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曲是怎麼寫出來的?
很好奇一部交響樂曲是怎麼被寫出來的。這麼多種樂器,這麼多種聲音,要怎樣的天才才能把他們變成交響樂曲啊……難道作曲家在寫交響曲的時候,要一種種樂器、一個個音符、一點點想像出來嗎?太驚人了吧?!
謝邀!第一次接到邀請很興奮,洋洋洒洒寫了好多,正好畢業要交的樂隊作品剛開了頭,也許等寫完之後再回來看看,又有新的感受: )
交響曲可以說是西方古典音樂形式發展的頂峰,對創作者對於結構的把握力有相當高的要求。我們的配器老師曾經說過,對今天的作曲家來說,能不能寫管弦樂隊作品,是決定他/她能否繼續職業道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所以題主的感受是相當準確的…就是,很難!
那麼寫作之前,肯定就得作相當的準備,來介紹一下作曲系針對樂隊寫作的四門基本訓練課程,俗稱四大件兒。包括曲式,和聲,復調和配器。基本上樂隊寫作的技術都在裡面了。如果把一首交響曲比喻成一座建築物的話,曲式就是她的形狀和結構,和聲就是你三百六十度觀察她時候她的光與影的變化,復調是她的線條,配器是她的材質。
嗯,然後題主問的是,咋寫的?…真不知道咋把這些放在一起,難道一個音一個音想?哈哈,這是把音符當成一個個漢字了。我想音樂和語言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語言只能是單聲部,因為它要傳達一個準確的意思,而音樂則可以運用多聲部,它並不在意模糊,它能直接表達情緒!而情緒恰恰是語言最難直接表達的。這也是為何音樂能打動人心的原因吧……
好,這就引出了創作者在創作時的實際狀態----其實不管是樂隊作品也好,獨奏作品或者歌曲也好,某個音符都不具有意義,不管是密密麻麻或空空蕩蕩的譜面,具體的每個音符都是為了某一種形象,感覺,氛圍而服務的,它們在創作者手裡,是用來繪製腦海中那些聲音的媒介,它們只有以某種形態組合在一起,才有存在的意義。
所以需要高度的集中,去捕捉一閃而過的那些音響,有時是很具體的一個和聲,有時可能只是一個非常模糊不清的方向…通常一開始的構思階段基本就像這樣子去抓感覺,真的是抓!我感覺自己好像伸出了無數的觸角……這個階段決定了這首曲兒的大致基調。
接下來就是考慮具體樂隊分配的問題,就好像上面說的,確定這個建築設計的材質。它對曲子的最終效果影響最大。
然後,對於非大師的我們…就是繼續修改~有一些部分是真的不需要動一個音符……真的,它就以它最貼切的形象出現在那個位置!啊…寫到這種部分,真的爽的無與倫比。
嗯,這種情況並不是總有的,畢竟偶們不是莫扎特那種寫東西不費勁的天才。所以持續的進入寫作狀態,是必須的基本功。若能一直堅持下去,定是因為…聽到自己的曲子在音樂廳里響起,即使再鬱悶糾結辛苦,也覺得值得。
最後是廣告時間~~
歡迎大家有空來我們學校玩哈~音樂會大部分都免費的!不過大都集中在學期內,放假就比較少了。西洋樂民樂的古典的現代的…歌劇合唱重奏交響,總有一場吸引你,哈哈~地址:北京市西城區鮑家街43號 中央音樂學院
1、寫交響樂需要具備的各項技能
首先要知道,作曲通常需要四項基本功,和聲、對位、曲式、配器,俗稱作曲四大件。
簡單地說,和聲是關於多聲部如何同步形成縱向立體聲的技能;對位是關於多個旋律如何不同步互相抗衡的技能;曲式是關於如何邏輯地把一個很短小的音樂動機按照自己的創意發展成一個大規模的音樂作品;配器是關於交響樂隊各種樂器性能、以及如何按照聲學和審美的規律把樂隊各種樂器組織起來的技能。
擁有了各項技能便可以寫作鋼琴和弦樂四重奏(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
2、寫交響樂之前所要做的準備
掌握了鋼琴和弦樂四重奏的寫作規律之後,便基本上具備了寫樂隊縮譜的能力。
所謂的樂隊縮譜,便是一個交響樂作品的草稿形式——把所有的樂思縮寫在鋼琴或者弦樂四重奏的樂譜形式上。
3、寫作樂隊的過程
樂隊是一個大的調色盤,用各種樂器不同的組合方式把草稿上的音樂全部寫下來,還需要增加很多裝飾。
