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哪一個歷史人物最有情懷?為什麼?
比如曹操「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要說曹操的情懷,大家都知道這個貨動不動就要找已婚少婦,大色狼啊,恐怕他就算有情懷也不是啥男女家人之間的情懷。
不過啊,還真不是……
後太祖病困,自慮不起,嘆曰:「我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也。假令死而有靈,子脩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以答!」
意思是:曹操知道自己要死了,就感嘆:我這麼多年做事,都算得上問心無愧。但是如果死了還有靈魂在,子脩問我:「我娘哪兒去了?」,我能怎麼回答他啊
子脩就是他的長子曹昂,自幼由嫡妻丁氏養大,宛城戰張綉的時候,戰死。沒錯……就是「主公喜歡的是已婚少婦」那檔子破事……
而丁氏,在曹昂死後,憤怒曹操連累死了曹昂,見天罵曹操是逗逼,最後只有離婚了事,所以曹操擔心兒子問老媽哪兒去了……
而且就算這樣,曹操還非常逗逼的努力試圖挽回婚姻……表現得跟一個十七八歲從來沒談過戀愛的小屁孩一樣,壓根不像個梟雄……
丁常言:「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遂哭泣無節。太祖忿之,遣歸家,欲其意折。後太祖就見之,夫人方織,外人傳雲「公至」,夫人踞機如故。太祖到,撫其背曰:「顧我共載歸乎!」夫人不顧,又不應。太祖卻行,立於戶外,復云:「得無尚可邪!」遂不應,太祖曰:「真訣矣。」
曹操兩口子分居一段時間,他就想去看看老婆是不是氣順了,就到老婆娘家探親。到的時候老婆在織布,家裡人大喊:曹老爺來了,結果他老婆還是一動不動繼續織布。人妻控進去摸著老婆背:「甜心,我開法拉利來接你了」結果還是不搭理他。
人妻控出門站在窗外面等了好久,最後憋得只能問:「難不成這日子沒法過了么」,結果還是不搭理他,只好回去辦離婚。
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世說新語》
張岱
1. 張岱於崇禎二年中秋次日途經鎮江。日暮時分,至北固山:
月光倒囊入水,江濤吞吐,露氣吸之,噀天為白。余大驚喜,移舟過金山寺,已二鼓矣,經龍王堂,入大殿,皆漆靜。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
余呼小僕攜戲具,盛張燈火大殿中,唱韓靳王金山及長江大戰諸句,鑼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
……
劇完,將曙,解纜過江。山僧至山腳,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金山夜戲》
2. 崇禎五年冬,張岱住在西湖邊。三日大雪過後,張岱泛舟湖心: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余挐 一作:余拏)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3.張岱夏遊西湖沐清風而吟:
吾輩始艤舟近岸,斷橋石磴始涼,席其上,呼客縱飲。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頮面,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韻友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酣睡於十里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西湖七月半》
4.張岱晚年窮困潦倒回憶前塵為自己寫下墓志銘:
蜀人張岱,陶庵其號也。
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
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斷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自為墓志銘》
5.張岱的人際交往理念:
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陶庵夢憶·卷四》
附上張岱簡介:
張岱,明末清初文學家,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別號蝶庵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張岱是公認最偉大的明代文學家,著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等絕代文學名著。
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晚年窮困潦倒,避居山中,仍然堅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羈,淡泊功名。張岱愛好廣泛,頗具審美情趣。喜歡游山逛水,深諳園林布置之法;既懂音樂,又諳彈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當深厚;喜歡收藏,鑒賞水平很高;又精通戲曲,編導評論都要求至善至美。前人說:「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稱徐文長、張陶庵,徐以奇警勝,先生以雄渾勝。」
部分內容摘自度娘~侵刪啦啦啦!
在我眼裡,情懷這個詞最適合張岱。
不能說他活得「成功」,但他活出了真性情,活出了自己。他喜歡一樣東西,就會費盡心力去追尋,他不介意世人的眼光與議論,隨心,隨情,隨性。他又有著世家子弟與生俱來的那種對美的鑒賞力與風雅氣度,還有生蓮的妙筆。這樣一來,就活出了獨特的「情懷」。
東晉大都督桓溫
溫自江陵北伐,行經金城,見少為琅邪時所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涕。於是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晉書 桓溫傳》
(桓溫從江陵北伐,行經金城,看見自己年少時做琅琊內史時栽種的柳樹都已經有十圍了,感嘆地說:「樹尚且如此,人又怎麼能承受歲月的蹉跎呢!」手握枝條,淚流滿面。於是渡過淮河、泗水,踏入北方境內。同諸將登上平乘樓,放眼遠眺中原,感慨地說:「致使神州淪陷,百年間變成廢墟,王夷甫這些只會清談誤國的傢伙不能不負責任!」)
金聖嘆,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為人放蕩不羈,率性而為。
在明末清初的一場公務員考試上,作文題是《孟子》里的一句「如此則安之動心否乎」,在其他考生抓耳撓腮時。金聖嘆洋洋洒洒,揮筆寫道:
「空山窮谷之中,黃金萬兩;白露蒹葭之外,有美一人。試問:夫子動心否乎?曰:動!動!動!……」一連寫了39個「動」字。
黃金萬兩,有美一人。誰能不心嚮往之?。金聖嘆泡在世俗里,浸在情懷中,不與聖人同憂。便有了這39個「動」。
可當主考官不解問他時,他卻解釋到:「公孫丑問孟子:「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孟子說:「否,我四十不動心。」我寫了39個動即止,也是意在說明我四十不動心,恪守孔孟之道。」才氣盡顯!!!
