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時代如此輝煌的賓得為什麼在今天會沒落?
一直是賓得的用戶,這個問題我覺得很有意思,大家一起探討,我自問自答一個答案,希望拋磚引玉。
真是受不了Pentax的粉…
喜歡Pentax也不要胡說啊,還那麼多贊,看來粉很多啊。
談到歷史部分,我覺得還是要指出 @Ben V Yeung 的幾個錯誤。
1、「1954年賓得發明了具有反光板瞬間複位技術的Asahiflex
II,解決了單反相機實用化的最後一個難題,早在1936年德國Exakta已經發明第一台135俯視取景單反相機,1948年德國康泰時生產了第一台五稜鏡取景的135單反Contax
S,但是這些相機都不具備反光板自動複位,所以根本沒有使用價值,總不能每拍一張以後取下鏡頭,扣下反光板,裝上鏡頭再拍吧?所以可以說是賓得鋪就了單反相機實用化的最後一塊基石。」
——你這也太狠了。根本沒有使用價值,您開玩笑吧?
這些相機你真的以為要把鏡頭拆下來掰反光板?
你真的以為設計師都是腦殘?
它們(絕大部分)只需要給相機上弦,反光板就自己落回來了好嗎!然後照用不誤,沒有任何影響。「根本」沒有使用價值是什麼概念,你口中「根本沒有使用價值」的Voigtlander Bessamatic可是為其開發了11款鏡頭呢,沒有使用價值的相機給它做這麼多鏡頭幹啥,抽風了么…
(順帶一提,Bessamatic十年間產量大約有24萬台——對價格高昂的機器來說這產量不小,數據來源:Homepage von Rolf der Klinterklater)
另外,時至今日哈蘇V系列,比如500CM,503CX等等,依然是沒有反光板複位的。Pentax的小夥伴Mamiya,在上世紀80年代還在生產沒有反光板複位功能的相機。你真的敢說「不具備反光板自動複位,沒有使用價值?」
2、「而尼康此時還在專註鏡片、望遠鏡等設備,尼康的單反要在1959年才誕生。」
真的以為尼康就專心做望遠鏡了?
——尼康沒有開發單反,不表示尼康比Pentax晚踏入民用攝影領域。尼康的旁軸S系列,1950年底推出,同年推出了SC 50/1.4的(在當時而言)的民用的最高速鏡頭。Pentax這時候在幹嘛?你說pentax還沒從二戰中緩過來元氣?那尼康也差不多的境遇好嗎…
——尼康時代性的S2旁軸,也是在1954年底推出的,這可是「Consumers Research Bulletin」評為1955年性價比最高的頂級民用相機。
——還有尼康SP(1957),現在還說尼康在專註鏡片和望遠鏡?
(資料來源,尼康官網)
3、「1960年的Pentax
SP單反相機」
這就有待商榷了。
——這機器1964年才買得到,1960年推出的是展會展示用原型機。Photokina上放衛星的事情多了去了,最著名的就是Zeiss Contarex 40/0.33
4、「1957年生產了第一台帶有五稜鏡取景器的單反相機,奠定了如今單反的標準化模型。而同時期的佳能那時候還叫觀音牌(KWANON)還只能做旁軸相機,」
同時期?同哪個時期?
