跡,給人以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耶穌分餅的神跡、復活的神跡等等。此時代的個人英雄主義,在文學作品中也有很多生動的描寫,《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小說里有很多。

隨著工業文明的興起,宗教信仰被弱化,取而代之是科學觀念,科學家們不斷求索宇宙的奧秘,並希望藉此找到更強大的、征服自然的力量。這一時代的個人英雄主義,通過科技手段展現(電影、電視劇),故事的內容也多與科技有關(超人、蜘蛛俠等)。

個人英雄主義,作為一種文學題材,是為消解人類內心對於現實的恐懼感,滿足對力量的渴望。它以激動人心的劇情、強烈的時代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平凡的人。或許隨著時代的進步而轉換面孔,卻似乎永遠不會褪色。因此它必將是人類文明當中一個永恆的話題。


美國漫畫(comics)裡面的超級英雄(superheroes)可以看出不同的西方文化:

源於西方神話:這些超級英雄和西方古代神話裡面的英雄相似(例如:希臘、羅馬、埃及和希伯來、北歐)。比如說:希臘神話奧林匹斯的眾神和半神半人(demigod)有一定相似之處:不死之身,獨特超級能力,致命弱點,強悍不死對手的永恆抗爭。不過希臘神話里悲情人物較多,美國英雄總是能夠有美好的結局。

象徵美國理想:美國超級英雄是在美國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時代崛起,在二戰時期發揚光大,正好是美國進入全盛時期的時候。所以從漫畫中正可以看到在美國崛起時的美國理想:

  • 資本主義的美國夢 -- 很多超級英雄在真實世界裡都是大富豪(例如蝙蝠俠、X-Men的教授等)。無論是否大富豪,他們都開著夢幻車,住在豪宅,被美麗女郎愛慕。
  • 自由民主平等的理想 -- 美國人深信自己的立國理想可以從惡魔手中拯救世界。這些惡魔希望征服世界,奴役人民;而美國希望拯救世界,帶來自由民主平等。當然,最終證明邪不勝正。
  • 崛起大國的自我期許 -- 蜘蛛俠的著名座右銘代表了美國給自己的期許:權力越大,責任越大(with greater power comes greater responsibility)多次被美國政治家引用。

體現美國社會現象

  • 美國需要假想敵 -- 二戰時期納粹就是這個「惡魔」,夢想統治世界,剝奪人們的自由,和漫畫裡面的惡魔一樣(Lex Luther, Magneto, Joker)。而當時崛起的Superman、Batman、還有愛國主義起名的Captain American則代表著美國。二戰之後,納粹被消滅,蘇聯成為假想敵。蘇聯分解後,基地組織就成為美國的假想敵。在漫畫里也一樣,有些惡魔會死而復生,有些新的更強大的惡魔會誕生。沒有Magneto, Joker就無法體現超級英雄的偉大,沒有納粹基地也無法體現美國的偉大。
  • 被誤解 -- 美國人看到那些「被保護」、「被拯救」國家(阿富汗、伊拉克)的子民並不一定感謝美國,同樣地,這些超級英雄也常看到他們保護的市民對他們誤解,甚至醜化。
  • 60年代的年輕不完美 -- 蜘蛛俠是60年代美國成為超級大國後才崛起的超級英雄,從他身上可以看到60年代美國對自己的認知:一個年輕、強大,但是有很多問題的巨人。蜘蛛俠孤僻、不自信、憂鬱等,反映了當時美國的社會問題:反戰、嬉皮、吸毒、自我中心、不關注國事等社會問題。
  • 70年代後的種族男女平等 -- 隨著美國的civil movement,爭取男女平等、種族平等,我們也看到了女性superhero、黑人superhero、印第安superhero、亞裔的superhero。就和在社會上一樣,他們更多地象徵種族男女平等,期望著傳遞這個信息給社會。而實際上,他們還只是二流superhero,就像在社會上一樣。

大多數美國人都深深地相信這些美國理想(無論是民主、自由、平等、資本主義等),因此作者編劇很自然地把這些理想融入電影圖書,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讀者和觀眾。這樣來引導群眾比政府宣傳有效多了。


美國的漫畫英雄有三大特色:

一、多半是移民。(外星移民,隱姓埋面,改頭換面在地球社會存活)

二、英雄,總會向體制靠攏(最終都會加入超人組織,或是成為政府的協力者)

二、多半有心理的黑暗面驅使,一直在自我懷疑。(緣自希臘劇劇的悲劇英雄傳統)

對比日本的漫畫英雄,就能看出二者不同了:

一、就是外星人,也不移民(奧特曼是短暫附身)

