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女貞德是怎麼回事?


因為和英國歷史相關~就簡單回答一下。

1.首先,聖女貞德並不是一些人想的是一名村姑。中世紀絕大多數人口都住在鄉村,包括貴族。從這個角度來講大多數女性無論貴賤都是村姑。。。貞德的父親擁有差不多50英畝土地(330畝),是一名manor,類似於村長之類的角色,負責村莊的徵稅還有防衛(應該只是巡邏看護的工作),所以貞德並不是在一個完全從事農業,除此之外一無所知的環境中成長的。

2.貞德或許從他父親那裡知道一些簡單的「准軍事」的知識。而且貞德嘗試去尋找後來的法王查理七世兩次,兩次都是通過當地的效忠於法王的軍官。因為,不能說在貞德面見法王之前他與軍隊完全沒有聯繫。而且後續的發展中貞德非常善於騎馬,披掛全身鎧甲作戰。比如,Jean, Duke of Alen?on的證詞就指出,貞德經常披甲睡覺,曾經由連續六天都披掛這鎧甲,而且在夜間也戒備著。

3.英法百年戰爭期間英軍整體實力其實並不對法軍構成碾壓。法軍更多地是在多次戰敗後失去抵抗意志。而貞德(眾所周知,作為一個帶有上帝指引的人)的到來恰恰是彌補了法軍的這個缺陷。事實上,貞德後這方面一般學者都沒有爭議,認為貞德是一個具有超強「moral impact」的人來的影響已經不僅僅限於身邊的將領和士兵,包括一般的法國百姓都把她視為帶來上帝指引的人。。比如AtJean Barbin, a Doctor in Law serving the French Parliament, 引用一位叫Pierre de Versailles 的話「當貞德來到這座叫 Loches 的小鎮時,人們抓住她的馬的腿,親吻她的手和足」。此外,一位叫 Marguerite La Touroulde在貞德的審訊過程中作證當貞德到他的地盤住了幾日後。周邊的婦女都趕到他的家,帶來各種物品希望貞德能撫摸他們為這些東西讓它們變成聖物。顯而易見地是,貞德具有無以倫比的精神感召力。當然這點幾乎沒有人提出異議。

4.但在軍事層面討論就很多了。一派的觀點是認為,貞德基本就是個增加士氣的,具有「吉祥物「性質的存在,具體決策實際是Jean, Count of Dunois還有Jean, Duke of Alen?on等人操辦。而戰場上貞德也有Jean d』Aulon,Louis de Coutes 等人協助指揮。以上的人都是有充分戰鬥經驗的。而這種說法一度非常流行。不過,也有當時的記載顯示,貞德在戰鬥中的行為更像是一個身先士卒的表率,比如貞德在撤退過程中總是拿著她的旗幟在最後,以保證她的士兵可以安心的撤退(當然,這也造成了後來貞德被捉的悲劇 - 當時貞德在指揮後衛部隊)。而在指揮層面上,雖然很多人都聲稱貞德沒有受過任何軍事訓練,因而不可能具備軍事才能,不過這點存在爭議。

當時和貞德一起戰鬥的人(特別是高級將領們)都把貞德視為一個高明的指揮家。比如,在審訊中出面作證的 Duke of Alencon說到:「除了戰鬥以外,貞德年輕又單純,但是在戰鬥指揮上,她是最富有技巧的。無論是攜帶自己的騎槍(就如我2里指出,我認為貞德是有過軍事訓練的,因為親身經歷過就知道騎槍非常難以使用),還是指揮部隊在戰鬥中聽從指揮,還是在戰場上安置火炮。所有人都被她指揮上的的謹慎和明智所驚異,包括一些最優秀的,有二三十年軍事經驗的指揮官們;特別是在火炮的安置上,她簡直是超凡的」

In everything that she did, apart from the conduct of the war, Joan was young and simple; but in the conduct of war she was most skillful, both in carrying the lance herself, in drawing up the army in battle order, and in placing the artillery. And everyone was astonished that she acted with such prudence and clear-sightedness in military matters, as cleverly as some great captain with twenty or thirty years experience; and especially in the placing of artillery, for in that she acquitted herself magnificently。

而另一位相對低階的指揮官 Thibault d" Armagnac, a knight and captain of Chartres說到「除了軍事方面的知識貞德很年輕單純,但是在指揮軍隊戰鬥,行軍布陣,激勵士兵這些工作中她表現地就像最有經驗的指揮官,就像那些擁有一生征戰經驗的人一樣" 。

Except in matters of war she was simple and innocent. But in the leading and drawing up of armies and in the conduct of war, in disposing an army for battle and haranguing the soldiers, she behaved like the most experienced captain in the world, like one with a whole lifetime of experience.

所以,貞德的同事的證詞可以作為強有力的證據,說明貞德是擁有優秀戰術指揮能力的人。而如果貞德貞德沒有受過任何軍事訓練的話,個人認為那麼貞德一定是一個具有超強軍事天分的人。畢竟有不少傑出的軍事家都沒有受過軍校訓練,何況,貞德有可能曾經接觸過軍事訓練也說不定。

5.關於貞德是文盲的討論,事實上以貞德名義寄出的信件多達30封,相當多是由她自己署名的。而信件,很有特色的是用第三人稱所寫,比如第一封寫給英國國王的信:

King of England, and you, duke of Bedford, who call yourself regent of the kingdom of France, you, Sir John Talbot, and you, Sir Thomas of Scales, who call yourself lieutenant of the aforesaid duke of Bedford, render your account to the King of Heaven. Surrender to the Maid. She is entirely ready to make peace, provided you are willing to settle accounts with her and provided that you give up France and pay for having occupied her… and go back to your own countries for God』s sake. And if you do not do so, wait for the word of the Maid, who will come visit you briefly to your great sorrow. I am the war commander, and in whatever place I shall meet your French allies I shall make them leave it. And if they will not obey, I shall have them all killed.


本來這個問題我是不想答的,因為我在另外一個問題下面已經寫得很詳細了:lbq:如何評價「聖女貞德」讓娜·達爾克?

但是令我非常無語的是,居然在這裡也能看到 @淚痕春雨 大師,這也是活久見啊。

看完他的回答之後,只能說,還是熟悉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還是欠讀霍光傳啊。

嗯,這很「一模一樣」。

英法百年戰爭第二階段的過程和初期本質(封建貴族的王位爭奪戰爭)和宋金戰爭的差別之大我就不贅述了,然後查理七世也遠遠沒有到「屁滾尿流」的地步,在他的父親發瘋勃艮第背叛之後他不光穩住了南方的局面而且還奪回了不少據點,英軍十年間沒有能夠向南取得一點進展;其次第二次開封之圍和奧爾良之圍在各個層面也是無法類比的,而且奧爾良附近聚集的法軍比英軍還要多,問題不是在於打不贏,而是在於如何統籌指揮,而第二次開封之圍的局面可就棘手多了;最後在當時從未有人說貞德是來拯救法蘭西的,這和郭京也是不一樣的,至於郭京突然跑路間接導致皇帝全家被一鍋端,這就不是一句「結果不同」可以概括的吧,因為這不同的結果正是智力和勇氣上的巨大鴻溝所導致的。

所以我不清楚淚痕大師的強行類比意義何在,也不知道他對於百年戰爭的了解是從何而來的,聽說他最近準備出書了,大約寫這些玩意兒是準備再聚一波人氣吧,笑

————————————————————————————————(分割線下是正經回答)

那麼聖女貞德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從貞德側去看(首先排除她是完全的妄想症的可能):以當時相對較弱的民族主義意識和貞德的教育背景(雖然她不像很多人想像中一樣是個貧窮的農家少女,她的父親是個洛林地區的地主,有五十英畝的土地,還擔任過村子裡的稅務官袁,但是這種背景依然不可能讓她有超出中世紀的一般人的思維方式),她是很難自發的產生一種去利用宗教來達成趕走英國人的目的的想法的。所以我比較傾向於是英軍在北法的殘暴的行徑刺激了她(貞德自己家鄉就被英勃聯軍搶掠過數次),仇恨是愛國熱情最好的催化劑;然後可能存在某種巧合,當然也說不定就真的是她幻聽了還是如何,她得到了某種暗示,這種暗示被她自己進一步解讀成為了上帝的啟示(事實上我們可以對比1212年的平民十字軍,這次席捲北法,萊茵蘭和德國的運動的起源就是牧羊人看到羊在「虔誠地」下跪,事實上可能是腐蹄病從而引發的宗教熱情),又與她所被激發的愛國熱情所結合,從而給了她莫大的勇氣和信念。對於中世紀的人們,尤其是見識少一些的平民百姓,遇事從宗教角度去解讀是非常常見的事情。所以這種宣稱算是一種她個人的信仰和現實的結合。

然後從查理七世一側去看:奧爾良附近聚集的法軍其實數量已經多於英軍了,加上援軍,只要能夠解決指揮上的問題,統合各方,戰勝英軍並不是難事。這種情況下最好的方式其實是國王親自率領軍隊,但是國王親自率軍是存在風險的,所以在這種意義上說,貞德相當於他派遣的一個代表,沒有國王背書的話她也無法指揮得動各路元帥。

貞德的特別之處正在於她能夠讓查理七世選擇她,而且她確實沒有辜負查理七世的信任。這不值得奇怪,但是這又確實不是平常之事,畢竟國王的代表可不是淚痕大師想像的跳跳大神就能當好的。


我是跟著大佬的腳步來一起黑淚痕大師的,這次他老人家是吃了沒文化的虧了,從頭到尾每一個聯想環節都特么是扯淡的

1.郭京——跳大神
趙家人找郭京,郭京都幹了些什麼呢?
丙辰,妖人郭京用六甲法,盡令守御人下城,大啟宣化門出攻金人,兵大敗。京託言下城作法,引余兵遁去。金兵登城,眾皆披靡。
郭京讓守門的部隊都下去,自己作法,開門去打金軍,被喂屎而且直接讓汴京失守了。
如果百年戰爭查理七世派出了一個跟郭京一樣的聖女,那麼大概的意思是聖女同志讓其他法軍退下,我作個法把英軍滅了!
淚痕大師說區別只在於成敗,這特么能贏就有鬼了吧!能贏的話,這個聖女不是位面之子就是魔法師吧!

