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攝影用什麼相機最好?

紀實攝影,就是隨走隨拍那種,突然而至的、搶鏡頭的。不是講究聲光電氣搞半天才拍那種。我覺得這種攝影既有意義,拍了可能成為歷史資料,又簡單方便,不需要什麼攝影、構圖技巧,隨便什麼人發現好鏡頭就能拍。

不大懂相機這些東西,我想了幾個紀實攝影用相機的特點,不知對不對。
1、要便攜,紀實就要隨身攜帶,每時每刻都能拿出來就拍。單反似乎達不到這要求。而且類似這種多偷拍的情況,單反也太大了,最好是個體積小點的。

2、反應要快,按下快門,拍下的就是你看到的。卡片機這方面就不行了,快門滯後非常嚴重,人跑過來你按下快門,咔嚓的時候人早跑沒影了。要不就是拍下來一坨模模糊糊的運動影子。

紀實攝影不要求的:
1、不要求畫質,差不多就行,記得哪兒屆一個什麼攝影獎,第一名是用手機拍的,模模糊糊,但人家抓的鏡頭好。
2、不要求鏡頭,不要求長焦啊短焦啊啥的正常距離就行。那種長焦遠拍我感覺應該不是正道吧。

根據這種要求,不知道什麼相機能達標,
我感覺消費型的相機只要拍照反應快點,按下快門即拍就達到要求了。

不要太貴的,就業餘愛好,能否推薦幾款?
或者乾脆說職業干這個的用的什麼相機,備用又是什麼相機額?


看完你的描述,牆裂建議,iPhone就好了。。


業餘愛好的話,推薦:

數碼:

理光GRD系列。
就是上圖右下角的那枚,
黑不溜秋的小玩意兒,便攜隱蔽,
自定義鍵多,上手熟悉之後操控感相當享受。
這機器就用戶數量來說確實小眾,但是愛到無可救藥的死忠很多。

考慮經濟的話nikon p310是不錯的選擇,
一千多的價格,迷你到可忽略的身材,
屏幕細膩,1080p立體聲錄像可用,機身質感也不錯,
還有P,A,S,M檔位齊全,
外加,可以設定開機時鏡頭所處焦段(28mm,35mm,50mm等)哦。

此外,LX7應該還在http://amazon.com折扣中,298刀,
海淘到手約2000rmb,性價比驚人天人。

膠片:

olympus 35sp,旁軸七劍之一,對焦紮實的話畫質常常令人欣喜。

其實業餘玩玩的話,pscam口袋機 都蠻符合樓主要求,
於是:Leica Minilux和contax T 毫無懸念榜上有名。

其實膠片沒那麼難伺候,在這個拍片以千張計數的數碼時代,
慢慢的拍膠片更能感受到繽紛的攝影快感,
至於拍了反轉片然後放幻燈看片,絕對是一種生理刺激。


職業干這個的用什麼:

布列松用leica M。
附鏈接,Magnum發布的他的作品Henri Cartier

寇德卡,貌似旁軸雙反都用過。

森山大道,用的是gr21,gr1v還有一堆順手拿的相機···

Alec Soth,這是網友77dps拍攝的Alec Soth的工作照,
貌似是用的是台哈蘇H4D。照片引用自1416 教室。
先不說他是不是拍紀實,
只是想說職業人士們的傢伙也可能比看照片去估計得來的要浩蕩不少。

話說回來,
其實最好的相機,就是你已經有的那台,
尤其是想拍卻沒帶出來的時候╮(╯▽╰)╭


google智能眼鏡


好多人推薦旁軸,我的天,徠卡的旁軸都是手動對焦啊。。。如果抓拍的話手動對好了焦,要拍攝的東西早就沒了。

還有便攜性來講,就我自己而言,我的每一次拍攝都是有嚴格的主題以及計劃的。往往沒有計劃的隨手拍攝是出不了好的片子的。所以按照這樣來講,單反絕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紀實攝影不單單是記錄而有的時候更是藝術創作,而單反(膠片或者數碼都可以)會給拍攝質量提供更大的提升。最後,覺得單反太重而犧牲質量就是耍流氓。

再說鏡頭,一般紀實攝影最常用的是35mm鏡頭(135相機或者全畫幅機器上)。這一焦距雖不算廣角,但是視角依然有著衝擊力。長焦鏡頭我覺得在紀實攝影中也有廣泛應用,因為如果你要拍一個相對於衝突比較大的場面,用廣角焦距來拍的話,就會離被攝物體或者人物距離太近,會導致衝突加劇。因而用長焦躲在猥瑣角落偷拍也不失為一種解決方法。

最後,我很同意紀實攝影並不是在大街上隨手抓拍,一個好的攝影師,要先用眼睛去丈量哪裡沒哪裡不美,深思熟慮之後才舉起相機開始按下快門,培養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但是也是值得的。所以回到問題本身,沒有一種相機是「又快、又輕、又好、又便宜」的,因此,在這幾種因素中選出最適合的自己的東西以及在拍照之前想明白要去拍什麼都要比單純討論器材要有意義得多。


這個問題讓我聯想起在G4看到的那個紀實貼...
http://www.g4photos.com/viewthread.php?tid=2740extra=page%3D1


為什麼這種問題都有一堆人回答,知乎怎麼了。


先聊聊新聞攝影吧,新聞攝影其實更強調時效性,有一句話叫做你有一張現場的片抵過一百張事後的補拍。以前在報社的標配是小馬四,鏡頭是一支16-35,一支24或者35加上一支70-200,可以應對基本上突發的狀況。

而紀實攝影不盡同,時效性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希望儘可能展現真實一面的面貌,你可能知道Natchwey,他創造了很多記錄,而他在戰地中拍攝不一定是沖在戰火的最前線的,而是展現在戰爭中人或場景的。

淺談它們的意思是,器材是幫助你的,卡片單反數碼膠片沒有所謂的好壞,而是適合或不適合當前的場景。而除非你以此為專業,或者經常遭遇苛刻的拍攝條件。


GR就可以了。理光也不錯。
各種數碼口袋機都能滿足題主的需求。

當然如果不想買相機,iphone或者諾基亞的攝影旗艦機都能題主的需求。


我想樓主的意思是────我是懶人我想像眨眼一樣輕鬆地拍出好照片請推薦相機越便宜越好。

我只能回答,那種相機不存在!


