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選擇使用 Apple Music 而不是 QQ 音樂、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等的原因是什麼?
Apple music今天終於不用翻牆用了,我還蠻開心地跟領導說了這件事,並且告訴領導試用期三個月過了之後一個月只要十塊錢,如果使用家庭共享的話6個人只要15塊。但是領導反問了一句,為啥不用QQ音樂。我突然愣住了,我也回答不出個所以然。畢竟同樣花10元一個月,QQ音樂也可以有無損正版音樂,apple music是高保真壓縮的(?未求證),而且音樂下載速度非常慢,頁面載入速度也非常慢,有些交互也有些不人性(比如添加音樂到新建播放列表無法取消選擇勿選音樂,多次點擊會重複添加並且後面幾次添加行為無反饋)。
我想問問看,在國內的音樂播放器(QQ、網易、蝦米)已經蠻成熟的情況下,為什麼大家對Apple music還抱有如此大的期待?是Apple music哪些地方觸動了你?
我上面並不是說apple music不好,只是覺得apple music也有自己的不足,當然國內的播放器自身也是有問題的。我只想知道大家覺得apple music最觸動你的地方在哪?
不會有各式各樣的廣告,不會到處顯示小紅點。我只想簡簡單單地聽個歌。
(一)
你肯定可以輕易舉出 Apple Music一長串缺點:
我自己先來
1. 網路狀況不穩定
雖然已改善很多
2. 曲庫小
除歐美音樂外,其他地區音樂欠缺的太多(國內音樂在內)
聽不到我愛的 Kanye West&
3. 歌手譯名和英文名混亂
比如說我哪天想跟姑娘吹牛說「《羅曼蒂克消亡史》里航拍那段,要是把配樂換成Rihanna的&
然後就果真日RIRI 了,我記得我添加她那張&
奧,原來她是叫蕾哈娜
但你要是在 Apple Music整個曲庫搜索,這兩個名字又是打通的。
4. 交互設計混亂
比如說沒有一個統一的找最近全部新上架專輯的入口
舉個例子,我哪天想找 Migos 和 Kehlani今年出的新專輯。
光我知道就有三個入口,總不會找不到。
從 For U最下面的「新近發布」里找?沒有。
從Browse里的「最新音樂」里找?沒有。
沒事,我知道按曲風找「必聽佳作」也算一個入口
竟然沒有嘻哈曲風派別
但我記得是有嘻哈這個分類的啊
好吧我從RB 里找Kehlani
然後你就真的找不到,
難不成沒上架?
但是你直接搜索你能找到的。
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 Apple Music 的編輯覺得 Kehlani和 Migos專輯太爛了?
但我依舊把 Apple Music 作為我唯一首選的音樂App.
何?
(二)
因為 Apple Music 是唯一在乎內容及其價值的。
1. Apple Music 注重創作者及其創造力的價值
曲目全部是正版母帶轉錄256K AAC(與320Mp3 可感知的音質更優)
找個好耳機,去聽 Electric Mantis——&
在Apple Music和網易雲下的差異,只聽鼓點的飽滿度,和人聲的質感就好
Apple雖已有iTunes Music Store這個全球最全的音樂資源系統。
但在流媒體沒談好版權,絕不上架。?
有發行地區限制的版權,絕不上架。
歌詞全部是Apple Music 通過專門的團隊拿到分散在製作人手中的歌詞版權,因為在很多地區,歌詞的版權不屬於唱片公司。
2. Apple Music 注重藝術家,注重風格流派的演化,注重專輯的價值,而非單曲。
一進入Apple Music滿目皆是專輯的Artwork
For U每日推薦,是16張專輯+6個歌單的形式
用專輯作為聽音樂的地基,用「活人編選」的歌單作為梳理
甚至只要你想,在最新的MacOs里你依舊能把Mac的屏保設置成專輯Artwork
然後Apple Music會根據你點過的屏保封面,自動建立歌單
甚至連藝人的先發單曲,都會先行整合入專輯(你可以選擇只添加單曲,也可以選擇添加專輯)
而在網易雲,專輯是被弱視的
甚至你想存一張專輯,過後聽,也只能用歌單的方式。
我知道,有人會說,現在重回單曲的時代,專輯不重要啦。
Bullshit! 忽略歌手對專輯的構思、忽略歌手在整張專輯的表達,忽略專輯封面的設計,只碎片化地推薦單曲,這不就是對創作者及其創作價值的蔑視么?
更何況至少在Alt-RB 概念專輯的風潮又回來了,如:Beyoncé的Lemonade
你不用告訴我網易雲、蝦米、Spotify 上也有類似的網友/編輯自建歌單,甚至總結的更好。
首先數量級上差的太遠,
其次Apple Music這些歌單不需要我努力去發掘,For U 每天的推送、在藝人頁面下面的顯示、搜索一首歌時頁面下方播放列表的提示。
順其自然,甚至可以說,每天無孔不入地給你推薦這些官方的歌單。
何?
