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心理諮詢業往往是出於哪些動機,這些動機是否會對諮詢風格造成影響?

眾所周知,由於行業特性和國情限制,心理諮詢業至少在中國目前是沒有多大「錢途」的(除了少數金字塔尖的人)。在前期成本投入,發展前景,社會美譽度,工作穩定性等方面也都不是讓人滿意的工作。可是很有意思的現象是,一直有很多人願意進入這個行業,有的人甚至願意為此支付高昂的機會成本(時間和金錢)。那麼,如果不是被「忽悠」進來的,哪些動機會促使他們選擇這個行業呢?這些動機會對他們在諮詢時的表現會產生哪些影響?包括正面和負面的。


我是心理學大四學生。
我最早進入的是數學專業,因為我覺得做一個數學家很牛逼。可惜第一學期全部科目都掛了,那些數學很好的老師也顛覆了我對數學家的幻想(數學好的人普遍變態,例如心靈捕手裡的那個,好吧,其實是我智商不夠,受了挫折想攻擊他們。)。只好轉專業。
最後,教育學院的院長最好說話(不要錢),教育學院里三個專業,教育學,心理學,學前教育。我覺得只有心理學比較適合男性,結果就轉了進來。
所以不是我選擇了心理學,而是心理學選擇了我。
接下來就碰到了我神叨叨的輔導員,她喜歡靈修,有歐卡牌,塔羅牌等等等等各種牌。後來很熟悉了之後,我去找她做諮詢,說出了自己的心結,我的父親是精神分裂症。
題主應該知道一個人得了這種病,整個家庭系統的人都有問題。我從小就知道自己的家人都有些不正常,所以我特認同一個性格很好的數學男老師。(後來我兼職小學奧數,很多家庭有問題的小朋友也特別愛和我接觸,就像當年的自己。)
這世界上有很多倒霉的人,他們意識到自己身邊沒有活得明白的人,卻又想改變自己的現狀。比如那些追星的人,追的無非是另外一種幻想當中的健全人格,為什麼要幻想呢?因為身邊的確沒有可供學習的人。(有些人追心理學和追星有類似的地方。)
有些情結(不要說我跑題,過分熱愛心理學,過分追求個人成長也是一種自戀情結),要等到走得足夠遠,站得足夠高,書讀得足夠多之後才能夠品味清楚。比如自己逐漸可以多了解自己的父親、母親的心理。知道自己能夠成長到這一步,父母既有對的地方,也有錯的地方。
學了精神分析之後,我清楚了愛恨,學會了原諒,越學越變得有耐心。
我家雖然沒錢,但是我可以上淘寶買錄音課,曾奇峰的最便宜(嘻嘻),10塊錢可以買好幾個G,你可以親臨培訓現場,我也只能買買白菜價的錄音。
其實我從小最想遠離非正常人類,可是我又偏偏吸引這樣的人和事情,稀里糊塗的在這一行積累了很多基礎知識。拿我們老師的話講,就是都是緣分。我們老師還說,這行的人,親屬有精神問題的人有很多。我瞬間覺得不再孤獨。(馬斯洛,歸屬的需要呀呀呀)
最後談一下正面負面的問題,我記得榮格講過,他有次諮詢說了很多難聽的話,自己很歉疚,結果來訪者覺得很有幫助。有次他做了很多精彩的分析,可惜來訪者覺得沒什麼用。
所以正面、負面不是你自己能夠判斷的。(原諒我的不可知論)你做出的事情,你以為是你自己做出的?其實是你和很多人配合下做出的。諮詢師只能更加清楚地覺察自己的動機,至於來訪者想利用你解開一個什麼樣的情結,產生了哪些影響,諮詢師無法完全覺察(儘管精神分析的手電筒可以照亮一些黑暗),只可以真誠地配合一下,類似於一種宗教行為。
最後我想說的是,諮詢師和來訪者,無非是一次人生旅途中的相遇。有些時候很幸運,我們可以見證到對方的改變,有些時候沒那麼幸運。
而這個世界上也是有些人比較幸運,有些人比較不幸,佛渡有緣人,有些你對他人的影響,不是我們能夠完全控制的,這是人類共同的短視。然而在這種短視和困惑下穩住自己的內心(耐心,對自己有耐心,對他人有耐心),才是心理諮詢師可以通過努力修行的。