二、英雄是反體制的,(像假面騎士,以及其它諸多英雄,是大企業的實驗品、脫逃)

三、拯救地球同時,也會破壞地球(原爆受害者的幻想),但,對後果無動於衷。


我覺得 yol 說得不錯,我認為這幾個特點的內在邏輯是這樣的:

題目中指的漫畫是二十世紀上半頁出現,逐漸成熟的。

漫畫在這時期還是屬於通俗讀物,面向對像是青少年。

青少年這個消費群,就是美國高中生(14-18歲),是大消條時期才開始出現的。以前這個年齡段的人大部分都已經工作了。

所以說青少年讀物也是一種新類型,介於兒童讀物和成人讀物之間的,個人感覺還是偏兒童一點。

既然是兒童讀物,就不會太寫實,所以常是「很久很久以前」,讓孩子明白這是個故事(童話)。

Tolkien 對此有絕佳解釋:Fairy stories are plainly not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possibility, but with desirability.

青少年讀物不能太童話了,因為讀者年齡要大些了,所以往往是現實的背景,但如天外飛仙般的超人英雄這樣的角色,就像童話故事裡的龍,可以明確的告訴小讀者,這是一個故事,盡情享受吧,符合少兒讀物的要求。

少兒讀物的另一個特點是正邪分明,有大善大惡。小孩子難掌握細微的差別。所以英雄除惡,替天行道,最容易走紅,以能被當時的道德審查所接受。

最後提一下英雄黑暗面。暴力是惡的,這個,是西方的道德傳統,從希臘神話就開始了,也是基督教文化的主要觀點(別人打你的左臉,就把右臉給他)。沒辦法,但也是能讓角色有意思的地方。


看看美國的歷史,如西部大開發,你就知道他們多麼崇拜個人英雄主義了,因為絕大多數美國人的成長史就是「靠自己」。


移民國家宗族意識和家族觀念比較淡薄,遇到問題沒有大家族式的凝聚力和出頭者。所以弱勢群體就希望有一個為自己出頭的靠山形象。這即使在傳統家庭觀念很強古代中國也有過,宋代的城市發展,和南方的開發也造就了類似的移民環境,老百姓也渴望有幫他們出頭做主的民間代表,所以宋代俠義話本很受歡迎,美國的英雄漫畫也類似於這樣。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看到這個問題後,也一直在想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如果僅僅將其歸納為文化、政治以及社會淺層次現象的原因,總覺得還是顯為偏頗。這也是我所以認為李開復老師的觀點有正確的方面依然略感片面。
  對於這種現象的成因,在思索很久後,與一位曾去過美國並愛好研究美國歷史文化的友人交流,漸漸這個問題的答案開始變得清晰。
  思考之後,決定將個人的想法與朋友分享。我不是要提出「是什麼」或「不是什麼」這種斬釘截鐵的結論,只是想提供一個多角度的思維方式,與大家一起探討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至於究竟是什麼或不是什麼,請大家根據各位朋友的回答,自己做更深入的分析。

  首先,不是只有美國才有英雄主義,就像其他朋友說的,中國、日本、英國、法國、西班牙…都有自己的英雄觀,比如包拯、孫悟空、忍者、威廉·退爾、高盧戰士、佐羅、維京海盜…這根本不是「不多見」,恰是越來越多。在背後的社會文化根源上,是民眾對社會現狀的反思,尤其是,「惡是普遍存在的」

  說超級英雄的設定源於西方神話,這個說法不是很妥當。漫畫作為文化消費品,作者必須從能夠引起讀者興趣的角度入手寫作。西方神話是一種能夠吸引讀者視線的素材,但並不絕對。創作者選擇西方神話作為故事背景,只是一種背景設定方式。比如說第一個超級英雄超人(Superman),最初並不是來自於西方神話而是來自外星文化,甚至不是對外星文化的推崇,反而是對外星文化的恐懼(1938年的廣播劇《火星人入侵地球》就是極好的例子)。之後偵探漫畫社(DC)創作的神奇女俠(Wonder Woman)才是基於希臘神話的故事設定。Marvel也在北歐神話基礎上創作了雷神托爾(Thor),但其主打英雄是人造超級戰士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同樣是基於二戰背景。說所有超級英雄都有好結局,這個說法就更不準確。超級英雄恰恰因為特殊的身份和能力,無法迴避自身矛盾的組合,既不能成為一個普通人而擁有普通人的生活,也不願以超能控制一切成為唯我獨尊的王者,他們只能在眾人的恐懼、愛戴、敵視、不解中擔負自己的孤獨。
  所謂以西方神話為超級英雄故事背景,並不太貼切。

