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釋「疏雨滴梧桐」更妙?
12-12
上圖取自祁志祥先生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先前提過一個關於「疏雨滴梧桐」的問題,我提出這句詩的意思更應該是「梧桐滴疏雨」或「疏雨滴自梧桐」,許多人不以為然甚至語帶嘲諷。好在後來查到有學者也是這麼認為的,可見我這種理解並非某些人想像的那麼離譜、「腦洞大於天」。
教材固然不可盡信,但也許可以提供一點參考。關於這句詩的理解究竟何者為妙,還請各位明眼人裁決。
肉夾饃===肉夾在饃裡邊。
詩無達詁。是疏雨滴在梧桐上,還是疏雨從梧桐上滴下,兩種解釋都成立。我更傾向前者。可參照"雨打芭蕉"
全句: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理解語序:河漢微雲淡,梧桐疏雨滴。--
(詩與文的語法有別,詩因為字數限制、押韻、平仄相對,有很多簡省倒裝)
還原成文句:河漢上的微雲很淡,梧桐上的疏雨在滴。
所以可見此時應該是雨後的景色,雨滴從梧桐上滴落。而不是疏雨滴在梧桐上。
何者為美?真者為美,邏輯上講不通的,都是自欺欺人。
首先,個人覺得詩詞欣賞並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就如黃金有價玉無價,每個人的欣賞角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
其次從詩句來看應該也有為了對仗工整的原因,其實我不是很理解這個問題,因為在我的認識中,疏雨滴梧桐應該說更符合邏輯吧,因為雨是動的,梧桐是靜的,而一般這種描寫都是為了讓讀者有畫面感,將自己代入那個雨夜,感受到雨滴滴落在梧桐葉上…
這種題材的詩詞個人比較喜歡,舉幾個栗子:
溫庭筠的更漏子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哪位高手能鑒賞一下,
為什麼這句話能秒殺一屋子的人
在下實在感覺不粗來
~(≧▽≦)/~
"疏雨滴梧桐",我個人覺得不從造詩的角度看,這可以看出一種雨從上滴落的動態,寫的是一種大雨磅礴之勢;而換成"梧桐滴疏雨",字面上可理解為是雨水從梧桐上落下,或許是一種雨減小、雨停之景,如同滴水葉尖。個人還是喜歡前者。以上純屬個人看法。
是留得殘荷聽雨聲,還是留得雨聲聽殘荷,我更傾向於後者。聲音的發生只在接觸的一瞬,聲自誰出,關鍵看觀者心情傾向何處,疏雨滴梧桐,亦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