3. Apple Music注重的是你身而為人的價值
現在我們每天都在接受碎片化的一切。 資訊是碎片化的,不是資訊只是情緒和觀點:從140個字、從新聞 App、從標題黨中,你不再能搞清一件事的來龍去脈。
知識是碎片化的,不是知識只是信息:從知乎、從羅輯思維、從播客、從RSS 閱讀,不論作者的創作初心,我們自己心甘情願地淹沒在消費這些碎片化信息的滿足中,閱讀這件事不再和書有關,對一切只有碎片的了解,沒有體系。
戀愛是碎片化的,不是真愛只是需要:需要大叔,也需要腹肌男;需要勤儉持家,也需要翹臀女;需要安全感,也需要刺激;需要穩定,也想要失控。
最後導致,自己想戀愛的,想結婚的,想與之交媾的,昨夜與今夜與自己在一起的,還有自己確認戀愛關係的伴侶,很可能都不是一個人。
音樂更是碎片,創作者不重要,專輯不重要,風格不重要,好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用來滿足 標榜自我和愉悅自我的需要。
在其他App是在用演算法在定義你會喜歡的歌,你又在不斷調教演算法把這個定義再縮小,最後終於找到一首你喜歡又評論的人少的,趕緊在評論里寫上「好聽的歌,總是只有這麼點人,有品位的人太少啦」「我聽這麼酷的歌還沒有男/女朋友」,你此刻剛聽到的一首歌和你本人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新聞資訊、知識信息、戀愛對象、你該讀的文字、你該看的電影,你該聽的音樂?全都是演算法系統推送給你的話。
那誰又是你呢?
(三)
而 Apple Music 在教你感受不同音樂類型的美感,教你感知採樣的魅力,教你體會音樂遺產傳承的感動,幫你理清音樂的發展,幫你弄清風格的演化、幫你理順音樂的傳承、自然而然而又充滿強迫地讓你從歌單中學習(哼,你不聽,不選是吧,只要你不點Unlike,我就一直推送給你)
甚至還有 &這些系列歌單,用鞭子抽著黑板,逼著你再複習一遍所學的音樂知識。
在Apple Music,演算法只是輔助,輔助你找到這些「人工編選」的歌單,輔助你更好地主動聆聽,輔助你搞清音樂背後的來龍去脈、內涵、外延、及不同的欣賞緯度。
以此建立你的音樂體系,建立音樂品位,建立只屬於你自己的Music Galaxy。
還有真人挑選的情境化歌單、心情類歌單,甚至這些將這些歌單聯繫起來的不是曲風、不是拍子的強弱。而是歌曲背後的共情、和歌詞文本上的同理。
而現階段的演算法,只是給你按友鄰熱度、風格、節拍和旋律、你第幾秒切的歌 etc.etc.然後綜合出你會喜歡的類型 Genre,來個大鍋燴。
而音樂創造的魅力,恰恰在於,風格Genre的融合和演進,你很難去精準定義一個歌手的Genre,一張專輯的Genre,甚至一首單曲的Genre。
除此以外,Apple Music
還有 A-List 讓你在流行化浪潮中,不忘經典,記得傳承。
還有 For U 最頂端的「最愛精選」——默默收集你真正的內心摯愛。
還有「音樂新發現」——讓你緊跟時代,擴寬自己的音樂認知邊界。
ps:並且在音樂新發現中,至少這些歌是網易雲暫時沒有的
(不代表什麼,可能過幾小時、幾天,網易雲就上傳了這些歌,只是想說網易雲的新音樂曲庫添加是有天花板,而Apple Music 的曲庫並非一無是處,至少它是唯一能聽Beatles的地方)
...
其他一切音樂流媒體 App 都是在用「多快好省」、用「演算法」、用「自動化」:忽略音樂本身和歌詞文本背後的藝術創作價值,試圖把音樂定義為「愉悅你程度不同的」的音頻文件,試圖把風格定義,試圖把你的品味定義——試圖消滅藝術創作的價值,消滅人的價值。
而Apple Music這份浪潮中唯一的反叛者。
因為一切能被精準定義的,都是死的。
而Apple Music 讓你知道音樂還活著,你還活著。
正如《成為喬布斯》中記錄了 Jonathan Ive 談及 iPhone 大賣之後的蘋果時說的一段話:
「我覺得史蒂夫感到他證明了自己。這很重要,不是說證明了『我是對的』或『看,我就說吧』,而是證明人性值得信任。在有選擇的情況下,人們確實能辨認出真正的品質,而且他們重視品質。很多人並不相信這點。這對我們非常重要,因為它讓你感覺和整個世界和人性有了充分的聯繫」
而這一切,在2017年一切通貨膨脹的中國,只需月付十塊。
豐富自我,保留人性,每日0.33元。
PEACE.
-----------------------------------------------------------------
寫在最後
看了評論區,這是我想說的:
OK 是這樣的,題主的「問題簡介」不知你們有沒有完整看完,如果沒有,那我引用再加黑體
我只想知道Apple Music最觸動你的地方在哪?
See?
所以我當然會用最主觀的情緒和想法作答,因為這是觸動我的地方,不是我認為「所有人都會,也都應該為之觸動」的地方。
我也希望通過我的經驗分享,幫助未熟識Apple Music的人們,對它多一份了解,理解它付費內容能幫你做到什麼。
不代表說用網易雲、用蝦米、用其他 App 的都是缺;不按專輯聽歌的都是傻;沒音樂認知體系的都是蠢...
並且對我來說,只功能化地感受音樂給人的快感,不在乎創作的價值,不在乎自我探索的價值,就是死掉的。
你可以不在乎我所說的一切,但對於我自己和點贊這篇回答的人來說,just something matters.
當然啦,這只是主觀意見,畢竟,我這人就是喜歡唱唱反調。
P.S:
感謝隨手點贊的你,另外我覺得我其他一些答案寫得不錯
如何評價 9 月 13 日發布的 iPhone X?
Beats 做錯了什麼,為什麼那麼多人黑它 ?