把精神說清楚是一個巨大的誘惑。-維特根斯坦


----------------------------------------------------------------------------------------------------------------------------------
諮詢經驗達到200小時,現在認為諮詢風格應該在倫理的框架內適度發揮,諮詢風格並不是很重要的事。等有時間再寫一個新的答案吧。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想介紹一位德國老師對此的看法,所以就自問自答了。
這位老師認為,無論在哪裡,把心理諮詢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都是一種非常特別的職業選擇,從業者的動機多半不止名利等物質因素。根據他的經驗,他把從事心理諮詢業的動機分成四類。按照心理諮詢師一貫的各打五十大板原則,這四類動機各有利弊,是沒有高下之分,優劣之別的。
以下是我整理他的觀點,並且補充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歡迎各位諮詢師朋友對號入座:

第一種動機,是助人,認為這個職業是做善事。
因為這個動機而從事心理諮詢的,往往是非常善良,有愛的人,他們的價值觀當中包含了比較崇高和利他的成分,相信沒有什麼事情比「做個好人」更有價值。當他們成為諮詢師之後,這部分特點也是會對諮詢產生影響的。從積極的角度看,這些特點會讓他們自發地表現出接納,理解,善意和積極關注,建立充滿愛和溫暖的諮詢關係。但是也有弊端,就是這種動機在極端的情況下,可能會表現成「救世主情結」,或所謂的拯救欲,會不知不覺把芸芸眾生看作需要自己俯下身來救助的「可憐人」。這背後的東西,其實是自戀。而自戀的人,和別人建立的關係也難以擺脫這種影子。比如,導致來訪者在諮詢關係中處於相對更低的位置,感覺自己是接受恩惠的一方,無法擺脫諮詢師的影響,無法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價值,等等。遇到控制欲比較強的來訪者,諮詢師可能會因此掉溝里(一旦來訪者說出:「只有你才能幫我!」有這種情結的諮詢師多半中招了)。還有來訪者可能都沒法和這樣的諮詢師相處,因為我們也知道,總被某人幫助並不一定是愉快的體驗,會有情感負債。

第二種動機,是權威,希望通過這個職業推廣更「正確」的生活理念。
因為這個動機而從事心理諮詢的,通常有自信,擅于思辨,邏輯性強等特點(認知行為治療取向的諮詢師躺槍一大片)。他們通過學習,體驗,和思考,形成了一些他們自己認為更「好」的生活態度和理念,而且願意影響更多的人。這樣的人無論跟什麼人打交道,都很容易表現得有說服力,讓人(尤其是依賴性強的人)產生安全感,取得信任。這種「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強大氣場,在心理諮詢中當然有好處,對於同樣理性而講求邏輯的來訪者更有奇效。弊端則是過於好為人師,極端時可能會變成控制欲。有時會破壞諮詢的價值中立。尤其在來訪者不認同自己,或者堅持與自己理念不符的想法或做法時,就更可能在關係中引入潛移默化的挫敗或敵意(比如:「我都跟你說得這麼明白了,怎麼你就是聽不進」這種念頭)。另外他們往往也有點缺乏耐性,不願意接納來訪者的步調,在關係中表現得過於嚴厲和批判,溫暖和支持的成分不足。這都是應當小心的地方。