關於美國式超級英雄的出現,個人以為需要補充以下幾點:
1、社會對超能力的曖昧態度
  美國首個超級英雄超人生於二戰前的經濟危機時代。超人首次出場,並非是擁有完美品格的英雄,而是一個超能力惡棍,他在漫畫中所帶給人們的是加劇社會秩序的混亂,而這個「超能人」(邪惡版超人,後來用在平行世界的故事設定中)幾乎沒有死角。當時這個故事並沒有得到好評,尤其是在社會動蕩背景下,除了加深人們對「沒有限制的超能力」的恐懼,不能從社會文化上對當時的人們產生任何慰籍作用。之後主創人員將這個角色改編成一個完美的超級英雄,故事很快得到了社會民眾的喜愛和追捧。從這些方面體現出的,恰恰是社會對「超級能力」的一種曖昧態度。不設限的超級能力可以意味著拯救,也可以意味著毀滅。這與核能擁有「最清潔能源」與「毀滅性武器」雙重特質屬於同樣道理。人們既希望有強大的能力保護自己,同時希望有強大的能力擊敗敵人。與英式的箭俠羅賓漢或西班牙式的劍俠佐羅這種普通英雄相比,超人無疑就像面對常規武器的核彈,而在當時擁有核彈就等於控制了整個戰爭的局面,絕不單是一場戰役。人們更期待的是,超級武力被正確的人正確使用,就如沒有人期待希特勒擁有核彈一樣。最終,超級惡棍變成了超人,他近乎完美的品行,讓身處動蕩社會的人們在文化娛樂領域看到了一絲光明。超人成為當時最著名的虛擬偶像,也成為超能英雄隊伍的「領軍人」。

2、過分自由的美國社會現狀
  美國憲法賦予美國每一個公民享有的自由與權利,也同時導致了社會的自由化。這種自由直接帶來的後果就是,槍可以用來自衛,也可以用來殺人,而憲法同時賦予罪犯的權利,給了罪犯屢犯的可能性。美式的民主在保障公民權利時,不可避免地給了犯罪分子危害他人生命財產安全的機會。這種自由和民主就如同雙刃劍,允許保護與傷害並存。在這種情況下,能力越大帶來的恰恰不是責任越大,而是危害越大。人們需要一個擁有超強自我控制的能力者作為一種希望的象徵,這個符號化的人物,可以在享有自由的同時,堅持維護正義的榮譽感(Code of Honor),尊重並保護他人的尊嚴、自由與生命。作為「符號化代表」超人的產生,滿足了人們對這種榮譽感的需要,並給出「自由」一個新的解釋——自由不是為所欲為,而是有所不為。

3、猶太式的英雄主義情懷
  當然,超級英雄不可能都是猶太人。只是對於一個長期受逼迫限制的民族,他們對於「民族復興」、「民族抗爭」有著自己不同的認知和理解。這不是說只有猶太人是超級英雄寰宇的締造者,而是猶太裔文化工作者們看到了在美國社會新移民的各種處境。但猶太民族很清楚,「英雄不問出處」,正如他們幾千年誦讀的許多先知書的作者,是處在當時社會的各個階層不同支派,從尊貴的王室、祭司到卑微的牧人、農夫。在美國也同樣受到過排擠、逼迫的猶太人,比別人更明白新移民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價值。一句玩笑式的「只有猶太人才會想出『Clark Kent』這樣的名字」,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猶太民族對民族英雄的嚮往。更不排除美國立國的基礎是基督教信仰思想(如@ lands2012 所說的「清教精神」),其體現的社會價值觀比如公正、平等、良善、尊嚴、聖潔、奮鬥、愛心等,與基督教根源猶太教的一些信仰思想,可以說不謀而合。以「救世主」情結作為超級英雄的價值理念,再合適不過。

