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系應屆生,即將進入地產行業,我對設計管理部門憂心忡忡,五年後,我們的行業在哪裡?應屆生該如何選擇?
15年應屆畢業生,活潑好動,喜愛折騰,專業尚可,老八校研究森畢業,性別女,有宇宙地產公司實習經歷,坐標sz。
找工作以來感覺一路艱辛,同專業的小夥伴可能有感受。行情逐漸走低帶來的對整個建築行業需求的萎縮初見端倪。設計院邊裁變招不明所以,地產公司也開始逐漸提高要求,人數少,需求以男生為主,想以挖熟手來代替招小鮮肉。恰好lz是個憂慮的同學,為設計管理這個部門未來五年或今後在地產公司的發展或者存亡感覺憂心忡忡。關於行業的問題在此:1、項目量的減少使得設計管理中心對設計師的數量需求變小;2、隨著設計院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設計管理中心這個把控設計質量傳達設計意圖的部門必然越來越精簡,人家外國地產企業啥時候有這麼龐大的設計管理部門了;3、以某萬為例,今年校招傳統業務都不鼓勵招了,總有一天不得把設計管理這種部門外包出去啊。。哈哈哈
於是lz面試的時候也喜歡絲毫不掩飾自己躁動的小內心,於是四處碰壁,因為地產企業對我們專業崗的要求基本還是,專業基礎過硬,勤勞踏實,肯干務時。覺得你一個設計專業的,在地產不就是趕緊上項目積累負責人的經驗,思考這些亂七八糟的幹啥呢,轉型是你要擔心的事兒嗎?!是你要擔心的事兒嘛!!
於是關於職業規劃的問題在此,當lz終於獲得了幾個略遜於目標企業的offer之後,不知道如何選擇了。A前十港資,B先進型boss民營,C嘗試將專註產業和城市配套的國企。
lz自己最喜歡C,覺得產業地產是一個方向,且國企搞產業感覺有優勢,錢多,政府和政策資源都好。舊改搞搞也十分好玩,國企才開始積蓄自己的儲備力量,所以進去以後會很受重視。更不談可以搞搞論壇搞搞策展,相信是每一個建築學的娃內心都有一個充滿逼格的夢。國企閑來無事的時候lz還想修修別的學位補充一下自己,爭取在開發或者投資方向都有些自己的理解。希望以後可以轉做項目開發或者招商運營。
A公司的boss於是給lz打電話了,委婉的告訴我,如果放棄了大把做項目負責人的機會,就廢了……就廢了……真的有那麼嚴重嗎……並且嚴重指出專業越走越窄,跳槽都難的問題所在。。況且對方還是國企,有通病。
B公司的部門領導也給lz電話了……同樣也是委婉的告訴我,沒有住宅項目做就沒有成長的機會(A公司目前做的都是超高層啥的),產業地產就更別提了,並非主流,且每家公司都有能力做,還有舊改,能掙錢嗎!能掙錢嗎!能掙錢嗎!!lz在糾結中,於是想求助知乎,總的來說:1、lz對偶們行業的擔心真的是有必要的嗎?2、對於一個力圖尋求突破的設計管理人員來說(比如以設計背景去從事一些招商,運營類的工作),經歷一個完整的項目周期是有表要的嗎?3、lz傾心於國企的舊改和產業改造,有前途嗎?!有前途嗎?!有前途嗎?!