後來金聖嘆因哭廟案冒犯皇帝,被判極刑。劊子手行刑時速戰速決,刀起頭落。放蕩不羈的金聖嘆最後用生命幽默了一把。腦袋落地的同時,從兩邊耳朵里分別滾出兩個紙團。劊子手不解,打開紙團。只見左耳的紙團上寫著:「好!」,右耳則是:「痛!」
金聖嘆幽默一生,也博覽群書,評古論今。他評《西廂》,評《水滸》;有敢在宴席之上大罵「三朝元老大奸臣」錢謙益的風骨,也有對孩子寫出「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的真情。
家國之情,輔以幽默述之,就是金聖嘆的情懷。
最最最重要的是人家有情懷還不做手機,多好呀!!!
胡三省
對,就是為《資治通鑒》做註解的那位。
《資治通鑒》每一卷的開頭,司馬光有一大長串頭銜,胡三省僅僅是「天台後學」,多麼謙虛。他覺得,除了註解《資治通鑒》,他的一生好像也乏善可陳。
他說,他的父親也喜歡讀史書,把為《通鑒》做注的任務託付給他。他父親當年讀書之時患有鼻衄,多年以後翻開先父讀過的書頁,血跡依然還在。
他的序里講了給《資治通鑒》做注的經過。他真心喜歡這部書,為之做過一次注,可是顛沛流離之中原稿遺失了。後來只得重新著手。
他也曾有經世濟民之志,無奈時運不濟,山河破碎,只能把畢生的學識寫成文字。
我最敬佩他的,還不是著書立說的這份苦心孤詣,而是窮盡畢生所學,甘願為另一部偉大的著作做註解,而不是另起爐灶,自己寫一部書。他自己的經歷、見識、學問,都散落在《資治通鑒》的書頁里,與這部巨著一齊不朽。仔細閱讀,似乎能從注釋的字裡行間,扒梳出一位偉大學者的人生軌跡。
對於希望立言以永垂不朽的人來說,以這種方式為後人所知似乎太委屈了些。但是胡三省甘願如此。
有人會說,這是甘為人梯、高風亮節。可是我覺得不是。
我覺得這是一個真正喜歡故紙堆、喜歡書的人才會有的情懷:喜歡一本書,就要讓自己的生命成為它的一部分。蘇軾吧。在抒發個人情懷這件事上,他在幾個方向做到了極致。
比如悼念亡妻的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是絕唱了,後來者還沒有比他寫得更情深意切的。
比如隨遇而安的心態,此心安處是吾鄉、莫聽穿林打葉聲這兩首定風波都堪稱傑作。
再比如抒發豪情壯志的,西北望射天狼。
講哲理思趣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和「雪泥鴻爪」,也非常有意味。
蘇軾為中文貢獻的成語有:雪泥鴻爪 河東獅吼 胸有成竹 出人頭地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水落石出 明日黃花 堅忍不拔 海屋籌添 滄海一粟
另外還修築了蘇堤,留下傳世美景。對我們這些吃貨來說,他還貢獻了東坡肉這道佳肴。
抄一段林語堂: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
有情懷的人有很多很多很多,但綜合質素之優與命運之扼腕而終成一聲長嘆的人物,只有這一個。
正史上記錄著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個年輕人,二十一歲,在戰亂年代,組織了一支義軍以抗擊外敵侵略,後來,他投靠了一位規模更大的義軍首領,這位首領最初並沒有賞識他。
有一次,這個年輕人執行任務歸來後,發現整支義軍大隊伍已經完全潰散了,原來,是軍中出了叛徒殺掉了首領毀掉了義軍。
當晚,他帶著五十多人,衝進了幾萬人駐紮的敵軍大營,帶走了叛徒。
他的義氣,正直,果敢,智慧,才幹,在這段記載里淋漓盡致。
他叫辛棄疾。
人們把他和蘇軾並列,稱為「蘇辛」
蘇軾是豪放派詞的代表,然而,蘇軾的「老夫聊發少年狂」畢竟還帶有幾分理想主義的書生意氣。
而辛棄疾,才是真正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錚錚鐵骨的將軍。
唐時的儒生,多習武,到宋時,文武逐漸分離,此後,再無帶刀佩玉真君子。
在軍事上有卓越的見識與才華,政治上又有顯著的實幹能力,文學藝術上還震撼人心,這樣的人不再有了,輕嗅薔薇的猛虎,辛棄疾,是最後一個。
這樣的人,僅僅需要一個機會。
政治:朝廷幾次派他去地方任職治理荒政,他都做的很出色。
文學:沒有人不知道他那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唯有軍事,他最寄希望的報國之處,朝廷,卻給一匹雄鷹以狹小的囚籠。
他在《賀新郎》里寫:
去天尺五君家別。看乘空、魚龍慘淡,風雲開合。
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銷殘戰骨。嘆夷甫諸人清絕!