4、美國司法機構的有所不能
  看過美國影視作品的人都很熟悉這些情節——當警察逮捕嫌疑人時必須先申明嫌疑人的權利以及自己的職責,而嫌疑人被帶入審訊室的第一句話都是「我要見我的律師」。從這裡可以看出,執法機構的執法行為,也必須遵循法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執法人員自己受法律的限制,有所能有所不能,但法律對犯罪分子沒有約束力,即便犯罪分子被捕後,依然可以通過律師鑽法律的漏洞,逃脫法律制裁,比如檢控方必須擁有嫌疑人的確鑿犯罪證據,或其在犯罪現場犯案經過的真實證明,才可以提起訴訟,同時還要尊重嫌疑人在被判有罪前應有的自由和權利…這給調查取證帶來極大困難。司法制度和執法機構受到自身道義的限制,無法在罪犯犯案前阻止其危害社會安全行為,讓犯罪分子有可趁之機。這還不包括政府或執法機構被邪惡勢力滲透。出於對政府公權力的質疑,對執法機構執行力的不信任,人們渴望能有一個超越政府、凌駕法律之上的「執法者」,以絕對正義的標準在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施行審判。這就是超級英雄動漫影視作品中常常體現出的「Play God」(扮演上帝的角色),及時阻止犯罪分子的罪行,或對其進行嚴厲打擊。超人等超級英雄被賦予的責任,就是施行這種絕對正義的審判。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正是公眾對絕對公正、懲惡揚善的期待。

5、民眾對社會安全感的憂慮
  如之前提到,自由化的社會、不可信任的政府、有所不能的執法機構、矛盾的司法制度…這一切加重了社會安全感的缺失,民眾即使待在自己的居所手持合法槍支,也不能確保自身的安全。販毒集團、黑手黨等幫派、極端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反政府組織…這些都是確實存在的社會安全威脅。但政府有時可能會被這些組織脅迫或與其勾結,執法機構無法得到其有效的犯罪證據,以及這些犯罪分子的無所顧忌,面對犯罪率攀升時警方的無能為力,令社會民眾普遍對社會安全現狀產生擔憂。文化藝術作品的社會影響力甚至超過政府政策的影響力,一部能夠讓人看到希望的文藝作品肯定能得到民眾歡迎。超級英雄系列故事在這方面無疑做得很好。同時,超人的故事也的確在全社會起到了相應的宣教作用,一個完美的英雄成為人們的偶像,孩子們都希望自己能像超人一樣正直、勇敢、強壯。隨著社會發展,人們開始質疑自身的價值,這段時期內所創作的超級英雄也加入了矛盾、自省、孤獨的個性化描寫,但最終目的依舊是維護整個社會的安全,給民眾帶來安全感。

6、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敵人
  對於「假想敵」一說我無法完全認同。實際上,在這個國家林立的世界,沒有兩個國家是真正的朋友,當兩國首腦坐在談判桌前,只有暫時的合作,沒有永遠的夥伴。一旦牽涉利益,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談判的資本。不要說美國以中、俄為假想敵,中、俄何嘗不是視美國為自己的敵人?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談判,所追求的僅僅是利益均衡,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攜手共進。「假想敵」本質上並不合邏輯。能夠「一個小時打遍全球」的美國,絕對不敢無緣無故開戰,美國軍隊必須在自己全國公民注視下決定是否要開進某個戰場。如前所說「惡是普遍存在的」,用來抵擋惡進而消滅惡,只有在力量上遠遠超越惡,才可能確保在面對惡的挑戰時不至於失敗。如果我們仔細看超級英雄的故事,不難發現,其實超人等英雄所面對的敵人,總是比超人更強,他們常常握有能夠致超人死命的必殺武器。對超級英雄來說,「惡」絕對不是假想敵,而是真真實實的敵人,可以讓他們隨時命歸黃泉。美國的超級英雄並非無敵,他們必須在拚死的戰鬥中學會浴火重生。而超級英雄們卻常常需要單獨承擔一切,因為他們的能力使他們不可以倚賴那些受自己保護的百姓。任何機構、任何政府、任何組織都可能成為惡勢力的代言人,超級英雄就成為文化娛樂領域「良善」和「正義」的代言人,隨時準備面對墮落腐敗的所有人。就像正義聯盟系列動畫片《毀滅》(Doom)中所寫,蝙蝠俠為防止超人、神奇女俠等正義聯盟成員被惡勢力利用,預備了針對其弱點製作的對戰計劃。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隊友,但對手卻可能存在於任何地方,這不是假想出來的敵人,是真實存在的,因為「惡是普遍存在的」。