歡迎大家蒞臨指導,歡迎設計或工程的小夥伴們分享自己的心得~
謝過~
樓主是在深圳萬科實習過嗎?個人看法,歡迎吐槽
學的是建築學,老八校畢業,在宇宙最大房地產開發公司做過3年設計管理,現跳出來自己從事互聯網方向創業,與建築不相關
不為自己設限
有些個人經歷,可以拿出來給大家參考一下,能引出大家批判性的思考。
先說說自己的經歷
積極地嘗試比冒然的結論更重要
從大學到現在,有3段比較不一樣的經歷
一是在大四的時候,嘗試投標了一個項目,竟然讓我們從強大對手環境中脫穎而出,中標了。
當時並沒有想結果會怎麼樣,只是覺得去嘗試一下,看看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
二是在畢業時,成功應聘深圳萬科的設計崗。這個面臨的挑戰更大,我當時在重慶萬科實習過,
重慶萬科的同事百般挽留,並且告知我,應聘深圳萬科的難度非常大,基本不可能,但我還是決定去嘗試。
各方打聽消息,得知深萬那時在重慶沒有面試點,我就直接飛到廣州華南
理工大學去面試,最後與在深萬實習過的眾多研究生一起同台PK,拿到入場券。(深萬設計全國只招2名應屆生,包含本科和研究生)
三是在萬科工作期間,70萬方別墅項目,之前帶我的領導都離職了,只剩下自己一個建築師來管理偌大一個項目。在眾多項目領導都對一個工作1年多的毛頭小子沒有信心,並持懷疑態度的情況下,
積極主動迎接挑戰,並拚命學習與成長。半年時間,讓自己成為對項目最有經驗和值得信耐的人,並且在建築品質和落地度上倍受讚譽。
說這些其實只是想表明:
1、首先,個人的潛力其實很大,有時候你也不知道自己能幹成哪些事情。
2、其次,積極地去嘗試,不論結果如何
3、最後,重要地是你在拚命嘗試時,學習到的獲取資源的能力,而不是最終的結果。
這些都是比較讓人厭煩的大道理,卻行之有效。
發掘自己興趣比盲目從事更重要
職業這件事情太重要了,但大家往往是最不在意,只憑藉自己在學校中學的專業,慣性思維就從事其中,並沒有考慮自己是否熱愛,是否合適做這份職業。這不是一兩個人的狀態,而是大多數人的。
現在很多同齡人的想法是,我不喜歡建築師的工作,這只是我的生計,不是我的事業。
他們討厭加班、討厭天天CAD、或者種種其他工作上的細節。
但如果讓他們換職業,他們的卻是百般不願意的。
往往他們的回答是以下原因:
1、我已經學了5年建築,並且工作*年了,我對這個行業最熟悉,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能幹什麼。
2、我換工作,在其他行業可能我就會因為不專業,沒有優勢,面臨降薪
3、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歡幹什麼
這樣的回答其實有3個問題:
1、是被過去的固有優勢、資源所綁架。
其實從人生的長度來看,20多歲是最好的年紀,人生還有60多年的時間,因為5-10年的經歷就決定今後60年的職業經歷,這種選擇的方式是很可笑的。
2、不願意麵對選擇的代價
最為選擇和轉行的副產品,在作出選擇的那一刻,必然帶來相應的代價。但好的什麼都想要,又不願意承受由此而帶來的代價,那是赤裸裸的耍流氓。
3、興趣缺失
我們這一代人的迷茫是,我們不知道自己喜歡幹什麼,但卻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喜歡幹什麼。
當時個人的想法就覺得,在年輕的時候,最寶貴的財富就是時間。自己有足夠多的時間去嘗試多種事情,發現自己喜歡做的事,然後再深入其中,用心投入自然會做好。
出於這個想法,我主動放棄保研的機會,更多更全面地接觸社會,或者說通過嘗試,發現自己內心的喜好。這個時候有意義的是,在發掘有可能是自己興趣點的事上多做有意義的嘗試,而不是呆在原地,思考自己適不適合。