——佳能最早是The Precisio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精工光學有限公司)
——改稱「佳能公司」是1947年9月15日,而採用「佳能商標」則更早,約1940年左右。
這和1957少說差10年,說多了差17、8年呢。
(資料來源,佳能歷史官網)
5、「1971年Pentax
ES單反相機在TTL測光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自動曝光控制程序,也就是現在大家都在使用的自動曝光功能,這奠定了傻瓜式相機的第一步。」
這是混淆視聽。
——自動曝光?那是【光圈優先】還是【快門優先】呢?如果說是快門優先,Canon F-1(1970)可是在Pentax前面的。總不能說是光圈優先叫做自動控制程序,快門優先就不算吧?沒這麼玩偏見的。
6、「1981年Pentax ME-F單反相機是首個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的量產相機。這個功能在今天也許是理所應當的,但是在那之前所有的相機對焦完全需要攝影師憑藉個人技巧手動控制!」
這話也不太對。
——首個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的量產單反相機,你猜猜是哪個?Polaroid SX-70…而傻瓜機早就實現了自動對焦,比如 Konica C35 AF。你說之前的所有相機…實在有點勉強。
7、「賓得創造的最長壽相機-鏡頭系統PK系統」
——我有點不太明白,尼康F卡口還活著呢,初代的F卡口鏡頭現在還是能裝在尼康(部分)在產相機上的。憑啥PK扣成了最長壽的「相機-鏡頭」系統,K卡口不是1975年推出的嗎,Asahiflex和Pentax
SP 可不是K卡口咧!你說,憑什麼Pentax是最長的
8、「尼康也已經放棄了早期的介面(甚至一些低級相機都不支持沒有馬達的鏡頭),」
——拜託,Pentax的現代相機也不支持沒有馬達的鏡頭好嗎?尼康60年代的鏡頭至少還裝的上去,Pentax來裝給我看看?M42大姑媽行嗎?退一步說,尼康是高級鏡頭G化了,平民鏡頭還是通用的,這才是良心。
8、「在整整20世紀後半葉記者手中最好的設備永遠是印著Takumar(賓得M42口的高端鏡頭)」
20世紀後半葉,也就是1950到1999咯?
——這就近乎意淫了。有出處么?
9、至於其他心潮澎湃的創新,別家多了去了…隨便說幾個:
熱靴
光圈、快門雙重優先自動曝光模式(Canon A-1和美能達的那個)
閃光TTL
中央權重測光
1/4000s快門和1/8000快門
矩陣測光
內建CPU的鏡頭…
(我隨便尼康官網上找的,佳能也有一堆,按下不表)
哪個不是重大創新。別真以為Pentax改變世界了。
順帶一提,Pentax搞出來的早期五稜鏡SLR,視野率竟然不是100%。尼康1959年的大F,才真正做到這一點。
還有什麼「生產當時相機里技術含量最高的單鏡頭相機,」…這些我也就看看了。
--------------------分割線---------------
我當然承認Pentax是不錯的相機企業,但捧這麼高不好。
Pentax的問題,從歷史上就能看出來了。他有一些首創,但首創和成功之間別說劃等號,打個問號都嫌多。根本原因還是走的慢,玩文藝,搞情懷(不過不這樣怕是也活不下去了…)。
攝影這條道路上死傷無數,一將功成萬骨枯,pentax要和昔日的光學巨人比起來那真的不過是螻蟻,時至今日落得如此境地,嘆嘆氣也就罷了…沒落的多了去了。
謝 @苧薴邀。
午休先抖個機靈佔個坑:
如果情懷可以實實在在變成現金,貴廠的處境會比現在好看得多,我也不用在個人描述裡寫上『曾經當過LOMO店員的膠片控』
============2015-6-1補充修訂==================
另外我提醒大家一下這個這個問題是討論賓得為什麼沒落的,而不是曾經多輝煌,或者和別家怎麼撕B的。。。。。別因為我開了個不好的頭,而跑題。謝謝,最後我欣慰的看到大家至少對我關於賓得沒落的這部分分析沒什麼反駁。
========修訂模式:on===========
這個問題一天之內收到了57個贊同,1700多瀏覽,是超過我想像的,作為處女答,肯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這麼說有點輕描淡寫的感覺吶~)
實際上因為收到了評論中 @路過凝結以及 @砸場子在另一個回答中的意見,我覺得我的回答確實存在一些過於感性的內容,導致有失偏頗,甚至偏離事實,明顯與知乎倡導的精神不符合,因此有必要進行更正與補充完善。為了便於大家閱讀原回答內容,不做原地更改,在後面保留。我更新的內容放在前面,希望大家自行剔除糟粕,我先深深的致歉了。
1. @砸場子提到的關於反光鏡瞬間複位技術那一段,我確實過於想當然了,煩了主觀主義錯誤,通過一天的仔細搜索發現,確實如 @砸場子 所說:
你這也太狠了。根本沒有使用價值,您開玩笑吧?
