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國畫技藝是否遜色於古畫?

以齊白石、吳冠中發展出來的當代國畫在創作內容上趨向於單一,「寫意」是否已經是當代國畫掩蓋創作能力低下、技法不足的遮羞布?相比吳道子、張擇端、黃公望、郎世寧等名家作品的精細度,當代國畫的現狀能否稱得上是進步了?

《富春山居圖》黃公望

齊白石畫作


現代畫家對於材料和肌理的處理,尤其是新材料的運用,是古代畫家比不了的。他們有的時候簡直就是一群化學家。


各有所長


1、古山水畫。古畫山水畫的是胸懷與情意。畫中有詩意,有情意。一根筆,技法就那些,學一輩子怎麼也都學會了。而現代人之所以畫不好主要是心性不夠。現代社會浮躁,信息量太大,很難摒棄外界干擾獨獨的去「詩情畫意」。這幅富川山居畫了十多年吧,我記得。放現代試試,沒人能做到。還有因為古代通訊不發達,情感不那麼容易抒發出去,所以他會更專註的把情感投放在畫面上,使畫面富有感情。不說古畫,即便現代的作品,各各門類的,哪怕是你去看chanel的T台秀,你不必要對它的服裝做任何評價,只看它各個環節所要表達的情緒,從服裝、飾品、配樂等等,它都在很完整、很飽滿的表達自己的感情,這就是一個好作品。而現代人的畫面裡面,缺少這樣飽滿的情感,我看過很多現代人畫的山水畫,大多數被稱為國內一線二線的藝術家,即便在他們的作品裡,也很少能看到情感,大多都是寫實的,沒有真正的體現出來古畫的人文精神。而且在構圖上也差別很大,古畫的散點透視有時是融合了作者自己的想想的,現代人沒學會,導致畫面顯得擁擠,類西畫。
2、人物畫、白描。這就更不用說了,那叫一個糟心。白描是極難極難的,可不是一根線的問題。近代這方面畫的很好的是張大千、傅抱石。二人山水、人物都很好。
至於你問的,我的答案是:國畫到目前為止沒有幾人能畫好,是在退步。現代的畫作,是受了西畫的影響,已經不算是傳統意義上的國畫了,透視都變了。
非常非常可惜的是,中國古代的藝術是高貴的,在世界上我想也差不多是頂尖級的了,可是沒有沿襲下來,被現代的垃圾藝術衝擊的快死掉了。你仔細看古畫,你能發現它極美極美,無論山水、人物、花草……真的很可惜。


把吳道子跟郎世寧擱一起您幾個意思


請側面去看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兩位當代畫家去畫同一件事物 倆個人的畫從技藝來看能說是一樣么 那經過別人整理出來這倆人的共同繪畫模式能代表倆人任一的水平么 技藝本身就是很私人的屬性

當代日本書法家井上酉一花了很多年練習顏勤禮碑 我們難道分辨不出技藝上的差距么 井上酉一哇哇怪叫 字仍舊粗礪

日本歷代繪畫流派 總是將牧溪法常的畫奉為神品 當然也會有大量臨摹的作品隨之誕生 許多繪畫的作者是創立各個流派的宗師級人物去畫的 不管藝術史如何定位他們的價值 這群人自己也認為是達不到法常的水準的 技藝對他們的幫助多麼局限

中國沈周 董其昌 王鐸 石濤的雲林筆意山水
與雲林有什麼關係 不管情願與否 你落筆下墨剎那間就是你自己在創作了

某些人練習顏柳歐趙 雖然外行人認為幾可以假亂真 但能說達到他們的技藝么

——

類似的話我聽過很多 當笑話聽聽

古人從小用毛筆 功夫不是當代人可以比的
現代人九十歲上下的不在少數 古人杜牧 李成 陸機 成就明顯不比現代人才對
碑是雕刻的 許多藝術效果當代無法書寫表達出來 我說碑刻歷朝都有 後代怎麼刻不出那樣效果

畫畫與古人社會環境有關 古人慾望少 今人慾望多 我講古人留下來的詩 那個慾望少了

倪瓚 前村樹木三年別 老大難忘筆底名
蘇軾 君來試吟詠 定作鶴頭側 改罷心愈疑 滿紙蛟蛇黑

還有時代不同 古人今人不好比較 明代人也說這樣的話 清代也說這樣的話 我們以後也變成藝術史一部分 到時候別人管你什麼時代 時代成為他們自己用的遮羞布了

四王是古代山水巔峰 今人不必照搬古人 應該講求時代創新 我說時代意義在於當下個人對生活的尊重 不是在時間上費心機標新立異 那與你有什麼關係 石濤講法自我立 當下的我在何處 雖然講創新 藝術中關切自身的存在時下有多少人呢