7、超能者與政府的曖昧關係
  把超級英雄看作美國夢的體現,有一定道理。但超級英雄的產生,不是為了完成美式的政治抱負,而是為了凸顯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對社會安定的嚮往。剛才已經提過,超能力英雄是凌駕於法律之上的存在,是扮演一個絕對公正的審判者,這也確定了英雄們不允許與任何政府或機構組織結盟,以免造成審判的不公正。但這就帶來另一個問題,我們怎麼能允許一個超越憲法、法律的「非法」存在,代替執法機構執法呢?所以「義務警員」一詞同時也代表「無視法律的惡棍」。民眾對超能力英雄的矛盾態度,體現在動漫故事中政府與超能力者的各種衝突、合作、劃清界限等內容方面。超能力英雄都曾與政府有過合作,時間有長有短,但任務結束後多數英雄們依然單兵行動。這並不是個人英雄主義,「正義聯盟」與「復仇者聯盟」的名字就看出,超能力者可以組成一個團隊,但這個團隊必須與政府等各種機構撇清關係,以免被政府或機構「綁架」,成為其手下的超強武器。同時作者也預測到任何情況都有可能出現,超級英雄確實有可能被政府綁架,成為工具,而非公正的審判者。這種顧慮體現在動漫作品中,我們很容易能從DC和Marvel的作品中看到。創作人員一再將超級英雄與政府執法人員分別出來,只是為了讓這些英雄顯得更純粹,更公正,更值得信賴。動漫作品體現的是文化領域的思考,而不是政治領域,所以這些超級英雄故事並不是政府支持下的產物,在這方面,創作人員也基本做到界限分明。

8、英雄不問出處
  「英雄在哪裡?」這恐怕是近年來,特別是9·11後,美國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9·11造成數千人死傷,但作為美國民眾虛擬偶像的超人等超級英雄,既沒有阻止,也沒有參與救援。人們常把運動明星看作英雄,而在這場災難中,幾乎沒有一個英雄出面營救。相反,很多默默無聞多年的消防員、警察等普通人,他們捨生救人的行為讓他們成為真正的英雄。此後對超級英雄的解釋又有了新的觀點——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英雄,只要他們在合適的時候,做正確的事。之後重新編寫的超級英雄故事不再將重點放在與大型犯罪集團抗爭,而更多注重消除社會潛在危害,即「阻止犯罪」,同時提倡每個人都能成為英雄。看這些超級英雄的背景設定,警察、學生、記者、農民、富商、小偷、男人、女人、孩子…每個人都有選擇成為英雄或罪犯的自由,特別是超能力者,讓這些人做出合理選擇的,是美國文化中美國夢的延續——自由、平等、公正、安全、穩定…選擇用怎樣的人作為英雄,創作者所考慮的是讀者群。大部分超級英雄系列漫畫的讀者不是小孩子,而是成年人,淺層次的故事內容不會吸引成年讀者,應實事文化環境產生的超級英雄,就被賦予了不同的職業、地位和思想內涵。改寫後的超級英雄系列故事,也不再是單純的完美英雄,塑造成在各種痛苦試煉下逐步理解何為責任與義務並堅持個人職責的真正英雄。這樣的人物設定更受讀者青睞,並且讓讀者「身臨其境」——我也可以成為英雄。這在某些方面鼓勵了民眾向善的理性追求。與其說是個人英雄主義,倒不如說從文化娛樂方面,建立英雄楷模,在社會中起到一種模範作用。

9、民間反抗專制精神的延續
  了解美國歷史的人知道,美國也是經過長時間的殖民時代,英國當局對北美一百多年的殖民統治,使北美當時的「新移民」殖民者對專政深惡痛絕。1787年美國建立初期制憲會議為防止專政,達到權力制衡,確立三權分立制度,又在1790年補充了權利法案,為的就是給公民足夠的權利對可能出現的專政進行反抗。政府對犯罪現象無力,對社會弱勢群體缺乏足夠的保護,甚至可能被犯罪集團綁架而站在人民的對立面,而法律的監督機制卻無法發揮作用,這些現象有目共睹。專政的不一定只是自己國家的政府,還有別的國家,這顯然是破壞社會安定甚至違背社會道德的行為。人們迫切需要在文化層面上能體現自己對這種現狀的擔憂與反擊。超級英雄的出現,恰恰滿足了人們的這個需求。超級英雄在文化娛樂領域,「代替」人們向破壞社會安全秩序的群體進行反抗,不管這些群體是政府機構還是犯罪分子。從超能英雄系列故事,反觀出人們對任何形式的「專政」可能捲土重來的顧慮。

  或許還有更多可能涉及到的社會深層問題,暫時先到這裡。
  基於以上這些考慮,個人以為,之所以這些超級英雄們多出現在美國,與美國社會普遍崇尚自由、平等、公正等理念真的分不開。


作為一個資深的美漫迷和歷史迷,這是我感興趣的話題。因此斗膽來羅嗦幾句。

李開復老師的答案,整體的邏輯是沒錯的,美國的超級英雄故事時刻體現了美國社會的環境,無論是象徵黃金時代的超人,隨著城市化興起的城市英雄競賽,伴隨女性解放而來的神奇女俠,還是冷戰思維下誕生的守望者們,美國的超級英雄史就是一部美國社會史。