這些相機你真的以為要把鏡頭拆下來掰反光板?
你真的以為設計師都是腦殘?
它們(絕大部分)只需要給相機上弦,反光板就自己落回來了好嗎!然後照用不誤,沒有任何影響。「根本」沒有使用價值是什麼概念,你口中「根本沒有使用價值」的Voigtlander Bessamatic可是為其開發了11款鏡頭呢,沒有使用價值的相機給它做這麼多鏡頭幹啥,抽風了么…
不過可以可以肯定的是反光板瞬間複位的意義,至少在拍攝完一張照片後,取景器不會是黑的,如果有過片手柄的話,可以直接拍攝下一張。當然大家也會說既然都有過片馬達了,放光鏡複位肯定也能解決了。好吧,就這樣吧。(其實作為手癌患者原回答的「所以根本沒有使用價值」是錯別字,應該是「所以根本沒有實用價值」,好像沒什麼差別-_-!!)
2.尼康部分我選擇性的無視了,實際上佳能也是,因為只討論了單反領域,因為賓得不做旁軸......
但是無論如何這麼比較確實對於尼康不公平,這我必須承認,因此導致了主觀偏見。
3.很高興 @路過凝結提到了topcon的TTL相機,確實他比賓得早但是包括Topcon以及賓得自己一些更早的TTL實驗性質機器都有缺陷。
前一年帶有TTL測光的TopconRESuper曾在美國銷售,但由於它的TTL測光系統設計存在弊病,所以很快就停產。實際上賓得最早開始使用TTL測光的機型是1960年的Spot-Matic,但當時有技術問題沒有解決,所以一直沒有推出。在歐洲1963年還有Alpa9D出來過,也是TTL測光,但是手動收縮光圈測光,而且也因為存在設計缺陷而早早停產。
&<引自網路&>
另外 @砸場子說的很對Pentax SP是1964年開始銷售的,1960年拿出來的TTL相機是賓得的Spot-Matic,但是這台不是成熟型產品。因此原回答確實時間確實有誤,但我覺得SP作為最早開創TTL相機的成熟產品是沒有爭議的。
4.佳能確實從1935年就改名為「hansa canon」而不叫「觀音」(KWANON)了,所以我說「1957年生產了第一台帶有五稜鏡取景器的單反相機,奠定了如今單反的標準化模型。而同時期的佳能那時候還叫觀音牌(KWANON)還只能做旁軸相機」確實時空錯亂了,我同樣犯了主觀臆造的錯誤。但是我實際上想說的是1957年同時期佳能還停留在仿製德國旁軸相機的老路上,而賓得在緊跟當時最先進最年輕的單反系統與德國人搶佔先機。
5.關於1971年Pentax ES的描述,我確實遺漏了ES只是首創光圈優先這個重要概念,因此導致偷換概念。感謝 @砸場子提出。不過以現在實際情況來說大家在大部分情況確實光圈優先用的更多。(別解釋了,越描越黑的感覺)
6.自動對焦相機這部分不夠嚴謹,「但是在那之前所有的相機對焦完全需要攝影師憑藉個人技巧手動控制!」這句中以偏概全了,忽視了不可換鏡頭的一些相機其實已經實現自動對焦功能了,主要是我的回答出發點都集中在單反相機了,所以邏輯不夠嚴謹。
78.關於 @砸場子提到的PK介面系統以及尼康F口系統的意見,這部分我保留自己的看法。
①我認為PK是最長壽的介面系統是因為PK介面鏡頭到目前為止依然是向前兼容的,最早的K系鏡頭和最新的KAF3介面鏡頭在卡口設計上是一樣的,依然可以直接使用
②佳能就不說EOS以後已經放棄早期的介面了。而且EOS截幅全幅分不同介面也挺有意思的。
③尼康F口確實有一定傳承性,但是我求證了尼康的資深玩家目前的尼康相機使用早期auto介面鏡頭需要改口,只有幾部已經停產的數碼單反可以不改口。當然這不是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