古人很好學 當代技法臨摹出來又有多少價值 找個美院學生就可以做到 這就不必應付了 那當代藝術顯然高於古人嘍 時代發展藝術在進步

世界範圍整體文化是在沒落的 困擾人的不是外境的變動 是心靈無法做自由的主宰


北宋初期李成的捲雲皴 煙嵐輕動 如對面千里 這又是什麼藝術效果 當代積染手段會實現么 實現了能被稱為高士么

當代魏碑漢碑大家那麼多 怎麼寫的都不倫不類的 甭管怎麼創新 終究達不到魏碑的氣質不是 這個在唐以後書法就這樣了

每當有這種疑慮 我就翻藝術史 什麼時代都有這種人 否則古人也不好喊 河清不可俟 人命不可延/孤墳在西北 常念君來遲/ 入門各自媚 誰肯相為言/一朝被讒言 二桃殺三士/不惜歌者苦 但傷知音稀



考槃在澗 碩人之寬 獨寐寤言 永失弗咺
考盤在阿 碩人之薖 獨寤寐歌 永矢弗過
考盤在陸 碩人之軸 獨寤寐宿 永矢弗告。


肯定有進步。古代畫應該是受限於顏料發展,根本沒有油畫那種色彩明暗的漸變度,女史箴圖,送子天王圖,無非就是線條加少量的色塊。他的精細度,說白了還不如早年的連環畫。現在的國畫人物,已經大量的採用西畫的透視技巧和色彩調配,保留國畫的大量線條特徵,這絕對是一種進步。


對於這個問題,針對不同層次的人有不同回答方式。
提出這個精細度這個問題,那我就姑且認為題主是稍微對繪畫有所關注的人士。

畫得精細就是技法高嗎?這點,我可以絕對的回答「不是!」(肯定有無數的專業人士要吐槽)給你一年甚至一輩子時間去畫一幅畫的一片樹葉,我相信任何人,哪怕從未用過畫筆,都可以畫到「超寫實"。所以我一個老師說過」只要給時間,人人都能超寫實。「因此精細不是技法高。當然可能一個高手30秒就可以畫完一個新手幾年都蹭不出的效果,所以很自然有時精細度可以衡量技法。

為什麼要」重新開始「追尋」寫意「(這個地方我不確定用詞的準確,因為我認為今天看似」寫意回歸「是對西方抽象的探索,與」寫意「是不一樣的。)我認為就是西方繪畫流行的影響。他們已經不能用傳統的中國畫標準進行衡量了。這裡的問題實際上是為什麼越來越抽象,越來越追求」極簡「。因為畫家們認為這樣才能營造最強的對比關係(張力),從而最大限度抒發自我情感的同時使觀者可以產生視覺上最大的刺激。就像,你發現蛋糕上的那僅有的一塊黃桃最好吃,然後你去買了一罐黃桃罐頭吃個夠。畫家現在就是給你一個罐頭,因為吃一片已經不夠了。

抽象的,寫意的,實際上就是畫家將他看到的這個事物中,他最想展示的一種關係給誇大展示出來。將它從傳統的精細的事物中抽離出來。所以你說它們畫得東西」創作能力低下、技法不足「是不對的,因為他們已經不只是」照相般呈現「,而是通過思考和邏輯分析將其中最引發視覺刺激的關係找出並展示。你想如果藝術也像體育一樣,你以10秒超寫實一片葉子,我以8秒完成,他以6秒完成,你不覺得這很腦殘嗎?

至於」進步「我覺得這不過是美術史的定義罷了,如果按美術史來看它確實進步。因為這樣的」寫意「融合了西方的思想,同時也是對中國文化追求的」意境「的延伸,更符合了當代社會發展的趨勢。是的,美術的發展就是這樣,總是不斷繞回來,你可以理解為,」波浪式前進,迂迴式上升「

至於」給予觀者更大的感受空間「」交互「」體驗「等就不去扯了。對於中國普通美術粉,我只希望我的回答使你覺得蘋果ios7的扁平圖標變美了點兒


我也是閑的無聊,把所有評論全部看完。

那從專業的角度來說,把 齊白石、吳冠中放在一起是什麼意思?