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檐間鐵。南共北,正分裂!
他一直等待領兵北上,收復我中華的那個機會。
他一直等到老。
《破陣子》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點秋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已經老去的廉頗為了重回戰場,努力的吃飯,可依舊控制不住生理機能的退化。
為什麼不早一點來找我?
為什麼不早一點給我這個機會?
我有能力做到啊,我有能力為國出力啊!用我吧,盡情用我的能力吧。我努力的練習,保持銳利,關心時局,隨時可以出征。就等著一聲令下。每天我都在等著那一聲令啊。
可我等了幾十年,那一聲令依舊沒來。
我老了。
辛棄疾寫廉頗,寫自己,終於到後來,不寫啦,我老了,我喝著粗酒,看看天邊的雲彩,只道天涼好個秋。
公元1207年的秋天,他帶著一生的遺憾,離開人間。
漫漫中國歷史,千古多少興亡事,正如長江滾滾流,也許,歷史虧欠了辛棄疾那一個機會。
這是最讓我為他的情懷所動容的一個人。
絕壁是大耳朵最有情懷啊!
請問歷史上有哪個開國皇帝能像大耳朵一樣,在華夏大地和眾多兄弟基友留下深厚的革命友誼,至死不渝,永不言悔呢!
正因為在亂世中,這份兄弟朋友間的情懷才更顯得難能可貴啊!
1、劉備和關羽張飛從一開始便是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四十年的兄弟啊!劉備坐著的時候關張二人就侍立在旁,從來不感到疲倦。關張二人最開始隨劉備漂泊天下二十幾年,即使當時劉備落魄到得靠他人施捨地盤了,他們也沒有拋棄過劉備。關羽為了活下去也曾短暫地投降曹操,但幾個月就報恩而去,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繼續投入了劉備的懷抱。
2、田豫因為老母的原因不能隨劉備繼續周旋天下,劉備對其痛哭流涕,一萬種捨不得啊,說道: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翻譯下就是:我好恨,不能和你在一起!
3、雖然第一次相遇就那麼美,但當時卻不能在一起。將近十年後,劉備與流落在河北的趙雲才得以再度重逢,之後二人就同床眠卧啪啪啪了,再之後趙雲就死心塌地,並屁顛屁顛給他招了幾百號人! 再後來,劉備當陽兵敗,軍中傳言趙雲投靠曹軍,劉備吼道:子龍是一定不會棄我而去的!果然,趙雲還是那個趙雲,屬於他的子龍。
4、明明已經和陳登分別那麼久了,陳登也在為自己的對手曹操效命。但劉備聽到許汜說他不好的時候還是要說話,直接就把許汜罵了個狗血噴頭,並這麼稱讚陳登:像陳登這樣文武膽志的人,只能在古代尋求,一般人根本沒得比啊!
5、隆中對之後,劉備與諸葛亮情好日密,簡直是夜夜笙簫。當然關羽、張飛就不高興了,然而當劉備對他們說:我有了諸葛,就如魚得水,魚水之歡啊!關張恍然大悟,表示非常理解,可見兄弟情深的重要性!正因為如此,劉備臨終前才能放心把國家託付給諸葛。
6、劉備和曹操在漢中打仗,局勢不太妙,應該撤兵,然後劉備並不願意撤,沒有人敢勸諫。當時箭如雨下,法正於是就跑到劉備身前,劉備說:孝直,趕緊避箭啊!法正說:你都往前走了,我還怕什麼!劉備慌了,不能讓朋友受傷啊,於是說:孝直,我們一起走吧!
7、夷陵之戰時黃權被斷後路,被迫降了魏國。當有關部門對劉備說,依法應該處置黃權的家屬時,劉備說道:這是我辜負了黃權,而不是黃權辜負了我啊!在魏國的黃權在聽到劉備處置他的家人的傳言之後,毫不理會,因為他知道他和劉備是交心。
8、牽招因為家族緣故,只能留在魏國當官。雖然可能因為他和劉備的這層關係,牽招即使功勛卓著也只能官至太守,然而他並不後悔。他永遠記得他與劉備的友情:他倆少年時在河朔長大,英雄同契,刎頸之交,早已超脫了俗世。
9、袁渙是劉備為豫州刺史所推舉的茂才,之後袁渙被呂布多次拿刀架著脖子,讓他寫信罵劉備,但袁渙寧死不從,義正言辭地將呂布說到羞慚滿面;劉備身亡的假消息傳至了許都,曹魏群臣同慶,但也就袁渙一人默默感傷,他是在真正擔心劉備的安危吧!
劉備弘毅寬厚,真心待人,對朋友兄弟都是推心置腹,即使因為種種原因,某些朋友甚至要在曹魏當官——但他們的友誼仍在,劉備對他們,他們對劉備,都是真心長存,永不言悔。
這就是蜀漢昭烈帝的情懷: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徳,能服於人。
對於歷史來說,情懷是什麼?
歷史其實說來不過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任何事物在歷史面前都是平等的
這就是歷史
而對於歷史人物來說,他第一位是人,第二位才是歷史。
人,就有情懷。
但是,什麼是情懷?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是情懷
醉里挑燈看劍是情懷
立馬吳山第一峰是情懷
數風流人物是情懷
無可奉告一派胡言也是情懷
……
但是
盼著明年有個好收成就不是情懷?