2.田單的神師——傀儡精神領袖
很顯然大家都知道,田單的那位神師從頭到尾什麼也沒幹,在帳篷里吃吃喝喝,命令什麼的都是田單自己說了算。
貞德那邊呢,貞德穩坐中軍帳了么?貞德唯法軍將領是從了么?無論戰術上戰略上她可是屢屢否決掉部下的意見,你可以說她是運氣好可以說她瞎貓碰上死耗子,可你說她是個傀儡這就不講道理了。

3.大家對貞德的怨念真的就這麼深么?
貞德自己陳述她的村子在她記憶里就被英國和勃艮第前後劫掠了四次,那麼難道她所在的村莊就不會有保衛村子的民兵或者其他准軍事團體么?貞德可不是在深閨大院或者單純的田地勞作中成長起來的,她生活的是亂世,她接觸的戰爭和士兵真的少么?不要忘記她家裡好歹也是個村官,認識一兩個騎士真的奇怪么?如 @lbq 大佬所說,查理七世已經運作的很好了,英軍頹勢已現。查理七世交給貞德的援軍比英軍圍困奧爾良的部隊還要多,貞德只要總帥發揮正常,法軍就能穩操勝券。

關鍵是,法軍其他人發揮不正常啊!!!法軍當時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一個足夠權威的主心骨。名將如雲,可是大家都擔心打敗了損失兵力要負責任,結果思路都往最保守的方向想,自然就難以有什麼戰果。貞德最大的作用是,解決了指揮部的紛爭,並且主動承擔起戰場的責任。貞德只需要堅定軍隊的作戰意志,激勵士氣,組織協調好旗下的各位將領之間的關係保證軍隊的團結,她的作用就起到了。排兵布陣,戰術指揮這些東西真的要貞德去做么?她又不是微操大師常凱申,法軍屬下人才濟濟儘管交給他們就是了。

說白了,貞德實際上在法軍里起的是什麼作用,她乾的實際上是中世紀傳統習慣里最好是國王該去乾的事。在平時做好軍隊內部的統一和平衡,在內部意見不一的時候拍好板確保命令得到執行,在戰時用自己的身份激勵士氣身先士卒,給予士兵凝聚力和信心。這就是一個軍事上經典的中世紀理想國王該乾的事,如果這也叫吉祥物,那恐怕大部分中世紀君主可能只能叫哈士奇。就算在中國傳統的軍事價值觀里,身先士卒,不避劍矢,也是值得在傳記里大書特書的了。
閱讀一部分史料之後,我更傾向於認為,貞德可能確實沒有什麼突出的軍事才能,但絕非不知刀兵。貞德的成功,確實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因素,在貞德眼裡的英軍和連戰連敗的法軍將領里的英軍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法軍將領怎麼也想不到英國人看似囂張的氣焰一捅就破。看似牢固的奧爾良之圍,不到十天就被貞德徹底掃清。其中,有將近五十多個(木質)堡壘是英軍在一天之內全部放棄的,師老兵疲的英軍士氣上的總崩潰讓敵我雙方都瞠目結舌。
貞德進攻蘭斯的命令,實際上並不是出於軍事上的神機妙算,而是如她本人所言,更多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為查理七世爭取加冕地,宣布法王的正統權威,這對查理七世和法軍來說確實是非常吸引人的。這不但加強了查理七世的正統地位,而且一旦成功基本宣告了英國人在法國領土上的軍事主動權基本告終。英國人如果讓法軍奪回蘭斯,這個消息傳播開去比任何大捷都更容易體現出英國人的衰弱,英國處於下風的事實更加無可辯駁。英國人無力阻止查理七世加冕法王,這一點就足以讓絕大部分牆頭草(包括勃艮第的菲利普)發生動搖。

總而言之,功利的角度看,貞德是個在合適的時候進場身處合適的位置擁有合適的形勢做了合適的行動又在合適的時間殉身的人,法國的幸運之星,被查理七世充分的挖掘了最大的利用價值

從道德的角度看,貞德是個傳奇,是法蘭西軍隊士兵們眼前觸手可及的真的聖人,是他們在禱告時自然而然就能聯想到的一切美德的化身。虔誠,仁愛,勇敢,潔身自好,他們能想像到的聖人不過如此。教會對貞德的平反和推崇也來的如此之快,皆因貞德平素所行,正如教會所推崇的道德典範一樣。在道德上承認貞德近乎聖人,教會還是很爽快的(爽快到壓根不考慮英國人的感受)。


在無神論者看來貞德要麼是神棍,要麼是發了癔症,但這些不重要,因為那個時代的人相信神跡,那個時期的法國也需要神跡。

個人認為呂克貝松版的真的可能最接近貞德歷史上的真實形象

貞德對法蘭西民族(甚至說歐洲各民族)的塑造具有不可磨滅的開創之功。百年戰爭在爆發的時候還是一場封建領主間爭奪地盤的兼并戰爭,但在結束的時候已經開始有點民族戰爭的味道了。但是第一個唱出民族主義這首單曲的可以說就是貞德。
貞德一個洛林的村姑和牧羊女怎麼就成了法國的民族英雄了呢?這當然不是上帝開會決定的。而是因為她的出現具有雙重的意義,首先她代表了平民階級的成員開始主動參與到戰爭中來,其次她提出的口號不是為了拯救國王或者領主,而是拯救法蘭西。這樣就意味著把封君的戰爭變成了民族的戰爭,變成了英格蘭民族和法蘭西民族的戰爭。正如Stephen Richey所言:「她將一場原本枯燥乏味、普通人民深受其害但卻不感興趣的王朝間的衝突,變為一場熱情激昂的保家衛國的聖戰。」
貞德這麼做當然有歷史原因,因為越來越無下限的百年戰爭已經讓法蘭西老百姓認識到戰爭已經威脅到全體人民的生存,而非僅僅涉及領主的利益。但是第一次明確提出拯救法蘭西口號,並能以此號召全國的唯有貞德(我不由的要感嘆一個村姑何以有如此見識?正所謂英雄起於毫末)。從這個角度,貞德可以說是歐洲乃至世界民族主義的開創者。
雖然從封建國家發展到民族國家的歷程還要持續幾百年,但是貞德開創之功的貢獻不如否認的。

至於她的軍事能力與貢獻,肯定不如有些答主渲染的那麼不堪,但相比於她在思想領域的貢獻就弱多了。雖然貞德並非學術意義的思想家,而只是時事需要和造就的英雄而已。

另外貞德對法蘭西的意義非凡,她可以說是法蘭西概念的締造者,也可以說是法蘭西的精神化身,法蘭西民族主義時代那麼喜歡用女性角色代表法蘭西,都離不開貞德形象的影響。

現在法國官方的政府標誌,也是一個少女最近讀李飛天大作,裡面提到越南人同時拜玉帝、佛祖、上帝和聖女貞德,轉過來供諸君一笑。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MzM5Njk1Nw==mid=2247484542idx=2sn=afc949b60ffe4750e4ee4ea06e599c91chksm=eb8a1a4cdcfd935a8aaee1e053dce946ec4690a9524e3962eb1e10da6e398ddf1f8df6aa2912scene=0#wechat_redirect


當時法國別的沒有,就是盛產聖女,一口氣出了四十多個聖女,然而得以面見和說服君王、委以大軍統帥、親自衝鋒陷陣並贏得將士愛戴的只有貞德一個。

你說貞德是國君查理的一枚棋子,所以將士們才聽命,查理自己都沒這自信,這位爺當時正陷入「我媽說我是野種,不配做法王,軍民究竟認不認我這個法王?」的糾結當中。查理要是得軍民愛戴諸軍何至於逡巡不前?查理要是自信得軍民愛戴何至於等貞德橫空出世?

你說貞德是近現代民族國家興起後吹出來的,可你知道莎士比亞黑她黑得有多努力嗎?你真當莎翁浪費筆墨就為了黑一個阿貓阿狗?作為百年戰爭失敗一方的臣民,莎士比亞以最惡毒的語言謾罵敵對的貞德,還不能說明貞德在當時的影響力?

你說貞德不過是個跳大神的,神棍而已,我擦嘞你當神棍那麼好當?沒點能耐別人憑什麼認你?你以為楊秀清是自稱上帝的神棍,那你知道為什麼拜上帝會裡沒人敢反駁嗎?楊秀清手下3000燒炭工,大都是五大三粗的大小夥子,是太平天國的最精銳,你敢反駁?蕭朝貴自稱耶穌,整個拜上帝會就屬他最橫最能打,這麼個「活閻王」,你敢跑他面前說這是扯淡?

還有人說貞德與法王查理的關係就像郭京與宋徽宗,瑪德,這是查理被黑的最慘的一次,就宋徽宗這個狂熱道教徒,在國力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愣是打出一波殘山剩水,妻妾子女為奴為娼,這麼SB也配和查理比?查理那也是人精一個,後來統一法國,憑什麼讓查理信你?憑什麼讓查理都管不好的那些軍頭信你?沒有真本事早在戰場上讓人宰了,何談勝利?

