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音樂劇都是演員親自唱的嗎?如果是的話,是因為濱員本身又有演技又能唱歌,還是必須要親自唱不可以有幕後代音?

如《芝加哥》,《悲慘世界》


@蔡少天 知友說的還不夠完整。《劇院魅影》的主題曲,即使是新版舞美改進後,現在還是有錄音每場備著的,這是因為最後的海豚音是該曲的關鍵,而即使是當年的Sarah Brightman,也不能保證每次都能飆到位置,分毫不差。所以只要是出演這個角色的演員,就都會需要預錄整首歌曲,然後在演出時,調音台里就跟著舞台的進度同步播放,調音師也隨時準備,一旦看到演員的暗示(都會有約定)表示自己今天嗓子可能不行,就會找機會切到錄音。

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合唱。有很多音樂劇場景里用到大合唱,可是首先調音台音軌有限,其次劇場空間和設施,還有劇情的要求也不見得都能讓演員不受干擾地一起唱,最後從製作和演出的成本考慮,演員和戴耳麥的人數是能少盡量少。所以那些最多只有十來個演員上場的戲裡,如果需要用到大合唱的話,會事先找錄音棚把各個聲部的演唱錄一遍,然後在劇院演出時與現場人聲進行疊加,營造出一個龐大的合唱團的效果來。

這些的確是假唱,可絕不是偷工減料騙錢,而是為了保證演出整體質量,就像電影里使用特技一樣--你總不能說《24》里的傑克小強沒有真的被胖揍或者骨折而說他們作假吧?音樂劇本身就是娛樂產業,使用音響特效自然是無可厚非的。如果是演唱會則另當別論了。


首先我假定問題說的確實音樂劇(Musical Theater)不是音樂電影(Musical Film)…… 那麼:

音樂劇的現場演唱是對音樂劇演員的基本要求,也是他們基本職業道德的體現。在特定情況下,如果現場收聲不影響作品的基本觀感,就一定要現場演唱。對於音樂劇演員來說,在舞台上,「唱腔」某種意義上類似於「念白」。你不能允許話劇演出時念白再由後面的人配聲,那就成雙簧了,另一種藝術形式了。

但是,在實際情況下,會有極特殊的特例。比如在《歌劇魅影》中,在唱title song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時候,由於演員要在降落的空中走廊上演唱,如果現場收聲,空中走廊降落的機械聲會影響到觀眾的感受。所以,《歌劇魅影》的title song會是提前由演員錄好,現場放的。但即便是現場放,也必須是由演員親自錄製,而不能別人代聲。但是從《歌劇魅影》2012英國巡演版的宣傳片看,新版的《歌劇魅影》已經不再是魅影和克里斯汀在下降的空中走廊里來回走了,而是魅影從洞口處的樓梯走下直接下到船上,所以相信以2012英國巡演版這種舞台調度為藍本的《歌劇魅影》的title song也會是現場收聲了。


芝加哥里的歌應該都是演員自己唱的,但是最後的版本應該不是現場錄音得來。而《悲慘世界》的創新就是所有歌曲都是現場收聲,也就是演員一邊演一邊唱,而這個就是影片的最終版本並非後期錄製而成,這也是這部電影的一大特色。


是演員親自唱的,的確會在選角的時候要求演員能唱歌跳舞,這要求不過分,因為歐美地區很多著名電影演員都是歌舞劇出身的。另外如果角色合適,歌舞水平要求可適當降低,因為畢竟電影有後期製作,舞跳得不好可以多跳幾次,選個合適角度拍攝,歌唱得不好可以多唱幾遍,音準什麼的可以由電腦校正。這條片子看過吧,這是為了搞笑而誇張了許多,但音準的確是可以調的。
視頻封面你們可以明白真正的後期么(含完整版音樂下載)視頻


100%是自己唱的。
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演技和舞技之前。
你如果說的是電影,那也一定是本人唱的,但是很可能不是現場錄音。(Tom Hooper的Les Mis例外,他是第一個要求全部現場收音的導演)


推薦閱讀:

中國將來若大力發展音樂劇行業,怎樣的模式比較可行?
為什麼普遍認為Ramin Karimloo在LM25AC上的安灼拉優於10周年的Michael Maguire?
如何評價2015年復排版德語音樂劇《莫扎特!》?

TAG:音樂劇 | 悲慘世界音樂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