嚮往老婆孩子熱炕頭就不是情懷?
求神拜佛希望別再打仗了就不是情懷?
盼兒子丈夫父親能從戰場活著回來就不是情懷?
……
所以,哪有什麼最有情懷的歷史人物,不過是你的「情懷」被記錄下來了,而我沒有
大家都一樣,都是歷史長河裡的一滴水,都是歷史沙漠中的一粒沙
歷史,不只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寫的
歷史,也不只有帝王將相才子佳人
楊慎·明朝
這位老人家可是老版《三國演義》和《東周列國傳》電視劇主題曲的詞作家,看下面這詞,60、70、80和個別90後應該都能唱上兩句吧。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一聽這豪邁之情,就知道絕逼經歷了發配、失憶、醉酒、嘆息的創造必備流程。
明朝三大才子,以楊慎學問最為淵博,可以排第一。《明史》中說,有明一代,論第一博學,首推楊慎。明朝為了防止世家專權,高官的兒子科舉都沒有好的成績。但是楊慎除外,這小子的老爹楊廷和是朝廷首輔,結果他參加科舉毫無懸念的被選為狀元,就因為這小子太厲害了,天下聞名,他不當狀元全天下的人都會認為是考官和皇帝(殿試皇帝才是實際的主考官)眼瞎。
如果想和匪爺一樣做個成熟又智慧又迷人的老男人,還可以讀讀他的《韜晦術》~一群人的情懷:辛亥革命黨。
那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兩次鴉片戰爭完敗於列強,1894年被日本打得屁滾尿流,「安知蕞爾微三島,竟敢橫行大九州!」內憂外患,國讎家恨,求變之切為3000年所未有;那拉氏發動政變乾綱獨斷,仁人志士亡命天涯或喋血街頭;天地同悲,萬馬齊喑;禮儀之邦,原是人間地獄!
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一大批青年才俊挺身銳出,愛國不必忠君,為國家爭國格、為同胞爭人格,從三綱五常的古代奮起直追民主共和的現代文明,實乃開天闢地之壯舉。
後人很難想像,那些受過良好教育或生於富豪之家的華夏精英,拋棄榮華富貴,為了一個渺茫或即便實現也無法消受的夢想,不停地以卵擊石,拋灑熱血「灌溉於無窮」,喚醒國人、激勵戰友,一舉割掉丑絕人寰的豬尾巴,跪了幾千年的民族再也不用跪拜名為天子實則巨寇的醜類。
1911年4月8日,革命黨人溫生才突然刺殺廣州將軍孚琦,當局加強了戒備,預備響應廣州起義的新軍的槍機亦被收繳。黑雲壓城,鷹犬密布。為準備這次起義,同盟會精英盡出,下了最大的決心,籌巨款八方奔走,運彈藥殫精竭慮,國內同志和海外僑胞莫不張目以待。廣州起義指揮總部剩餘的100多名選鋒(敢死隊)為同盟會骨幹力量,明知不可而為之,皆願死戰。
林文表示:「余輩求殺敵耳,革命黨之血,可以灌溉於無窮,事之成敗無足深計。」林覺民專程從日本回國赴湯蹈火:「此舉若敗,死者必多,定能感動同胞。」炸彈大王喻培倫毛髮賁張:「非干不可,我一人也干!」
黃興遂按原計劃,於4月27日(農曆三月廿九日)發難:當天下午5時30分,120餘名鋒由越華路小東營5號出發,直撲兩廣總督署,與十倍之敵激戰至夜。可憐寡不敵眾,孤軍無援,55 位戰死,31 位被捕就義,共86人遇難。「未死的同志,多已間道潛逃,四方亡命」。
報人潘達微收得七十二具烈士遺骸,合葬於廣州城南沙河馬路旁的紅花崗,後改名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毫無勝算、偏向虎山行、再向虎山行的黃花崗起義影響巨大,「風聲所播,全國震動」。孫中山沉痛地說:「吾黨菁華,付之一炬。」
豈止是吾黨菁華,全是中華最優秀的兒女,精英中的精英!
余東雄,生於南洋巨富之家,15 歲加入同盟會,是役拼殺在前,陣亡時年僅 17 歲,為最年輕的一位黃花崗烈士。林修明亦生於南洋錫礦富商之家,1907年任教於三堡學堂,葉劍英為其弟子。「劍英有雲,修明實影響其人生之第一人也。」廣州之役,林修明力戰而死,年僅25歲。
若林覺民、喻培倫、林文、方聲洞,皆獨當一面之將才,竟衝鋒陷陣,玉石俱焚,令人痛惜。
「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心,乃大興奮,怒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林覺民「定能感動同胞」的希望沒有落空:聽聞噩耗,湖北革命黨「憤求速進」,準備再次發難。1911年10月10日,黃花崗起義過了不到半年,便爆發了埋葬清王朝的武昌起義。國人的自由之路,每一小步都灑滿了殉道者的鮮血。
大陸、台灣、香港的語文課本不約而同地選用了林覺民感人至深的《與妻書》:「意映卿卿如晤----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
「意映卿卿如晤」,林覺民這封給妻子及其所深愛的華夏的情書,開篇即令人不忍卒讀。一位懷必死之心的志士哪來的這般柔情蜜意?