「崇拜」並非來源於崇拜,而是來源自實力。

貞德成功的道路上,首先說服了地方官吏,讓其帶領面見君主;其次說服了君主查理,讓他把棺材本兒壓在自己身上,率領大軍遠征;再次在奧爾良之戰果斷決絕,讓一幫戰場老油條驚訝無比;最後,戰場上貞德高舉旗幟,身先士卒,激勵了一般士卒,在此時,戰場已經不是一群貴族爭名奪利的戰鬥,而是一般士卒為了上帝信仰和自由法蘭西而戰。

而貞德之死恰恰表明了她在當時一般軍民的地位,法王查理不去贖回她,卻在貞德落入英國人手中後頻頻以拯救貞德的名義對英軍發動進攻。

而今竟有一幫書生認為貞德不過以神棍蠱惑眾生、以法王權力得軍民人心,改明兒你跑市委去說自己有平定台灣之策,要市委舉薦你去省委、再去中南海,估計你連市委門衛都說服不了。你問貞德哪來的能力?她家境尚好,雖非貴族,在家鄉也是個中小地主,會騎馬,軍事訓練也有,至於說軍事才能,我只能說「蓋天授」,你必須承認這個世界是有軍事天才的,比如19世紀中葉整個中國最能打仗的是楊秀清,一個文盲燒炭工而已,金田起義的戰鬥精彩絕倫,聲東擊西,圍魏救趙,分割包圍,把清軍當猴兒耍,後來又指揮石達開打得曾國藩要跳湖。


帕提戰役_百度百科
關於貞德打仗的記載,可參考此戰,值得指出的是,這篇文章本來是我查閱外網資料後寫的,可能是被百度詞條的寫手直接抄去了,當然,後來的編輯者還是作了一些修正的。

這場戰鬥的確是英軍在百年戰爭中屈指可數的慘敗,甚至可以說扭轉了戰局,而這一戰的勝利經常被歸功於貞德本人,我想原因不外乎於:
1. 這場戰役的實際指揮者是拉海爾(La Hire)和克聖賴萊(Poton de Xantrailles),但這兩人只是負責指揮前軍先鋒的1500騎兵。且英軍是因為撤退過程中,遭到追擊的法軍騎兵突襲、猝不及防而遭到慘敗的,所以大部分功勞確實應該歸功於下令追擊的那個人(貞德或里奇蒙伯爵)。

2. 因此有不少人認為帕提之戰是後來的布列塔尼公爵、當時正在貞德軍中的亞瑟-德-里奇蒙(Arthur de Richemont)運籌帷幄的功勞。的確,里奇蒙伯爵是百年後期統帥法軍取得戰爭勝利的名將,並且還是當時的王室統帥(Constable of France),權威最大,很有可能參與了此戰的戰術制定。但是值得指出的是,里奇蒙伯爵當時因為與法王的權臣de la Tremoille發生衝突,正被法王放逐,據說還是在貞德同意下,他才重返法軍當中的。

此說也不能解釋,為何奧爾良戰役後期法軍也取得了大勝,因為那時候里奇蒙還沒有來到貞德軍中。對於奧爾良,我認為比較合理的解釋是,當時法國守軍的兵力對比英軍是有優勢的(英軍主力兵團只有5千人),加上貞德帶來的援軍更是優勢明顯,如果法軍主動出擊,本來就可以輕易取勝。但是當時法軍的將領卻因為之前幾年屢敗於英軍,失去了信心,所以畏縮不前。
而貞德(也可能是貞德軍中的阿朗松公爵給她出的主意)堅決主張轉入反攻,並通過貞德在精神上的權威(眾所周知的)迫使各部將領將此方略貫徹執行。應該說,貞德帶來的統一法軍號令的作用不小,百年戰爭法軍很多戰役的失敗,都是各方貴族爭論不休、號令不齊造成的。所以,不少軍事文章都將其列為指揮官乃至總指揮者,其實也不無道理。

貞德的歷史的確疑團很多,最不能解釋的就是貞德理論上完全是個軍事外行,為何在她率軍進入奧爾良之後法軍就能連連獲勝,讓百年戰爭中公認戰鬥力強勁的英軍潰不成軍。因此烏克蘭外科手術、考古專家,曾對古代西徐亞首領的遺骨成功實施「容貌還原」的霍本科(Serhiy Horbenko)曾提供了一個假說(烏克蘭整形醫生獲意外發現 稱聖女貞德另有其人; No Rest for the Louis )——那就是「貞德」實際上是查理六世的私生女瑪格麗特公主,自小出身將門,懂軍事。只是查理七世為了鼓舞士氣,所以將其包裝成受神諭的農家女,並且還派出了阿朗松公爵(同樣因為奧爾良戰役成了一戰成名的名將)輔佐她。此說雖然沒有得到史學界的認同,但也不失為貞德神奇戰績的一個野史解釋。


此外,據wiki百科統計,盧瓦爾河戰役(1428年10月--1429年6月),英軍總共投入11200人,法軍總共投入2萬人(Loire Campaign (1429))。
英軍在戰役中的總損失高達9000人左右,其中強攻奧爾良過程中損失約4500人,貞德掃蕩盧瓦爾河谷過程中損失2000人,帕提戰役一天損失2500人。英軍最後僅剩2千多殘兵敗將逃回巴黎。相對而言,法軍損失比較小,在2500人左右。
這個損失率放在中世紀戰爭,是很驚人的,甚至可以與法軍在克雷西、阿金庫爾的慘敗相媲美。對於本來就是小國的英國來說,更是損失不起。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之後貞德本人率軍連續解放了若干個大城市,甚至殺到了巴黎城下。因此,「貞德戰役」的含金量可說是頗高的,其過程中法軍所使用的戰略戰術也是很成功的。


最大的貢獻是凝聚了法蘭西的民族意識。

當人們喊出為法蘭西而戰,而不是為國王而戰之時,英格蘭就永遠的失去了勝利的機會。


在聖女貞德嶄露頭角前的法國,是法國歷史上最陰暗的一段時期,長期的戰爭讓法國人民遭受了大量苦難。法國北邊的一大片領土被英國軍隊所佔據,而且這些地區很可能就要被以「第二王國」的名義永久成為英國領土了。當時的法國國王為查理六世,查理六世大約在貞德出生的那年發瘋了,導致他完全無法處理政事。國王的兩個親戚,勃艮第公爵無畏的約翰與奧爾良公爵路易,經常為了攝政的權力與王室成員的監護權而爭吵不休。而當伊莎貝拉王后(Isabeau of Bavaria)的婚外情緋聞傳出後兩派的鬥爭急劇升高,各自開始綁架王室的成員,鬥爭在1407年達到最高潮,無畏的約翰策劃刺殺了路易公爵。這兩人的支持者各自被稱為勃艮第派(約翰)與阿馬尼亞克派(路易)。

貞德嶄露頭角前的法國。兩小圓點分別代表了當時被英國人和勃艮第人所佔據的巴黎,和在它東北方的蘭斯。

英國的國王亨利五世借著這場政爭的混亂入侵法國,在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中獲得戲劇性的勝利,並接著佔領了法國北部的城鎮。[1]未來的法國國王,查理七世,在他4個年長的哥哥都去世後,於14歲時承擔起了王儲的頭銜。[2]他第一項重大的行動是於1419年和無畏的約翰締結和平協議,但這次談判卻變成一場大災難,查理事先保證會保護約翰的安全,但在談判中約翰卻被阿馬尼亞克派刺殺了。繼任勃艮第公爵的是菲利普三世於是改與英國結盟,大片的法國領土都被英國和勃艮第人佔領了。[3]

1420年,伊莎貝拉王后簽下了特魯瓦條約,條約中承認了由英國的亨利五世和他的繼承人來繼承法國王室,這等於剝奪了王儲查理的繼承權。條約還引起了關於王儲其實是王后與奧爾良公爵的私生子、而不是國王查理所親生的揣測。[4]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於1422年在2個月內相繼去世,留下了一個嬰兒—亨利六世,在名義上成為了英法兩國共同的國王,由亨利五世的弟弟貝德福公爵(Bedford)攝政。

到了1429年,幾乎法國的整個北部,以及西南方的一部分,都在外國的控制下。英國佔領了巴黎,而勃艮第人則佔有蘭斯。蘭斯的重要性在於,它一直是法國國王進行加冕典禮和祝聖儀式的傳統地點,尤其是這時主張擁有王位的法國王室成員都還沒有進行過加冕。英國這時展開了對奧爾良的攻勢,奧爾良處在盧瓦爾河上,它成為了最後一個能阻擋英軍長驅直入剩餘法國領土的戰略要地。法蘭西民族的存亡面臨了空前危機,依據現代歷史學家的說法「整個王國的命運都系在奧爾良上了」[5]。但當時卻沒有多少人對奧爾良的未來感到樂觀。[6]

貞德出生於法國香檳-阿登大區和洛林大區邊界一個叫做棟雷米的農村,父親為雅克·達克(Jacques d"Arc),母親為伊莎貝拉·達克(Isabelle Romée)。[7]她的雙親擁有大約50英畝的土地,並經營一座農場,同時她的父親也擔任了村莊里不太重要的的官員職務,負責收集稅金並領導看守村莊的工作。[8]這個村莊屬於法國東北部仍然忠誠於法國王室的一小塊孤立地區之一,周遭都被勃艮第人的領土所包圍了。在貞德的童年中,村莊遭受了幾次襲擊,其中一次甚至使村莊起了大火。

貞德後來證實了她在1424年遇見第一次神跡。她據稱遇見了大天使聖米迦勒、聖凱瑟琳和聖瑪桂萊德(這三位傳說人物在當時都非常知名),告訴她要趕走英國人,並帶領王儲至蘭斯進行加冕典禮。[9]在她16歲時她請求她的親戚杜蘭德·拉蘇瓦(Durand Lassois)帶她前往附近的沃庫勒爾,她在那裡向當地的駐防部隊指揮官博垂科特(Robert de Baudricourt)說明來意,希望能帶她前往王儲的所在地—希農。博垂科特只是嘲笑了她一番,但這並沒有讓貞德就此打退堂鼓。[10]

貞德在第二年的一月再次前來,隨同的還有兩個支持她的士兵:Jean de Metz和Bertrand de Poulegny。[11]在他們的支持下她獲得第二次接見,在談話中她並說出了一些神奇的戰情預報,預言奧爾良附近的法軍將會戰敗(也就是鯡魚戰役〈Battle of the Herrings〉)。