註:要不要寫縮譜草稿,不同作曲家會按照自己的習慣去做。但是我個人認為這個和能力高低沒關係,重點是最終的音樂好不好。現在樂譜軟體功能都很完善,直接在軟體上進行樂隊寫作也越來越方便,無疑給年輕作曲家增加經驗提供方便。
美國作曲家 Aaron Copland 寫過一本小書叫 What to listen for in music? 我之前在其他問題里推薦過。裡面介紹了作曲家寫曲子時的思維過程(主要在第三章)。這本書是面向門外漢的,所以比較易懂。
除此之外,可以去了解音樂學院作曲系的課程清單。和聲、對位、曲式、配器是離不開的,但應該還有很多其他的課程。我不是這個專業的,就不列舉了。當你學過這些知識之後再考慮作一首曲子,思維肯定不一樣,沒學過的人憑空是很難想像到的。寫這個需要好多知識……配器 樂理 各種樂器的音域……… 我寫這個的時候眼都快累瞎了T_T 而且不能分心 要不然看著自己的一堆蝌蚪 都不知道那是什麼
前一段看過電影《雲圖》,其中有個青年作曲家的經歷可以作為一個參考。
簡單說就是他被僱傭為一個著名交響樂作曲家的記譜員,老作曲家會在腦子裡突然產生一些簡單的、單純的音節旋律,就用嘴哼出來,真的是很簡單的三四個音符,根本聽不出來什麼特別,然後記譜員就用鋼琴把這幾個音符彈出來,但是作曲家哼出來的太模糊,太簡單了,照原樣彈出來就跟你隨便按幾下鋼琴鍵一樣,所以記譜員就要有很高的藝術感覺,能夠感受到作曲家的方向,然後在音符中加入節拍、節奏、補充過渡、渲染等等,然後才彈出一段旋律來。
上音樂課的時候,記得老師說,牛逼的作曲家先靈感突發寫出一段主題,就是一小段很作曲家很喜歡的旋律(例如想到《茉莉花》你會想到的一小段旋律),
然後用各種曲式,和聲,復調和配器把這個主題展開、反覆、演繹,補充成完整的曲子。
一般都有雙鋼琴的縮譜 然後再配器
政治正確的答案就不說了。
我覺得是天份啦,雖然可以訓練一部分,而且大部分人還沒有進階到拼天分的水準。
音樂學院的教育,作業是用鉛筆橡皮做的,如同初級素描或者小學語文。如果看過手稿就會明白:
貝多芬:不需要自己有聽覺。創作基於內心音響。他的手稿反覆修改,到處是補丁、塗改。所有修改在紙上完成,反正琴也聽不見。
莫扎特:復讀機。音樂在腦海產生,直接從腦中扒總譜,基本不塗改,一遍過。
羅西尼:要公演了,快開天窗了,被甲方逼得沒辦法,一部歌劇熬夜寫出來,一遍過。
瓦格納:鋼琴附小都考不上的水平,成天在李斯特面前秀,李斯特屁也放。作曲自學,寫管弦,覺得聲部少沒表現力(相對他的主題的宏大),把樂隊擴到四管、十幾個法國號。3年前我開始學習作曲,現在正在寫人生第一首交響樂,為了紀念我的愛情。
這是一個偉大的工作,我希望在我的婚禮上,能夠有樂團演奏這首交響樂,而我想當指揮。
我想,我的情感是豐富的,本身,我是一個詩人,哲學家,有著一般人不可比擬的經歷和感悟以及對音樂的理解,借貝多芬的狂妄,我的對位法是天下無敵的,這也是我堅持要寫完這首交響樂的原因。
於此,我腦子已然對於音樂語言的境界有了詩一般的感受,第一樂章:《浪漫序曲》,第二樂章:《地獄之歌》,第三樂章《愛的旅程》,第四樂章:《榮耀之光》,我腦子裡是經歷了無數次詩的情感流露和音樂,當然會有一定的模仿的痕迹,我比較喜歡模仿,巴赫和貝多芬,但盡量做到隨心而致,恍惚而來,不思而至。
對於我來說,最大的困難,便是配器,因為我自己本身就會鋼琴和小提琴,平時寫的平均律,弦樂,基本上都是這兩個樂器可以演奏,而現在需要各種樂器,敲擊樂,管樂等等
我知道我的第一首必然是顯得稚嫩,我也不是音樂家,但我會把它視作一次非常珍貴的經歷。
我回答這個問題,可能答不上邊,只是隨便感慨一下寫作交響曲最重要的基礎是復調寫作,首先要訓練自己能夠進行多線條和聲進行的思維方式,然後要學會準確捕捉樂思的能力,最後是配器了。
推薦勛伯格的《作曲基本原理》《和聲學》等書,要多做基本功的訓練。要知道莫扎特之所以能做到信手拈來樂思泉涌,是因為他之前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打的紮實的基本功。
推薦閱讀:
※學習古典音樂出身的人和爵士音樂出身的人,在創作流行音樂上有什麼不同?
※什麼是小結尾?
※你心中最喜愛的美聲藝術歌曲(英法意德)是什麼?
※從作曲技法角度,哪國國歌是你心目中寫得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