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統一了日本,為何豐臣秀吉死後諸侯再次戰亂,而德川家康死後卻依然有穩定的統一政權?
以下純私貨。
大概是因為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在處理土地的方式上存在著差異。
豐臣秀吉時代的日本,跟西歐中世紀有點像,秀吉沒能通過軍事手段消滅德川、前田、上杉等實力強大的大諸侯,而是通過政治手段加以拉攏,結成了類似於「封君-封臣」的主從關係。臣服於秀吉的人,在平時自然能得到秀吉的庇護,一旦發生戰事則要盡相應的軍事義務。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主從關係是針對秀吉個人的,缺乏制度上的約束。同時,這種體制也導致豐臣秀吉政權缺乏對基層的直接領導,正如西歐中世紀流行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句話一樣,儘管存在「太閣檢地」,但我認為秀吉對當時日本基層的統治還是間接的。並不是說他不想直接統治,而是他的「封臣」群體的勢力太過強大。所以秀吉一死,在沒有強力繼承人和制度約束的情況下,本來只是臣服於秀吉的大諸侯們就沒有再效忠豐臣家的必要了。
德川家康則不然,關原之戰和兩次大坂之戰基本消滅了反對派,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武力統一,這是德川幕府得以實行「一國一城令」的基礎。我們可以看到,德川幕府建立初期,有不少的藩國因為領民暴動活領主家族內亂等原因遭到了削藩,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藩國對於幕府的被統治地位。一國一城令的實施,就將原來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主從關係,通過制度固定了下來,不再以將軍和藩主的更替為轉移。
上述的差異,我認為既是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在統治策略上的差別,也可以說是日本近代之前追求中央集權的兩種不同嘗試。
謝邀
豐臣政權的迅速敗亡,主要責任人就是豐臣秀吉
1.司馬遼太郎把豐臣滅亡的鍋甩給了北政所,說北政所意氣用事,又吐槽福島等武力派被家康欺騙,真是這樣嗎?
如何評價北政所在豐臣家自關原合戰到滅亡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和背後的心理? - 金吾將軍的回答
——北政所和東軍沒什麼關係;福島黑田加藤蜂須賀等人早就倒向家康了,公然違背太閣遺訓「大名不得私自聯姻」,你說他們無知?圖樣!分明就是無恥嘛╮(╯_╰)╭
2.豐臣秀吉不是沒普代啊!不是缺一門眾啊!
是特么豐臣秀吉不知道哪根筋不對,老戰友都被他狠整,成了「路邊族」,尾藤神子田蜂須賀仙石這四個是相當慘的。一門眾也沒善待,大和豐臣秀長死了、家門不久就被斷絕了,豐臣秀次全家死光,淺野、木下等娘家人領地少得心酸~
豐臣秀吉統一天下後,「長濱時代班底」許多都分給了豐臣秀次,比如山內等「五家老」,講真,這是最合理的制度,但是豐臣秀次事件,豐臣家內耗,五家老死的死,「路邊族」的「路邊族」,而秀賴的班底是很羸弱的,依靠的是豐臣秀吉生前的奉行眾們,嗯,這幫人在秀吉生前就是頂缸的角色、沒少得罪人。。。。
3.秀吉為什麼把土地都分封出去而不建立一個中央集權? - 金吾將軍的回答
豐臣秀吉在中央集權方面做出了些許進步,但是和信長公設想、家康後來實現了的中央集權相差太遠,地方上,「親藩——普代——外樣」三階梯,中央上,政權牢牢把握在文官(奉行、老中)手中,形成有地無權,或有權無地的局面。
而豐臣秀吉的五大老制度,你見過地方實力派引入中央而不出亂子的??? 豐臣秀吉就這麼毅然決然地把大權拋給了老狐狸·德川家康和牆頭草·前田利家。。。
4.家康得天下還真不是命長,家康比秀吉小6歲,但秀吉死後4年家康就開幕了。。。豐臣可謂速亡。或許有更深刻的原因,比如:
突發奇想開個腦洞…大家覺得如果淀姬沒有懷上秀賴,秀吉死後天下還會易主嗎? - 金吾將軍的回答
——其中,秀吉在屠殺外甥滿門的同時,無意中把秀賴放到了秀次舊臣舊友的對立面,這是相當糟糕的。
總結:
- 秀吉在建立政權時,脫離了長濱時代的家臣架構,導致青黃不接,新進家臣缺乏忠誠與團結;
- 秀吉沒有重點提拔,導致豐臣一門眾實力不夠(這個相當關鍵);
- 而恰在此時,地方實力派如德川毛利前田宇喜多等,在中央掌握了重要話語權;
- 秀吉中央集權化的努力,大名離心;
- 屠殺秀次全家,大名憂懼;
- 顧命大臣是德川家康和前田利家,所託非人(犬千代這輩子最大的戰績就是里切、逼死上司柴田勝家了吧?)