Google play music以及Apple music在北美一月10刀的東西到中國變成一月10塊了這不是滿滿的誠意是啥
聽音樂,場景很重要。跑步時有跑步音樂,工作學習時有節奏舒緩和諧對稱的古典樂。
由於我一直用蝦米,目前累計聽歌數量有15000首,基本上屬於重度用戶,所以就拿蝦米和apple music來對比。
先說結論,我不用QQ音樂或網易音樂,但我覺得最起碼蝦米有不可彌補的缺陷:就是歌單太差。
以跑步電台為例,提供第一手的直觀對比,直接上圖:
點開這個電台之後,我把這個電台下出現的每首歌按順序截屏了,前25首歌是這樣的:
這裡面真適合跑步的歌曲寥寥無幾,25首中不超過5首。除了the police的every breath you take和幾首沒提過的電子舞曲之外,其他都大多數都是流行口水歌,主題以小女生的愛情幻想為主,節奏舒緩,歌詞莫名其妙。
甚至裡面多次出現純音樂曲目,而且是節奏非常非常慢的那種。而且封面上的大字都寫得清清楚楚啊: Natural Relax(第四排左一)!
電影霍比特人的配樂Misty mountains 確實很好聽,但是真的適合跑步時聽嗎?
======蝦米與Apple Music之間的分隔線======
Apple Music對音樂場景的分類簡潔清晰:
以Working Out為例,點進去是這樣的,主要是根據音樂類型(Genre)來分類:
隨便點一個Workout Essentials聽聽:
深得我心啊,起於阿姆的Lose Yourself,收尾是Rocky系列最振奮人心的主題曲。
看過這系列電影多年後仍然不忘史泰龍凌晨黑漆漆起床連喝5個生雞蛋然後跑步鍛煉的場景,這首戰歌更是不絕於耳,不忘於心!這首歌和連火戰車主題曲絕對屬於電影史上最佳配樂前二啊(個人排名,哈哈)!
再看一個Running to Alternative Hits系列,舒緩了一些,我整個聽了一遍,相當適合跑步。
總結:
考慮到Apple Music的超良心定價(美國是15美元家庭包月,國內只需15元人民幣!)、全地球最全的曲庫、靠譜的版權保護、基本上最好的軟體產品設計,Apple Music簡直就是能發生在音樂愛好者身上最美好的事情了!!!
推薦Apple Music最最靠譜的原因,其實是因為音樂深深存在蘋果公司的基因里,而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產品。
想當年喬布斯發布Macintosh,發布會上念的是Bob Dylan的歌詞 The time they"re a-changing。念詩歌的水平基本上可以望Leonard Cohen的項背了。
後來過了很多年,喬布斯與蓋茨共同參加WSJ的D?大會(記不得第幾屆了),聊天的時候就是引用Beatle的歌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中的歌詞:you and I have memories longer than the road that stretches out ahead。
就像熱愛食物的廚師燒飯基本上會比過於實際敷衍了事的廚師更美味一樣,我覺得真試用一下做個選擇是極其簡單的。
======補充======
可能目前國內對音樂,尤其是數字音樂的付費習慣還沒形成,短期Apple Music可能不會爆發。
但是,假以時日,我覺得需要用apple music中workout essential曲單中的一首歌來預言一下Apple Music大戰國內一眾音樂服務的場景了:
利益相關申明:蘋果死忠粉絲。
(零、Apple Music 軟體做得非常差。)
一、Apple Music 有人肉挑選的歌單。這是最重要的原因。
二、網易雲音樂和蝦米上都有大量盜版音樂。(QQ 音樂我沒有用過不知道)
有人可能想知道我憑什麼說有盜版。兩點:一、我有朋友往蝦米上傳過別人的音樂,而我知道他從來改沒有跟這個「別人」說過話。這顯然是盜版了;二、比如 King Crimson 的音樂,至今在 Apple Music 和 Spotify 都沒有。這支樂隊不授權給美國最大的兩家音樂流播媒體,卻授權給中國的音樂流播媒體,不奇怪?相信蘋果的品質,不會搞盜版、轉碼的音樂充數。
1、曲庫全正版,音質好。
2、雖為AAC格式有損壓縮,但沒有MP3的削波失真,聽起來和無損差別不大,而且文件體積小了不止一點點。(外面的無損不敢保證品質,有些可能是有損格式轉的)。
3、可以了解全世界的音樂,提升音樂品味,避免只聽一些快餐式的熱門金曲。
4、豐富的音樂種類可選,POP、搖滾、鄉村、爵士、古典......曲庫豐富
5、界面漂亮,有一種甜甜的感覺(看看各類推薦電台的那些圖標是不是很想舔一口),用多了會上癮。
6、蘋果這麼大的音樂平台,有很多藝人和公司已經把它當成了專輯的首發甚至獨家發布平台,相信未來曲庫會越來越大,華語曲庫會有明顯提升。
7、蘋果稱自己是一家與音樂相關公司,蘋果設備的音樂體驗也會越來越好,自家的音樂播放器應該比第三方更能「榨出」蘋果設備的音樂素質。
因為我覺得Apple Music的曲庫更「正宗」。
以我僅用過百度音樂和蝦米音樂來說,它們對於藝人的專輯管理都很混亂,很多會出現該有的專輯沒有,把單曲當做專輯上架的情況。對於他們宣傳的正版版權,我是很懷疑的,因為他們的曲庫和唱片公司的發行記錄並不吻合。這點也體現在專輯封面上,部分專輯封面模糊、出錯等,都讓我覺得他們是不是拿到了一手的唱片信息。
這點Apple Music就做的很好,藝人的專輯、曲目信息,和發行記錄保持一致,每張專輯的封面都很清晰,給我感覺是聽到的「正宗一手」的音樂。
就曲庫而言,目前無論哪一家都談不上全覆蓋。(我發現)Apple Music在大陸華語和日系歌曲上很欠缺,但是英文歌曲和古典上比國內的服務商就完善很多。因此在我這裡Apple Music是主力,蝦米是補充,但就其它地區的Apple Music表現來看,我對其未來的曲目收錄情況報以期待。花小錢,裝大逼
一張圖告訴你Apple Music的優勢在哪裡:
Apple Music服務現階段相比QQ音樂等競品確實在曲庫覆蓋、連接速度等方面有明顯短板。但其也有從發布當天開始就保持至今的高品質歌單推薦這一優勢。
從使用開始在國內使用Apple Music至今近半年,其高品質的個性化推薦幫助我發現了很多好音樂,一些精心編輯的歌單也讓我得以重新審視過去只是草草一聽的樂曲。如題圖這樣的歌單在QQ音樂里也許永遠都不會出現。
謝妖。