35以下,大光圈,隨便你用什麼機器。


竟然沒人推薦grd


街頭拍攝要快速一般來說就只有估焦 小光圈 高ISO拍攝 把所有設置調好關鍵時刻只按快門就是了...選一台小點的能支持手動模式的機器就好了


機器是為你服務的,不是亮騷的,什麼Leica, Alpa, Hasselblad 都不是問題關鍵點,只是多數人拘泥於器材本身,更多的你應該去了解幾何光學成像的本質。
有人不要玻璃透鏡都一樣能夠成像,比如用小孔成像來紀實!

拍出更好照片時候所用過的部分機器:

紀實攝影關鍵要看你的空間位置,從空間方位角度去表現,在今天 ISO 感光係數和光照情況F值不是重點,焦距體現的視場才是問題的核心。 比如5-10米的距離為例,比如兩國領導人互訪,簽字會場的距離,可能會用到50-100mm。

談談 ps, 光影魔術手 時代的數碼攝影師,紀實對他們而已,是個很凝重的表現要求!

日常紀實主要用 28-50mm. 低於 28mm 的鏡頭容易幾何扭曲嚴重。

足球比賽現場更多是 200-800mm 的焦距。

發幾張自己早年拍的現場紀實,均為柯達膠片上完成:

25mm 拍 3m 左右的清晨 滇池喂鷗

25mm 拍攝的 清華園 日晷

50mm 拍攝 30m-40m 巨浪襲人,初中拍的廈門

28mm 未名湖畔

35mm 下的表現

個人喜歡用 film 記錄,也拘泥於用MF鏡頭,習慣所致;對比而言且寫實性對幾何成像要求較高!

歡迎交流! Yulei Schutt的相冊


理光GRD系列


還是選萊卡的旁軸吧!


最好的相機,就是你能馬上掏出來,並按下快門的那一台。
現在一般帶拍照功能的手機都是。


紀實攝影中,大部分都是黑白攝影,黑白攝影本身就有厚重感,是嚴肅的,能很貼切紀實攝影的主題。如果你真的資本充足我推介你入手最新出的萊卡。
http://www.v-angle.com/blog/read.php/471.htm
但是其實很多人都並不是土豪。我推介富士X100,單電旁軸,輕便,35MM是人文攝影鏡頭。本身這台機的定位就是鎖定人文攝影。我現在也準備入手一台。
至於攝影理念的話我不想多談。紀實與街拍都是有交集。真正的攝影是源自內心的真誠。我從器材上回答你了。至於如何紀實攝影,我這裡有一個視頻,是一個攝影師用手中的X100記錄一個中國女孩獨自去印度結婚的。~聽起來很吸引吧,建議看看。
http://www.kato.hk/photojournalism-course.html


看到底,居然沒人提RX100


虧你打了這麼多字


1,題主根本沒搞清楚紀實攝影是啥。紀實攝影不是隨走隨拍,也不是簡單方便不講究構圖和技巧,隨便誰發現個所謂的「好鏡頭」拍下來就可以成為歷史和有意義。而且紀實攝影只是內核,拍攝方法千人千面,沒人說一定要不停的抓拍搶鏡頭,才叫紀實攝影。

2,承接上一個結論,紀實攝影不一定需要便攜性。最早的新聞和紀實攝影師扛著大畫幅,一樣可以拍出意味深長的好片子。

3,我承認如果是以街頭快拍的風格來進行紀實或者人文攝影工作的話,拍攝中的所見即所得很重要,這裡面也包括了快門時滯,但我還是要強調,這不是必要的。另外補充一點,拍下來是一坨模糊的運動影子,那是你快門太慢,或者你手抖,跟快門時滯無關。

4,誰跟你說紀實攝影不需要畫質的?只是相對於畫質,紀實攝影更講究內容和中心思想,但是在保證內容的優秀的同時還有很好的畫質,那自然是更好。(不過也有出於攝影師考慮而特意降低畫質的情況,那種是根據內容而選擇的風格化處理)

5,鏡頭方面倒是說對了,的確拍紀實攝影,廣角中焦長焦都可以。大部分時候24~85左右的焦段是最常用的。

以下是結論:

1,題主對攝影、攝影器材和紀實攝影沒有一個正確和全面的理解。建議多學習,實踐和理論都跟上。

2,人文和紀實攝影,最關鍵的還是攝影師的觀察力和腦子。然後是對題材的把握以及人際溝通能力,器材並非不重要,但是對作品的影響有限。建議題主根據合理的預算買一個器材,然後堅持多拍多思考,自然會有所進步。


推薦閱讀:

照畢業照,怎麼能照得出眾?

TAG:攝影器材 | 攝影技巧 | 紀實攝影 | 攝影技術 | 拍照姿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