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劇《約翰亞當斯》中喬治三世會見亞當斯時的那種表現到底是什麼情緒啊?

在美國獨立(對英來說是分裂)局勢已成定局的情況下,英王喬治三世會見了被任命為美國大使的亞當斯,說本最反對分裂,但如今既已無法挽回則現願以善意待之,最後還表示希望美利堅合眾國不會為建立君主立憲制而遭受無妄之災(我表述的大意)。劇中的演員表演得,額,盈盈淚光?這裡實在不能徹底理解劇想表達出來的含義,所以,求大神們指教一下……


有以下幾個事實:
①在獨立戰爭末期,美、英、法、西幾方在巴黎開始商談停戰條約。其中美與法有條約約定美方不能繞過法方單獨與英國談條件,法與西另有條約約定法必須帶上西一起跟英國談判。法國偏袒西班牙在新大陸的利益,或者委婉點兒說法國需要同時考慮各盟友的利益。當然對於美國來說這件事非常卧槽。
②於是美國就和英國單聊去了。具體是英國官員先找的美國人還是美國官員先找的英國人我記不清了,但這幾個辦事的人是之前就互相認識或者至少有所耳聞的,而且他們都說英語。
③於是1782年年底,美國與英國愉快地達成了一致,在巴黎一個旅店簽訂了條約。
④法國一看這邊木已成舟,再不樂意也只能拖著老盟友西班牙跟大家一起簽了Treaty of Paris 1783。
⑤美國:耶!英國:呵呵。法國:…………
⑥彼時美國作為一個共和國是很喜歡展現「共和」特色的,其中之一就是不設立Embassdor一職,也不會使用His Excellency這一尊稱;因為歐洲大使們多為王公貴族,而美國人喜歡強調自己的公民/平民身份,這一做法持續到維多利亞時期才有所改變。JA準確的職位應該是駐英「使節」…………不過對現代普通觀眾來說這根本沒區別,電視劇就簡化了。
⑦劇中喬三的台詞基本上是原話,可以在JA的日記中找到記述。
⑧英美特殊關係源遠流長,啊。
⑨……其實第三集和第四集都有非常微妙而深沉的,崇英情緒。你對比一下劇中對法國宮廷和英國宮廷的描述看看,是不是一邊莊嚴肅穆,一邊墮落荒誕;英國貴族端莊高貴,法國貴族放浪形骸;路易十六的台詞是葷段子,喬治三世的台詞卻如此感人…………我都不忍心繼續羅列了。當然彼時波旁王室的確是那個德行,但是漢諾威王室絕對沒有那麼高大上,而且法國人再怎麼法國,拍小狗在富蘭克林的情婦裙子上拉屎,這不是真心實意地黑法國還能是什麼(。
原著作者或劇組裡如果有一批暗搓搓的崇英派我一點都不會驚訝。

結合以上你會發現,彼時的美→英關係實際上,以及本劇表達出來的意思都是,敵對並尊敬。用一個不很恰當但很有趣的比喻就是「叛逆兒子與頑固父親在激烈衝突後相擁和解」。
劇中喬三的淚水也許是對和平的感動,也許只是美國人的腦補,完全取決於你願意怎麼理解。

喬三的最後一句話其實非常好解釋。有兩種可能:
1)從英國獨立意味著失去英國的保護,你們的陸地邊境,你們的海上貿易,你們未來可能遭遇到的侵略,全靠你們自己了,自求多福吧!
2)共和國?呵呵。

彼時歐洲大都是比較穩定的君主制國家,英國自己有過一段短暫動蕩的共和時期,而且克倫威爾最終也是妄圖發展起一個王朝;荷蘭是共和國,但絕稱不上是好的楷模。沒有人能確定美國會變成什麼樣,連美國人自己也不知道——提醒一句,費城制憲會議是1787年才召開的,簽訂巴黎合約的並不是「美利堅合眾國」,而是「美利堅十三邦之聯盟」。
而聯盟內部也絕非齊心協力,在大陸會議初期,同仇敵愾都談不上。對於喬三或者任何一個君主制的擁護者來說,一個君主是最好的能凝聚一個國家的工具;而美國遲遲沒有推選出一位君主,最受歡迎的華盛頓明確拒絕稱王,幾年之後,這批人創造了一個叫做President(板球俱樂部主席也叫president)的職位。一個很可能隨著戰爭結束而分崩離析的聯盟的未來是怎樣,大家都心存懷疑。
而美國也確實因為聯邦權力與州權的衝突而爆發了一場大戰。美國南北戰爭的隱患是在建國之前就埋下的,行政權力分配和奴隸制都是。

+++
順便多吐幾句槽:
私以為最深沉的黑段就是一群塗脂抹粉、醜陋滑稽、耽於享樂的法國貴族在私人派對上花錢購買星條旗,一邊高唱《自由之歌》………………然後這群以資助新大陸革命為時尚的人在若干年之後會丟掉自己的地位、財富甚至性命。不作死就不會死怎麼就是不明白呢(。
而JA在進宮面聖那段的配樂,是Barry Lyndon的配樂,原作亨德爾,一個深沉的崇英派(劃掉
彼時全毆貴族都有塗脂抹粉的習慣,劇中非常深沉地給法國人畫上了嚇人的白妝,而英國人沒有(。我不確定英國上流社會是在什麼時候拋棄了撲粉的習慣,但喬三實際上是一個德國人,他有很好的理由採用大陸而非英國風格。
…………然後飾演喬三的是Tom Hollander,一位英國實力派演員。對於真實的喬三,他顯然過於英俊了(。
最後,飾演JA的演員,最近,成了唐頓莊園里的哈羅德舅舅。終於和英國貴族攀上親戚了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感(x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美劇 | 歷史人物 | 美國獨立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