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為何被攆下台?

剛看的新聞 于丹北大談崑曲 學子高呼快滾 為什麼? 看過於丹 講孔子 老子 莊子 難道崑曲她不夠格?


好多人複述此事件時都落下了一個比較關鍵的點:于丹上台後不久,大家本來正在震驚於「竟然請她上台」和「她穿的到底是什麼衣服啊」這兩點,旁邊主持人趙保樂說了一句:(大意,時間有點久記不清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們來聽聽內行的于丹老師給我們講講。台下人當然心裡就拱火了。下面坐著的好多是資深戲迷,跟于丹相比都算內行,趙保樂一句話等於煽風點火了。

2015年12月23日補充:
兩年前匆匆寫的答案,現在補充一點細節。

首先我倒不認為于丹肯定一點不懂崑曲,但是她能不能算「內行」各人判斷不同,在這種情況下趙保樂的話無異於在說「她是內行」的同時暗含「你們下面坐著的是外行」這個意思。反正我當時心裡是不舒服的:我們在崑曲方面的道行可能尚淺,可能不如誰誰誰、誰誰誰或誰誰誰,但絕不認為自己和于丹能形成「外行和內行」的比較啊。趙保樂的話無疑是不合適的,讓人拱火的。

另外還有個細節。我實際上坐在第一個嚷出來起鬨讓于丹下台的人附近(和他同一排還是坐在他斜後方,有點忘記了)。這哥們一看就是莽直之人,演出過程中有人打電話或聊天,他會用很大的音量很不客氣地制止說:「你們!別吵了行不行!」這是這個人,在聽到于丹要上台之後連抽冷氣,聽她說了幾句之後又大聲嚷出來「于丹下去吧」之類的話,帶動了場子里其他人,於是起鬨聲此起彼伏,最後于丹匆匆下台了。應該說,如果沒有這麼個莽直的、面對劇場喧嘩者願意用喧嘩方式制止的人帶頭,可能也不會發生這件事。

以上。


北大有起鬨的傳統。無論哪位名人哪個大師來北大講座,都有可能面臨噓聲,起鬨,這種情況80年代尤其嚴重,現在已經好多了。但即使在現在的北大,面對權威的演講,你仍然可以輕易地在聽眾中嗅到一絲不屑的氣息。有次王家衛來講座,由於堵車遲到了半個多小時,到場以後台下學生大喊「道歉!」...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而少數的幾次在清華聽的講座,下面的學生則基本上都是贊同認可的態度,非常乖順聽話的好學生。這也讓我深深體會到兩校之間氣氛的差異。

于丹等電視媒體名人來北大也開過不少講座,一般都是第三方主辦邀請的,只不過地點在校內罷了。我幾乎從沒聽說過周圍有同學喜歡于丹的,真喜歡中哲的都去粉偶像兼實力派明星楊立華了吧,也從沒聽說有誰願意去聽這些講座,這些講座一般大部分都是校外人士慕名而來。

北大學生對崑曲的興趣倒是極大的,因此猜測這次吸引大家去聽講座的其實是這些老先生們。于丹作為一個嘉賓被邀請做「總結性發言」肯定是主辦方不妥,北大學生這麼反應也在意料之中。


一晃這件事都過去兩年了,兩年前這個時候我還沒來知乎呢……

首先我覺得必須澄清一個事情,你可以說于丹講《論語》講得爛,出書錯誤百出,你甚至可以給她扣上一頂「學術超女」的大帽子,但你不能因此引申說她是個混子、偽權威,進而得出「于丹同樣不懂崑曲」的結論,就像你可以說袁騰飛是歷史老師中的「公知段子手」或者「青年歷史發明家」,但你也不能說袁騰飛沒資格評京劇,因為袁騰飛對京劇確實有研究。據我所知,就像樓上說的一樣,于丹確實常年愛好崑曲,對崑曲有研究,樓上許多回答說她講《論語》時「講爛煽情故事」,「學術心靈雞湯」,引申在她對崑曲上的研究是不妥當的。

具體到事發當天,這是一場主持人和主辦方策劃不當所引起的誤會。我記得親臨現場的原京劇社團同學在群里講的是,當天請來好多位老藝術家,大師雲集,老先生們都講完之後,主持人抽風般地把于丹放在了最後的位置上,冷不艘地來一句,「請于丹老師做個總結」,一下子炸粘子了,意為「你于丹憑什麼攢底出場,給老藝術家們總結陳詞」,於是有幾個學生直接喊「下去吧」,剩下的紛紛起鬨,于丹最後滿臉尷尬,面對滿場倒好起鬨,說「把敬意都留給老先生們」就下去了。可以說這次事故策劃者應該負大部分責任,明明于丹只是個愛好者,明知道接不住老先生們的場,還讓她攢底出場總結陳詞,這相當於把她往火坑裡推,不知道這次事故是有意還是無意的。

另外啊,講崑曲不是教崑曲,樓上有人說「上台講崑曲的人,一定得用身段和嗓子表演才行」,這是大謬。我上台講一講我所親身經歷的崑曲發展的一段故事,講一講老先生們做藝的故事,講一講我對某出崑曲,或者某一系列崑曲作品藝術的理解,這難道不是講崑曲?非要上台聲情並茂表演教你一段,才能叫「講崑曲」?