④我認為尼康F系統最主要的一個不稱之為長壽的原因是,尼康相機的不停閹割行為,我指的是尼康機身馬達這事(好吧尼康的用戶可能覺得小case),但是既然你的鏡頭是自動鏡頭,為啥低端相機就用不了自動對焦?誰叫你用便宜貨嘍?但是賓得的設計思路是只要鏡頭當時支持的功能在以後一定還要保持兼容(PZ電動變焦算個例外吧),當然大家也可以認為賓得鏡頭馬達技術不過關導致必須保留機身馬達吧。
8.關於「在整整20世紀後半葉記者手中最好的設備永遠是印著Takumar(賓得M42口的高端鏡頭)」,我想這句一定是最犯眾怒的一句,作死吧我就!確實進入1990s以後賓得在專業機市場漸入頹勢美能達、佳能、尼康成為頂尖設備。但是在A、F、FA鏡頭時代賓得在運動攝影領域還是有一定地位的,還是經常出現在球場、賽場邊緣,與白炮、金圈們在一起。當然了我同一修改為「在整整20世紀後半葉的大部分時間中記者手中最好的設備可能是印著Takumar(賓得M42口的高端鏡頭)和香檳色的PENTAX大炮」。
========修訂模式:off===========
=============以下為原回答
在二戰後,日本經濟非常不好,由於戰爭導致日本的重工業基本全部被摧毀。所以日本的經濟發展只能放在輕工業,和技術含量很高的光機電產品上。在那個年代相機就像如今的電子產品一樣——附加值很高,但又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從國外引進生產線或者核心零件組裝的話,憑藉當時日本的廉價的勞動力優勢,是可以快速佔領市場的。這一點和今天的中國在電子產品製造上面何其的相似啊?!
事實上確實很相似,研究日本戰後的民用光學產業的崛起,總能看到中國改革開放後的身影。
當時日本的一個非常有眼光的企業——旭日光學(ASAHI
opt.),率先引進德國的技術並且設立了pentax(即賓得)生產當時相機里技術含量最高的單鏡頭相機,據說pentax這個名字正是五稜鏡與反光板這兩個單片語合而成的。而旭日光學和賓得也正是日本第一家生產出35mm底片單鏡頭相機(SLR)的本土企業(1951-1952),1957年生產了第一台帶有五稜鏡取景器的單反相機,奠定了如今單反的標準化模型。而同時期的佳能那時候還叫觀音牌(KWANON)還只能做旁軸相機,而尼康此時還在專註鏡片、望遠鏡等設備,尼康的單反要在1959年才誕生。
而賓得不僅僅是起點早,賓得在後來的歷次發展中幾乎都是佔得先機,一次次把革命性的技術投入使用,將膠片攝影產品的里程碑一次次刷新。
1954年賓得發明了具有反光板瞬間複位技術的Asahiflex
II,解決了單反相機實用化的最後一個難題,早在1936年德國Exakta已經發明第一台135俯視取景單反相機,1948年德國康泰時生產了第一台五稜鏡取景的135單反Contax
S,但是這些相機都不具備反光板自動複位,所以根本沒有使用價值,總不能每拍一張以後取下鏡頭,扣下反光板,裝上鏡頭再拍吧?所以可以說是賓得鋪就了單反相機實用化的最後一塊基石。
1960年的Pentax
SP單反相機裝備了TTL測光系統,可以提供曝光輔助參照,從此將半導體和自動化技術帶入攝影這個光學領域,讓更多的人更快速更便捷的拿起相機,拍下理想的照片。
1971年Pentax
ES單反相機在TTL測光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自動曝光控制程序,也就是現在大家都在使用的自動曝光功能,這奠定了傻瓜式相機的第一步。
1981年Pentax ME-F單反相機是首個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的量產相機。在它搭配一同推出的AF 35-70
2.8鏡頭時,相機能夠和如今的相機一樣自動對焦了,這個功能在今天也許是理所應當的,但是在那之前所有的相機對焦完全需要攝影師憑藉個人技巧手動控制!
