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把「京劇」翻譯成「Peking Opera」的?這麼翻譯靠譜嗎?

這個翻譯根本就不靠譜……相對於歌劇,京劇其實跟音樂劇接近得多。


我自問自答一下吧……這事兒我不爽很久了。

眾所周知,京劇一般被翻譯成Peking Opera或者Beijing
Opera,不僅國外這麼用,我們國家各大院團官方文件也是這麼寫。但是這個是否是完美的翻譯了呢?這個事兒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海外對龍的翻譯:Dragon。據考證,1299年的《馬可波羅遊記》(Le Devisement du monde- Livre 2 -Chap
XLVI De la province de Cangigu
)就記載了這麼一段,引文內容關於大元交趾行省民俗的記載。

Les hommes et femmes ... imprimans et
engravans avec des eguilles plusieurs figures, comme de lyons, dragons,
oyseaux et autres animaulx, lesquelles y tiennent si fermement qu』il n』est pas
facile les oster et effacer .
其人……多用針刺身,作獅、、鳥及其他各物形狀,文身以後,其色永遠不滅。


這個翻譯,顯然是很不靠譜的。在西方文化中,dragon多為邪惡的、有翼的火龍,(也有像威爾士王國的國旗這樣的反例,至少在多數人印象中是)與中華民族的龍的文化含義大異其趣。有人建議龍翻譯成long或loong,這個有待討論,不是本文的重點。重點在於,翻譯講究信、達、雅,傳遞出合理的信息和感覺是最要緊的事兒。

來看我們的京劇,四功是唱、念、做、打,千斤話白四兩唱,怎麼就變成Opera歌劇了呢?我在紐約演出時,也曾去林肯中心的大都會歌劇院觀摩歌劇藝術,歌劇是絕對的唱工重頭,表演基本是生活化的,甚至比話劇更加生活化。表演方面歌劇並沒有嚴格、深厚的傳統,以至於現在的歌劇很多都很大膽,最經典的《卡門》,台上卡門與唐·何塞彷彿真要行夫婦敦倫之事。在此並不評論這是好還是不好,起碼與京劇的「每聲必歌,每動必舞」的藝術原則是大異其趣的。據我所知,在英文中,Opera有明確含義,就指的是歌劇,以義大利歌劇、德國歌劇、法國歌劇為主題的戲劇形式。而現在流行的百老匯音樂劇,就不能叫Opera,而是叫Broadway
Show百老匯秀,或者Musical音樂劇。很多人誤認為《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是歌劇,其實這是一出音樂劇,只是名字帶「歌劇」這個詞而已。


概念重要嗎?還是很重要的,因為其文化含義傳遞給人們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既然我們要把漢語翻譯成英語,就要從英語自身的語言文化、英語國家人們的實際感覺出發。

我建議京劇就翻譯成Jingju,拼音。理由如下:


首先,我們應該傳遞什麼信息?京劇是從中國來的,東方來的,那麼用拼音首先就傳遞了這個信息,」Ok,
this is Chinese! This is something I』ve no idea!」 如果是翻譯成北京歌劇是什麼感覺呢?「What
the hell did the Chinese do to our Opera?」

第二,我們應該尊重自己,客觀上也是尊重了對方。看日本能劇怎麼翻譯的?Noeh。就是原發音。人家沒翻譯成Japanese
Ballet吧?尊重自己的文化,才能讓西方尊重,這一點我們做得比日本差很多。在英文中,有大量的日語詞,比如sushi壽司,wasabi芥末,bushido武士道,kabuki歌舞伎,judo柔道,kakemono字畫捲軸,karate空手道,ninja忍者,Zen禪……如果都整理起來恐怕都不止幾百個,其中還有很多都是從中國過去的概念。我們為什麼要這麼輕視自己呢,一定要去貼合人家已有的藝術?乾脆告訴他們,我們的Jingju,It』s different from all kinds of drama you have!


  1. 反對音譯: 名詞音譯是文化交流靠移民時期的特殊產物,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擴散,與其說是音譯,還不如說是直接對說話人所述內容的本國文字表記,談不上翻譯。今天不斷產生的音譯,則是偷懶與信息發布門檻降低雙重作用下形成的。因此,jingju不僅算不上好翻譯,而且可說是糟糕的翻譯 (況且漢字拉丁化的信息量大打折扣,漢語拼音也說不上美觀);
  2. 綱舉目張: 在討論【京劇】如何翻譯時,須時刻注意他只是中國【戲曲】的一部分。因此,【劇】該如何翻譯,要考慮的是中國【戲曲】的共性,而不是【京劇】的個性;
  3. 隱義顯化: 我們在曲藝話題中討論【大鼓】時,指的是【大鼓】藝術形式或鼓曲,翻譯時不能只放個【大鼓】上去。在翻譯【曲藝】時,要抓住【說唱藝術】整體,不能光看到【曲】而漏譯了【說】的部分;
  4. 語素粒度: 這種陌生概念的翻譯,由於不易在兩種 (或多種) 語言中直接建立對應關係,因此討論很容易陷入是用此語言還是彼語言的怪圈——用此語言就直接音譯,用彼語言就找一個雖不對等但大差不差的概念。其實,還可以考慮第三條路,在彼語言中以語素為粒度對譯,形成新詞。(參考日本將漢語帶到本國時,是以語素為單位學習的,因此他們可以靈活運用漢字來造新詞,而不是只能以詞為單位造愈來愈長的新短語)