如果對比對象中沒有 Spotify 的話,我使用 Apple Music(下文簡稱「AM」)的原因是其經典音樂(Classical Music)曲庫要比其它國產音樂流媒體服務的同類曲庫都龐大,所以更適合我的口味。
不僅 AM 與其它音樂流媒體服務相比優勢在此,單說 AM 的各個區——由於版權和本地化等原因——曲庫的覆蓋傾向也大不相同。以中國區和美國區為例,前者的覆蓋了主流的華語流行樂,但經典音樂的覆蓋率遠不及後者(AM 剛上線的時候,我讓使用中國區的朋友幫忙搜索「巴赫」和「Bach」,居然都沒有搜索結果,不知如今狀況如何),而我近兩年已經不怎麼收聽華語流行樂了,加上我的 Apple account 原本就在美國區,所以自然而然地選擇了開通美國區的 Apple Music。
除了經典音樂,我還常聽電子樂,偶爾也聽歐美流行樂。美國區的 AM 對以上音樂風格的曲庫覆蓋率較高,即使不考慮我個人認為質量很高的人工推薦機制,AM 對我而言也是必須之選。
此外,「懶」也是一個驅動我作出該選擇的重要因素。Music.app 是原生應用,無需下載。
(當然,作為 QQ 音樂的綠鑽會員,第三方音樂流媒體 apps 我還是(最終)下載了的。)
最後,Taylor Swift 較新的一張專輯《1989》在 Apple Music 首發,不得不聽也就不得不用。
以上。
---分隔線---
哦對了,補充一點:在 AM 上線初期,美國區(當然那時候也沒有中國區)音樂的下載速度和在線播放速度都慢得感人,導致我叛逃到了 Spotify 一段時間。但我發現近期該狀況已經得到了完全的改善,下載和在線播放速度極快(同為美國區),讓 AM 的可用性大大提高。我是 iPod+iTunes 重度用戶。
從小學開始接觸 iTunes 之後,我在 Windows 平台上一直都使用 iTunes 作為音樂管理工具和播放器。這期間雖然接觸過其他的軟體,但是一直覺得沒有 iTunes 趁手,於是就一直用 iTunes 到現在。
後來購買了 iPod touch 和 iPod Shuffle,這使得我更加離不開 iTunes 了。直到現在出門的標準配置都是手機+iPod touch 5th gen,我在 Android 平台上一直沒有找到喜歡的音樂播放軟體。那麼,Apple Music 對我而言,主要的優勢有以下幾點:
- 與 iTunes 和 iOS 完美配合。Apple Music 就是一個附加在 iTunes 和 iOS 自帶音樂上的功能,平時打開 iTunes 或者掏出 touch 聽歌就能直接使用,無需打開其他的軟體。
- 還算全面的曲庫。個人平常主聽歐美,Apple Music 對於歐美曲庫的覆蓋還是比較好的,絕大多數新歌和自己要找的歌都能在上面找到。
- 推薦。Apple Music 的「為你推薦」功能非常對我的胃口,經常會推薦一些風格的精選,歌手的代表作或者遺珠盤點,用於派對,運動等特殊用途的播放列表等,我個人又比較喜歡使用播放列表聽歌,這樣的推薦功能十分符合我的需要。
- 價格。之前訂閱了美區的 Apple Music,一個月的價格也就是一張完整的錄音室專輯的價格,還算是值,更別提中國區的 Apple Music,一個月10元簡直白送。
這些就是我使用 Apple Music 的理由。
然而我個人也是網易雲音樂的忠實用戶,在國內的所有音樂服務里,我一直只使用網易雲音樂,並且平時幾乎每日都會使用。
(我的網易雲音樂賬號,歡迎關注(不
而且就目前 Apple Music 的表現來說,我還是無法放棄網易雲音樂,原因如下:
- iCloud 音樂資料庫。我平時對離線音樂的要求很大,因為 iPod touch 不可能一直連接網路。但是,如果要離線 Apple Music 的歌曲,就必須開啟這個iCloud 音樂資料庫,而這個功能曾經弄亂過我的專輯封面,還把我的播放列表給弄沒了(不排除是我操作失誤)。總之我對這個功能完全沒好感,現在使用 Apple Music 也僅限於在線。
- 曲庫。上文里曲庫是優點,但事實上中國區的 Apple Music 的曲庫是和美區的有差別的,而且對於華語歌曲也沒能做到比較全面的覆蓋。
- 分享和社交功能。網易雲音樂的分享和社交功能做得相當好,而且比較「接地氣」。相比之下,Apple Music 的分享功能只能說非常一般,而且 Connect 功能中國區入駐的藝人太少,還閹割了評論功能。(說實話,Connect 這功能讓我想起了過去的 Ping ....雞肋。)
- 服務質量。Apple Music 似乎根本沒在國內設置伺服器,有時候聽著聽著突然會出現緩衝,並且一旦出現持續的時間就會很久,還有緩衝失敗直接跳到下一首歌的情況出現。相比之下網易雲音樂這樣的國內的音樂服務比起來就要好很多,非常非常多。
- 沒有 Android 版本。官方說要出要出,可是soon到現在也沒soon出來,我個人又是 Android 愛好者,身邊基本都是 Android 設備,平常躺床上想隨便聽聽歌 Apple Music 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因為這些問題,我目前不會停止使用網易雲音樂。
但是,如果有一天,Apple Music 變得足夠好,我全面轉向 Apple Music 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光是與 iTunes 的緊密結合,它就足以讓我堅持使用下去了。
Apple Music 入華,標誌著國內終於有了國際性的音樂服務,並且對於國內數字音樂的正版化進程而言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希望 Apple Music 這樣的訂閱式串流音樂服務的出現,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幫助國內的藝人能夠更加順利地用音樂賺錢,從而做出更好的音樂,而不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神曲。
另外我覺得 iTunes Store 電影入華才是更大的亮點啊,從此以後想支持正版至少可以不用買碟了。我用它的原因很可笑,就是apple出了。原則上在我當前收入能負擔得起且自己確實需要的前提下,apple出一個入一個。就是想看看「XX東西,apple會做成什麼樣子」。
為什麼要選擇QQ音樂和網易雲呢?