- 德川家康在清州同盟時代積累的巨大人望,使得其在豐臣政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秀吉或被其麻痹,或無能為力。
豐臣政權不是運氣差,滅亡的墳墓是創始者豐臣秀吉一鍬一鍬、自己挖的。
當然,這是說豐臣政權滅亡,豐臣家的滅亡和秀吉關係不大,主要原因是秀賴招西軍敗將浪人入城,被全日本因剿滅、改易西軍而獲得龐大領地的既得利益者們圍毆而死的。
後記:
本能寺後,柴田勝家與秀吉相爭;同樣面對改朝換代的歷史潮流,石田與家康相爭。
踐岳之戰,與力·前田利家突然撤軍,柴田軍潰散,而後前田利家攻陷北之庄;關原之戰,盟友·小早川里切,同樣攻陷佐和山城。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當年秀吉是復仇軍實際上的統帥,取得大義名分,如果丹羽、池田反對秀吉,無疑否定了他們復仇戰的功績,清州會議這個分贓會議就沒的分,故而這幫織田舊臣默許了秀吉逼死織田信孝,篡奪織田家,而後織田信雄百萬石被豐臣秀吉改易,給了舊主遺孤秀信十幾萬石,還把信長女兒送給足利義昭當小妾,這幫織田舊臣P都不敢放一個!——WHY?形勢比人強,不得不低頭,所謂「忠義」,呵呵。
大阪之役,東軍豐臣諸將同樣如此,如果否定家康,那麼他們在關原平定「石田叛亂」後獲得的龐大領地從何而來?同時豐臣秀賴招募西軍敗將浪人入城,這讓曾為東軍的豐臣舊將怎麼看?不滅你睡覺都不踏實!
附和秀吉的丹羽長秀,死後那百萬石就被秀吉改易了
加藤死後被改易,福島活著時就挨整了
。
先說說,我覺得豐臣政權最後的滅亡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沒有建立起穩固的統治核心團體。豐臣秀吉的出生非常卑微,是在織田信長手下一步一步依靠功績爬上來的,他手下的家臣團也是這樣一步一步積累起來的,有羽柴秀長(兄弟)、加藤清正、福島正則這些有親屬關係的;有秀吉在受封近江長濱城時招攬的一些人,如石田三成等;還有在受封播磨姬路時加入的家臣,如小西行長、黑田孝高;最後還有秀吉在掌握了織田家後整合的一些同僚。加上豐臣秀吉秉承織田信長的傳統,把負責打仗的侍大將和負責內政的奉行職能,因此家中就形成了文治派和武功派的對立,而豐臣秀吉並沒有在有生之年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最終導致家中內部四分五裂,矛盾重重,被德川家康所利用,挑起關原之戰,顛覆了豐臣氏的政權;
二、統一天下時留下的割據勢力尾大不掉的禍根。豐臣秀吉打仗時擅長圍困、外交這一套,他的代表作「餓殺三木,渴殺鳥取,不用一兵,水淹高松」就是典型的代表,因此他在後期統一戰爭的過程中大量採用外交手段壓服地方的豪強勢力,而不是徹底消滅,真正被消滅的大勢力應該也只有後北條氏一家。特別是德川家康,因為在小牧山長久手之戰中戰敗,這時候擔心統治根基不穩的豐臣秀吉急匆匆就和德川家康議和了,用非常優厚的條件換取了德川的臣服,結果埋下了禍根;
三、豐臣秀吉的出身。正如前面所說豐臣秀吉的出身非常卑微,不屬於武家中的源氏或平氏的出身,最後就任的也只是關白而不是代表著武家統領的征夷大將軍。也可能是這個原因,秀吉在後期更重用石田三成一派的文臣,而在當時的日本,武家的勢力是非常強大的,武士掌握政權的觀念也深入人心。這也對應第一點中秀吉手下文治武功派的對立。
而對應的,德川家康在建立統一政權時:
一、德川家康出身於大名家庭(雖然是小大名,也一度臣服於駿河今川氏),手下有一批忠心可靠的家臣,雖然在家康早期跟著織田的時候發生過三河一揆的動亂,但反而讓德川家康有機會對家臣團進行清洗和整合。這些家臣,加上松平氏(德川家康原名松平元康,松平家康,改名據說是為了突出自己家族是源氏的一脈)的一些親族,組成了其統治的核心團體。
二、德川家康的擴張比較平穩,可以在征服的地區逐步建立統治,從一開始的西三河半國,到滅掉今川氏的三河遠江兩國,再到吞併甲斐信濃兩國,到最後轉封關東八國。德川家康很少直接臣服或吞併某一特別大的勢力,因此到最後關東八國上都是德川家親族或是譜代家臣的領地,向心力較強。關原之戰之後,德川家康更是通過轉封的方法,明升暗降,把一些外樣的大名趕到偏僻的地方,把自家的親族和譜代重臣布置在日本的中心區域,拱衛德川幕府政權。
三、德川家康出身武家,為了表明正統還特地從松平改姓德川。德川幕府政權是初期還是典型的武家政權,家中權利非常大的「老中」一職就曾由本多忠勝、榊原康政這些功績非常大的武士重臣擔任。
私以為秀吉最大敗筆便是把自己扶起來的秀次一派親手消滅 父死子幼 實力派入主中央 老臣不在 人心散亂 他給秀次準備好體系 卻只給嫡子留下大阪城
有個出身不高的農村青年,早年肯隨軍事領袖,參加一場浩浩蕩蕩的大革命,打破階級和血統,號召底層人民翻身做主人,可惜奸人反叛,革命轉入低潮。
但他不氣餒 一方面頑強保存實力,另一方面和各方軍閥搞好關係,提出「自己人不打自己人」的口號,經過艱苦戰爭,終於統一,榮登大位。
之後,他大膽和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大國,在朝鮮半島展開了一場拉鋸戰,先贏後輸,最終還是取得了平局,打打停停,雙方簽訂了和平協議,注意哦,這是該大國「第一次沒有取得完全勝利的情況下籤訂的和平條約」。
當然,他在晚年犯了一些錯誤,為了繼承人問題,誅殺了不少功臣。只有一位特別善於掩蓋自己政治意圖和野心的老臣倖存了下來,並在他死後奪權,完全排斥了他欽定的繼承人。
這位偉人就是 :
因為猴子不搞基。
對比一下吧
信長的野望止步於本能寺,他的繼承人信忠死在二條城。羽柴秀吉第一時間做掉了背黑鍋的明智光秀,取得了討逆的大功,最終清須會議傾向秀吉確立新主公織田秀信,由於年幼,羽柴秀吉仍在家中掌握話語權。通過賤岳之戰和小牧長久手之戰,消滅了主要反對者柴田勝家、降伏織田信雄和老烏龜,織田家的天下實際上已被秀吉繼承。
再看秀吉。秀吉死後有繼承人嗎?有。石田秀賴。為了穩固秀吉去世到秀賴成人期間天下,秀吉寄託於五大老和五奉行。五大老是決策,即權力核心,互相制約。然而,烏龜作為五大老之首,一家就有250w石左右的實力,遠勝於其他四位。何況五大老中前田利家最有能力和烏龜對抗,但他死後不久,烏龜便編造莫須有的罪名,迫使前田家降伏於烏龜。烏龜利用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和豐臣家內部的矛盾,通過手段拉攏了眾多大名,最終關原一戰不僅將烏龜反對派一口吃掉,還仍以五大老的身份進行戰後分配。最終消滅豐臣家是關原之戰後十五年的事情,在此期間烏龜都在不斷鞏固自己的勢力,通過建立幕府建立了自己的統治制度。
而且烏龜吸取信長和秀吉的教訓,盡量不和自己的繼承人在一起,避免本能寺和二條城的悲劇重演。到秀忠時,獨眼龍就算想過來搖一搖大樹,也無力了。
以下整理自《戰國風雲錄》我基本也是這麼覺得
一:內部不穩