「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
真的愛你,真的不想讓你和兒女以及同胞們在黑暗、恐懼中生存、長大.
「勇於就死」者,「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辛亥革命不同於歷史上的諸多農民起義,那是一場真正的革命,為了陌生人的幸福浴血奮戰,英雄輩出、勢不可擋,是最值得華夏紀念和驕傲的年代:碧血黃花薦軒轅,天若有情天亦老。
當然是明朝最可愛的正德哥哥。
弘治帝只有朱厚照一個獨子 整個明朝歷史裡父子相善如尋常百姓家的 只此一例。
孝宗想要的天倫之樂 他確實得到了。唯立一後張皇后 夫妻感情甚篤 從未立任何嬪妃 明朝帝王中只有孝宗一人
然而中國五千年歷史 也就只有齊高帝 孝閔帝 後漢高祖和耶律阿保機幾人 位極天下 權傾朝野 也堅守信念 一生一世一雙人。
史有據:「時張後愛最篤 同上起居 如民間伉儷然」
帝王之家 小日子過的和民間百姓一般恩愛幸福。朱厚照還是獨生皇子 由此可見 朱厚照的童年過的非常幸福
兩歲被立為太子 十四歲即位。
即位以後,他搞了這麼些事兒…
1.在東宮請了抖空竹的溜冰的相撲的打漁鼓的拉皮影的玩兒雜技的 一時之間,各界能人摩肩接踵紛至沓來 好不熱鬧。
2.封建帝王熱愛動物協會。
皇家出資興建「豹房」 養的是老虎獅子大象長頸鹿鷹隼之類 尤其 朱厚照偏愛豹子。
朱厚照最愛的豹子 隨駕侍養 形影不離 有240名僕人照料豢養
有一次 正德哥哥突發奇想 想把老虎訓練成聽話的狗狗 但老虎突然發狂 撲向朱厚照本人 正在危機關頭 隨侍侍衛江彬御前擒虎 朱厚照定了定神…
「你上來幹啥?!
啊!?
我自己行的!!!!」
3.演電影 當明星 做生意
朱厚照自己打扮成富商 內侍和宮女扮成商人旅人 廣置貨物 把宮內變為了一條商業街 一時之間 商鋪林立 貨物琳琅。
朱公子與眾商家倒買倒賣 洽談商機 然後給自己整了個盆豐鍋滿。
而本次演出的主演 製片 編劇 發行 觀眾 導演 全都是他自己
朱厚照還有一個愛好 坑部下
有一次 他外出釣魚 釣上後問身邊的太監:「你說我這條魚值多少錢?」
「皇上您釣上來的魚!!老值錢了!!!此魚可值五百金!!」
「行!那讓你撿個便宜!這魚五百金賣你了!」
太監欲哭無淚。
4.博學多才 愛瞎起名字
他會說韃靼語 了解回族 會燒回族瓷器
他會打仗 擊退蒙古小王子 史稱應州之捷(他還真打贏了!!) 並給自己起名:威武大將軍朱壽
雖然說打贏了 他自己傷亡了六百多人 但終正德一朝 蒙古人再未南下
他自己起的回族名字:沙吉敖爛
自己起的西番稱號:太寶法王
還愛給自己任職:
封自己為大將軍 讓命所司給他造了個御馬太監天字一號牙牌...
封自己為鎮國公 還「歲克俸米五千石」
封自己為內閣學士之首的太師
嗯你真厲害 文官武官學士將軍皇帝鎮國公是你是你都是你!!!
5.愛亂跑
朱厚照不僅熱愛軍旅,而且有顆徐霞客的心 他曾數次違背祖制找理由出京巡遊
步出西門何處留?
回頭寧海月如鉤。
山長應是前生約,
水闊迎來此世流。
過嶺煙霞開畫卷
穿林足跡寫春秋。
清風若解行人意,
一路隨君天下游
好好的皇宮不待 就是想跑!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一堆老臣淚涕橫流的上來阻止:「皇上呀 您這樣不行啊 正統皇帝北征土木堡就被抓了呀我大明差點亡了呀!!皇上您要以江山社稷為重可別可勁兒瞎跑啊!」
朱厚照不聽 我就跑。
逮著機會我就跑!
於是1517年 他逮著機會了
「急裝微服 出幸昌平」
內閣大學士梁儲 蔣冕 毛紀等人一聽 撒丫子就追!火速出朝 一路追趕 終於在昌平沙河抓住朱厚照了 好說歹說 朱厚照就不聽!
但他沒那麼容易走。
守居庸關的巡關御史張欽緊閉城門 仗劍立於城門 「有言開關者斬!」
張欽死守關門不放 京中各官奏疏又鋪天蓋地而來 朱厚照只能悻悻還朝。
但幾天之後,他悄悄將親信太監谷大勇調至居庸關 和江彬深夜換了服裝 趁著張欽不注意 趁著夜色一路快馬加鞭飛也似的溜出了居庸關!!
為了這次能出關 朱厚照可謂煞費苦心 為了跑出門玩兒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然而他又何必費這種苦心?
