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電影中沒有赫敏解開斯內普魔葯關卡的那一段?


個人猜測有三點原因,這三點的靠譜程度是遞減的:
電影改編情節需要
減少成本
減少電影時長

-----------------------------------
的確後兩點說不太過去,不過有些理由還是會成立的。不靠譜地亂分析一下,僅供拋磚。

首先,原著中是這樣描寫的:

他向前跨了一步,白王后立刻撲了過來。她舉起石頭手臂,朝羅恩的腦袋上重重打了一拳,羅恩一下子摔倒在地板上——赫敏失聲尖叫,但並沒有離開她的格子——白王后把羅恩拖到一邊。看樣子,羅恩好像被打昏了
渾身顫抖的哈利向左邊移動了三格。
白國王摘掉頭上的王冠,扔在哈利腳下。他們贏了。白棋子紛紛鞠躬後退,讓出路來,使他們能夠順利地走向那扇門。哈利和赫敏悲哀地回頭看了羅恩最後一眼,便衝過門去,順著下一條走廊往前走。
」他會不會——「
」他不會有事的。」哈利說,同時也在努力使自己相信這一點,「你認為接下來會是什麼呢?」

讓我們試想一下。首先,電影為了營造氣氛,這一場景中羅恩當騎士,那匹馬可真的是非常高大的,為了表現「巫師棋」陣中的那種兇狠,又不能讓鏡頭過分暴力,真的去打羅恩的腦袋,所以電影版選擇的表現方式是讓白皇后猛擊騎士的馬,因此他是非得從馬上跌下來不可的。

看羅恩被打之前這種驚恐的小眼神,他是下這步棋之前就知道自己的下場的。

這是從馬上跌落的場景。這麼高的地方摔下來,還是背跟頭同時著地,哪怕是成年人也未必就能僅是「昏迷」而已吧。

其次,小魯伯特的確是非常難演出這種「被打昏了」的狀態,書里靠腦補大概就能明白他受到的傷害是什麼程度的了,但是電影要難很多。正因為電影是要比文字描寫更直觀,羅恩從這麼高的地方摔下來,頭好像還磕到了一塊兒石頭,所以電影里基本上羅恩就已經面無表情了……

當羅恩受到的傷害表現得這麼直觀時,赫敏和哈利要是還像原著小說里一樣:「悲哀地回頭看了羅恩最後一眼,便衝過門去」,那的確是不太對勁的。事實上,根據三人組的友誼,他們絕對非常牽掛羅恩的安危。至少也是等著確認羅恩清醒過來之後再走什麼的。

可是,哈利身上還有重要任務。這時,安排赫敏留下來照看傷情非常嚴重的羅恩,就要比兩個人都扔下他繼續往前走更合適了。因此,才出現了哈利給赫敏布置任務的場景:

為接下來的劇情做了合理鋪墊,讓劇情迅速地進入最後直面奇洛的高潮。

如果這麼想的話,作為一名堅定的原著黨我覺得還算能夠接受吧。畢竟電影不是拍給看過原著的人看的,而是給所有人看的。這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解釋。

羅赫萬歲!


魔葯是個邏輯題,本身電影情節已經進展到驚心動魄了,不好放慢節奏;而且雖然是14+,但HP1的確是作為兒童電影製作的,對於兒童觀眾來說,邏輯的展示不易理解。
對應的遊戲里,魔葯改成了快速移動猜位置的考眼力遊戲。


解魔葯主要是心理戲,連哈利都傻乎乎在一邊看沒明白怎麼回事兒,拍出來的話一個是畫面感太差,一個是觀眾也跟不上。而且拖慢整個節奏。同時支持其他答案的觀點。


感謝 @吳博石 的回答,本來沒什麼頭緒的,現在被激發出一些新的想法。

很久沒看過原著了,只是最近又把電影翻出來重溫一遍,可能有些記不太準確,請見諒。

貌似原著有強調過一個概念就是每個老師都負責了一個關卡,要想得到魔法石必須一一通過。原著中哈利和赫敏之所以繼續往下走,沒有顧得上羅恩,可能是因為他們知道後面還有其他教授的關卡,哈利還需要幫助,這與「根據三人組的友情」並不矛盾,即使羅恩還清醒著,也會要求另外兩個別管自己,快繼續去闖下一關,阻止奇洛(當時他們以為是斯內普)。