第三種動機,是好奇心,希望通過這個職業了解形形色色的人生。
因為這個動機而從事心理諮詢的,都是非常開放,好奇,喜歡探索,也許有點古靈精怪的人。他們對這個職業的工作方式感興趣,覺得可以接觸不同的人,分享不同想法、觀點、經驗、生活方式,使得這份工作不單調乏味,充滿魅力。這樣的人做諮詢師,好處是比較開放,也比較節制,有能力去理解和包容各種神奇的心態,同時保證自身的獨立,不會過度捲入,所以在保持價值中立這一塊有天然的優勢。但是也有弊端,就是有時可能演變為窺視者。所謂窺視,就是為觀察而觀察,距離很遠,有點隔岸觀火的輕飄飄。沒有擔當,也缺乏體貼。因此有時難免讓人覺得沒良心,不近人情。對於一些比較沉重的情感比如喪親之後的哀傷,會處理乏力,因為承擔不起。對於急切需要找到一個答案的來訪者,遇到這種諮詢師會很抓狂。另外,也會有來訪者天然地抗拒這類諮詢師,認為他們過於冰冷,神秘主義,不夠溫暖,厚實,審判和玩味的眼光太重,有時很難在諮詢關係中建立信任感。

第四種動機,是自我成長,希望通過這個職業解決自己的問題。
因為這個動機而從事心理諮詢的,就比較形形色色了,很多都是有一些早年的創傷經歷或家庭原因造成的困擾(未必達到心理障礙的程度),又覺得不好找靠譜的心理諮詢師,本著求人不如求己的原則,就選擇了心理諮詢師這門職業,指望通過從業的過程也解決自己的困惑。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會有個誤解:學心理諮詢的人都是自己有問題的……這種動機同樣也是有利有弊。其好處在於,由於諮詢師自己也是從困惑中走出來的(假設他們真的走出來了的話),往往會特別地能夠理解和接納來訪者,尤其是能夠體諒他們,而且絕不會居高臨下,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平等和尊敬,有時甚至是謙卑的姿態。情感上的照顧也很到位。這對於諮詢關係當然是大有好處的。另外,如果他們適度地講一些自己作為過來人的體會,還會加速關係建立的過程,加深其中的信任感。但是,這樣也有風險,就是這種動機說到底是自我中心的。因為諮詢師自身的問題,使得他們在諮詢過程中有時可能借來訪者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轉移到自我關注的話題上,或者看似是關注來訪者,實際上是在自說自話。比如我聽過這樣的例子,有一位很有名的諮詢師在某次諮詢時,對著第一次見面的來訪者痛哭流涕,然後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的童年創傷,只因為來訪者的問題正好喚起了她這部分的記憶,然後無法自拔。我相信這位諮詢師就是帶著自我救治的動機,才進入心理諮詢這個行業的。而且這部分的傷口並沒有真的處理好。另外,這種傷口同樣可能影響對價值中立的把握。這應該很容易理解吧。

最後需要補充的是,幾種動機並沒有相互排斥的關係,也許大部分從業者選擇這個行業,幾種動機多多少少都有一點,當然,比例多少可能不同。既然每種動機都有它的優勢,都可以在諮詢過程中發揮正麵價值,所以也沒有哪種動機絕對地比其它更好。不過也要看到,每種動機也都有讓人擔心的弊端,有時甚至可能成為阻礙諮詢師發揮效能的盲點。所以當時那位德國老師,讓我們每個學生都書寫一份情感自傳,深入分析自己的情況,覺察到以上種種。對於那些有利於諮詢工作的優勢,固然要發揚光大。而對於可能的弊端和風險,也不能否認,讓它進入意識,並始終保持覺知就可以了。


話說當時選研究生導師的時候我導師門下在校的沒有一個是男生,正直十月份,學校心理素質拓展基地剛剛投入運營,急需男學生參加培訓然後帶素拓課,我師姐(當時還是學姐)跟我說導師特別想要男生,還發誓這一屆一定要招個男的。於是我興高采烈的去找我導師說老師我想跟您學諮詢,導師看見我很高興,於是我免試就入了師門,開始了諮詢生涯。
動機對風格沒什麼影響,對風格影響最大的是諮詢師的人格和諮詢師的流派,像我天生不急不慢,諮詢風格也一樣。
後來吃飯的時候導師還經常說,周全啊,沒面試就進來了,你看看面試的時候多少人啊,她不知道,那些都是我忽悠來的,哈哈