但是,李開復老師的很多觀點是值得商榷的。首先,超級英雄和希臘神話的關係實在很微弱,說整體有聯繫是比較牽強的。全世界各個民族都有英雄史詩,但美國的超級英雄有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和美國的歷史一樣,都是憑空創造出來,並沒有深厚的傳統背景(尤其在文化多元的移民中,強調這一點對銷量沒有什麼益處)。沒有傳統文化的牽絆,也使得大量科學元素在英雄漫畫中出現,比如照伽馬射線誕生的綠巨人,精通機械學的鋼鐵俠,技術改造的金剛狼和美國隊長等。此外大量的英雄本身就是科學家,如毀滅博士,X教授等等。一般的民族傳說里很少有這麼多理科英雄男(女),而且是普通人出身。這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美國社會的創造力和實幹精神。

眾所周知,美國是個移民國家,美國的超級英雄們多半也是作為新移民的身份出現的,他們對環境認知、抗爭、融合、思考的過程是可以合理投射到讀者身上的(什麼?鋼鐵俠……你走開!)。而超級英雄漫畫興起的時期(黃金時代),也正是美國國力增長,城市化進程迅速發展的時期。伴隨這些移民而來的是大量的信息需求和娛樂需求,包括情感上的投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著名的英雄都是有其特定城市歸屬的。

此外最重要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一點是,美國的漫畫產業運作和日本是很不一樣的。美漫的超級英雄版權屬於公司而非個人。例如超人、蝙蝠俠屬於DC,而鋼鐵俠、綠巨人、美國隊長屬於marvel。這樣的好處是:漫畫人物的市場生命非常長,比作者還長,不會像日本漫畫,作者一撂挑子整個讀者群就沒得看了,而公司也可以安心用這一個個超級英雄的金字招牌繼續賺錢。這是為什麼美漫的個人英雄主義愈演愈烈的一個重要原因。但這樣導致的缺點是不同作者執筆時自相矛盾的情況特別多,不得不「重啟」劇情。這樣的事情DC和marvel都搞了好幾回(熟悉美漫的人都知道有多操蛋……)。


鄙人來不負責的回答。

當年看美漫崛起的紀錄片我就聽到這麼一席話:
「當所有人都不再相信神明之後,他們不知道自己還能相信什麼,他們覺得自己在世界上孤身無援,於是就在這時,超人誕生了,他平時和普通人一樣,但是一脫下外衣,他就可以變身超人,可以保護人們」

以上全憑記憶添油加醋。


最近美國的一個個人英雄主義的漫畫片值得我們關注和研究,那就是《功夫熊貓》。功夫熊貓中傳達了許多中華文化的價值觀,其中包括烏龜大仙參透因緣對Shifu說「sometimes you gotta believe",讓它不要放棄熊貓,有禪宗的哲學在其中。後來,有熊貓「落葉歸根」找尋自己出身並最後決定報答父愛的情懷。這些都是中華價值觀。暗示,中國也有社會基礎,能夠創造出「世界英雄」。
如果你細看《功夫熊貓》的製片團隊,有許許多多是華裔或者是中國人。這暗示以中華形象刻畫出來的「世界英雄」需要對中華文化有深入的經驗和理解。因此,也只有中華團隊才能夠製造出「功夫熊貓」這樣的角色和形象。
那麼既然是中華角色,講的是中華形象下的師徒情、父母情,那麼為什麼美國人也愛看呢?也許這些「自由」,「理想」,「平等」,「機會」的價值觀,是普世的。是不分膚色、文化,甚至星座、血型的。大家都理解。大家都愛。就好像大家都知道笑代表快樂。哭代表傷心一樣。
因此,重新揣摩你的問題。是有偏見的。在美利堅之所以能夠製造出這些動畫和形象,不是因為美國的社會價值觀,而是因為美國的環境自由,因此人們在美國能夠暢所欲言,製作出表達人類普世價值觀、心聲的作品。而相比較美利堅,其他國家不那麼自由。
相比較於《功夫熊貓》,中國的《高鐵俠》顯然就SB許多。具體原因,有許多,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在用「中華」,而不用「中國」。不在此細講。
最後,我想說,開復老師的最後一句話——「很大的程度,美國的娛樂文化領域都在可以或不刻意地傳述著美國理想(無論是民主、自由、平等、資本主義等),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讀者和觀眾,這樣做比政府宣傳有效多了。」——是有歧義的。美國漫畫傳遞的也許不僅僅是美國理想,而是普世的人類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和環境下的理想和心聲。美國政府恐怕也不能夠完全代表這樣的理想。美國政府是一個利益、思想、價值博弈的平台,好似資本市場上的股票交易市場。政府在做人民利益的博弈,資本市場在做公司價值的博弈。開復老師應該把美國政府的利益從美國所代表的普世的人類價值觀中相分離。這樣會很有歧義。好像在暗示所有電影都是美國政府指示拍攝去用思想「強姦」其他國家的工具。