由於秀吉是農民出身,不可能有自己的家臣團不像其它大名都有自己的譜代重臣,凝聚力不在一個級別。如樓上所說,秀吉的核心部下都是他在一步步打天下的過程中逐步招攬的。簡單來說,秀吉麾下的武將,以性質區分的話就是武功派和文治派;出身區分就是尾張派和近江派;以秀吉的女人區分(= =)就是寧寧派和淀君派;名目雖多,實際只有兩派,即武功派/尾張派/寧寧派,這群武將大都是追隨秀吉一起打天下的。而文治派/近江派/淀君派則是秀吉平天下後負責治理的主力。這些文臣當中,三成雖然是隨侍在秀吉身邊,但並沒有實際衝鋒陷陣的經驗,即使後來秀吉出兵朝鮮,但除了小西行長之外,五奉行以及大谷吉繼都沒有指揮作戰的經驗。
文治派官僚仗著秀吉寵信,在朝鮮戰役中力挺小西行長,使得和小西行長爭功的加藤清正先是被秀吉斥責,後來甚至不準相見,主要催化劑是三成一干人的讒言,清正當然懷恨在心。秀吉麾下武將中最受擁戴的就是清正,那麼三成的造謠立刻擴散到秀吉底下所有年輕武將的身上,加深了兩派對立。
此外在「太閣檢地」中(即以新的度量單位取代以往通用的單位),負責丈量的石田三成,長束正家等人成了吸血蟲,在武將派的眼裡,幫秀吉打天下的是自己,坐享其成的卻是三成這幫渾蛋,還擺出一副過河拆橋的態度,偏偏他們還能哄秀吉開心,在武將派眼裡,三成這幫人就是禍國殃民,不除不快。導致五大老中的前田利家死後引爆了兩派對立。原本在小一郎秀長在世是這還不是大問題,只可惜大納言早逝。
秀吉的正室是寧寧,但在兩人三十多年的婚姻中,寧寧並沒有為秀吉生下一子半女,而淀君卻為秀吉生下秀賴(其實從出生時間看,淀君懷孕的時候秀吉人在名護屋,不太可能是秀吉的親骨肉,要我說估計是三成或者大野治長乾的),加深兩派對立。最後被家康漁翁得利。
反觀家康,三河武士家臣團被形容為「像狗一樣忠誠」,內部凝聚力的差異明顯。
閑扯一句,如果關原會戰,西軍能奉秀賴而非毛利輝元為統帥,那麼武將派就算再怎麼討厭三成,也絕不敢於秀賴為敵,家康勢必得精銳盡出,才可能求勝,考慮到傻乎乎的秀忠在上田城「不知不覺」的錯過關原之戰來看,結果怎麼樣會很難說。
二:對德川家康等割據勢力的處理問題
小牧長久手戰役後,德川和織田家(信雄)的同盟瓦解,秀吉在和信雄和談後一年擔任關白,先後評定其他勢力,為了展現「天下人」的實力,秀吉希望能不動干戈就收服家康,家康猜到了秀吉的心理,最終不僅毫髮無損,還佔了秀吉不少便宜,最終還擔任了五大老的首席。其它像是伊達政宗等也善於觀察形勢,自動對秀吉請降,都不是一戰分高下,因此為豐臣政權埋下隱患。
三:江戶幕府建立後,「幕藩體制」健全,德川家的譜代大名獲得權力,外樣大名獲得厚祿。即「權祿分道」:譜代大名權柄在握,卻因為俸祿不夠無法擁兵自重,外樣大名倒是可以重兵在手,卻無權號召天下,能二者兼得的只有幕府將軍一個,再配合「一國一城令」「參勤交代」這些法令削弱大名財力,讓大名的正室和長子在江戶當人質,每年還要準時到江戶報道,前來江戶的陣仗排場隨著俸祿多寡也有不同,每年的往返讓大名費時又傷身傷財,限制大名呆在自家領地的時間,讓他們沒時間來計劃叛變,保證了江戶時代的太平,若非黑船開國,相信江戶幕府會比清朝要撐的長久。
四:私以為,豐臣家的運氣不好,忠於秀吉政權的忠臣像是小一郎秀長 堀秀政 蒲生氏鄉 堀尾吉晴 加藤清正 淺野幸長 前田利家 前田利長等等都死的太早了 剩下的對秀賴死活漠不關心,也消除了家康的障礙。織田氏滅亡的直接原因除了信長的暴斃外,恐怕就在於信忠的死亡。而豐臣氏的滅亡的直接原因恐怕在於秀吉是個不育症患者。對於家族而言,好兒不怕多啊。漢高祖、唐高祖和朱太祖告訴我們,兒子多的好處就在於知乎上可能討論的是七王之亂、玄武門之變或者靖難之役,而不是為啥漢朝、唐朝和明朝那麼短命。