齊白石作為一個國畫家,他對中國畫的貢獻以後畫史自有評價。

吳冠中,從專業的角度來看,他根本就不算一個國畫家。至於他的西畫水平,老外最有發言權。

不怕吳 氏的徒子徒孫爆走,我說一句:以專業而言,他的國畫完全沒有入門,屬於亂畫。

評價一個中國畫家,第一看它的筆墨技巧,吳 氏有沒有筆墨技巧?完全沒有嘛,他以為亂畫一氣

就是創新, 創新也太容易。

藝術必須創新,但大多數創新是失敗的創新,沒有任何藝術價值的創新。

說明白一點,大多數藝術家的作品沒有任何價值,是因為他對所從事的藝術沒有任何貢獻。

中國畫的筆墨技巧很難學習,一個畫家不花至少20年以上的刻苦練習,他的的筆墨技巧是沒有任何 藝術價值。

從吳 氏所謂的中國畫作品來看,看不到這種長期筆墨訓練的痕迹,所以說他是亂畫。亂畫也就罷

了,還妄想對中國畫傳統進行攻擊,以掩飾自己的心虛。我不笑一笑,也對不起吳 氏。

肯定有人忍不住要反駁,吳老人品如何高大上,作品早賣到千萬了,你是羨慕妒忌,外國人又是如

何佩服崇拜捧上大師的神位了。

炒作的結果,有什麼好奇怪。

外國人評論中國畫,我立刻想到盲人摸象。

我一直很奇怪,吳 氏和很有不少早年研習西畫的畫家,到老了,為什麼對中國畫突然產生巨大的熱情?

一個人怎麼會對他花幾十心血奮鬥目標棄之不顧?