已有的答案中有幾點沒有提到:

1.在中國,心理諮詢是一份有尊嚴的工作。你不必再去聽領導的指使,看客戶的臉色,委屈自己的想法,而可以自主安排自己的時間,自己的工作,真實的與來訪者深入交流。

2.心理諮詢是一份成長性好的工作。隨著從業者在行業里的不斷學習和進步,思維上、技術上會一天比一天好,明天一定比今天能力更強。

3.心理諮詢是一份真正穩定的工作。不管社會如何滄海桑田,人性是很難改變的,拿著IPHONE的現代人和拿著大喇叭的古代人,在人性上幾乎沒有區別。而心理諮詢,就是人性洞察。時代只會越來越需要,而不會被拋棄。好的心理諮詢師,如果願意,可以做到70歲,甚至80歲。

4.心理諮詢是附加價值很高的工作。心理諮詢師隨著面對來訪者的越來越多樣,個人體驗的越來越深入,會使自己的心智更加健全,對世界和人性的理解會更加寬容,這會使自己的家庭和個人生活更和諧。

如果不是因為前期投入大、從業收入低、社會名聲差、心理壓力大、從業者魚龍混雜這些因素,這幾乎是一份完美的工作。


我是心理諮詢受害者聯合會的成員。我只能老實說,國內的心理諮詢師幾乎都是用各種偽科學忽悠人的神棍,如果邪術非常高超的話,那麼同樣是可以賺很多錢的。就像我們一些成員接觸的一些心理諮詢師,他們在月收入4000-6000元的城市裡,月收入可以達到至少6-40萬。我只能說,邪惡的人終究會遭到報應,而愚昧無知的世人也終將會醒來。


謝邀!

個人角度,1 有意思,2 受益。
3 大概不太需要考慮利益和生存問題,這個大大提高我的生活和自我質量。


不邀而答。
小學初中自學,一般放學泡圖書館的時候,加起來算六年了,因為沒讀大學,今年年初接觸大學正統的心理學教材,但不多。(有這方面教材的TXT文檔可以私信發給我)
我學習的原因,一來是興趣,二來是成就感。至今有二十多位女生找我做過情感諮詢,出軌,性侵,失戀,挖牆角.....我覺得她們能把這些分享給我,是一種莫大的信任。
或許,這種被信任感,才是支持我學習心理學的最大動力。


我打算向你談談我在怎樣的環境下造就了怎樣的性格和三觀,而又因為對未來規劃的迷茫,促成了使我想選擇心理諮詢業的動機。

  1. 自我天生的性格。我媽媽告訴我,我嬰孩時屬於很乖很聽話的那種,不愛哭不愛鬧乖乖吃飯的孩子。小時候會因為看到電視上感人畫面哭的稀里糊塗。和同齡的孩子玩會被欺負(還好他們實際上很善良)還不怎麼會還回去。很傻很傻易聽信別人的話。又不長記性總被爸媽訓斥要我學會還手。總的來說就是怯懦愚笨極易當真又心善(有良心而道德感重)。
  2. 家庭環境的影響。我媽媽是一個心境很小又易猜疑的人,充滿了一種不信任感。她的性格類似於被害妄想症患者,主觀、敏感、多疑、自尊心強、自我中心,自小她對我的教導裡面就含有很多這樣的成份,而我襲承下來即有強顯性的敏感與自尊心強和隱性的多疑。而我爸爸性格簡單粗暴且同樣自我中心,會因為許許多多的事情打我,所以我對於他有很深的畏懼,就好像現在他從我身後走過我還會條件反射的全身神經緊繃(以為他會打我)。他倆的自我中心表現在家庭和我身上尤為明顯,總是以自己缺乏知識和眼界的主觀來看待客觀世界,並且極其希望我能做到符合於他們想像的那樣----極其現實(做事安於現實,心靈臣服於現實)。
  3. 生活環境的影響。我所在的地方,大環境下這裡的人的性格簡單,充滿野性,玩世不恭,痞氣又十分大方。自小周圍的孩子都比較精明,而我就是我爸媽說的「老實」,比較受氣(也不全然,畢竟還是有點脾氣也會還還手)。但是從小無論怎樣都學不會打架也學不會和別人一樣「混」。
  4. 自我的修鍊。1,自小愚笨不開竅也不記事所以受到的委屈都不會怎麼放在心上也不會記恨人2,因為敏感而內心豐富很愛思考,思考許許多多的問題,涉及各個方面,有許多見解和感悟3,很喜歡讀書,漫畫,傳記,小說,散文,白話版的史書莎士比亞等,還有網路小說。本人讀書有很強烈的代入感且易投入。4,因為輕信而極愛揣摩處世經綸爾虞我詐等方面