聖女貞德,出自1505年的手稿。她總是帶著她的軍旗進入戰場。目擊者也指出她攜帶的武器包括劍、長矛或斧頭。

在前線傳來的消息證實了貞德的預言後,博垂科特終於同意護送她前往希農。她偽裝成男性,穿越了廣闊的敵方勃艮第領土[13],最後到達王儲查理在希農的城堡。在會面中她給了查理極為深刻的印象,查理接著指示在普瓦捷對貞德進行背景的調查和神學上的檢驗以證實她的道德。在這個時候,查理的岳母約蘭德(Yolande of Aragon)籌措了資金以發起一場解救奧爾良的遠征。貞德請求參與這次遠征,並穿上了騎士的裝備,由於她沒有自己的資金,她的盔甲、馬匹、劍、旗幟與隨從花費都是他人捐贈的。歷史學家Stephen W. Richey對於貞德為何能受到任用提出了這樣的解釋:

「在戰場一年接著一年的可恥失敗,法國政府在軍隊和人民的領導地位上已經士氣低落而名聲敗壞。當查理王儲同意由貞德來領導他的軍隊並準備戰爭時,他一定是已經試過幾乎所有正規、理性的策略選擇而卻皆告失敗。只有一個已經到達了存亡最後關頭、卻全然無計可施的政權,才會在絕望下去相信一個自稱受到上帝指示的農村文盲女孩,讓她指揮國家的軍隊。」[14]

貞德的軍隊在1429年4月29日到達戰場,但當時的法軍指揮官迪努瓦公爵(Jean de Dunois)和其他將領自行擬定了作戰計劃,在沒有告知貞德的情況下展開作戰。貞德察覺後對此大發雷霆,無視於其他經驗豐富的指揮官計劃先補給奧爾良的判斷,貞德主張直接攻擊英軍,她投入了每一場小規模戰鬥中,身處戰鬥的最前線,並隨身帶著她那明顯的旗幟。對於貞德在戰場上的實際領導能力一直是歷史上的爭論之一,目擊者聲稱她常常在戰場上做出相當明智的決策,但士兵和將領們往往將她所獲得的勝利視為是上帝的神秘力量所成就的。傳統的歷史學家如 Edouard Perroy則推斷貞德在戰場上的領導作用主要是在士氣上的。[15]這些分析往往是根據後來貞德在審判上的證詞,貞德聲稱她更注重她的軍旗、而不是她的劍。最近學者在審判證詞的解讀上則較常指出,跟隨她的軍官們將她視為一個足智多謀的戰術家和成功的戰略家。Stephen W. Richey主張:「她持續領導著軍隊進行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勝利,扭轉了整場戰爭的局面。」[16]不管在哪種情況下,歷史學家都同意,法軍在她的領導下都能創造相當非凡的勝利。[17]

貞德非常輕視法軍將領們一向謹慎行動的戰略,在戰場上她採用正面的猛烈攻勢來進攻那些英軍堡壘。在攻陷了幾個堡壘後,英軍開始放棄其他木製的防禦建築,並集中剩餘的兵力,以防守一座控制了奧爾良聯外橋樑的石制堡壘—─土列爾堡壘(les Tourelles)。在5月7日,法軍開始進攻土列爾,貞德在交戰中被一支箭射中肩膀而被士兵們抬離前線,但她很快把箭拔了出來,負傷重返戰場以領導最終的攻勢。[18]

在奧爾良的迅速勝利,使法軍開始計划進一步的攻勢。英國人預期法軍的下一個目標會是巴黎或諾曼底;迪努瓦公爵後來證實這的確是原本計劃的目標,但貞德堅持應該朝蘭斯進攻。在一系列突如其來的勝利後,貞德說服查理授與她和阿朗松公爵(John II of Alen?on)全權指揮軍隊,並獲得允許進攻羅爾河附近的橋樑,以作為稍後進攻蘭斯的序幕。這是一個相當大膽的提議,因為蘭斯的距離是巴黎的兩倍,而且已經深入敵軍領土。[19]

貞德改變了查理七世的命運。儘管他被指責沒有努力救援貞德,但法國在他的統治下逐漸繁榮穩固。在他統治期間的後期,法國已經收復了除加來和海峽群島以外的全部失土。

法軍在6月12日攻下了雅爾若,6月15日攻下盧瓦爾河畔默恩,接著在6月17日攻下博讓西,阿朗松公爵完全支持貞德所做的決定。其他的將領,包括迪努瓦公爵,也對貞德在奧爾良的勝利印象深刻,而都轉為貞德的忠誠支持者。貞德還在札若的戰鬥中,警告阿朗松閃避來襲的火炮而救了他一命。[20]在同一場戰役中,她也在攀爬攻城梯時遭到石頭擊中頭盔,但她仍繼續戰鬥。在6月18日,預料中的英國援軍到達,英軍指揮官為約翰·法斯托夫(John Fastolf),這場帕提戰役(Patay)可以看作是阿金庫爾戰役的逆轉:法軍先鋒部隊在英軍長弓兵的陣勢準備完成前便發動突襲,在接下來的戰鬥里殲滅或俘虜了大批的英軍,並俘虜了英軍指揮官,與一小批士兵逃出的法斯托夫則成為英國可恥戰敗的替罪羔羊。法軍在戰役中只承受了極小的傷亡。[21]

法軍於6月29日開始從盧瓦爾河畔默恩進攻理姆斯,並於7月3日在與勃艮第城市歐塞爾的談判中使奧塞爾保持中立,法軍於是得以通過,其他途中路經的城鎮也都毫無抵抗的重歸法國一方。而之前簽定了特魯瓦條約的特魯瓦,也在四天的圍城後不流一滴血的投降了。[22]軍隊到達特魯瓦後面臨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傳說此時貞德結識了一位名為「兄弟理查」(Brother Richard)的修道士,兄弟理查長期以來在特魯瓦宣揚世界末日將近的警告,而使當地的農民改種植豆類—能夠早熟的作物,軍隊到達時豆實剛好成熟,於是便解決了糧食問題。這個傳說被歷史學家路希·史密斯(Edward Lucie-Smith)所引用,他以此主張貞德扮演的其實是神聖化的角色、而不是實際的一些能力。[23]

理姆斯在7月16日打開了大門,加冕典禮迅速於隔天早晨舉行,查理王儲正式加冕為查理七世。雖然貞德和阿朗松極力主張進攻巴黎,但查理較傾向於與勃艮第進行談判以達成休戰。勃艮第的菲利普公爵於是利用談判來作為緩兵計的策略手段,在談判的同時暗中增援巴黎的防禦[24]。法軍繼續往巴黎前進,途中獲得更多城鎮和平的投降。由英國貝德福公爵率領的英軍與法軍在8月15日相遇,雙方打成平手。法軍接著在9月8日進攻巴黎,儘管貞德在戰鬥中被石弩擊傷腿部,她仍然繼續指揮軍隊直到當天的戰鬥結束。隔天早上,她便接到王室的命令下令法軍撤退。許多歷史學家將這次撤退歸咎於法國大臣拉特雷穆瓦耶公爵(Georges de la Trémoille)所犯下的政治大錯

貞德在盧瓦爾-沙里特(La-Charité-sur-Loire)度過了沒有戰鬥發生的11月和12月,接著在隔年3月前往Lagny-sur-Marne,並在5月13日前往貢比涅以抵擋英國和勃艮第人的攻勢。在1430年5月23日的一場小規模戰鬥中,貞德被俘虜了。當她下令軍隊撤退回貢比涅城時,她處在軍隊的最後方以確保所有人都退回了城裡,但就在這時貢比涅城因為害怕英軍跟著闖入,沒等到所有部隊撤回便將城門關下,貞德與剩餘的後衛部隊便遭到了勃艮第人俘虜。

當時有關俘虜的慣例是,只要俘虜的家人能付出贖金便能將他贖回,但這次勃艮第人不想這樣做。許多歷史學家指責查理七世沒有努力進行援救。她試圖逃跑了好幾次,有一次甚至從70英尺的高塔跳了下來,摔在乾燥了的護城河的柔軟泥地上而沒有受重傷。在一番談判後,菲利普公爵將貞德交給英國。在法國北部博韋的一名主教皮埃爾·科雄(Pierre Cauchon),在這些談判和稍後的審判中擔任關鍵的角色,他是英國的強硬支持者,並認為自己有責任確保貞德會遭受懲罰。

指控貞德為異端邪說的審判是出自政治上的目的。貝德福公爵宣稱法國國王的寶座應該屬於他的侄兒—英國國王亨利六世的,而她則破壞了這一切。審判的程序於1431年1月9日在魯昂展開,由英國佔領政府主導[25],審判的程序在許多方面都顯得雜亂無章。

溫徹斯特的紅衣主教在審問貞德。(由Gillot Saint-èvre所繪,現存巴黎盧浮宮)

總結一些主要的問題,擔任法官的科雄主教的審判權只是法律上的假設(legal fiction)[26],他是因為親英國的立場而獲得了這個職位。

英國政府資助整場審判的花費。神職的公證人員Nicolas Bailly,也只是被任命以收集對貞德不利的證詞,卻沒有提出半點反面的證據。[27]也因此整場審判缺乏根本的公平基礎,無論如何貞德都將被定罪。

審判的紀錄證明了貞德有著卓越的才智。紀錄中最著名的一段質問是:「妳是否覺得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而貞德回答:「如果沒有的話,希望上帝能賜與我;如果我已得到,希望上帝仍給予我。」[28]

這個問題是一個學術上的陷阱。當時教會的教條是沒有人可以肯定他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如果她做出肯定答覆,那她就證明了自己是異端邪說。而如果她的答覆是否定的,那她就承認了自己是有罪的。公證人Boisguillaume後來證實了當時法庭在聽到了貞德的回復後「那些質問她的人全都目瞪口呆」並且只得暫停了那天的審問。[29]這一段質問後來非常知名,在現代成為了許多領域的題材。