年輕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自己一無所有,沒有任何的記掛和負擔,不會被周邊的人有較大幹擾,並且試錯的成本比較低。
如果你有幾十年的從業經驗,你所面臨的選擇不僅是自己的,有可能是整個家庭的,而且你的失敗成本更高。
快速地學習和迭代更新
年輕人的優勢是頭腦靈活,能快速地接受新事物,從陌生到擅長所需的時間很短。
在建院的傳統思維中,學建築的人去房地產公司是離經叛道。
分析這個思維的來源,應該是在國內大規模建設急需一大批優秀的建築師的時代產生的,而當下的情況是,建築飽和,需要更多的服務業和新行業的人。
從建築學,到做房地產設計管理,再從房地產設計跨界做互聯網旅遊,看似跨度很大,其中的
基於用戶需求的產品設計理念並沒有改變。
與其說自己叫設計為建築師,不如稱呼其為產品經理(地產公司的稱呼如此,互聯網公司也如此稱呼)。我們從工作方式和流程來看這兩者的共同點:
1、收集用戶或者甲方的訴求、痛點
2、利用自己的想像力給出方案、產品雛形
3、基於用戶或甲方的反饋,不斷地調整方案、產品
4、以具體的產品或者空間來展示成果
5、通過用戶或甲方對產品的使用意見來積累經驗教訓,並調整下一次設計方案,完成經驗積累
這這個角度,其實做的事情本質是一樣的,只是互聯網公司還有一些技術因素的考慮,但如果再做一個類比,就明白這些其實也沒有想像的差異那麼大。
大家可以這麼類比:
建築方案設計師——產品經理
最終效果呈現——UI(視覺用戶體驗)設計師
施工圖——安卓、IOS工程師,及大家理解的程序猿
結構、水電等(技術支持埠)——產品運營、推廣等
由此來看,大家會明白產品的設計,不管是工業、服裝、汽車、互聯網產品等等的設計其實是相通的。這也是為什麼在互聯網行業,有很多優秀的產品經理其實是建築師出身。
個人覺得,現在的時代,是一個大變局的時代,形成的原因也很明晰。
主力消費群體的改變,即由60-70年代的消費社會群體,改變為8090後甚至更多00後。目標人群的消費方式已經被國內的大部分互聯網企業和電商深入改變,但在很多行業,其實並沒有在這樣的亂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公司策略調整。消費習慣也帶來行為方式和空間方式的改變。(建築是容納空間活動的容器,形態當然也會隨之改變)
由此衍生出來很多行業的機會,那些不適應於資格趨勢的行業,即有可能被其他不是本行業的人趁火打劫,最終損失慘重。可以以滴滴打車對傳統計程車和廣播電台為例就可以印證。
由此,我一直有一個很大膽的猜測,建築設計行業不會由本行業的人來革命,而是會被某個程序猿大神,以程序+建築大師風格庫+基地環境庫的方式,顛覆建築行業。讓大部分人簡單操作,自由設計自己的個性化住宅。聽聞裝飾行業已經出現了這類產品,名叫酷家樂,可以解決大部分簡單裝修設計問題。
從這個角度,一個機會和一個趨勢很明晰:
機會是,有想法的年輕人大膽地嘗試,有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成果。
趨勢是,建築行業只會走下坡路,沒有太多技術含量的繪圖或者設計工作會被程序取代,行業內大批人員會並被迫去到其他行業。而在這個行業中,越早出來的人會越早獲得其他行業的機會。但這一輪大浪淘沙後,剩下的也是真正對這個行業熱愛,並不會受到收入因素影響的人。(跟歐洲及美國類似)
在這過程中,快速並持續地學習,對產品、對自己想法迭代更新顯得尤為重要。
可以做的其實很多
這些只是個人從目前接觸的很多創業公司、投資人,加上自己的觀察得到的結論,可能跳出建築,運用建築師獨特的產品經理角色和創造性思維,有可能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
就沖著題主這麼長篇的問題描述,也值得討論一二。但是也是因為題主描述太多,我有點搞不清問題的重點,如有答不對問,還請諒解。
首先針對題主對設計管理在地產公司發展的擔心,對應想法如下:
1、項目量的減少導致對設計管理人員的需求減少。項目量的減少是對於整個房地產業而言,實質上,對於規模以上房企,項目量一般都會至少持平(大多數會增加),項目萎縮而致裁員,那已經是壯士斷腕了,輕易不太可能。設計管理人員數量在房地產公司內各部門間橫向比較算少的(相對營銷、工程、財務而言),一個研發專員(建築、結構、機電都是)有時候不得不兼顧兩到三個項目,而由於以前建築應屆生非常偏重進入設計院,所以這方面實際上是房地產企業對設計管理崗有較大需求的。
2、設計院的專業化程度即使再高,也是和項目現場脫節的。反饋項目個性化需求、傳達設計指導施工的意圖等等都是有大量的工作。目前國內設計管理人員雖然比國外多(國外工程啥東西都要精簡地多好吧),但是橫向對於其他部門,仍算是比較精簡的。
3、輕資產和設計、工程部門外包沒啥關聯。反而輕資產對現場管理能力要求更高(等於是以管理優勢,佔用他人資金成本),設計管理又是首當其衝需要加強提高的。
然後對於題主工作之前的各種對未來謀劃和各個公司對題主的回應之間衝突的一點想法:地產行業最注重經歷項目完整周期,經歷完整周期才能通達項目所會遇到的各個關節,所以他們才一再強調題主應該沉下來好好經歷一兩個項目周期;住宅算是房地產各個分支里一個很基礎的分項,而且量大,一開始做住宅雖然不能算是最優選擇,但是不會差,以後轉型做商業綜合體、產業地產等等不會有太大阻礙。
最後,針對題主在最後階段的幾個提問,對應想法如下:
1、對行業的擔心沒有必要。房地產行業仍會是個較長時期內維持大體量的行業,足夠容納題主這樣的優秀人才。但是提前布局,有點自己內心的想法,對工作以後的逐步傾向選擇還是有幫助的。
2、項目管理、項目負責人的前途和核心競爭力:通達整個項目的主要關節,並能以此調整自己的項目。房地產行業是個高管理值行業,觸角面向非常多,需要考慮的內容方方面面,需要長時間的接觸和思考才能通盤了解並有所得。
3、國企的舊改和產業改造這方面,坦白說我沒較深了解過。未來確實會佔有不小的比重,但是現在仍然不是主流,不適合做職業生涯的起始點。
建築畢業生該去地產?設計院?
談這個問題,首先要想清楚,你的追求是什麼,建築師更偏向情懷,地產更側重商業思維。
如果你特別的熱愛設計,或者說享受設計帶來的快感,遇到的不爽對於自己是小菜一碟。
那麼你應該先去設計院,大院,工作室,都可以,鍛煉你的設計能力側重點不同,但都會讓你成為建築師(職業而已,能不能執業還得看自己發展)。
1 如果真的特別的熱愛的話,加班自然不在話下,肯定成為公司的扛鼎之才,恭喜你可以設計城市,設計建築,甚至設計很多人的生活工作的方式。可惜這點目前在中國,很難實現。
2 如果不是,請繼續往下讀。
小夥伴們,糾結了,很多人都在說,前輩們都在說,先去設計院呆幾年,有了經驗再去地產公司,師兄,我應該先去設計院還是直接去地產呢。懵了,我也不知道!!!
咱們砍頭去尾,不說特別優秀的,因為他們去哪裡都很牛掰,學習能力強,到哪裡都可以混的挺好。
那說說大多數吧,你如果能去地產,那最好直接去地產,為什麼這麼說的呢,(小夥伴不淡定了,我很多師兄都是先去設計院的啊,幹了很多年,有的人才去地產公司,呵呵,請接著讀)
以下是幾個對比。
首先直接去地產有如下優勢
1 地產位面更高。地產屬於建築行業上游,地產公司培養人的綜合能力,比如溝通,市場調查,談判等社會群體能力,打交道的人也更加的多元。而設計院培養的是技術。匹配項目定位的空間研究,匹配設計規範,匹配人因工學等,是專業性的技術人才的培養。
2 設計思維更加接近市場。國內長久形成的開發模式中,地產決定了項目的定位,及產品研發的決策權。因而地產人更希望產品接近市場需求,會有市場思維去思考設計,成本管控來指導設計。例如中海地產,成本管控非常強悍。設計公司的產品研發,對市場考察的力度小,做的設計有些根據自己臆想的依據,對市場了解比較少,這樣反過來進一步削弱了設計師的話語權,產品的研發重心進一步轉移到了地產公司。從做產品角度,設計院的這種現狀,已經到了不得不變的地步,尤其這幾年建築形勢不好,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地產商對產品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設計院也到了不得不提升自身與市場接軌的產品意識。