這些創新在今天看來依然能讓人們新潮澎湃。
是的我們可以忘掉晦澀難懂的陽光十六曝光法則(你要知道對於不少外國人背誦乘法口訣都是一件要命的事);
是的我們可以在拿到一台陌生的相機時,放心的調到P檔然後去拍吧(膠片攝影的成敗是不可能當時知道的,所以一個可靠的曝光控制是多麽的重要啊);
是的我們可以專心的在取景器里關注構圖和要拍的人和事,忘掉對焦、景深什麼的吧。
在上面這些成就面前,也許賓得創造的最長壽相機-鏡頭系統PK系統、世界上最優秀最適宜大規模使用的光學鍍膜技術SMC技術、世界上最具工業集成度的Z-10單反相機,在整整20世紀後半葉記者手中最好的設備永遠是印著Takumar(賓得M42口的高端鏡頭)和香檳色的PENTAX大炮……這些也許只是賓得信手創造的一些小小成就吧。
=============抒情完畢整理一下思緒,繼續回答
至於賓得的沒落,主要是80年代以後漸漸的失去敏銳的創新能力,在80年代賓得的銷量非常好。Pentax
M系列、K系列相機從70年代一直經久不衰,一直通過小幅度的改善保持良好的市場佔有(所以會看到有大量的mx、me、me-super、mv、me-F存在)但是這種不思進取,漸漸帶來了隱患。
自動對焦相機的錯失先機,雖然賓得率先把me-F自動對焦單反推出,但是實際上me-F只是第一台TTL自動對焦的雛形,也就是奠定現在技術方案的第一個量產化商品。但是在me-F之前尼康、徠卡、柯尼卡、佳能推出過許許多多的其他實驗性產品,雖然大部分沒有成功的作為產品銷售,甚至經過測試發現根本是行不通的技術方案,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卻不斷的刷存在感,在各大器材展增加曝光率,所以即使賓得帶來了最成熟的解決方案,最後在消費者眼中賓得卻是技術上最不思進取的印象。而短短3年間奧林巴斯、尼康、佳能也紛紛推出類似的產品,把賓得的風頭蓋過。
- 賓得在整個80年代後缺乏真正的旗艦機,賓得一直秉承著小即是美的原則,相機的集成化非常之高,甚至在1991年生產出世界上最小的帶有內閃全自動單反相機。但是在專業用戶眼中,賓得卻越來越不招待見。Pentax
LX之後基本沒有可以與同期他廠旗艦產品對抗的機型了。而遲遲沒有LX的自動對焦版本,讓賓得在自動對焦時代,差點死在了這個自己開創的時代。而最後退出的末代膠片旗艦MZ系列已經太晚了,而且全塑料的機身在今天看來實在是無法與佳能尼康那些F旗艦相比。 日本其他小廠的圍剿,當時日本在相機領域可以說也是一個山寨大國,據說日本當時最多的時候有上千家各個牌子相機和鏡頭,其中魚龍混雜,但是他們都喜歡追隨(抄襲)賓得,因為既然要抄肯定抄最有名的啊。而且賓得PK口由於兼容性非常好,已經寬鬆的授權環境,大量廉價的PK系統鏡頭、相機出現,所以直到如見PK口仍能找到大量只賣一兩百元的野雞品牌鏡頭產品。但是這大大的擾亂了賓得的市場,持有賓得高端相機的用戶,升級鏡頭可能選擇的不是賓得的高級鏡頭,持有賓得高端鏡頭的用戶,更換相機時候也不必只考慮賓得的機身。想像一下這是多麼混亂的場景,更不要說山寨小廠質量控制不好帶來的口碑問題了。