其實最好的對比就是校長的民國。和豐臣政權類似,都是形式上的統一,地方上都有豪強。另外一場外戰大大的消耗了中央的實力,慶長文祿之戰西軍戰死無數,抗日戰爭國軍將士陣亡數百萬。當然前者是侵略咎由自取,這是另話。最後都是由國內最大的反對勢力通過全面戰爭統一。因此政權穩定性當然不一樣。
話題太大,需要幾十萬字闡述。
簡單地說就是歷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多元化、非中央集權的政治領袖想世代傳承,除了包括宗教法統上的認知以外,還需要建立一套符合各方利益、相互制衡、相互牽制的系統,豐臣氏政權恰恰缺乏這樣一套系統。
但這其實是歷史的必然性——從亂到治,往往需要政權更迭作為承上啟下、接續歷史使命的政權。項劉過渡、隋唐更迭、英格蘭中世紀乃至中東近代充斥著例子呢。當然不完全一樣。
再加上豐臣秀吉作為豐臣氏政權的政治領袖,個人威望和能力上太突出,活著的時候靠著個人影響可以掩蓋內部矛盾,死了就…
德川家康也不是靠命長,人家從年輕時代到中老年一直在政治均衡、鏈接和製造政治聯盟上的工作又不是虛的。當然,軍事實力和經濟發展的作用也不可忽視,但占的比重要低於前述的系統工程——要知道,單論財富而言,豐臣氏政權是遠超初期的德川氏政權的。
簡單比對烏龜與猴子,什麼猴子出身卑微什麼的原因不是沒有,但是要知道德川也是找了個倒插門祖宗,然後給公家塞了點錢拿了個身份證明,人家秀吉也認了一個貴族乾爹,要知道在戰國時代認乾爹就算是親爹了,比如小早川秀秋這類就繼承別人家業了。
猴子也不是沒有忠誠的家臣,近江派和尾張派的互斗並不妨礙他們對豐家的忠誠。
那麼壞在哪呢?個人還是認為朝鮮戰爭和猴子運氣不好。
一場朝鮮戰爭,耗死了秀吉,各個大名啊家臣啊都在朝鮮打人呢,怎麼削弱各個大名,怎麼像家康一樣搞武家諸法度啊,禁中諸法度這類的整頓和穩固體制的行為??
然後,朝鮮戰爭打完,三成的嘴也不爭氣,差的就和武功派的人比劃比划了,兩幫人向來不對付,現在秀吉不再壓著了,秀吉也不像家康一樣死前搞了一堆制衡策略,兩幫人互掐那是遲早的事(還有家康和其他人扇風)
再說說這個運氣
就好像信長等死了信玄和謙信一樣,家康作為和信長一起等死信玄,坑死勝賴,順道還在秀吉眼皮子底下靠強運逃跑,家康的人品還是很高的,特別是繼承人,他家兒子雖然不是特別特別團結,但是烏龜死前傳授秀忠一套制衡之法,而且他兒子各有所長,比如秀忠武不行可是人家仁慈 內政一流(後宮不算)
再看秀吉,他的繼承人,就一個秀賴,雖然長大後挺聰明,可是他媽茶茶,只知進不知退,很多人說淀夫人女中豪傑等等,但是北政所大藏局都暗示過她無數次讓她等死家康再出手,茶茶就是不聽,猶如三成親妹妹一般死剛,然後結果我們也知道了沒剛過家康,作為兒子的秀賴被壓著也沒什麼作為
秀吉侄子,秀次,被秀吉自己玩死了,為了保護秀賴玩死了,嗯,還不如讓兩人內鬥總好過家康奪位啊
秀吉親戚,小早川秀秋,北政所的外甥,秀吉的棋子,最後因為各種原因背叛西軍死的還很早,秀秋其實挺有腦子,本來可以作為外援的。。。
殺一敬百威脅伊達家也是一樣,本來伊達就對秀吉這個新天下人沒有什麼好感,現在一鬧伊達家義無反顧就去投靠家康了
