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個人是真心緬懷已故先人還是跟風者?
從馬爾克斯到姚貝娜到保羅沃克,刷屏的懷念。那麼如何界定此人為悼念者或偽悼念者?
沒有判斷的必要。
界定這些有何意義?
自知就可。
本來緬懷就是心裡一支不需要聽眾的歌。
謝邀。(咦今天居然有兩個邀請真開心。)
其實不需要判斷,怎麼說呢,那些髮狀態的,毫無疑問都是營銷下的跟風者,但這也分兩種情況,有意識和無意識。比如樓上聽了二十幾首姚貝娜然後發說說的就是一種無自我意識的「跟風」,是被大眾情緒所影響而進行選擇,進而有了自我情緒表達的行為,這樣的「跟風行為」誰也不能指責她的,是不是?人類正常的情緒表達,或者說是有感而發罷了。
我們反對並討厭的,是有意識的「跟風狗」,是那些發一條如喪考妣的微博痛心疾呼,然而從看不出他之前與他的「偶像」有何交集的人,是那些汪國真去世後才從百度上get兩首他的詩一把屎一把尿的憋雞湯髮蠟燭的人。這種人的存在就好比什麼呢?
趙老太爺死了,阿Q披麻戴孝地去哭喪,口稱自己是孝子賢孫。結果可想而知,給趙老爺啪啪抽了倆嘴巴子:「你也配姓趙!」
那是2012年的夏天,我們儘力挽救的一個朋友,終於還是沒能病癒,在北京去世了。我只是和她說過兩次話,捐過一點錢,談不上什麼交情。她走的那天早上我去給我外婆上墳,手機上收到另一個朋友發的消息說她走了。
想想重病那麼久對她來說死也許是解脫,臉上半分表情也沒有。我媽問我怎麼了,我一抬頭一張口,瞬間一陣巨大的悲傷涌了上來,我一邊掉眼淚一邊說:「我朋友沒了。」
那一天我不想更新任何社交網路,不想和任何人說話。我還依然保留著當時幫她時加的討論群,保留著她的人人,每年祭日的時候念一念她,再多,都好像在作秀。
互聯網使人失掉了對很多東西的敬重心,殊不知有很多線是不能去踩的。
對亡者的尊重,對情感的噤默。
毋庸置疑的,不要去費盡心機反轉,別有心機的,自讓它時光乍現。
哪怕是群氓時代無意識的舉動里,也有大量的善因善果。
不要再顯示淺薄的人智了,人類的智慧在社會自然面前太渺小了。
企圖洞察掌握一切,正是人的原罪。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家貧無孝子。
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好人。
看好多回答都是拿姚貝娜做例子,就不用多說了吧,聽歌,她的歌不多,幾個小時就能熟悉。
保羅沃克同理,幾分鐘的百度百科就覺得熟悉了他,路人轉粉。
馬爾克斯呢?微博微信QQ賬號里,時不時閃現的短文,讀上一半就覺得讀懂了他,愛上了他。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其他人的經歷,反正我是這麼做的。
還是姚貝娜吧,其他的人我其實更不熟。
對她關注是因為,湖南衛視的某節目,介紹了她,因為知道了她是武漢的,加上很漂亮,所以多了一些親切感,加上沒那麼多做作,以及當時唱了紅得半邊天的某劇主題曲,頓時就自以為粉了。
後來,好聲音上的表現也偶爾關注,其實一直都沒太關注她的歌,只關注了她的個人。
再後來,某冰雪電影主題曲火了,有兩個中文版,其實感覺起來,另一個更符合英文版,但是她的依然也不錯。
這就是之前的關注,粉嗎,太不粉了。
然後,某天,某企鵝號蹦出來一條新聞,一看是關於她的,就點了進去。才知道得了病,才知道挺嚴重,才去翻看她的微博。第二天,又閃出一條新聞,她走了。
沒有什麼真粉的痛哭,只是心裡當時被卡住了,緩了幾分鐘就好了。
然後點開某豆,頭條,關於她的,點了進去,看到主頁有句話和她挺貼切,用某度搜了一下,她的歌,我不熟。
配合當時覺得難受的心情,把她的那段歌詞複製到某信,聯上某空間,再配上她的某度上保存的圖片,點了發送,然後靜等著有人評論,有人點贊。有人說這句話真好,有人說這大愛,我當時好像已經沒有難受的感覺了。
緬懷嗎?不緬懷。真的喜歡她嗎?好像也不是。那是什麼?挺感謝這些軟體的,把我的感情一下就宣洩完了。
當時就算有很多關於自己的問題需要解決,突然來了震動,來了「叮」一聲,劃開屏幕,點了進去,關於自己的,就已經開始忘記。親戚或余悲
他人亦已歌
只要能做出姿態就行了,不要搞反向誅心
無論是真心還是跟風,我看到很多人了解了更多被緬懷者生前事,更多的人看了馬爾克斯的作品,更多的人回看了沃克的作品,更多的人了解了值得懷念的東西。所以,不論其出發點如何,至少更好的讓更多人了解了原來還有這麼多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生活的環境,厚黑橫行,當我們看到人家做了什麼,總是會懷疑人家的動機。某某人的慈善是否為了更多的利益?而我們卻忽視了社會整體福利的提升。我不在乎明星做慈善是否為作秀,只要能影響更多人做促進社會進步的事情,作秀又如何?
所以,我們多看看結果如何,而不是總在揣測人家的動機如何。
勿要輕易揣測人心
時間能證明一切
當時的朋友圈也許刷屏,都在悼念
但你看看過幾年以後,每年那個時候,還在悼念的,就是真愛
個人主觀標準:
生活裡面真認識的就是懷念。
生活裡面不認識的就是跟風。
以此推定,生活中社交網路上懷念的幾乎全是跟風。
不管你是聽過他幾首歌,看過她幾場戲,進過他幾場演唱會,買了她多少CD。
你不了解的TA的生活,就沒什麼可懷念的。
如果看看媒體軼聞就覺得了解一個人,那未免也太瞧不起人了。
自戀請有節制。
清楚自己是跟風還是真心就夠了
一中午聽了二十幾首姚貝娜的歌,突然想到這個就來說一下好了。其實有沒有人跟風對逝者來說沒有意義,對真心懷念的那些人也沒有意義,跟風者的唯一意義就是證明逝者的偉大。想到姚貝娜去世的那晚上,難受得沒心情吃飯,發了條說說,聽了一晚上的歌,再打開空間已經是幾十次轉和幾百個贊。是不是跟風呢,我就不知道了。記得後來有人跟我說:原來你的那條說說是她的歌詞啊,我還以為你文采那麼好。那我還有什麼可說的呢。或許多年以後我還能背出她的詞,而跟風者都輸給了樂壇的大浪淘沙。
推薦閱讀:
※如何用一句話總結魔幻現實主義?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諸多作品裡,都出現了奧雷良諾上校,那麼這一形象具有一致性或者說有某種指向嗎?
※《禮拜二午睡時刻》究竟講了什麼 ?
※《藍狗的眼睛》為什麼會這樣翻譯?
TAG:心理學 |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GarcíaMárquez | 姚貝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