幾個法庭的人員後來證實很大一部分的手抄紀錄都被更改了(更改的對貞德不利)。許多神職人員都是被強迫參加的,包括審問官Jean LeMaitre,其他一些人甚至遭到來自英國人的死亡威脅。依據審訊的規定,貞德應該被監禁在由修女所看守的教會監獄,但英國人卻將貞德監禁在一般由士兵看守的監獄中。科雄主教也拒絕了貞德希望教宗出面的要求,因為這很顯然會讓他的審判停止。[30]

最後法庭總結了貞德的12項罪行指控,但這些指控都和在審判中的紀錄相互矛盾。[31]在各種方式逼迫之下,不識字的貞德沒有意識到死刑的逼近,簽下了一份她完全看不懂的公開棄絕書(abjuration, 等於直接認罪),但法庭在官方留下的紀錄上卻是另一份不同的文件。[32]

當貞德簽下棄絕書時,棄絕書上也聲明同意穿著女性的服裝(自從離開家鄉以來,貞德始終穿著男裝)。幾天後,依據目擊者的說法,貞德在監獄中被一名英國貴族試圖強姦未遂。[33]她重新開始穿著男裝,要不是為了防止騷擾,或者就如同Jean Massieu作證所言的,因為她的裙子被偷走而沒有衣服可以蔽體了。[34]

死刑於1431年5月30日在魯昂進行,目擊者描述了死刑的那一幕。貞德被綁在火刑柱上,她不斷的祈禱著,並向旁邊的牧師請求讓她握著一個小十字架。最後火被點燃,幾分鐘後,一切都結束了。英國人將燒焦的木炭撥開,暴露出焦黑的屍體,以向人群證明她的確死了,接著又燃燒了屍體一次,以避免她的骨灰被人收集。

英國人將剩餘的灰燼都扔進了塞納河。[35]負責點火的劊子手Geoffroy Therage後來形容他當時:「……非常害怕燒死了一位聖女而會被打入地獄。」

百年戰爭在貞德死後繼續進行了22年,查理七世成功的保住了法國國王的正統性,而沒有被英國所宣稱的繼承者亨利六世(於1431年12月時進行加冕)所敵過。在英國能重新組織於1429年損失的軍事將領和長弓兵部隊前,英國也失去了和勃艮第的同盟,法國成功的在1435年的阿拉斯條約(Arras)中使勃艮第向法國靠攏。英國攝政的貝德福公爵在同一年去世,使年僅10歲的亨利六世成為最年輕的英國國王而卻沒有人輔政。勃艮第立場的轉變以及亨利六世無能的領導或許就是造成戰爭結束的主要原因。Kelly DeVries主張,貞德將火炮作為攻勢用途和正面攻擊的戰術也影響了法軍往後的戰爭。[54]

聖女貞德在接下來四百年成為了半傳說的角色。有關她的記載主要來自編年史,英國主導的首次審判的5份原始手稿於19世紀時在舊檔案庫里被發現。很快的歷史學家也找出重新審判時的完整紀錄,包含了115位目擊者的證詞,以及以拉丁文記載的首次審判的紀錄。許多當時的信件也被發現,其中3份有著貞德 「Jehanne」的簽名,搖擺的字跡顯示她還在學習寫字[55]。這些第一手資料都是兩次審判所留下的文件,成為相當不尋常的豐富資料來源,如同DeVries說的:「沒有任何中世紀的人物,無論男女,像貞德一般能被廣泛的研究。」[56]

貞德來自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而且只是個不識字的17歲農村女孩,但卻在短短几年內成為了傳奇人物。在貞德前英法兩國都以有千年之久的薩利克繼承法來正當化這場戰爭,這場戰爭原本只是君王之間的為了繼承權產生的衝突。貞德則為戰爭帶來了不同的意義,如Jean de Metz所描述的:「我們(法國)的許多國王都來自英國血親;但我們就要成為英國人嗎?」[57]而Stephen Richey則說:「她將一場原本枯燥乏味、普通人民深受其害但卻不感興趣的王朝間的衝突,變為一場熱情激昂的保家衛國的聖戰。」[58]Richey也描述了她對後代的影響力:

「在她死後5個世紀的人們,對她做了一切紀念:(她是)狂熱的信徒、宗教神秘主義者、天真純潔,卻又可悲地成為一枚被當權者擺弄的棋子,同時又是現代民族主義的創始者和象徵,被崇拜的女英雄和聖女。她即使面臨酷刑的威脅和火刑的死亡時,仍然堅持著她所聽到的來自上帝的聲音。無論那個聲音是真是假,她的事迹讓所有聽到她故事的人都會震撼不已。」[59]

在1452年戰爭結束後對她的死刑進行重新調查的同時,教會宣布由於她在奧爾良的光榮事迹,核准奧爾良為朝聖的地點之一,並對當地的罪犯頒布了一次特赦。聖女貞德在16世紀被反對新教徒的天主教同盟作為他們的象徵。而在1849年至1878年擔任奧爾良主教的Félix Dupanloup的努力下,於1909年對貞德進行了賜福禮。她並於1920年5月16日被封為聖人,她的紀念節日被定在5月30日。她成為了羅馬天主教會裡最受歡迎的聖人之一。[60]

聖女貞德並不是女性主義者,她所扮演的角色為依據宗教傳統的特殊人物,代表了無論來自何種社會階層都能得到神的召喚。她嚴格禁止法軍招引婦女進入營地,有一次甚至還以劍背來敲打這些營妓以驅離她們。[61][62]。

不過,許多在貞德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幫助都來自女人,查理七世的岳母阿拉貢在起初對貞德的調查中證實了貞德的處女之身,並資助發起了援救奧爾良的遠征。在貞德於貢比涅被俘後,盧森堡伯爵的姑母珍夫人(Joan of Luxembourg),也改善了貞德在監獄裡的生活狀況而且可能也延緩了她被移交給英國人的時間。最後,英國攝政的貝德福公爵的夫人安妮(Anne of Burgundy),在審判前證實了貞德仍是處女之身[63]。也因此法庭無法指責貞德為女巫,並也為貞德的清白和聖徒品行提供了證據。從克里斯蒂娜·德·皮桑(Christine de Pizan)到現在,聖女貞德成為女性眼中勇敢而積極的正面角色。[64]

二戰時夏爾·戴高樂所領導的法流亡政府旗幟。採用了聖女貞德的洛林十字架(Cross of Lorraine)作為象徵。

自從拿破崙開始聖女貞德在法國時常被作為政治的象徵,自由派強調她出生於卑微平凡的家庭,早期的保守派則強調她對國王的支持。後來的保守派則強調她的民族主義。在二戰中維希法國與法國反抗勢力都以貞德作為象徵之一:維希政府的宣傳強調她對抗英國人的事迹,在海報上顯現英軍戰機轟炸魯昂的情景,並輔以標題:「他們總是回來展現暴行。」而反抗勢力則強調她與外國佔領勢力的對抗,以及她的故鄉洛林被納粹所控制。

傳統的天主教徒,尤其是在法國,也用貞德作為象徵之一,在1988年反對教皇進行改革的法國樞機主教勒費弗爾·馬塞(Marcel Lefebvre)被逐出教會,支持者則將他和聖女貞德被逐出教會相提並論。三艘法國海軍的軍艦也前後以貞德為名,現役的是一艘直升機航空母艦。近來引起相當爭議的法國政黨國家陣線(Front National)也以貞德作為號召,在出版物上都有她的畫像,而且還以燃燒的三色旗作為殉教的象徵。不過這個政黨的反對者往往諷刺這種盜用貞德形象的做法[65]。每年的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也被定為紀念貞德的全國假日,而港島東區其中一家中學在1955年時以聖女貞德命名。

Bertolt Brecht對這位女英雄有著類似的看法。在作品《屠宰場里的聖女貞德》中他將貞德帶到現代(1929/30年世界經濟危機)。在戲中她成了一位救世軍的積極分子。而在《西蒙·馬卡德的觀點》中,一位少女竭力喚醒周圍的人去對抗德國侵略者,有著一如貞德對抗英格蘭的氣概。

塞謬爾·朗赫恩·克萊門斯則為她寫了部虛構的自傳──《巾幗英雄貞德傳》(1896年)──他所署的筆名為Sieur Louis de Conte。但他另一個筆名馬克·吐溫更有名氣。伏爾泰則在1739年用貞德的題材寫了一部諷刺教會的敘事詩《處女》。


我懶得打字,不服請起訴微軟。


貞德是怎麼一回事?說好聽點就是王室和上帝的「代言人」,說難聽點就是查理七世的一棋子。
至於很多人所看的「資料」很多不是觀點脫節在老舊的時代,要麼就是有顯然的用心,或者乾脆就是舊書換新裝。實際上貞德她代表的是一種意義,是一種符號。但是這個符號並不是因為百年戰爭而出現和強化的,而是和後面近現代的戰爭以及民族主義大旗有關。這也是為什麼百年戰爭後點幾個世紀里,都沒有貞德什麼事,一直到19世紀後半期前都如此。
至於要說什麼百年戰爭催生民族主義這就是由一個應該放棄的老舊觀點了,實際上現在法國人自身的研究都認為民族主義的產生和覺醒都要是往後靠的。
而估計很多人會在評論里問,為什麼既然貞德這樣,那為什麼我們看到的書都很突出貞德。這裡就和我們一般看的書有關了,現在市面上的幾本主要的法國通史為《法國通史》《劍橋插圖法國史》和世界歷史文庫的《法國史》。
但第一本《法國通史》是國內的作者所著,和現在法國的學術觀點脫節頗多。並且很多都是老觀點拼湊起來的,只有近現代的還湊活。倒是《法國現當代史》不錯,是國內不多對法國近現代有較好和詳細描繪的通史。
至於第二本《劍橋插圖中世紀史》雖然有些新東西,但是作為通史還不如第一本。這裡就不細說了。
而最後一本的《法國史》是分三冊的。主編是法國的喬治·杜比,喬治·杜比是如今年鑒派的幾個dalao之一(別說你不知道年鑒派是什麼)。這套書就是翻譯的喬治和另外幾位大佬,新合編的法國史的。那麼既然此書是法國學術界的較新的權威著作,那麼其的觀點可靠性要遠比其他的要高。而裡面對貞德的描寫只有1頁,而對查理七世的描寫是整整一個章節,這裡面究竟是誰重要。我相信已經不言而喻了,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在有敘事體書籍的基礎上去閱讀此書。另外這書也有力的反駁了「法蘭西島伯爵」和系列觀點。
所以看新書、看好書是很重要滴。