種族歧視,美國超能英雄拯救世界叫個人英雄主義,日本超能英雄拯救世界叫中二病,中國超能英雄拯救世界叫個人崇拜……


美國:鋼鐵俠、蝙蝠俠、超人......
朝鮮: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


讓我們看一下英雄價值體系的流程
懦弱百姓存在,壞人存在,一個人成為了英雄,獨自/和夥伴一起/帶領人民推翻壞人。
到這裡都一點問題都沒有。
我們縱觀歷史,總有那麼第一個人出現的,出現的原因都是各種各樣的。也就是說英雄存在帶領大家推翻壞人是必然的。而必然不可能是突然全體人民站起來推翻壞人,如果全體人民能團結起來推翻壞人,那怎麼會出現最早的壞人奴役百姓的情況呢?
美國英雄主義看法就是我們是必然需要英雄的,而他們推廣價值觀是,這個英雄可能是我們任何的一個人,也沒有那麼多的與眾不同,但他只是比旁人多了那麼一些勇氣。
這種模式必然也會誕生英雄崇拜主義
這樣的英雄崇拜主義會不會出事?有一天可能英雄也會變成壞人哦!
再看看這個流程,當壞人出現時,英雄就會出現。
所以只要這個流程在,這種價值觀在,那麼無論這個壞蛋是初次壞蛋,還是曾經的英雄變成了壞蛋,都會有這麼一個流程製造出來的英雄去制裁他。
當然,這是一種價值觀的推廣,但人類社會經驗證明:價值觀是最重要的。


你看金庸小說,大多也是個人英雄主義。。。再看看現在的愛國主義教育,邱少雲,董存瑞什麼的,也都是個人英雄主義,日本的少年漫畫就更不用說了,個人英雄主義可不用什麼社會基礎。。。從最古老的基督被稱為救世主開始,這個世界就充滿了個人英雄主義了。。。


  人在絕望中創造了神,在不安中創造了超級英雄。超級英雄的進化史同時也是一段美國歷史的變奏曲。

  1938年6月,在一本名叫《動作漫畫》雜誌的創刊號上,一個穿著藍色緊身衣,披著紅斗篷的人將一輛即將砸在一個男人頭上的失事汽車抗住,超人誕生了,這個動漫形象從此被人們視作伸張正義和救助危難的象徵,同時,其「氪星孤兒」的身份也暗喻著當時絡繹不絕湧入美國的移民。傑瑞·西格爾和喬·舒斯特創作了超人,而超人也成就了DC公司的前身——全國出版社。超人誕生一年後,蝙蝠俠也粉墨登場,漫畫中哥譚鎮那種嚴峻危險的形勢正契合了二戰降臨的歐洲本土,而韋恩少爺正是尚未參戰,但又不甘袖手旁觀,決心維護正義的美國民眾的心理寫照。

  大洋彼岸的戰火正酣,美國人所珍視的自由平等的價值理念正被摧殘。在珍珠港事件前9個月,又一名超級英雄誕生了,這就是美國漫畫史最著名的反法西斯英雄—美國隊長,漫畫家喬·西蒙與傑克·柯爾比根本不睬美國政府的綏靖政策,讓美國隊長初次上場就暴揍了希特勒一頓,博得了大眾的叫好。於是超級英雄們紛紛加入對法西斯的戰鬥中,其中美國隊長的地位最為崇高,他是真正的美國精神和愛國主義的雙重化身,身穿紅白藍三色星條服,手持盾牌。美國宣戰後,美國隊長成為軍中的精神食糧,激勵著士兵們英勇奮戰。這個漫畫形象的成功也讓漫威公司和DC從此分庭抗禮。
超級英雄們的第二個黃金時期自六十年代初開始,當時的美國戰略上受到蘇聯的挑戰,爆發了古巴導彈危機。內政則一塌糊塗,反種族歧視、反戰遊行方興未艾。這種背景下,《神奇四俠》誕生了,它是第一支英雄團隊,且打破了以往超級英雄完美的設定,喜歡出風頭,自負,惡作劇,不掩飾身份,喜愛媒體炒作。1962年,《蜘蛛俠》也誕生了,人們看到了一個平民化英雄,忘記約會,沒錢交房租,活脫脫一個「蟻族」,但他依舊有能力救助危難。同年,《綠巨人》也問世了,這是個研究伽瑪射線的物理學家,隱喻著冷戰格局下核威脅的無處不在。同時,他還站在軍隊的對立面上,代表著美國普通民眾對官方力量的不信任。《鋼鐵俠》也於同一年誕生,他先是被恐怖分子綁架製造武器,後反過來殺死了恐怖分子,與現在的電影設定幾乎一致,只不過從越南綁匪變成了中東綁匪,這也體現了當時越戰局勢正在升級。《X戰警》於1963年誕生,當時反種族歧視運動正隆,變異人在漫畫里的遭遇也影射著有色人種在美國社會受到的歧視。