3 自身對設計的提高更快(跟蹤一個項目學到的東西)。看到這點,很多人覺得扯淡,莫急,聽我道來。設計這個東西,是知識與實踐結合度很強的專業,說看很多圖片不如實地考察一番,做很多SU模型,不如做幾個實體模型進行推敲,這是很有道理的,這也是很多設計做的好的單位喜歡做實體模型去推敲的原因,而實地考察是更被反覆強調的關鍵。那對比點來了,遇到項目的時候,需要考察同類優秀項目怎麼做的,以更好的體驗空間尺度,以及設計亮點。
設計院往往是網上找點資料,對著圖片反覆研究,大點的設計院會組織去看看現場,同類項目的話,只有負責人或者方案主創才有可能公費去看一兩個,剛入職的,只能呵呵了。有人說,我可以自費去啊,那近了還好,如果很遠的話,你能遇到個項目就這樣嗎,工資可能還不夠你路費。
但是,地產公司為了更好的開發這個產品,會組織相關人員(新來的去的可能性很大,因為需要拎包的),去實地考察很多項目,甚至會通過不同渠道,了解到這個項目設計的各個方面,甚至可以跟設計師去交流(地產公司有Money,有關係),這樣你能獲得很多研究空間尺度,設計亮點的經驗(如果你依然喜歡設計,那你收穫肯定更大),所謂眼界得到很大的提升,了解的信息也更大。這樣看來,只要你留心,你依然積累設計經驗啊。
另外,地產是甲方,一個項目的設計只是其中一個環節,項目前期定位,中間報審,施工落地,方方面的事情,都需要參與學習,空間設計及匹配規範只是其中一部分知識,除了這些你還得學習商業定位、成本管控、施工技術等等。 所以你能學到更多更多元的知識。
4 薪水方面就不用講了,這兩年行情不好,設計院普遍降薪,地產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那有人就講了,師兄師姐們都是先去設計院又去地產的,我就要這樣,保險,我才不先去地產呢。
那就假設你能去大型設計院,另一個同學去了地產,分析對比這兩種模式:
1 第一年先畫分析圖,排排冊子,這是鍛煉你的邏輯思維能力(彙報文件的順序也是負責人定的,無非是讓你照著這個模板,熟悉了,下次自己就知道這個順序了)。對了,還有SU建模能力,這是空間研究,讓你體驗空間(地產會帶你去實地考察)。這些工作,如果做得不錯,那恭喜你,可以排排平面,做做功能,然後開始匹配規範......,兩年後成為了輔助性的人才,那你可以深度參與項目了,在做兩年項目,然後覺得可以跳槽到地產公司,當個項目經理了,從此過著高富帥的生活。可是事實是,你進入地產,要重新經歷證明自己的過程,這個時間長短,得看自己,畢竟地產更看重綜合素質。總之,你的設計院的幾年經驗要打折扣。
2 與此同時,另一位選擇地產的小夥伴,開始時候,也像你一樣 ,做些雜事,察言觀色,向著身邊的人學習,經過半年的輪崗,可以跟著參與項目,或者進入項目研發部,同樣是不斷的學習,成長,等待著你的到來,四年過去了,小夥伴等到了你,結果你發現,小夥伴早已成為公司老員工,經驗豐富,你被分配跟著小夥伴做事,你需要請教小夥伴更多地產工作。這時候,你說我也應該一畢業就來,可想起來,小夥伴實習了好幾個地產公司,對應聘地產做了充分準備。自己是實習了好幾個設計院,畫了數不清的快題。壓根沒想過應聘地產。
3 地產是大腦,設計院是工具
在中國做設計,除非你是大師,否則,你的設計基本上是被甲方控制,你的設計最終體現的不過一二,平時做的工作更多的是細節的推敲和規範的匹配。
其實如果你想去地產,那麼趁早去,如果過了十年八年再去,相比較,你在設計院時候,確實挺不錯了,可你跟同期去地產的比,心理難免不爽!
