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工資收入大致在什麼範圍?一定比其他投行高嗎?

從partner到初級的analyst,工資大概是什麼情況,bonus分別是多少,最後的年收入包括工資,bonus以及長期福利。大概分別能達到什麼樣的一個程度?


謝邀。

說具體數字前,題主需要知道一些重要的影響因素:

1. 首先要說,高盛、大摩、JPM、UBS、CS這幾家外資bb同地區同崗位同title來講差別不是很大,故不分開討論。

2. 其次,題主要知道,投行是分部門的。前台和後台完全不一樣。前台的IBD和ST也不一樣。題主這裡沒有提及想問的是哪個部門,故這裡只講講我熟悉的IBD

3. 投行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受市場好壞的影響。故年際之間的差別較大。我下面說的數字很可能以前有段時間不是這樣,可能未來也不是這樣。

4. 投行前天人員的高薪很大程度上依賴年終的bonus。base並不高(例如中金就是典型的base低bouns有時高,去年得益於萬達和中廣核的H股兩大單,也就有了傳說中的48個月bonus)
另外一點關鍵的就是,每個team每個人的bonus多少是完全不一樣的。rain maker們和承做屌絲們的年終獎還是差一大截的。畢竟deal是人家rain maker們帶來的嘛,不管用什麼方法。
外資投行有一點好,就是你創造多大效益(直白點說就是你能為公司創造多少收入),就拿多少錢。和什麼跪舔領導、辦公室政治關係不大。

上面四點希望能幫助題主描繪出一個基本較為全面的外資BB投行IBD(注意這些定語哦)的薪酬體制。

下面開始列舉我所知道的、以前不一定以前一直是、也不一定以後都會是的,一些數字:
以及這裡只列舉單純的薪酬,不談hours、出差待遇、五險一金等其他的。

單位:人民幣;(稅前)

IBD summer intern:38000/月

Analyst:60w/年 + 10-12個月bonus

Asso:80w/年 + 12個月左右bonus

VP:100w/年往上 + 12個月以上bonus

ED、MD就沒有特別固定的數字了,多的如CEO每年2000w美金是可以有的,一個team的小MD我也過不到200w美金的,差距很大。完全看承攬deal的多少和質量。


很高很誘人?算下時薪就會發現……呵呵呵……

----雜談分割線----


不可否認外資投行IBD薪酬實在是很高,作為22歲畢業的本科生,第一年如果年頭好,就能拿到七位數人民幣的年薪,怎麼看怎麼是人生贏家。

有很多私信我的知乎小夥伴,問投行是否是個第一份職業好去處。我給出的答案都是正面的。並不因為薪酬,而是我認為外資大行正規的training,對於剛進入金融圈打拚的freshman來講,是極其重要的。training、平台,第三才是薪酬。

在投行幾年所學到的軟硬技術和思維方法、賣方受虐幾年攢出的待人接物的people skills和professional的職業氣質、人生五味雜陳的感悟、認識到一幫不錯的人,以及因為可觀的薪酬快速擺脫屌絲氣在物質與精神上雙雙成熟、並建立理財和財務規劃等意識。上述種種,是我認為投行是非常合適的畢業第一份工作的原因。

當然,投行也有種種不好,有太多值得離開的原因。這是個圍城。

講個小故事:
前幾天和幾個banker吃飯,聽到了一個挺令人感慨的離開投行的原因。那就是:投行的工作逐漸讓人對「不完美」變得沒有容忍度,不能容忍不完美的事情和處理事情的手段。不可避免地帶入生活,結果就是出差必然投訴酒店無論是哪個五星級、吃飯常常不愉快叫經理無論是哪個fancy restaurant,最可怕的是,和親近的人總會說:
「你為什麼要這樣這樣做?為什麼不能那樣那樣做?」
潛台詞就是:「你為什麼做得不夠完美?你本不應該做得不夠完美。」

這種對完美的執著,會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直到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變得已經有些陌生了。還是當年大學裡那個陽光下的追風少年嗎?……

當一件事情扼殺了你成為另一種更好的人的可能性,並且你也清楚地意識到的時候,或許就是該做出轉變的時候了。這是我的理解。

呀,說只談薪酬的,結果還是說了這麼多。喜歡就贊下,不喜歡則歡迎討論。

晚安,追風少年/少女們~


我的幾點看法,針對美國來講.

高薪的定義是八道10年工作經驗的人,現在能拿到五十萬美元或更高.
就平均水準來講,大多數人在這個階段拿不到這麼高,trading部門升職可能會快一些,但要看個人表現.ibd是熬出來的.

bb的ibd跟頂尖的hedge fund來比收入要低很多,當然hedge fund更加難進.

紐約幾家大的bb收入都差不多,大公司里誰都是replacable的,公司能少花錢,絕對不多花.多給你錢是因為你對公司很重要,不過這樣的人一般都得在md以上了.當然,你可以通過跳槽漲收入,但ibd里能跳的坑本來就不多,跳起來也沒那麼容易.

好萊塢最特別愛誇張醜化華爾街,同樣是高薪的矽谷,怎麼出場都是正面形象?
bb的收入相對於平均水準線的確不低,但相對於很多行業也沒有高到哪裡去,至少在美國來講.
當然在香港和國內,投行可能算高薪行業.
比如說科技業,起薪普遍比ibd要高.至於以後的發展空間,只能說牛人在哪裡都牛.金融業和科技業年賺50萬美元都是可能的,大的科技公司本來起薪在各個級別都要比ibd高.而現在,至少在美國來講,很多ibd里的人跳出去做startup了.
尤其是你要考慮到幾點:

1.中國人在美國ibd升職並不容易,exit options也沒有local多,很多公司拖著不給辦綠卡,因為ibd里的流動率太高.ibd競爭激烈. 不過很多第二代印度人倒是升上去了,他們是真厲害,比白人都厲害,情商非常高.很多white說話太aggressive,這得分很場合,有的人敢頂撞老闆.印度是內在agressive,但在表達方式上來講,說話讓對方覺得很舒服,不管是對老闆還是對客戶.二代印度人真是完美的結合體,有white的leadership,aggressiveness,受印度哲學影響,做人做事又讓別人覺得很舒服,還有asian的hard working,smart.不得不說,印度人升的快,升的高是有原因的.