  金剛狼是1973年被加進漫威的超級英雄行列的,他是一個反英雄的超級英雄形象,他野性發作時,可以不管不顧,大開殺戒,這和當時美國社會飽受越戰失敗創傷的時代背景脫不開關係,那些飽受戰爭摧殘,傷殘失業的退伍老兵正是金剛狼的原型。而懲罰者在第二年誕生,他非常暴力,在全家遇害後發誓以暴制暴,將復仇進行到底。這兩個漫畫角色的誕生標誌著美式漫畫對英雄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人性探索。

  911之後,超級英雄們也迎來了第三個黃金期。美國進行全球範圍的反恐作戰,招致其他國家的諸多不滿,超級英雄電影承擔起了為美國辯護,普及推廣大國思維的任務。「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貫穿《蜘蛛俠》三部曲始終的經典台詞,潛台詞就是「我是超級大國,實力最強,理應多承擔點責任,維護世界秩序」。 諾蘭打造的蝙蝠俠某種程度上幾乎就是美國的化身,打擊小丑等恐怖分子毫不手軟,絕不妥協,但由於所作所為經常凌駕於法律之上,而遭不明真相的民眾誤解。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2008年出席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抵達中國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傳《黑暗騎士》,在機場握住中國外長楊潔篪的手連問兩遍「Have you seen Batman?」,箇中奧妙就在於此。

來自於 :http://news.mtime.com/2012/09/17/1497422-12.html


鋼鐵俠沒有超能力。

求摺疊


現在主流漫畫一是日本,再一個就是老美了。不過我不認為只有老美是有個人英雄主義,日本的漫畫(熱血類)個人英雄主義也是極多的,不過風格是有著比較大的差別就是了。老美的英雄主義更直接一些,這與其文化背景有關,西方國家的人不喜歡拐彎抹角,喜歡直來直去,從《心跳回憶》這類遊戲在西方國家不受歡迎就可以看出來。還有就是美國的英雄多是以其強大的個人能力以壓到性的優勢解決敵人,這是由於美國的強勢背景所導致的,也體現了美國這樣的一個超級強國對待敵人的態度。

而日本的英雄主義就有些意思了,主角通常都比較瘦小(鳴人,劍心,柯南,瓦塔諾之類的,太多了),經常是以弱制強,靠的不是強勁的體魄與力量,而是信念啊神馬之類的虛無縹緲的東西(著名的五小強之類),或者是牛B的技巧啊神馬的(竹劍少女)。另外還有那種主角平時是個土逼,對手從視角上就感覺這貨是個廢物,可一打起來就強大無比(如早期漫畫健次郎之流)。這與日本在歷史上一直是個弱勢國家,渴望強大,但又本身無絕對實力只好寄希望於信念(武士道),或者強大的技術(科技),以及其國民本身就個子不高是有著直接原因的。

另外單獨提一下健次郎這類,這與超人之類的美漫不同的地方在於,超人雖然平時也是以一個土逼的樣子示人,但變身神馬的是在背地裡做的,與之類似的還要蝙蝠俠等等……而健次郎這貨則是當著所有人的面變身的,區別極大。非要在日漫與美漫里找一樣背地裡變身的……其實也有,比如小櫻啊……越野兔啊之類,但這些算不算是個人英雄主義類漫畫值得商榷。

我覺得老美的英雄漫畫表現了其國民內心中的優越感,與自豪感。而日漫則是體現了其國民骨子裡的自卑感。


推薦閱讀:

中國人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對於中國人來說,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環境里,適應禮貌和適應粗魯哪個比較難?
國外的哪些事情與你的哪些親身經驗讓你覺得缺乏尊嚴感或安全感?
內地人是不是比港台人更喜歡用感嘆號?
為什麼美國人聊天不愛用「~」符號?

TAG:電影 | 漫畫 | 文化差異 | 美國電影 | 超級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