最後,我想跟剛畢業的建築生說,不要被先去設計院再去地產迷惑,問問自己,到底想做什麼。
1.喜歡做設計那就去設計院,努力讓自己變成能做好作品的建築師。
2.對設計興趣不大,或者不喜歡沒有自己生活的加班,那可以試試地產,地產也加班哦,只是更強調工作時間高效率運轉,另外獲得的知識更加多樣性,並非單純的設計層面。
當然,當前市場環境不好,如果你覺得這兩條路都不是自己的意願,你也可以選擇做些其他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設計輔助行業,設計培訓、設計傳媒、設計軟體的開發等, 像ASSBOOK一樣,站在互聯網的前沿,或者做設計網紅等等。
已刪勿念。
男,某剛上市商業地產項目公司設計部建築工程師崗位。排名靠前的幾個答案說的很明白了,我給翻譯一下:地產設計管理崗位不適合大多數應屆畢業生。簡單說地產設計管理崗位只需要熟手,只要求兩個方面:1.專業經驗;2.社會經驗。請問題主你剛從學校出來具備哪條?題主你有想法也有夢想和憧憬,這更是與大多數地產公司真正的辦公室文化格格不入。話說如此簡單粗暴應該不是知乎的語言風格,誠心希望能幫到你!
目前gz某設計院從事結構設計,男
11年本科結構專業畢業,校園招聘進入深圳一家房地產從事結構設計管理工作,做了兩年之後,轉行到設計院從事結構設計工作,至今~
在房地產的兩年時間,最大的體會就是房地產說到底還是項目管理,而設計管理崗位屬於一個半技術半管理的崗位,對於有多年從事設計工作的人來說,是一個較好選擇。對一個應屆畢業生來說,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專業能力提升很有限。設計管理是一個介於施工現場和設計院之間的工作,起到一個溝通橋樑的作用,有效的將設計院的設計變更、圖紙傳遞到施工現場,又及時的將現場所遇到的施工問題,反映給設計院,督促設計院及時解決問題,而在這一過程中,能學到的東西畢竟有限,且沒有實實在在的創造價值。如果要說創造實實在在的價值,對於設計管理部的結構工程師來說,就是進行結構優化,為甲方節省工作造價;對於建築設計師來說就是與設計院溝通,更好的落實甲方所追求的建築外立面效果,協調好各專業,滿足建築室內使用功能,避免存在較大缺陷,而這些都是需要你有多年的設計經驗,才能更好的做出成績。建築專業畢業生去甲方,也有可能會有項目開發報建的一些工作,但這算不上是一些核心能力。
當然了,甲方相對於其他的,最大的好處就是處於整個建築行業開發的頂端,能夠有機會更好的審視各個建築開發環節,讓你能有一個宏觀的認識,如果有機會能夠超出設計管理部門的職責範圍,全面的介入一個項目開發的各項工作,完整的從頭跟到尾,這會是一個難得的經驗,有機會能夠認識那些房地產行業各個專業的人士,對你的人脈,職業規劃都是一個很大的好處。
至於你說的舊改那些,舊改項目的重點不在於設計管理部門,而在於拓展部門,牽扯到與政府、村民的溝通,拿地。舊改項目的設計管理工作,與其他的招拍掛項目無太大差異。
而對於你說以設計背景去做招商,運營等的工作,設計背景算不得是什麼優勢,反而對於招商運營崗位,你欠缺一些營銷策劃,計劃管理方面的知識,除非你自己喜歡這方面的工作,不然,算是把建築設計專業能力丟失了。
所以,說到最後,有三條路:第一,像大部分人說的,先去設計院做幾年設計,對設計院的工作流程,專業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和認識,再轉行去甲方,這是最穩妥的做法。但再轉行去甲方的時候,甲方招聘你,肯定是以一個成熟的建築設計師招聘的,所以對你的工作年限就不會像校園招聘那麼低了,好一點的甲方,一般都會要求你 至少三年以上的設計經驗,大部分都是五六年以上,而且不一定有機會介入項目開發的各個階段,因為校園招聘,公司是有意培養你,可能會有這樣的機會,而對於社會招聘來說,你只是對應於相應的設計管理崗位;第二,直接去甲方,有機會介入到一個項目開發的各項工作,以後有機會轉去做運營管理,建築師常有,但是有完整的項目開發經驗的人才,不常有;第三條路,就是先去甲方工作一年,對房地產開發有一個宏觀的認識,再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做好職業規劃,畢業一年,不管是再去做設計還是做其他的,都還是有機會的。