道高益安,勢高益危
天下之權盡於我一人手中
居庸關算什麼 小小的巡關御史張欽又算得了什麼
位極人臣如劉瑾 活剮三千六百刀還不是我一句話的事?
我若想出關 殺了你張欽便是!
可是朱厚照 沒有殺張欽
反而是做賊似的躲著張欽 偷偷摸摸集天時地利才跑出居庸關的
他真有史書上所記載的那麼昏庸嗎?
朱厚照跟他的父親一樣 是個善良的人 他不願意以暴力和權力作為絕對的話語權 跟老古董大臣們的鬥爭 也像躲貓貓一樣
敵進我退 敵攻我溜!
我看史書的時候 認為他是一個非常可愛的人
其實出去玩兒這事兒 再過個幾百年就叫微服私訪 游遍大江南北不說 還能傳下段風流韻事
不過..玩好了 參見乾隆
玩現了 參見楊廣。
朱厚照的其他事迹如下
1518年寧王叛變
朱厚照一聽 可是給激動壞了
「好好好 等的就是你!!!終於反了!!你給我等著!老子親自御駕親征削你!!」
結果剛走到一半 王守仁已經平定了叛亂
朱厚照鬱悶的不行 於是寧王被擺了此生最屈辱的一道
朱厚照把他放了。
然後自己又抓了他一遍。
還擺慶功宴!!!!!
1519年 朱厚照又想往外跑。
而這一次大臣們的忍耐到了極限 午門跪諫 如果皇上您不聽我們的諫言一意孤行 那我們就自此長跪不起!
朱厚照氣瘋了 拉下去 統統打板子!!!一直不讓我出去 我對你們的忍耐也到此為止!每人庭杖三十
我不就想出去轉轉嗎??
招誰惹誰了啊!!!!
還用家國天下大道義壓我?!
打你們這些老古董!!!!!
146名大臣被庭杖 11人當庭被杖斃
集體內閣學士引咎辭職
朱厚照的南巡計劃暫且擱置。
本次庭杖事件 起因說大不大 說小不小
我不就想出去轉轉嗎 招誰惹誰了啊我
動不動就江山社稷黎民百姓
我只是想出去看看而已啊…
朱厚照多年來對內閣學士的忍耐就此大爆發。
庭仗這事兒他做的對嗎?
錯的離譜。
因為此事 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一邊兒倒的昏庸無道
可我覺得這位在位十七年的皇帝 像被家長禁足的孩子一樣軟禁皇宮 從生到死 也有種說不出的可憐
朱厚照不願做籠中鳥。
庭杖事件無可厚非是朱厚照的黑點
但是…那個時代卻無比嚮往自由的他
也一樣挺可憐
朱厚照是歷史上少有的有血有肉的帝王形象,他從小熱愛騎馬射箭 聰明異常
「粹質比冰玉 神采煥發」
如果你看看畫像 朱厚照長得跟大帥哥張震還真是挺像
性情仁和寬厚 尚武 對「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的軍旅生涯十分嚮往
應州之戰中 他親率幾萬士兵 與將士同吃同住 即位期間 三次御駕親征
清人修明史 刻意把明朝的多數皇帝往殘暴荒淫昏庸幾個方面描寫
可是在歷史層層的迷霧裡 朱厚照是個有趣的人
皇帝中的披頭士 歷史中一個可愛的大男孩
只是 王朝的責任太重 皇帝的責任太重
而朱厚照想做一個自由的人
可惜生於帝王家
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歷史
有些功高至偉如張居正
有些力挽狂瀾 救王朝於水火如于謙
聖賢 武將 清官 文臣 宦官 謀臣 首輔
無數人來了又去
愛恨 貪嗔 狂喜 大悲 權力 惡欲 善念
一王朝由生到死
而只有朱厚照一人 讓我覺得
歷史裡只有他獨一份兒。
而我覺得他是個可愛的人
明武宗 朱厚照 生於1491年 即位於1505年 1521年病逝 享年31
在位17年 年號正德
謚號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謝邀
隨便答一記
我小時候的確有特別傾向於某一個歷史人物。
比如說小時候讀前四史,比較喜歡的人物是陳平法正這類的,可能當時所謂性情所謂情懷,就是那種睚眥必較的?或者說恩怨分明的?