數碼時代的布局決策性失誤。如果上面這些對於尚處於一流品牌的賓得只能造成鎮痛的話,數碼時代賓得的幾次大錯誤,則直接造成賓得從一流淪落為如今的二流三流。進入數碼時代賓得一直抱著謹慎的態度,根本沒有以往的創新精神,導致自己在公眾的視野中越趨邊緣化。
4.1尤其是2001年2月已經研製完成度非常高的全副單反相機K-1因為第三方的CCD存在缺陷直接下馬,導致直到14年後的今天賓得仍然沒有全片幅單反,這不得不說是所有單反廠家中最大的笑話,和所有賓得用戶的痛。
4.2而且在K-1失敗後,直到2003年賓得才推出真正銷售的第一台數碼單反*ist
D,請不要吐槽這個讓營銷人員頭疼不已的產品型號了,反正大家都記不住.........4.3如果說賓得從此老老實實的跟著佳能尼康的步伐更新產品線,不斷推陳出新也許還不會現在這樣,但是賓得就是比你能想到的還任性!!賓得好不容易拿出K10D,以曾經輝煌無限的K字母(曾經的K1000相機、PK鏡頭)規範自己的產品,但是消費者看到的確實不按常理出牌的任性產品——畫質出眾、兼容所有老鏡頭、帶有感測器防抖、小巧還有防抖的APS-C相機,但是卻有這樣或那樣的質量門,對焦還總是不夠快,聲音像電鑽一樣,所以就算有點如此突出,真的想去買的人一樣會忌憚同樣突出的缺點。
4.4而技術之外的一件事卻讓賓得更加雪上加霜,賓得被日本光學大廠HOYA財團收購。這可以說是險些讓賓得滅頂的一次交易。影響之深遠,足以讓日本其他所有廠商做夢都能笑醒。2002年時賓得實際就已經被旭日光學拋棄,獨立成賓得株式會社,到了2006年底則賓得與hoya開始達成合作。了解hoya的話就會知道hoya主要業務實際上是光學鏡片和醫療影像業務,hoya的產品很少實際面對最終消費者的,因此從一開始hoya就不知道怎麼經營賓得,而且hoya也根本不重視賓得相機事業,「而賓得內部對合併事宜也存在激烈的爭論,加之合併的股權分配對賓得的一些股東不利,終於導致賓得的管理層撇開董事會單方面宣布中止與HOYO的合作。於是2007年4月,HOYO公司在賓得主要股東的支持下發動對賓得股票的強制收購,賓得最終被併入HOYO,成為其下屬的一個事業部,賓得股票從東京證券市場上退市。原賓得管理層則以集體辭職的方式發泄不滿。最終,創業近百年的賓得公司作為一家獨立企業不復存在。」(這部分來自百度百科)。但是實際上影響範圍更大的是hoya集團旗下同時還有一個生產鏡頭的圖麗存在,結果hoya就帶著圖麗把賓得坑了一回!
4.4.1首先hoya要求賓得減少與其他副廠鏡頭的合作關係,妄圖增加賓得自身原廠鏡頭的銷量
4.4.2奸商hoya要求賓得單方面提高鏡頭的銷售價格,08年後基本是無節操的漲價
4.4.3要求圖麗為賓得代工生產一些鏡頭,而實際卻導致了圖麗不再生產賓得口的副廠廉價鏡頭(因為生產了都標pentax賣高價了),另一方面圖麗卻獲得了賓得大量光學專利授權。所以尼康和佳能的用戶突然看到了圖麗生產的AT-X
11-16 2好好用啊,AT-X 16-28趕超原廠啊,我想賓得這個時候一定是崩潰的......所謂吃裡扒外也就這樣了。4.5還有腦殘的賓得給三星貼牌生產相機鏡頭,同樣的K100d生產出來打上三星的logo,對於相機廠商沒有第二家捨得這麼乾的吧?而且鏡頭也這麼干,這是什麼精神?