- Apple Music的優點:
- 高品質的曲庫
- 優秀的每日推薦/熱門歌單
- 完整的歐美 華語日韓(部分)資源
- 價格同樣優惠 ¥10包月,¥100包年,¥5 學生優惠
- Apple Music的缺點:
- 速度慢???
- 沒有電影電視劇音樂綜藝節目資源
其它缺點我真的想不到了。
Apple Music在華提供了 環球、索尼、華納、華研、日本艾回、摩登天空、韓國S.M、日本WIND MUSIC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等多家唱片公司的資源。在其它播放器包月後還需要單獨購買數字專輯的情況下,Apple music只需一次包月即可全部免費欣賞,這難道不是良心?
原答案:如果你就喜歡聽國產電影/電視劇主題曲那就忽略此條目,沒毛病。
並,如果你想說 我就是要聽最新的電視劇電影主題曲 歐美2017勁爆top100
那麼,恭喜你呀 你真的很適合用QQ音樂和網易雲的 快去用吧!
海外用戶表示:國內的在線音樂服務基本都被牆(和那堵著名的牆無關)在國內了,你讓我們怎麼用???
App Store 裡面國內音樂服務只有 QQ 音樂。然而我並不喜歡那看上去亂亂的界面,當然這只是借口。畢竟也在iPad上裝了一個,為了聽一些老歌(很多 Apple Music 上目前還沒有)。每次需要點很多次才能開始播放歌曲,有時讓人感到有點煩躁。
用Apple Music是因為……這貨的服務無論是歌曲質量還是網路連線在當地都算是上乘的。當然我說的歌曲品質上乘是相對QQ音樂普通品質而言的,品質很穩定,雖然質素不算高但是出街聽歌肯定是夠用了。何況用iPhone(尤其是搭配小白)聽什麼無損…………
吸引人的除了那麼大的正版音樂庫隨便聽以外,iCloud Music Library這貨真的是太好用了,直接把iTunes的音樂庫同步到雲端,自己的設備只要願意,隨時可以同步這些歌曲到設備上。連用數據線同步歌曲的需求都因為這功能而消失了。
好吧前段時間 QQ 音樂也終於對海外用戶關上了大門。
加上 Apple Music 的半價學生折扣以及 exclusive,現在真沒什麼理由繼續用國內的音樂服務了。反正目前主要聽 Classical 和英語及日語的 Pop,基本不聽華語歌。Apple Music 的資源還算是相當足夠的。
非深度用戶,說一下選擇Apple music的三個原因:
1.最初我放棄網易雲、蝦米選擇Apple music是因為網易雲和蝦米都沒有完整的李宗盛的歌的版權,有幾首在蝦米有,有幾首在網易雲有,我覺得切來切去比較煩,就索性入了Apple music的坑,於是可以愉快地聽歌了。
2.Apple music第一次給我驚喜是16年11月,李宗盛發布《既然青春留不住》,在淘寶上逛了很久流著口水想入手,CD版100多, CD+VCD200多。最後沒入手,因為我的筆記本拆了光碟機放硬碟。試著在Apple music上搜了一下,居然同步發行了!開心地馬上聽了起來。
3.最初入手的時候是10元/月,最近到期續費的時候發現有大學生優惠5元/月,於是轉為腦殘粉。
我不是什麼深度用戶,室友都去練車了,閑來無事,談談自己的感受。
Apple Music入華好幾個月了,我感覺初期的好多問題現在都解決了。綜合來看Apple Music屬於比較「完美」的那種軟體,強迫症患者的福音。
曲庫方面:我感覺Apple Music還可以,蝦米,QQ沒有任何一家曲庫是特別全的,而且相較於其他幾家不斷的下架歌曲,Apple Music 這些月來倒是多了不少歌,我關注的之前沒有的陳綺貞、宋冬野這幾個月最近都補上了,樓上說的周杰倫也有,好多國內幾家號稱獨家的我看Apple Music慢慢都有了。再者,在非華語,特別是歐美曲庫方面Apple Music有非常全的The Beatles 和霉霉的歌,其他幾家似乎都沒有(我見過的其他幾家全都沒的歌Apple Music都有,這點很神奇,比如張學友的一些新歌,我甚至感覺Apple Music的曲庫是比其他幾家都要強的)。另外,Apple Music 專輯整理的特別棒,絕對不會有亂糟糟的感覺,這點體驗非常棒。如果你用QQ音樂聽古典的話,會非常難受。
網路連接方面:偶爾有些同步的問題,現在比剛入華時好多了,我個人完全可以接受。