因為極愛思考又跨度極大因此並沒有什麼專精,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即上述原因及其他因素)我的三觀得以豐富發展並且遠超同齡人,我自我道德感重,敏感,思慮豐富,對「自我」的十分克制,且三觀靈活(不死板不被控制)。高中時開始開竅,因為不喜同齡人(尤其男生)的幼稚而沒有什麼好兄弟,但是和女生玩的好,是個很好的「男閨蜜」(ps:本人並不娘炮)。後來和好多朋友聊天,很能給她們舒心,也會讓她們恍然大悟,自己許多見解也與心理學原理不謀而合。最後因為發現自己憊於學習而無甚長處,擔憂今後生存,最後決定入心理諮詢業的門牆。


因此我願入心理諮詢業的動機,即1,自己對未來的規劃,2,自認為有天賦於此方面,3,同時也因為看不慣人犯傻(即想不通看不開鑽牛角尖)想為此做點事
所以這些動機之於我,正面在於 做心理諮詢時我是會感到樂趣並有所領悟,相較來說能看清問題指出癥結,同時不會耽誤患者,
負面在於 自認為性格並不完善恐有偏頗,如今的自己並不專業所以具有諸多不到位之處


私以為進入心理諮詢業的人,要三觀靈活能針對不同情境而作出合理調解,同時不能有強的自我中心意識,喜愛揣摩人的心理 等等諸多條件,才能做好心理諮詢。

本人大二,非心理學專業,僅是心理學愛好者,為朋輩做過諮詢,雖不懂什麼心理學原理,但說的東西還是滿符合心理學知識,希望進入心理諮詢業,就像有個回答說的,研究人的心理,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事。


先是助己。。後是助人


我是一名在讀心理學的學生,報志願選這個專業的時候,第一這個學校這個專業還可以 第二是因為我以為的心理學就是美劇犯罪心理那樣特別高大上 讀這個專業的時候 確實很枯燥和想像中完全不一樣,沒有什麼看破人心的方法 但是我卻想堅持學下去 做一個心理諮詢師。我也問過我自己原因 可能是因為就業前景好 可能是因為現在心理問題確實很多 可能是有自己獨立的時間 但我一直將作為一個心理諮詢師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 他在不斷的幫助那些心理有問題的人 幫助他們疏導內心 看著他們一天天的變好在自己的努力下 用自己所學去幫助那些心理有問題的人 真的是在做一些善事。


作為一個對心理諮詢抱有極大熱愛與崇拜的腦殘粉,當年也是心理學碩士的三跨考生,從自己說起的話,倒像是一個勵志的故事了。不過沒有強烈的助人動機,可能我也沒法堅持連考三年。說是助人動機倒是有點高尚了,其實說白了就是成就感的來源和自我價值的體現。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里說只有少數人才會完成自我實現的需要,有人成就感的來源是管理員工,有人是完成一個大項目,有人是教書育人,有人是救死扶傷……我想,支撐我堅持下來並將一直堅持下去的,就是這份助人自助的成就感和價值感。當然,這樣的動機聽起來是無可挑剔的,但如果一眼看到極端的話,也許挫敗感也會來自於無法助人,把許多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不僅無法幫助來訪者前進,還會讓自己掉進漩渦。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時常提醒自己,諮詢師並非是處在一個幫助者的高位去指導來訪者該怎麼做,而是維持一種微妙的聯盟關係。這就像是諮詢師與來訪者共乘一葉扁舟,划槳的是來訪者,諮詢師只是在這之中利用自身的資源來陪伴來訪者渡過激流。其實在諮詢的過程中,諮詢師也會收穫很多成長。也是在逐漸累積的成長中,諮詢師形成自己的諮詢風格,從理解、接納……到平等、嚴謹。

