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字的時候,是不是筆拿的越緊越好?還有寫的時候越用力越好?
王羲之入木三分的故事一直縈繞腦花啊。
謝了個邀
不是的……您是練字不是練張起靈的奇指啊=w=
1. 先說硬筆,上個圖直觀:
拇指、食指、中指分別從三個方向握住筆桿的下端,離筆尖約一寸左右,筆桿的上部斜靠在食指的根部。筆桿與紙面約呈現45°~50°角。 拇指指節外凸。
…還是來個口訣吧:—抵二壓三襯托,指實掌虛腕靈活,角度適宜方向正,筆畫輕重細琢磨。[1]
我認為重點就四字:指實掌虛。指實是為了控制筆穩鍵牢靠,掌虛則留出靈活的迴旋餘地。你要是筆拿得緊…我想像就兩種情況:1)掌不虛(比如拇指指節上凸導致)。那手腕還能使巧力嗎?也許已經用到了前臂延伸至肩膀的力量了吧,會費力。2)姿勢非常正確,但三指捏筆處灌注了過多的力量……可以,你繼續寫。反正我自己是寫著寫著……「啪嗒」——筆飛了
拿筆拿得緊是用不出手腕的力量的。至於怎麼用手腕的力量,很抱歉我水平有限難以用語言描述……我的個人經驗僅限於毛筆。毛筆的腕力運用可以參見 [2] 中的三種運腕方法,分別應付小字、中字和大字/行草。
寫的時候當然也不是越用力越好的,又不是墊了張複寫紙= =…硬筆書法的美感,主要在於運用點線、結構、疏密、輕重、行筆的緩急組成的「字形」。用力用力再用力,是生不出美的字形的。
2. 毛筆,沒什麼人會握個毛筆也死死拽著的吧。假設成立的覆蓋人群應該不多……
就說說正確的握筆姿勢:(圖片均來自百度)
上圖 標識出了寫哪種筆畫用到的手指
另外不同意@馮瀟楠 仁兄的建議。人筆合一的境界不是那麼容易達到的,咱古人們出了幾個王羲之出了幾個張旭……我認為練字起初就是要「做規矩」的,標準的握法考慮到了人手所能做到的動作限度和所能運用到的槓桿原理,這些不是沒有道理的。時間一長,姿勢的不到位會導致很多問題,(老繭長錯了地方都算是小事了)比如:雙肩不平、右(左)手腕酸脹、斜方肌酸痛等。
最後吐個嘈:入木三分的典故我也有所耳聞。「三分」=0.3寸=0.03尺=0.03*1/3米=0.01米=1厘米。一厘米就是我們的食指寬度差不多吧。我懷疑典故的真實度,實在不確定這到底是王羲之字的墨汁滲進了木頭三分還是其筆力真的強勁到可以發出初級六脈神劍……= =b
以上。(再羅嗦一句,題主有條件有時間有熱情的話,強烈建議先練毛筆啊!毛筆入門了硬筆真是小case的~!)
[1]正確的握筆方式[2]寫字怎樣用腕力
中國的文化都是一種矛盾的詮釋:要緊,緊到別人拽不走,又要松,松到運轉靈活毫無滯澀。
蘇東坡:「把筆無定法,欲使虛而寬。」執筆講個「指實掌虛」,手指捏穩就行了,不用捏太緊,捏緊你累不累啊。清代包世臣確實說過執筆「欲碎其管」,就是說要捏的特別緊,如果真那樣,我保證你寫不過五十字手就會累就會疼,古人日書萬字肯定不是那麼拿筆的
所謂筆隨心動,筆抓的鬆緊也好,下筆力道輕重也罷,都是要跟隨你自己想表達出哪種感情而變化的,沒有固定的標準,因為你要知道,即便是在一個字裡面,不同的筆畫下筆也會有輕有重。練字也同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練習如何駕馭手中的筆桿,使其不論鬆緊或是輕重都能隨心所欲的發揮,從而讓寫出來的字和心裡所期望的結果一致,也就是人筆合一的境界...
恩...第一個「所謂」是我自己的觀點...
握筆當然不能鬆鬆垮垮,寫字會有力度,有筋骨。而緊的同時不要僵,手腕上靈活,這樣應該會好一點吧~~~~~
寫字不是一門技術,而是一門藝術,握筆的方法在保證能靈活用筆的情況下自己舒服就可以了,大膽的用筆,試著用你手中的筆寫出那些書法名家的字,做到形似,神似,基本上用筆就不成問題。
當然一開始你要學一些基本的用筆技巧,基本筆畫的書寫方法,這個是基本功啦。王羲之的入木三分是練出來的,王羲之洗筆成墨池的故事聽說過吧,老實說這是一門功夫,入木三分是一種境界,而且還比較神秘,要用心去悟。所以王羲之的入木三分實在是出神入化的經驗。
好的字看起來是鐵畫銀鉤:徘徊俯仰,容與風流,剛則鐵畫,媚若銀鉤。請仔細閱讀歐陽詢《用筆論》,媽的,這就好比金庸小說里高級的武俠秘籍,練功的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懂的,突然有一天頓悟了,就功成了。
1,多看貼,看書法大家的字,提升對字的審美,感悟,思考他們是怎麼用筆的
2,多練,練的時候勤思考,找感覺,日進其功。
祝君書法有進步,用筆有神。
個人覺得,練字時,最重要的是運筆的過程,需要我們收放自如,注意字的間架結構,每一個字的橫與橫、豎與豎都要對齊,這樣寫出來的字,就不會太差。
握緊才能控制自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