雖然說了很多,但還沒有提供解決方案。不過即便冒著被視作廢話的風險,也還是想說出來~
向幾位厲害的造語愛好者請教之後,也許會有不錯的結果呢。

感謝 @山名氏常夏 的narrecant,很標緻啊~ Narr是敘述,cant是唱,【曲藝】稱為Narrecant Art還挺貼切的。


比較靠譜。

中國的戲曲屬於戲劇(Theatre)範疇,和音樂劇(Musical Theatre)同屬一大類,但是在表現形式上,卻更像戲劇類中的歌劇(Opera),因為都有嚴格的程式化的規範,比如英雄人物,歌劇里基本上是男高音,京劇中也基本上必然是武生,而不會是丑角,基本上「生旦凈末丑」幾行已經將所有人物一網打盡,而且嚴格劃分等級界限。

音樂劇則不同,主流的音樂劇更偏向於話劇這樣的以故事情節和人物塑造並重的表現形式,人物角色在舞台上的表現,只要是有利於這兩方面的,都可以採用,英雄人物可以是男高音也可以是男中音,演唱和音樂風格可以是古典美聲,也可以是現代流行,甚至是嘻哈音樂,舞蹈場面可以有芭蕾舞也可以有現代舞、民族舞和街舞,一切都是服務於劇情和情緒的表達的目的。這些在中國戲曲,尤其是京劇中是不可能出現的。不信你讓宋世傑來段搖滾?或者王寶釧跳個現代舞?

所以嚴格來說,中國戲曲和歌劇靠的更近,翻譯成「Opera」,不能說百分百工整,也差得不遠。


名從主人,凡是獨特的事物都應該這麼來,與其讓英文讀者望文生義的曲解,不如讓他們一頭霧水的學習。實際上有無數的事物是這麼來的,來自波利尼西亞語的Tattoo,來自日語的有人舉出很多,來自中文的Toufu,等等,英文讀者理解之後反而沒有歧義了。
有時候不翻譯也是一種翻譯,比如中國人常常把地址翻譯得很複雜,某某路某某街某某弄某某巷,非得和英文的Road lane等對應起來,實在毫無必要,不如直接用拼音翻譯。
而且技術上英文是表音的,在翻譯名詞時尤其便利,只要把語音適當的拼寫就好,Jinju或者Ginju.


Peking opera我覺得挺好,Peking就意味著是中國的本土個體的東西,opera也是最接近西方認可度。重疊起來,還蠻接近京劇一詞。Jingju的話,說給老外聽,人家不但聽不懂的,連一點概念都沒有,待你向他解釋的時候,又要難免用到Peking 和opera這兩個詞。


閆肅吧~~~~


不靠譜,但也只能這樣了。

西方音樂傳統里最接近程式化、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想了想,還真就是音樂劇,況且還是以犧牲唱腔的方式。很多東西是約定俗成,哪怕學了一輩子歌劇音樂劇的西方演員對於京劇的理解極限也就是Peking Opera了。估計翻譯成Peking Musical, 你照樣不爽。

直接用Jingju... 你真是要逼死老外。你問問周圍的美國人,幾個人能讀出來?


反對opera這個譯名,京劇也不是音樂劇,完全不像。戲曲就是戲曲,英翻叫Xiqu就好了。香港的戲曲中心就叫Xiqu centre.


另外有一次跟一個美國人聊天,我提到了愛看Chinese opera. 他問我,是講中文的歌劇,還是別的東西,才發現到Chinese opera會讓外國人混淆。


Beijing Xiju, 簡稱 "Jing Ju",否則的話讓其他地方戲曲怎麼翻譯。


京 - 劇
Peking - Opera
這個詞最初很可能只是簡單明了的翻譯過去了,但大家用著就習慣了,譯名畢竟還以易接受為主。比如


【JINGJU】——【Beijing Opera】

【特律風】——【電話】
【伯理璽天德】——【總統/大統領】
【德莫克拉西】——【民主】


RMB還有翻譯成Chinese doller的。基本意思達到了就行了。


Opera: a dramatic work in which all or most of the words are sung to music; works of this type as an art form or entertainment.
你提到的音樂劇屬於drama,就不符合這個定義,大膽質疑之前先查一查吧。。。


百年之前,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是多少?想要推廣京劇,讓京劇在國際上有更多的人關注,就翻譯成beijing opera,純粹為了貼合西方人的藝術審美。
現在中國軟實力起來了,才會有人想到翻譯成opera不合適。我不去迎合你,你會主動來關注我。


推薦閱讀:

電影的符號學到底是什麼?
怎麼模仿古文翻譯腔?
為什麼歐洲有些國名、地名,在中文中的音譯發音,反而比地緣上更近的英語發音來得更接近其本土語言的發音?

TAG:英語翻譯 | 語言 | 英語 | 京劇 | 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