當然也有同學會吐槽一些類似的事件,比如說一些外行人覺得心理諮詢是個很掙錢的職業,就沖著掙錢這點就應該堅持。也會聽到類似「聊聊天就能拿錢」的對心理諮詢行業侮辱性的說辭。人說要做一行,愛一行。學習心理諮詢道行尚淺,但卻是「學一行,疼一行」。心理諮詢沒有外人想像中那麼輕鬆和好賺,前期投入的心力勞力財力幾乎要到中年才能逐漸回本,很多有養家糊口的壓力的同學都不會選擇心理諮詢這個方向。這是個拼年資的職業,如果真是抱著掙錢的動機去做,那可能會賠了夫人又折兵。沒有真正的喜愛,怎能承受那些諮詢中的壓力和負面情緒呢?光靠金錢當做動機,未免太危險了。這對於諮詢風格的影響我不知道,不過想想也覺得這是支撐不起什麼諮詢風格的,因為做一段時間就會發現要達到能掙錢的那一步,需要付出的太多了。

還有一些人是因為對自己的內在尤為關注,所以通過職業來完成自我成長。可能對心理學的學習或是有過諮詢經歷曾經使自己獲益,所以也想通過這個方法幫助別人,也能繼續自我成長。俗話說「久病成醫」可能就是這個道理,也有人會說,做心理諮詢的,自己多少也會有心理問題。這樣的說法我們暫且不追究其真實性,不過這種動機如果過於極端,那對於諮詢是不利的。過於關注自身會讓諮詢變成諮詢師的自我成長體驗,忽略了來訪者的需求。到最後說不清是諮詢師幫助來訪者還是來訪者幫助了諮詢師。類似的案例不是沒有,課堂上的討論也會引發同學們大笑。但是在把它作為笑料來閑談的同時,也要提醒自己,帶著這樣的動機是否真的是對來訪者有益,是否真的做好了一個諮詢師的本分呢?關注自我成長的諮詢師會更加能夠體諒來訪者,共情可能更加到位。

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成為一個諮詢師的動機並不能決定你是否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諮詢師。只是身在其中我們要時刻警醒自己,善行,真正為來訪者考慮才是最重要的,這能讓咨訪關係走得更遠。


一種可能的原因是人們對未來的預期。中國的人口多且處於轉型成長期,對心理諮詢的需求會增長,預期收入很高,可能還參照了國外的情況來做決定。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律師,特別是剛入行的律師收入往往不理想,但是每年參加司考的人數都在增加。