所有說的這些,都是個人經驗之談,你自己可以多想想~
14年剛畢業城市設計專業,進的應該就是lz說的C,而且是城市公司,幹了不到一年,明顯感受學東西太慢,像樓上幾位說的一樣。一個項目周期太長,作為設計管理,除非自己主動去了解,否則對於整個項目的開發很少有機會全面接觸。還有一點很重要,讀了那麼久的書學了那麼多年設計,在地產設計管理崗覺得空有一身抱負無處施展,創造性和成就感太少…(有可能是個人原因)。雖說地產設計位於產業鏈前端,更有落地可能,但是受到的約束也很多。 現在也在考慮轉設計院,加強專業功力或者運營方面工作。希望幫到樓主。
去設計院鍛煉,當下不雜~功力到了哪裡都有路。
奉勸一句,應屆生就千萬不要進恆!大!萬!達!這類誤人子弟耽誤青春的甲方!首選設計院吧!
要知道最佳建議嗎,先去純設計院鍛煉5年,然後2條路,去甲方做管理,或者單幹。但前五年是你的資本,就這麼簡單,人生幾乎看到頭了 是吧。
或者你獨闢蹊徑,出國留學幾年,再回國做幾個地標,成為大陸的貝聿銘。
以上。首先,羨慕樓主有那麼好的校招平台可以拿到這些看起來都不錯的offer,當然也很佩服樓主的個人能力啦,畢竟也算個小牛啦:
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1.首先樓主應該是在萬科設計管理部實習過的,那麼樓主應該是知道,有些萬科的分公司已經把設計管理部改名為產品部啦,「產品部」這個名稱也意味著他們在轉型,或者說在用互聯網思維來做事兒,樓主的擔憂不無道理,設計管理部和工程部在未來的住宅開發中已經越來越脫離核心崗位了。究其原因,當然是因為企業的轉型啦,未來房地產開發商會越來越傾向於前期的融資以及後期的銷售和物業,中間整個的design-build過程會參與度降低。
2.前十港資那家,並不知道樓主具體指的哪一家,但是我大膽猜測,這家港資企業主要業務應該是以商業地產為主,項目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商業綜合體,個人來說,這種類型的項目相較於住宅來說可能更適合一個建築師。
3.民營企業,感覺在房地產這個行業,民營企業接下來的道理會越來越艱辛,即便強大如萬科,也在考慮積極轉型,如果樓主所指的民營企業不是龍湖的話,個人建議多考慮一下。
4.產業化和城市配套國企,所謂產業化無非就是預製結構(precast),說實話產業化建築在國內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的,儘管政府有政策支持,但是道路還是曲折的,但是舊改這一塊是已經比較成熟的了,因為lz在深圳,應該可以了解到深圳很多舊改項目做的很不錯的,諸如南海意庫之流,包括廣州,深圳和廣州市政府和Arup合作過不少項目。如果樓主所指的這家國企是保利城投的話,那就不要猶豫了,不過感覺即使不是保利城投,我個人仍然建議多考慮一下這家國企,應該不錯。
國企開發商,匿一個。
想做事,想學知識不要進國企。挑一個最苦最累/優質項目的公司先做3年或者1個完整項目周期,崗位綜合一些,比如現場項目經理的助理或經理;商管公司內裝部老大的助理或者經理。大量、綜合性的業務能飛速鍛煉你的能力,那時在考慮行業問題。
你更應該憂心忡忡的是,如果真被選中,你應屆生畢業去地產設計管理崗位,能控制什麼?