認識一位老先生,畫了一輩子國畫,人品可謂高潔,極用功,到老了,不斷找其幾位弟子討論他的

作品怎麼樣,弟子們極其感嘆:看看老先生,也算是地方上的著名畫家,如此的不恥下問,簡直是

我輩學習的楷模。

偶爾 不恥下問, 幾位弟子都感嘆佩服。

可你這樣經常 不恥下問,弟子們都是聰明人,難免有其他想法。

人老了,怕孤獨?可老先生兒孫 滿堂,子孫 又極其孝順,老先生的夫人又是賢慧的女士。

一天,幾位弟子喝酒聊天,又談到這個問題,紛紛發表高見,總是找不到讓眾人信服的答案。

一最小弟子喝多後說:恐怕老師是擔心他的作品,人未死,畫已亡。

幾位弟子你看我,我看你,沉默不語。

只有大弟子大喊:老闆算賬。

以後老先生再次不恥下問,弟子們只感莫名的心酸。


我聽後,罵一句:藝術真她女神的殘酷。

藝術太殘酷,完全是在捉弄人。

吳 氏恐怕是明白他西畫作品是沒有什麼指望留名畫史了,看看在中國畫裡面搞一搞,有沒有留名畫史的最後希望。

藝術太殘酷,事實是你對一門藝術沒有開創性的貢獻,又怎麼希望留名畫史。

以分析吳 氏來說明為什麼大多數當代國畫家是 遜色於古代畫家。


不過事實無絕對,如張大千完全不 遜色古代一流畫家。 齊白石對大寫意的貢獻也會留名畫史。

黃秋園對傳統的傳承,也值得大多數畫家研究。

最後說一句:對吳冠中沒有任何偏見,只是藝術探討而已。

有人懂,沒人懂,有什麼重要的,時間是唯一的裁決。


我沒拿國畫比較主要是不好找圖,上面幾張圖就很明顯。
我對這兩幅古人作品的欣賞只能停留在一個很淺顯的範圍,而且是基於想像,他們的穿著,所描繪的事件對於歷史渣是真不大懂的,更別說產生共鳴了,當然我也會好奇他們的表情啊,欣賞下古人的生活什麼的。
再看現代作品,我知道麥兜是麥兜,古人能懂嗎,那他能知道那個插座是什麼嗎,他大概能看出來是在吃東西,因為都用了筷子,我能感受到麥太的溫柔,古人也是感受不到了大概,反推那我其實對古代國畫了解就是個皮毛啊,更別說它所傳達的內容了。後面的海灘除了衣服和手電筒其他古人也知道但是要理解那個意境我覺得真的很難。
我們的一切都是受時代影響的,我生活的世界表示我能通過麥兜和海灘圖受到寫感動,引起些回憶。
但是對古人的國畫我只能看看了,又怎麼能比較當代國畫和歷代國畫的呢,要我來評判點什麼我覺得是對古代畫家的不尊重,因為我根本不懂。
如果只是通過筆法,用色,構圖這種純用腦子的方法來判斷點什麼 ,那就更怪了,普通人從來不會通過這些去首先欣賞一幅作品,他們一定是基於生活,基於心的,如果把畫面的傳達所引起的共鳴去掉,我不知道還有多少意義。感覺偏題好遠……單純技法來說,你可以用毛筆在宣紙上畫,在素描紙上畫,在玻璃上畫都沒人說你,你可以遵循傳統,模仿古人的表達方式,也可以畫的很寫實,用素描的方式畫國畫,那抽象畫用國畫來表現也是可以的。
外國人可沒限制他們一定要怎麼去畫油畫才是油畫,怎麼用水彩才是水彩,再說我們當代想要表達的東西很多事沒法用傳統的山水,花鳥去表達的,人物畫倒是一直不過時,可是當代人物用工筆表現並沒有古人那種韻味,一味的仿古沒有任何意義。
繪畫在於表達,我們現在很多人不會寄情山水,也不喜歡研究鳥類,花卉,那為什麼還要去畫呢,畫我心中所感,所悟,所思,才是最核心的,之於此,用油畫,水彩,國畫或者電腦CG作畫都只是表現手段,哪種方式更能表達畫面,表現形式和表達內容更貼合就用哪種罷了


不說畫,說字,田薀章老師說過自己,寫了三十多年的歐楷,也只不過只學會了點皮毛而已


樓上很多人錯把「材料的擴張使用」當做技藝的增長。
技藝是結果,不是方式。
比如雜糅了十多種材料的畫,比不過傳統水墨的畫,就不能說前者技藝更高。

所以現在的技藝沒古代的高。

另外寫意不是為了掩蓋畫工問題。
就像草書不是為了掩蓋自己不會寫字的問題


這事吧,可以參照現代的畢加索和文藝復興的達芬奇等人的畫,你能說達芬奇肯定比畢加索畫的好嗎?這是絕對不能類比的事情,因為指導思想不同,表現方法不同。如果覺得畢加索過於現代,可以參照印象派的一彪人馬,例如塞尚等人。雖然描繪對象表現得不具體,形體塑造也不很完整,但是他們主要表現得是光的變化,這在人類歷史上可以說是沒有過得,是一種全新的探索。所以個人覺得,毫無類比可言,謝謝


的確是各有所長 但我個人比較偏重與古畫 因為古人他所展現的境界是我們現代人可望不可求的 有那種獨特的味道


簡單說,
技藝上持平,意境上達不到。

ps 你拿山水和花鳥寫意比不公平啊,要比也得找個現當代山水畫家作品啊。


現在的人都喜歡看大的,畫展一眼掃過去基本都是大幅作品,唬人還行,看起來熱鬧,但沒什麼意思。


構圖,設色,題材廣泛性,新技法運用,遠勝古代
專業摹古的畫家也可以亂真
輸的,可能是情懷和古意。


從技法上講是的。但你如果稍微翻過中國繪畫史就知道,這些都是在變化和發展的。但你又不能說技法就是一切。宋代理學影響到畫畫是非常客觀的描繪山川自然,他的技法是國畫史上難以超越的,但他表現的個人情感不如後來的繪畫更具感染性,當代國畫應該講已經喪失了很多古意,它本身已經不是原來的國畫,在西洋的影響中又必須保持著國畫的特性,所以說,可能從題目的答案說應該是遜色了。


當代水墨畫與傳統的中國水墨畫,無疑有著內在的密切的聯繫,但它又並非古典形態的中國水墨畫在當代的延續和發展。當代水墨畫雖然與傳統水墨畫同以水墨為媒材,但其繪畫觀念、藝術語言、筆墨形態等已與傳統水墨畫迥異其趣,它反映著當代人的情緒、心態和審美意識,成為觀照當代人心靈的水墨世界。
沒有水墨的使用,沒有水墨表現的自由和獨特性,就難以擺脫「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的古典寫實主義繪畫觀念的束縛,也就沒有文人寫意的產生和發展。