聖女貞德就是法王查理七世和手下製造出來的祥瑞,一開始的作用跟中國的祥瑞差不多,無非就是權力者彰顯影響力的一種方式。後來聖女貞德面見了查理七世以後,查理又把她安插到軍隊里作為他的眼線和發言人。聖女貞德在軍中的唯一作用就是給將領們的激進戰術背書,讓將領們放開手腳作戰。事實上聖女貞德的軍事觀點之激進,讓那些職業的將領們大為頭疼。每次那些將領要麼費很大的力氣勸聖女貞德不要那麼幼稚,要麼就乾脆想辦法繞過聖女貞德直接下作戰命令。

聖女貞德的事兒,三分假七分真。假的地方我大致列一下,首先她聲稱自己能看到大天使,傻子都知道是假的,就跟中國史書上聲稱看到麒麟神龍一樣,無非是權威在為她背書而已。第二,聖女貞德在軍中很有威信,實際上她的全部威信都來自於查理七世,因為他是查理七世在軍中的代言人。大家尊重她,不是因為她多牛逼,而是他背後站著法王還有很多實力派比如約蘭德。第三,聖女貞德軍事才華出眾,法軍在她的領導下才能打勝仗。前面說了現實中的法軍將領幾乎每次都否定聖女貞德制定的戰術,偶爾採納一下她的建議(比如進攻蘭斯)就被選擇性宣傳為貞德用兵入神了。事實上進攻蘭斯明顯是法王查理七世的意思,跟聖女貞德沒有半毛錢關係。


她通過裝神弄鬼上位,卻展示出了90+的武力和100的魅力!

(以下引文皆出自《Joan of Arc, A Military Appreciation》,作者Stephen W. Richey)

聖女貞德有多牛,目前存在爭議,但這個爭議集中在她的軍事領導才能上。用遊戲指數來描述,她的統御到底是90+還50出頭,各種說法都有。而她的上位方式、高武力、高魅力等方面爭議較小。


1. 貞德是靠裝神弄鬼上位的。

Starting in May, 1428, Joan, claiming that God was directing her through the saints, repeatedly approached the regional governor demanding that he send her to Charles at Chinon. She insisted that it was her divinely ordered mission to take charge of the French army, defeat the English, and escort Charles to Rheims to have him properly crowned king.

貞德說她看見了神跡,上帝派使者告訴她,她會領導法國軍隊打敗英國,讓查理七世在蘭斯加冕。

如果你是虔誠基督徒,請直接點「反對+沒有幫助」,不必和我討論上帝。在我這樣的非基眼中,貞德就是在裝神弄鬼。而剛好,查理七世對如何提升法軍士氣束手無策。面對這個橫空出世的貞德,他決定死馬當活馬醫。

After years of one humiliating defeat after another, both the military and civil leadership of France were demoralized and discredited. When the Dauphin Charles granted Joan』s urgent request to be equipped for war and placed at the head of his army, his decision must have been based in large part on the knowledge that every orthodox, every rational, option had been tried and had failed. Only a regime in the final straits of desperation would pay any heed to an illiterate farm girl who claimed that voices from God were instructing her to take charge of her country』s army and lead it to victory.

這段簡單介紹了查理七世重用貞德的背景,法軍節節敗退士氣低落,查理七世用盡了常規辦法依然沒有起色,在絕望中只能讓貞德試一下了。

目前為止,貞德的出場方式確實如 @淚痕春雨 所說,和田單的神棍軍師,北宋的神棍郭京沒有多少區別。但在後面的戰鬥中,貞德的表現完全碾壓以上兩人。


2. 貞德武力90+,魅力100!

前面的幾個答案都提到了,貞德不是普通的農民少女,她的雙親擁有大約50英畝的土地,並經營一座農場,這些很可能是她擁有高武力的基礎。我是說,她有錢和時間從小開始軍事訓練,並且營養好,身體壯。

She testified "I have seen her ride a horse and wield a lance as well as the finest soldier, and the soldiers themselves were most astonished by this." Throughout her military career, Joan displayed amazing stamina in wearing a heavy suit of armor and keeping the saddle all day, day after day, sometimes even sleeping through the night in her armor.

據描述,貞德騎馬耍長矛的技術相當牛X,可以和頂級戰士相比。她的體力也十分驚人,穿著重重的鎧甲騎在馬鞍上幾天幾夜都不累。我曾經去蒙古草原騎過馬,一身遍裝的我連續騎了5個小時,就累得腰快斷了……

有這樣的武力做基礎,即使貞德一開始扮演的角色就是一面旗幟,一個cheer leader,她爆發出的能量也遠遠超過了預期。

At the Tourelles the French became disheartened and the English emboldened when they saw Joan, conspicuous with her plain but shining armor and large banner, hit with the arrow and evacuated from the field. But when both sides saw Joan return to the front ranks a short time later with her wound stanched, waving her banner with her good arm and shouting for one more effort, the morale of the French soared while that of the English plummeted. Dunois testified that the moment she returned to the fight "the English trembled with terror; and the King』s men regained their courage." De Coutes said that the English "were terrified... In that last attack there was no defense put up by the English side."

奧爾良之戰,貞德冒著槍林彈雨衝鋒在第一線。一支箭射穿了她的肩膀,貞德被抬了下去。看到這一幕,法國戰士都沮喪之極,而英國士兵歡欣鼓舞。可沒過多久,貞德拔出箭頭簡單包紮了一下肩膀就重回戰場,用沒有受傷的手大力揮舞她的旗幟,高喊著「同志們,我們再衝鋒一次!」 這下場上士氣徹底扭轉,法國人個個小宇宙爆發,而英國人嚇尿了。

這一仗是貞德的成名作,她英勇無畏地表現給她帶來了超高的人氣。之前可能有很多人懷疑她就是個神婆,奧爾良之戰勝利後,她成為了無數士兵心中的女神。

If there was a single event that clinched Joan』s place as an admired equal member of the warrior elite of France, it was when she took an English arrow through her shoulder at Orléans -- and after the arrow was pulled out, returned to the forefront of the fight with redoubled ardor. Hundreds of men saw her take that arrow and hundreds of men saw her come back, a bloodstain at her shoulder, her good arm waving her banner, her voice carrying over the din, shouting for one more assault. At that sublime moment she became forever their Maid and they became forever her soldiers.

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魅力才是最重要的品質。如何讓越來越多的人擁護你、為你而戰,遠比親自上場砍幾個敵人重要。貞德以上帝的使者自居(有查理七世背書),並結合戰場上的英勇表現,為自己贏得了可觀的政治資本

不僅如此,她女性的身份也給她加分不少。想像一下,軍隊這種摳腳大漢遍地的區域,出現一個美少女,她和戰士們同吃同睡,美麗的胴體若隱若現……無數戰士們表示,她就是我們的女神。對著她美麗的胴體,我們一點邪念都不敢產生,相反,我們會心甘情願地用生命捍衛她!

Yet -- all of Joan』s men -- Jean de Metz, Bertrand de Poulengy, d』Alen?on, d』Aulon, Thibau< the men who slept on the ground beside her and saw her in her lovely nakedness, were adamant that they never felt carnal lust for her. Thibault elaborated that while they sometimes felt a carnal urge for Joan, they "never dared give way to it.." They saw a saintly goodness in her and it was shame that prevented them from making advances on her. They felt an exalted pure love for her that they could not bear to sully with carnal words much less deeds.


3. 貞德的地位不斷成長,讓查理七世感到威脅。

一開始,貞德確實只是一面旗幟,一個cheer leader,重大軍事決定都是法國的高級軍官們做出的,和貞德沒什麼關係。

比如貞德參加的第一場戰鬥,就是在她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開始的。戰鬥打響時貞德正在小睡,並且明確告訴她的士兵,5月5日是「耶穌升天節」,我不能戰鬥。

That Joan had not yet been 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 command system is clear from the fact that this attack was initiated without her knowledge. She had to hasten from her living quarters, where she had been taking a nap, to join the attack after it had already started. Pasquerel testified that Joan commanded that there be no fighting on May 5 because it was the Feast of the Ascension and that she was obeyed.

又比如在帕提戰役(Battle of Patay)中,軍官們不讓貞德上前線,強迫她在後方防守。貞德非常生氣,但也無濟於事。直到戰鬥快結束了她才參戰。

At Patay, however, Joan was angry that the captains compelled her to march with the rearguard. She did not arrive on the battlefield until the fight was almost over.

再比如這一段記載:

As the crisis at Patay approached, the French high command, as usual, was in a dither about what to do. As usual, they consulted Joan, and as usual she carried them along with her judgment to take the most aggressive course and seek battle. Also as usual, she expressed her opinion in rhetorical flights. D』Alen?on testified that she cried out "In God』s name, we must fight them. If they were hanging in the clouds we should get them. For God has sent them to us for us to punish them."