價格方面:10塊一個月不算貴,其他幾家也是這個價,不過Apple Music不存在你是包月以後有些專輯還要再花錢買的情況(比如前些日子Adele 的新專輯)。但是這樣帶來的不好的一點是Apple Music下載的歌都是有版權保護的,只有你持續付費才能聽(這也是Apple Music相對於以前iTunes音樂的變化,從賣唱片公司轉型流媒體公司)。
客戶端方面,我感覺Apple Music是以上幾家客戶端里做的最好的。首先一點,專輯封面是方的(所以我對最近這次的更新很不爽,專輯四個角都被磨去了一點),這一點在我眼裡就秒殺了網易雲和QQ音樂。喜歡跟收藏不是一個概念這種概念,我也是第一次聽說,我感覺很好,就應該是這樣啊。另外iTunes還有很多其他的功能,當然大部分都不能用。不過有個播客功能學英語挺好使的。當然不是說Apple Music就是完美的,相反,它也有很多問題,(說轉流媒體了不過體驗比Spotify差好多,就怕比)不過我看到的是Apple一直在解決這些問題,反觀QQ音樂(蝦米和網易雲我都用的,只不過現在用的少了很多),有些操作簡直神邏輯,剛才為了聽一首歌下了QQ音樂Android客戶端,各種亂七八糟的(毫無用處的,某些人可能會用到吧,我把這個放括弧里,我覺得什麼音效等等吧,一點用都沒在,不如網易那個均衡器)功能的堆砌(界面設計,操作邏輯就不能跟蝦米,網易雲學學嗎?),自己有個版權就要往上寫上獨家兩個大字,生怕別人不知道。我用QQ音樂選中了一個專輯,想要從第一首一直聽到最後一首,但是看了半天只發現了一個隨機播放所有音樂的按鈕,只有隨機播放!什麼鬼?在逗我嗎?如果你想順序播放的話,先要按多選,在新彈出來的頁面里按全選,加入播放列表,再從播放列表裡找到你專輯的第一首歌,才能開始播。。。對QQ音樂已經無力吐槽。又發現一點,QQ音樂鎖屏默認顯示的歌手寫真,而不是專輯封面,什麼鬼?我知道可以改,不過無所謂了,QQ音樂已卸。
再說說網易雲和蝦米。兩家都是給我帶來過驚喜的音樂播放器。網易客戶端做的比較好,注重用戶體驗,推薦和評論功能強,不過也就這些了,在核心體驗,音樂上,差蝦米一點。舉個小例子吧,網易雲音樂是不能收藏一個專輯的,收藏專輯的話相當於新建一個歌單,而蝦米那裡就是分開的(然後你再看Apple Music是怎麼處理這個的你就會發現Apple Music有多好)。前幾年的沉澱讓蝦米看起來更用心,更貼心一點。不過蝦米現在那個圖標真的沒以前好看,還有新用戶登錄要用淘寶賬戶的,不知道會不會嚇走一批人,感覺被阿里爸爸收購後,也不能說下降吧,體驗沒有任何改進。另外我發現蝦米網頁版登錄後能直接聽和下320k的歌的,不用VIP,難道320k現在都不算高音質了嗎?
我記得剛上高中那會兒,五年前左右吧,我覺得QQ音樂和酷狗是最好用的。酷狗是老牌軟體,各種東西都有,Obama的演講都有,而且酷狗7的客戶端(PC端)特別棒,至今在我心中都是經典,後來幾版到現在一直在倒退。QQ音樂則是專輯整理的特別好,跟QQ在一起好同步,各種功能也不差。現在怎麼就變這麼難用呢?
再補充一點,我很少聽歌單,不過Apple Music的歌單明顯比另幾家強了一個等級,全都是精挑細選的,不像別幾家什麼都有。據說Apple Music有專人負責這個。用Apple Music的歌單嘗試聽一些新的類型非常棒,比如我聽了古典樂入門就真的開始聽古典樂了。。。但是在QQ和網易雲上,很少會推薦古典樂,錯了,不是很少,是就沒有。網易雲感覺到處都是民謠。
有時候用不同的app會改變你聽歌的習慣和類型。其實我以前沒覺得QQ音樂有多差,只是用網易雲聽了 一 首歌之後網易那個推薦,好像全是我愛聽的呀,好神奇。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也用了一次QQ音樂的推薦,我先聽了一首陳老師的歌,然後一看推薦,全是陳綺貞,什麼鬼???我當時唯一的感覺就是,傻逼吧。騰訊這麼大體量的公司一個小小的推薦演算法竟然這麼差,什麼原因?
蝦米則是有很多音樂專題,學到了不少知識。還有音樂圖書館,讓人感覺真是用心了。
Apple Music 有很多誰影響了誰之類的歌單,還帶我入了古典樂。總之,這三都是給我帶來過驚喜的。QQ音樂一次一次帶來失望,除了曲庫大點好像啥也沒了。
我受夠了封面放在黑膠上還tm得轉著手機看的日子了。
更新
從設計角度說一下。
這種復古設計,弄個黑椒碟,搞個瘤聲機,是個有情調的設計,但是對別的設計師非常不尊重,人家在cd封面上畫好東西,搞好構圖,你非得體現你的復古情懷,把人家cd封面遮遮掩掩的毀了,這就不對了。
追根尋底,為什麼網易要這麼設計呢?