以文人寫意畫為代表的古典形態的中國水墨畫,由唐宋元經明清以及民國,已發展到了高度的成熟。其中歷代大師的傑出作品堪稱瑰寶,將為今世及後永遠珍愛、研究並從中吸取經驗。但以美術史的眼光來看,它已是屬於過去那個時代的藝術。而中國正走向現代,社會的轉型已經並正在引起社會文化心理結構的巨大變化。所以及時提出「當代水墨畫」這個概念,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藝術實踐的需要。
當代水墨畫已開始走向世界。至於它在世界範圍內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認同姑且不論,至少它已不必再為「像不像中國畫」、「有沒有傳統」、「有沒有筆墨」的非難所困擾,因為從名稱上它已和中國畫或文人寫意畫有了區分。因此當代水墨畫與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可以是繼承的關係,也可以是斷裂的關係。

所謂繼承,自然不是對傳統水墨畫的重複和模仿;所謂斷裂,自也不能完全排除對傳統水墨畫的借鑒和吸取。至於像不像中國畫的問題,只要不是僅僅著眼於它的外在形式,就很容易回答。前人也早有師古人之心不師古人之跡的卓識高論。「跡」就是古人作品中以筆墨為核心的外部形式。如果說不像中國畫就因為不曾重複古人的筆墨形式,那這種「不像」實在是很有創造性的表現。
一直認為筆墨是中國繪畫傳統中的精萃部分;但同時又認為,越是精萃的東西越是不可重複。否則就是食古不化了。「化」就是要化去形跡,得其精魂。正如佳肴美食一樣,也只能經過咀嚼消化吸收其各種養份而不能囫圇吞下。不師古人之跡,就要創造自已的跡,所以我們曾提出過創造新的筆墨形態包括程式的問題。

且看歷代大師都有自已獨特的筆法墨法皴法描法,筆墨有自已獨創。這便是他們所創造的新的筆墨形態。而這種新的筆墨形態一經創造出來,便不容後人重複。創造新的筆墨形態,在筆與墨的改進和使用上還有著很大的潛力,但也不排除使用中國毛筆、煙墨以及宣紙以外的工具材料和表現手段。
古人作畫不就用過頭髮、指掌、蓮蓬絮、絲瓜瓤;不就曾以墨代色、以色代墨?新的筆墨形態自然不能憑空創造,它包括對傳統筆墨經過消化的吸收,也包括對其它繪畫的借鑒和從客體的各形跡中得到啟示。那什麼是古人之心呢?這就是筆墨精神和寫意傳統。所謂筆墨精神,也就是筆墨的表現性以及筆墨的審美意味和情趣;所謂寫意傳統、則不僅是個人情懷的抒發,更表現為古人畫中的生命意識、宇宙意識、人格精神以及形而上、象之外的藝術思維方式和天人合一的思想等等。

當代水墨畫不是拋棄傳統,而是要站在當代性的基點上去學習和借鑒傳統,發掘和消化傳統。它更要求畫家以歷史的眼光和哲人的智慧去把握時代的脈搏,諦聽宇宙的心音,關注人類的命運,洞察社會,穎悟人生,從而賦予當代水墨畫以深層的時代內涵。
當代水墨畫這一既有古老繪畫傳統基因,又有現代思想培育的藝術,立當代面向未來,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將會越發顯示其生命的活力。

附發幾個自己的丑作。


中國畫有個發展歷史,明清以來比較偏筆墨情趣,整個大方向就是越來越「抽象」吧........還有就是現在的藝術比較模糊,有更多新的技法和創意,當代水墨也就勢必有所區別。PS:不過現在人的毛筆是不用的,環境也不比古代大自然,也的確是沒有古人的筆力精湛,有時候第一感覺確實畫面的氣韻味道相差很多。


你可以看看齊白石畫的蝦須,畫的松葉,那種對於筆的控制力,再看看他畫的蝦的透明感和動感,蟲鳥的羽毛的精細感,你還會說他的技法不如前人?


推薦閱讀:

留學回來的青年藝術家和國內學院出來的青年藝術家有什麼區別?
如何品鑒《古塞春暉》這幅畫作?
怎樣感受蒙克的《吶喊》,梵高的《向日葵》這些畫的魅力?
如何評價QQ空間里出現的古風繪畫?

TAG:藝術 | 當代藝術 | 繪畫 | 國畫 | 藝術史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