後來到了高中,比較喜歡的人物是子產和曹丕,是的,三曹里我最喜歡曹丕,當時感覺曹丕遠比曹操和曹植細膩,也更有所謂的情懷。
因為我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其實幾乎所有的歷史人物,都是有情懷的,具體說誰最有情懷,拋去最主要的主觀渲染之外,其實完全看資料和信息的豐富性……
以清史來說吧,清史是封建時代里資料保存最豐富的時期,如果以清代的人物作為一個具體對象進行研究的話,可以發現每個人都是相當複雜並且鮮活的。從中能找出的情懷,自然是很多的。
換句話說,一個在歷史書上比較單薄的人物,一般都是比較面具化的。而如果資料足夠豐富,就可以看出他們其實都很豐滿,都可以找到所謂的情懷,就看你如何選取了。
另外,時代比較近的,還有口述歷史,口述歷史由於其主觀性,更可謂情懷爆棚……
所以我現在完全沒有什麼特別傾向某一個歷史人物了……情懷對於我來說,現在就是偶爾感慨一下的觸媒而已……
個人覺得最感人三大情懷:北定中原,痛飲黃龍,驅除韃虜
薛濤
「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下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西川薛濤,容姿既麗,通音律,善辯慧,工詩賦,史書中說她「詩酒之外,尤見才辯」。後人把她與李冶、魚玄機、劉采春並稱「唐朝四大女詩人」。
從小天賦異稟,讓在朝為官的父親薛鄖極為驚訝,視作掌上明珠。一年夏天,薛鄖在庭院的梧桐樹下乘涼,微風吹來,葉子沙沙響,他忽有所悟,吟誦道:「庭院一古桐,聳干入雲中。」然後對一邊玩耍的女兒說:「能續上這首詩嗎?」薛濤頭都沒抬,隨口應道:「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那一年,薛濤不過八歲。薛鄖聽罷,心中五味雜陳,又喜又憂。喜的是女兒小小年紀,資質了了;憂的是,「往來」「迎送」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說,是不祥之兆。果然,不幸很快向這個家庭而來。
自古「文死諫,武死戰」,薛鄖進諫直言,得罪權貴被貶,被貶途中又沾染瘴癘命喪黃泉。薛濤那時年僅二七。不得已為官伎。而薛濤美貌和見識,讓她名聲鵲起。她與當時的許多著名詩人有往來,這份名單中,不乏像白居易、張籍、王健、劉禹錫、杜牧、張祜這樣的詩壇領袖。她的字也是一絕,北宋《宣和書譜》評論她:「作字無女子氣,筆力俊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衛夫人之流也。」衛夫人可是王羲之的啟蒙老師。
貞元元年,中書令韋皋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在一次酒宴中,韋皋讓薛濤賦詩,薛濤提筆而就《謁巫山廟》「朝朝夜夜陽台下,為云為雨楚國亡。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斗畫眉長。」韋皋看罷,拍案叫絕。雖寫巫山雲雨,但沒有半分粗俗,氣勢之大,不像出自女子之手。隨著接觸增多,韋皋覺得薛濤當個「花瓶」實在屈才,便讓她參與案牘,沒想到這些對薛濤來說小菜一碟,於是韋皋突發奇想要向朝廷打報告,為薛濤申請做「校書郎」。(校書郎只有進士出身才能擔當此職,白居易、王昌齡、李商隱、杜牧都是從這個職務做起的),後多方阻撓,未能實現,但「女校書」這個稱呼卻不脛而走。
薛濤紅得發紫,不免恃寵而驕。前來四川為了見韋皋的人多走薛濤的後門,而薛濤性亦狂逸,你敢送我就敢收,收下後卻分文不留,全部上交。這引起了韋皋的不滿,一怒之下將她發配松州。松州地處西南邊陲,人煙稀少,兵荒馬亂,薛濤開始後悔自己的輕率和張揚,給韋皋寫信,表達自己的懊悔之意,和對主人的依靠之情,「馴擾朱門四五年,毛香足凈主人憐。無端咬著親情客,不得紅絲毯上眠。」哀婉但卻不失分寸,《十離詩》一到韋皋手上就讓他軟了心,下命召回,這次磨難讓薛濤看清了自己,她在詩中說:「但得放兒歸捨去,山水屏風用不看。」歸來之後,脫去樂籍,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種枇杷樹。當時薛濤20歲。
韋皋死後,劉辟任西川節度使。他起兵謀反,想借薛濤造勢。面對威逼利誘,薛濤不為所動,後被發配,在高崇文平定了叛亂後,才把薛濤迎回來。自高崇文開始,西川節度使走馬燈似的換,他們都被薛濤的絕色和才華吸引,奉之為座上賓,但薛濤一直特立獨行,超然脫俗。李德裕鎮守西川時,請薛濤來賦詩。薛濤倚馬可待:「平臨雲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初見邊頭。」這種雄渾,絕世罕見。
在薛濤42歲,一個人的到來擾亂了她平靜的心湖,正是當時如日中天的大詩人元稹。他被這位年僅31歲的才俊所吸引,不顧一切,飛蛾撲火。這並不奇怪,元稹儀形美丈夫,才情更是動人,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賺足了世人的眼淚。但自古才子多情,元稹更是將其發揮到了淋漓盡致,一句「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讓痴兒薛濤終身不嫁,但他卻流連人間,處處留情。於是薛濤褪去紅衫,浣花溪畔車馬喧囂依舊,但她卻為了內心一方堅守,一襲道袍了餘生,讓人唏噓嘆惋。她的情路坎坷,詳細之處讓人不忍多言。
現在四川成都望江公園內,有一幅流傳甚廣的對聯:「古井冷斜陽,問幾樹枇杷,何處是校書門巷?大江橫曲檻,佔一樓煙月,要平分工部草堂。」薛濤能與杜工部平分秋色,她的情懷毋庸置疑。千百年來,譽之者論其詩清奇雅正,毀之者惜其名節不彰。但不需為她正名,她存在的本身,就已經足夠欽佩。