作者連用了4個「as usual」(總是)!法國軍官對作戰方針總是會有分歧,這時,他們總是找貞德諮詢,貞德總是告訴他們「不要慫,就是干!」 並總是說:「上帝站在我們這邊,我們必勝!」 可見,找貞德諮詢,就是主戰派的一個幌子,因為誰都知道貞德的答案只有一個。

但隨著戰鬥的進行,法軍在貞德的鼓舞下取得了一個接一個的勝利,而貞德本人又總是身先士卒,光芒四射。這樣發展下去,就是貞德的在軍中的威望越來越高,說話的分量也越來越重。到了一定的程度,她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啦啦隊長了。

據法軍指揮官迪努瓦公爵(Jean de Dunois)描述,在攻打特魯瓦(Troyes)前,貞德在皇家作戰會議上提出了非常切實可行的攻城方案,在場的軍事專家都紛紛點贊。

「……the Maid immediately went over with the King』s army, and pitched her camp alongside the moat. The positions she took up were so admirable that even the two or three most famous and experienced captains would not have made as good a plan of battle. 」

法軍在1429年7月16日收服了蘭斯,並在第二天舉行了查理七世的加冕儀式。至此,貞德實現了她的預言,她上帝使者的身份看起來更真實了。她在法國士兵,甚至法國人民的心中,地位越來越崇高,以至於查理七世開始不爽了。

一開始,如果沒有查理七世在後面力挺,憑貞德一個17歲平民,再怎麼折騰也不會有戲的。可現在,查理七世把貞德扶上神壇,卻發現她以此為基礎贏得了巨大的人氣。現在的貞德,已經不是查理七世能隨便控制的傀儡了,她已經建立了一股獨立的宗教力量。如果任其發展,隨時可能反噬皇權的。


4. 查理七世拋棄貞德。

為了防止貞德做大,查理七世果斷放棄了收復巴黎的最好時機。在英軍薄弱的時候,他選擇談判,給了英國人重整旗鼓的時間。等英國人休整完畢,他又逼著貞德出戰。貞德再次衝鋒在第一線,一支箭射中了她的大腿,法軍處境極為艱難。法國指揮官d』Alen?on告訴貞德,他以前修建過一個木橋,可以從那渡過塞納河進攻英軍。結果他們跑過去一看,橋已經被查理七世拆了……

September 8, weeks after the moment had passed, Charles allowed his champions to attack Paris. Joan suffered her first repulse, made even more bitter by the arrow shot through her thigh. Now, Charles』 conduct descended to treason. Joan and d』Alen?on had hoped to renew the attack from a different direction by crossing a timber bridge over the Seine that d』Alen?on had ordered built for just that purpose. Their rage and disgust must have been total when they found that the bridge had been secretly demolished on Charles』 orders.

可見,這場收復巴黎的戰鬥就是查理七世給貞德挖的坑,準備把她埋了,結果貞德命大沒死。9月21日,查理七世和英國簽到了停戰協定。此時法國在戰場上已經佔據了主動,但繼續打下去,勝利的果實誰來摘取呢?顯然查理七世不是活雷鋒,光復巴黎、結束百年戰爭的功勞簿上,貞德絕不能排在他的前面!

不甘心的貞德決定脫離查理七世單幹,靠自己的魅力集結一部分軍隊打天下。可惜查理七世掐滅她的發展勢頭比較及時,貞德目前的號召力只能給她一支弱小的僱傭軍。1430年5月23日,她被英國的盟友,勃艮第公國的軍隊伏擊。貞德親自斷後,幫助戰士們撤退,結果自己被俘虜了。

During the hasty French retreat from a Burgundian ambush outside of Compiègne, Joan, in the last moments before she was taken prisoner, stayed behind with the rear guard so that her men could make good their escape.

1431年貞德被燒死後,查理七世的感覺應該是「且喜且憐之」,馬上以為貞德報仇的名義向英軍發起進攻,1437年光復了首都巴黎。隨後又經過了近20年,他在1453年勝利結束了英法百年戰爭。


5. 結語:時勢造英雄。

以英雄史觀去看,貞德太神奇了。她出現之前,法國被英國-勃艮地聯軍揍得節節敗退;她一來,法軍就取得一個接一個的勝利。但西方的作者,往往喜歡用唯物史觀。比如Stephen W. Richey就明確寫出,貞德是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了正確的地點。

Finally, it must be admitted, there were more prosaic reasons for Joan winning her ascendancy over people and events. It was a simple matter of the cliché about being in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 coming true. Joan was lucky in that the conditions of her time and place gave her the opening to do what she did.

英軍佔領法國的大片地區後,並不能迅速建立起穩定的統治次序,淪陷區活躍著很多法國游擊隊。因此,雖然法國政府軍節節敗退,讓淪陷區越來越大,但是英軍無法實現「三個鬼子管理一個縣城」,每佔一個城市就要留下可觀的部隊維穩。逼近奧爾良後,英軍的擴張已經到了極限,他們沒有辦法建立穩固的防線,只能把兵力分散在奧爾良附近的幾個據點,而各個據點隔得還挺遠,不能互相支援。這種背景下,只要法軍敢壯起膽子和英國鬼子干,他們就能收復失地。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法軍已經破膽,患上了「恐英症」。而這時,貞德恰到好處地出現了……

The English grouped their men at Orléans in small packets in forts -- the Augustins, the Tourelles, and others -- that were spread around the city out of supporting distance of each other. This left the English vulnerable to a French counteroffensive. The English took up such a deployment simply because they did not have enough men to set up a continuous line of troops completely encircling the city. They were willing to employ this less than ideal method because of their confidence in their own invincibility and their confidence that the French lacked the will to come out of the walls of Orléans to fight them. The French high command and soldiers at Orléans could have done what Joan did at any time before she arrived but, as the English knew, they lacked the will to do so. Joan had to give the French the will to fight before they did make the attacks that they always could have made .


綜上所述,貞德絕對是一個神奇的少女。她武力超群,且擅於鼓動人心。如果出身高貴,肯定是一流的政治家,但作為平民卻很難發揮。可時勢造英雄,處於絕望的查理七世陰差陽錯地把她推到了前台,她馬上在戰場上綻放出了無窮的魅力。最後,查理七世怕她失控,中止了戰爭,強行把她從最適合她的舞台趕了下去。不甘心的貞德開始獨立創業,結果破產了。


許下法蘭西復興的願望成為馬猴燒酒。最後在靈核不堪重負之前委託親友擊碎靈核,並以火刑來掩蓋事實。


因為讚美運營得罪了咕噠子,被扔進小黑屋做了永久倉管的最弱五星……


在說聖女貞德前,我們先說一說,中國北宋年間,一個叫郭京的人。話說,大宋帝國讓金國打得屁滾尿流。於是有人就說,上天派了一個叫郭京的人來拯救大宋帝國,找到郭京,大宋帝國就有救了。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宋帝國找到了那個叫郭京的人,然後大宋帝國滅亡了。

說完北宋年間的郭京,我們再說法國的聖貞德。

話說,法國讓英國打得屁滾尿流。於是,有一個17歲的農村女孩,出來求見法國統治者,總而言之,上天派我來拯救法蘭西。

聖女貞德出場的形象,與江湖騙子郭京出場的形象,有什麼本質區別嗎?其實是沒有的,可以說是一模一樣的。

更驚人的還在於,為了挽救法國,法國統治者真的讓這個17歲的農村女孩,率領軍隊去拯救法蘭西了。

到目前為止,北宋統治者的所作所為,與法國統治者的所作所為,有什麼不同嗎?其實是沒有的,因為這就是一模一樣的。

如果說兩者有什麼不同,無非是結果不同。

那個17歲的農村女孩,率領法國軍隊,竟然真的挽救了法蘭西。所以法國統治者這種腦袋讓驢踢過的行為,就成了千古流傳的佳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關鍵時候,我們必須得相信上天派來的神人。即使上天派來的人,看起來非常不靠譜,我們也必須得相信。

那個叫郭京的江湖騙子練了半天神兵,最後啥用也沒有。所以北宋統治者這種腦袋讓驢踢過的行為,自然就成了千古笑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人得靠自己,如果你真相信,在關鍵時候上天會派神人來拯救你,那隻能證明你的腦袋讓驢踢了。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法國統治者也好、北宋統治者也好。為什麼會幹這種事呢?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裝神弄鬼罷了。

事實上,太史公在講戰國歷史時,就把這個問題,說得非常透徹、直白了。

話說戰國時期。齊國讓燕國打得屁滾尿流了;在這種背景下,有一個人,就找齊國的統帥田單。總而言之,上天派我來保衛齊國。

田單一聽上天派人來保衛齊國,當時激動得,就給這個人跪了下來。總而言之,我們盼來盼去,總算把你盼來了,看來齊國是有救了!從此以後,田單就對這個上天派來的神師,天天早請示晚彙報。總而言之,事事都聽從這個上天派來的神師。

中國的宗教氣氛比較淡,所以太史公在寫歷史時,自然說了,那個所謂神師,就是一個普通人。田單之所以會把那個神師,當神仙一樣供起來,無非是因為田單需要用這種方法,鼓舞大家的鬥志罷了。

因為類似的原因,所以這個中國版聖女貞德(大叔神師),理解起來,一點困難也沒有。[注1]

歐洲的宗教氣氛比較強,所以法國人在寫這段歷史時,自然不會隨便捅破這層窗戶紙。總而言之,這個聖女貞德,就是一個神乎其神的少女。這樣一寫,聖女貞德就成了最神奇的、最不可思議的歷史人物之一。

其實呢,貞德是什麼人?法國統治者也非常清楚。否則貞德就不會稀里糊塗的死了。

事實上,中國版的這個聖女貞德(大叔神師),並不比法國的聖女貞德差勁。我們必須得知道,當時的齊國,讓燕國打得就剩下了兩座城池,但是因為田單聽從這個中國版的聖女貞德(大叔神師)的指導,遂讓齊國起死回生了。

只是中國宗教氣氛比較淡,所以這個大叔神師,永遠沒有封神的可能性。

當然了,無可否認,貞德表現在外的個人魅力,遠遠強於戰國的大師神叔,更遠遠強於北宋的神人郭京。

但是總的來說,他們突然闖入歷史舞台中心位置的原因,並沒有本質的不同。

北宋滅亡前,一手把郭京扶上神壇的人,名叫孫傅。孫傅那可是帝國高級官員,而且還是標準的大忠臣。

在說這段歷史時,我又上網簡單搜了一下。竟然發現了大量搜索《孫傅傳》譯文的網頁。原來,孫傅已開始供廣大學子學習了。當然了,毫無懸念的內容就是,有關孫傅力挺郭京的內容都刪除了。因為這種內容留著,你讓廣大學子怎麼學習他?