2.比較收入水平,要做apple-to-apple comparison.要拿相似背景,相同職位的兩個人做對比.比如vp拿的是二三十萬美元一年,很多矽谷senior title的人算股票也能拿到二三十萬美元一年.但非要拿md的一百萬美元compensation比,那就沒什麼可比性了.

3.ibd的bonus近幾年md以下沒有那麼高.2011年以後md以下的人的bonus大多拿不到一倍,雖然base這幾年都在漲,但總收入的確不如從前.輿論的壓力影響很大,大的bb又中了槍口,發大bonus謹慎很多,當然md以上還是沒少拿錢.當然,小的fund一直都在悶聲發大財.所以大家都想往buyer side跳,雖然很很難.

4.working hours,work-life balance大家都已經知道了.

但比來比去其實沒多大意思,因為大多人的skill set不能簡單transfer. tech的話,還是以出來做startup或者在本科同學的startup里做head bd,head product為主.大的科技公司也需要一些人做strategy的,尤其在monetization方面.

另外,"我朋友我同學我親戚的小孩"說的收入要審慎的看,因為他們可能並不清楚那些人的背景.比如人家可能是四十多歲的md,當你真的在美國投行做了的話,就會發現爬到md挺難的.尤其對於中國人來講.

進ibd的話,如果是美國名校本科的話,其實也沒有那麼難,尤其是是對rotc或者varsity team的人來說.學校里很多牛人還看不上ibd和consulting,自己開startup去了.中國人要困難一些,因為h1b的原因(畢竟這個工作很多美國人都能做),但實際上招人也不完全是靠能力,trading部門可能要求一定的數理基礎,ibd部門真是什麼專業都能幹的,名校畢業生的差距也不是特別大,所以有時候招人diversity的重要性更高.(hispanics, african american, veterans, 一些部門female也算.所以也有不少人覺得自己面試很爛結果還被招進來的.

說到底,真正影響你的收入的還是你自己的價值,你對公司越valuable,你的收入就越高.有的時候你覺得自己對公司很有價值,但實際上可能離開了公司的光環後,你才發現你高估你自己了.


不請自來。

對國內投行的薪資水平不是特別了解,英國的比較了解。倫敦投行analyst第一年的起薪稅前不超過6萬鎊。另外,要看是做前台還是後台的,前台bonus比較多,但是亞洲人申請純前台難度比較大。一般亞洲人做後台技術型工作比較多,比如structuring。像merge and acquisition 之類的職位中國人不多,而且一般做這個職位的都做不過三年,因為就是拿命在換錢。他們工作強度之大超乎想像,至少一天15,16小時,有時甚至通宵加班,周末只休息半天。所以一入投行,就別想有個人生活了,如果你能升到VP以上另當別論。投行辛苦,當然報酬也很高。我一朋友畢業後只工作三年就辭職回國,不花家裡一分錢就在北京三環買了房。

一般analyst三到四年就能升一級,再三四年再升一級。但總的來講平均薪資不超過十萬鎊。有的銀行高的給12萬鎊,有的給9萬鎊。升到VP以後,不像前兩個級別一樣,不少人就不能再往上升了。所以最終薪資大約就是稅前10萬鎊。如果能再升的話,薪資的diversity就比較大了。不過在投行做得好的,大多會跳槽去私募基金,他們的起薪更高。


剛跳槽到Morgan Stanley,薪水比外資銀行高多了。不過事情也多。


薪酬調查機構Emolument最近對倫敦1433名投行MD(董事總經理)和Associate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摩根大通MD的平均年薪92萬英鎊,高居榜首,比第二名摩根士丹利高出35%。其他一線投行諸如德意志銀行、高盛、巴克萊、花旗、美銀等MD的年薪均在60-70萬英鎊。

值得指出的是,一線投行的MD薪水至少有一半以上來自於獎金,摩根大通的獎金甚至高達基本工資的2倍。這意味著員工必須付出遠超常人的努力,才能獲得與之相匹配的高收入。

從國別上看,MD年薪高於60萬英鎊的7家投行中,僅德銀和巴克萊來自歐洲,其餘五家都是美國投行。可見美國人為了爭奪歐洲人才也是蠻拼的。

Associate的薪水雖然遠不及MD,但各家銀行之間的差距卻不大,大多在10萬英鎊左右。


好想回答這個問題


剛剛拿到nyc st的strat暑期實習,不含其它補助按110k annual給的實習工資。


就給一個紐約的樣本吧。180K + 50% bonus, 前台,有點累。


dcm、ecm等部門間有一定差距,是市場行情所致;前台後台差較多,是職能原因。薪資不可同一而比,gs發股票、hsbc給低息貸,這些都不是光靠薪資可以衡量的,同時也很難說低息貸不如股票有優勢。
此外,大家一般都不談薪資,如果非要說,一般也就說100多萬港幣…


推薦閱讀:

金融機構估值的方法和其他行業企業有什麼不同?
投行的實習是怎麼樣的?
在中國,個人如何購買公司債券?
為什麼那麼多人想進金融行業?
你為什麼選擇從事金融行業?

TAG:投資銀行 | 職業發展 | 職場 | 金融 | 金融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