看情懷,不看裝逼。
許多裝逼時候有情懷的,死別時候low爆了。
比如梁實秋,搶救時候用抖顫的手寫下兩個字;救我。
也無愧於當年被罵為資本家的乏走狗。
魯迅的在病中則非常從容。他被人宣布了,肺病無解。要是歐洲人三年前就死了。
他寫道:親愛的人為我流淚,我卻拒絕了繼續醫療的建議。知道他的醫學從歐洲來,斷然沒有為已死三年的病做治療的手段。
好幽默
瞿秋白死時候從容的說,此地甚佳。
真有點人生無處不青山的意味。
西鄉隆盛,太祖的詩歌是引他的。深感國事無望,於是跟一個叫月照的和尚相約投海。月照死了。他又多活了幾十年。
倒幕勝利後,卻覺得新政府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叛亂後兵敗,從容切腹。
土方歲三,一路從大阪潰退到北海道,不願意為了守備而增加賦稅,最後單槍匹馬突入敵陣而死。
雪萊死於風暴。他是罕見的美男子,見到人沒有鞋便脫下自己的鞋子給他。
沒有人知道風暴中他面對死亡是什麼樣子。我寧願相信傳記家的描述,如我國的謝安一樣,滿船失色唯他自若吧。
李秀成把自己的戰馬給了洪秀全的遺孤,他自己是凌遲的重罪,死之前傷痕纍纍,拷打,卻埋首寫天國的一切,東西沒有寫完聖旨已經到了,就地凌遲。擲筆長嘆:人事盡矣。走出囚籠,從容赴死。
石達開為了保全部下性命,去清營投降赴死,部下多有跟隨。凌遲剮了多少刀,一聲不吭。觀刑的胡林翼(應該為駱秉章或者其幕僚)說,想不到賊中有如此人物。
陶淵明寫輓歌:親戚或余悲,他人抑已歌。死去何足道,托體同山阿。死的無聲無息,不留痕迹。
日本有個和尚法號快川紹喜,為武田家家廟的主持。武田家被滅,家廟也被焚毀。他自投火中圓寂,引偈語:滅卻心頭火自涼。(全語為:安禪何必須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頗為應景。
某女子手刃負心漢,臨刑口佔一對子;無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終須累此生。
--------
久不讀書,誤記石達開投降的是胡林翼,查了一下是駱秉章。
抱歉。謝謝知友指出。
什麼叫十惡不赦。李秀成號稱忠王,天國後期一流人物,豈能不知。石達開,陳玉成都被凌遲,他的地位更在此之上。是實際上天國的主持人。投降之說,其實意義不大。哪個時候,雖然是至愚之人仍然知道殊無免死之理。難免剮上千刀,仍然能從容寫字,記錄天國得失。
想想這份心態吧。
慷慨就義易,從容赴死難。
梁實秋,生生之厚也的鍋吧。情懷這玩意,就是要跟尋常人不一樣。
矯情也好,裝x也好。比如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要是跟兒女一樣哭哭啼啼也就不叫情懷了。
再說幾個吧
記得是郭沫若,還是哪個,翻譯了一個外國人的小冊子。那個人年輕時候被下獄,第二天就要處死,冥思一夜,寫的遺言是
我願保持著年輕的身體死去。
比起錢玄同說的男人四十歲皆可槍斃,真是個動人的念頭。
法國路易十六的皇后,被砍頭的時候有句名言: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
此畫作名為簡格雷的死刑。是歷史的瞬間
她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王,在位僅僅九日。雖然失去王位,本可苟延殘喘,但她不願放棄自己的新教信仰被斬首。牧師其實是勸她改教的。她拒絕了。
死前寬恕了行刑的人,說:上帝假汝之手使我靈魂蒙受恩寵。
記得某才女寫早夭的妹妹,她妹妹只活了一天,因此也就一句:不及一朝一夕,便也是一生一世。
看完所有答案,居然沒人提到范仲淹。
小時候看《三字經》,有一句「范仲淹 懷天下」下面批註里有一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當時不解,只覺背脊生涼。
後來讀到《岳陽樓記》,有一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一時感動得無以復加。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從古自今,但凡口中常言民生之人,若非大仁,則是大偽。我不相信他是後者。
一個身居高位之人,完全可以不作為、少作為,也有不盡的榮華富貴。以范希文的才華,當個晏殊一般的人物又如何不可?天下百姓生死與他何干?
然而,歷史上總有那麼一些傻得可愛的人,為了一群素未謀面且健忘的「百姓」,搭上了自己的前途,甚至是性命。
他們忠的從來就不是君主,而是這片土地上的子民。
這就是華夏文明得以傳承千年的原因。不知道我對情懷的理解是否偏題,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錢穆。
在否定傳統的大浪潮下,在疑古成風的史學界,錢賓四先生敢於站出來捍衛中國歷史。
讀他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國史大綱》你自然就能感受到他的那份堅守;作《劉向歆父子年譜》,守衛中國傳統經學。也許錢穆最後的結論有待商榷,但他那份對歷史的敬畏,以及考證歷史的嚴謹,都配說是一個有歷史情懷的人。
包括後來篳路藍縷在香港開辦新亞書院,我個人認為也是中國傳統精神的部分作用,帶有很強的宋明講學的遺風。
他的情懷,在於「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推薦閱讀:
※「十年iPhone,致敬Jobs」情懷VS未來,你買的是誰的賬?
※國人如何看待手工作品和手工匠人?
※家國情懷是什麼?生活中你認識的這樣的人做了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