總的來說,腦子很好軍事流逼運氣特差的秀吉,輸給了軍事不錯政治無敵運氣還特別好的家康,也可以說秀吉沒有長遠的戰略版圖意識,畢竟發動戰爭幫助經濟轉型,殺死可能威脅繼承人的侄子等等等等 他做的都很對,無可厚非,但是這一切都反過來成為對他不利的因素,我也只能說運氣不好
順道一提,德川家康十分會總結經驗,而且他死的時候真正有可能鬧事的就是伊達(隱藏對手島津)而烏龜死前已經全面抑制伊達實力,也教了秀忠如何對付伊達家,家康與其說是實力比秀吉,信長強,不如說運氣好生的不早不晚,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豐臣秀吉死前,就有4個問題成為豐臣政權的隱患。
首先豐臣政權是一個強力大名形成的盟主式政權,地方諸侯實力太強,尤其是德川家康,豐臣秀吉在武力、調略上都沒能大幅度削弱他,反而使他威望已經滲透到豐臣派大名之中。
其次是出身問題,為了農民出身這個豐臣政權的先天缺陷,豐臣秀吉又是製造各種神論、又是認近衛前久為父,改姓為名門藤原氏。當時豐臣秀吉在征夷大將軍和關白之中選擇了後者,這也是秀吉更看中高家的名分,更有利於提高豐臣政權的地位和名望,並且改姓豐臣之後,他還到處給別人賜姓豐臣,這還是說明了出身問題對於豐臣秀吉的很多方針有了實質性的影響。其后豐臣秀吉侵略朝鮮,除了野心之外,也是有著建立從所未有功勛的想法,以期再度提高豐臣家的威望。
其三就是侵略朝鮮之戰,這是豐臣秀吉人生最後的豪賭,如果賭贏了,他的威望將無以復加,桃山時代的日本國內矛盾、豐臣家內部矛盾、地方有力大名的威脅那都不是問題了。問題是豐臣秀吉這場賭博完敗,西部的外樣大名和豐臣家的實力都受到損傷,而德川家康的實力絲毫無損,還在這期間把關東豪族完全收服,並隱然成為了豐臣秀吉都無可奈何的勢力。
第四就是豐臣家內部問題,豐臣秀吉這人對老臣還是比較寡情的,除此之外對親豐臣的原織田部將也是都很不靠譜,最后豐臣秀次事件徹底引爆豐臣內部的矛盾,一大批大名受到影響,關鍵這其中不少大名最後還是德川家康出來說清才基本無事的。沒有被善待的這些大名,在豐臣秀吉時代還能服服帖帖的,豐臣秀吉、前田利家死後,憑什麼服石田三成,而不去支持名義的豐臣政權總管、在豐臣秀吉死前就開始施恩於各大名的德川家康。
最後,關原之戰徹底清洗了日本當時的地方諸侯勢力,戰後德川家康得以隨意分配各大名的封地,將有威脅的全部扔的老遠,地方大名的實力大幅度削弱,總體形成了相當的完善的戰略布局,也為《武家諸法度》的推行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幕府的力量是之前的鎌倉、室町時代所無法媲美的。
關原之後,有威脅的只有大阪豐臣家,以及消極保護豐臣秀賴的加藤家、福島家、淺野家、池田家,二條會見之後,加藤清正、淺野幸長、池田輝政接連去世,德川家康終於在大阪冬夏之陣將關原之後隱藏在各地的流浪武士和豐臣秀賴一網打盡,此後基本上沒有能對幕府形成重大威脅的勢力,再加上之後德川秀忠在他爹的基礎上對各項制度進行完善,外樣大名的機會基本沒有了。
部分反對目前最高票回答
第一,加藤等武家派並不是真的倒向德川,可參考當初德川在關原合戰後要求小秀賴親自面談的時候,為了擔心德川下毒,加藤充當了小秀賴的保鏢,全程陪同,福島當時坐鎮大阪,隨時準備開戰,等到秀賴平安返回大阪,加藤才放心,大阪冬夏陣,也是在加藤和淺野死後德川才放心發動,當然福島後期的表現太差,和加藤佳明兩人在冬夏陣都被留在江戶被監視,不敢舉兵,導致冬夏之陣開戰之初大阪方在將領層面明顯處於下風。
