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如何創作古詩?
要學那些內容,買那些書
樓主的問題比較泛,看得出是未做深究先有動機,所以只能簡單回答,不然就要出書了。
---------------
第一步
先要搞明白你要寫哪種古詩,這是文體創作形式的問題。按形式來分,我們的「古詩」包括 楚辭體、詩經體、歌行體、古風、樂府詩、格律詩……每種詩體的創作形式都不一樣。
且拿我們較為熟知的唐詩來說,大部分為格律詩。格律詩是古詩經歷漫長發展後的最終形式,寫古詩者若不寫格律詩,那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會寫古詩,所以我也是推薦你學古詩先寫這種詩體。
格律詩如其名,講究用韻、平仄、對仗,對形式有嚴格要求。
押韻和對仗是第一步,也是比較容易的,建議先熟讀《聲律啟蒙》(清.車萬育著),每天念一念「天對地、雨對風、晚照對晴空……」是不是一下子覺得朗朗上口?於是韻律感就能培養出來了。再稍微結合研究一下對聯對仗以及其它你所熟知古詩的對仗押韻,那麼在韻律上的基本創作過程就比較順暢,作品也不會出現硬傷。
第二步是平仄。平仄的規則就稍微複雜,你上網可以查到諸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之類的平仄表,以及孤平、拗救、三仄尾等問題和處理方式。但是看這個比較枯燥,也不易於理解,實際操作中更沒必要死守。這方面我推薦你閱讀《唐詩三百首詳析》(民國.喻守真著),裡面有對這些經典詩歌的詳盡解讀,更重要的是每首詩都標上了平仄韻律的解說,簡直就是用優秀作品為範例教你作詩。
如果你剛開始看不太明白或害怕這個過程困難,那麼也可以先熟讀背誦唐詩,不斷感受和領悟其韻律規則,將你想表達的內容,仿造其格式韻律填上去,也可以先寫出一些初期作品(比如一些打油詩),這是一個漸進摸索的階段,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格律詩寫得好,你想要創作其他詩體,甚至今天的新詩,起碼在韻律上都會遊刃有餘。如果你不能沉下心來細緻領悟格律,哪怕你很有才華,新詩可以寫,但古詩是很難寫好的。
玉經雕琢方成器,句要豐腴字妥安。
---------------
第二步
第一步可以說是古詩的入門,接下來如要升級水平,就需觀察生活,充實內容,提煉精華,文情並茂。
和所有文學作品一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你的唐詩背誦再好、押韻對仗再精緻、平仄再講究、用句再華麗,如果言之無物也是徒然。這個情況在歷史上有過,就是駢體文。駢文由於遷就句式,堆砌辭藻,往往內容空洞,表達無力,至今留下的好作品寥寥。而如果你言之有物,即使格律不太講究,也能成為千古絕唱,甚至你的詩歌可以自成一格。
這方面的代表就是李白。很多人可能只是泛泛知道李白的詩好,但沒注意,其實他是以古風和樂府最為著稱。「噫吁唏,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很熟悉吧,李白的《蜀道難》,但或許你心裡曾經疑惑過——長成這樣子的也是詩?沒錯,這是李白用古樂府題寫的樂府詩,但其中又兼用律詩寫法寫成的。類似的名篇還有《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一生創作一千多首詩,其中七律不到十首,個人覺得此中原因就是七律平仄太嚴格,有點限制李白的才情發揮,和他的性格不符,所以他就不怎麼寫。在他現存的那麼幾首七律中,人所熟知的有《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也是名篇,但稍微留意就會發現這首詩第二與第三句失粘,第四與第五句失粘。所以李白即使寫七律時也不怎麼注重嚴格的格律。
但你別就此以為李白就寫不好律詩哦,李白的五律是非常贊的,來看這首: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平仄對仗不僅工整,更是渾然天成,意韻深長。
說到《登金陵鳳凰台》,忽然又想起崔顥的《黃鶴樓》,據說李白就是仿崔顥而作前詩的。《黃鶴樓》這首詩更是完全不顧格律:「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完全出律,甚至「黃鶴」一詞還重複三次,沒見過這樣的律詩吧。但李白對此非常推崇,在不少詩評人筆下也都是千古絕唱,甚至歷史上不乏好事者搞了一些歷代詩排名,《黃鶴樓》都沒出過前三——當然所謂的評價我們僅作參考,我舉此例是要說明,格律很重要,但絕非最重要,更不必因格律的原因而損害內容。妙語天然,遠勝於矯揉造作。這方面,不是能夠「學」會的,但你寫不出來這樣的詩,也起碼要知道這種詩為什麼好。
當然你看到這裡可能會質疑第一步,我直接上第二步不就好了?問題是,如果你連第一步都沒做好,你怎會明白如何取捨?不是所有詩歌一開始就是「僧敲月下門」的,舍魚而取熊掌,前提是有魚來做一番比較。我們可以把格律看做是基本功,但是內容和才情方為必殺技。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
第三步
「筆落驚風雨」的同時又能「天然去雕飾」,那確實就是上好的詩歌了,但最後我還想和你分享,寫詩歌要注重意境。
這是一種人文情懷,也是中國文化的特色——不在於你寫了什麼,而在於你暗示了什麼。「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裡是寫景嗎?但題目卻叫《觀書有感》,仔細品味,詩中又蘊藏了綿綿不絕的美學韻味和哲學思索,我認為這是寫詩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言有盡而意無窮。
這裡實用的建議是:關注那些真正觸動你內心的東西,對它思考歸納之後,厚積薄發,忽有一天就自然地藉助比興、格律手法,寫入你的詩句之中。這樣,即便是平凡無奇、自娛自樂的小詩,也能擁有感動自己的理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讀盡唐詩三百首
不會作詩也會抄
推薦閱讀:
※聯一:;聯二:?
※如何解釋「疏雨滴梧桐」更妙?
※《石灰吟》中最後一句「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如果將「要」字替換為「但」,語氣是否會更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