因為網易很多封面都是網上找的,就我安卓機上存的歌,200多首裡面,最少得有30個封面都是隨便給了一個有關的或者完全給錯了。你自己說你全是高質量音源,結果封面都能給錯,我想問問你的音源都是從哪來的?
因為...國內的音樂app在北美地區不提供服務......
2015年9月30日早上,醒來在微博上看到 Apple Music 入華的消息之後,我激動地打開了 iPhone 上的音樂 app,確實是真的。那一刻,我難以置信,超級興奮。隨後我顫抖著開通了服務,從那一刻我的生活開始被 Apple Music 改變。
作為 watchOS、iOS 和 OS X 用戶,以下是我四個多月來使用 Apple Music 的感受:
- 界面考究別緻、舒適,操作邏輯清楚且流暢。我很喜歡 Apple Music 的界面,和 iOS /OS X 相一致的語言風格使得操作體驗、聆聽體驗十分自然、愉悅。甚至於我常常會沉浸在 iOS 精緻的音樂播放界面,在進入某首歌的情緒時總會將界面截圖下來,以期可以把這一刻的情緒體驗保存下來,充當了很多條微博和朋友圈的配圖。網上有人批評 Apple Music 某些界面的操作反人性,這一點我沒有體會到。
- 通過 iCloud,Apple Music 可以實現暢快的多設備協作,幫助了我以更低的成本實現了在不同時間、情境中同一、完整地聆聽音樂。使用 Apple Music,在 iPhone 上紅心、添加了音樂之後,在使用 Mac 時可以繼續聆聽,無縫銜接。這一點看似尋常,但對於我的生活卻意味深長。這意味著音樂跨時間、跨情境的穩定和同一。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如果將 Apple Music 視為一個鮮活的個體,某種程度上?他?是具有埃里克森所說的同一性的。服務本身所具有的同一性,也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我的分裂感、焦慮感,促進和維持了我的同一性,或許這也是雲服務所蘊含的內在邏輯和動力。我們所使用的服務、產品對於我們的思維、生活存在一定程度的映射。另外,很多時候走在路上用 iPhone 聽音樂,遇到好聽的想點紅心時無需將其從口袋裡拿出,而只需要抬起手腕,在 Apple Watch 上進行操作,那種感覺真的超級爽,讓我們更沉浸在音樂帶給我們的情緒體驗、享受當下。相反,走在路上時不時地拿出手機查看播放設置、進行點選及切換操作真還挺麻煩的,這種麻煩會耗費不必要的認知資源,會把我們從當前的狀態中拽離出去,而無法很好地享受當下則易導致個體陷入焦慮狀態(引申:動機在杭州關於專註的一篇文章http://zhuanlan.zhihu.com/happy/19820330)。
- 輕鬆發現新鮮好音樂。Apple Music 里的?新內容?板塊很實用,想聽新音樂時,我都會點開?新內容?,滾動推薦、最新專輯、排行榜、焦點藝人、經典專輯常常會有很多還蠻不錯的音樂專輯。通過這些途徑我聽到了很多之前沒接觸過、但聽了之後還蠻喜歡的專輯。另外的話,Apple Music 的歌單也超贊,大部分聽起來都很舒服、應歌單名稱和主題的景,並且歌單的推薦語大致會對這些歌曲的背景和歌單的由頭進行一個介紹,幫助我(普通小白)從一個宏觀的角度對這些歌曲進行把握。今年春節的?愛過年?主題歌單也讓我超級愛不釋耳,周杰倫推薦的歌單每一首都很好聽,期末複習的時候循環了一遍又一遍。另外的話,Apple Music 蠻國際化的,國外優秀歌手的新專都能及時以一種?優雅?的姿勢聽到,也讓我自己以更低的成本和?世界?聯繫著。
- 流媒體的形式契合了我的生活節奏,專註在此時此地此感受。不再需要考慮在線/離線,相反,只需要考慮聽什麼音樂,只需要沉浸在音樂帶給我的情緒感受中。而且,Apple Music 的速度越來越流暢,剛入華時常常出現卡頓,但近兩個月幾乎沒有遇到卡頓的情況,無論是在 iPhone 上還是在 Mac 上,整體還是蠻流暢。
最開始時,我會把蝦米音樂作為備用,在 Apple Music 出現卡頓時或者有些中文歌找不到時。到了現在(2016年2月),我幾乎已經不再需要備用Apple Music 幾乎已經可以滿足、且很好地滿足我聽音樂的需求(在音樂方面,我是普通人)。我越來越沉浸在 Apple Music 的音樂世界中,也越來越享受音樂所帶給我的諸多樂趣。
作為一個不務正業的程序員,我每天寫多久程序,就會聽多久的歌。因此選擇一個靠譜的播放器對我來說,比寫程序都重要(霧)。
我在蝦米上累計聽歌是108030. 在蝦米之前,我用PSP或是S60的CorePlayer聽歌,到處找下載Flac/APE無損並自己做CD封面圖來適配我的手機,自己調節EQ。
用蝦米的契機是我的1TB的硬碟壞了,無損、MKV、Gal全沒了。因此我被迫用蝦米聽歌,只是因為那個時候蝦米音樂很全,那時是2010年。
從 Foobar 2000 到 PSP,然後是CorePlayer 再到蝦米到 iTunes 再到 Apple Music,我中間沒用過別的音樂軟體了,因此我的看法可能非常狹隘。蝦米也好,網易雲音樂也好,QQ音樂也好,對我來說,有歌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蝦米沒有的音樂,其他的國內音樂平台也未必會有,這就是國內音樂軟體的原罪。
因此我只能被迫去日區購買數字版。當然我不是來宣傳正版如何如何,我只想說我是個懶人,所以我只想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那麼接下來我說一下個人對 Apple Music iTunes 的看法。
一致性
蘋果這麼多年一直在吹捧的,無非就是Apple的生態鏈和其旗下從專賣店到產品再到用戶體驗的一致性。
那麼 Apple Music iTunes 的一致性如何體現呢?