第二,秀吉最大的失誤,在於其不符合其能力的領土幻想,幻想能佔領中朝兩國,在兩場戰役中,損失了不僅有屬於自己的嫡系精銳,還有間接養肥了德川,因為德川沒有出太多兵。
最後的最後,這一切都是命啊,如果武田信玄公沒有壯年早逝,如果光秀沒有放火,如果前田利家多活幾年,如果關原合戰的時候豐臣家族能主動出兵,如果龍蝦在冬夏之陣能說服不要何議,這天下是否屬於德川都不好說,但是打到那個份上,將星的確隕落的差不多了(德川四天王的傳人除了井伊直孝外其他都是一坨粑粑),德川的確是終結亂世的最佳人選豐臣秀吉死的時候兒子太小。。而且還讓一心要奪取天下的德川監國(五老之一)。。豐臣秀吉一死就再也沒人能壓製得了德川了。。被德川滅全家是意料之中。。德川家康其實也是在奪取天下不久就死了。。但是首先他兒子多。。兒子多。。兒子多重要的話說三遍。。其次他施行了一些削弱大名的政策。。如一國一城令、武家諸法度再比如收繳農民的武器。。直接讓輕足這個兵種沒有了。。本來幾番大戰下來德川家就已經強的離譜了。。再加上一番削弱。。其他大名已經對他夠不成威脅了。。
再者秀吉出身不好。。最開始叫木下秀吉被信長戲稱樹下的猴子。。再後來立功被信長賜姓羽柴。。最後又改名豐臣。。但再怎麼改也沒法改變他出身草莽。。有些大佬是不服他的。。而德川一家在三河立業歷經三代。。雖然中間有些坎坷但確實是一方豪強。。出身較好。。後來原名松平的家康為向源氏正統靠攏改名德川。。這一下名字。。身份都合理了。就等著信長死。秀吉死。然後奪天下了。區別是豐臣秀吉死的時候兒子還小,德川家康死的時候孫子都一把年紀了。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立刻攻打朝鮮想把朝鮮作為跳板下一步攻打明朝
德川家康統一日本後致力於與明朝交好
以上。樓上說了不少,其實簡而言之就是統一方式不一樣,豐臣統一的時候採用了較多的拉攏和迫降,只要對方勢力認同,就不干涉地方;而德川則是經過了慘烈的關原之戰和大阪之戰將所有敵對勢力統統消滅,這樣的話,政權就會相對穩固許多
秀吉不會生兒子,家康會
地方實力派大名(以五大佬為代表)領土過大,德川250w石,毛利上杉前田都是百萬石以上,宇喜多伊達島津佐竹倔家最上這些也都在50w石左右,都不是什麼善茬,豐臣家的優勢並不明顯,而且我關東是歷代武家政權龍興之地,控制關東對鞏固政權非常重要,源賴朝不惜把幕府設在關東,足利尊氏又是鎌倉公方關東管領的,在關東弄了一個小幕府,而猴子這麼託大,把關八州直接甩給老烏龜,自己又在那麼偏西的大阪,就算能傳到第三代也是平家的下場……而老烏龜的幕府在江戶,東海道近幾又有普代重臣和御三家坐鎮,什分穩固,再加上人丁興旺到處安插親藩,德川控制的土地明顯要大於猴子。幕府對外樣大名十分嚴厲,關原一戰,主要對手五大佬們除了前田家早早歸順以外,毛利上杉都變成二三十萬的小大名,宇喜多滅亡,佐竹被趕到秋田二十萬的石,同時幕府對東軍的大大名也毫不手軟,以各種理由改易了福島,加藤,最上,小早川,特別像會津一地先後換了上杉蒲生加藤,最後才由秀忠的私生子保科正之建立起會津藩,這樣無形中消滅了潛在的分裂勢力
推薦閱讀:
※德川家康有多能忍?
※德川家康沒有參加文祿-慶長之役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如果在關原之戰西軍擊敗東軍,日本戰國的局勢會如何發展下去?
※德川家康有沒有得過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