但是在電影中就弱化了這個概念,所以即使赫敏留下來照顧羅恩,少拍一個關卡也不礙事。

那麼為什麼就少拍了高智商的赫敏解開謎語題這一部分呢?我猜測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是因為這個關卡(或者說赫敏的推理過程)難以可視化,即把這個關卡用畫面呈現出來其實十分無趣。假想一下要是真的拍了這一段,無非是哈利或赫敏把那道題讀出來,然後「biu"一下,神奇的赫敏把題目解出來,然後她讓哈利喝了正確的那杯葯,哈利繼續前行。除非能像《神探夏洛克》那樣把赫敏的推理過程有趣地表現出來(如腦中虛擬的地圖,畫面中密密麻麻的關鍵詞等)。

第二個則是電影節奏的控制。前幾個關卡都是動態的,像找鑰匙,像下棋,但是解謎是一種靜態,如果加上這一段,那麼整個節奏都會慢下來,有種」不得勁」的感覺,所以還不如乾脆去掉這段,直接進入最後一關。

第三個,因為羅琳阿姨是女人。女人總是unpredictable的。哈哈。


你們現在看到的都是刪減版的,電影拍出了這個情節!只有最最最初的版本保留了這個情節,當時電影剛上映2001時候吧,我當時還是小學一年級,租的碟看的,電影里有赫敏解魔葯的情節,記得特別清楚,當時哈利赫敏前後都有火焰,一瓶魔葯是向前,一瓶魔葯是向後,可以保護你平安穿過火焰。後來的版本就刪了!絕對有這個情節!不是我一個人臆想!你看這個鏈接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最後是不是有一段赫敏解開斯內普魔葯關卡的內容啊 我2001年看的時候好像是有的


可能是想把斯內普的內奸形象(至少對沒讀過原著、被套的觀眾來說)一直保留到最後,再大逆轉,更有衝擊力吧。


瀉藥

-------------------------------------------------------------------

結論:因為性別歧視

(只是在回答電影版的該段劇情)

理由:

1.不準赫敏展示高智商才華。

2.赫敏已經展現過一次才華(到底算不算還有爭議,應該不算正式版,也可理解為確實有四關,赫敏破了兩關),不准她展現第二次。

3.原著中通過三頭犬後勉強可以理解為三人各展示一次才華,哈利面對總boss不算。但在電影版中,原著赫敏展示才華的那次被刪掉了。

4.其中,電影版赫敏展現才華的那次「用咒語擊退魔鬼網」(阻止納威不算)替代了原著的解開魔葯(或者說赫敏破兩關結果被刪除一關),並且拍得非常敷衍,時間很短是三人組中最短的,甚至遠遠少於另外兩人,並且沒有赫敏正臉甚至看不到赫敏,沒有施展魔法的酷造型,魔法持續時間也相當短暫。更別說這次所展現的赫敏能力如何還有爭議。更別說這次在原著中根本不算三人組各展示一次才華的赫敏章節,赫敏正式展示才華的正式版應該是解開斯內普魔葯。不過魔鬼網由於有爭議,也可理解為確實有四關,赫敏破了兩關。

5.故意表現並強化羅恩下棋了得,突出羅恩智商高,故意要赫敏如她自己所說「僅僅只是靠書本和小聰明」。

6.讓赫敏照顧羅恩,逼迫女性成為男性的奴隸以及未來的家庭婦女。

7.矮化赫敏能力,居然還讓赫敏自己說出口,說自己「僅僅只是靠書本和小聰明」。嗯,年級第一的學霸居然僅僅只是靠書本和小聰明,那麼成績比她差的那群學生又算什麼?第一名不是人才,考不到第一名才是人才對吧?說白了,就是侮辱女性,考不到第一是女的沒本事,考到第一也「僅僅只是靠書本和小聰明」。

8.赫敏讚揚哈利擁有的那些優秀品質,無論男女都可擁有,應該說沒有什麼品質是分性別的,無論好壞。但電影版卻讓赫敏進行自我否定並把這些優秀品質賦予了哈利。

9.原著中並非這樣不堪(雖然也有一些問題),這些歧視顯然是電影組的問題。

10.待修改,待補充......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羅琳審核過的《哈利波特與熊孩子》中哈利和德拉科形象嚴重OOC的現象。?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我记得小时候有个画面,是箱子一层一层打开,里面没有魔法石,是我记错了吗?
《哈利·波特》譯本中有哪些沒有被體現出來的英文梗?
《哈利·波特》8 部電影中有哪些不易察覺的彩蛋或細節?

TAG:影視 | 電影院 | 哈利·波特 | 豆瓣 |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