最後,在講座中起鬨絕對是陋習。但也不要把叫倒好、起鬨的帽子扣在北京大學學生頭上,因為那場聽眾一來是有外校乃至外面聽眾的,二來都是戲迷,也就有了愛起鬨的毛病……


于丹在北大談崑曲,沒記錯的話,她上台時候後面站著一排老藝術家,各大崑劇院的台柱泰斗,都六七十歲了擱那兒站著聽她講,台下坐的也不只是北大的學生,是各地趕來的昆迷。一說她要上台,台下好多觀眾立刻起身離場了,還是很有禮貌的。哄人的在一樓,比較貴的座位,花好多錢坐那不是為了看于丹的吧。


于丹講的是故事,而且是爛煽情的故事,不是崑曲。
上台講崑曲的人,一定得用身段和嗓子表演才行,
即便自己不會,也要請崑曲演員配合示範。

崑曲在北大有些根基的,北大學生識破了這個水貨所以攆吧。


沒有貶低于丹的意思,于丹是一個普及型學者,給大眾講講可以,不適合北大這個地方


至少讓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發現:原來也有人不喜歡她,還很多!


還是因為詞藻浮華,內容空洞吧!


據19號當晚在百年講堂現場的青年說,十位年過七旬的崑劇大師表演了三個多小時,最後集體返場謝幕。工作人員組織獻花畢,老藝術家們站成一排,準備依次發言謝幕。這時主辦方請上了穿著超短裙,黑絲襪,細高跟的于丹老師,請她講話。剛開口說今晚很精彩,我代表在場崑曲觀眾……被代表的觀眾就不滿意了遂起鬨讓于丹下去,於是她尷尬的說既然大家都這麼熱情我就不說了,把時間留給老藝術家,今晚很精彩,謝謝。就88了。


從高中開始關注于丹,說她講的東西太過心靈雞湯也好,必須承認其人口才是一流的。但觀其所講內容,比如《莊子》心得里的引用的一些故事,明顯與所要表達的中心觀點不相符。就像很多剛開始寫學術論文的大學生,為了論證某個自己設定好的結論,而拚命找材料往上湊。於是長期下去,于丹給一些人的印象就是「華而不實」「生搬硬套」「聒噪」,云云。
談及崑曲,于丹的《遊園驚夢》一書還是很有價值的,對於入門者來說,不失為一本好的掃盲讀物。而北大的崑曲是很有歷史傳承的,建國後成立的「北京崑曲研習社」,北大的樓宇烈也擔任過主要負責人。學生們炮轟于丹,書生意氣使然,其實自己也難免有失風度。


偶爾去中學給學生講講計算機,講講編程。


啥時候讓我去給微軟,apple講編程。

就是那個感覺。


講什麼,也不夠格


空碼諞合,不被迂才怪。


初高中語文課好好上過的,就知道這傢伙瞎雞巴講了。
騙大學生,她也配?


原先以為她是在灌心靈雞湯,
後來發現她是雞精兌的白開水。


如今,已不是推崇經典的時代了, 而是人人綻放,表達自我的時代。就像傳統媒體不行了,新媒體火爆了,為啥?不是以權威為中心了,而是以個體為中心,人人都要表達。于丹的火是有市場根基,並非無緣無故地火。一是人們普遍富裕,社會浮躁,開始追求文化的東西。二是她把文言的艱澀難懂的,望塵莫及的東西講得通俗化,讓老百姓也接觸了經典。


這就是北大呀!

揮斥方遒,這就是北大的學子呀!


說實話,我是不在北大,這樣喊這類人滾也沒底氣,不然,台上那些,真沒幾個聽的下去的。


出來混 遲早要還的


打得了空,打不了相。片湯話打的就是血空。等到真面對老合時,反而就像狼來了一樣,很悲哀。


推薦閱讀:

崑曲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劇目和演員?
如何看待崑曲熱,特別是青春版牡丹亭引發的崑曲熱?
有哪些公認的古法崑腔藝術家?

TAG:北京大學 | 崑曲 |