你要先想好,是不是想進這個行業,如果不想那就從一開始就轉行。咱先不考慮公司怎麼樣,也不考慮建築行業未來發展怎麼樣,現在只從最根本的考慮,就是題主你自己本身想沒想好進入這個行業,你要想的是過幾年自己談戀愛,結婚生子,是不是想在父母的身邊,等等等等等等的一系列問題,你做沒做好在外邊漂的準備。(因為大家都知道建築行業,不管是施工還是設計,新手想要快速積累經驗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深入一線到項目上去,所以註定要不穩定。)反正我是很後悔進入這個行業,當然你們可以說我是胸無大志,離不開家人,離不開老婆的失敗男人,呵呵,對!沒錯,我就是想每天和老婆孩子父母朋友在一起混日子的臭!!屌!!絲!!!
說這麼多,我的意思就是最先考慮的是你自己,最後借用N年前,項目上一位超級大牛的QQ簽名:漂~誰願意?(好多年了,這句話我一直記得,現在深有體會。)
以上!
不請自來,好久沒答題了。葉欣然和楠楠的回答已經很好了。我就大概說下我的看法。
我看題主業是傾向在甲方。目前SZ大部分甲方,還是更喜歡有4年以上甲級設計院的沉澱,兩三年的知名甲方管理經驗。這樣背景的人最受甲方歡迎。純甲方經驗的建築師也是有一定缺陷的,沒有實際乙方經驗,實際工作中還是有些障礙的。畢竟知己知彼,才好把握進度,討價還價等等。
當然一定要選擇甲方的話。我可以給你些小道消息。
A公司SM,好像內部比較亂,深圳公司已經換了很多人。首次進駐SZ,還是如履薄冰的。
B公司WK?相當不錯,民企裡面能做BOSS,你將來也是BOSS。住宅是最經典的,民企也在轉型,相信也將是轉型很成功的公司,其他小弟都等著抄大哥的作業呢。
C公司ZS,還不錯,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前段時間換了些高管,也是從第一梯隊掉到第二梯隊了,現在面臨著爆發,再加上背景強悍,圈了三分之一的南山,個人覺得還是蠻有前途的。
綜上,考慮到你的喜好,自己的想法,第一選C吧,B次之。當然要是幹得不開心隨時可以像楠楠說的那樣出來去乙方。年輕就是好,到處隨便闖。
問題1、lz對偶們行業的擔心真的是有必要的嗎? 沒必要,葉欣然說的很好。
問題2、對於一個力圖尋求突破的設計管理人員來說(比如以設計背景去從事一些招商,運營類的工作),經歷一個完整的項目周期是有表要的嗎?
設計專業的正常發展方向是設計經理,設計總,項目總(這個全能,招商運營開發你都要做),設計副總裁。如果非要轉型,成功率低,代價大。不管轉不轉型,經歷完整的項目都是必須的。
問題3、lz傾心於國企的舊改和產業改造,有前途嗎?!有前途嗎?!有前途嗎?!
舊改是燙手山芋,誰都想吃,但怕燙傷,怕消化不了。產業地產也是將來的發展方向,目前做的較好的就是華夏幸福、天安等。對於設計專業來說,舊改技術含量沒那麼大,產業有前途,但是前途這個事誰能說的算呢?
是我想太多,你總這樣說。但是你沒有,真的去做過。
找一家甲級設計院,方案 施工圖畫上三年,後兩年做項目負責人跟完一個項目,然後跳槽去萬達萬科一線地產幹上兩年,前提是你能撐完一個項目的話,畢業七年後到一家二線地產公司做設計部經理,再干兩年就可以做總監了。我就是這麼做的。
看到老炮兒里這一幕心裡一涼
說一點吧。從職業規劃來說,不建議出了學校就去房地產公司。
我是業主單位,一直對下面的同志們說:做甲方的,先要學會做乙方。
公司有從名校來的畢業生,上手就管項目設計,真叫神一樣的夥伴,連基本的基建程序都沒整明白!被設計院耍得團團轉,概算一破再破,我們旁邊看了只有干著急!
這些還不是致命的,最糟糕的是還要裝逼!那隻能操他媽了!
設計院這幫身經百戰的人精不是你一個應屆生能應付的,除非去做內勤。
樓主你最後去哪兒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