當時就有人對孫傅說,神人救國這種事,翻開歷史,好像也沒有聽說過成功的案例啊。你把他們吹得這樣神,好像有點不大對頭吧。

孫傅直接告訴他,你這是和我私下這樣說,我且放你一馬,如果你敢到外面胡說八道,我以惑亂軍心的罪,砍了你。[注2]

從這層意義上,孫傅神話郭京,未必不是想學田單的故技。

如果北宋讓郭京練神兵的結果,就是軍心、民心得到鼓舞,於是北宋從生死邊緣中躲過了過去。北宋統治者這樣玩的結果,自然也會成為一段佳話的。問題是,他敗得一塌糊塗。

反過來說,如果當時田單失敗了,田單推崇那個神師的作法,肯定也會成為笑談的。

當然了,如果法國統治者讓那個17歲的農村少女率軍去打仗,結果讓英國鬼子打得亡國了。我相信,誰評論這段歷史,也會說那個法國統治者就是一群二傻子,因為這種封建迷信的東西,你沒事時糊弄一下老百姓就行了,在關鍵時候,你還玩這一套,那不是腦袋讓驢踢了嗎?

當然了,如果真是這種結果,貞德的個人魅力再強大,她也很難走上神壇的。

其實,北宋的滅亡,和這個郭京,那是一點關係也沒有的。

硬要說,郭京的出現,和北宋滅亡有關係。這也就好像,有一個人得了重病,大醫院都去遍了,名醫也看遍了。最後有人說,不行咱們找個巫師跳跳大神,於是家屬就找巫師跳了跳大神,最後這個病人死了。

你說,這個病人是怎麼死的?許多人都說,這個病人是巫師跳在神跳死的,沒有那個巫師,這個病人死不了。

當然了,法國挺過那一關,和聖女貞德,也沒有多大關係。

硬要說,聖女貞德的出現,和法國挺過那一關有關係系。這就好像,有一個人得了重病,在去大醫院,讓名醫診斷的過程中,又找巫師跳了跳大神,最後這個病人好了。

你說,這個病人是怎麼好的?許多都說,主要是巫師跳大神的結果。如果沒有那個巫師跳大神,病人肯定撐不過去。

[注1]:乃令城中人曰:「當有神人為我師。」有一卒曰:「臣可以為師乎?」因反走。田單乃起,引還,東鄉坐,師事之。卒曰:「臣欺君,誠無能也。」田單曰:「子勿言也!」因師之。每出約束,必稱神師。
[注2]:金人圍都城,傅日夜親當矢石。讀丘浚《感事詩》,有「郭京楊適劉無忌」之語,於市人中訪得無忌,龍衛兵中得京。......或上書見傅曰:「自古未聞以此成功者。正或聽之,姑少信以兵,俟有尺寸功,乃稍進任。今委之太過,懼必為國家羞。」傅怒曰:「京殆為時而生,敵中瑣微無不知者。幸君與傅言,若告他人,將坐沮師之罪。」揖使出。


這事得說到英法之間的糾葛。
話說當年北歐維京海盜飄到了法國諾曼底,不斷騷擾,查理三世以共同禦敵為條件就把他們收編了,問題的根源。後來這群人就發展成了諾曼底公國,公國中出了一個大帝,威廉(英國歷史上好多威廉,現在還有威廉王子),1066年(北宋年間),威廉跨越英吉利海峽,征服了英格蘭,成為英格蘭國王,同時他也是諾曼底公爵。後來諾曼底公國又和法國安如公國聯姻,至此安如,諾曼底,英格蘭都屬於英王,問題來了,英王雖然名義上是法王的屬臣,但領地越來越大,法王罩不住了。之後拉拉扯扯,法國想統一諾曼底安如等領地,英國還想奪回之前祖先們的領地。
導火索在1337年,弗蘭德斯羊毛事件,為毛開戰了,之後斷斷續續打了116年,堪稱世界上最長戰爭之一。當然沒那麼簡單,這還涉及到英法的王位繼承問題,歐洲皇室之間各種親戚額,但法國繼承人只能為男人,英國女人也可以。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卡佩王朝絕嗣,但英王愛德華三世說,喂,還有我呢,我媽是伊莎貝拉也是嫡系額。可是法國人依據薩利克繼承法說,女流之輩不能繼承,再說你丫英王,再繼承法王位,那最後國家是英國還是法國。如果當時愛德華三世繼承了法王位,現在英法就合併了。最後王位被支系腓力六世繼承了,愛德華三世當然不幹了,抄傢伙了。

百年戰爭從1337年到1453年,貞德生於1412年,逝於1431年。貞德的事迹要從她12歲說起,她說她遇見了大天使米迦勒和瑪加利大和亞歷山大的聖加大肋納(估計是高燒啥的),她受命趕走英格蘭人。這麼說當然沒人信啦,直到16歲,她讓親戚帶她去見一個地方部隊的長官,你以為長官傻額,當然不理了。貞德認定自己是受命於天,帶領法蘭西人民對抗英格蘭,之後她又來,而且還有信徒了,不知怎麼滴,還準確預言了戰情。當時的人看,這就是神跡額。領導一看,重視起來,不得了,之後才是貞德的封神路,在法軍節節敗退的情況下,貞德硬是帶領部眾接連取得勝利,之後是奧爾良大勝,扭轉戰局,而貞德在一次小規模戰鬥中因為豬一樣的隊友(隊友在貞德未撤回之前關了城門)被俘,1431年,19歲的貞德接受當時主教審判被英軍以女巫罪處死。而法國人民亦激起了鬥志,最終戰勝。1452年戰爭結束後,重新審判,教會特赦了她,並允許人們朝聖。1920年5月16日,貞德被教會封為聖人。


陳勝吳廣也不過是匹夫罷了,但是他們喊出了王候將相寧有種乎,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物了。


說人家 看不到大天使的, 你怎麼知道人家看不見?你是人家嗎?我雖然不相信神明,但是我願意相信 她真的是一個聖人,說人家是國王製造的祥瑞,真正國王製造的祥瑞是什麼樣的 是鋼鐵俠3里滿大人的形象,他們是不會上陣的,他們不會在死前 還在要求懺悔 ,相信上帝的。 我雖然不信上帝 不信任何神,可是 一個堅持自己的信仰並願意為之付出生命,我就是認為她是個聖人。畢竟一個個 信科學 信無神論的人,可能在那種環境下 就選擇了 上帝不是嗎?估計在那種情況下 早就 自己封住自己的嘴 說 科學是假的 上帝才是真的了,和那些人比起來 貞德 還是聖人。


聖女貞德(Jeanne d"Arc,1412-1431),被稱為「奧爾良的少女」,法國的民族英雄、軍事家,天主教會的聖女。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時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為法國勝利做出貢獻。最終北俘,被宗教裁判所以異端和女巫罪判處她火刑。貞德在1425年她十六歲時的一日,在村後的大樹下遇見天使聖米迦勒,聽到「聲音」,而得到「神的啟示」,要求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格蘭人佔領的法國,並帶領王儲至蘭斯進行加冕典禮。貞德遵從「聲音」在1428年5月她請求親戚帶她前往附近的沃庫勒爾訪問駐防部隊指揮官博垂科特說明來意,希望能帶她前往王儲的所在地—希農。博垂科特嘲笑了她一番,讓她離開。貞德在第二年的一月再次前來,隨同的還有兩個支持她的士兵在他們的支持下她獲得第二次接見,在談話中她並說出了一些神奇的戰情預報,預言奧爾良附近的法軍將會戰敗。在前線傳來的消息證實了貞德的預言後,博垂科特終於同意護送她前往希農。聽了消息的查理七世接見了貞德。在接待王宮裡貞德並沒有同身穿太子服飾的人行禮,而是找到了混沒於親信中的查理七世,說出了查理同幕僚們的秘談。會面後她給了查理極為深刻的印象。「她持續領導著軍隊進行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勝利,扭轉了整場戰爭的局面。」跟隨她的軍官們將她視為一個足智多謀的戰術家和成功的戰略家。1429年7月英格蘭的包圍土崩瓦解,法軍在她的領導下創造非凡的勝利。
貞德於1430年在貢比涅一次小衝突中為勃艮第公國所俘,17歲時便成為了聞名法國的女英雄,在3年後的20歲遭處死。20年後英國人被徹底逐出法國時,貞德年老的母親說服教宗重新審判貞德的案子,最終於1456年為她平反。之後並於1920年由教皇封聖。聖女貞德在接下來四百年成為了半傳說的角色。貞德來自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而且只是個不識字的17歲農村女孩,但卻在短短几年內成為了傳奇人物。有人描述了她對後代的影響力:「在她死後5個世紀的人們,對她做了一切紀念:(她是)狂熱的信徒、宗教神秘主義者、天真純潔,卻又可悲地成為一枚被當權者擺弄的棋子,同時又是現代民族主義的創始者和象徵,被崇拜的女英雄和聖女。她即使面臨酷刑的威脅和火刑的死亡時,仍然堅持著她所聽到的來自上帝的聲音。無論那個聲音是真是假,她的事迹讓所有聽到她故事的人都會震撼不已。」在1452年戰爭結束後,教會宣布由於她在奧爾良的光榮事迹,核准奧爾良為朝聖的地點之一。她並於1920年5月16日被封為聖人,她的紀念節日被定在5月30日。她成為了羅馬天主教會裡最受歡迎的聖人之一。


不是魔法少女么....


推薦閱讀:

耶穌的八字是什麼?
中國是否有符咒紋身?

TAG:法國 | 革命 | 宗教 | 法國歷史 | 貞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