說來我是個奇怪的人,竟然是先看了知乎的鹽系列才開始上知乎的,其中李老師和動機老師是我最喜歡的兩位,也是促使我來知乎這片天空看一看的原動力。
我大體上是個早慧的孩子,然後大時了了的那種。上初中時,有個阿姨家上高中的姐姐因為突然學習一落千丈有些抑鬱,甚至說了不想活了之類的,阿姨希望我和那個姐姐聊聊,於是,我去開導了那個姐姐,想想那時的自己還真是機巧(真是後悔),後來據說那個姐姐的狀態就是可以開心的接受自己學習不好的現實,然後學習更加的不好了(囧~)阿姨的初衷應該是想讓那個姐姐充滿鬥志的去學習吧~辜負了阿姨的信任啊。
後來機緣巧合我學習教育學,說實話,我不喜歡這個專業,也自認不是一個可以成為「好老師」的人,對於體制,我自己尚有那麼多的不理解,如果去要求別人呢。但是上學的時候遇到了兩個對我影響深刻的老師,一個教普通心理學,一個教研究方法的。因為中國少年普遍會遇到了原生家庭問題,我去找那位普通心理學的老師做諮詢,從而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她說我是個可以一眼看透別人內心的孩子,因為內心夠乾淨。被自己喜歡的老師這樣說,我其實是和打了雞血一樣的。
本想轉專業讀傳播學的,那時候對麥克盧漢的哲學深深著迷,但是無奈我是智商有限公司啊,考研失利了,然後奔赴歐羅巴開始學習教育心理學,開啟我的真正的心理學之旅。
畢業了以後的我進入了央企負責企業培訓這塊,雖然體制內的事情么,就是論資排輩,能者多干多責任多錯的情況下,我還是沒事找事的開了《積極心理學》的講座,希望可以把一些簡單的心理學常識分享給更多的人。後來就有學員有心理問題過來問我諮詢,雖然不能保證自己的方法是最優的,但是能有一個人聽他們傾訴也就就足夠了。因為這個原因,我去參加網路學習班考了國家心理諮詢師二級的證書。但是我可以說書本上的知識很多我真的很難認可。
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過,在考場上遇到過,很多對心理學對心理諮詢完全不了解,只是因為覺得這個行業體面有錢途的人,他們通過一些機構虛假報名,也許他們的確也可以僥倖通過,但是我森森的為那些去求助他們的人擔心。但是我終究僅僅把心理諮詢當成工作的一個補充,也害怕做的多錯的多,所以更多的時候我和學員的諮詢是秘密的,也必須是秘密的,都是一個單位,人家能信任我保守秘密已經很不容易了。
當然,我沒有參加過進一步的從業培訓,沒有督導老師,時間和經歷都不允許,好在來找我的學員也不會有什麼很嚴重的問題,如果有的話,我也能提供靠譜的諮詢師和機構給他們,總比他們去找那些牛氣哄哄,專業素質甚至還在我之下的那些江湖XX強吧。
至於我的動機么,我希望自己是個有價值的有意義的人,在體制內工作,時間長了會有一種深深的無意義感,體系文件,所有的所有隻有在編寫的時候有人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有的時候真的覺得其實沒有我,也並沒有什麼的啊,所有與其說我樂於助人,喜歡分享,不如說,我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尋找自己工作的意義。所以我知道自己在幫助別人的時候其實也是別人在幫助我,而且,我本身就是個內向容易緊張有點軀體化的人,多學習點心理諮詢的知識和技術的確可以幫助自己。比如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周日晚上都無法入睡,然後在我學習心理諮詢的過程中,我成功的自我調節好了,現在雖偶有複發,但是也都不嚴重,一兩小時總能入睡。


我是一個往這個方向發展,有家有孩子的人。現在有自己的工作,但是又不喜歡這個工作,一想到今後的人生都要做這份工作,我就感覺沒有指望。對心理學感興趣,現在想考證,以後慢慢轉向這個行業。因為有孩子,要兼顧家庭,所以沒辦法投入太多時間,因為這個行業開始很燒錢,家人也未必支持,感覺這條路很不好走。但是,我還是要堅持走一走。過去的人生,我一直在別人的安排下乖乖的走著,這次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拼一把。我感覺自身也有一些心理問題,感覺自己還有很多地方要完善,我也不善於察言觀色,但我相信,這些並不是退縮的理由。希望在這條路上,能得到好心人的指點,少走一些彎路。


一開始是抱著久病成醫的態度,可是做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自己並不適合,很難做到真正的共情,一方面是因為年紀尚輕,社會閱歷少;另一方面是很難克服反移情。逐放棄,轉投工程心理,但是說到底,一切的應用心理學專業內,諮詢都是基本的基本。


只有兩種:1.自助.2.助人自助


因為工作時有一間自己的屋子 (可以鎖門,還可以不接電話)——純屬搗亂的回答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心理 | 心理諮詢 | 心理諮詢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