賓得旗艦機和鏡頭幾次大的質量門問題,導致忠實用戶流失。實際上賓得每款機器都多少有些質量問題,比如K10D的反光板傾斜、K-7、K-5的CMOS污染、Kx和Kr的反光板亂跳、K30和K50的光圈門、高端鏡頭的超聲波馬達質量門等等。
賓得市場營銷存在嚴重的問題。可以說賓得在市場上的低調,簡直是作大死的行為。即使在日本本土賓得很少做廣告和各種營銷,相比之下佳能和徠卡可以算是相機行業營銷的典範了。如果用過賓得相機的人,一定會發現賓得相機有很多功能設計是相當用心的與人性化的,但是問題是賓得從來沒覺得這是值得宣傳的事情,比如賓得M檔的綠鍵實時測光讓賓得的相機支持所有能接的上的鏡頭,可以說賓得從來沒有放棄PK口,如果你70年代買了一隻賓得的卡口鏡頭,今天再去買一台賓得相機,接上直接用,這一點佳能20年前就放棄了,尼康也已經放棄了早期的介面(甚至一些低級相機都不支持沒有馬達的鏡頭),再比如賓得的SMC鍍膜擁有99.7%的透光率,比蔡司T*高了將近2%,但是賓得卻總讓人覺得世界三大鍍膜里賓得是最後一位,好吧實際上好多人覺得世界三大鍍膜應該是佳能、尼康的多晶納米和蔡司的T*.........還是這個賓得看家的SMC從上世紀70年代到現在已經經歷了7次改進,但是你見過賓得標自己是SMC第幾代么?結果就是用戶說:呵呵,你這SMC都是40年前的技術了,今天還牛個屁啊?還有很多,比如賓得的入門機都可以進行跑焦微調,賓得相機都有鏡頭最佳MTF預設,賓得全部都是感測器防抖,賓得中高級機器都是防水防塵,賓得相機能用五號電池驅動.........這些也許只有用過賓得的人才會知道,但是真的足以讓人覺得亞撒西了。
================後記
不得不承認,賓得在理光的這幾年,感覺找到了自己的定位,K-3和新的K-3II讓我覺得賓得還有希望,今年賓得宣布年底推出全幅相機也算是給死忠用戶一個交代了。
至於很多人都關注的645系列,作為窮燒用戶沒接觸過,就不評價了,但是645於賓得的意義,我覺得是賓得在相機界保持話語權的一個「絕對領域」,至少在中畫幅數碼領域賓得是在代替整個日本與丹麥的飛思、瑞典的哈蘇、德國的徠卡站在一起。
==================後後記
作為一個賓得的死忠用戶,看著歷盡滄桑的膠片機Pentax
me和數碼Kr一起替我戰鬥,陪我翻山越嶺,今年想換相機的時候,永遠還是考慮賓得,這就是老朋友間的那份信任。
請原諒我上午剛才電影院出來看完《哆啦A夢:伴我同行》心情還沒平復,在我的生活里賓得就是我的哆啦A夢,在我需要用到的時候,從沒掉鏈子。而且重要的是陪著我度過那一段「不但少根腦筋
而且又遲鈍 還討厭念書 沒自信又懶惰 既沒用運動也完全不行 又是膽小鬼 又很粗心 非常不可靠 還很害怕麻煩也沒志氣 又會忘拿東西還是濫好人 容易得意忘形
還是個撒嬌鬼」的時光。
(c)完全手打,轉載請署名和出處。
我從過去的90年代才開始關注照相機這個領域,也就是開始照相,琢磨各個廠牌,買相機。
我其實有一個問題,除了歷史比較悠久,一般來說比較便宜之外,
賓得真的像尼康佳能在市場方面,或者像蔡司徠卡在光學方面那樣「如此輝煌」過嗎?何談沒落吶。
因為他不出數碼全幅。
買汽車的命
卻操造汽車的心
累不累啊
賓得作為老牌光學廠商,技術是沒話說的,但是在營銷這塊真的要好好學下佳能,不過現在已經被理光收購,算是強強聯合吧。
石器時代大家都用長矛狩獵
p粉兩大法寶,馬上要出的全副/我們有中畫幅
fuji粉兩大法寶,塞全副/顏色好
sigma,銳銳銳銳銳
索尼,便宜/全副Leica沒落還沒說啥呢,賓得有啥可說的…
推薦閱讀:
※想買入門單反 ,四五千的,不知道是佳能好還是尼康好 ,那又買什麼型號的呢?
※a7m2 x-t2 5d3怎麼樣選擇?
※攝影新手,請大家評價我這幾張照片,都有些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