說實話 iTunes 很難用,但當你理解了同步與播放列表後,你所做的也不過是點選幾個要同步的列表。然後每次插一下手機,你的樂庫就自動同步了。
Apple Music 的一致性算是無縫結合了,結合到就像是自適應那種感覺。
數字商店與訂閱
(總是有60日元花不掉我心塞)
蘋果總是在想盡一切辦法在為你創造需求。你有了CD?沒關係,人家還有iTunes Match。就算軟體沒有需求,人家收購了Beats,你怕不怕?這麼一想,還蠻像是搞傳銷的。
iTunes 買歌至於貴不貴呢?250日元一首歌很貴,非常貴。但是這是日本的音樂協會強制要求的,誰讓人家的是版權大國。
國內的數字平台在經歷了盜版時代後,正版化的道路讓人看到的更多的是孤立和未來的不確定。買了版權,人家不讓你放,不買,人家告你。當然,這是環境,我只是一個想聽歌的程序員,我才不會管你三七二十一,情懷不情懷,有歌就行。
蘋果的數字商店體驗如何呢?說句實話,我相信中國隨便一個產品經理都能把人家噴的狗血淋頭。但是人家做的是什麼?人家做的是軟體,一個銷售窗口,人家把持住了版權方,人家有歌。因此就算是 Apple Music iTunes 的體驗再差,你用不用?
再說人家還沒有特別慘,還算能用。
另外說一下,因為本身數字商店是沒有歌單概念的,因此排行榜就成了找歌的方法。而Apple Music,則填補了挖掘用戶需求、為用戶推薦的空缺。
至於 Apple Music 的訂閱,對於已經有豐富的樂庫的人來說,只不過是多了一種離線時一種額外尋找音樂的方式。
Playlists與歌單
iTunes 的 Playlists 如果掌握了技巧後,你會發現無非就是同步一下 My Top Rated,Recently Played,Recently Added。
Apple Music的歌單給人的感覺如何呢?只能說的這個歌單,不是UGC的。不是UGC的歌單,只能說是給你強行推銷些你未必感興趣的音樂讓你買而已。
真正有用的還是:新內容 -&> 所有分類 -&> 選擇分類 -&> 歌曲排行。
結果Apple Music搞了大半天,最終還是逼著人去聽排行榜。
另外開個玩笑,看到U2我是恐懼的,因為之前U2某張專輯免費後,每次同步都會自動同步到iPhone上。
其他
Connect 和廣播有什麼用呢?對我這種目的性極為明確的用戶來說,沒用。Connect既不會告訴你平野O又和誰發生關係了,廣播也不會冒出來ACG合集。該去iTunes買歌,Amazon/駿河屋買碟的,還得照買。
結語
那麼說白了,在 iTunes 重度使用下,訂閱一下 Apple Music 有什麼意義呢?
主要作用自然是用來研究蘋果的編輯的品味咯。對,不是符合你的品味,而是蘋果編輯的品味。其次的作用就是用來做歐美音樂的補課了。
最後想開個玩笑,如何理解果式思維?
把蘋果想成外星高科技帝國就好了。蘋果把產品賣給你,只是因為你看了一場喬布斯/庫克的精妙絕倫的宣講來回顧他們一年來為自己的子民做出了哪些貢獻,帝國又創造了哪些科技與工業上的奇蹟。
然後自己感動的痛哭流涕,哭著喊著無論花多少錢都要蘋果施捨給你果星的高科技與尖端工業代表的產品。
但是當你好不容易排隊拿到哪些高科技與尖端工業代表的產品時,卻發現自己沒有辦法去理解果星的語言、常識的時候,這時候要好好的提醒自己:我用的不是電腦是Mac,我用的不是手機是iPhone,我用的不是手錶而是一塊要充電的 Apple Watch。
最後你所用的任何 App 都有一天會變成系統內置。你身邊的一切家電,都會變成由果式規範定義並認證,並與蘋果一起分享你的數據,包括你腎虧不,大姨媽來了沒。
然後有一天你不再會說漢語:音樂,而是Music,Apple Music。
JUST KIDDING(笑)。
即便如此,我還是繼續會用蘋果的產品,最近發現自己已經不會用果式鍵盤以外的鍵盤了。
2017年2月更新
去年在同事帶領下用了網易雲音樂,一個蠻好的替補。也算是難得一見的 Mac/Windows(UWP)/iOS/Android/Web 體驗做的比較一致的APP。
而且發現國漫的音樂也慢慢多了起來,比較看好未來。
推薦閱讀:
※你的 iPad 和 iPod 背面刻著什麼話?
※求推薦ios塗色應用?類似秘密花園那種的?
※為何 Safari 瀏覽器圖標會被設計成指南針呢?
※怎樣利用 iOS 的「備忘錄」進行繪畫創作?
TAG:iOS | 蘋果公司AppleInc | 交互設計 | QQ音樂 | AppleMus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